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

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

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地区差异;非参数检验

一、引言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中衡量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一直都保持着世界前列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仍然处在世界中等水平。根据CIA《世界概况》对2008年世界各地人口预期寿命的列表,被调查的22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103位,人均预期寿命是72.88岁,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均预期寿命达84.33岁,而人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为82.07岁。根据2000年的全国人口统计调查数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寿命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东部地区平均寿命为73.816岁,中部地区为71.23岁,西部地区为67.99岁(见表1)。

针对预期寿命地区差异,从20世纪80年代就不断有学者在研究,但是之前主要是以描述性统计研究方法为主,通过地区预期寿命数值的对比,来说明地区的差异性。笔者认为在差异较明显的地区之间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但是在数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本文尝试采用非参数统计中的Kruskal-Wallis多样本检验法来验证地区差异性。

针对预期寿命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也曾使用过各种分析方法,比较典型的有:马淑銮(1989)在《影响预期寿命因素的分析》一文中采用的通径分析法;陈崇国等(1997)在《人口平均寿命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采用的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法;鲁小波等(2007)在《中国各省人均寿命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采用的简单相关系数法。对比各种方法的优劣势,本文决定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一方面简明直接,可以避免通径分析法的模型构造和选择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排除量纲对结论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节主要介绍文章中用到的两种非参数检验方法。

(一)Kruskal-Wallis多样本检验法

设有k个连续型的随机变量总体:X1,X2,…Xk。xi1,xi2,…xini是来自第i个总体Xi的样本,其容量为ni,i=1,2,…,k。总的样本容量为N=Σni。假设这k个随机变量总体的形状相同,只可能存在位置参数的不同。引入检验统计量H=SSB。其中SSB=Σni[E(Ri)-E(R)]2=Σni[E(Ri)-(N+1)/2]2。

原假设H0:θ1=θ2=…=θk;备择假设H1:θ1,θ2,…θk不全都相等。

若H的检验P值≥0.05,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k个总体服从相同分布;若H的检验P值≤0.05,拒绝原假设,即认为k个总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二)Spearman秩相关系数

记xi在{x1,x2,…,xn}中的秩为Ri,yi在{y1,y2,…,yn}中的秩为Qi,i=1,2,…,n。构造一个新的成对数据(R1Q1),(R2Q2),…,(RnQn);显然,当g(.)为严格单调上升函数时,(x1y1),(x2y2),…,(xnyn)与(g(x1)y1),(g(x2)y2),…,(g(xn)yn)的秩相关系数相等,所以秩相关系数可以描述两个变量的广义相关关系。

引入检验统计量秩相关系数rs=,其中E(R)=ΣRi/n=(n+1)/2,E(Q)=ΣQi/n=(n+1)/2;由于Σ(Ri-E(R))=Σ(Qi-E(Q))2=n(n2-1)/12,化简得rs=。

原假设H0:X和Y相互独立;备择假设 H1:X和Y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若rs的检验P值≥0.05,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X和Y相互独立;若rs的检验P值≤0.05,拒绝原假设,即认为X和Y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参考文献见王静龙等编著的《非参数统计分析》(2006)。

三、实证分析

(一)地区差异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及分析

我国每10年一次进行预期寿命的统计调查,本文采用最近一次也就是2000年的调查数据作为分析对象,利用Kruskal-Wallis多样本检验法进行分析。

利用表1的数据,将东中西部看作三个总体,按照秩进行重新排列,计算SSB和H检验统计量,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东中西部的平均预期寿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从三者的中位数可以看出,这种差异性呈现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逐级递减的关系。

(二)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错综复杂,主要可分为两类:人类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是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同一个国家的人群,人类生物学因素一般不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中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种:

1、生活水平。医学显示,人类的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膳食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方面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对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帮助。鉴于此,本文引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作为“生活水平”的衡量指标。

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国初期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现在很多非洲国家平均预期寿命仍然停留在30岁左右,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差,导致很多传染性疾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从而影响了人口的寿命。鉴于此,本文引入“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作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

