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能环保发展前景

节能环保发展前景

节能环保发展前景

节能环保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摘要:新型节能环保的材料具备传统建筑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减少和杜绝了器物对人体带来的伤害,解除人们居住和工作中的后顾之忧,同时又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景观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气候条件也呈现出恶化的态势,沉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共同主题,温室效应所引发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不断突出,环保理念已经成为了遏制全球气温逐渐增高、气候不断恶化的不二之选。景观工程作为改善城市人们居住环境的方式之一,将节能环保材料应用到景观工程中,这将大大提高景观的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成为今后景观工程的发展方向。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气候的恶化也更加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的产生释放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温变暖、气候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这样的大背景下,环保节能逐步成为全球性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以科技创新理念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产业生产链为主线,绿色环保材料的发展作为重要的趋势。一、节能环保材料在景观工程中的发展现状1.1在环保景观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很多建筑被肆意拆迁、广场大面积硬质铺装、很多大理石雕刻的雕塑等,很多景观工程建设中不仅资源浪费了很多,过分追求人为的改造而忽视大自然本身的自然美和生态效益,很多人在景观工程建设上都是主张铺张,只是片面的追求效果化,失去了景观工程本身的艺术价值观,这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1.2有关环保景观工程建设技术不成熟国内关于景观工程设计施工中低碳环保节能的变现形式研究应用较为有限,很多所谓的低碳环保节能只是停留在理想化或者初始化间断,新技术新创新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短期内要有高成本作为代价,低碳环保也只能很大上限定设计师长期以来的固有思路,因此在新技术和低成本之间找平衡、在低碳环保节能与没血之间找平衡,是当今节能环保景观工程建设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环保节能,是否可能导致更多的高碳消耗和排放,是否会引申出更多的环境问题,但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意识形态的提高,这些问题很快将会得到解决。二、现代景观工程建设中环保材料的运用2.1环保材料产生的背景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以此发展下去必定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景观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环保型建设,也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低碳环保节能才能油然而生。2.2低碳环保材料的选择景观工程的构建,无论是景观建筑还是道路铺装,减少碳排放量的影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择低碳型材料,以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比如:木结构在加工物化的阶段消耗的水及能量较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要少,用这种材料部分代替或者全部代替钢结构或者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将大大减少碳排放和低能耗,同时还可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更好地固定碳的排放。2.3新型环保材料的运用在现代景观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材料是在设计景观过程中用来表现设计思想的载体,建设材料一般分为人工材料与自然材料两种。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日益成为景观工程建设材料的主流。低碳环保材料的推广和使用,不但节约了能源和物资消耗,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水平。2.4生产性景观的应用 生产性景观不仅可以起到装饰性的美感,也经常可以起到提供能源或粮食作物的作用。这些景观多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既显人工之美又显自然之美。 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通常可以看做一个生产性景观的代表,不仅由于他拥有优美的外在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还能形成可再被利用、可持续的能源来供城市能源的消耗,以用来减少城市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从理念上将减少碳排放量三、 景观工程中新型环保材料运用的优势分析3.1低碳环保特性低碳环保新型材料不仅节约天然资源,而且兼具各种天然材料所特有的美观和质感。比如目前在中国应用广泛的木塑复合材料就是一种可再生材料。可再生性不仅包括材料本身的可再生性,还体现在通过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低碳环保材料的环保性除了体现在其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材料是可再生原料外,还体现在低碳环保材料本身的健康低害性。3.2低耗节约特性低碳环保材料也具有低耗节约的特性,在景观工程设计中应用低碳环保材料是实现景观建造低碳化的重要途径。常常在景观建造中适当运用低碳环保材料,就能大大节约能源。比如在户外景观中常用的玻璃屋,如果采用隔热性和保温性较好的节能材料,就能大大节约玻璃屋内的电耗。与传统的景观材料相比,低碳环保材料性价比优势显著。环保材料不仅质量稳定,而且成本低廉,它的价格具有市场竞争优势。3.3新型环保材料的实用性在目前景观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木塑复合材料,它的加工工艺多种多样,可以注塑、挤出、压制等,因此,木塑复合材料在景观建造中实用性的特点尤为突出。由此可见新型环保材料在园林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低碳环保材料的运用可以缩短材料的生产时间、节省材料的生产成本。此外,新型环保材料也更适用于户外装饰。由于大部分低碳环保材料具有结构合理、强度高的特点,因此,环保材料更适用于室内外装饰。同时很多景观环保材料因其独特的技术能按照客户对尺寸、外形等方面的需求量身定做。四、园林建设中低碳环保材料运用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的景观工程建设中,要注意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屏障,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在景观工程绿地的规划、施工、养护的过程上,遵循资源的合理化,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保持水分、净化空气等方面的有效作用。通过运用低碳环保新型景观材料来提高能源使用率,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国际园林环境设计和建造的发展趋势,也是低碳经济时代对景观环境设计的要求。低碳环保新型材料是未来景观材料主要的发展方向,可以见得随着世界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环保园林景观材料也将会日渐取代传统材料,成为景观工程建设材料的重要部分。结语把低碳环保景观工程看作是资源和能源投入最少化,产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园林绿化的美好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运用合理的环保低碳节能材料与城市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风格,运用适当的环保节能材料真正做到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参考文献[1]金生,浅析建筑及室内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7).[2]林晓晨,园林井中的低碳理念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3]牛翊,浅析“低碳园林”中造园材料的运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1(08).

