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汉语词汇学

对外汉语词汇学

对外汉语词汇学

对外汉语词汇学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影响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由于汉语词汇量非常丰富,而且表意精确,因此,拥有丰富的词汇知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1972)里提到的:“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词汇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缺少了词汇,就不能产生完整的句子,没有了完整的句子,语言交际也就成为问题。因此,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如汉语中父辈的兄弟有“叔叔、伯父、伯伯、舅父、姨丈、姑父”等,而英语中只用一个“uncle”来表示。所以说,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是因为他的词汇量是非常丰富的。词汇教学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仅仅锻炼学生的词汇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掌握词汇的语义、句法功能和搭配关系以及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在不同的情景重所具有的附加色彩。

二、词汇的教学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学习。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可以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因为,人们感知的信息材料越直接、越具体,那获得的印象就会越深刻,记忆的效果就会越好。例如说,在讲水果、桌子、椅子这些名词时,我们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实物或者直接指出实物,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讲到的实物到搬到课堂上,如“工厂”等,可以利用一些教学图片,而对于一些具体的动作,如“跑、跳”等,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来表示。总之,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词语,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正确及全面理解汉语词汇的含义。

2.翻译法

由于母语和目的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词汇教学时,不能完全“等价”的进行翻译,如“如果、即使、是否、假如”都可用“if”来翻译,但是“如果、即使、是否、假如”这几个词内部仍存在着不同,因此,翻译法只能是对于那些母语与目的语对应较为明显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我们可通过母语翻译,一点就通。

3.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生词的理解,也就是利用同义词、反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差异。

同义词类比:由于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因此,在学习生词时,可选择与之相近的词语来进行对比,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

坚决――坚定 愉快――高兴

母亲――妈妈 愤怒――愤慨

“坚决”与“坚定”这一对同义词,都有拿定主意,不为外力所动摇的意思,但是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存在着差异。“坚定”常用来表示立场稳定,而“坚决”则是用来表示态度的果断,所以,“坚定”经常用来表示立场和意志,而“坚决”则常常用来表示态度。

反义词类比:由于词义相反或相对,所以,在词语教学时引入反义词也可省力。如:

大――小 朋友――敌人

冷――热 宽阔――狭窄

将生词与它相对的反义词进行比较,便于加深学生对两个词语的理解。

三、词汇的教学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虽有词汇教学的方法,但是我们仍要遵循词汇教学的原则。

首先,对于词汇的教学,教师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来进行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先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汉字进行词汇的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例如说,我们学习了“开”字,那么结合学过生词,我们便可组成“开门”、“开车”、“开灯”这样的词语,但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教学生像“开价”、“开发”这样的词语,虽然认识生词,但是组合起来的意思却不易被学生理解。所以,我们遵循从简到繁的原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词汇,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作用。

其次,词汇的教学还要与句子相结合,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融入词汇的学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汇,才是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小明去开门了”中的“开”是“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而在“墙上开了个窗口”中,“开”的意思则是“打通、开辟”。因此,即使是同一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我们也应该根据其不同的语言环境来判断其意义。

再次,由于对外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因此,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对学习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说”要求的词汇量相对来说是最少的,对于一般的学习者,能够进行一定的交谈就可以了,因此只要进行核心的口语词汇教学就可以了,而“读”的词汇量要求是最大的,学习者由于个体差异,掌握的词汇量也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教师应保证学习者掌握了基本词汇之后,再让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词汇。

最后,词汇的学习还应加强复习,以减少遗忘。由于汉语的词汇量很大,所以要不停地进行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一般来说,学习过新词后及时进行复习便可加强记忆,同时,一个新词需要6至8次的重现,才可以初步的掌握。因此,在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并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进行多种多样的复习,从而保证记忆的清晰。

对外汉语词汇学范文第2篇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词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针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学习者达到用汉语流畅地进行口语交际而民俗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又是紧密联系的民俗词的使用更是无处不在能否对民俗词进行恰当运用,往往可以考察一个外国人对汉语的掌握程度大部分留学生都是以在华生活为大背景来进行汉语学习的,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进行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肯定避免不了利用民俗词来进行交流沟通而且,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也肯定会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他们不仅单单只想学会汉语,更想融入到文化氛围中去这样不仅要要求学生会用汉语进行交际,更要注意汉语使用的得体性既要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更要知道那些话是忌讳的,避免提及的例如总把狗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中国,这样在某种程度就是表示对一个人的侮辱如果不理解狗这个字在中国民俗中的含义,那么肯定会对交际造成影响,甚至产生误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词的教学缺陷