3、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高,人们的知识面倾向于更广,对于各种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认识会更加深刻,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口的期望寿命。鉴于此,本文引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口受教育水平”的衡量指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6岁以上公民的平均受教育时间。计算公式为C=U×a+H×b+M×c+L×d+I×e。其中,U、H、M、L、I分别代表具有占被考察范围6岁及以上总人口的比重,a、b、c、d、e分别代表具有大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平均接受教育年数,根据我国历史和现行教育制度并兼顾地区差异,通常取:a=15,b=11,c=8,d=5,e=1。)

4、生活环境质量水平。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城市绿地锐减,甚至工业废水废气污染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生活环境的质量却有下降的趋势,这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从而可能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本文引入“各地区城市绿地和园林面积”作为“生活环境质量水平”的衡量指标。

5、家庭生活水平。随着现代人生活观念和家庭理念的变化,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老年人倾向于和子女一起生活共度晚年,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大部分和父母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因此出现了如“留守老人”等新名词。那么,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对预期寿命的是否会有影响,会有怎样的影响呢?鉴于此,本文引入“家庭规模”即“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作为“家庭生活水平”的衡量指标。

利用表3的数据,令变量X=“平均预期寿命”,Y1=“个人可支配收入”,Y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Y3=“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Y4=“平均受教育年限”,Y5=“各地区城市绿地和园林面积”,Y6=“家庭规模”。依次做X对Y1、Y2、Y3、Y4、Y5、Y6的秩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本文选取的五种经济社会因素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个人可支配收入”,“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平均受教育年限”,“各地区城市绿地和园林面积”这五个指标的值越大,则“平均预期寿命”越长;而“家庭规模”也就是平均每户的人口数的值越大,“平均预期寿命”越短。

(三)总结和建议

总结上节的实证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国内东中西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级差非常大,发展严重失衡。东部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世界的中上水平,少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青海等地理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则停滞在世界中下水平。

2、社会经济众多影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因素中,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受教育水平、生活环境以及家庭环境这五种因素对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样,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的高低也反过来反映了该地区以上五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水平。

3、家庭规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出现的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规模和人口寿命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家庭规模越小,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越长。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现代社会高昂的教育和生活成本,导致抚养子女的成本也很高昂,所以子女少的父母经济和精神压力相对较小,预期寿命相对较长;其次,现代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和较高的养老福利水平,促使城市的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减少了两代人之间不同观念所导致的摩擦,这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的成形。

针对以上的总结,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生活水平方面。针对国内的低收入人群,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当务之急就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政府应该致力于扶贫致富的经济发展,着力于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这对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医疗卫生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可以考虑着力改善。在城市,进一步推广社区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减少百姓在看病买药方面的经济负担;在农村,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有必要完善乡镇医疗站,卫生所等基础医疗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人口受教育水平方面。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对于提高预期寿命的效应要高于高等教育。对此,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有必要着力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

4、生活环境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渐渐地成为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东部工业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和企业都要注意对比经济和环境的成本产出效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政策的取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人口流动越来越自由,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移民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大部分高收入群体倾向于把“人均预期寿命”作为移入地的选择标准,这背后其实隐含着其对于当地的整体居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体制,自然环境等的选择。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地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当地的预期人口寿命,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吸引高资质的人群流入居住,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静龙,梁小筠.非参数统计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淑銮.影响预期寿命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1989(3).

3、钱建明,凌莉.预期寿命影响因素分析法――通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90(3).

4、陈崇国,周天枢,陈桂冬.人口平均寿命影响因素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7(1).

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范文第2篇

摘 要:生命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诸多学科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独特的生命教育地位和价值。而教学评价是推动和落实生命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实践中,分解制定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探索以非纸笔测试和纸笔测试相结合的方式,用有效的评价促进思想品德学科生命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标准;非纸笔测试;纸笔测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6-0039-05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更是关注生命、生活、生存的教育,是一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本主义的教育。它以人的知识、能力的增长与生命的增长关系作为反思起点,从学生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迷惘、获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途径、人生的大智慧等问题入手进行追问。因此,生命教育主要不是关于如何保护人之自然生命的教育,而是关于人之人文生命的性质、价值与意义问题的寻找、开掘、确立及光大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中小学,生命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课程,但它应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而在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其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而具有独特的德育价值,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实践中,尝试分解制订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探索以评价促进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

