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建农产品品牌

创建农产品品牌

创建农产品品牌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农产品区域品牌已成为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最佳选择,是提升区域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内涵及其特性,总结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原则: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底蕴,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及政府扶持,产品差异化营销等;提出相应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对策: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质量体系等。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品牌引起广泛关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现代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中国农业是分散经营,缺乏规模效益,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最佳选择,再加上区域农产品本身所积累的区域普遍认知和区域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渊源烙印,不仅能够提升区域农产品竞争力并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将农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更易发展成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品牌。

一、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内涵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指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以某一行政或经济区域为核心,通过创建区域内统一的全方位系列化优质农产品核心与龙头品牌的行动,带动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强区域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区域的经济]。一般认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具有以下特性:

1.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物质载体

农产品品牌是在传统的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必需要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物质载体,如西湖龙井以优质茶叶为物质载体。形成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物质载体的优质农产品的基础是某一区域的特殊气候、纬度、温差、土壤、水分、传统工艺、人文历史等众多因素。在长期的发展中,这些因素赋予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天然孕育的差异性及相对的资源稀缺属性,使得该区域的农产品和其它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从而易于形成比较优势。

2.具有产权模糊性

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实际情况看,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共品牌,具有产权模糊性。从历史的角度看,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并不完全是经营主体培育的结果,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在该区域内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为所有的该种农产品经营者共同拥有,区域性品牌的权力边界模糊,产权不明晰。产权归属的模糊性使得“搭便车”的行为时有发生,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而形成“柠檬市场效应”。

3.具有名牌效应和消费从众性

农产品区域品牌往往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是非常有价值的地区资源。成功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消费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不仅能帮助消费者区分同类农产品及服务,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更能深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名牌效应能引起消费者广泛的从众行为,即“羊群效应”或“羊群行为”,比如人们习惯于像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了经济人在信息不完全、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下具有从众的偏好。

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模式及其构建模型

1.形成模式

目前,我国区域性农产品品牌种类丰富,然而理论界对区域性品牌形成模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名牌带动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政府经营管理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和区域形象提升型区域品牌形成模式这四种模式是现阶段比较科学合理的归纳与总结。

笔者认为,在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时,可采取“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农业产业集聚”的路径为突破口,分别通过这两条主线来最终实现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成功创建。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农业企业集聚形成的完整的产业链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形成区域内的强大的农业产业竞争优势。这种模式比较常见,且适用范围广,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提供了一种思路。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模式时要将上述几种模式综合分析,才能合理地分析地方区域品牌的形成,更好地应用于地方区域品牌的构建与培育。

2.构建模型

一般认为,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协会组织运营是较理想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构建模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我国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建区域性品牌要将区域品牌的形成流程与区域品牌的支持系统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三明治模型_3]。在政府推动与行业协会支持下区域品牌的培育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并能够很快的构成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区域品牌经济,这对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也同样有一定的适用性,如图1所示。

三、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及历史人文因素的差异,各地区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时必须做好农产品品牌的舍取,要站在区域长远发展的高度,综合评价各个农产品品牌的现实基础、发展潜力等,理性地做出选择,从该区域内的特色农产品巾将那些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品牌筛选出来,作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重点培育。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底蕴原则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要聚焦品类和品牌的核心利益点,必须以区域文化底蕴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文化内涵。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须秉承具有深厚的区域文化内涵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核心价值,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整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集区域资源为一体而形成的,富有深刻的人文内涵,这种人文内涵既包括该区域特定的产品特色,也包括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及各种隐性文化,可以说区域性品牌是该区域文化的象征。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著称的西湖龙井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就是西湖龙井茶的核心利益点。因此,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更是罕见的龙井茶文化艺术的价值,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产业集聚原则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指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依托农业产业化并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应,获取集聚优势,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90年代以来,安溪茶叶产业集群发展迅猛,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T企业达数百家,大小茶叶加]二企业数千家,且带动了上下游关联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种植农业、茶机工业、保健品业、运输业、包装业、旅游业、会展业和其他服务行业,还延伸到安溪区域外,约有5万家茶叶经营商店遍布全国各地,全县逾70万人涉及茶行业。