1、教学缺乏系统性

对外汉语教学在近几年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其教学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教学内容还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虽然文化教学逐渐被大家所重视但针对于文化教学的内容编排,想关研究还是有所欠缺民俗词到底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民俗词的分类教学,以及教学的先后顺序,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为民俗词语的类别很多,涉及到的文化内容也丰富多彩,这样就难成体系而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起来就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交流起来也会形成一定的障碍。

2、民俗教学不够重视

很对学者都认为,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不需要对文化进行过多的了解,至于民俗,更是无需提及,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如果一开始就是很机械地去接触一门语言只通过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时间长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还会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况且,大部分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是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有关知识才决定要学习的有关于民俗方面的内容往往是留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僵化

刚才说过,民俗涉及到方方面面,其内容自然而然也是丰富多彩的相对应的民俗词的种类也是比较繁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以及教学词汇的难易度而不能僵硬地去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留学生,民俗词汇的教学也相应地要有侧重点比如说针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他们可能连汉语中的基本词汇都没有完全掌握,这时的民俗教学就不能涉及太多的过于深奥的民俗词汇但还是要适当地让学生们去接触,培养其对于以后学习的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留学生,他们大部分对汉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这时的民俗教学就不能还是简单地停留在表面,进行一些表象词汇的教学,而要带着学习者一起逐步地去深入了解民俗词汇的来源及其背后蕴含的一些故事和文化,让学习者学会自己去体会。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词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阶段

教学内容要精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对于民俗词汇学习的反馈,然后根据反馈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如果学生对于某个部分或者是某个方面的知识不是很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考虑一下教学内容是否恰当相反,如果某些内容特别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促使学习者有很强的好奇心,那么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多介绍一些当然,一定是要在不违反教学原则以及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的。

(二)学生特点

考虑学习者文化差异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自然成长的文化背景也有所差异,每种文化都有共通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当遇到共通的文化民俗内容时,可能会对学习者提供有利的帮助,但如果遇到相互冲突的地方,随之也可能会对学习者相关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充分了解哪些内容与哪些国家的哪些风俗习惯相违背,要充分顾忌到学生的感受,并且给予合理的解释让学习者可以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词汇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42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飞速发展,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愈益丰富,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也日趋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因此学科基础和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厚。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语法和汉字教学,对词汇的教学不是很重视,使得词汇研究和教学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词汇作为语言四要素之一,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没有丰富的词汇做支撑,即使语法学得再好,语音再纯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也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陆俭明曾写道:“可以这样说,学一门外语,如果掌握好了那门外语教学所规定的词语(包括读音和用法,尤其是用法),那么,即使没有怎么学系统的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也能较好地应付交际。”[1]有学者甚至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2]的主张。因此,重视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如何进行词汇教学

认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应知道进行词汇教学的几个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词汇教学不是单一的解释词义,从最初选择教哪些词到怎么教并让学生熟练掌握,无不是一个需要教师深思熟虑的过程。

1.词汇选择。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应当重视词汇的选择,对于哪些该在初级阶段教授、哪些该在高级阶段才出现,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计划。有的词语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少,就不适合教授给初级阶段的学生。选择词汇的时候,应该选择出现频率高的、比较通用的词,避免那些生僻的、不常使用的。

