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

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

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学生;实习笔记;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 R197.320[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b)-0164-0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是临床实习的根本任务。医学院校对医学教育日益重视并严格进行质量控制,临床教师不再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带教任务,应用有效方法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与控制也成为临床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临床实习的教与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已成为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不可忽视的环节。我院心内科对2009-2010年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采用记录实习笔记方法,作为临床实习的质控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某医科大学两所教学医院心内科实习的66名医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名,女12名,平均年龄(23.15±1.32)岁,均为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时间为4周。将66名实习医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1名,平均年龄(23.31±1.03)岁,男17名,女14名;实验组35名,平均年龄(23.11±1.21)岁,男18名,女17名。两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不记录实习笔记;实验组采用常规法带教+记录实习笔记法。两组教学内容和实习时间相同,出科前2日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实习结束后,教学组(由本科讲师以上教师组成,共9人)成员应用自行设计的心血管内科实习评价表对实习医生的实习活动进行评价。

1.2.1 对照组根据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指定通过医院培训和考核后具备教学资格的临床教师带教,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本组实习生不记录实习笔记,学习依靠个人自觉性,实习内容包括:①基本功实习:每日参加查房、值班、交接班、病历讨论、死亡讨论等日常诊疗活动,熟练掌握收集病史、查体、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医疗文书书写等基本功。②基本技能实习:熟练掌握心肺复苏、胸穿、电除颤、心电图、心电监护等基本操作技能。③布置临床基本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预先选定好合适的病例,要求学生接触患者,完整地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收集临床第一手资料,并让学生对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临床诊断,最后教师进行一次临床思维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临床思维过程找出错漏和差距,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④复习专业理论:纵向联系与本系统相关的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指导实习生将以往学过的知识串起来,指导实习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并解决遇到的临床问题。横向联系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方法,即让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中学会作为医生按照临床思维路径诊治患者。首先听取患者主诉、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相似疾病,最后确立诊断。如患者主诉胸痛,可能的诊断有呼吸科的气胸、肺癌等,或心内科的心肌缺血、肺栓塞,或普外科的的胆囊炎、胆结石。因此,要横向联系理论知识进行鉴别诊断,拓宽临床思维。⑤组织医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专家查房、病案讨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等医疗活动。⑥开展专题讲座:对实习生开展专题讲座,以横向联系知识和学科进展为主,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最新指南等,让实习生了解权威性理论,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培养横向思维。

1.2.2 实验组实验组带教教师和实习内容、实习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并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要求记录实习笔记,具体如下:①第1~3周:记录每日实习内容,包括参加查房、交接班、值班、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带教老师布置的临床基本问题及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等教学活动及新到科室的感受、心得、需求。要求“我手写我心”,避免抄写。带教老师每日批阅,对照教学计划查漏补缺。②第4周: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及对带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实习生做实习小结,对照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检查完成情况,复习理论与操作,进行考核。

1.3 实习效果评价

1.3.1 理论、操作考试实习结束前2 d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与操作考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总分均为100分。

1.3.2 调查表评估实习结束后,组织教学组(由本科讲师以上教师组成,共9人)成员对实习医生的实习活动进行评价,评价表为自行设计,包括实习态度、工作纪律、实习表现、实习效果、对实习笔记制度的评价5个方面,共15个问题。本研究发放评价表594份,回收有效评价表594份,其中,对照组279份,实验组315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教学组成员对实习活动的评价情况