3.龙头企业带动及政府扶持原则

从国内成功地区的经验来看,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的扶持,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区域性品牌的成功创建奠定基础。

首先,通过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而使分散的农业企业与农业大市场实现对接,从而发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吸引力,树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统一形象,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生。如前所述,“羊群效应”在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领路的“头羊”决策正确,才能带动羊群整体的正确决策。因此,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来创建区域品牌可以获得良好效应,这就需要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增强区域品牌的市场推广度。

其次,由于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整体形象,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来说,政府的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在区域性品牌的创建过程中扮演引导者、服务者兼管理者的角色,其中,政府对产业的引导与扶持是最重要的。政府引导主要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以此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制度环境,从而推进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成。

4.产品差异化营销原则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进行农产品的差异化营销势在必行,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更应进一步开发出差异化的农产品。农产品差异化的途径有多种,包括功能差异化、外观差异化、销售季节差异化、价格差异化、营销概念差异化和品牌形象差异化等,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将差异性转化为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如农夫果园就是通过营销概念差异化来打开市场的,它独辟蹊径地选择混合果汁作为突破点,因为市场上的果汁一般都是单一的口味,最多含有两种果汁,都不是混合型的,这个概念和以往的果汁产品截然不同。农夫果园正是凭着差异化营销赢得了目标消费者的青睐,成为果汁市场新宠。

5.建立标准体系原则

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首先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应包括从田头到消费这一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具体标准的制定,可依据或参考国家标准,或参考各地的优质农产品地方标准。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能有效避免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产权模糊不清而带来的品牌声誉风险,从源头上有效地防治区域性品牌的各种危机。

创建完整的标准体系中,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是最重要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必须以优质的农产品打人市场,区域农产品具有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这是区域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要素。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能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产品质量控制的参照体系,使农产品的生产有标准可依,以优质的农产品取胜,能赢得更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形象。

四、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对策

由于各地的地理、人文等实际情况不一样,采取的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培育模式也不一样,因此培育对策也有所差别,但总的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是最有代表性的:

1.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

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首先必须明确品牌定位,围绕文化内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突显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定位应以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区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确立品牌定位。区域品牌蕴涵了具有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渊源内涵,加上农产品的品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的品质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着力发掘各地区独特资源优势,深层次挖掘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文化内涵,使农产品区域性品牌代表区域特色,便于推广。

2.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创建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龙头企业能利用区域性品牌这个公共物品获取品牌溢价,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反过来也以其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及品牌忠诚度增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品牌效应,便于提高区域性品牌的形象和品牌的核心价值,并带动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发展。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必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3.建立标准质量体系

农产品质量是区域性品牌创建的基础,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以及独特的栽培和生产方式确定适合该区域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针对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区域农业由数量扩张型增长转变到质量优化型增长。陈宪泽以安溪铁观音为例提出了“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以地理标志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达成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良好运作,发挥地理标志的统领作用,集地理标志、公司、合作社和农户为一整体,采用利益风险分配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据此,我们可以类推创建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四位一体”的质量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保护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农业较内地农业落后,这既制约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全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具有区域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渊源烙印,因此,在这些地区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将产品生产的资源优势和特定区域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及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农产品区域品牌概念的内涵

(一)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概念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国内近几年得到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学者对农产品区域品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农产品区域品牌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及悠久的种植、养殖方式与加工工艺历史的农产品,经过区域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或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其他营销主体有组织的强力运营与管理,形成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品牌。

(二)农产品区域品牌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1.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绿色标志的区别

