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城镇;居住区;规划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而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从我国小城镇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地域特色消失、公共设施缺乏、居住区环境差等问题。如何更好的提升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规划小城镇居住区现代化建设的原则

1.1 设计规划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要遵循布局合理人性的原则城市发展进程迅速, 现代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城镇对于地方行政意义重大,而社会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小城镇建设才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居住区布局中应当充分考虑合理分区的思想。只有合理布局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集中管理污染等问题。在小城镇居住区内合理分布生态绿植和基础设施。在其外部合理分布商业贸易区、工业区、人文教育区和卫生组织区。从而集中力量加强重点中心镇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

1.2 现代化小城镇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现代化的小城镇设计规划应本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拒绝浪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治理污染力度,绿化环境,做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的原则。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持良好的资源,创造适人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做的现代化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采取措施不断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使得这个过程得以延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小城镇住区建设要求

2.1 功能之必须

小城镇居住区的实用性必须先满足功能要求。因此,对于多数小城镇来说,第一,要满足小区内部功能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充分了解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使得功能布局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极大地节约成本。第二,结合人文历史,使得小城镇居住环境充满人文特色,体现了对人性化的关怀,也可以以此为建设亮点,使生活在喧闹环境中的人们情绪得以舒缓。第三,控制好容积率,容积率不仅反映了经济性基础,还影响到规划的布局结构、空间形态和心理感受。因此,必须控制好容积率,做好公共设施的管理,从而使经济性、人文性,自然性全面渗透。

2.2 形式的必要性

形式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更有心理上的舒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眼球文化”将成为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重点,通过形式美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曾经枯燥单调的方盒子楼和粗陋的装饰已经逐渐被有地域特色,形式和功能齐全的现代小城镇所取代。

2.3 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编制好小城镇发展规划,不断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产业强镇,把生产发展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促进产业集群,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坚持功能兴镇,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建设。在利用资源层面小城镇设计规划应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杜绝严重浪费现象。虽然小城镇用地主体以协议形式出让,价格低廉,然而本着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节能等理念我们仍然需要节约利用,杜绝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引发的建筑能耗过大与其他资源浪费现象。

2.4 优化小城镇居住区环境质量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打造生态型居住区域的重要性,本着和谐、持续、环保、节能的理念努力营造安全生态居住区域,令人们不仅居住于宽敞明亮的居室中,更应享受沐浴阳光、畅心休息的环保绿色室外空间。同时我们还应依据小城镇居民不同的年龄层次、活动需求建设老年活动室、室外活动锻炼器械、儿童活动休闲场所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区域规划设计公共绿地、休闲场所,进而打造出真正平衡、健康、优质的小城镇居住区生态系统。对于缺乏公共设施的普遍现状我们应由整体性开发规划建设层面进行系统考量,纳入配套服务公共设施与物业管理至开发程序之中,引入良性竞争,秉承智能化、持续性优质设计理念确保居住小区秩序化、高水平物业管理,增添新型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项目,进而全面提升人们居住生活水平。

3 关于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

3.1 明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总体目标

只有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目标,才能为各项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目标,一般需要具有专业设计和测绘水平的专家和单位,结合小城镇居住区总体的规划战略来实现。在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目标的设定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城镇的特色进行制定。

3.2 促进小城镇居住区管理机构和体制的完善

小城镇居住区规划与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各项问题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对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管理机构的建设,要具有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促进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通过完善的制度和体制的建设,能够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规划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从而保证小城镇规划居住区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

3.3 加大小城镇居住区规划中的绿化环保和科技投入

为了避免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加大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且提高对各种环保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城镇居住区的人口相对较为集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因此要对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的处理设施和技术,促进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

3.4 加强人员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机构的执法能力

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在促进相关管理体制完善的同时,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专业人才的引导作用,制定小城镇规划的工作目标,通过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以此促进小城镇规划成果的提高。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开展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促进管理机构执法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基于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设计策略,做好前期规划、有效利用资源优化居住区环境质量、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独具匠心设计景观、凸显地域特色、提升科技含量水平,开展节能、安全环保设计才能真正创设出人性化、智能化、优质性、绿色环保性、交通便利性小城镇居住区环境,有效缩短其与城市居住区环境差距,进而促进小城镇规划建设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文飞,邱延昌,于守超,刘英.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字:城市大盘居住空间;景观空间;规划

