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起病急骤,致残率高,许多病人虽经抢救存活下来但常留有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不能自控、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遗症。往往给患者造成悲观情绪,对自身疾病产生种种忧虑,丧失生活和治疗信心。加之久病卧床,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而不能和医务人员合作,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因此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对患者后遗症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该类患者89例,其中50岁以上72例(占8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基础护理

保持房间整洁、安静、空气新鲜,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病情较轻的患者鼓励其自己起床、穿衣、洗漱,按时大小便。重症患者由护士及家属协助每1~2 h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可用红花油按摩,改善局部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勤换床单、衣裤,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由于患者患侧肢体感觉迟钝,对冷热的反应不敏感,所以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防止烫伤的发生。

2饮食护理

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适量增加蛋白质如食用瘦肉、鱼类、豆腐、豆干等。食盐每天不超过3 g,少制糖和含糖类的食物如点心、糖果和饮料。多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忌食辛辣食物,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偏食。对伴有饮食发呛、吞咽功能障碍者,一般先选择胶冻样如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和水。

3精神护理

来我院治疗康复的患者都已脱离危险期,但大多数为突然发病,患者对后遗症难以接受,产生厌世、悲观失望和急躁情绪,对自身疾病产生种种忧虑而丧失治疗信心。例如某患者,男,53岁,机关干部。以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并语言不利来我院康复治疗,有一保姆陪护,住院后护理人员发现此患者情绪低落,平日不与人交谈。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主动与其谈心,才知道患者由于妻子及子女不经常来看他、陪护他,以为家人嫌弃他而产生厌世、悲观失望情绪,我们及时与其家人联系,说明情况,使其家人轮流照看,患者情绪大为好转,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训练,5月后肢体功能恢复,语言清楚出院。

4瘫痪肢体功能训练

当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稳定、无严重的并发症时,早期肢体活动可预防静脉血栓,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利于功能的恢复。来我们疗养院的患者大多都已到恢复期。要对入院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病情评估,制定康复计划。护士要指导患者进行病房延续训练,协助家属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推拿及被动活动关节,鼓励其树立信心,尽量主动活动。每天在家属陪护下让患者扶拐到户外活动,步行时,一定要保持水平向前出脚,不要向外画圈出脚。在扶持患者立位时患腿前后摆动、踏步、伸髋练习,注意左右脚着地时限一致。初由家人或护士陪护,慢慢过渡到患者自己独自行走。鼓励患者自己活动如拍球、写字、用筷、梳头、拣花生米、洗漱、穿衣、进食等,可锻炼手指的灵活度,对手部精细动作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5语言训练

对失语病人的护理应尽快帮助病人恢复表达及其理解能力,以便恢复起码的社会交往,使病人有自信心[1]。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指导家属加强非语言沟通,每日上下午借助手势和口型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患者关心的问题,给患者听收音机,使患者有讲话的意愿,再从熟悉的单音、数字、短语开始反复训练和矫正发音口型,配合面部针灸和理疗,每2~3 d检查一次效果,经过这种语言训练后言语功能可恢复50%~60%[2]。

6小结

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是病人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恢复的过程。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功能锻炼,改变病人悲观失望、急躁厌世情绪,让病人正确认识该病的特点,精神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使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晓波,李晶,王玉芬.脑梗塞恢复期的护理[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7,9(2):134-136.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期;临床护理

前言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理主要是由于血栓进入脑动脉而引发脑血管阻塞,进一步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在组织缺血是易发生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导致质膜上的钠钾泵活性降低.细胞内处于高渗状态,严重则会导致组织水肿。经研究显示,在疾病康复期,脑梗塞患者的神智、运动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恢复正常。但如果没有精心的护理,一些后遗症依然会出现,一般表现为轻微的语言不流畅、神志不清和半身不遂,严重时将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对于康复期的脑梗塞患者来说,科学的护理是极为重要的。本文 在医疗过程中实验了一套规范化的护理方法,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病人的症状明显改善。病人中患后遗症的比例也大大降低。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的患者均为经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人数共计3437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631例,女性患者为1806例,年龄均在40—80岁之间。其中意识轻微障碍的患者有2147例,肢体运动协调障碍的患者有2059例,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有1758例;经过相同的脑血管手术救治后,病人进入康复期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期护理。