农产品绿色标志是用来证明农产品的各种有害物质含量低于规定标准,生产经营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并且得到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一种标志,其不代表产品品质的特色,也不具有排他性。无论哪个地区或是哪家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只要达到标志都可以使用统一的绿色标志。而农产品区域品牌所承载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界限和区域个性。

2.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农产品区域品牌与农产品地理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7月15日颁布实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规定,地理标志产品(也称原产地产品)是“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也就是说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地理证明商标,是一种接受法律监督、享受法律保护的,其产品品质、声誉或其他特性与当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必须高度相关的特殊农产品区域品牌。

二、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现状

内蒙古地处我国的北部边疆,地域辽阔,其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平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富饶美丽的河套、土默川、辽河和松嫩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主要粮食和经济作为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随着内蒙古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蒙古现有的农产品区域品牌有60多个,在这其中以国家各个相关部门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为主体;现有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分布在内蒙古下辖的12个盟市行政区域中,其中呼伦贝尔市有20多个,是区域品牌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在内蒙古众多的旗、县、市中,呼伦贝尔的扎兰屯市有6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是内蒙古绿色食品使用标志最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最多的地区。同时扎兰屯市地理标志认证数量在全国2862个旗县级地区中名列榜首,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已将扎兰屯市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重点县市之一。

三、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内蒙古的农产品以绿色和无污染而著称,许多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其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但是,近年来由于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施用、监督管理不力等原因,造成内蒙古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污染严重、农产品掺杂使假屡禁不止及小麦品种中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内蒙古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堪忧

近些年来,自治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和治理力度。从而使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随着内蒙古煤炭开采业尤其是露天煤矿的无节制开采,给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以素有“煤海明珠”之称的准噶尔旗为例,这里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因此,煤炭产业自然也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与此同时,也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由于露天煤矿的开采,这里的空气越来越糟糕,对当地植被的破坏较大,从而造成当地生态失衡,使生态总量减少。而这里也成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之一,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进而使整个自治区的生态环境又一次面临严重的威胁。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以纯天然、绿色、无污染而闻名的内蒙古农产品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三)品牌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内蒙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工作中,对品牌的宣传力度稍显不足。在当前内蒙古的各种宣传媒体上很难看到为区域品牌农产品所做的广告宣传,即便有相关的宣传,但也很难从中看出该产品是否属于区域品牌产品。这种宣传力度的薄弱致使区域品牌产品的市场范围十分狭窄。大部分的区域品牌产品只是在本地区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对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而言对这一品牌则知之甚少。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笔者在与周围的朋友、同事就农产品区域品牌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是,当问及内蒙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都有哪些时,没有人能够准确的回答;当笔者具体说出某一区域品牌农产品时,大多数人都知道或听说过,但是不知道该产品是属于区域品牌农产品。可见,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宣传工作还是有所欠缺的,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经营管理与保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内蒙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工作中存在着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创建轻保护的问题。各级相关部分十分重视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数量,对品牌的申报等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投入,但品牌培育成功之后,对其后的品牌运用、维护等工作则很少关心。而内蒙古有关农产品区域品牌使用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笔者查阅了内蒙古各级农牧厅(局)的网站,涉及到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法律法规并不多,而且制定的时间都很长,并没有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更新、调整。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指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哪些行为属于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滥用及其应承担的责任。

四、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与保护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是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核心因素,因为区域品牌本身就是优良品质的保障和象征。因此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成为创建区域品牌的重要基础。所以,应该对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环节,严格加以监控,从各个生产环节来监督农产品的质量。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的标志体系,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再次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自身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没有质量的保证,就没有品牌的发展,也就没有经济利益的获得。进而使农产品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和区域品牌两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从而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二)进一步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像内蒙古这样的以天然、绿色和无污染为特色的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就更为重要。正如前文所述,现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露天煤矿的无节制开采,虽然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从总体上看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尽快尽好地解决,从自治区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加大对露天煤矿开采的监管,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强制关闭的手段,来使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从而确保内蒙古农产品的品质不受到影响。