一、思想品德课程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概览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在内容标准中,“自尊自强”部分涉及大量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联系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结合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并借鉴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围绕有关生命教育内容标准,分解制订了更具体化的评价标准。生命教育评价标准按照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三维目标进行表述,既有利于教师在实践中确定教学目标,也便于在教学质量测评中使之具体化、可操作化,以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目标。评价标准具体见下表(部分)[1]:

表格中的内容标准从各个角度体现了课程标准对生命教育的要求。由于生命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中的分量和比例比较小,而且课程内容目标基本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的表述动词大多是“认识、体会、体验、养成”等,缺乏操作性和外显性。这导致在常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评价监测中存在比较大的模糊性、随意性、不稳定性,这种特点阻碍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生命教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和达成。[2]

教学评价是矫正和引导教学活动,改进师生双边关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落实和推动生命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就必须抓住教学评价这一有力工具。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对学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观照,而内心世界的隐蔽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仅仅依赖传统的纸笔评价无法实现评价目的。因此,对生命教育成果的教学评价应该有多种方式,如非纸笔测试的观察、描述、谈话、模拟情景、档案袋、小组评议等[3]。我们要注重评价的导向,不以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目标和理念。因此,在生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中,我们力求客观、公正,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学生后继道德学习、提高生命意识的积极性。

二、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监测中的生命教育非纸笔测试

纯粹的纸笔评价无法实现思想品德学科评价的全部要求,非纸笔测试则基本能够弥补这种缺陷。近年来,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监测中,就生命教育部分如何进行有效监测的非纸笔评价方式进行了设计探索。这些评价方式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并参考教科书内容,每一个试题立意和考查目标都依据相应的课程内容标准的生命教育部分。以下,撷取部分例题,探讨我们对非纸笔测试命题的探索:

【评价方式】谈话

例1.请你根据下面情景作出正确选择,并口头说明理由。(5分)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是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假如在突发地震时你正好在室内,正确的逃生做法是:

A.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B. 立即打开房门外逃

C. 紧贴高大的墙壁站立过去

D. 人员众多时要争先恐后向室外跑

【答案】 A B

【评分标准】学生凡是选择CD的给0分。能选出其中一个正确答案给1分,选出两个正确答案给2分;再能口头说明其中一个的理由给3分,再能口头说明其中两个的理由给4分,再能说明错误答案的理由给5分。

【试题综合质量分析】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信度

3.4 0.68 17.9 0.22 0.84

此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和信度都偏低。无论一般学科成绩如何,对于这类求生问题,学生通常会作出正确反应。由于不可能对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口头测评,因此信度不高。

【试题解析】此题对应课程内容中的“2.2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题目说明,通过人为的积极行动,是可以在地震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具体列举的逃生方式都是在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会在惊恐慌乱中采取的行动。其中包括无效和有效的方式,意在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地震灾难发生时自救自护的基本技能。为了避免出于本能反应而盲目逃生,我们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说明做出某种选择的正确理由,这可以帮助学生在理性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选择。学生尽管了解了一些生命自护的常识,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学生在与教师谈话时会有不同的认知、选择和分析,从而导致该评价在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分别进行谈话才能保证比较高的信度。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口述该问题的表现水平给出定性或定量评价。

【评价方式】模拟情景

例2. 在考试时,当同学请求你配合他一起传递小纸条作弊,你会怎么办?(5分)

【答案要点】学生要采取一定的“行动”展示、表演,不仅仅是口述,学生应表现出“立即严厉拒绝并警告,根本不予理睬,并在考试结束后对同学进行批评教育,还要把此事报告老师”,等等。

【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迫不得已配合作弊”的给0分,“犹犹豫豫地拒绝配合的给1分”,“立即严厉拒绝并警告”的给2分,“根本不予理睬”的给3分,“在考试结束后对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的给4分,“还要把此事报告老师”的给5分。

【试题综合质量分析】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信度

2.4 0.48 24.3 0.35 0.79

此题难度更大,标准差也大,区分度适当,由于测试环境不能密闭,导致信度更低。

【试题解析】此题对应课程标准内容中的“2.3 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4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5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试题考查目标的综合性强,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学习生活情景现场,要求其在短时间内作出行为反应。情景设计非常富于挑战性,通过学生的具体行为反应,教师可以透视其内心世界,评判学生在健全人格、自我负责、分辨是非等生命教育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答案设计在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根据模拟情景的理性要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层次性和区分度。