节能环保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原生态景观;旅游景区;应用

1 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应用的意义

1.1 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从当前旅游景区发展情状看,做好对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有效应用刻不容缓。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区设计能够实现对乔木、灌木及草本等原生态景观的保护。通过景观设计师的设计,原生态景观能够融入到整个旅游景区的景观中,这不仅能够达到旅游景区的景观性标准,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1.2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观设计,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在充分遵循生态理念与原则基础上,结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而进行旅游景区设计,不仅能满足当代社会对旅游景区景观观赏性与功能性的需求,还能从人类长远发展利益考虑,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传统景观设计相比,以原生态景观为基础的旅游景观设计,不仅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且还能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增强旅游景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这是旅游景区设计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原生态景观在旅游景区的应用方法

2.1 保留与再利用

保留与再利用是目前旅游景区设计的主要方法。在“人工造景”兴起之时,大量的原生态景观被破坏,单纯依靠科技手段所营造出的所谓“景观”,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为了能够迎合游客对景区景观设计需求与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景区要对景观进行重新设计,很多已经建成但景观性较差的景观有可能被拆除。在这些景观被拆除前,景区可以通过对已有景观的保留与再利用,使其与原生态景观有效融合,构建生态性旅游景观。

2.2 生态发展优先

在对旅游景区设计时,设计师想要实现对原生态景观的有效应用,就要坚持生态发展优先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态景观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发展作贡献。如云南省楚雄紫溪山森林公园在景观设计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较适宜茶花、杜鹃花等花卉生长的优势,在林中空地上新建设80hm2的茶花园及100hm2的杜鹃花园,既保护了生态,又增添了自然景观,每年春节前后,姹紫嫣红的花儿竞相绽放,与周围茂密苍翠的森林一起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紫溪山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游客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还在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遵循了生态发展优先的原则,在旅游景区原生态景观设计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3 遵循自然规律

遵循自然规律是保证原生态景观自然状态的基本要求。在旅游景区设计中,景区要实现对原生态景观的利用,就必须遵循原生态景观的自然发展规律,使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得以发挥。从景区的效益角度分析,遵循自然规律能够大大节约景区在恢复自身生态环境状态方面的成本。以云南省楚雄紫溪山森林公园里的“万松林”和“茶花园”2个景点为例:“万松林”只在原有生态景观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细微、有效的调整,使原本性质单一的松树变成了景观群落,同时又不破坏松树的生长环境。而“茶花园”的建设是因势造景,没有采伐景区周围的林木,只在林中空地见缝插针地定植上相应的茶花苗木,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这2处景点的景观设计遵循了自然规律,提升了紫溪山的旅游价值,这一景观设计理念值得借鉴。