(三)加大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宣传力度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宣传对任何品牌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360度全方位的媒介宣传模式。由于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某些高端媒体的运用还十分有限,但是在内蒙古对大众媒体的运用已经处于非常广泛的时期。因此,可以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车体广告等等宣传媒介和方式来对农产品区域品牌进行大力的宣传,借此让消费者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与品牌相关的信息,进而接受并认可该品牌,从而逐步拓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市场范围,在此基础上向全国市场迈进,从而助力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

(四)完善区域品牌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内蒙古大部分农产品区域品牌没有使用章程或规定使用范围,申请主体与管理部门的责、权、利问题也不明确。此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所有者缺失现象严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管理工作,做好区域品牌的法律保护。首先,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商标注册意识。从法律的角度为区域品牌的创建主体提供利益保障。同时内蒙古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接受发达地区所采用的各种注册方式如网络域名注册等,从而为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使用许可制度。对需要使用区域品牌者,必须对其使用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对其在经营过程中使用品牌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从而保证区域品牌的良好形象得以持久存在下去。

(五)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农产品区域品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在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保护中,除了政府部门的工作外,内蒙古各地区的农业行业组织也应积极发挥作用。这些农业组织有的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主体,有的是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使用者,无论是使用者还是创建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集体品牌的重要性,对于各地的知名产品尤其是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申报,也都有义务保护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同时,农业行业协会应加强监督作用,加强对商标和被许可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郑秋锦,许安心,田建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内涵及建设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2)

[2]马清学.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模式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姚春玲.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J].中华商标,2012(3)

[4]李强,赵丽芹,李海燕.内蒙古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及成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4:140-144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导演型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89-02

近几年来,中职教育开设的专业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对专业建设的质量仍重视不够,致使个别专业学生报考率、就业率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按照产业对中等人才的需求,打造品牌专业,以此推动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品牌专业是形成中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基础,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只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品牌专业建设上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依据产业需求,划分农艺专业学习领域。

现代农艺专业是在对已有的或即将产生的相关职业进行职业分析基础上,归并和分类后形成的。可见,现代农艺专业不等于社会职业,也不是劳动岗位。是对涉农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进行分析归纳后,设置的基于现实职业发展趋势的教学专业。同一个职业有多个不同的岗位,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情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要开发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学习领域,必须针对本专业主要职业工作岗位进行企业调研,并与现场专家共同研讨分析职业岗位的典型意义及具有完整结构的工作过程,才能确定专业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只有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才能划分出本专业的学习领域。

课题组依据这一理论基础,首先,对县域农业产业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分类调查,筛选确定了我县农艺工的六大典型工作任务,即柑橘生态栽培、高山蔬菜种植、核桃高效栽培、茶树种植与绿茶加工、花卉组培育苗和烤烟种植与烘烤等。接着逐个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后,制定出侧重于种植的农艺专业的学习领域。具体如下:

基础学习领域:由“说写”基础、“数理化”基础、“信息”基础和职业生涯规划四大模块构成,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重点。“说写”基础模块――开发《说写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突出应用文写作、演讲、解说等“说写”基本技能。如,我县地处三峡库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英语课的教学形式是开展 “用英语话家乡” 主体活动,介绍当地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数理化”基础模块――主要突出“数理化”的基本常识,根据现代农业产业的需要编写数理化基本常识校本教材,如重点选择与使用农业机械相关联的物理常识,与使用化工产品有关的化学常识和与成本核算相关的数学知识。“信息”基础模块――主要内容是网络的使用、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基本知识,以学习电脑的操作技能为主。