1.2护理方法

1.2.1改善住院环境

实现病人康复,一个安静、清洁的住院环境极为重要。在病房内,建议病人保持不少于1小时的光线照射,同时保养好房内的清洁,力求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室内清洁和光线适宜。定期对病房进行灭菌处理,时刻关注病房的卫生情况,患者在康复期免疫力尚处于恢复状态,此时要做好卫生工作,不要给病菌可乘之机。

1.2.2注重心理治疗

康复期要重点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要时刻留心患者的心理,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对于患者的不良应激情绪反应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干预和治疗,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等严重问题。护理人员要多与病人进行交谈,给予鼓励和安慰,这对消除病人产生的焦虑、焦躁和抑郁心理又很大帮助。同时鼓励患者的亲友多与患者交谈,缓解患者焦躁心情和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对于症状严重者除以上措施外还应该让患者口服镇静性药物,实施相应的抗焦虑治疗。

1.2.3组织康复训练

光靠心理和药物的治疗远远不够,需保证患者一定量的康复训练来辅助治疗。对于失语症患者,要相应的进行一些语言康复训练,根据病人失语类型和程度的不同,制定不同强度和时间跨度的训练计划。首先,不管病人是何种失语类型,一个良好的语言训练环境必不可少。通过多渠道来增加患者的感官刺激,如广播、音乐、新闻报道等。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开始以简单的单双音节训练为主,再视情况扩大到字词和语段的训练。

对于运动障碍的患者,训练方式要注重轻重缓急,首先应该进行简单的小关节训练,由指、肘、踝等小关节活动开始,再到四肢和躯体的大幅度活动,最后患者应该能独立完成翻身及各个大关节的活动。训练的时间一般很长,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同时患者也要有信心,平时多训练自己的拄拐、搀扶行走,要到独立行走,一定不要操之过急。

1.2.4科学安排饮食

饮食以为原则,患者应该多食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辅助为低盐、低脂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和少食和不食,提倡少食多餐,拥有一个规律的饮食。对于特殊患者无法自主进食的情况,应以喂食流质为主。对于吞咽能力障碍的患者可以给予鼻饲流质等等。吃得好才能恢复的快,注重患者饮食中的营养比例,保证患者饮食的科学性。

2.护理结果

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后,全部3437例患者中,有65.15%的患者基本痊愈,30.33%的患者情况有很大程度上的好转,4.52%的患者未痊愈。另一方面,90.26%的患者出院后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其中患者的回馈主要为对康复期的治疗较为满意,对其治疗的效果给予了肯定。

3.结论探讨

以上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对脑梗塞患者易出现的抑郁、焦虑、愤怒心理问题及相关的后遗症,以上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脆弱,为防止其衍生为心理障碍疾病,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同时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以使病人更好的康复。在饮食方面,多进食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拒绝辛辣、油腻的食物。综上所述,科学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能力,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束语

对于康复期患者的治疗,应以科学的训练和合理的心理治疗为主,加之食疗、针灸等方式,并鼓励患者下床运动,同时医院要加强卫生管理和营养支持,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增强人体的各项生理机理功能。护理人员要增进与患者的交流,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本文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的科学化、人性化的护理,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慧,林少平.高血压病人心理状况观察及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9,1(5):25.

[2]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4.

