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尤其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对其生活与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小学生的意义,然后简单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最后重点探讨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以期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健康成长。

1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小学生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个性心理特征,即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一般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其正常心理特征通常表现为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且善于思考。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自卑、自闭,心理承受能力差,且自信心严重不足,以上问题对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均产生不利影响。而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第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塑造个体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阶段,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要想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必须保证其心理品质健康,心理状态良好。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其想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为后期从事社会活动提供重要保障。

2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地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对教材内容的讲授,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只是对其言行举止进行约束教育,并未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农村,一旦有学生被指出存在心理问题,几乎相当于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所以不少小学生不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

2.2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

早在2000年秋季,教育部就明确要求,中小学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对于不少农村小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都形同虚设。即使有的小学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甚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考试课程代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仅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

2.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且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身边,在爷爷奶奶的娇生惯养下,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另外,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小学生容易受到色情、低俗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与教育,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3.1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心理健康

要想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心理疏导途径。例如,创设“心灵对话屋”,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创新教学理念,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教育者,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其心理素质及职业素养对学生可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同时,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用更加饱满热情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3.3重视家庭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其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其人生中的第一位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不同形式,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展开心理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并通过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虽然在农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困难重重,但是只要社会各界引起足够的重视,集中各级力量上下齐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徐有助 单位: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茶城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黄泓嘉.当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2):264.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心理健康 策略探讨

“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而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又对数学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索农村小学数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意义重大。我从教农村小学数学二十余年,粗略总结出一点拙见,现就农村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外在心理障碍

农村小学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特别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显滞后。从教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师就知道在平日的教学中常出现如下现象――现象之一:老师规定:“数学作业错一题,罚做10遍,再错,罚做20遍,依次翻番。”这么沉重的惩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感,再也不想上数学课了!现象之二:老师对数学考试考差了的学生说:“你也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你的数学永远都是老样子……!”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数落和全班同学投来的“鄙视”的目光,木然的站着。现象之三:学生家长对数学老师说:“我没读多少书,对数学知识一窍不通,我家的孩子不听话你就打!我不会心疼也不会怪老师的!”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这些都是些真实的事件,在农村小学中,这些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认为“小事一桩”。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缩影,更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在障碍。

(二)内在心理障碍。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容易形成两极分化,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心理障碍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通过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数学“问题生”大体存在着以下一些显著的心理特征:一是粗心心理。在缺乏严肃认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任性、马虎等原因养成此心理。二是厌学心理。在单调乏味的教学情况下,容易由缺乏兴趣引发此心理。三是梗塞心理。对知识“消化不良”,就容易形成此心理。除此之外还有逆反心理、自卑心理、涣散心理和护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状况,便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障碍。

有效地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外在障碍和内在心理障碍,是提高学习数学效率和数学成绩的关键,更是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因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外在障碍,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1、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和家长取得良好的沟通,尽量消除外在障碍

(1)利用手机积极报喜、委婉报忧。农村信息闭塞,网络媒体欠缺,随着手机的普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一开学就登记好每位学生家长的手机号码,这样就更快、更直接地与家长取得联系,以此作为家访的有效补充。但与家长的联系也讲究艺术,我的有效策略是“积极报喜、委婉报忧”。比如:我班一名“问题生”由讨厌数学转而喜欢数学的变化,就让我感到用手机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他是我们班上一位性格忧郁的孩子,起先见他上数学课时,总是嘟着小嘴,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于是,我和家长联系好,对她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决定通过首先从努力让他转变对数学的态度入手。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给她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并特意安排数学学得好的同学和他同桌,还经常让他帮助数学老师做些事情,只要她在数学方面有点进步,我都会及时利用手机向她的家长报喜。通过利用手机,积极报喜、委婉报忧,他逐渐对数学转变了学习态度,能专心听讲,主动发问,认真完成作业,一年下来,他的心里障碍得以克服,数学成绩明显好转。