专业学习领域:由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方向学习领域两大模块构成。专业核心课是学习专业方向课程的工具,为专业技能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这类课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基础”的特性,“舍去”中专统编教材中较深奥的理论知识,选编出紧密结合本地区产业实际的校本教材。如结合本县的农业资源整合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和农业产业规划等相关知识,编写《兴山县农业生产与环境》校本课程;又如针对本县六大农业产业,编写《兴山县主要经济植物病虫害的预防》课程,介绍柑橘、茶树、蔬菜、花卉、烟叶和核桃等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专业方向课程是以服务产业项目为目标,坚持教学活动就是生产活动的原则,做到每一项专业知识至少要指导一项农艺产品的生产,删除与应用技术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开发服务于农业产业的农艺专业方向教材。围绕本县六大农业产业开发《核桃高效优质栽培》《茶树栽培与绿茶加工》《脐橙栽培技术》《香菇生产技术》《花卉组织培养》《高山蔬菜栽培》《优质烤烟生产》和《山羊养殖》等校本教材,每门专业课都有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拓展学习领域:目的是拓宽中职学生在农业经营管理和家庭园艺两方面的专业能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主要领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经纪人实务、特种动物养殖、食用菌生产和盆景与插花。

二、分析工作过程,开发行动导向学习情境。

在德国行动导向的情境性课程原则指导下,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学习情境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规定,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案。可见,学习情境是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背景,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后形成的一种学习性工作任务。这种课程的设计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体验工作情境为出发点,针对现实工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并通过举一反三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的。

课题组依据这一理论,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前提,坚持学习行动即工作行动的学习情境设计总要求。制定了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典型的农艺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体例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跳起来够得着”为设计尺度的三项学习情境开发原则。期望让学生在学习行动过程中充分体验工作情境,快乐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遵照情境开发的三项原则,我们尝试研发了两册适用于我县农艺专业的行动导向学习情境。如在编写《核桃高效优质栽培》校本学习情境时,首先,对核桃高效栽培的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然后筛选确定了认识核桃树、嫁接育苗、规划与施工、土壤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预防、采收处理、低产园改造等工作任务,这八个任务是核桃生产者或技术员必定会遇到的工作内容。最后,按照八项工作任务的内在关系,编排成核桃栽培园艺工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技能六步完整的学习行动来安排学习任务,并编制出学习性工作任务单。同时,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师生提供了教学指导参考。

三、针对农事季节,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市场导向、能力本位、学练并重、工学结合等特征,其构建原则应该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要求中职校准确定位、素质教育与实际教育相结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据此,课题组构建了农艺专业“季节性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验基础训练、项目整合实训、生产综合训练”三步技能实训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农艺产品生产的季节为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灵活组织教学。农闲时在校内集中学习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农忙时在企业里进行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实践训练,工学交替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其主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学校+公司+农户、学校+公司+员工、学校+农户+学生。为了确保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学校必须争取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和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支持。然后,通过各职能局的介绍和沟通,与龙头企业的法人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办学协调机构。共同制定农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确保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经教学实践验证成效显著,先后有三名同学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二、三等奖,学生制作的龙洞春茗荣获湖北省名优绿茶评比特等奖、国家二等奖,田水涛、程子义等同学回乡后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四、校企互惠合作,共建行动教学实训基地。

依托本地的农业企业科学合理地组建技能实训平台,有助于中职学生的技能养成,也有利于解决农业职业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经调查获悉,县内的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存在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工人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成果转化能力差等问题。而拥有一批懂理论、能实践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我校的优势。学校领导在分析企校各自优劣势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企校合作原则。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建设,先后承担了多个农业科研项目,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我校先后与富源核桃合作社、绿缘果业合作社、金丰园开发公司、萧氏茶叶公司、烟草公司等企业联合组建了六大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场所,而且能随时为学校反馈信息,便于学校掌握农业科技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校内建成了1300多亩的实训基地,成功培育了果树新品种―鄂猕4号,繁育苗木100多万株,示范推广面积达20000余亩。我校现已建成“两室两地”系统化的行动教学实训平台,确保了“实验基础训练、项目整合实训、生产综合训练”三步技能实训法的顺利实施。

