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教育案例分析

青少年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程 案例教学法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50-01

目前全国的初、高中教育已经系统地开设了中学生青春期卫生健康教育课,青春期的卫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阶段,由于教学内容较为特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已不符合。案例教学法较为适应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与目前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一致,能激发中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开设此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优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完善发展,已成为美国当今学校教育及培养中非常盛行和有效的一种教学法,但在我国尚未广泛推广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案例实际情况的客观描述,将这些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师应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详细剖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得到中学生的认同。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以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手段,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创立,调动中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把枯燥的传统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还以培养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感性知识时,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案例材料,深入浅出地剖析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实际案例就属于这类感性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案例教学法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具有广博的理论基础,又应将实践经验与教学理念融汇贯通,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适宜的教学案例,补充于教学过程里。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学情境的活跃气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少女早孕、青少年等现象频现,而现在的中学生性成熟年龄提前,正处于性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由于受到社会影响,作为中学生,早恋和性问题是很快要面临的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已要求在中小学校实施青春期卫生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的青春期卫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未形成系统、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现有的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就导致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课程内容空洞乏味,中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教学目的无法实现。

面对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种种不足和弊端,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重视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以满足学生需求,满足社会需求。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中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做到形式多样,引发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案例教学法为手段,辅以多种教学模式,引领中学生进入科学的青春期卫生教育的世界。

(一)理论部分作为讲授的主线

在中学生青春期卫生教育过程中,对生命的诞生,人体的生长发育,青春期的性生理、心理知识等内容应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及视频,以讲授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教学研究,在实际生活、参考文献、医院的临床病例里选择恰当的,应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案例,以具备针对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为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失,选用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案例,每个案例均须对应一个主题,让中学生在现实案例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一类概念或问题进行深入理解,达到强化认识、规范行为的教学目的。

青少年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性教育; 方法

我国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10~24岁)约有3亿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相对于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方面的问题。而社会上对待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权利和需求认识不足,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低估青少年面临的实际风险,认为青少年是人口中最健康的人群,没有看到青少年正处于性活跃期、性风险期、人生转折期,是艾滋病、性病等疾病的易感人群;二是社会上对待青少年性健康的教育一直存在“无师自通”、“封闭保护”、“诱发”等一些错误的认识,从而使这个群体性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导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形势严峻。许多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青少年缺乏性与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婚前导致的怀孕和流产,性犯罪屡屡出现,性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在一些城市,婚前导致的流产占总流产例数的比重逐年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轻化,近7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青壮年,年龄小于19岁的感染者约占十分之一。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出现的严重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面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严峻形势,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完善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开展好性健康教育工作。

1在青少年中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1.1性教育的重要性

性健康是青少年健康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教育是帮助青少年拥有正确的性知识,协助青少年成长中逐步形成的性心理,解除心理转变所引起的困惑和顾虑,让他们更能接受自我并建立自信,学会有关人际关系及与人相处的方法,培养尊重及爱护他人的能力,帮助培养开朗及负责任的性态度,不至于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上不同的性现象,培养分析及明确是非的能力。总之在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是为了增强青少年自尊、自信、积极的性别平等和基本权利意识,增强安全、健康、负责任的性与生殖健康行为能力。

1.2大学生中开展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春后期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旅程中生理上旺盛、成熟时期,性心理活动也最频繁、最活跃,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经历了中学阶段的青春启蒙教育,但性知识仍然贫乏。而大学阶段的性健康教育是提高他们自身素质、自我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他们正确择偶,获得终身幸福的重要手段,是关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顺利成才的主要因素。因此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明确个人在爱情、婚姻、生育等方面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自觉抵制不健康性观念的危害,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21世纪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性教育中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

由于性教育的特殊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本人长期从事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在行课中不断地摸索学习,并借鉴性教育中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实践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归纳如下。

2.1课堂讲授法

各种教育内容都可采用课堂讲授,性健康教育也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法最大优点是具有系统性,当性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后,可按照教材系统讲解。在讲授中,制定教学目标,要有教学计划,要准确表达性健康知识,防止错误引导学生。教育者还可以把本身正确的性观念、人生世界观和价值信仰通过讲授的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