2.词汇释义。

教授一个新词的时候,教师总是要首先告诉学习者该词的意义。对于词汇的解释,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通常有:实物或图片展示法,即对那些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名词,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果要解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名词如“水杯”、“笔”等,我们便可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法”只要随手拿起一个水杯或一支笔或用幻灯片放映该物品的图片,直接告诉学生此物的名称即可;以旧释新法,若出现的新词与以前曾学过某个词意义相近,我们则可以使用“以旧释新法”,学生既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又增加了一个新词;语素分析法,若新词是由两个已学过的语素构成,我们可以逐个分析以获得整词的意义。如“环保”,我们可以解释为“环”就是“环境”,“保”就是“保护”,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环境保护”;直接翻译法即直接使用学习者的母语或媒介语来解释;例句释义法,即通过写例句,让学生感受该词的使用情况和意义再稍加解释即可;中外对比法,通过和其他语言中相近词语的异同比较来说明新词的意义。如“龙”这个词,在英文中是“dragon”,但是却不能完全等同起来,汉语里的“龙”是高贵和皇室的象征,而英文中的“dragon”却是一种邪恶、凶狠的恶魔。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不是能够“以偏概全”的。我们应该结合实际需要灵活应变。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做出判断哪个词适合用哪种方法来解释了。

3.词汇练习。

讲解词汇意义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会感到疲惫。我们在进行课堂词汇教学时,应当遵循“精讲多练”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新词准确的意义和用法告诉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练习和巩固刚刚学的新词。关于词汇的练习方法也有许多种:一是感知性练习,即训练学生对新词的听辨能力。具体包括语音识别、词形识别、听录音、认读、注音;二是理解性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和掌握新词。如写出反义词、同义词替换、用目的语或媒介语解释;三是模仿性练习,如语音模仿、汉字书写模仿;四是记忆性练习,包括使用直接问答、利用图片、实物、体态动作几种方式来强化记忆;五是运用练习,如选词填空、组词造句等;四是联想性练习。如在使用“语素分析法”讲过了“电费”后,可让学生联想一下其他费用,如“水费”“药费”等,曾有同学说出了“菜费”“饭费”,这时我们就应该及时告诉学生菜和米饭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菜就要有饭,有饭就要有菜,所以我们通常会统一说成“生活费”。当然,这样的错误不是每遇必究,只要不是无伤大雅的、能够让别人听懂的,我们最好就“睁只眼闭只眼”了。比如我院的很多留学生都喜欢把“室友”说成“同屋”(这应该也是从“同学”“同桌”联想而来的),虽然中国人几乎不会把住在一间屋子的人说成“同屋”,但只要说出来大家都还是能明白,所以教师也不用过多去纠正,以前引起学生的反感。六是游戏练习。通过做游戏来增加学生对新词的记忆是一种很有效的练习方式,也可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做游戏的时候,学生的五官被全部调动起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游戏之中,达到事倍功半之效。可以用来练习词汇的游戏有很多,所占篇幅也较长,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4.词汇复现。

教师应当在讲解过新词之后的课堂上,时常给予这些学过不久的词汇以复现的机会,如此反复多次复习,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便十分牢固了。切忌学过就丢,再不提及,这会让之前的一切努力全部付诸东流。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制订有规律的复习计划。

词汇教学的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对外汉语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其重要性,将其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来,为我国的对外汉语事业倾注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词汇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释义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发展现状

我国自从建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以来,主要使用三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以句型训练为主的直接教学法;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上三种教学方法都侧重于汉语语法教学。换言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把语法教学放在语言教学的首位,而词汇教学始终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我国已经有很多语言专家开始讨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周祖谟说:词汇教学必须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而且要有系统、有计划的加以安排,在进行发音、对话的时候也可以教授很多词汇。这句话已经明确阐释了词汇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据统计,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在1979―1999年之间, 关于汉语词汇的文献仅有104篇,但是汉语语法的研究文献有355篇,对外汉语教学类研究有279篇,其中涉及词汇教学的论文仅有14篇。可见,关于对外汉语词汇的研究很少。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释义技巧

1.直接译法

直接译法主要是对一些意义相对抽象或者比较单一的词汇,在学习者母语或者其他掌握相对好的媒介中可以找到的词义,以准确对应汉语词汇的正确使用方法。例如,“诞生日――生日”“family――家庭”,等等。直接释义法主要针对刚入门的初级阶段使用,效果比较明显,而且学习效率较高,是汉语初学者掌握词汇的主要途径。虽然对外汉语直接释义法的应用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教学中切记不能过于频繁使用,不能让其他辅助教学语言在对语教学中影响词汇教学。

