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梗康复护理

脑梗康复护理

脑梗康复护理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

大部分脑梗塞患者都会遗留认知、交流、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进而出现失认、失用、失语、瘫痪、吞咽困难、感觉缺失等多方面的异常,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日回归社会[1]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对10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0例,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58-80岁。100例患者经头颅MRL/CT检查证实其诊断标准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诊断标准。其中肢体偏瘫78例,肌力为0-3级,失语2例;发音不清25例,偏瘫伴语言功能障碍16例。2 瘫肢锻炼

脑梗塞患者神经障碍症和生命体症平稳24-36h后即可开始对瘫肢进行功能康复护理。康复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越好[2]

2.1 床上主动训练 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进行,其目的:预防可能发生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防止废用综合征,为主动性训练创造条件。包括①保持肢体功能位。②正常关节活动度范围的被动活动及被动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③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及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④练习翻身、坐起、抬臀等运动,鼓励患者利用健侧肢体协作患肢活动。为以后下床站立行走创伤条件。

2.2 坐位与站位转位训练 瞩患者翻身到侧卧位用健侧前臂支撑自己的身体,同时双腿移至床沿,下呈半侧卧位,护士协作用一只手压患侧的骨盆,另一手向上推患者肩部,使患者坐起。坐稳后在开始训练站立。开始由他人搀扶或借助适当的支撑物,如拐杖、墙壁、扶手等,练习站直、站稳、站久,然后撇开支撑物移动身体。

2.3 迈步 当病人能站稳10-15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态锻炼。迈步时如瘫肢抬举不便,可协助其抬脚起步,切不可强拉硬拽,造成“误用综合征”,为将来功能恢复带来困难。行走时注意患者是否耐受,避免疲劳,防止跌到。以后逐渐过渡到进行独立的步行训练和上下台阶的实用步行训练。

2.4 上肢功能训练 从大关节运输逐步到小关节活动,主要练习抬握拳、抓、拿、拾物等微细功能的锻炼。

2.5 进行日常生活训练 内容有起床、穿衣、洗漱、饮食、大小便自理等。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是康复的主要目的。3 语言功能训练

脑梗塞所致语言障碍占存活患者的20%-40%,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语言功能恢复可达到50%-60%。语言康复训练也是越早越好[3]。

3.1 刺激患者唇舌、软腭、喉部发音 训练患者舌、口腔及其他肌肉协调运输,如反复练习舌卷及舌的左右运动、嚼口香糖、针灸、理疗等,促使肌肉收缩,使偏斜的口角复位。

3.2 护理人员给患者示范唇舌动作、发音的口型,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口型,及时矫正错误发音。

3.3 重视口语训练 从数字、单词、短语进行复述,练习看图说话,阅读小短文、逐渐扩大用词范围,每日进行训练[4]让患者反复听,跟着读,进行听读训练。4 结 果

经过康复训练护理,48例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生活能自理,18借助器械(轮椅、拐杖)或他人协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10例发音清楚,7例能发简单的短语,5例合并老年痴呆因不能配合康复训练,效果不明显,2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本组有7例肢体偏瘫患者,由于惧怕疼痛,功能锻炼不到位,致使关节黏连,肢体僵硬,3例发音不清的患者,害怕他人嘲笑,拒绝与他人交流,失去了康复的最佳时期。5 小 结

脑梗塞患者的康复锻炼是一项漫长、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还需要患者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早期、正确的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因此,护理人员在指导协助患者功能锻炼时,要经常检查训练效果,记载每个患者功能锻炼情况,掌握功能恢复情况,发现患者的每一个进步,不断鼓励患者,增强其自信心,针对患者个性和共性特点,制定适合于自身状况的训练方法,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花兰,戚艳丽.54例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45-146.

[2]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8(19):68-69.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干梗死;康复护理;康复锻炼

脑干梗死常导致患者的意识、语言、吞咽及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本研究在临床对脑梗死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明显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干梗死的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康复护理组)。对照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62.18±6.34)岁;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5-76岁,平均(63.05±5.82)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脑干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早期的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2月康复训练后观察疗效。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梗死后与发病前患者的语言及肢体功能有较大差别,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失语或肢体偏瘫不用,突入其来的变化使脑梗死患者从心里不能接受。所以护理人员应积极热情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1],并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脑梗死的疾病发展过程,使患者对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2.2 床上肢体康复护理

早期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训练,不能主动运动的,家属可给予被动运动锻炼,定时给患者进行翻身,对肢体肌肉进行按摩、揉捏,对关节进行被动屈伸锻炼,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痉挛、僵直等的发生,被动运动的原则是先上肢后下肢,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幅度由弱到强,运动时间由短到长[2]。如患者能进行主动运动,可使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自行翻身,保持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的抗痉挛,并定时更换,并主动移动及屈伸关节,进行躯干运动,逐步加大运动锻炼量,从卧位康复训练逐渐转为坐位康复训练[3]。

