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8:15:37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第1篇
1研究方法
1.1制定培训方案
查阅文献,针对在校中医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卫生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进行修改、筛选和补充,制定在校中医学本科生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1.2培训对象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学本科生中医专业、对外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传统中医专业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制定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另随机抽取60名未接受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1.3培训方法、目标及内容
(1)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总体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3)培训内容。①理论授课:由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②临床实践:主要掌握内、外、妇、儿各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熟悉相关的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掌握各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操作等,将制定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手册,在学生大学五年级进行临床实习同时进行,由相关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③社区实践:大学五年级实习期间,安排培训对象到我校附属医院相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实习,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老师带教,要求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基本疗法,熟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等。
1.4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包括学习必要性认识和授课形式选择调查等项目)、择业意愿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的调查。培训对象分别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
2调查结果
2.1调查表发放收回结果
观察组于培训前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对照组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观察组培训结束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60份;对照组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Update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对全科医学认知度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及组内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学生培训前后择业意愿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选择医院、选择社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内容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全科医学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
按本课题设计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由调查结果得知,经培训后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基本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将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并熟悉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此外,很多学生表明,经培训后,自我的中医知识更加全面、扎实与稳固,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能融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说、教、诊、治等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社区医院择业意愿有待提升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第2篇
全科医疗是提供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照顾;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这是全科医学的基石;强调综合性健康促进,这是全科医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
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
社区全科医疗以门诊和医院外的服务为主,具有许多医院内服务不具备的特点,人员少而精,一专多能,医师除做日常防治工作外,还要分工兼管社区全科医疗管理。全科医师不仅是社区全科医疗的实施者,而且也是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者,他们必须掌握社区全科医疗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以便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促进服务等级、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区全科医疗的管理包括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社区全科医生在医疗保健服务中,既对社区人群健康负责,又对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负责,同时协调患者的需求和医疗保障制度及管理的一致性。
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
全科医疗虽然是以现代医学科学为基础,研究和处理人的健康问题,但它也拥有不同于专科学术领域和服务范围的鲜明特征。
基层医疗保健:全科医疗是一种以门诊为主体的第一线医疗照顾,即公众为解决其健康问题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时最先接触、最经常利用的医疗保健部门的专业服务,也称为首诊服务。它能够以相对简便、便宜而有效的手段解决社区居民90%左右的健康问题;并根据需要安排病人方便而及时地进入其他级别或种类的医疗保健服务。正因为如此,全科医疗得以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这两种体系的基础与“守门人”,它使人们在追求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同时,能够提高医疗保健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益。
人格化的照顾:全科医疗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它将病人看作有个性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科医疗服务中,医生必须视服务对象为重要合作伙伴,从“整体人”的生活质量的角度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以解决;以个性化、人格化的服务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使之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和疾病控制的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综合:这一特征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或“立体性”的体现,即就服务对象而言,不分年龄、性别和疾患类型:就服务内容而言,包括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就服务层面而言,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服务范围而言,涵盖个人、家庭与社区,要照顾社区中所有的单位、家庭与个人,无论其在种族、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等方面有何不同;就服务手段而言,可利用对服务对象有利的各种方式,包括现代医学、传统医学或替代医学;因此又被称为一体化服务。
开展社区全科医疗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社区全科医疗的确定与划分:我国大社区的划分也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农村以一个乡、镇为一个社区单位,城市则以一个街道或居住小区为一个社区单位。目前所设的乡、镇卫生院即可视为社区医院或全科医疗中心。由于城市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流动性较小,离社区医院很近,居民就医比较方便,因此,城市社区一般不再划分小社区。如果有一个居住小区离社区医院较远,居民就医不方便,则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小区中设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站。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地域辽阔,人多数居民离社区医院都比较远,就医不便。因此,可按人口分布情况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在大社区中再划分小社区,在小社区中设立相应规模的医疗站。