教学组9名成员对实验组35名和对照组31名学生的实习活动情况应用自制评价表进行评价,在实习态度、工作纪律、病例书写、临床基本问题完成率等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2。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完成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的重要桥段,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是临床实习的主要目标。对医学生进行正确的临床实习指导,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努力的方向。抓好临床实习管理是保障临床实习质量的基础和前提[1]。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及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医学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因此,在校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小。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被认为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其对医学人才成长的高度与速度密切相关。自主学习能力指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刷新知识的能力[2]。因此,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何激发使学生的能动性,学会自我培养是临床教学的主要目标。文献报道,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学习需求已退居到较次要位置,择业需求最高[3]。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医学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由建国初期的44所1.52万人发展到2000年时的177所71.48万人[4]。医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矛盾使得学生面临就业的重要抉择时,疲于参加各种应聘会,无心顾及临床实习;另一方面,就业的压力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过于追求高学历,使得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把实习的时间用于准备考研。总之,上述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对实习不重视[5]。以往的临床实习,教学计划不断改进,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带教,但实习效果参差不齐,其中,实习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影响实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针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问题,为控制临床实习质量、加强实习质量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我科在临床教学中尝试应用记录实习笔记的方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教学组成员对实习活动评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在效果评价中分析发现,记录实习笔记具有四个方面作用:第一,记录实习笔记可以记录教学活动,有效检查实习生和带教老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加强实习质量管理。第二,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实习生在记录实习笔记的约束下,对收集病史的要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操作技能等必须查阅资料、摘录要点,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增加新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第三,记录每日诊疗活动可以督促实习生多动手操作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此外,记录实习笔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创新动机[6]。在记录实习笔记中,实习生可以在回顾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动脑动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录实习笔记是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养成反思性学习习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第四,促进教与学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实习生记录了自己视角所看到、听到、想到、遇到的形形的问题、感受、需求,带教老师通过批阅可以了解实习活动的全景,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带教老师可以在学生的视角中发现自己没有发现、想到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好方法,获得启示,促进教学相长。

总之,深化临床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师资力量,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控制,需要广大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关注临床实习中的问题,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郭翠英.医学生临床实习管理体会[J].包头医学,2010,34(2):l26-127.

[2]徐正梅,范群铭,黎爱军.中美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不计较及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53-1155.

[3]宋静,李春方,余毅震.某医学院562名临床实习阶段学生需求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477-478.

[4]王明仲,汪亨桂,李明强,等.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实习”现象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74.

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策略;思维过程;目的性;针对性;效率;自信心

一、整理笔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学习环节

笔记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情况。细分一下,笔记可分为预习笔记、课上笔记和课后笔记。

高中物理对不少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学生课前预习,做好预习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有些学生认为预习就是简单地看看课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简单来说,预习笔记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哪些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哪些是未知的新知识,它们与原有的知识有什么关系,学习新知识还需要哪些相关的知识,哪些地方还不明白等等。它可以促进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明确课堂即将学习的内容。

课上笔记是指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所记的笔记,它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课堂笔记可以促使学生有重点地听预习过程中理解不够彻底的知识,并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整合新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

课后笔记是对课题笔记的整理与总结,也可以称之为整理笔记,有助于学生深入复习课堂学习内容,及时进行必要地查漏补缺。笔记和教材相比更容易理解,对一些较难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整理笔记使学生通过修改、补救与总结,形成收获的体验。

所以说,如果学生只重视记笔记,而忽视或不会对笔记进一步整理和加工,会严重减弱笔记的效果。因为预习笔记和课上笔记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还是比较容易进行的,但对整理笔记的认识和整理笔记的水平却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说,整理笔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学习环节,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整理笔记的方法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处处留心皆学问”,整理笔记让知识“开枝散叶”

整理笔记可以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新旧知识联合起来,还可以把一个物理规律的多个应用整理出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当遇到问题时,在正确审题后,朝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形成这种问题的思维定势。

例如,对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的整理。

如图1所示,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沿初速度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为y轴,在时间t时,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与质量无关,与初速度大小无关。

平抛运动速度规律: vt=■,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tanθ=■ 。

平抛运动位移规律: x=v0t,y=■,S=■,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tanα=■。

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y=■为抛物线。

平抛运动在空中的飞行时间:t=■,与质量和初速度大小无关,只由高度决定。

平抛运动的水平最大射程:x=v0t=v0■,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与质量无关。

在做有关平抛运动的习题时,有些同学感觉无从下手,实际上通过整理,就会发现,只要往平抛运动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上思考就可以。题目是做不完的,也是整理不完的,将相联系的问题归类整理,找有代表性的例题。将解题思想承载于例题之中,如类平抛运动,可以跟平抛运动放在一起,既在复习平抛运动时复习了类平抛,又对平抛运动进行了拓展。类平抛与平抛运动的唯一区别与联系:不一定在水平竖直方向,但一定是匀速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一定是相互垂直的两个分运动。

例如,对有关电场和磁场的题目的整理。

如图,所示,是一个说明示波管工作原理的示意图,电子经电压U1加速后以速度v0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电场时的偏转量是h,两平行板间距离为d,电势差是U2,板长是L。为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转量)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 ]