2.4 借助科技手段

从当前的旅游景区设计需求看,适当借助科学手段,有利于把景区的生态环境展示给游客。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与生态景区建设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两者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融合,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如楚雄禄丰世界恐龙谷景区,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恐龙化石及发现地原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为游客展示了恐龙生活时代的情景及灭绝的原因,使游客身临其境,在游玩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快乐。此外,一些生态材质及低耗能技术在该景区的应用,为景区增添了新的亮点,类似科技手段的融入,提升了景观效果及质量,使景区倍受游客青睐。

节能环保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字:透水砖 生态可持续绿色景观

1.关于绿色景观

1.1绿色景观的内涵

所谓绿色景观,就是可持续的、有生命的景观,是生态化、可再生的节约型景观。

1.2绿色景观的类型

1.2.1可持续景观

R.萨尔(RobertThayer)指出可持续景观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可持续景观采用的主要能源为可再生的能源,以不造成生态破坏的速度进行再生;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养分和副产品的回收,控制垃圾排放,使原材料向无法利用的位置和形式转换;尊重场地原有生态格局和功能,保持周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保护当地居民社区,为居民生活服务,不破坏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景观设计者应把技术视为次要、从属的手段,不应视其为主要的、控制性手段。

俞孔坚教授认为,“可持续的景观是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的文化体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景观”。他主持设计的河北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保持了原河道的自然形态;保留了天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保护原有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痕迹。用最少量的人工干预,维持当地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质,满足了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1.2.2生态景观

生态景观是指既有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又能够与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生态景观的建设不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或耗竭资源。生态景观应能够与场地的结构和功能相依存,有价值的资源,如水、营养物、土壤以及能量等将得以保存,物种的多样性将得以保护和发展(美国景观设计教育委员会,1988)。正如美国FieldOperations公司设计的弗莱士河公园,在900hm2的区域内,恢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生物多样性,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人文景观,从而赋予未来使用者热情和想象力。

1.2.3可再生景观

莱尔(Lyle)指出,“生物与非生物最明显区别在于前者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更新而持续生存。”他认为,由人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景观应当具有在当地能量流和物质流范围内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只有可再生的景观才可以持续发展,即景观具有生命力。正如树叶凋零,来年又能长出新叶一样,景观的可再生性取决于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因此,景观设计必须采用可再生设计,即实现景观中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的设计方式。彼得。拉兹(PeterLatz)设计的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保留了原码头上所有的重要遗迹,收集工业废墟、战争中留下的碎石瓦砾,经过处理后使之与各种自然再生植物相交融;园中的地表水被统一收集,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得到循环利用。公园景观实现了过去与现在、精细与粗糙、人工与自然和谐交融,充分体现了可再生景观理念。

1.2.4节约型景观

节约型景观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仇保兴,2006)建设节约型景观是从中国国情特别是目前面临严峻的人地关系的客观事实出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关注城市居民切身利益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景观,就是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落实和体现3R原则――即对资源的减量利用(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利用(Recyle),这也是走向绿色景观的必由之路。彼得。拉兹(PeterLatz)的德国杜依斯堡风景公园设计是落实3R原则的典范。设计充分保留和利用原有的工业遗迹和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使用;很多工业废弃景观被再利用,并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和景观价值;园中的雨水和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得到循环使用。公园设计实现了生态与艺术、技术相结合,使人在回归历史、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当前需求的全新体验。