2.直观形象法

直观形象法指的是利用多媒体手段、黑板、实物、动作等向学习者来解释汉语词义。该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直观的方法解释汉语的意思。例如,苹果、铅笔等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旗袍、羽绒服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愤怒、郁闷等表情可以通过人的面目表情来表达。直观形象法简单,而且表现形式很多,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将词语的含义和形象结合,便于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但是直观形象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适用于一些含义相对明显、单一的词汇。而且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不太适用于成年人。

3.汉字理据法

汉字理据法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与词汇教学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在我国有一部分汉字具有表意的功能,可以围绕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分析汉字的读音和含义。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对汉字进行拆分,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意思,这样既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意义。但是汉字理据法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随着我国汉字简化及古今词义的变换,我国很多汉字已经找不到清晰的表意符号,需要教学者通过一定的文学知识来讲解汉字的演变。

三、总结

上文简单介绍了几种对外汉语教学词汇释义技巧,但实际上汉语词汇释义技巧有很多,不胜枚举,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选择词汇的释义技巧,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当今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本着深入浅出,简单明朗的教学方法,在词汇教学环节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掌握词汇的用法和功能,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语言的精髓。所以,要想真正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仍然需要大量实践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和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

对外汉语词汇学范文第5篇

在汉语言结构内部的各要素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建筑材料,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词汇与社会生活联系的最为紧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无不在词语中得到直接和迅速的反映,是记录和承载大量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人们各种独特的生活习俗、思维意识、行为方式等文化差异都可在词汇中得到充分而生动的展现。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角度说,要想了解一个民族,从这个民族某一历史时期的分类词汇,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出该民族当时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面貌。例如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它解释造字的本义,按表意的部首编排,可以说是分类的字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概貌。因此词汇特别是汉语词汇对于文化有特殊的包容性,这就决定了汉语中势必存在大量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

随着对外汉语教育及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汉语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近些年研究成果的观察,学界对文化词汇的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文化意义说”、“文化内容说”和“文化附加义说”。“文化意义说”认为,词语在理性意义之外的附加的感情色彩和语体风格色彩以及词汇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意义等是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无法与外族语对译,这样的词才是文化词汇。这种文化词汇具有民族性和隐含性的特征,如“眼红”、“戴高帽”、“拍马屁”等等。“文化内容说”是对“文化意义说”的扩大,认为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义以及能够反映民族特色的词语都是文化词汇,如中国独有的人名、地名、制度名称、民俗艺术等等。“文化附加义说”认为,一个词在指称实物的同时蕴涵着特定民族文化信息。也就是说,一个词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种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这个词语的文化附加义。

以上三种对于文化词汇的界定,其实质都是从汉语词汇与其他民族语词汇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意义和附加义的差异来定义的。由此我们可以给文化词汇下一个定义——汉语词汇中,从某一个或几个层面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方面的词汇就是文化词汇。但是我们说“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宽泛的、模糊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要将如此丰富、面貌各异的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全部导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障碍,所要传达的意思可以准确无误的让对方明白。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揭示词汇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上。换句话说,文化词汇所蕴藏的深层文化义对对外汉语文化导入具有重大意义。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要做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这些词汇的意思,而是通过这些词汇来导入中国文化,这样留学生即学习了语言,同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不仅有有利于语言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增加了学习汉语的乐趣。

二、文化词汇的分类

文化因素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前人研究提出:词汇根据其涉及到的文化因素的属性,可以分为知识文化词汇、交际文化词汇、普通词汇三大类。知识文化词汇主要是指涉及文化背景知识的词汇,这些词汇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地动仪、活字印刷术、针灸、楷书、泼墨山水画等等方面的知识文化词汇不胜枚举。这些词汇不涉及到目的语的深层文化内涵,只要交谈双方知识储备充足,共同理解了词汇意思,就不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歧义,引发误解。交际文化词汇是指在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容易引起交谈双方理解的偏差或误解的词汇。交际文化词汇涉及目的语的深层精神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的隐含意义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如大家所熟知的“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就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样的例子还有对“鼠”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贬鼠,“鼠辈、鼠目寸光、贼眉鼠眼”等都是贬低人的词语,而英语mouse却可喻指姑娘、女人等,偏“可爱”的意思。如果交际者不明白词汇中这种感情色彩的差异,交际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普通词汇就是在不同民族语中都存在而没有特殊文化意义的词汇,如花、草、房子等等。

三、文化词汇在文化导入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