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建工程预算

在建工程预算

在建工程预算

在建工程预算范文第1篇

全面分析经济因素,确立最优方案。建筑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且是最大程度地获取经济利益。因此,在工程预算中,要对经济利益进行全面考虑,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要能够保证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综合各种条件以确立最优方案。准确可靠原则。准确可靠是工程预算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在进行工程预算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保证预算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因此,在进行工程预算时,相关人员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争取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建筑市场的第一手资料、清楚了解同行业的相关信息以及正确预测在计划期间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等等。只有以大量的客观数据基础,才能够保证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将工程预算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技术的改进联系起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促进施工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是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进行工程预算时,要将其与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施工技术的改进结合起来。

二、工程预算在建筑成本管理中的价值

1.工程预算是确立最优成本方案的依据。在工程预算中,相关人员会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未来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以及因素进行预见性推测与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提出的所有成本方案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出最具经济效益的建筑工程成本方案。在整个建筑成本的管理过程中,工程预算起到了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主要采取招标人招标建筑单位投标的制度,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就必须要进行建筑成本管理。从而保证建筑企业能够选择低投入高产出的建筑项目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要想实现建筑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进行工程预算,为建筑成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建筑单位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方式、不同的组织方案、不同的施工材料所消耗的工程成本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采用工程预算的方式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从而找出耗费工程成本最小的工程方案。

2.工程预算是进行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工程预算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对该建筑工程的各项事务进行事前预测与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如期完成建筑工程并且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整个工程的投入进行估算,从而保证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了能够达到指定的成本目标,就必须要预先进行工程预算,从而为降低成本目标提供依据,并且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式进行相关组织。

3.工程预算是建筑企业进行合理节税的有效手段。建筑企业必须要依法纳税。建筑企业在进行企业纳税时主要要缴纳城建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建筑安全营业税等税种。其中,建筑安全营业税的税费最高,一年中,建筑企业所获得的营业收入的百分之三都需要用来缴纳建筑安全营业税。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如果建筑企业将其所承包的建筑工程以分包的形式发包给第三方,那么该建筑企业在进行企业纳税时,要在其营业收入中扣除因为分包给第三方而需要支付的分包款数,扣除后的余下款数才是该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要以扣除之后的数额为依据进行税费缴纳。根据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建筑企业可采取这一方式来降低本企业所缴纳的建筑安全营业税,从而实现了合理节税的目的。在建筑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时,通常来说都以该建筑企业的一年的经营收入为依据,因此,在进行建筑企业的缴费时,会为建筑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保留一定的空间,例如,建筑企业在进行税费申报时,可以以高新企业的名义进行税费申报,从而减少该建筑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合理节税的目的。要通过以上几种手段来达到合理节省建筑企业税收的目的,必须要通过工程预算工作来加强对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为建筑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保留一定的空间,避免出现建筑企业单位缴纳不必要税费、重复缴纳税费等情况,从而实现合理节税的目的,减少企业的投入成本。

4.在工程预算中引入创新成本控制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相关设计人员应该进行完善的工程预算,保证工程建设的精准化,从而使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够精益求精。这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自身的规划水平,另一方面要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从而避免出现工程事故以及二次返工的现象,将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在最低。另外,在工程预算过程中,要采用全新控制手段来进行建筑工程中的用水电量的控制,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手段进行创新。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从整体上把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全新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建设水平,同时要注意把握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细节并随时进行监督,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结语

在建工程预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预算管理;建筑工程;常见问题;管理方法

1建筑工程预算概念及必要性

建筑工程预算是指相关人员对所要进行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估计预算,主要包括建筑设计、施工图预算。工程预算可以通过这种经济预算对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并反映工程经济效果,而工程预算管理正是加强这种平价估算体系,使之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准确的预算。

2工程预算管理对建筑企业的重要性

2.1利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经济核算

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最基本的依据和参照物,也是施工企业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工程的各部分和各阶段的经济核算,企业可以随时进行实时核对,可以准确的计算和了解到项目的成本控制状态,方便及时调整工程预算,最大化降低成本,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收益。

2.2利于项目财务管理的结算

建筑项目在工程竣工后都要进行相应的结算工作。具体结算方法就是通过前期的工程预算和实际耗费之间差额进行核算,以此为依据,从而有效的制定出合理建造价格,以便在施工结束后账目清算。除此之外,工程结算时,可以方便直观的通过预算对设计过程中变更产生的账目进行核对,是项目竣工结算的主要参考。