社区医院的空间和科室配置:我国三级医疗网的构成有两种:①大三级网,即省(地、市)医院-县(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②小三级网,即县(区)级医院-乡、镇医院或街道医院-村、巷卫生室(或医疗站)。在大三级网中,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为一级医疗单位,应以提供通科或全科医疗服务为主,从理论上讲,不必设立专科。以提供一般的专科服务为主,从理论上讲,应设立一些大的专科,如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等。从职能上看,相当于社区医院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医院,既是一级医疗单位,又是二级医疗单位,可以在通科或全科医疗的基础上来设置各种大专科,这些医院中的医生都应接受全科医学的专门训练,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各自的专科特长,以期在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的同时,接受医疗站转诊来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专科医疗服务,降低社区医院的转诊率。
社区全科医疗科的职责:①直接对外开展门诊服务,所有的门诊患者均由全科医疗科接待,必要时,请各专科的医生会诊或直接转诊给专科医生,也可直接将患者收住入院。②接受上一级预防保健机构下达的任务,负责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并指导各医疗站开展全科医疗服务。③接受各全科医疗站转诊来的患者。④协助专科医生治疗住院患者。⑤负责为社区医院所在地的居民提供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起中心全科医疗站的作用。⑥实施24小时值班制,保持其服务的连续性和可及性。⑦必要时,作为各医疗站的临时替补人员。⑧可分开内勤组和外勤组,内勤组负责社区医院内的业务,外勤组负责全科医疗站的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曹建文,主编.现代医院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科医生;知识;技能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ZHANG Xue-qin
(Dax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escribes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should have what knowledge and skills.Methods As the author of the two general hospitals of base of community practice base for teaching, the base has received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terns, nearly 80 cases, through group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my 10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qualified, welcome by residents of the area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must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should be emphasized, such a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ritical recognition and referral,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etc..Conclusion Only with the noble occupation morality and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comprehensive grasp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comprehensive, continuous, personalized for the residents, residents of the area become a popular welcome and trust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Key words:General practitioner;Knowledge;Skills
1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知识
1.1医学知识 全科医生是接受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1]。全科医生是接触患者第一线的医生,是首诊医生。要求他们具备较为全面的的医学知识,包括全科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在以上学科中,应有所侧重,必须掌握内科,其次是急诊、外科、皮肤科、药理学知识点,其他学科做到熟悉、了解。
1.2人文社会科学 全科医学体现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全科医生必须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给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2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的能力
2.1疾病(症状)的诊断处理能力
2.1.1快速识别、诊断危、急、重症,并给予初步处理 在社区,一些急症患者往往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全科医生;即使是在接诊、治疗一般患者时,也可能会出现病情突变,这就需要全科医生能正确判断病情,以便及时识别、初步处理。如在胸痛、腹痛患者中能识别出急性心梗、急腹症等情况。
2.1.2能诊断和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 对于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种慢病,全科医生能够根据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病人家庭和社区环境,制订全面、连续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方案定期评估。
2.1.3掌握临床常规辅助诊断方法 如三大常规、X线、心电图等。
2.1.4掌握心肺复苏,熟悉下胃管、导尿技术。
2.1.5正确把握会诊、转诊时机的能力 全科医生在对患者的急症初步处理后,就要考虑是否请专科医生会诊或转送医院住院治疗;对慢性患者,在治疗中遇到专科性问题,也需要专科医生帮助。如果转诊时机把握不佳,不必要的转诊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思想压力,而延误转诊可能会耽误患者的病情。
2.2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 了解从儿童到老年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价和处理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就医对象调整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等。
2.3处理家庭问题的能力 家庭是个人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最重要背景,可以通过遗传、环境、感情、支持、社会化等途径来影响个人的健康,个人的疾患也可以影响家庭的各方面功能[2]。帮助家庭处理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和家庭成员意外死亡、离婚、失业;能对有临终患者的家庭在医疗、情感、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特别关心和照顾;夫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老人赡养问题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家庭的核心问题,全科医生要具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2.4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3]
2.4.1全科医生应该与社区其他卫生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患者服务;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同事保持融洽的工作关系;了解本地区卫生资源状况并参与管理工作;能组织和开展社区调查,协调政府部门落实各项卫生改革措施。
2.4.2熟悉社区卫生绩效考核、财务、信息化管理
2.4.3熟悉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如医师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等)
2.5社区健康教育能力 与综合医院专科医生不同,全科医生工作在社区,直接面对居民及其家庭,要具备开展不同层面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如对个体或对健康人群、患病人群、高危人群等群体,加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协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限盐、戒烟、限酒等,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如嗜咸吸烟、酗酒、药物成瘾等。
2.6科学态度、自我发展、继续医学教育能力 与其他专科医生相比,全科医生横向知识面更要广博,必须孜孜不倦的对待业务工作,抓紧任何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能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批判性地评价新知识和信息,并将其结合于日常服务实践中。善于通过自学、质量保证活动,学习评价自身技能与行为等,不断获得自我发展[4]。
2.7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能力 全科医生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如英语,能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促进学科的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具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个性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成为深受辖区居民欢迎、信任的全科医生,让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诊疗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家骥,王培席,牛玉杰,等.全科医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76.
