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收益高的短期理财

收益高的短期理财

收益高的短期理财

收益高的短期理财范文第1篇

二季度收益率高至5%

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数量为8497款,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该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一季度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多在4%左右,二季度则飙升至5%~6%。收益率高的产品刚一发售就被抢光了”,招商银行工作人员说。

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一再提高迫使银行为吸储而不断增加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另一方面,股市持续低迷也让不少股民将钱转投入短期产品。7月7日的加息是今年的第三次,两天后公布的6月份CPI数据(6.4%)又创下三年来新高,对于通胀是否见顶,业内观点不一,下半年仍有加息空间,灵活性强的短期理财产品依然为投资者所青睐。

加息继续推高收益率

加息当天,交通银行即推出169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6.2%的理财产品,远高于半个月前的三个月和半年期5.4%的产品。交行一名理财经理表示,理财产品相较定存而言的优势就在于高收益,因此加息必然会推高产品的收益率。

很多理财专家建议,在加息和CPI两只“靴子”都落地后,投资者不应盲目地追求高收益的超短期产品,而要将关注点应适时转向中短期产品。

虽然在吸储大战中曾出现过年化收益率高达7%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但毕竟期限太短,5万元10天内的产品收益不过百元,况且产品的募集期和回款期只按活期计算根本没有收益,这样一来资金的收益率会被极大摊薄。因此,超短期理财倒腾得多反而会费力不讨好,最后的实际收益很可能不如守住一只期限稍长的产品。

通知存款、货基也是“短理”

短期理财该怎么买?《钱经》 签约理财师提供了下列选择。

考虑到加息影响,有短期理财需求的投资者可以关注3个月内的产品,根据不同流动性需求选择通知存款、货币基金或以周为单位的短期理财产品,风险小且收益远高于活期存款。

同样的一笔资金,1天通知存款可以获得活期存款1.9倍的利息,7天通知存款则是2.98倍,一些银行已将通知存款业务常态化,办理后可以自动转存,这样省去提前预约同时兼顾了支取灵活。

收益高的短期理财范文第2篇

2011年上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用“火爆”二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由于加息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叠加效应,银行体系流动性空前紧张,发行大量短期理财产品并竞相提高产品收益率以留住存款,成为商业银行缓解资金压力的普遍做法。这使得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产品发行量爆发式增长以及收益率节节攀高的显著特点。

理财产品发行量爆发式增长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规模7.05万亿元。发行规模前5位的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猛增,源于商业银行自身需求。首先,在监管层对商业银行月末、季末以及年末考核时,银行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考核压力。其次,在以利差为主导的银行盈利模式中,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重视,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对于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良多。最后,在商业银行信贷额度趋紧的背景下,作为表外业务的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信贷的一种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占据了发行的主力位置。据统计,在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高达62.08%。而1个月以下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就占了32.8%,成为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最大的期限品种。

“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下,投资者更倾向于短期理财产品,以在保持较好流动性的同时提高收益率、规避通胀。”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肖芳表示。此外,由于今年的宏观调控使金融市场资金面趋于紧张,尤其是资本市场中的短期资金需求显得更为迫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也体现了这种趋势。

收益率节节攀升

在发行量“井喷”、销售火爆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节节攀升之势。7天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5%;1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半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多数也达到4.5%。而在去年,投资期限为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者只有4%左右,而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为3%。

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市场资金趋紧导致市场利率攀升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监管层的月末、季末考核依然存在,因此在月末、季末发行高收益、超短期理财产品,并且竞相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吸引客户、留住存款成为商业银行渡过难关的另一种途径。

收益高的短期理财范文第3篇

从百亿元的首募规模到徘徊于清盘边缘,短期理财基金只用了短短一年。公开数据显示,短期理财基金自2012年5月份兴起,截至今年一季度,份额为3468.41亿份。然而,随着市场资金面的宽松及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高,短期理财基金被大规模赎回。截至今年二季度,短期理财基金的份额只剩下553.57亿份,平均赎回比例高达84.04%,许多短期基金濒临清盘边缘。

赎回量惊人

2011年,银监会正式叫停30天以内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庞大的短期理财需求没有产品对接。此时,基金公司瞅准了机会,以汇添富和华安为先锋,率先杀入短期理财市场,这其中,国内发行最早的汇添富30天理财基金、60天理财基金、14天理财基金三只短期理财基金首发规模累计超过500亿元,华安短期理财基金首发规模也近300亿元。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理财基金发行规模2651.57亿份,占到全年新基金首募6800亿份的四成。

