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法律援助法的感悟

对法律援助法的感悟

对法律援助法的感悟

对法律援助法的感悟范文第1篇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中不少教师拥有司法资格证,但由于不少教师缺少案源,部分教师在从业后每年还得交纳年检费、律所管理费,不但没有收入,反而倒贴。加之,我国的法治环境尚未建立起来,律师界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于是部分教师在从业一至二年后就又歇业了。而法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如果教师不熟悉法律实务知识的话,就难以信任学生法律实务的指导工作。如果有了高校法援中心平台,教师就有了案源;同时,政府也给予法律援助案件适当的补贴,可以给教师一点劳务报酬。此外,高校法援中心还可以实现教师服务社会的愿望。这样一来,教师的社会价值认同感就大为增强,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就得以扩大。

(二)培养应用型学生

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合格、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呢?专家们提出了许多的建议。但我的感觉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决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没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平台,没有具体的实践,那就是胡说。[1]有了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就“落了地”。有了这个平台,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全程参与案件的办理过程,期间学生与当事人的沟通能力、案例分析能力、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等应用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高。如此以来,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基本上就能独立办案。

二、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平台的比较优势

(一)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离不开相应的经费保障。通常,高校法学院系,尤其是二本高校、独立学院法学院系的实践教学经费并不充足,难以保障高质量的实践教学需要。如果设立了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则实践教学资金来源就有了保障。因为,高校法律援助中心的设立通常有个资金门槛条件,譬如湖南省要求学校所拨业务经费不得低于5万元/年。此外,每援助一个案件,政府通常直接给办案律师补贴1500元至于2000元。

(二)有一定的案源保障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教师歇业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案源。没有案源,教师的业务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那么,解决这个难题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的做法就是:与当地的司法局签订协议,保证每年司法局能够分配一定的案件给我们的教师来办。此外,由于大量的受援案件发生在学生当中,本校学生的援助案件也是重要的案件来源渠道。

(三)有丰富鲜活的案件材料

法科学生大多对案件的办理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却很少有感性认识。因为,这些知识的获得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不是靠自己“学”出来或“悟”出来的。这与高校的办学条件密切相关。因为,如果没有法律援助中心这个平台的话,高校法学院系就得不到多少真实的案件材料,即使得到了一定数量的案件,也纯属教师的个人行为,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我校与当地的司法部门就约定:高校法援中心所办理的案件材料全部由学校保存。这样一来,学生就可随时翻阅、研究真实的案卷材料。

(四)能为学生提供电话或现场法律咨询的机会

一般的法学实践教学平台往往是虚拟的成分较多,现实的成分较少,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不多。高校法律援助平台可以为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学生安排现场接待来访者,以及可以安排学生接听来访电话。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中感觉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从而促使自己摆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此外,如果学生为爱援者提供了应有的援助,得到了受援者的肯定与赞扬的话,则学生就有一种社会价值认同感,就会进一步促使自身学习的欲望。

三、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培养法科学生应用能力的路径与方法

(一)与地方司法局签订合作协议,保证经费与案源

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可以办理两类公益案件。一类是符合一般法律援助的案件;一类是中央专项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案件。第二类案件是财政部从中央集中公益金中安排的法律援助项目,用于资助开展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权益保障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此类案件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可以根据规定,直接向省司法厅进行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款。这部分案件一般补贴是2000元/个,补贴标准高于一般的法律援助案件。而第一类案件的资金都是由地方财政拨款的。其案件的受理要经过各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审核批准。否则的话,援助案件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且这部分案件占高校法律援助案件的大部分。因此,高校法律援助的业务经费与案件来源必须得到各市司法局的协助。为此,就必须与其签订法律援助合作协议。

(二)与法律援助者签订合作协议,保证指导工作的到位

要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作用,关键是看作为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教师的指导工作是否到位。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高校教师有完成一定教学工作量的义务。然而,这个教学任务通常并没有包括利用法律援助工作对学生法律实务进行指导的义务。因此,必须赋予教师相应的权利,譬如:中心可以为参与高校法律援助的教师免除律师的年检费、与地方某一个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免除教师的律所管理费、给予教师案件办理的额定办案交通补贴、给予教师指导学生的教学工作量。[2]以上这些权利与义务应当以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就可以保证高校法律援助中心教学功能的最大发挥。否则的话,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就容易发生纠纷,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务的美好愿望就极可能化为泡影。