[3] 张淑珍.早期康复护理对减少脑部疾患偏瘫后遗症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02,6(14):2152.2153.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梗;康复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9-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而随之出现了一些老龄问题,如健康、医疗、养老等问题。而健康医疗作为其中最基础的问题对老年人的生活尤为重要。诸如心肌梗塞、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极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这些疾病不仅给老年人带来生理上的痛苦,长久持续的疾病还会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严重的会产生消极思想,如抑郁症等[1]。脑梗塞是由于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增厚,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动脉血供养减少,进而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严重者会导致患者脑梗死。本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长期住院的120名老年脑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护理的方式及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0名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老年人,且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患者年龄在5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62±7.23)岁。将12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人,年龄在5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2±7.13)岁;对照组60人,年龄在5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3±7.22)岁。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的60 名患者采用规的护理方式,即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首先在入院的时候询问患者病情、病史以及药物病史;对不同病症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患者不能够自行改变卧床,则需要主动为其建立翻身卡,按时对患者进行翻身照顾,并注意翻身时候的力度要适中温柔。由于某些老人睡觉易翻身坠床,对于此类患者应使用有床栏的床以防止患者坠落。另外对于患者心理的护理以及饮食照顾应向家属详细说明。对于实验组,则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康复护理干预:首先根据每个患者卧床平衡、从床边做起、站立平衡、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设计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以指导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除了必要的翻身意外,保证患者肢置正确以外,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变化、床上训练等,训练时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并每2-3小时翻一次身,同时注意患者从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的过度;而对于卧位也有要求,卧位较为15°-30°之间,并逐渐增加卧位角度,10分钟一次,每2-3天增加15°,并指导患者直角坐起,每天进行这样的训练4-6次;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至患者能够坐起后进行站立平衡训练,为了防止患者摔倒应该首先在平行双杠中进行,患者双手扶住双杠,先进行头、颈的弯曲训练,之后再进行躯干的弯曲训练,以及起身站立训练,在前面的训练达到效果之后才能进行跨步跨门槛爬台阶等训练。

1.3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病症消失和活动能力恢复;

进步:患者肢体乏力、身体麻木病症有所改善和活动能力部分恢复;

无效: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和活动不便;

恶化: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症状更严重和活动更不方便。治愈率=(治愈+进步)/组总例数。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生活能力,评定数据采用Barthel指数,项目有进食、洗澡、穿衣和控制大小便等,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2]。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问比较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运用x 检验,概率取P值表示,以P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发现常规组有18例治愈,17例为进步病例,1名患者因为病情恶化而死亡,整体上治愈率为58.33%。而实验组在常规的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护理之后,未发现有因病情恶化而死亡的病例,治愈病例有26例,进步病例22例,整体治愈率为80.0%。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情况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呢你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生活与肢体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人脑动脉粥样出现硬化,导致患者的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会使动脉管腔更加狭窄甚至会出现完全闭塞,最终导致人脑组织因血液流量、含氧量缺失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坏死症状。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肢体麻木、语言异常等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3]。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一般有多种疾病缠身。所以老年脑梗塞患者很有可能伴随有其它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和肺部感染等。因此老年脑梗塞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求较正常常规护理高。

参考文献

[1]Churin BV,Putiolov AA,Palchikov VE,et al. Gastric and small intestine motility in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 and sleep disorder[J].Clin Med,1997,75 (10) : 46-90.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护理;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11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 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护理也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 通过护患沟通关系为基础, 运用心理学的方法, 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 改变了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了康复或保持康复。所以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工作。

1 资料及心理分析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12例脑梗死患者,对其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经验的分析。患者其中男性为9例, 女性为3例;患者年龄48~75岁。其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对其无差异。

1.2 心理分析

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肢体瘫痪, 不同程度的失语及偏盲, 吞咽困难、口角否钭、共济失调、大小便困难[1]。患者受到如此大的刺激, 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反应, 如焦虑( 最常见的反应为主观上的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 , 抑郁、消极、低沉的情绪, 如( 悲观、悲哀、失望、无价值感、遗弃感) , 恐惧、愤怒情绪反应, 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破坏了人的心理平衡。急性期治疗后, 患者必须要渡过较长的康复期, 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护理非常重要。

2 心理护理

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崇高的理想, 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 敏锐的观察, 是建立护患关系、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 护士要尊重、理解患者, 耐心宣教住院规则、周围环境、查房、治疗、作息时间。 尊重患者的人格: 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给予相应的称呼。对患者进行语言、非语言沟通时, 目光的接触、身体的接触及保持微笑可让患者感到可依赖及心理安抚, 消除焦虑、抑郁情绪。每天定时与患者沟通, 了解内心活动, 提出患者感兴趣的问题, 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减轻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与思想教育, 树立正确观念, 了解自我康复的重要意义, 以积极配合治疗。家属的支持: 使家属对其更加重视, 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多陪伴患者, 使患者始终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 消除其悲衰孤独感、无价值感、被遗弃感。给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减轻对环境不适感的心理负担, 提高心理护理质量。