2出路:走向绿色景观,从观念到行动

面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非绿色倾向,走向生态化、可持续化、节约型的绿色景观已经成为人类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必然选择。走向绿色景观,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在设计取向上,不再把绿色景观设计仅仅视为可供选择的设计方式之一,或者只是当成一句时髦的口号和一个炫耀的标签,而应使绿色设计成为统领全局的主导理念,作为设计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在评价取向上,应转变单纯以美学原则作为景观设计的评判标准,使生态化、可持续的绿色景观价值观成为最基本的评价准则。此外,绿色景观尊重周围生态环境,关注人类文化体验,它展现的最质朴、原生态的独特形态与人们固有的审美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透水砖在绿色景观中的运用

3.1透水砖的起源与发展

透水砖起源于荷兰,在荷兰人围海造城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后的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续不断的地面沉降.一旦海岸线上的堤坝被冲开,海水会迅速冲到比海平面低很多的城市把整个临海城市全部淹没.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荷兰砖。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今的透水砖既能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又能改善城市的生态,节能环保。

它还有三大特点:第一,它的透水性比较好,雨降到地面,透水砖能够迅速地把水透到地下,不会在地表形成一个大的径流,这样就会减少城市水排放的压力;第二,它的保水性好,比如太阳出来的时候,水慢慢地蒸发,就会降低地面的温度;第三,它能够降低噪音。

3.2透水砖的运用

3.2.1庭院及居住区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道路或自然界限所围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一个舒适,悠然自得的居住环境是每一个居住着及设计者应有的追求(图一)。

3.2.2广场和公园

公园,古代是指官家的园林,而现代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

公园与广场在城市建设中占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公园与广场文化在体现了城市建筑、文化、人群与活动这些显著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回归。

与旧时使用大面积的石材相比,在广州许多新建的公园与广场都使用了环保型的透水砖,如海心沙公园与新建的宏城广场,相比大面积的石材铺贴,透水砖除了其绿色价值,更容易使人亲近自然。

结束语

节能环保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后工业景观;工业废弃地;历史文脉;经济生态

1 背景介绍

1.1 后工业时代

后工业时代这个概念由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首次提出,它代表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的“发达经济”阶段。这一阶段是与之前的工业化阶段相对应的,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经历,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发展到了后工业时代。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传统工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像钢铁制造、采矿业等产业被称为“夕阳产业”。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从而导致被围合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工业不断萎缩以及整治环境污染问题的需求愈加迫切,工业废弃地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并日趋增多。

1.2 后工业景观与后工业景观设计

“后工业景观”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其英文名是“post industrial landscape”,可以译作工业之后的景观,可以认为是重新利用工业弃气用地,改造设计出新的景观。后工业景观的对象是终止生产活动的工业区内的工业遗迹。

通过对这些工业元素的二次整合与设计,从工业遗存中挖掘美感,融合历史、文化、艺术与现实的功能需求,使之获得再生并赋予新的涵义。从狭义范畴来看,后工业景观设计是针对工业废弃地,以创造城市公共空间为目的,将其改造成为城市开放空间。

1.3 中西方发展进程对比

后工业景观设计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90年代得到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景观设计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工业地段的保护以及再利用,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模式以及实际策略上都比国内更系统和完善。

1.4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来源

20世纪60年代以后,抽象艺术,观念艺术与工业社会发生了碰撞,艺术不在是画廊,博物馆里才有的,而是更加抽象化,空间化,工业化。大地艺术营运而生。西方国家后工业景观的设计语言主要受到“大地艺术”的影响,“大地艺术”作品印象影响了后工业景观艺术形式。

20世纪70年代初,大地艺术家史密斯就将大地艺术与工业废弃地紧密的联系起来。大地艺术借助工业废气地这个载体,面对巨大的创作对象,运用艺术的表现手法,传递某种艺术观念。大地艺术对大地景观的改造使景观再生的手法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同时很好传递了后现代文化意识流中的观念思想,引导人们对我们目前生存环境进行思考和反思。