五、突出角色转变,培养“导演型”师资队伍。

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是由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步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让学生在完整、综合性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培养方法能力的目的。而传统教学法只注重信息获得和实施,忽视“计划―决策”和“检查―评估”四个关键环节,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缺乏计划和评估等能力的养成,恰恰这些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地采取具体的行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可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主持人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演。

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这种转变,学校积极规划了校本培训、名师培训和企业培训三项教师综合质素提高计划。具体做法是:骨干教师每学期举办1-2次专业技能讲座和示范教学,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开展课题研究,了解科技发展动向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节假日聘请高校的名师来校培训和选送骨干教师参加部级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选派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及技术改造,培养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项培训计划的实施,培养了一支“导演型”师资队伍。11位农艺专业教师,其中有6名成为双师型教师,承担了2个科技部和6个县农业科研项目,同时,还承担了省、市级教改课题各3个,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成果登记和县级科技进步奖,公开20余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吴全全.学习领域:职教课程内容重组的新尝试[J].职教论坛,2004,(6).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4篇

1.1城市创意农业的特点

1.1.1城市创意农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

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作为一种手段和方式与城市农业的生产、生活互相渗透。由于新技术的注入会使城市农业在种植、养殖、育种等方面不断提高生产力。通过研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发展优质、多样、高附加值的创意农产品、规划特色农产品生产区等形式实现现代化农业的转型。

1.1.2城市创意农业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

创意农产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农产品自身的农业价值上,更是体现在它们所衍生出的更多的附加价值领域。通过城市创业产业园的设计、新技术的农产品的推广、农产品品牌化的实施,这样才能够才可能更大的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和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产品的综合附加效益。

1.1.3城市创意农业与传统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这里的传统第一、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以及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在整个创意农业产业体系中,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实现

有效对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发挥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种功能,也因此开辟了新市场,拓展了新的价值空间。

2城市创意农业品牌的构建

在当今全球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农业的品牌竞争是被消费者所公认的竞争方式,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农产品的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政府部门、农业企业等面对的重大课题。

2.1品牌内涵

品牌的原始解释是强调品牌的可识别性,即一种品牌是通过它与众不同的名字、标识或包装来识别的。品牌不仅是一个标记、一个名称,品牌本身有着深刻的内涵,代表了某一产品或服务、某一企业或组织的综合实力,是推动企业价值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品牌是指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其所有的农产品或农业服务项目上使用的用以区别其他同类的或类似农产品或农业服务的名称或标记。根据国际国内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农业自有品牌,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品牌管理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无疑将是中国未来城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创意农业品牌发展现状

2.2.1创意农业品牌意识相对滞后

在中国农村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尚未彻底消除,重生产,轻经营,从观念上对实施创意农业品牌化经营的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将其作为城市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一些政府部门对品牌农业引导不力,有的认为创品牌是企业的事,与政府关系不大,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不少企业认为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创建工作难,忽视品牌形象塑造和优势培育;一些农民群众认为自己实力小,与农业企业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创品牌与己无关,不注重产品质量。

2.2.2创意农业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农产品的品质内涵是创意农业品牌的生命和灵魂。以河北廊坊为例,廊坊市大部分农业品牌的科技含量较低,农业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产后保鲜、储藏包装等环节的科技创新相对匿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多数农产品存在/分散经营、各自为政0现象,农业产业没有形成集群发展,缺乏市场竞争力。

2.2.3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资金投入不足是阻碍当前农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又一重要因素。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业投资和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力量,但其投资规模有限、积累速度较慢,制约了对农业的社会投入,给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一个农业品牌的创建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投入一直比较少。除政府投入外,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还需要社会投入,包括社会融资、农业信贷、农户自己投入等。

3城市创意农业品牌建设对策分析

3.1提高对创意农业品牌意识

重点推进以研发设计为主的创意农业项目建设和创意农产品的开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定可行的规划和政策,为创意农业品牌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提高对实施创意农业品牌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与发展创意农业相适应的市场竞争、营销、品牌无形资产、商标、知识产权等新理念,真正把推进创意农业品牌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努力建设农业品牌大市。