(三)明确人人参与的指导思想,确保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对法律援助法的感悟范文第2篇

“有困难、有纠纷,找***(姓名)”

社区法律援助中心是农村社区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服务社会和居民群众的前沿阵地。***(姓名)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化作春风和雨露滋润着那些渴求法律帮助的社区老百姓。

***农村社区居民***不幸患上**(某疾病或残疾比如:癌症、断腿等),家境贫寒,儿子(或女儿)在外读书,因交不起学费退学。无奈之下,爱人*(比如杨某)某离家出走,不管丈夫和儿子(或女儿)的事。***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及时深入社区,与居委会主任上门做工作。找到*某,向其宣传《婚姻法》,夫妻有义务互相照顾,对儿女也有义务关爱。越是困难,越要关心理解。通过耐心的帮助教育,*某最后思想悔悟了,重新回到了丈夫和孩子的身边。***(居民名字)为此给***(你名)买了烟酒,被其婉言谢绝,并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社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金国保更多地是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行政、以理服人,为农村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去年*月,居民*某因在学校读书的儿子受到了老师体罚大怒,并闯进校园,冲击校长室。此事社区领导。***同志按照领导部署来到现场,对他进行法制宣传,他一面请居民冷静,不要有过激行为,走法律途径,一面协助有关部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居民*某的情绪最终平静,最终避免了事态的扩大,纠纷得到了解决。

“关键时刻不能退缩,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关键时刻不能退缩,越是艰险越要向前”,这是***同志常说的一句话。面对困难艰险,有时甚至是邪恶势力,他总是迎难而上,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决不畏难和退缩。

****年*月*日下午*时许,几位神色激动的居民由于耕牛纠纷闯入社区法律援助中心,他们个个红光满面,酒气熏天,大声嚷着要找领导,听到他们的叫喊声,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同志第一个迎上前去,热情招呼,把他们请进办公室内,一边给他们倒茶,一边与他们交谈,谁知还没有谈上几句,一位居民将刚递到他们面前的水杯往地上一摔,随后几名居民互相推搡起来。金国保同志顿感事态严重,他不顾一切冲上前,并大声喊叫隔壁办公室的同志帮忙。这时一拳头正中他的眼睛,他忍着眼部的疼痛,仍然一边极力推开他们,一边喊办公室其他同志。等同志闻声赶来,与***一起,制止了他们的行为,避免了一起恶性重大事故的发生。而金国保眼部却大面积瘀伤,当即被送到医院救治。事后,参加此次事件的领导和同事都说:“没有小*(你的姓)的应急反应和他的临危不惧,后果不堪设想。”

“小*(你的姓)是咱的贴心人”

对于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来说,解决好一场纠纷要用心去说服,而要说服刑释解教的人员归正更是要用诚心去感化。

社区“两劳”回归人员*某,一家三口人,妻子下岗,女儿读书中,家庭困难,出租无牌照摩托车是他家重要的经济来源。在政府收缴摩托车时,他扬言“谁要我缴,我就捅死谁”。***同志知道情况后,立即找到*某,语重心长地同他谈话:“你家生活困难是实情,政府是会帮你解决的,不会让你饿死。现在国家要你缴摩托车,你横着来,行吗,你能抗住吗?”*某听了***的话说:“我该怎么办?”***同志果断地说:“顾全大局,上缴摩托车,政府给你吃低保,然后帮你们找出路。”*某按时缴了摩托车,***同志四处联系,为*某找到了正当的工作,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对此,*某很是激动:“*金是咱们的贴心人”。

对法律援助法的感悟范文第3篇

一、注重核心价值观生成,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深化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在领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上下功夫。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在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认真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学习领会中央和自治区的重要会议精神、《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通过各级党委(组)中心组带头学、组织民警普遍学、开展讲座辅导学、围绕中心讨论学、联系实际深入学、检查考核推动学,有力促进了学习活动的开展。各单位利用党委(组)中心组学习、党团日、学习日,通过学习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工作者领悟和理解核心价值观内涵。