1.5 案例来源

后工业时代的概念首先由西方国家提出,也是西方国家较早地进入后工业时代,它们较早地意识到如何处理工业时代的工业遗存物,包括厂房及辅助建筑、工业设施、工业生产场地以及交通运输设施等,使其最大程度的保留这些见证历史发展进程,蕴藏城市文化脉络,饱含建筑再利用价值以及利于生态和谐平衡是后工业时代最具价值的景观设计议题之一。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先锋艺术与后工业景观不期而遇,为丰富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做出了贡献。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在后工业景观设计方面有良好的先天优势以及理论支持,为未来我国处理工业遗存与社会人文,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在西方众多的后工业景观设计作品中,德国艾美溪河谷经过长期的规划设计和20多年的建设,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遗产景观公园,其中彼特・拉茨规划设计的杜伊斯堡公园是经典的成功案例。而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核心区,作为我国第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低碳绿色产业集聚区,标志着我国对后工业景观设计的重视和需求,以及对这一西方国家率先涉足的领域的探索。作为具有相似背景的工业废弃地改造项目,充分研究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景观设计项目,将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设计与之比较,对于促进后工业景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2 项目概况

2.1 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作为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典范,为在此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后工业改造提供了宝贵的设计改造方法。

表1

2.2 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设计

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核心区设计基于对工业遗产的综合价值分析和贯彻多功能复合的理念,试图切实体现节能环保理念,并尝试一些新的设计语言。

表2

3 案例分析

正如第一部分所言,后工业景观见证了历史发展进程,蕴藏着城市文化脉络,饱含建筑再利用价值,有利于生态和谐平衡。因此,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因其本身具有独特的工业历史的印记和所处区位的特殊,评估旧工业区改造实现历史价值、文脉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程度十分必要。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分别探究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和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设计。

3.1 历史价值

城市旧工业厂区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产物,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所在的鲁尔区在历史上曾经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工业中心,埃姆舍地区成为受传统工业衰落后鲁尔区中受影响最深的一区。为推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结构的更新和持续发展,因而启动的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景观设计见证了德国工业的兴衰,具有空前的历史价值。从保留工业遗迹,实现其历史价值的角度看,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在景观层次的梳理上体现了这一点。作为公园标高层次的最高层跌路公园,彼得・拉次设计其与高架步行道系统相结合,该层高出地面约12m,为行走其上的人们提供了独特的景观视域,通过楼梯,台阶等联结其他空间层次,增强了景观通达性。使游人能更好地纵观整个场地,体会场地留下的历史印记。

2006年6月上海铁合金厂停止生产,成为吴淞工业区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见证了我国重视生态环境因而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具有历史价值。在引导游人进入公园的铺装细部设计上由入口向公园内侧设置5块钢板,镶刻厂区从建立、形成、停产、转型和公园建成的5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意图向人们展示厂区的历史价值。

3.2 文脉价值

旧工业厂区往往被看成是一种城市的印记,我们应当把传承历史文脉作为推动城市价值提升的重要内容,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对于是否能很好的传承其文脉价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位于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厂区中心位置的金属广场,作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该广场由在地面上整齐排列的7×7共49块、每块重达7t~8t的方形铸铁板构成,彼得・拉兹对这些表面具有各异腐蚀状态的铸铁板拍照、编号,排列成抽象图案,并通过水在铁板表而的流动来象征钢铁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化过程。铁板在自然状态下继续被腐蚀,隐喻了对自然演变过程的尊重。这一设计手法正是大地艺术在场地中的完美体现,使得这片工业改造后的场地蕴含着丰富的文脉价值,使得游览其中的人们更亲近饱含艺术文化思想的过去。