A.增大两板间电势差U2

B.尽可能使板长L短一些

C.尽可能使板距d小一些

D.使加速电压U1升高一些

解析:应先导出示波管的灵敏度(h/U2)与有关物理量(d、L、U1等)的关系式,然后再作出选择。

对于电子的加速过程有:

eU1=■mv02…………………………①

对于电子的偏转过程中有水平方向:

L=v0t………………………………②

据上式可知,增大L和减小U1或d均可提高偏转灵敏度,故该题的正确答案是C。

某些知识点的整理也可适用列表格的方法,如电场和磁场知识点复习时,可采用下面的方法对比记忆。

学习过程中,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同样,典型例题、物理模型是物理规律的载体。尤其是对于初学物理的同学或复习阶段的同学,这种整理笔记的方法更为有效。

三、培养学生整理笔记的良好习惯,让物理学习化难为易

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笔记的习惯,并经常收起来检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笔记进行整理。

当然,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笔记进行整齐划一,整理笔记应本着注重内容,不拘形式,发展能力的原则,使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真正起到拓宽知识、加深理解、训练思维、提高效率的作用。总之,学会整理物理学习笔记,并能运用笔记进行物理学习,这样一定能使学生的物理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姚维明,《高中物理思想&方法》

3.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范文第3篇

(一)课堂节奏难控制,课前准备须细致

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从繁重的书写中获得“解放”,但教师必须进行细致的课前准备,对大量资料筛选,精心准备课件。随着课堂信息量的增多,教师还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讲授的同时突出重点。

(二)课后归纳要求高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面对较大的信息量,必须快速找出重点,做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由于多媒体资源形式的多样性,课件中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内容无法记录,加上课件的播放速度较快,学生对很多内容来不及记录,必须在课后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回忆、归纳,对笔记进行整理补充。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必要性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压力,使课堂上的“教”和“学”变得轻松,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课下投入度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课后的笔记整理。记笔记是一个对知识主动接收、理解、记忆、归纳和再输出的过程,从感官方面来讲,它是一个经耳朵听、眼睛看、大脑理解、记忆、加工后由手再输出的过程。记笔记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辅助工具,但是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必要性”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记笔记,课后借助笔记进行复习,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教学模式。板书授课具有即时性,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理解课堂讲授知识,但课后容易遗忘,必须通过记笔记来“刻录”课堂内容,以便日后复习,这是笔记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即外部贮存功能。根据我们的调查,传统课堂上只听不记的学生只能记忆教师讲述内容的50%—70%,尤其是对知识的细节记忆不清,而且由于没有笔记辅助,课后复习感觉无从下手,而记笔记的学生几乎可以完整地记录课堂讲授内容。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尤为突出,可以认为记笔记是一种“刚性要求”,若不记笔记就无法学到全部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作用被默认为外部贮存功能,实际上笔记还有着编码功能和增强课堂专注度的功能,只是由于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笔记的后两个功能被忽视了,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这两个功能则突显。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复杂性和高要求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均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直观性和复杂性有着一体两面的关系,直观性会造成课堂信息量的增大,从而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复杂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反映在记笔记的方式上,又呈现出了两面性。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难以发挥,因为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信息量超过了学生的记录能力,学生的书写速度远不及课件的演示速度,而且图片、声音、视频等演示资料也无法记录。但是从笔记外部贮存功能考虑,课件和笔记同样具有可保存性,学生通过拷贝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借助课件进行课后复习,同样可实现课堂知识的再现。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通过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取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随着笔记外部贮存功能的弱化,笔记的编码功能突显。编码功能是将记笔记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这一理论认为:记笔记行为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提高注意力,促使发展精细思维,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从而较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编码功能与外部贮存功能是同步实现的,只是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编码功能的存在。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从繁重的课堂记录中“解放”出来,但课后要花更多时间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网络,然后以笔记的形式将知识归纳后再输出,从而使笔记的编码功能得以发挥。一方面,对知识重新组织和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将课堂内容理解、消化;另一方面,多媒体课堂中较多的信息量也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后进行梳理,否则难以将繁杂的知识全部理解记忆。由此看来,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功能由外部贮存向编码转移,角色由记录工具向再输出工具转变,但是“记笔记”仍然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要求与问题