3 康复护理

3.1饮食控制

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 丰富维生素食物为原则, 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 多食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控制总热量, 防止超量, 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适当饮茶, 因茶中含儿茶酚胺, 茶碱以及多种维生素可增加血管韧性, 改善血液循环。戒烟酒, 因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 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3.2康复环境建立

康复期给患者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 室内采光柔和、物品放置以方便患者行动为宜。地面保持平坦、干燥, 浴室及厕所最好装有扶手架, 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 以防不测。

3.3家庭康复的建立

康复期家属照顾患者要有耐心, 对卧床者要定时翻身、按摩、进行肢体功能活动, 保持床褥平整、干燥, 预防褥疮及并发症, 床要加护栏, 以防坠床。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与兴趣爱好, 帮助和督促进行日常生活和个人卫生料理, 如洗脸、刷牙、更衣、沐浴、剃须、修剪指甲等。

3.4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肢体功能的训练, 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足下垂。行走时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 先抬一足跟部, 重心转移要平稳, 不要过急, 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再移至足跟、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 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拍球或击气球, 以训练患者的协同运动[2]。教患者编织毛衣, 既有利于训练患者的眼手配合, 又有利于感觉、感观等知觉的培养, 有助于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

3.5语言功能康复训练

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可教患者噘嘴、鼓腮、眦牙、叩齿等[3], 每个动作做5~10次, 每次10分钟, 教患者学习发音, 先单个发音,准确后, 可逐渐加深难度, 可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 要求患者大声地读, 刺激记忆。 要尊重患者,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交流时声音要大, 速度要慢, 措词应简单、清晰, 重复重点, 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 如助听器, 以便更好沟通。

4 结论

脑梗死是突发性疾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且此病变化多端,病程长,恢复慢,愈后差,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心理问题是所有患者都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界同仁的共识。脑梗死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各种不良的心理都有可能成为诱发、促发和复发因素,因此加强心理护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高丽萍,霍春暖,翁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4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脑梗死 ; 康复护理; 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69

临床统计资料显示, 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80%左右[1], 早期对患者加强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组通过比较研究及早加强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住院的8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急诊头颅CT、MRI等项检查确诊为急性期脑梗死, 患者资料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 患者多表现为静态或睡眠中发病、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症, 患者均在发病后48 h内就诊,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对患者入院时病情进行评估[3]。男49例, 女33例, 年龄51~77岁, 平均年龄62.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1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6例, 年龄52~77岁, 平均年龄63.0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7例, 年龄51~76岁, 平均年龄62.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明确脑梗死诊断后均给予吸氧, 根据病情配合医生予以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改善脑微循环, 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细胞膜稳定剂胞磷胆碱以活血化瘀、通经通络中药、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补液、营养支持, 防治脑水肿、防治压疮、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脑梗死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护理、脑梗死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饮食、生活管理等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加强康复护理, 注意保持患侧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并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及时给予瘫痪肢体局部按摩和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 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脑梗死患者行溶栓治疗血压、颅内压稳定后, 患者处于恢复期时, 护理人员应当在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进行主动训练, 循序渐进地进行自我上下肢活动、翻身、健侧肢体主动翻身。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 以帮助患者改善血循环, 消除浮肿, 平卧床时可主动屈伸手臂运动, 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 练习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当患者能下床时, 护理人员要注意预防患者摔伤, 应搀扶患者坐椅子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 以防止心血管机能减退, 逐渐迈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

1. 2. 2 锻炼护理 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活动量应逐渐增加, 帮助患者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 注意掌握活动时间及活动量, 以使患者不宜过度疲劳为宜。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从练习发音开始, 然后循序渐进的进行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训练。对于后遗症期的患者, 指导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进行日常生活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 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等全身运动, 随着病情恢复, 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自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NIHSS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为基本痊愈;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90%, 病残程度为1~3级

为有效;若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或较治疗前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基本痊愈35例, 有效3例, 无效3例, 基本痊愈率为92.68%;对照组基本痊愈31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基本痊愈率为85.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3 小结

虽然通过常规的药物治疗、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 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 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促进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塑, 也是对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

总之, 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及早进行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疗效, 降低致残率,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733-735.

[2] 姜鸿, 赵海霞.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临床护理杂志, 2011(4):25-26.

相关期刊更多

工业控制计算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健康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杭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