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改造项目中把再生的空间当作是联系往日记忆的载体,同时也是现在和未来新的活动的媒体,它成为了过渡的场所,将过去与未来联系于现在。设计者在位于核心景观区的位置通过对场地的整合创造出了全新的空间――钢雕艺术展区。这一展区向游人开放,还承办了“2008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的大型活动。场地的前身――上海铁合金厂由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厂转变成了节能示范基地,这一巧妙的设计提升了场地的文脉价值,是对我国节能环保这一理念的传承。

3.3 经济价值

城市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旧工业厂区建筑多为产业类建筑,建筑技术先进,稳定性强;建筑内部空间广阔,可利用性很大。厂房体量大,结构复杂,拆除成本高;如果在保留原厂房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将会节约大量建造成本。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料仓花园将原有的矿石料仓拆除了顶盖,改造成了功能复合的综合活动场地,料仓花园的局部设有将废旧管道加以利用的儿童滑梯,某些墙壁设为共青少年攀爬的攀岩场地,其顶部设计的网状步行道使场地拥有多层次的道路系统,同时丰富有游人的体验享受。这些由原废弃地衍生出来的多种功能大大利用了原场地的遗存,其质量良好,是场地改造经济价值的体现。

环保园核心区景观范围位于环保园的中心部位,设计保留核心景观区主要在此过程中被充分发掘。具有价值的工业遗存,如大型的建筑构架,高耸的、具有地标性的除尘塔,设计精美的厂房、3m高的石墙及具有金属质感的不同色泽的矿渣等都得以保留和改造。入口景观区保留了原有植被以及质量较好的厂房,结合原有变电所及地源热泵机房,设置公园管理中心,为园区管理服务提供用房。

3.4 生态价值

旧工业厂区因其功能的特征,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工厂的改造过程中,如何处理使水体,植被免受工业污水和排气的污染,提升场地的生态价值,是改造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水公园是公园标高最低的层次,水公园由净化水渠、净水池、冷却池等水体构成。净化水渠是对山东向西流经整个厂区的埃姆舍河进行净化的河道。水渠两岸栽植了自由生长的植被,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有台阶和平台以满足游人亲水的需求。

宝山环保园核心区将利用丰富的天然降水和园区内屋面和地面的排水作为水景的来源。在地表采用渗水材料,形成良好的地表水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再对重点景区的水利用水生植物做进一步的净化。其中水生植物最常见的有芦苇、旱伞草、美人蕉等。

4 结论

从前文的细致对比中,可以看出,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在景观改造的过程中,学习了西方国家对于后工业景观改造的一些态度,在提升场地的历史价值,文脉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仍然会存在着注重视觉效果、流于形式的弊端。西方在后工业景观改造方面的优势恰恰体现在对景观层次的梳理与整合方面,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在被改造之前是一块范围广阔、尺度巨大、景观破碎、布局混乱的园区,经过了彼得拉茨事务所的梳理、整合由四个景观层次组成的景体系,它们分别是水公园、铁路公园、公共使用区和公园道路系统四个景观层次。虽然后工业景观独特的设计特点和手法需要借鉴,但是如何升入理解场地的内在脉络,综合考虑历史文脉和生态系统,同时兼顾景观的多重层次,依然是更为重要也是更难以轻易掌握的,这也将成为我国后工业景观未来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玮,陈刚.工业遗产改造中文化景观整合与表达[J].中国城市林业,2010(4).

[2]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

节能环保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 绿地景观 节约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环境也获得了很大改善,从居民小区到花园,从风景区到城市公园,环境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其中城市绿地景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城市景观的设计方面浪费现象很严重,奢靡之风盛行,一些景观工程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土地,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因此,要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节约设计,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一、绿地景观设计中不利于节约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规划

要进行城市绿地景观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设计,其中科学、合理的规划非常关键。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直接影响着之后的设计、施工、管理,因此,要充分认识规划对于整个工程的重要性。虽然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绿化,但是在没有合理的规划下就开始工程建设,在有限的工期内,景观的有效设计和建设就很难得以保证。