(2)给家长写感谢信打动家长。在家与校的联系中,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尝试着对于不太配合的家长写感谢信,感谢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这些特殊的感谢信让我赢得了家长热情的支持和帮助。还记得我写给罗浩然家长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浩然家长:您们好!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我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段日子,您的孩子浩然发生可喜的变化:上课认真听讲了,有时还积极发言;数学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在本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中,他还得到了68分,出乎老师和同学的意料。对此,再一次对你们说声谢谢,谢谢您们为我们输送了一个努力上进的学生!我相信,任何一位家长读到这样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都会为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惊喜。再也不会用失望的心态对待孩子,一定会带着高兴和赏识的心态去赞扬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不断向前攀升。

(3)有选择性地进行家访,改善家长教育方式。农村孩子家长,很多都是知识匮乏,教育方式不当,甚至遵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落后教育方式。对这种孩子,就必须在手机联系、写感谢信的基础上进行家访。我班一名学生,平时胆小怕事,不敢问问题,路上遇到老师就躲闪。我经过调查研究后得知:他父亲常常对他采用暴力教育。对此,我决定进行家访,通过我苦口婆心地给家长讲解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孩子心理,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以往的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孩子自卑、胆怯的心理障碍逐渐得以克服。

2、换位思考,分析学生心理。作为数学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也应该努力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更应该从保护学生幼小心灵的角度出发,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正常发展。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数学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进一步提升自身修养,然后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就会显得游刃有余,就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也可以避免发生上述提到的恶性惩罚学生的现象。

(二)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心理障碍,提高学习质量

1、为了克服学生的粗心心理,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1)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用数学家的故事熏陶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故事,比如祖冲之的故事、数学天才高斯的故事、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等,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来熏陶和教育小孩子,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静静的写作业和检查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纠正学生的粗心大意,我觉得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一是写完作业必须检查两遍。二是碰到不会做的,先自己思考,实在不会,先打个问号,待完成所有作业后,再去请教老师或者别人。

2、创设愉悦情境,调节厌烦心理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悦的情境,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的美。一般低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把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这样可以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厌烦心理。

3、善于因材施教,消除梗塞心理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提炼,使抽象的、难记的、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有趣味的形式,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引导学生可将乘法口诀、数学公式、法则等编成顺口溜、儿歌、甚至是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也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现代的数学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情感以外,还更应该注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期

【3】《孙双金与情智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期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2012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有近13%心理健康状况偏低。该调查的青少年中,11~12%心理健康状况偏低,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3~4%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2015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此外,贫困地区学龄儿童心理状况非常不容乐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健康心理不仅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的基石。而且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保证。

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方法思路

农村小学往往存在师资短缺、资源匮乏、家校配合困难等情况.有的学校教学观念还相对落后.那么,如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个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确定适合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思路

一是确定一个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达成一种共识,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三是制定一个方案,使其适合农村小学师资的需要与教学资源的落实,促进不断深入推进。四是建设一支队伍。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使全校教师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技能,形成专职+兼职的师资队伍,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智力支撑。五是培训一批家长,通过培训,使家长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关注孩子成长过程,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六是健全一套制度,建立有关领导、策划、督促、评估等相关措施,与教师绩效考核相联系,形成长效机制。七是形成一种模式,形成适合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关师资建设、实施途径、课堂教学的模式。八是总结一套经验,根据教学实效,不断调整思路.不断完善方案,根据贫困地区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时完善措施,总结一套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二)形成发展、预防、干预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即以发展为主导,预防为重点,干预为辅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在农村小学。并非每个学生都有心理问题,也不是每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必须进行干预甚至治疗。学校的理念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进行预防性心理教育。对于已经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以上理念的确立.对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学校在不同层面、不同群体采取层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三)采取科学方法确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采用问卷法、走访法、访谈法、观察法、比较法(见表1、表2、表3)等方法确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实施动态管理。由于农村小学生受认知、表达能力所限。单凭调查问卷不能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因而农村小学可以根据人数少的特点,通过多种方法,从而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的真实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首先要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在学生在校期间不断更新补充,实施动态管理。同时,检测内容要力求科学客观,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一)通过各类培训.构建家校共育模式