随着笔记的功能和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记笔记时应有意识地突出笔记的编码功能。书写是将意识中凌乱的知识有序表达出来的过程,亦是将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记笔记时如果能有一定的策略,会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有策略的记录,可以勾画出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学生脱离“管中窥豹”的尴尬局面。线性策略和矩阵策略是两种常用的记笔记策略,但根据笔者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时下大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并不熟稔,甚至可以用“生涩”来形容,在记笔记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笔记仍停留在简单记录水平,对笔记的利用不能与课件有机结合。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记笔记问题的调查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记笔记现状和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程度,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对比,了解了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现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对大学生记笔记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大学生记笔记的策略以及存在问题,问卷还调查了大学生对笔记和课件的利用率等问题,并对性别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考量。本次调查,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理学、农学和水建四个学院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70份,选取23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以一至三年级居多;各学院被调查人数被控制在总人数的1/4;男女比例基本上为1:1。

(一)大学生记笔记和课件拷贝情况

表1列出了大学生在板书和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板书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79%;在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60%。总体上,无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记笔记的学生均占多数,只是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19%的学生放弃了记笔记。表1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了男、女生记笔记情况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不记笔记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这一方面与女生天性细心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从学科特点和对学习不同要求方面考虑,男生较多分布的理工科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而女生分布较多的文科则需要更多的记忆,因此表1的分布情况也符合常理。大多数学生对笔记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仅少数学生认为课件可完全替记。随着多媒体课件地位的日渐突显,所有学生都会在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少数学生是向教师直接拷贝,多数学生是向同学间接拷贝。这组数据表明,时下大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相当的依赖性,学生会把课件作为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料。远小于表1统计的多媒体课堂上不记笔记的94人,这表明即便不记笔记的学生也认为笔记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有158人认为课件可部分替记,这部分学生认为虽然课件中包含了笔记的内容,但笔记能帮助加深对课件内容的理解,这部分学生对课件的作用有着辩证的认知。另外,男、女生在拷贝课件方面无太大差异,但由于女生记笔记的比例高、笔记质量好等因素,使得一些男生“被迫”认为课件可以完全替记。

(二)大学生记笔记的内容和策略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体系复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知识的脉络变得清晰,但增加了课堂知识量。而课堂上学生能够接收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必须配合课件和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笔记的记录效率要高,记录内容要讲究,记录方式很重要。表3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内容和方式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记笔记的186人当中,有86%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仅有14%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而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由于课件中包含了课堂讲授的全部内容,课堂上即便不记笔记也可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弥补,故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仅有43%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其余57%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此时的笔记只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外部贮存功能基本上被课件取代。另外,由于男、女生在思维方式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女生的笔记都较男生更加详细,表3的数据有所体现。除了外部贮存功能,编码是笔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记笔记过程可促进学生对课堂信息进行编码,而不同的记笔记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外部贮存和编码功能,因此记笔记的策略是记笔记时不容忽视的问题。表4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调查结果。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是我们常用的两种记笔记策略,从表4的数据来看,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2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会注意策略,其余8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根本没有策略可言。由此看出,时下大学生虽然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但对于“如何记,用何种策略记”没有认知,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过与学生交谈发现,造成表4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精神,懒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再加工,这是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一个通病。客观原因是多数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概念浑然不知,认为记笔记就是照搬教师的板书或课件,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从来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这一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误,平时只注意向学生讲授知识,却忽略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三)大学生课后利用笔记情况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量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细化思考,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放在课后进行,因此笔记的课后整理是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更是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对知识梳理、细化和再编码的过程。表5列出了大学生课后对笔记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8人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有32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21%,其余7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另外有4名男生虽然记了笔记但从来不用,占总人数的2%。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同样只有8人在课后复习并整理笔记,有38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33%,其余6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根据表5的数据,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更多偏重于方便考前复习,笔记在记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翻阅,笔记的辅助梳理知识点和联系前后知识等编码功能化为虚无,更别说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现问题了。另外,女生课后主动复习、整理笔记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但只在考前才复习笔记的男、女生人数持平。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记笔记的总人数有所降低,而对笔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不过多数学生仍是将笔记当成应付考试的工具。表5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四、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总体上能够反映出多媒体教学对时下大学生课堂笔记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笔记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认为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很高的依赖性,认为课件是一种方便贮存知识的工具,通过拷贝课件可大大减少记笔记的工作量,代替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因此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记笔记。