2.3 床下肢体康复锻炼

患者能下床时,鼓励患者进行床下康复训练,开始患者可以在床边进行简单的摆臂、站立、步行训练,指导患者用健肢带动患肢上下运动,上肢带动患手做 Boboth 握手,即嘱咐患者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举至头顶,使肩关节充分前伸,之后指导患者自行锻炼;可以在床边进行行走训练,开始可在家属的搀扶下或拄拐进行行走训练,行走训练时指导患者健侧肢体先向前迈步,然后患侧肢体再向前迈步,迈步应小,速度应慢,以防止摔倒,当独立行走稳定后,再进一步锻炼较复杂的步伐,如绕圈走、上下台阶或楼梯、跨越障碍物、转换方向等[4]。床下康复训练要遵循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2.4 语言康复护理

根据脑干梗死后患者所出现的言语障碍不同而制定相应的语言训练计划,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自行说话,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简单的发音及单字练习,并耐心纠正患者的发音,之后由单字逐渐进行短句及长句说话训练。

2.5 吞咽康复护理

脑干梗死后有大约一半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吞咽困难可引起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患者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锻炼。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面部肌肉训练、面颊部肌肉训练、舌肌训练、咽部肌肉冷刺激训练等[5]。训练时使患者取卧位,头向一侧偏斜,并头部前倾进行进食吞咽训练。进食训练应有少到多,有稀到稠进行锻炼。

3 疗效评定

痊愈:生活自理,独立生活,恢复或部分恢复劳动能力;显效:生活部分自理,基本独立生活;有效:生活部分自理,需要人监护;无效:不能自理,完全需要他人照顾。

4 结果

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体有效率74.3%,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94.3%;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χ2=5.29,P

5 体会

脑干梗死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动脉硬化、痉挛、动脉血栓等导致血管官腔狭窄、缺血引起的循环障碍,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发病较急,常引起患者意识障碍、偏瘫、吞咽及发音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后功能恢复。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障碍,早期康复锻炼可使使缺血半暗带稳定并向正常组织转化[6],因此我们应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本次临床护理观察显示,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的心理、运动、语言、吞咽功能康复护理,明显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义兰,周信平.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0(12):42-43.

[2] 郭春玲,高丽静.脑梗死康复护理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 (20):117.

[3] 李雪梅,李松奎,李德香.脑干梗死早期康复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5,l2 (8):2300-2301.

[4] 刘爱云,胡琳洁.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脑梗死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82-83.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35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9-02

在临床医学上,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疾病,并且由于脑梗死起病非常的突然,一大部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因此,当患者出现偏瘫的时候,做好早期的康复护理,减少患者的残疾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4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对照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3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下面就进行具体的介绍[1]。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得了脑梗死偏瘫之后,非常的沮丧,这是不利于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恢复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建立起配合治疗的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良姿摆放,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为保持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在急性期即要良姿的摆放。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侧卧应取健侧卧位为主,因躺向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在临床护理2个月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2]。

1.3 疗效评定指标。显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能够自由的活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无效:患者在临床护理前后无任何的变化[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3 讨论

在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的护理中,主要就是采用一些常规护理的方式,一般只局限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并且在患者的临床恢复期纪念锻炼[4]。而对观察组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患者因此得到了更加全面、规范的护理,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14):120-121

[2] 李秀琼.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3(04):134-135

[3] 贾秀萍,王瑞香,黄定玉.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4(07):145-146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8

【摘 要】目的:探讨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进行治疗的200 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患者。结果:在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康复情况方面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可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脑梗死;临床护理

了研究优质护理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找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工作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对所在医院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选取100 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并详细记录,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效果十分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1 月1 日-2013 年06 月30 日我院康复科共收治脑梗死急性期病人20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58 例,女42 例, 年龄45~77 岁。将200 例患者自愿进行分组研究,即优质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100 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200 例患者一律采取基础脑梗死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营养神经元等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自主进行床上移位、坐位、站立等功能练习。在接受日常治疗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加强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等。以4周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1)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脑梗死患者一般均有以偏瘫为主的肢体运动障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还需要协助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如果病人病情、体力允许,自我按摩或用健侧上肢对患侧上下肢锻炼。依据病人情况,适当调整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由少渐多。卧床期间,经常变换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置。早期在床上练习翻身,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 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床头的高度应逐渐抬高,于病人背部垫以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然后让病人扶着床栏起坐和独立坐起,病人能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双下肢下垂,并练习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不要急于让病人行走,让其体会迈步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扶拐或手杖行走。运动过程要循序渐进。