1 大盘居住局空间与景观空间的概念

城市大盘居住区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对大片土地的整体进行规划、统一开发、分期建造达到大社区、大配套、大市政以及大交通等新城镇式的城市规划理念。由于大盘居住区的占地面积相当宏大,土地使用面积可达上万亩,因此常见于城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城市中心区域规模200~300亩范围内的项目也属于大盘。景观空间是指利用不同生态景观的因素构成的不同级别的空间形态,对于大盘居住区来说,户外景观不但期待具有层次感的景观,同时还需要有丰富多彩、安全性高的户外娱乐场所等。

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环境水准和生活水准,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盘居住社区。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建设大盘居住社区的目标就是强化居住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主导作用,加强居住社区的自我协调能力。合理高效的利用物质能源与信息,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最终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

2 大盘局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

广东碧桂园集团是一贯以项目选址城郊、大规模开发。从1992年开始的第一个顺德碧桂园城市大盘居住区开始到2002年凤凰城的别墅城市,碧桂园在大盘居住空间的开发以及景观规划上已经逐步成为了自己的优势项目,以下就是碧桂园开发的大盘系列一览表:

城市大盘居住社区与传统城市居住社区不同,城市大盘居住社区的空间环境与景观空间是长期共存并且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于城市居住社区与景观空间规划设计应该采用动态开放的设计理念,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功能的变化以及人们的需求。以下就对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进行具体分析:

(一)充分利用和开发地产周围的自然资源

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应该充分体现节能降耗原则,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其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绿色能源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在建筑施工环节提倡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和使用年限。景观空间设计上还应该充分体现出对稀缺资源的介于利用,尤其是要注重节约用水的技术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可重复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大盘居住社区应该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社区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应该保护好开发地点的原有植被。此外土地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所以生态居住社区对土地的规划使用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此外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方面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为导向,在建筑用地方面不能仅以居住条件为主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所以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考虑生态学的价值取向,要全面设计其组成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与外界支持系统的联系,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

(二)充分考虑大盘居住区的建筑构造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强调大盘居住区的建筑的疏密程度,就是要将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到城市大盘居住社区的建筑当中,利用宽敞开阔的公共绿地空间将人、建筑、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景观空间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而且居住者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大的生态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在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当中,还必须交通主轴线的设计,利用交通主轴线拓宽城市大盘居住空间的景观规划,注重居住环境与周围环境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

(三)降低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的能源消耗

减少可能对社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输入和输出环节,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对城市大盘居住社区在技术、社会以及环境方面的最基本要求,这项原则与能源、水以及废物处理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城市大盘居住社区来说,必须要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大盘居住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具有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设计方法,从根本上让更多的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人们能够真正意义上融入到大自然当中,真正的享受自然,使大盘居住社区能够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新型载体。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体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居住社区的自然条件、水文条件、气象特点、地表结构以及动植物区等等。而且一座城市居住社区设计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特点,另外通过对城市居住社区进行设计和改造也是人们对自己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城市居住社区设计中,主要是针对城市主体的结构以及功能区域的划分结合自然景观进行整体格局布置,这其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进行人造或者人为地进行配置调整,更多的是需要融入多种生态因素然后在人为控制或者影响下进行设计改造。此外城市居住社区的功能需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进行维护,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在城市居住社区设计中的主导性 参考文献

[1]梁文婷.同城化毗邻城市中辅城的空间扩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

[2]蔡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7

[3]王靖.城市区域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4]熊向宁.转型期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白丹.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范文第3篇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由量到质的转型时期,城乡规划发展向着更为理性的方向前行。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乡规划学成为一级学科的新目标,对我国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的城乡规划已经逐步由传统的形态规划向综合规划转变,以解决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创造出更符合时代需要的空间形态。当前,在“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成立的宏观背景下,城乡规划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必然面临调整、适应和创新、改革的要求。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要性