第二,大学生能根据授课方式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记笔记方式,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有较大变化,更多学生倾向于记录重点和不懂的内容,但对记笔记的策略仍缺乏认知,多是随意记录。

第三,大学生对笔记的课后整理和利用率很低,仅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多数学生只是将笔记作为考前的复习资料,因此笔记的编码功能基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拷贝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后更是这样。

第四,女生在笔记的课后复习、整理方面更加主动,其他方面男、女生之间差异不大,但仍显示出女生记笔记比男生更全面、细致的特点。

第五,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五、建议

时下高校教学模式正由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而“教”和“学”的转变脚步滞后,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不符,在记笔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的基础上,建议以抓好学生记笔记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一,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记笔记重要性”方面的宣传,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就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认识。每学期以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优秀笔记评选活动,将学生记笔记情况列入平时成绩考核内容,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开设关于“记笔记方法和策略”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记笔记方法,充分了解各种记笔记的策略,让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记笔记策略,鼓励学生采用更科学的矩阵记录法。

第三,采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在讲到重点、难点时,提醒学生记笔记,并给出适当的记录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鼓励学生作两本笔记,一本是随堂笔记,用于即时记录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另一本是课后笔记,是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随堂笔记和教师的课件归纳、整理的。

第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尽量少用静态的文字内容,不要把讲稿直接打到屏幕上,更不能照着讲稿读。对重点、难点,讲义上讲述不清、学生容易误解的,或者教师有更好讲述方法的内容,在课件上进行标注,予以详述,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理解和记录时间。

第五,虽然男生记笔记情况较差可视为符合其性格特征的结果,但男生特有的自信、勇敢、思维敏捷等特点却是女生缺乏的,因此平时多鼓励男、女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女生可在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方面帮助男生,男生则在实验、实习和创新方面帮助女生。

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为知笔记; Evernote; OneNote; Mybase; 针式PKM; 麦库记事; 软件对比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47-0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in the cloud environment

Hu Fabing

(Third middle school, Jinqing Town, luqiao district, Taizhou, Zhejiang 31805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a suitable tool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cloud environment, by analyzing the main poin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cloud environment, the domestic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Wiz notes, Mybase, PinPKM, MKnote, as well as Evernote and OneNote two kinds of foreign knowledge management software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the six kinds of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rresponding people.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Wiz notes; Evernote; OneNote; Mybase; PinPKM; MKnote; software comparison

0 引言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促使人类从知识信息匮乏状态猛然间进入知识信息爆炸时代。然而,这种信息量的骤增和更新频率陡然的增加,虽然改变了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结构与社会活动的方式,但并不都是给社会进步带来正面的作用。我们面临着信息泛滥、信息超载[1]、信息浪费、信息疾病[2]等诸多问题。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对爆炸式的知识进行有效、合理地管理,从而使自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软件工具在今天数不胜数,本文挑选了代表性的知识管理工具,分析云环境对管理软件的要求,并对工具进行了软件介绍、功能分析对比、各自特点比较分析,以及应用前景分析,为大众选择时提供参考。

1 云环境下知识管理软件中的功能要求

1.1 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阶段

从知识管理角度来说,知识管理过程包括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知识[3]等螺旋上升的过程。

1.2 云环境下各阶段用户对知识管理软件的要求

在上述知识管理过程中,用户对于知识管理工具主要的要求如下:

在学习知识阶段,主要是知识的获取(搜索),例如从书籍、百科类网站、搜索引擎结果、在线论文库及日常所见所闻和思考中获得。此阶段耗费时间长短取决于个人对于信息搜索技巧、个人对于信息的日常储备(专业领域的知识库)等方面。在这个阶段的云环境中,主要涉及到知识获取的云端化、跨平台跨终端可用性。

从保存知识阶段开始,知识管理工具辅助的起始重要阶段。对于工具的要求,主要有知识存储便捷性(如灵感记录、会议及任意场合知识存储),存储分类体系清晰度,重组知识体系难易度及信息保存冗余检查准确性(信息滥存,等同于无),多终端设备同步准确易用性,格式支持范围广泛。

关于共享知识阶段,是今天云时代环境下的团体知识管理中有效提高知识利用效率、提高团队知识质量的较好手段。基于互联网云概念及大数据时代特征,在此背景下,对于相应工具要求具有共享便捷性、可控性、安全性。