根据教学评价的实际需要,我们进行了非纸笔评价方式的设计探索,但其应用和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思考和探索,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参考教科书内容,又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特点出发,避免为实验而实验,才能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与我们熟悉的纸笔评价方式的组织过程明显不同的是,非纸笔评价的组织过程非常重要,它是通过对学生语言、表情、动作的观察,分析其内心世界,从而给出相应的达标评价的过程。因此,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安排考查形式、观察分析学生的外在表现,又成为一个新课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监测技术指标的科学性,提高评价的学科效度和信度,非纸笔考查方式须尽量在同一评价环境下,分别对个别学生或微型小组开展。

非纸笔评价方式在实际实验中,都是由教师在任教班级进行,对参考答案的理解、评分标准的把握和观察学生的深度、角度都带有较强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因此,我们难以统一得出考试的质量数据。

三、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监测中生命教育纸笔测试

非纸笔评价弥补了纸笔评价的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和否定纸笔考试形式。因此,我们在设计评价方案时,要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评价特点,准确体现生命教育内容目标,综合考虑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测形式;要体现纸笔测试在多种评价和质量监测中的独特作用,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生命教育成果。以此要求教师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例3. 发生在校园的“滑滑梯”现象(右图)说明,青少年要作好自我保护,首先责任在 (2分)

A. 社会 B. 家庭 C. 学校 D. 自己

【答案】D

【试题综合质量分析】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信度

1.94 0.97 6.2 0.08 0.93

此题难度很低,标准差也小,区分度不明显,但由于测试形式的封闭性,其信度较高。

【试题解析】此题对应课程内容中的“2.4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题目以发生在校园的某种现象为背景,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在面临生命安全问题或发生危险情况下,如何认识自身的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从而懂得在许多自主性生活中,应主动避免危险;保护自己的生命,首要负责人是自己而非他人,避免在什么情况下都相信他人、依赖他人,从而树立生命第一、自己第一的自我保护的生命意识。

例4. 材料: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人之一。因家庭经济困难,从大学退学到2011年的35年间,他将IT科技产业发展到极致,其创办的苹果电脑公司陆续推出个人电脑、applestore、 iPhone、iPad等,这些产品带来了不可复制的成功。乔布斯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在与癌症病魔斗争多年中,乔布斯依然坚持工作,终于不幸在2011年10月去世。有人评价他说:“乔布斯的天才、激情和能力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为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和成年人都带来了快乐。他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这个世界的方式,世界因为他变得更美好。

请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生命的知识,多角度评价乔布斯的人生。(12分)

【答案要点】(1)乔布斯延伸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他的生命虽然已经结束,可他为社会所作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他以成功的科技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世界因为他变得更美好。

(2)乔布斯的生命具有独特性。他根据自己的个性(家庭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他主动从大学退学,在IT科技产业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3)乔布斯珍爱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他坚强地与病魔做斗争多年。

【评分标准】答案从生命价值、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三个角度评价乔布斯的人生,每项答案中的观点给2分,结合材料分析给2分,共12分。

【试题综合质量分析】

平均分 难度 标准差 区分度 信度

5.6 0.47 14.3 0.38 0.91

此题难度偏大,标准差适中,但区分度良好,并有较好的信度。

【试题解析】此题对应课程内容中的“2.6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试题以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人乔布斯的人生轨迹和社会影响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有关生命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推理能力等,从珍爱生命、认识和创造生命的独特性、延伸生命价值等生命教育的(下转第33页)(上接第42页)多维度,分析说明了乔布斯的人生给自己和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意义。学生在阅读思考和回答问题过程中感叹、赞美他人,反思激励自己,受到崇高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正能量教育。

在生命教育的测试和命题工作中,我们尽量坚持命题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坚持中等难度、中等区分度、适中标准差、较高信度的原则。但是,由于试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随机性,测评手段和测评对象的难控制性,实际测评结果有相当的不稳定性。然而,测评的形式和结果分析也带给我们许多领悟和启示:如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如何找到生命教育的切入口,如何创造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珍爱生命的自我教育,关心他人生命,逐渐懂得提升生命品质和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方法,等等,评价过程和结果能让教师更深入地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生命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的使用和反馈是一把双刃剑,误用滥用监测结果会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不良压力,容易导致教师的后期教学功能的应试异化,削弱生命教育的人本意义。[4]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学评价,防止教学质量监测走向误区将是需要突破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8.