3建筑工程预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预算全面综合管理意识匮乏。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由于缺乏专业化预算管理知识而对其理解存在着误区,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是企业普遍混淆的概念,这些企业多比较注重各阶段的经营计划安排,而忽视了预算管理。因此实践中,很多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不注重全过程综合性考虑。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各负责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而没有制订统一的预算管理目标,使得设计单位做出的工程预算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而出现一些列预算出入问题,表现为投资偏高,设计保守。

(2)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建筑施工工程预算工作是一项严谨且基础性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然而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特别是中小施工企业在工程预算方面的的专业人才普遍很少,因此这些企业对工程预算的处理比较随意,也不够重视,通常是建筑工程即正式进入建设阶段时,企业才开始着手组织一些人员进行工程预算,这些人员通常是进行临时、短暂的非专业队伍,其对预算工作需要有一段时间去熟悉预算工作,这段时间内,建筑工程也在持续进行,而预算工作也随着工程的竣工而结束,或提前结束,因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工程的预算对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熟练程度的要求可想而知。这些专业水平欠缺的业余工程预算队伍不仅难以保证其预算管理的质量,也无法满足大型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需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不完善不无关系,目前市场对预算人员的切身利益奖惩制度不够分明,工程预算绩效较高的预算人员得不到适当奖赏和鼓励,其薪资水平也并无较大差别,因此这些预算人员积极主动性较差,对预算工作也力不从心,预算质量粗糙。

(3)工程预算确定方法相对滞后。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空间越来越小,这不仅与激烈的行业竞争有关,更主要的是人工和机械费、建筑设备、材料的价格也发生了大幅度变动,在这种形势下,当以过去的人工、材料、建筑设备和机械费的价格标准统计为基础,来作为工程预算的确定方法,明显不符合市场动态,从而是预算结果达不到预期的作用和效果,这是目前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案的弊端所在。

(4)施工阶段随意变更设计。在建筑工程预实施阶段,一些建筑企业常会因为由于经济或其它方面因素,急于对项目进行开工,这就使企业在投资额度要求等问题上未能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对建筑标准的把握也有所欠缺。在没有相应监管措施和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的基础上,建筑企业往往偏离原有预算计划,且施工中工程随意甚至多次更改现象较为普遍,严重打乱设计,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5)编制工程预算不合理,监督工作不到位。目前我国现行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以及相关的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在不同地区和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建筑工程企业进行跨地区或跨行业设计与施工时,由于不了解建筑工作所在地的相关规定,导致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出现差错。

(6)预算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对企业组织各部门来说,预算的编制只是一个基础前提,实际情况中仍会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的的监督机制造成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人员或部门对预算执行工作进行监管,使预算工作盲目随意的进行。

4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1)加强预算全面管理意识。首先要改变企业对工程预算的看法和认识,使企业意识到预算在企业整体利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明确预算对后期工作的指导意义,预算制定后,施工过程各阶段、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实施,尽量降低更改率。除此之外,明确预算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对工程进行的经济预算,它更是一种约束手段和保证整个工程在可掌控范围内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施工企业要认识到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其在工程预算中的核心地位,加强预算全面管理意识,制定合理管理系统。

(2)优化配置预算管理人员。预算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进行,离不开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高素质的的预算人员是保证施工企业预算质量首要因素。高素质预算人员自身应熟练掌握工程预算领域的知识如财务会计、工程校审等财务知识,还要适当了解施工技术、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也是一个高素质工程预算人员所应具备的。对于建筑企业,则要加强对预算人员的投入,适当对其进行培训,并鼓励其多到现场参观、管理,确保预算数据更贴近实际情况,减少偏差,从而培养出满足企业发展,顺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预算管理人员。

(3)合理确定工程预算定额。面对我国工程预算定额静态、滞后的编制方法现状,有关部门或单位只有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合理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优化操作软件,跟随市场经济动态潮流,不断调整和改进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将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动态因素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引用到工程预算中,才能实现预算定额动态管理,确保预算的准确性。

在建工程预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对策分析

工程预算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个投入和输出资金的前期计划过程,是制定施工计划的前提,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个系统化、操作化和可行化的前提基础。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货币形式来对工程施工中的各种效率进行分析和考核,是工程经济效果的反应,更是招标标准和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国家队经济建设和施工中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使得当前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控制和管理也在不断的加大,工程预算作为施工的前提,其在管理和控制手段也不断的加大,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门行业。建筑工程预算作为工程质量和效益的衡量标准,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各种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施工,因此要注重对各个问题的解决和预防。