(2)对症护理。脑梗死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且不易咳出,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和吸入性肺炎。所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及时清除痰液显得特别重要。鼓励病人及时排出口腔内痰液及呕吐物,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促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对于无力咳痰者,准备吸痰器,以便随时吸出;仍无效时,行气管切开术,每日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吸氧时注意给氧的温化、湿化。尤其是要给患者定时翻身,以每1 ~ 2 小时翻身1次为宜,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2]。

(3)饮食护理。急性期应禁止饮食,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待病情稳定后,根据情况可给予鼻饲饮食。建议患者少食用高脂类食物,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减少摄入可能增加血液黏度的食物[3]。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恢复肢体活动功能, 生活能够自理,自觉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 100%;显效:能够独立行走,自觉症状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0% ~ 89%;有效:症状体征均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 40%;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8%。临床总有效率=(治愈+ 显效)/ 总例数×100%。

1.4 数据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护理组治愈68 例,显效27 例,无效5 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62 例,显效17 例,无效21 例,临床总有效率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采取早期康复干预后,优质护理组病人在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在脑梗死确诊后的积极救治和相应的全面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对患者日后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他们的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个体化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心理以及功能方面的恢复水平,同时使得病人的精神状态得到稳步提升,促进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慧, 姜亚芳.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7.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摘 要脑梗塞是脑血管常见病,吞咽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份摄入不足,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生命危险,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患者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疾病整个治疗过程。本文通过近年来相关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 对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的意义,吞咽障碍功能评价标准,康复训练的时机,心理护理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予以总结。

关键词脑梗塞;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AbstractCerebral infarction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Dysphagia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Dysphagia can be caused by inadequate intake of nutrients, readily aspiration pneumonia, suffocation, and even life-threatening, at the same time easy to despair caused by mental patients,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elf-confidence in the impact of the disease throughout the treatment process.In this paper, in recent years related to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functional dysphagia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timing of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ical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of swallowing function to be summed up training methods。

Key wordserebral infarction;dysphagia;rehabilitation; care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病,约占75%[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其急性期发生率为51%[2]。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脑卒中整个治疗过程[3]。因此,对患者早期实施康复介入,改善其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现将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早期康复的意义

脑梗塞急性期随着坏死组织出血吸收、脑循环代谢改善和脑水肿减轻,脑可塑性方面恢复逐渐占优势,脑功能恢复可由功能重组获得,也可由次要通路开放获得[4]。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们逐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神经系统的这种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5]。对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开展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经过积极康复治疗,85%以上的患者其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或减轻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丧失最佳康复时机,将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6] 。

2吞咽障碍功能评价标准

目前较多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7] ,其方法是把吞咽障碍的症状与康复治疗措施结合起来,这使得评价方法更趋向简单,对动态观察吞咽功能恢复的指导价值大。7级(为正常) :摄食吞咽没有困难;6 级(摄食咽下有轻度困难):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的形态,口腔残留少,不误咽;5级(口腔问题):吞咽时口腔有中度或重度障碍,需改变咀嚼形态,吃饭时间延长,口腔内残留食物增多,摄食吞咽时需要他人提示,没有误咽,这种程度是吞咽训练的适应症;4 级(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姿势或每口的量,调整和咽下代偿后可以充分防止误咽;3 级(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但摄食的能量不充分;2级(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水和营养基本由静脉供给,这种情况尽管间接训练,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进行,直接训练需要专门设施进行;1 级(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有必要进行持续静脉营养,不宜行直接训练。

3康复训练的时机

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脑梗塞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既进行的康复[8]。也有患者认为,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好,从发病至24 小时内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9]。马自萍[10] 报道,经过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并采用才藤氏分级评价和才藤氏吞咽障碍疗效判定,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组总有效率88% ,明显地减少了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了患者吞咽能力和生活能力。

4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受多方面的影响,除药物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外,心理状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脑梗塞患者在疾病的各个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焦虑、自卑为多[11]。根据国内外资料显示,脑卒中后患者因担忧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等预后情况而23~75 %有抑郁情绪,抑郁会加重诱发躯体疾病,消弱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延长病程[12]。抑郁状态使患者情绪低落,活动减少,严重影响睡眠,不利于患者功能训练和康复,卒中后抑郁状态中枢神经系统与额叶皮质和基底节区病变有关,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释放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受抑制,主动干预抑郁状态,有利于解除抑郁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3]。因此护士要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将心理护理贯彻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根据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正面引导患者,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适应社会环境以启发乐观期待,淡化抑郁,消除焦虑、恐惧心理[14]。使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早日回归社会。

5康复训练方法

5.1基础训练(摄食前训练) [10、15、16、17 ]