[2]王家骥,王培席,牛玉杰,等.全科医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76.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护士;社区护士;转变;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51-02
社区卫生与社区护理的涉及内容范围广泛,其工作范围和难度也较医院护理大了很多。社区卫生的重点是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预防疾病。其服务对象也由原先的个人扩及到整个家庭与社区。因此,社区护士相比传统的医院护士要拥有更全面、更系统的医学知识,且具有丰富的医护经验,同时拥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与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医院护士在走出医院,迈进社区的逐步转换中,要不断的改变自身的职能属性,使护理从医院的专科专属中逐步的转变为全科性的工作,从中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以下内容则从不同的方面解析医院护士转变为社区护士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职能的转变
在传统的医院模式中,临床护理工作大多以恢复病人健康为主,以达到病人的最终完全康复为主,而社区护理则强调促进整个社区健康并不只是单纯的护理病人。社区护理是一种全科的业务工作,它不限于为某个特别年龄群或人群诊断,而是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的服务,其主要职责是直接向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护理,以使全民达到健康状态,所以,做好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社区护理与传统医院护理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当然,社区护理的内容也包括帮助居民解决已存在健康的问题,中心任务仍是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身体、心理的整体水平。因此,作为社区护士首先应主动转变传统观念,改变“护士”的传统职能属性,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是做好社区护理的关键,这是由医院护士转变为社区护士应做好第一步。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模式仍旧是以传统的医院护理为主,依照医嘱进行打针、开药、输液护理。在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护理工作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护理人员处于从属地位,以完成医生的医嘱为目的,这与传统医院护士并无本质的区别,极大的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改变观念,注重社区护士的职能转变,是在医院护士向社区护士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为实现医院护士到社区护士的成功转型,社区护士要做到的:一是将传统意义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转变;二是服务对象从为医院病人患者服务向群体(家庭、社区)服务转变;三是工作方式从医院内护理向医院外、社区、家庭服务的转变。
2、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与人文情怀的培养
为满足整个社区人群中不同人的需求,社区护士不仅仅要具备普通护士的基本护理能力,还要求具备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神经科、精神科等各科的主要护理技能,是全科型护士,将面临为各种不同病人同时提供护理服务,如残障人士、智障人士、精神病病人、外科手术术后病人、中风病人或临终病人等,需要做到全面的参与预防。所以,社区护士需要具备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儿科等多中科室的护理技术,同时还要拥有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知识,要了解不同的社会因素给人心理造成的不同影响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加强对社区护士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对人文情怀的培养对社区护士就显得十分重要。
3、面向社会的服务意识
社区的护理服务工作,社区护士担任着多功能,多角色的重任。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社区的医疗服务中护士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伙伴式的,护士不能够以专家自居,要学会尊重人,使群众主动愿意接受。在传统的医院护理当中,护士与病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暂时性的,而在社区护理中,大多数社区护士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是长期的,所以,社区护士要从意识上建立整体长久的服务意识,树立面向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
4、人际沟通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众所周知,对于护理工作者而言,合作者的支持和协助,服务对象的理解和配合是相当重要的,社区护理当然也不例外,这就使得社区护士不但需要与社区服务站及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相互帮助、合作,又要与社区居民接触并对其进行健康服务,然而社区的居民是有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及社会背景的人群,因此,就需要社区护士具有极强的沟通能力。当然,社区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往往还要联系到当地政府行政、社保、医保、企业、学校等相关人员和不同机构,只有通过相关人员的和机构的通力合作,才能够保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由此可见,社区服务是具有高度协调性的,因此,社区护士不仅仅要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还要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总而言之,社区护理工作是集多学科为一体的知识体系的综合护理工作,社区护士不仅仅需要具备综合的学科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人际沟通方面的技能以及协调组织组织管理能力,从而才能够更好的展开社区护理工作。