如何利用及再利用已保存的知识是很多团队知识管理中面临的关键阶段,应对于网络云环境下,要求具备已保存知识便捷检索、他人共享相关知识可检索性、知识能否可扩大性。

2 工具软件介绍

2.1 为知笔记(Wiz)

为知笔记是起始于早期一个网络保存的软件网文快捕(CyberArticle),2009年开始研发基于互联网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该软件是一款高效率的云笔记类应用,除了常用的笔记功能保存的网页、灵感笔记、重要文档(支持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照片、便签等外,为知笔记重点关注“个人工作笔记”和“团队协作”这两个方面,解决团队记录和团队协作沟通的需求。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和查看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数据在电脑、手机、平板、网页可通过同步保持一致。为知识笔记提供免费和收费个人用户模式,还有企业级团队应用。

2.2 Mybase

Mybase是一个功能强劲且可随心所欲自定义格式及层次关系的通用资料管理软件, 可用于管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如:各类文档、文件、资料、名片、事件、日记、项目、笔记、下载的精华、收集的各种资料等等,即使毫无规律的资料,经过精心组 织后,也一样可以管理得有条不紊。

Mybase通用资料库软件的用途比较广泛,通常可以被用作:日记本、记事本、通讯录、相片簿、文档索引、电子书籍、学生笔记、教师备课、工作计划、学习研究备注、项目管理、知识库管理、客户资料管理等等。其数据资料组织能力足够灵活,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更多的适合具体情况的各种用途。

2.3 针式PKM

针式PKM,国内第一款专业的PKM软件。从2002年开发出第一版供内部团队成员使用。以“知识分类体系”、“知识点关联”、“全文快速搜索”等为核心。用于本机管理很方便,提供了很多Explorer没有的功能,比传统的目录管理模式方便和强大很多。对于Office的支持也很好,对于文档格式的保留非常好。软件用户友好性相对较复杂,但能对文档进行全文搜索,并且具备单个文件多联在多文件夹下,方便文件的不同分类方式而不产生冗余。支持遗忘复习曲线功能,能将知识内化到头脑,但不具备云功能。

2.4 麦库记事

麦库是由盛大创新院开发的一款永久免费的个人云中记事本。可以方便的随手记事、记备忘、拍照、录音、并方便的进行分类整理。同时,信息还安全的存储在云端的私密个人空间,永不丢失。其应用不仅有PC客户端,还有安卓和iOS平台客户端。能够保持全平台同步,支持笔记共享(通过微博和邮件方式)。

2.5 印象笔记(Evernote)

Evernote是一款多功能笔记类应用,于2008年正式。印象笔记支持所有的主流平台系统,一处编辑,全平台之间可以同步。印象笔记是Evernote专门为中国用户推出的云端笔记服务,印象笔记在国外获奖无数,能为用户在各种平台上提供相同的良好体验。我们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添加至印象笔记,其主打功能就是可以搜索图片中的文字。此外,印象笔记还有付费的高级账号,高级账号的功能包括每月上传额度10GB,单条笔记大小增加至100MB、离线笔记、协同编辑和添加密码锁等。同时,允许不同用户之间共同编辑一个笔记本,实现团队协作办公。印象笔记很强大,但本土化做的还差一些。目前印象笔记只支持用户注册账户,不能选择QQ或微博登录。

2.6 OneNote

OneNote是微软出品的一款优秀免费的笔记工具,用于快速记事或收集/组织生活及工作上的各种图文资料,如今OneNote的云端同步功能可以让用户在任何设备上都能互通使用自己的所有资料了。

目前OneNote跨平台支持Windows、Mac、Android、Windows Phone以及iPhone、iPad,支持触摸屏操作,支持录音、拍照等方式记录笔记[4]。用户还能通过网页版访问到自己的笔记,并且可以与他人共享笔记等,能够在云中保存和同步。但在国内的笔记同步速度比较慢,有待提高。