一切从今年的二季度开始有所改变。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短期理财基金的份额达到3468.41亿份。然而二季度末,这些基金的份额缩水至553.57亿份,平均赎回比例高达84.04%。其中,短期理财债基A类份额的平均赎回率高达85.32%,赎回率最高的是国泰6个月短期理财债券基金,赎回率高达99.8%,目前国泰6个月短期理财债基A份额仅为311.9万份,而该基金的发行份额为15.949亿份。B类份额的赎回情况也很严重,平均净赎回率达80.72%。赎回率在90%以上的基金A、B份额共有52只,占比53.61%。赎回率在80%—90%之间的A、B份额共有21只,占比21.65%。

曾经发行规模屡创新高的基金创新产品正面临不断赎回的尴尬境地,首批发行理财基金的华安基金公司也早已优势不再,二季报显示,该公司旗下华安月月鑫规模仅18.46亿元、华安季季鑫规模4.97亿元、华安双月鑫规模1.21亿元,华安7日鑫规模3.08亿元,4只基金规模总和不足28亿元,较发行之初规模缩水均超过90%。与此同时,华安等公司旗下约20只短期理财基金位于5000万元规模的清盘线以下,“迷你”基金超过该类基金总数的4成。

高收益不再

随着6月末国内银行在流动性紧张时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陆续到期,收益率动辄超过7%的疯狂景象已成过去时。7月末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下降。但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资金面的紧张并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该产品牺牲流动性后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足够的收益补偿。例如:货币基金A类份额过去6个月的回报率是1.74%,短期理财基金A类份额过去6个月的回报率是1.77%,如果把二者管理费率的差值扣除,短期理财基金A类份额过去6个月的回报率则是1.75%。与货币基金相比,短期理财基金产品受流动性限制,投资者不能随时赎回,这是高比例赎回的原因所在。

发行短期理财基金,基金公司可以得到多少收益呢?货币基金的管理费率是0.33%,短期理财基金则低于这一水平,管理费在0.27%左右。以华安旗下4只理财基金为例,按照规模总和28亿元计算,管理费月收入约62万元。如果按市场惯例再分给银行一半左右,那么旗下所有理财基金一个月能够给基金公司带来的收益应该不会超过31万元,这是一个很低的收益,基金公司很有可能面临赔本。

上市公司大量购买

从市场现状看,短期理财基金已经随处可见,那么未来这些基金将何去何从呢?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信息披露统计,最近一段时间里,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购买了32亿元的中短期理财产品,这里面的主力是上市时间不长的中小板公司,其中不乏汉王科技、姚记扑克、好想你等上市即亏损或上市存争议公司。

尽管7月中下旬以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回落,但是上市公司购买中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部分平均能达到4%以上。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不如6月底赚钱,但这个水平的收益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仍具吸引力。

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理由,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表示是为了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称银行理财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本金和收益基本有保障。

但在此前银行流动性紧张、理财产品兑付风险隐现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是否能够真正保证安全性,而银行“忽高忽低”的预期收益水平是否会有损上市公司利益?

就在7月末,计划未来最多拿出10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大碳素表示:“尽管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投资品种,但金融市场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将根据经济形势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适时适量的介入,不排除该项投资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这实际已显示出,在银行理财产品问题上,真正的“主动权”仍在银行手里。

虽然上市公司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看似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如果是上市时间不长的公司,用上市时超额募集的“闲钱”理财,有资金空转之嫌。

收益高的短期理财范文第4篇

短期理财产品一向被认为是“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各银行针对股市休市,推出短期甚至是超短期产品,如某银行销售的“搏・弈BYZM1007・周末理财”。

期短,收益也短

短期理财产品营销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提高资金利用率”,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对比一下资金利用率前后的收益变化:

同样用10万元购买1年期理财产品和四轮为期91天的短期理财产品。根据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以2009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为例:(可以任意选取各银行发售的产品)

可以看到,频繁投资短期产品,最终回报很难跟随投资次数增长而增长。虽然短期产品在回避加息风险方面确实有作用,但收益率的差别并不足以弥补资金频繁进出产生的时间成本。

上一案例中,选择期限为91天的产品循环购买,其最终收益率不及一次性购买期限为1年的理财产品的收益。如果考虑到实际操作中,产品购买不能实现无缝隙连接,投资的具体产品也未必可以保持连续上涨趋势以及每期理财产品成立前的销售期和产品到账时间等诸多因素,投资者的实际收益还会更低。

短期产品实为类货币基金

近阶段盛行的短期理财产品大都是“老药新瓶”――早在2009年就已经出现,只是股票市场回报率高时,这类产品没引起足够的关注。

短期理财产品属于短期现金管理工具,主要投资央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稳健货币市场类产品,也被称为类货币基金。风险相对较低,但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收益率不会太高――周末理财类超短期产品年化收益率在1.5~2.0%之间;91天的理财产品收益一般在3~4%。