[2]崔允.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9.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

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 残疾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 同命不同价

2005年重庆一起同班同学“‘两金’获赔差一倍”的案例引发舆论的一片哗然。这个案例一经报道立马将2004年5月刚刚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推到了风口浪尖。为此,《中国青年报》专门撰文发表评论“农村孩子的一条命只值城里人的半条命!”于是,“同命不同价”开始被人们广泛热议。本文拟从不同观点的争论引入对残疾死亡赔偿金的财产损害赔偿性质的分析,深入探讨“命价”的双重含义,从而阐释“同命不同价”现象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一、“二元论”计算标准,引发“同命不同价”的争论

纵观现今针对“同命不同价”展开的热烈争论,主要的交锋点还是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和二十九条的规定。正是这其中的“二元论”赔偿计算标准,引发了对这个问题的热议。

对“同命不同价”持否定态度的学者据此提出质疑:其一,“同命不同价”违宪。有学者认为区分城镇与农村的户籍差异,导致城镇与农村残疾死亡赔偿金(以下简称“两金”)相差高达4倍,这违反了宪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其二,二元标准强化了地区之间、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社会差距等。

与此同时,另一派学者则认为:首先,城乡经济差异导致的“二元论”赔偿计算标准并不是“同命不同价”产生的唯一因素。不同国籍、行业、年龄也会导致赔偿金的差异。其次,即便取消了城乡二元标准但城乡经济的客观差距仍然存在。如果使用统一标准则只能“就高不就低”,如此虽然解决了各个地区内部的城乡差异矛盾,却仍存在着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势必形成攀比之风。以2011年上海市和甘肃天水市泰安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泰安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77元,上海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230元,约为泰安县的3.4倍。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仍然要求“同命同价”,则会造成经济落后地区居民因“两金”的高标准赔付而“一夜暴富”的畸形现象。显而易见,这不但没有体现所谓的“人人平等”、“公平正义”,反而会造成人身损害侵权案件的急剧增加,“碰瓷”等社会事件的层出不穷,从而加大司法负担。

那么,由“两金”而产生的“同命不同价”是否真的违背宪法原则,扩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还是这只是一种经济社会的客观产物?笔者认为,“两金”的“不同价性”其实是有理可循的。

二、残疾死亡赔偿金应为的财产损害赔偿性质

《侵权责任法》颁布后对于“两金”的规定,确定了其不同于以往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中所规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性质的财产损害赔偿性质。

第一,从法条设定而言,《侵权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二条的简单排列,就已明确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列为人身损害赔偿的三个独立项目。这就已经说明了“两金”并非属于“精神损害抚慰”性质而是财产损害赔偿性质。并且,在遭受了严重精神损害的条件下,既可以请求“两金”的赔付,又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双管齐下,极大程度的保护了被侵权人或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

第二,就“两金”的计算标准而言,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距;以及被侵权人的实际年龄,即可创造财富年龄段的差别,设置了计算公式中的以上变量。就这一点而言,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范围,根据“继承丧失说”,是受害人因死亡而损失的未来收入;而残疾赔偿金的范围根据“劳动能力丧失说”是因身体或健康遭受侵害而导致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所产生的逸失利益的损害。因此“两金”的赔付额度并非是对受害人生命健康进行估价。

第三,就精神损害的特点而言,由于精神损害的程度受人的心理条件及生理条件的双重影响难以量化,也不可能一概而论的采用固定计算公式来使其确定化,规范化。所以,如果将“两金”定性为精神损害抚慰性质,将加大法官裁判的司法难度。并且这种无标准化的赔偿认定,难于安抚被侵权人或其近亲属情绪,将进一步加大此类案件的司法成本。

第四,就“两金”的“二元论”赔偿计算标准而言,赔偿计算标准按经济规律在地域上区别城乡。如将“两金”定性为精神损害抚慰性质,那么将造成这样一个错误理念的诞生,即精神利益因城乡居民身份的差别而存在高低贵贱。这种理念显然存在着身份歧视的恶劣性质,完全违背了法律公平正义的天然属性。