3 软件功能横向比较

下面是对上述软件(最新版)在功能上按照云环境下知识管理要求进行的分析,如表1。

4 软件特点分析

从上述几款软件对比分析来看,为知笔记、麦库记事、印象笔记、OneNote对于平台支持较多,且支持网络云同步,易于随时随地的收集、整理、记录、分享和查询利用知识。但总的来说,对于Linux平台支持会有限。另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就是支持云功能的笔记知识管理软件基本都驱向于支持录音、照相等多媒体功能,其中OneNote支持简易绘图,和office联系大。在共享方面,支持云端分功能的软件明显有便捷性,其中为知软件最为丰富,而本地化知识管理软件则在安全性上高于云端软件。具体那一类软件更安全,取决于软件公司的生命及本地软件安装的硬件安全性。在知识利用内化方面,针式PKM有一个明显优点即:可以自行订制学习KPI,按照遗忘复习曲线规律,加强知识学习。而印象笔记和为知软件则用不同方式对于笔记进行二次应用提供弱支持。

5 应用与适用性

知识管理工具是一个重要工具。在网络无处不在,人人都成为一个网络上的节点的今天,面对着信息洪流,我们可以借助于工具来辅助我们管理自己的知识。从上面几个具代表性的软件分析来看,每一款软件都有其被广泛使用的优点和一些不足。

对于软件的选择,从需求来看,如果是用于随时记录,尤其是多媒体形式的记录,可能为知笔记、麦库记事、印象笔记、OneNote较适合。如果是对个人文档式(包括云笔记同步到电脑的文件)的知识进行管理和二次整理应用,可能针式PKM是更好的选择。每个软件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建议遵循几点原则:①适合自己就好;②别指望一次到位。时移事移,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次到位一用一辈子的,将来会有更好的设计;③贵在坚持。工具只是节约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我们的效率。我们的目的还是知识管理,这是最终检验的标准,而这得靠我们自己去努力潜行。

6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云环境下知识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设想,将来的知识管理软件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信息收集、共享即时便捷。在网络不是问题的前提下,只有实时、简单、便捷,才能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②支持团体协作。今天已不再是单人可以打天下的时代,知识学习及更新也如此。有效管理团队才是未来知识管理有效提升的方向。③支持个性(客户)化定制的知识应用学习管理[5]。相对于知识信息获取、收集,利用才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有效提高知识运用效率,才是知识管理软件所亟需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周玲.信息超载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1.11:34

[2] 刘丹丹.浅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疾病[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4:125

[3] 田志刚,你的知识需要管理[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 张明弟,朱守业,陈忍.基于OneNote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

管理学笔记知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业多元化考核;实施方案;过程管理;参与感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GPA导向的学业成就观”。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不足,学习的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思想日益强烈,追求更高分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考试题被迫出得越来越简单。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损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和质量。为了破除大学专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文以《微观经济学》教学为例,探索专业课教学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期望在此门课程方面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二、《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目的

调整学生学业考核方式,是教学的应有之义。《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先导知识,在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管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核心是重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强化学习过程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防止基础理论的碎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可以实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形成实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深度和广度。

三、《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的实施方案

根据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经验,学业多元化考核的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方式:学习笔记成绩、章(节)知识点随机测试、案例讨论和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期末成绩根据教学要求,在前三个方式中取最大值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与第4部分的70%组合构成期末总成绩。

(一)学习笔记评定

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且学会记笔记的有效方法。在课堂上对《微观经济学》中讲授的主要概念、假设和理论等内容要进行重点记录。课后要尽可能将这些概念、假设和理论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和引申。其次,要养成对笔记进行再整理的习惯,并能够根据简化的笔记准确回忆出所讲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习笔记由老师课前或课后随机抽查为主。

(二)章(节)随机测试

章(节)随机测的目的旨在鼓励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消化所学内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每章讲解结束后进行测试,方式一是让学生总结本章知识点,方式二是对知识点进行编码,随机抽题考试。每次10分。共90分。另外预留10分作为态度调节分。

(三)案例讨论

本课程根据知识点编写案例库,在案例库中筛选5个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20分,根据所学经济学原理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分析结果。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对理论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四)期末考试成绩《微观经济学》期末统一考试不仅涉及具体知识点的考查,还包括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逻辑结构等考核,从记忆、理解、运用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整个多元化考核的方案中,前三种方式主要注重知识学习过程的考查,第四种方式是对知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考查。学业多元化考核方案不仅要体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更要体现考核目的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实现多样化的目标,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和课后的知识收获。

四、《微观经济学》学业多元化考核方案实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