3.2通过多种媒体方式提高创意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纵观国内外许多的知名,无不是进行多渠道的宣传的,特别是在电视媒体、报刊媒体、互联网等形式已成为开拓名牌产品市场重要投入。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宣传方面要大胆地借鉴其他名优农产品的推广经验,在确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要采取多元化措施,花大力量宣传农业品牌的内涵、特征和技术优势,进而才可能解决好农产品难形成知名品牌的问题。可以定期举办名优农产品文化节活动等等,把名牌农产品的名声做大、做响、做强。在宣传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传,从注册商标,到商品包装全过程都要注重品位和档次。廊坊市在实施农业品牌的塑造上走了一条创新之路,实行了/一村一品0的创意农业品牌建设方针。以粮油、蔬菜、林果、畜牧四大产业为主导,全市专业乡镇发展到10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11%;专业村发展到250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其中,农产品深加工、运输销售、创意农业产业园已发展27个,占10.8%;全市获得商标注册的专业村已有28个,通过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认证的达到99个,分别占11.2%、39.6%。/一村一品0建设对区域主导产业培植、农产品市场销售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3.3提高创意农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

创建农产品品牌范文第5篇

为大力推进我市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全市农业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我市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制定本规划。

一、我市农业品牌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持续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品牌带动战略,从====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陇货精品,树全国名牌”的品牌发展战略,农业创六大品牌的工作目标后,我市立足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名优产品,狠抓市场培育工作,在树立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增强农业竞争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市创立了“草王“饲草、“绿峰春柳”啤酒原料、“参乐”南瓜粉、“花季”孜然、“雅丹”红花油、“泌馨”甜玉米六大农产品品牌,注册了商标,制定了栽培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绿峰春柳”啤酒原料初步通过了省上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围绕“六大”品牌农产品,全市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万亩,年产量==万吨左右,兴建龙头加工企业==家,年加工转化能力==万吨。同时,我市积极策划,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组织“六大”品牌农产品,参加了**经贸洽谈会,首届**市农业科技节,在我市组织开展了“市级名优农产品”评审活动,“质量、品牌、效益”主题活动,成功举办了**啤酒原料研讨会,通过这些形式,使我市的“六大”品牌农产品走向了市场,提高了知名度。

但是,我市的品牌农业才刚刚起步,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品牌的含金量不高,权威性不够。多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下,“六大”品牌还只是市级名牌,没有创成省级名牌,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品牌缺乏权威性和可比性,商标知名度还不高。二是农业生产的基地规模小和分散经营的方式,使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参差不齐,像“参乐”南瓜粉、“泌馨”甜玉米、“雅丹”红花油三个品牌可以说只是有名无实,产品基地面积所剩无几。三是生产企业抓质量,树品牌,创名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就是形象,质量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市场的竞争意识和企业文化意识,企业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和不足,创品牌的工作还更多地停留在行政运作上。同时,企业与农户利益连结机制不紧密,影响了基地建设。四是产品与市场连接还不紧密,市场开拓不力,个别产品销路不畅,产品质量还不高,品牌优势还未能充分发挥。五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对农业品牌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各类创建主体争创农产品品牌的意识不强,社会对农业品牌的保护措施不足,造成品牌受损,影响了农业生产者发展品牌产品的积极性。

二、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

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品牌产品,是适应农业市场化,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我市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我市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竟争力为目标,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推动和引导,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推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坚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培育发展一批农业品牌,壮大农业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实力,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三、目标任务