1、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由于我国当前近代国情影响,使得我国在各种管理制度和先进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漏洞,各种管理水平不高,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不高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发展和各种手段的主要因素。在建筑工程预算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预算定额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的施工环境、参差不齐的施工水平却运用同一定额标准,这充分的说明建立一套包罗万象、来源于实际的完整预算定额体系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各地区建设各异的预算定额管理、预算编制规定又不利于跨区域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1.2 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使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待提高。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工作由各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部门、成立的机构专门人员来负责完成,进行审核预算、宏观监督与调控。而据笔者了解,我国除了一些大型建设单位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外,多数中小企业却极度缺乏工作胜任能力强、成绩突出的管理人才,常常准备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才开始组建人员、熟悉业务,而随着工程竣工的完成,此项工作业务则立即终止,而刚刚积攒了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又会将预算工作搁置。另外,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缺乏对预算管理人员的政策激励、成绩肯定也是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无法热情的投入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原因。

1.3 综合管理意识不强、确定方法滞后。目前,我国多数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均处在阶段性的子项目管理上,很难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单位、设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政,而工程监理部门则只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很少参与到决策分析与投资管理中。虽然,预算管理包括单位预算及工程概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控制,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设计保守、投资偏高、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

2、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对策分析

2.1 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一成不变的预算定额只会反应出建筑市场应对策略滞后、发展缓慢、科学创新性不强的落后格局。因此,随着市场调节的大幅增加,物料、原材料、人工费、场地费、机械设备运输管理费用的上涨,我们应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对预算定额做动态、实时的变更,使之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我们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行定额调整,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增加相应的难度系数,从而使基本键设尽可能多的创造出经济效益。同时,在动态机制的管理中我们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引入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预算定额,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综合考虑引起市场波动的因素,科学的将变化反应到工程造价中,切实有效的使预算编制依据明显、标准合理、造价真实。

2.2 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即是加强与设计单位、建设部门、施工单位、银行机构、行政机关的紧密联系,杜绝信息孤岛的现象发生,使良性的互动、积极的交流合作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有关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对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各项法规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对申报预算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审查,对报批成功的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管理。接着,设计单位应严格的按照相关出台的政策、标准,来源于实际的编制预算计划,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2.3 开展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预算工作的监督与校审。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通过阶段性的工作成绩评定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并鞭策那些后进的员工迎头赶上。另外,我们还应积极的拓宽员工再培训、再提升的机会,为他们制定按部就班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预算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监督校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与提升。在工程预算中,监督与校审的工作能有效的防止人为错误预算的发生,因此,在校审中我们首先应确认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备的校审程序,明确在预算环节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要通过严明的纪律约束、职业道德防止表面校审、应付了事等不良行为。最后在监督与校审人员的选择上,我们应充分把握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激励、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负起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力。

在建工程预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对策分析

1  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笔者在设计广西机电学院三个住宅楼的建设工程时,经多方查阅相关资料及工程实例后发现,预算定额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的施工环境、参差不齐的施工水平却运用同一定额标准,这充分的说明建立一套包罗万象、来源于实际的完整预算定额体系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各地区建设各异的预算定额管理、预算编制规定又不利于跨区域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1.2 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使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待提高。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工作由各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部门、成立的机构专门人员来负责完成,进行审核预算、宏观监督与调控。而据笔者了解,我国除了一些大型建设单位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外,多数中小企业却极度缺乏工作胜任能力强、成绩突出的管理人才,常常准备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才开始组建人员、熟悉业务,而随着工程竣工的完成,此项工作业务则立即终止,而刚刚积攒了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又会将预算工作搁置。另外,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缺乏对预算管理人员的政策激励、成绩肯定也是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无法热情的投入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原因。

1.3 综合管理意识不强、确定方法滞后。在完成了南宁市凤岭园艺场、消防支队战勤保障用房等建设项目后笔者又客观的发现,目前,我国多数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均处在阶段性的子项目管理上,很难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单位、设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政,而工程监理部门则只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很少参与到决策分析与投资管理中。虽然,预算管理包括单位预算及工程概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控制,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设计保守、投资偏高、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另外,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大多停留在静态、滞后的层面,没有跟上时代的形式作创新的调整,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日益变化的扩张需求。 