2.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也可称为案例分析法,是指把真实的事件或一个虚构的故事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是性教育,所选取的案例一定是涉及性学科的,且真实性很重要,如给学生讲迎接青春期、人际交往等内容课程的心理学教师就有很多学生咨询案例;上预防性病、艾滋病、意外怀孕的医学教师也有很多临床病例;另外还可以从央视节目中获取一些真实案例。在教学中,教育者先将各种真实案例抛向学生,根据案例故事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应该如何做,并对他们的行为结局做出推断。学生在分析别人行为的同时,思考自己的行为和结果,并从中领悟某些问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还是学生,是最纯洁的群体,认为性病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那么教育者利用学生本身各种及各类真实的案例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性病、艾滋病就在身边,如不加强道德修养,某天自己也会沦为性犯罪者。

前面在提到分组讨论时,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最好每班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每班再分成4~5个小组,每组人数为10人,这样学生彼此熟悉,方便交流问题,也便于教育者综合总结问题,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案例分析法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法。

2.3价值澄清法

价值澄清法采用诱导式的教育方式,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引导青少年在思考、审慎、察觉自己和他人价值的基础上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形成并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价值澄清法在性教育别适合性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

在运用价值澄清法进行性教育时,反对教育者呆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方式,在抛出问题和观点以后,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事件进行比较、分析、鉴别、反思,协助学生觉察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并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念是要经过一个形成过程的,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性道德教育时,教育青少年加强“自尊”、“自制”、“相互尊重”以及“责任”等道德修养,明白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必须以合法婚姻为基础,一切非婚都是不合法的、不道德的、不为社会所接纳、不受法律保护的。使青少年从他律走向自律,增强性的控制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避免性道德的失范。

2.4演讲法或角色扮演法

有些教学内容,可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扮演角色,以辩论赛、主题班会、特邀演讲、座谈式的方式进行讨论,也可以双重扮演、AB剧形式进行表演,以上这些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青春健康教育中设计如:“我的青春要健康”、“青春健康伴我行”的演讲题目,在婚恋教育中设计如“筑起防艾墙,关注生殖健康”的演讲题目进行演讲或进行辩论赛;表演的剧目设计如:“在歌舞厅中你怎样拒绝”、“如何应对性骚扰”、“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等等。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由发言,参与表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自己或他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觉,使演讲者及观众借助话题和角色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参与互动中受到启发感悟和教育,促进他们的态度、信念及价值观的转变。并且每个同学在现场都跃跃欲试,情绪热情高涨,踊跃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密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5专题讲座法

专题讲座需要讲哪方面的内容,可以先在学生中进行基线调查获取信息,让学生自己决定他们需要补充哪方面知识,因为专题讲座不占用正常行课时间,这既可满足学生时间的需求,也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只要他们愿意走进讲座课堂),从而建立起更广泛的沟通渠道。拟定讲座主题可以是:开展“懵懂的青春,青涩的花季”主题讲座,“女性月经期的保健”、“关爱女性健康知识普及”专题讲座,在每年的男性健康日到来之际开展“男性生殖健康”专题讲座,“预防艾滋社会齐参与”专题讲座等等。虽然专题讲座的内容针对性较强,但是我们还是提倡男女学生一起听课,这样可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另外也可以让一方更深入了解另一方各种特征,懂得今后怎样照顾对方并尊重他人,有利于他们对爱情价值的理解,对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2.6读书指导法

一般经过12年的义务教育考入大学的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但由于缺乏正确引导,他们对性知识的获取,无论是精华或者糟粕统统囊入怀中。性教育包含的内容极广,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及教材内容毕竟有限;而且学生存在的性问题是大量的、性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对以上两者不足的补充,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书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读书质疑、解疑,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上的性现象,触动学生多思、深思,让学生读有所得,学有所成。而今各高校图书馆藏书量都非常大、涉及学科内容也丰富多彩,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跟上时代的步伐进入信息化,如我校就专门设置了电子阅览室,有几十台电脑供师生查阅资料。在校大学生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获得更多更广更科学的性知识。