力争经过=至=年的努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我市地域缘优势,在省内和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产品,扶持壮大农业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实力,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推动全市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提高我市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年,在巩固已有“六大”品牌的基础上,继续培育、发展农业品牌产品,扩大农业品牌产品的数量和覆盖面,将我市具有特色优势的啤酒原料、饲草、孜然、茴香、洋葱、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韭菜、***大田蔬菜、***的南瓜、***的胡麻油、**的红花、食用瓜、**的肉羊等确定为重点,进行培育引导,品牌打造。没有注册商标的要尽快抢注,抢注时要尽量能体现**域特色和铁人精神的知名度。同时,建成=万亩啤酒花、大麦和=.=万亩以洋葱为主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争取通过产品认证。

到====年底,使全市各类龙头加工企业产品的商标注册率达到==%以上,打造国内知名品牌=个(“馨绿”麦芽),争创省级名牌=个(“绿峰春柳”酒花、大麦和“草王”饲草),将**羊和“花季”孜然培育成特色农产品品牌。累计争创市级名优农产品==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个以上,使我市品牌农产品的数量达到==个以上,全面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和占有率。

到====年,全市品牌农产品数量达到==个以上,使我市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全部通过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创建绿色食品=个,将“绿峰春柳”牌啤酒原料和“草王”牌饲草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

四、对策措施

=、进一步增强农业创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创品牌意识是农业创品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不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农业创品牌就无从谈起。就政府而言,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树立品牌观念,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其次要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帮助广大农民改变陈旧的农业观念。政府可举办各种学习班,将农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农民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借助一定的宣传手段,使农业创品牌的新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再次要加强企业的引导与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农业创品牌给予积极支持。就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创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从而自觉地走农业创品牌之路。就农户而言,要摈弃传统的生产观念,树立农业创品牌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保证思想,积极投身到农业创品牌活动中去。

=、加强组织领导。做到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切忌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要突出重点,紧抓我市优势特色产品,本着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农业创品牌。为此,建议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由市农牧局、乡企、工商、质监、环保、科技、财政、卫生、粮食、经贸、宣传等部门组成的全市品牌农产品培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具体负责品牌农业建设的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加强对品牌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制订发展规划,整合当地资源,发挥区域优势,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品牌农业建设。

=、明确部门职责。市***在做好牵头工作的同时,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名优农产品的组织申报工作,并帮助指导各乡镇及有关单位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市乡企局负责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市质监局负责品牌农产品的标准化知识培训、标准备案工作和各级名牌产品的组织申报工作,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工商局负责做好农产品的商标注册服务和监督管理,加大打假护农力度,保护品牌产品,同时做好***知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培育申报工作。市环保局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市科技局要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培育建设和农业科技经济对接活动,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效益。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创建协调工作。

=、广泛宣传发动。品牌农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各类创建主体争创农产品品牌的意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各类典型和扶持政策。提高全社会的品牌和质量意识,提高公民对我市品牌农产品的认知度。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要加强宣传和信息沟通,营造上下联动、合力争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服务,积极组织名优产品的展销、订货、招商等活动,搞好品牌产品的市场流通,建立和完善品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促进品牌农产品的销售,真正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品牌价值。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品牌农产品优质卫生安全质量。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品牌竞争,而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创品牌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进一步制订完善各类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强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及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认定和认证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加大农业投入,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规模;强化为农服务,为品牌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管理服务。

=、增加投入,多方扶持。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各部门各乡镇应制定重点培育和扶持农业品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要把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获得省级品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有效期内的省级农业品牌产品生产用电、用水、用地按农业用途计价;兴办省级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免收地方各种规费;有效期内的省级农业品牌产品优先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其营业税、所得税列收列支,全额返还;运销省级和市级农业品牌产品优先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工商和质监部门对列入省级品牌产品名录的产品在商标注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给予优先办理,在产品商标年检、企业年审等方面享受“一站式”服务待遇,免收相关费用。

=、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质监、食品、卫生防疫等部门,对我市创立的品牌农产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好农业品牌商标、商号、标识、域名的注册登记、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防止恶意抢注商标和域名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业产品商标、标识的违法活动,实行打假与扶优相结合,保证我市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