2  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对策分析

2.1 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一成不变的预算定额只会反应出建筑市场应对策略滞后、发展缓慢、科学创新性不强的落后格局。因此,随着市场调节的大幅增加,物料、原材料、人工费、场地费、机械设备运输管理费用的上涨,我们应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对预算定额做动态、实时的变更,使之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我们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行定额调整,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增加相应的难度系数,从而使基本键设尽可能多的创造出经济效益。同时,在动态机制的管理中我们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引入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预算定额,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综合考虑引起市场波动的因素,科学的将变化反应到工程造价中,切实有效的使预算编制依据明显、标准合理、造价真实。

在建工程预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对策分析

1  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笔者在设计广西机电学院三个住宅楼的建设工程时,经多方查阅相关资料及工程实例后发现,预算定额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编制过程中常常出现借用定额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的施工环境、参差不齐的施工水平却运用同一定额标准,这充分的说明建立一套包罗万象、来源于实际的完整预算定额体系势在必行。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项目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各地区建设各异的预算定额管理、预算编制规定又不利于跨区域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1.2 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使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待提高。通常来讲,预算管理工作由各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的部门、成立的机构专门人员来负责完成,进行审核预算、宏观监督与调控。而据笔者了解,我国除了一些大型建设单位配备了相关专业人才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外,多数中小企业却极度缺乏工作胜任能力强、成绩突出的管理人才,常常准备进入工程建设阶段才开始组建人员、熟悉业务,而随着工程竣工的完成,此项工作业务则立即终止,而刚刚积攒了一定经验的工作人员又会将预算工作搁置。另外,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缺乏对预算管理人员的政策激励、成绩肯定也是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无法热情的投入到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根本原因。

1.3 综合管理意识不强、确定方法滞后。在完成了南宁市凤岭园艺场、消防支队战勤保障用房等建设项目后笔者又客观的发现,目前,我国多数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均处在阶段性的子项目管理上,很难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单位、设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各自为政,而工程监理部门则只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很少参与到决策分析与投资管理中。虽然,预算管理包括单位预算及工程概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控制,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设计保守、投资偏高、脱离实际等现象的发生。另外,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大多停留在静态、滞后的层面,没有跟上时代的形式作创新的调整,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日益变化的扩张需求。 

2  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的对策分析

2.1 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一成不变的预算定额只会反应出建筑市场应对策略滞后、发展缓慢、科学创新性不强的落后格局。因此,随着市场调节的大幅增加,物料、原材料、人工费、场地费、机械设备运输管理费用的上涨,我们应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对预算定额做动态、实时的变更,使之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我们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行定额调整,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地域环境差异等因素增加相应的难度系数,从而使基本键设尽可能多的创造出经济效益。同时,在动态机制的管理中我们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引入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预算定额,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综合考虑引起市场波动的因素,科学的将变化反应到工程造价中,切实有效的使预算编制依据明显、标准合理、造价真实。

    2.2 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统一、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即是加强与设计单位、建设部门、施工单位、银行机构、行政机关的紧密联系,杜绝信息孤岛的现象发生,使良性的互动、积极的交流合作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有关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对工程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各项法规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对申报预算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审查,对报批成功的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管理。接着,设计单位应严格的按照相关出台的政策、标准,来源于实际的编制预算计划,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而建设单位则要根据初步批准的预算进行招投标定价工作,及时的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预算管理工作做实时跟进与管理,杜绝临时部门、临时工作现象的发生。最后施工单位则应根据自身的建设情况切实按照预算计划安排开展紧锣密鼓的施工,以发挥预算管理工作最大的服务价值。

2.3 开展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加强预算工作的监督与校审。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通过阶段性的工作成绩评定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并鞭策那些后进的员工迎头

赶上。另外,我们还应积极的拓宽员工再培训、再提升的机会,为他们制定按部就班的学习计划,特别是对预算管理人员、设计人员、监督校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与提升。在工程预算中,监督与校审的工作能有效的防止人为错误预算的发生,因此,在校审中我们首先应确认阶段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备的校审程序,明确在预算环节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要通过严明的纪律约束、职业道德防止表面校审、应付了事等不良行为。最后在监督与校审人员的选择上,我们应充分把握工作人员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有效的激励、严格的制度规范他们负起责任的行使监督权力。

3  结语

为了使建筑工程顺利有序的开展,我们只有充分注重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用科学探究的精神、勇于实践的魄力,与时俱进的完善预算定额,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用动态的管理机制完善构建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最终使建设资金用到实处、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根本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