通常,业内把短期理财产品分为阶段性和日产普及型两类。

阶段性理财产品是具有一定针对性,如春节版假期理财产品。此类产品一般会设定一个相对较高的准入门槛(10万或20万)且有一定的销售规模限制(为了保证其收益率),投资期限固定。以交通银行的“沃德添利春节版”为例,产品到期日为2010年2月22日,恰好为节后股票市场的第一个交易日,预期收益率为3%。

这类产品设计主要是为吸引假期中闲置的股票投资资金。由于针对性较强,产品自身流动性不足的缺陷基本被覆盖。也正是由于投资期间不能赎回,其投资回报率才会相对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产品认购速度较快,且产品规模固定,购买这类产品往往是在当日15:00之前,这恰和股市闭市时间重叠,所以能否全额、足额购买到此类产品也是一个问题。

日产普及型产品基本不受规模限制。购买和赎回此类产品均较为便捷,个别产品甚至可以做到当天赎并到账。但赎回条款中有一定限制说明――如遇大规模赎回,此类产品存在不能足额赎回的风险(在利用打新股空档的‘闲置’资金时表现尤为明显)。由于流动性较强,此类产品收益率也较阶段性理财产品低。

巧用两类短期理财产品

目前热销的阶段性短期理财产品,特别是假日版的超短期理财产品,比较适合股票投资者和在一周内需要动用该笔(短期闲置)资金的投资者。

超短期投资可以大幅提高这部分资金的利用效率,资本市场的休市正好覆盖了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购买时,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产品销售规模,合理安排购买时间(如:15:00之前申购)。

收益高的短期理财范文第5篇

短期化趋势明显收益差别大

2010全年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扭转了2009年发行量下跌的趋势。其中,外资银行9家,发行504款;国有银行3家,发行54款;股份制商业银行10家,发行89款。从发行数量上看,外资银行依然有其优势。但中资银行加大了发行力度,并形成了一些产品系列,如中行的“博弈”系列、聚汇宝系列、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A+计划”等。

收益类型更加保守

2010年发行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中,保证收益型结产品281款,较2009年上涨21.38%;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231款,较2009年下降16.82%;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135款,较2009年下降4.56%。

保证收益型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增多,反映出银行已经开始注意到结构性产品亏损已经影响到投资者的选择。大多数投资者风险厌恶度较高,采用保守的收益类型,可规避掉本金大额亏损的风险,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

短期产品收益高于长期

2010年全年,共有823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496款公布了收益率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6%,平均EI值(衡量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指标,计算公式为EI=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同币种相似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为1.52。从期限结构上看,产品设计期限在6个月之内的平均EI值为2.00,6个月到1年的平均EI值为5.63,1年以上的平均EI值为-7.43,1年以上的长期产品的收益不及短期产品。

挂钩基金收益最高

挂钩基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共计37款,平均EI值为9.32,收益水平最高。这类理财产品整体波动也不大,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为标准差和期望值的比值。变异系数越大,变量波动幅度则越大)为1.25。到期挂钩基金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中,年化收益率最高的是渣打银行发行的QDSN09015I号(美国石油指数基金)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5.36%,最低的是花旗银行发行的1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挂钩新华富时A50中国指数基金和换息结构2年期结构性投资产品,年化收益率均为0。此外,这类产品中,EI值小于1的有14款,全部为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产品。

相比挂钩基金产品的高收益,挂钩股票的产品收益较低,且波动性较大。到期的37款产品平均EI值为-3.39,变异系数为21.04,最大EI值为21.052,最小EI值为-568.33。股市波动剧烈、产品期限设计过长是这类产品低收益、高风险的重要原因。

要特别指出的是,2010年挂钩利率类产品到期最多,为201款。这类产品EI平均值为1.74,变异系数为0.3169,收益适中,比较稳定。该类产品风险较小,比较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2011:量升险降

2011年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出以下特征。

产品短期化的趋势将延续

2008~2009年,结构性产品的发行数量下滑,这个趋势在2010年得到了逆转。原因是收益较高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受到了监管,使得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下降。为提高收益率,各家银行加大了包括结构性产品在内的权益类投资方向产品的发行力度,收益结构较以前的产品合理。2011年,在信贷收紧、信托公司通道类业务受到监管的背景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总量上升仍将延续。

从需求来看,CPI高企的情况下,短期化资产配置将成为主流。产品短期化将成为必然,投资期限缩短、置入其他终止条款、采用开放式结构都是短期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