对摄食、吞咽有关的各个部位肌群进行功能训练,可明显增强机体协调能力。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3 次,每次20 分钟。训练时先清洁口腔,再用蜂蜜按摩口腔黏膜及舌。

5.1.1口腔操

尽量张口,然后放松,下颌向两侧运动逐渐加快速度。唇运动:包括闭唇、撅唇和嘴角上台。舌运动: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的主动运动,训练者用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各方面牵拉的被动运动,舌在口内将两侧面颊顶起,也可在面颊稍加阻力。

5.1.2发音运动

发音与咽下有关,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让患者从“你、我、他”开始每字每次两遍,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

5.1.3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

使用棉棒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和咽后壁,然后做空吞咽动作。因为前口腔咽部存在着机械和温度感受体,具有促进吞咽的作用。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

5.1.4加强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

指导患者做开闭颌关节5~10 次,然后做空咀嚼和吞咽,休息2 分钟后在进行吹气动作训练,每一次训练都要指导患者保持唇的位置几秒钟,反复做10 次。加强鼓腮、磕牙训练对加强吞咽肌群的力量,对预防误吸有积极作用。

5.1.5咳嗽训练

让患者深吸一口气,治疗师一手按压患者“天突”穴,一手按压腹部,让患者快速用力咳嗽。误咽时用力按压“天突”穴,患者腹压增加后迅速放开,能有效帮助患者咳出误咽物。

5.2摄食训练[15~20]

患者经过进行摄食前训练后,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再进行摄食训练。

5.2.1进食环境

进食环境应安静,患者要放松,鼻式呼吸,进食时患者精力要集中,以免分散精力引起误吸。必要时备好吸引器、氧气等急救器材。

5.2.2体位

视病情而定。能坐起者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颈轻度向前屈曲位,这种体位可以达到最大的气道保护。不能坐起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体位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抬高床头30~40°,保持30 分钟,防止食物返流。能坐起者,取坐直或稍向健侧倾斜,把颈部向患侧旋转,头稍前倾45°左右,这样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并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以防止误咽。

5.2.3食具选择

宜用薄而小的勺子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

5.2.4入口量及速度

一口量过多,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先以3~4ml 开始,然后酌情增加至1汤勺大小为宜,约20~30ml 。进食速度不易过快,进食时间持续30分钟为宜。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一则增加其成就感,促进整体功能的康复;二则有利于患者自我把握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减少误咽的发生或对他人的依赖。

5.2.5食物的形态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原则是先易后难,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所选择食物的湿度、质地、体积和口味要能够激活吞咽,避免粘性、干燥和难以咀嚼或易松散、不易变形、易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

6小结

脑梗塞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是综合性的。舌肌及吞咽肌群运动能力的训练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并能防止吞咽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21]。由于语言与吞咽的解剖神经肌肉系统是相关的[22] ,因此任何能改善说话能力的活动均有助于患者进食模式的改变,同样正确的进食运动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还包括肌力训练、上肢训练、辅助器具的选择与使用等整体康复效果。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侯熙德. 神经病学. 脑梗塞[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7) :114.

[2] 杨亚娟、张群.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 (7) :15~ 16.

[3] 贾海燕、肖爱军.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21 (1) :12~151.

[4] 陈颖.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 ,9 (5) :156.

[5] 梅雪艳.脑卒中早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 ,22 (8) :111.

[6] 段容.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时的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 ,27 (12) :1535.哈尔滨医药2007 年第27 卷第6 期.57.

[7] 高怀民.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7 级功能分级评价[J] .现代康复,2001 ,5 (10) :78.

[8] 马志平. 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6 ,1 (14) :61.

[9] 胡荣东、肖爱军.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2002 ,18(4) :5~6.

[10] 马自萍、杨丽娜、白向东 等.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 ,21(1) :48~49.

[11] 周玉珍. 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 (11) :931

[12] 牟利风、徐涛.脑梗死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20(3A) :14.

[13] 梅志忠、徐亚林、胡良建.卒中后抑郁状态对卒中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2 ,19 (9) :377~378.

[14] 宋 宇、徐菲、扬威 等.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 (8 下) :9~10.

[15] 胡学军、比娜、潘淑敏. 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功能训练与摄食行为指导[J ] . 中国临床康复,2004 ,8(10) :1941.

[16] 倪淑云、于淑玲、张金.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 (12B) :15.

[17] 周惠娥、张盘德.吞咽训练对真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 (10).

[18] 张臻年.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1 (19) :869 - 871.

[19] 杨锦媚、潘惠珍、李桂平 等.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 (6) :464~465.

[20] 王丽芬、王桂荣、焦林英 等. 30 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3) :257~258.

相关期刊更多

工业控制计算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健康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杭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