(二)开展理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文化建设,为提升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精神境界,营造氛围、培育环境。各地各单位创新载体、丰富主题,结合 “五・四”“七・一” 等节日,开展“青年民警话人生、谈价值”“支部主题党日”等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活动。内蒙古女子劳教所结合队伍实际,通过采取授课、讲座、播放视频资料等形式,对干警进行理想、道德、心理与生理健康知识等内容的教育。邀请爱心使者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组织全所民警举行以“践行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献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对进一步坚定广大干警理想信念、筑牢忠诚警魂、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单位还把教育实践活动与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广大干警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干警的党性修养、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厅将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动员和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立足工作实践,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召开全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了全区司法行政法制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法学学历教育以及《内蒙古司法》复刊等工作,推进全区法治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司法行政系统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和法律素质。组织广大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开展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进行全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经验交流和先进事迹材料整理选编工作。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各地各单位评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优秀设计方案。

(三)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用身边人的典型事迹影响和感染身边人的价值取向,用身边人的模范行为引领身边人的价值追求。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抓好先进典型培树和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培育广大干警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优良环境,在先后培树和推出身残志坚、奋斗不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包头固阳县残疾律师,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贾占全;“扎根基层二十八载,献身司法大写人生”的全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杨立祥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特别是新涌现出的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的身残志坚、感恩社会、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努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法律援助中心郭二玲同志,她的事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司法厅组织开展了郭二玲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全区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共计86场、参加报告会13404人次。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党组织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党员为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台、广播电台、信息简报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经验成果,增强了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激发了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者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记基本操守。各单位将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自治区司法厅分别举办呼和浩特市地区司法行政系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厅机关全体干部廉政报告会,邀请自治区纪委监察室有关领导作了“依法廉洁行政”“反腐败形势与任务”“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3场报告。一些单位采取党委书记、纪委书记上党课,纪检监察部门发送廉政短信、开展廉政教育月活动,举办反腐倡廉图片展和廉政知识竞赛等形式,把廉政教育深入到各个环节,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将近年来系统内发生的一些案例编印成《警钟》,分发给全系统每名干警,较好地发挥了警示和预防作用。抓好《监狱和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贯彻,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和保证司法行政干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全系统各地各单位进一步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切实对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认真查摆在理想信念、执法执业、纪律作风、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坚持开门搞教育,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开门评议阶段,共收集意见建议897条,采用意见建议302条。

(五)把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性、强化能力水平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司法厅精心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分别举办了理论骨干培训班、全区公证处主任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特点,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举办了“六五”普法骨干、法律援助业务、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警衔晋升培训班。2012年,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432期,累计培训干警和法律工作者等各类人员21600人次。

二、注重有机结合,突出实践特色,在促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上见到了实效

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党员干部下基层、监狱劳教基层基础建设年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各项重点工作抓落实、抓践行、见实效。

(一)司法行政系统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入创先争优活动中,为民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广泛开展 “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结合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万人评窗口”活动,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全区律师行业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以“四立足、四争创”,不断改进作风、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能力。司法厅积极引导律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主动为党政领导机关处理上访问题提供积极的法律意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积极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工作者以扎实开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主题活动,积极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工作质量,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法律便民服务”“律师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社区”等专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草原移动工作站”“蒙古包法律援助点”“一小时法律援助圈”等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法律服务品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里,赢得广泛赞誉。2012年,全区各级法援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00多件,比上年增长11.6%。

(三)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把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纳入法律调解轨道,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行“调援结合”“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服务引导员”等有效举措,实现乡镇矛盾调处中心与村级调委会、民调中心户对接;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对接“三个”对接。一些地区的人民调解机构还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零报告”制度以及矛盾纠纷信息的汇总分析、预警和反馈等长效工作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稳定方面的职能作用。

(四)全区各级法制宣传机构围绕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重点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各级法制宣传机构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转发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决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针对法制宣传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2年重点组织“与法同行、服务发展”大行动,组成“六五”普法讲师团,开展法律“直通车”服务,深入机关单位、农村牧区、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宣讲活动。

对法律援助法的感悟范文第4篇

不断的反思让我明白:利用远程资源教学虽然“信息传递的多感觉通道,超文本的全方位辐射,人机对话的互动性。”都是传统语文所不能达到的,但尝试中高容量的教学反而把课堂变为知识的展览馆,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观众。因为内容太实、太杂,呈现太快,学习过程中的直觉与悟性、选择与探索,明显受到了限制,课堂教学变得华而不实,好多情况下,反而窄化了学生的人文视野,淡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思维浅表化,体验简单化。