居住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专业重要核心课程,应符合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探索以培养学生的规划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课程具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它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同时又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课程应该进一步完善学科发展导向型的专业人才知识体系架构,必须符合其过渡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点。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城市规划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对城市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其内容进行重大改革。课程不仅需要对其理论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而且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改革。

二、课程发展现状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教育和人才培养主要是服务于空间规划,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院校主要课程基本围绕新城开发的规划理论和方法。2011年将“城市规划学”改名为“城乡规划学”并提升为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方向包括“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规划”。居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与调整。长春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开设40学时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增城乡规划专业,开设32学时的《居住区规划原理》和80学时的实践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对于国内同类院校,我校这门课程起步较晚、差距很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思考

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是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方向。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学生实现从建筑设计到规划设计的良性过渡,对领会城乡规划设计思维和方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应用渐进式教学方法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开设于大三,学生从建筑设计到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对象由建筑扩展到城市,设计的空间尺度跨越越大,设计影响因素由少变多,广泛而复杂。面对复杂的设计条件,学生应用正确的规划思维方式,掌握规划设计的方法。渐进式教学方法是有计划、分阶段、逐步有序地进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的教学模式。主要的原则即化整为零、循序渐进,适宜运用到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处理中。渐进式教学方法强调目标的阶段性教学,在保障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形成由浅至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引入开放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开放环境的设置,促进了学院内多学科教师的交流,工程师与教师的思维碰撞,有利于设置开放式教学团队。我学院建筑学专业、环境艺术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师相互协作可以为学生打开不同学科的窗口,能整合设计相关内容,扩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开放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场所的开放、教学资源的拓展和考核方式的开放。教学场所由教师转移到现场,对居住区基地进行调研,增加对居住区的感性认识。教学资源的拓展主要是协同授课的教师和设计师,教学考核方式也由传统的背对背转为面对面的,在学生的方案汇报之后,可对方案做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以此为依据确定学生的成绩。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

以往居住区规划设计都是根据任务书做方案,随着社区规划的发展,规划师开始根据实际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借此调研过程了解当地居民对居住区现存状况提出意见,通过座谈等方式了解居民对社区的建设意见和建议。学生通过对城市的具体区域调研,将人的行为及场地环境做出详尽记录并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倡同学间的讨论,进而培养同学之间协作学习,共同思考的过程,使得体验质量和效率更有保障。通过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引 言

我国城市住宅政策由建国初期的集体住房演变为单位分房到现在的商品房阶段,发展经历至今,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住宅小区的设计思路。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国住宅小区的设计程序日臻成熟。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能独立地作为住宅小区的设计工作而完成。因此对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人员来说,需要对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法理论进行系统的认知,全面地掌握各种理论方法,才能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1、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水平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住宅小区需要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功能和生活便利的同时,还需要为人们在此环境下生活感到足够的舒适。为此,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下述几点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升高,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论也随着时代根据新需求调整,需要结合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新要求,为其提供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住宅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全球资源逐渐减少,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构建。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应将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保的原则。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遵守的生态环保原则,核心目标就是保证居民生活在绿色环保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在通风、日照和采光上做好相关的规划设计,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提供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

(四)整体规划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在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以及小区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使之与城市文化形成有机的整体,加强居民对于城市的存在感。

2、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的价值定位

不同的居住区规划项目在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和市场情况时,对项目自身设计要求和设计条件会有所区别。在居住区开发项目中,价值取向的不同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市场定位、消费人群、建筑品质控制和建筑形象的风格取向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行的居住区开发项目中,根据居住区的使用者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

第一是将通常所称“经济适用房”的住宅小区开发项目进行价值分析,简单地理解就是指的政府为家庭经济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的城市居民提供的住房政策,这类开发项目的责任主体依然视房地产开发商。此类住宅小区的特点就是,居民在购买经济适用房时,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经济补助,它的价格本身较其他商品房更低。但由于经济适用房本身是属于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其核心目的在于攫取其中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压缩建设成本,从而在其更低的房价中获取利润。因此经济适用房的住宅小区的整体品质不如其他商品房,但需要满足国家对于住宅用房的基本技术标准,所以该类住宅小区的规划上就显得格调单一、建筑形态和色彩简单。