2.7网络教育法

性教育内容繁杂,学生中存在的性问题千变万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能顾及多数,对少数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或难以启齿的隐私问题,可采用电话、手机短信、网上聊天和电子邮件等网络方式进行指导。网络性教育的隐私性、灵活性、针对性的特点是传统性教育所没有的。它留言方便、讨论匿名、传播快捷,既有现时性又有现场感,弥补了常规教育在时间、人力、物力方面不足的局限。更主要的是它效果独特,能解决个性化问题,可以消除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面对面的尴尬,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如失恋、性骚扰、同性恋、障碍、意外怀孕等不便于启齿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校园网络资源,使性教育开展得具有特色。

2.8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目前性教育界比较推崇的教学模式,也是开展性教育中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同伴教育一般是指具有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人们通常愿意听取朋辈们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有调查发现,青少年没有一个人选择把性秘密告诉老师,只有7.5%的男生和5%的女生愿意告诉家长,有55%的男生和55%的女生选择告诉亲密伙伴。可见对青少年个体产生重要影响,并且个体对其特别信赖的人不是教师、家长,而是亲密同伴。这就启发我们要充分利用“同伴教育”的模式进行性教育。

同伴教育的方式并不是盲目的“放羊式”,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交流。在我们给大学生开展的性教育课程中是这样做的:首先在学生当中挑选那些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同学,做为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和施加训练,根据项目需要拟定内容范围,如性病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少女性知识缺乏多次堕胎等,让其收集资料并制作成课件,上课时把相关知识与信息传授给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讨论内心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其他同学,唤起同伴间的共鸣。因为同是青少年,在心理、语言等诸方面容易彼此沟通,达成共识,同伴教育者易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教育效果远远高于教师的说教。作为同伴教育者不仅在性方面的知识得到了有效地补充,而且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善于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人人愿意充当同伴教育者,以此锻炼他们的自身技能。

总之,高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及时开展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以性纯洁教育为核心的正规、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性文明习惯,自觉抵制“性解放”、“性自由”,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陈一筠,王秀芳.青春期人生教育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112-115.

[2]曾燕波.青春期的性问题和我国的性教育.中国青年研究,2008(12):5-8.

[3]王克利,王作振,钱序.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9-131.

青少年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xx局法宣工作谋新路

多种模式“擦亮”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品牌

为深入落实“七五”普法规划精神,积极推进xxx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xxxxxx局运用“123”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立体新模式,全面谋划法治宣传新路径,大力度推进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多种模式齐发力,推动学校法治建设与青少年普法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立足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普法宣传中的主导作用

xxx局紧抓青少年学法的“兴趣点”,结合在校中小学生年龄、心理现状等特点,于9月开学季在中学、一校、二校、蒙校开展了系列“开学第一堂法治课”活动。精心选派工作人员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为同学们着重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内容,并在现场设置案例分析环节,让同学们亲历诉说对犯罪的认识,深化青少年学生对违法犯罪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以竞赛促宣传,积极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朗读比赛

今年5月份,xxxxxx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生法治诗歌朗读比赛圆满落下帷幕,比赛中,参赛选手们紧紧围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核心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此次活动切实使中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法治教育,将法治的理念带进校园,成功迈出了增强青少年知法、学法、守法、用法能力和培养法律思维的关键一步。

三、从“讲台”走向“阵地”,推行青少年“参与式学法”新模式

青少年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所选案例的呈现方式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恰当案例的呈现方式,不仅仅单指学生一方面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教师来讲,则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及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在目前的青少年案例教学中,其呈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教师自说的形式,其内涵就是教师通过某些具体事件所呈现出来的事实,再加上自我的分析,对其进行精确的概括和介绍,这种呈现方式学生只是一味地去听,却并没有加上自己的主观想法。这一方式虽说会受到青少年思政课教师的欢迎,但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上还是远远不足的。第二类是多媒体呈现,教师将教学案例展现在在多媒体设备里,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多媒体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一方式展现的案例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们的关注度较高,效果良好”,但是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忽略知识本身的内涵。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一个案例,但对于知识的掌握层面上还是达不到深度。第三类是具体的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文物古迹,或是找找相关的阅读资料加以解读,学生在亲身经历之后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层面来说,则是最具有价值的。缘由就在于这种呈现方式能够激发的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将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充分、最重要的还是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2.对于组织案例的讨论上