就这样,在合理性的指导下,我本着该删的删掉,该简化的一律不复杂的原则对资源优化后又进行了试讲,当第三次讲课之后,从自身的课堂过程,我明显感觉到了删繁就简紧绕主题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好的效果,在带给老师轻松的同时,也带给学生充分朗读、感悟、体验的时间,让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作用也发挥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一并提高。实践证明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一定要具有合理性,才能为四十分钟的课堂节约时间,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为表现主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每一个文本在每一册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里,都在编者的精心挑选下有着独特的作用,都围绕着本单元的表现主题起着不可或缺的内因,都共同渗透着所要体现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就是教师组织课堂时体现“有效性”的指导方向之一。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组文章里,前两篇文章都展示的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最后这篇讲述中国人帮助外国人的事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国际间的互帮互助精神,感知“国际理解”的初步含义。

于是,教学中为了能“有效”的使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个体行为”上升到“代表国家行为”的突破,使学生通过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了解,认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对远程资源利用的好坏就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前搜集的世界各国负责人及人民对中国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给予高度称赞的资料,及把课后资料袋补充的联合国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称赞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都有效的使“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行为”向“国家行为”这一目标靠近,而课的结尾处用远程教育资源展现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员们在鲜花与掌声中、在国家领导人的热情迎接中满载笑容走下飞机的场景,更有效的使学生对“国际友好”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的感知。

对法律援助法的感悟范文第5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可读性、科学性、社会性于一体的涵盖丰富内容的学科,只有用现实材料结合实际,创设符合中学生特点的情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背景提示

教师在情境展示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导入性背景提示,以引起学生对情境的向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音响、图片、文字等方式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衬托教学课题,活跃学习思维。音乐作为人类共同的语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和塑造出的音乐形象,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可以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精彩的图片和视频也是很好的情境素材。漫画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蕴含着哲理性、趣味性和幽默感,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中的第二框内容“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为例,在教授本课时,以下面一段话作为背景提示: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些人正身陷险境时你伸出了援手,困难很快得以解决,而你自己也从中学到了许多,这不仅帮助了别人,也使你自己从中受益。同学们都看过一个广告《手手相传》,这其中就告诉我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明天。(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响起)

二、导入情境

教师在背景提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将特定情境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情境,使之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要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充分依靠、相信和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参与,这时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授“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时,教师先让学生感受爱心,播放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志愿者奔赴灾区救援和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案例视频,并在学生有了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问:志愿者和吴菊萍与这些人都非亲非故,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实质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后总结得出爱心是一种情感、责任、关怀。同时,教师可以增设问题:你是否得到过他人的帮助?当时心里有何感受?得到了他人的帮助之后你是怎么做的?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爱心的力量,得出“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从而加深对爱心的理解。

三、体验情境

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观察、参与,让学生想象情境中的人和事,并站在情境中人物的位置上体验其情感,品味情境中包含的情、理、趣、韵等多种信息,相互交流彼此的真实想法、感受,引导他们产生与教学内容要求相适应的共鸣情感反应,即感动的、移情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还要强调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挖掘、思维得到发散、个性得到彰显、特长得到展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既拓展和体验了情境,也品味到了学习的乐趣。

如教授“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时,学生在学习掌握了前面感悟爱心、理解爱心的基础上,学会了表达爱心的方式。教师可以创设几个和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会表达爱心的方式。学生一般会想到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但是有时候爱心的付出是有原则的。例如,小刚是个性开朗、待人友善的学生,一天他遇到了一件为难的事,好朋友要抄他做好的数学作业,他没答应,好朋友生气地走开了。如果你是小刚你会如何做?小刚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通过上面的情境,能让学生体验得出爱也要有原则,爱他人也要保护好自己。

四、感悟升华

感悟情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外在的知识,只有通过感悟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在感悟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加深情感体验,从而积淀和铸就其精神根基、端正其价值取向、唤醒其人格心灵、提升其生命意义。正是在感悟和转化情境这一环节所产生的巨大导引效应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化,学生领悟了所学主题的情感基调,并使这些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准则,从而实现知识、情感、行动的统一。

如通过对“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所创设的一系列情境,让学生从三方面得到感悟,这三方面是层层推进的:对自己,能得到心灵的净化、自我价值的体现、道德情操的升华、精神上的满足;对他人,能使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美好;对社会,能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