(二)设计理念不成熟

在我国,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方兴未艾,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理论研究水平还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实践和理论脱节的情况。由于设计理念的不成熟,在设计风格方面就没有自己的特色。其实在园林设计方面,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如果能做到“古为今用”或者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那么在理论上的发展将是空前的。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中国绿地景观设计师采用了最简单也最为“实用”的方法—抄袭。这样一来,在景观设计上雷同、浪费的现象非常普遍。

(三)景观设计脱离实际需要

目前,景观设计行业存在着很严重的跟风现象,相当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景观时脱离城市的实际需要,设计同质化的情况很普遍。没有自己的设计个性和特点,也不注重对设计风格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到头来必然会被市场淘汰。例如,在很多城市都出现过的“草坪风”、“大树移植风”、“开发森林公园热”等,这些所谓的“设计潮流”其实并不是普遍适用的。有的给地方增添了高昂的管理费用,有的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有的浪费了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有的破坏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这些景观设计不仅得不偿失,而且也丧失了文化特色,对行业的发展也不利。

(四)浪费现象严重

毫无疑问,进行城市绿地景观建设是需要消耗资源和能源的,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可以找到平衡点。在有节制的前提下满足既定需求是景观建设的良好状态。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城市景观在水资源、电能、材料等方面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消耗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城市环境的更新速度太快,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绿地景观的节约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节约设计是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实现绿地景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方法。节约设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说完全不利用资源或者是有一个使用的绝对值,而是尽可能的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因此,绿地景观的节约设计是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土地、能源、资源、材料的节约减少资源的投入,同时还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延长景观的使用寿命。

(一)节约土地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地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土地等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很多农田被占用,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了破坏。在人均城市用地方面我国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景观用地方面也没有节制,只是一味的为了达到既定目标,随意性很强,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因此,为了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需要按照生态规划的要求对绿地的面积和结构进行合理安排,使其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二)节约能源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的美丽名片,不仅要在白天可供欣赏和使用,在晚上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城市营造高质量的、优质的夜景,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在进行灯光设计时,要遵循“节约”、“美观”的原则。合理选择高效照明器具并对夜景照明加强控制,可以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太阳能灯具就是值得推广使用的景观节能设备。

(三)节约水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已十分严重,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关键问题。我国水资源由于分布不均再加上使用不合理,很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危机。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水景时要量力而行,不仅要保证水的良性循环,适当扩大点景的使用范围,而且还要积极研发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新技术。另外,在布景时选择抗旱植物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四)节约材料

要建设城市绿地景观,景观材料必不可少,而这些材料都来自于大自然。因此,节约材料是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合理使用木材、石材等材料,做到专材专用,优质的材料要保证用在必要的地方,尽量杜绝浪费情况的出现。

(五)节约管理

在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后续管理程序的应用,做到节约管理。景观建设完成之后,后续的管理十分重要。简便而节约的管理程序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不仅降低了管理工作量,而且还能保证绿地景观正常的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应通盘考虑,实现管理上的节约。

(六)提高绿地景观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经济学认为,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提高了效率就是一种节约。我国的城市绿地景观要向“适于人们进入并保证一定的使用空间”这个方向发展,提高景观的使用效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观赏上。

城市绿地景观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损坏,要保证其使用效能,就需要进行更新和维护,而更新和维护需要消耗资源和能源。因此,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可以间接的节约资源和能源。有些景观材料不耐日照和水浸,要尽量加以避免,在选择植物时要综合考虑其在速效性和长寿性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有效的延长城市绿地景观的使用寿命,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

总结:

综上所述, 在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中存在着规划不合理、设计理念不成熟、盲目跟风、铺张浪费、更新频繁等现象。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实现土地、材料、能源、水资源的节约,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延长绿地景观的使用寿命。因此,做好节约设计,对于建设节约型、生态型的城市绿地景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毅川,乔丽芳,姚连芳.城市绿地景观的节约设计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