另外一种开发项目是企业为自身员工提供“福利”的住房,带有一定的企业行为。面对企业员工进行“低价”销售。一般会由企业开发建设或者委托其他开发商进行开发。此类项目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样也是带有“福利”色彩的开发,但从产生的影响来说,是直接面对企业自身,无论是项目的品质和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形象,所以在项目的设计要求上会突出一定的企业特色和品质要求,最为突出的可能就是企业自身的特色。从使用功能和形象要求上都带有一定的个性色彩。

第三种是以开发商个人行为进行开发控制的纯商业性开发项目,此类项目开发的操作空间较大,项目差异化也比较大,主要从居住区的使用者进行一定层面的划分:

1)一种是普通的面向大众的开发项目,符合大众生活的基本需求。

2)另一种是面向一定范围的消费客群,客群可以是按经济消费能力和文化程度的标准来划分,此类项目多数会经过前期的策划,对消费人群进行定位分析和调查,随着地方文化的差异化,项目特色会越明显,居住的使用功能会更完善,环境和交通会适度的考虑人性化设计,建筑形象更为鲜明,在对环境的要求上会更加的注意和设计。

3)第三种就是为少数消费人群量身打造的高档居住区。

由于居住区使用者的划分所产生的项目价值取向的区别,使项目本身从前期设计定位到工程建设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理念多数在小区的规划概念设计初期进行,一般地,我们将概念设计定义为:“在对预设目标充分理解后,确定设计理念,构想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采用适合预设目标的表达形式,构成多种可行方案,评价和决策最优方案,作为详细性设计的依据的一种设计过程”。设计理念提出之前,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小区的价值定位、销售群体、潜在住户对于住房的需求特色的要求。现有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对现场调研之后,有的设计者会通过自身以往的设计经验,从而总结此类项目本身的特点以及如何挖掘项目的亮点,争取做到“有卖点”“、有标签”,这个是设计中惯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实际就是找出项目在同类项目中的突出特点,从而提出规划设计的概念。有的会从现有的条件中挖掘,如果没有,设计者将会通过设计创造出“亮点”,这个阶段一般会伴随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成同时进行。对于设计“概念”的确定主要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相关的概念策划机构或企业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的设计要点,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概念的最终方案,并立足于概念的限制进行设计,这样就导致了概念策划人员与规划设计人员必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和设计的脱节情况;而另一种方式就是建筑规划设计在前,当设计方案完成后,根据方案的特殊再找概念,这种浮于表面的概念更多的是形式上,经不起细节的推敲,从而与真正的概念设计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对规划结构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控制经济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所以在此也要将方案设计与经济指标直接建立联系,要在指标控制的范围内对建筑的数量、层数、包括布局形态进行安排,这个过程是规划结构建立雏形的重要阶段。

4、结 语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住宅小区的价值定位的不同进行合适的规划设计,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供业主方选择。要做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充分考虑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新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人文特色,使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融入城市文化特色建设中,并做到绿色环保,实现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使居民在小区生活区域内保持身心健康,就是一个成功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 5 分册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胡纹.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范文第5篇

1.1项目背景

海城市响堂管理区荒岭子村位于海城河南岸,总面积达632万平方米。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市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荒岭子村虽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近几年来,由于该地区的建设多为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建成的临时简易房,规划设计不合理,村内厂房、仓库,甚至危险品仓库与民居住房交错盘结。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房屋质量差,交通不便,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多数居民的居住条件始终无法得到改善,“上水难、下水难、行路难、如厕难、取暖难、就业难、洗澡难、娶亲难”是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海城市委、市政府本着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社区发展,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的,决定对荒岭子地块进行整体改造。

1.2规划设计定位

虽然该该项目为旧区改造项目,但地理位置好,用地内的景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风景秀美,综合利用这些资源,一定能把海城市环境较差的棚户区改造成为交通便利、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的精品居住区。

2规划设计理念

2.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建住房〔2006〕165号),《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海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家与辽宁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2规划指导思想

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参照政府对城市建设的意见,结合项目的地形特点,合理进行规划。2)遵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划分不同功能区,以利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要求。3)重视整体设计。地段内部力求合理布局,注重土地开发综合效益。地段外部处理好与城市大环境的有机联系,提供高质量城市空间及景观序列。4)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习惯,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城市环境对人的关照。