第五,就司法实践意义而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不受理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如果把“两金”设定为精神损害抚慰金,那么刑事案件中的受害人或受害人近亲属将不能获得死亡或残疾赔偿金,从而不利于受害人或其近亲属的利益保护,容易激发社会矛盾,更不利于法律保障人权的功能的实现。

三、生命价值的两重含义决定了“同命不同价”的必然性

通过对“两金”财产损害赔偿性质的分析,可以看出,“两金”的财产损害赔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样的判决才能保证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一)“命价”的双重含义

生命的价值具有两重性,即生命健康权的自然价值与个体的具体生命价值。生命健康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全人类共同且平等享有的自然权利。在此意义上的生命价值是人人平等的生命价值。在这里,可以而且应该强调“同命同价”。个体的具体生命价值即是指个人因其年龄、学历、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居住地及社会分工等综合情况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经济价值。这个意义上的生命价值,因上述综合情况的可评估性,以及个体所属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可参考性而可以以金钱的表现形式进行定位,并体现出定位的差距。而在这个基础上所产生的“两金”的赔付,其实质衡量的就是人身损害造成后被侵权人利益的持续损失。

正是由于人们在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上所考虑的方向不同,导致前述的争论。“同命不同价”一词的简单传播,粗暴地将大众引入了一个误区,即“生命不等价”。而“同命不同价”一词的偏颇性和煽动性造成了现今持续的热点关注和尖锐的观点冲突。

(二)人身损害的复合性决定了个体的具体生命价值的差异性

人身损害的类型主要为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前者是指人身损害造成的受害人的物质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丧葬费等;后者指受害人因人身损害所遭受的精神痛苦。所以,个体生命健康因侵权伤害而丧失的利益并非单一型损失,而是复合型损失。换言之,蒙受的损失中既包括财产(利益)损失,也包括精神损失。

如前所述,正是由于“两金”的财产损失赔偿性质,从而决定了其对个体的具体生命价值的估量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距。简而言之,“两金”不具有“同价性”。第一,被侵权人因其所受的人身损害的程度不同必然会耗费不同的医疗费、医药费、住院费、护理费甚至丧葬费。第二,由于被侵权人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的经济发展的不同,必然导致对于被侵权人的逸失利益赔偿或被侵权人家属生活保障性赔偿的差别。

当前我国法院支持的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同价性”。虽然遭受人身损害的路径既包括民事侵权也包括刑事犯罪。在民事侵权中,侵权人并不确切具有直接侵犯被侵权人生命健康权的主观恶性和主观目的。而刑事犯罪中,犯罪人的主观目的有时就是为了直接侵犯生命健康权,且由于其主观恶性的不同还表现出不同的恶劣情节及恶劣手段。虽然造成的损害结果可能与民事侵权相一致,但对被害人及其家属造成的精神伤害显然更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既不受理因犯罪行为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失而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不受理另行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所以,在此并不讨论此二种途径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程度的不同。鉴于精神抚慰金针对的是受害人或其近亲属的精神利益或人格利益,而人格权、生命权和健康权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对精神抚慰金的计算应与受害人近亲属的精神痛苦程度密切相关,而与受害人的身份、职业、劳动能力、居住地等无关,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抚慰金应具有‘同价性’。”

(三)财产损害赔偿的“非同价性”符合经济规律

“两金”财产损害赔偿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尊崇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两金”城乡二元计算标准的由来,并非仅以行政区划的不同为依据,而是综合考虑到在不同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社会分工下的居民的人居可支配收入的区别。户口可以作为认定的参考依据,但并非绝对依据。

2011年1月8日,家住成都的邬某在驾车时与一违章超车的货车相撞致死,邬某虽持农村户口但其在城市工作居住超过10年,最终法院以城市居民标准支持了邬某家人的赔偿请求。此案例一经报道,就被冠以“‘同命同价’第一案”之头衔。其实,本案中法院判决的依据仍然是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为依据,仍然适用城乡二元的计算标准,但是针对死者及其家属在城市生活工作的情形,其收入支出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城镇居民的标准,故而虽其持有农村户口仍享受城镇居民的赔偿标准。这正是赔偿标准符合客观事实、经济原理的典型案例。