案例的讨论在案例教学中处于关键的重要性地位,这一环深刻的连接着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现实实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组织案例的讨论能力则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在组织对案例讨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参与案例讨论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之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往往都是被动受教,在原有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相互分离,所传授的知识也不能完全的被学生消化,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而易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会相应减少,其学习能力也会下降,所以一定要激发其参与意识,明确教学的主导是学生,只有将学生和教师放在该放在的地位上,这样所带来的结果将是截然不同的,其教学案例也会顺利开展。第二,师生互动务必要充分具体。古人云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和教师的相互讨论,才能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和认知得到更全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讨论开展的顺利、高效。第三,注重讨论的主题,切不可囫囵吞枣一把抓。通过对所给案例的讨论,一定要明确一个主题,其主题内容必须要具体,并限定讨论的相关内容以及话题的设定,通过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讨论,才能使现有的讨论变得更加具体。

3.对于教师对案例选择的评述上

教师在组织一堂案例讨论的时候,学生们对所选案例难免会理解的不到位,但是在这个时候,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一定要全面的分析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这也是案例教学中关键性的步骤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明确原则,立场鲜明。给予学生们在讨论中所阐述的正确论述和一些闪光点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对错误的理解一定要给学生讲述该想法错误的原因以及明确该问题的正确论述,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偏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入正轨,并分析问题出错的原因,这样既能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而且也能明确学生在未来的日常活动中所应该有的态度。其次,总结和评述语言必须精炼。准确且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更容易让人信服,既然学生信任你,那么在课前教师就需要做好与案例相关的阅读、总结、及其文章的归纳整理工作,对学生所讨论出来的结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对于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拼能力的环节也是对教师综合实力的考察。

4.结语

青少年教育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一、初中法治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社会出现许多因缺少法律意识和知识,青少年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道路,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关注青少年的法律建设,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开展进行普法教育,必须给以高度重视。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最佳场所,如何有效的开展法治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学的法治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讲解基本的法律概论,让其了解并掌握接受法律的知识,规范自身社会行为,成为遵纪守法、自觉护法的社会主义文明法制下的好公民。

二、初中法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但整体上来说还不够成熟,对是非的分辨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时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导致产生一些极端行为的产生。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守法环境,一些制度存在诸多漏洞,让青少年产生投机心理,最终做出违法行为,走向犯罪的道路。

现在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力度,普法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出台更多的法律条文,这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观念和意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这当中,教师要将教材法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划分侧重点,借助教学工具,将其形象贴切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去影响规范自身,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如针对教材课本中列举出的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创造,提出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做出总结。或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二)改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是传授法律知识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法律素养,为学生传授相关法治知识时更有说服力,讲解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学技巧储备。法制教育涉及到的相关条文非常枯燥,繁多,一味单纯地进行语言阐述解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产生厌烦的情绪,法治教育走进课堂就没有思想基础。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向学生展示法律知识,带动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接受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法律情境,组建班级法庭,让学生对某些法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分享感悟,得出结论,并在相互间辩解和探讨中,深刻理解法律条文,提高法律意?R,自觉履行规范自身言行的义务。

(三)时时刻刻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入手,注重坚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从预防着手,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基本课堂秩序入手,不迟到早退……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远离罪恶。鼓励学生间互相监督,相互纠正,共同进步。树立法制宣传标语,创立法制板报、墙报等形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成立法律学习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课外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法律知识和案例进行同学间的互相探讨等。

(四)扩展法制教育

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开阔学习范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法律,理解法律,有所启发。例如组织参观社会法制宣传展览和讲座,欣赏法制教育影片,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法治意识更好的融入到自身生活中,切实履行相关法律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初中生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行为,预防犯罪

目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人群在其中占有众多比例。这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现有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薄弱,法律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缺少正确及时的引导,自身是非辨别能力差,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健全思想认识,预防犯罪。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法制观念和意识的形成

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注重校园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思想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身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思维上容易偏激、易怒,面对问题不能冷静对待,片面性的思考问题,盲目的做出判断,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学校是教育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场地。利用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相关教育,能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明确利害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健全心智,形成正确的思想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