2.3规划原则

1)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具有双重含义。宏观而言,效益性原则就是要求项目的开发建设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将土地资源、项目资源、设施资源以效益优化原则进行优化配置,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微观而言,效益性原则应体现居住区开发、城市商业街开发等功能性、公益性效益,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居住舒适度,给该地区注入活力,塑造魅力,拉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2)人性化原则人性化原则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构建新型居住环境,营造社区文化,倡导新型生活方式,为业主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空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温情的社区氛围,创立小区品牌形象。

2.4规划目标

1)公共服务设施: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层次丰富、内容多样、体现时代风貌的城市空间。具体表现为:满足规划地段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对外交通、商业、文娱项目。丰富的项目设置与空间处理相结合,充分发挥项目的商业价值。2)居住部分:创造一个方便、舒适、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高品质的居住空间。具体表现为:功能结构合理、交通便捷、公建配套、空间景观组织良好、使居民对小区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3规划设计

3.1设计前概况

在规划设计之前,荒岭子村道路不成系统,存在诸多消防隐患。例如,道路等级偏低,宽窄不一,与外界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规划与衔接,断头路、T型路较多,加重了主干路网的交通压力,有的地方连基本的消防车都无法进入,影响了整个道路系统的完整;建筑密度过高,没有公共绿地和活动场所,居住环境差;由于自身认识水平上的缺陷以及利益的趋势,居民富裕之后往往就在自己的自留地或宅基地大力建私房用于出租,造成建筑物的协调性差;荒岭子村的现有建筑大多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无报建审批。没有公共绿地的建设,居民日常休闲、健身等可以使用的场所严重缺乏,配套公共设施不完善,建设水平低下。没有统一的市政基础设施,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形成“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成群”的现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如文化设施不齐,缺乏文体活动中心,医疗服务网点规模偏小,形成功能紊乱的局面。

3.2总图布置

1)沿街布置商业门店,形成居住区域内的商业街,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活跃区域商业氛围。2)小区规划以多层建筑为主,沿街布置高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沿街形象。3)回迁区内配建280套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12744m2,总占地面积7350m2,户型均为46m2,其中廉租房200套,公共租赁房80套。

3.3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1)道路分4个层次,即:小区主干道、次干道、通往各住宅楼栋的宅间道路和绿地间的休闲小道。2)无障碍设计主要公共空间均设有无障碍通道,盲道与坡道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障碍道路系统,体现对步行弱者的关怀。住宅楼进户口也是无障碍设计。

3.4绿化景观设计

本方案注重整体绿地效果,通过宅前宅后的绿地细化处理,并且与组团绿化、绿化带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绿化面,使小区真正成为一个亲和自然的居住花园。景观设计以组团绿化和中心绿化景观轴为核心,融入艺术、养生、健身等人文概念,赋予环境功能性,使人们感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3.5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采用集中布置原则:各种类型的设施相对集中设置。1)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布置在小区配套中心和沿街商业建筑内,包括小学、幼儿园、物业管理中心、社会卫生服务站等。2)体育文化设施:主要指小区内分散布置的体育设施(布置在健身小广场等)、娱乐设施(布置在老人、小孩活动场所等)。

3.6规划建设标准

住宅建筑形式新颖,色彩明快,布局合理,朝向良好,多层及高层住宅布局协调,室内格局完整实用。1)安置回迁居民的户型面积标准应结合当地居民住房实际情况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确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2)新建住房要进行室内简单装修,应具有厨房、卫生间设施,满足居民进住使用的基本要求。

4项目实施的意义

首先,实现了棚改家庭的巨变。棚户区改造,首先得益的就是棚改家庭。项目建成后,棚改家庭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此告别阴暗破旧的生活环境,重新开始美满的新生活!同时,海城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各项扩大就业政策,为周边居民提供再就业机会,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财产性收入,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其次,社会治安得到有效提升。棚改后,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百姓情操得到陶冶,棚改和人改实现了很好的结合,社会治安好转,棚改区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有了切实的保障。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