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范文第4篇

第一、遗忘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就有B=A、φ≠B、B≠φ三种情况出现。在实际解题中,如果考生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第三种情况,导致结果出错。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空集是一个特殊集合,考生因思维定式遗忘集合导致结果出错或不全面是常见的错误,一定要倍加当心。

第二、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的特点,在三性中,数互异性对答题的影响,尤其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考生字母参数掌握程度的要求。在考场答题时,考生可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再一一具体解决。

第三、四种命题结构不明若原命题为“若 A则B”,则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这里将会出现两组等价的命题:“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考生在遇到“由某一个命题写出其他形式命题”的题型时,要首先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

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记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的规律。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不是“a ,b都是奇数”。

第四、充分必要条件颠倒两个条件A与B,若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B=>A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若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考生在解这类题时最容易出错的点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一定要根据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五、逻辑联结词理解不准确

在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时,考生很容易因理解不准确而出错。小编在这里给出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并加以运用。

p∨q真p真或q真,p∨q假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

p∧q真p真且q真,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

p真p假,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

函数与导数

第一、求函数定义域题忽视细节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考生想要在考场上准确求出定义域,就要根据函数解析式把各种情况下的自变量的限制条件找出来,列成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该函数的定义域。

在求一般函数定义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分母不为0;偶次被开放式非负;真数大于0以及0的0次幂无意义。函数的定义域是非空的数集,在解答函数定义域类的题时千万别忘了这一点。复合函数要注意外层函数的定义域由内层函数的值域决定。

第二、带绝对值的函数单调性判断错误带绝对值的函数实质上就是分段函数,判断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有两种方法:第一,在各个段上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单调区间,然后对各个段上的单调区间进行整合;第二,画出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性质能够进行直观的判断。函数题离不开函数图象,而函数图象反应了函数的所有性质,考生在解答函数题时,要第一时间在脑海中画出函数图象,从图象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函数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千万记住,不要使用并集,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第三、求函数奇偶性的常见错误求函数奇偶性类的题最常见的错误有求错函数定义域或忽视函数定义域,对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不清,对分段函数奇偶性判断方法不当等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数。在定义域区间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再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

在用定义进行判断时,要注意自变量在定义域区间内的任意性。

第四、抽象函数推理不严谨很多抽象函数问题都是以抽象出某一类函数的共同“特征”而设计的,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考生可以通过类比这类函数中一些具体函数的性质去解决抽象函数。多用特殊赋值法,通过特殊赋可以找到函数的不变性质,这往往是问题的突破口。

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范文第5篇

国务院以国发[2000]23号文件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九条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十三种。下面我们依次讲授,这一期我们讲命令(令)。

《办法》规定,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命令(令)就其行文主体而言,使用限定极其严格,根据《宪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规定,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门首长、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首长具有命令的职权,除军事领导机关另有规定外,其他单位或个人用此文种,即为越权。就其客体内容而言,均为极其重大事项,不然不足以用此文种。就其行文效力而言,命令(令)在诸文种中权威性最强,有关下级机关单位、个人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就其规范体式而言,与一般公文不同处有二,一是不编入本机关公文发文序号,另行编写令号;二是文尾处不加盖机关印章而由首长签署。此外,公文语言要求庄重、简洁、规范;命令(令)尤其如此,要求严峻、精炼,令的语言还要求模式化。

命令(令)的种类很多,如动员令、特赦令、令、任免令等;但依《办法》而发的只有三种,即公布令、行政令和嘉奖令。公布令是依照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令。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章分为两种,一是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称部门规章;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称地方政府规章。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公布都是人们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公布令的标题为两个要素,即发文机关和文种。正文大多篇段合一,其内容为公布对象,公布依据,现予公布及实施日期,不是以会议通过的形式而形成的行政法规与规章时可省略公布依据一项。

行政令,用以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命令,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行政令的标题为三个要素,即发文机关、事由(如发行新版人民币)、文种;其正文分三部分,一是首部,写有关情况、写施行该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的目的,还可以写措施之意义或施行之依据;二是主文,即施行措施之具体内容;三是尾部,写相关内容,诸如该措施由什么机关执行,对本命令由什么机关解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