通过多种培训,如教师培训.家长培训,加强家校交流,构建家校共育模式。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心理学常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解读及新课改通识等。

一是要抓住每年春节、夏收两个家长返乡的节点.对家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文明家庭创建等。通过培训,使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行、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等对孩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以此提高家长认识,指导家庭教育,调节教育方式。

二是建立家校定期交流制度。每周班主任和监护人见一次面.双向交流学生在家庭及学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协商解决。每月班主任和学生父母通一次话,交流学生思想状况。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学生。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扫除学生成长盲区,加强家校交流,促进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构建教育整体协同模式

构建理想教育、品德教育、文明礼貌养成、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的整体协同模式。由于农村文化氛围、教育观念、社会风气等原因.学生在理想树立、道德形成、习惯养成方面可能不尽如人意。通过理想教育,为学生竖起人生的旗帜,指明努力的方向,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提高自我要求,以促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施以及班队活动的开展,学习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曙光完全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成长。

(三)构建多维教育促进模式

构建知识普及、实践活动、团体辅导、个体干预、智能训练的多维促进模式。学校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团体辅导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做心理知识普及,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对于个别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必要的干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智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个智力水平正常的学生往往心理状况是健康的,而一个智力水平低下的学生往往会存在某种心理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加强对于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训练活动。

(四)构建心理健康专任教师队伍

为了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构建专职+兼职、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师资结构。农村小学由于受条件限制。心理健康专任教师短缺,不能为各班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方式,让1-2名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毕业证。专职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规划与指导,并对学生心理状况做出实时分析.同时培训其他专职教师。班主任是本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监控者,学科教师则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1.意识先行。第一、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二、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2.行动跟进。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3.文化陶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4.爱的滋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爱当做心理教育的催化剂、灵丹妙药,你会发现走进学生心灵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社会、学校、家庭的爱的教育资源,实施爱的教育,营造爱的氛围,让感受爱与奉献爱成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

二、结语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1.打开寄宿学生心灵的大门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选择寄宿,学校要具备父母甚至超过父母的水平,要能跟孩子进行最亲密的交流,给孩子家的感觉。面对面地交流,实现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驱散学习对他造成的负担,使寄宿的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快乐的生活、学习关系,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学生的人格更完美。

2.家庭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在学生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导致的。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心则相对比较少。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寄宿生活使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部分学生出现“分离性焦虑”,若是长期亲子交流缺乏,学生便会出现情绪情感异常,如,孤僻、胆怯、焦虑等。孩子年龄越小,亲子分离时间越长,造成的“情感缺失”越明显,在孩子心里留下的阴影越深。

3.用爱让学生移情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心灵总是在一个被他解释为有利和有害的情境之中,以此为依据做出反应和动作。”寄宿学校是家庭生活的延续。当他怀着像对母亲的信任一样来到学校这个集体时,他忽然发现现实很残酷,他成长的环境弥漫着悲观的气氛,他处处事事比不上别人,他只要稍有差错,随之而来的必定是训斥、责骂,他幼小的心理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他自己孤立自己。我们要让寄宿生感觉到家的温暖,既要有母亲般的慈爱,又要有父亲般的威严,为寄宿学生提供更健全、更完美的育人场所,我们不能销蚀寄宿学生的童心,更不能挫败学生的自信心。让他认为,自己是很棒的。感觉到老师是能信任他的,之后他的被信任感随之扩大,他的敌意随之松懈,不再见谁蛰谁,不再封闭自己,性格重新开朗起来,又回到快乐的集体中去了。

二、寄宿生自身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不同年级寄宿生通过比较发现:在学习障碍上,低年级和高年级显著好于中年级;在情绪障碍、品德缺陷上,中年级和高年级显著好于低年级;而在性格缺陷、社会适应困难、不良习惯、行为障碍上,高年级显著好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从性别差异看,小学寄宿男生的心理问题高于女生。因此,小学寄宿生由于自身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是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