5、总结
由此可见,社区护理工作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涉及相关知识多的具有很大挑战性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社区社区护理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只有不断的健全、完善社区护理的机构体制,加强相关的人才培养,提高社区护理队伍的整体素养,才能够保证社区护理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才可能真正的做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雪雁;医院护士如何向社区护士转变[J];兵团医学;2011;01:65-66.
[2] 荆淑蓉;周宇松;医院护士如何向社区护士转化[J];实用医技杂志;2007;08:1017-1018.
医学内科和外科区别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校面向城乡基层培养的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2011级(三年级)学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整群抽取本校2011级专科层次三年级学生临床医学专业224名(临床组)、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116名(全科组)、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50名(妇幼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其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如性别、是否落实工作、就业岗位等;对毕业实习的评价,如是否运用全科知识、社区实习对业务能力的帮助等;对全科医师的认同,如就业前景、全科医学对临床诊疗的帮助等;毕业后工作意向,如是否愿意从事全科医师工作及不愿意从事全科医师工作的原因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向,分析全科医学知识指导学生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及临床实习对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
1.2.2实习安排
(1)临床组实习安排:内科10周、外科8周、妇产科4周、儿科4周、传染科2周、中医科2周、五官科/皮肤科2周。(2)全科组实习安排:内科9周、外科4周、妇产科4周、儿科5周、五官科1、感染科1周、社区8周(包括预防保健科2周、全科4周、康复2周)。(3)妇幼组实习安排:内科4周、外科4周、妇产科8周、儿科4周、儿童保健科4周、妇女保健科4周、新生儿科2周、社区2周。在社区实习期间,培养学生全科医疗服务技能、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在全科医疗服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与患者沟通技巧;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至少与一个家庭建立联系;社区常见病和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方法,对基层医疗中常见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社区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社区健康档案建立的思路和资料收集途径,实习期间,每人至少完成2份不同健康问题的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的一般信息、SOAP的记录方式、家系图、随访记录、流程表);入户调查5户家庭,收集并填写居民健康调查表,通过社区诊断的个案教学,基本掌握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诊断资料的形成过程。在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社区重点人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贫困居民)的健康管理及相关政策;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传染病的社区管理方法;患者群体和个体的健康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至少组织实施一次群体性的健康教育活动;熟悉社区常见传染病(如肝炎、肺结核)的社区管理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与社区组织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的渠道和沟通的技术;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的使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90份,收回有效问卷390份,回收率为100%。所调查学生基本情况,3组学生在性别分布和是否落实工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幼组学生在落实工作方面优于临床、全科组学生(P<0.01),在就业岗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学生均在医疗岗位就业,其中半数以上在基层医疗机构,见表1。
2.23组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评价
被调查学生在毕业实习中,运用全科医学知识的为336名(86.15%);认为社区实习对业务能力提高有帮助的为333名(85.38%),3个专业学生对具体帮助内容的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学生对全科医学职业的认识
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学习全科医学对临床诊疗能力有帮助的为257名(65.90%);认为全科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为324名(83.08%)。在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和全科医学专业就业前景谁占优势中,临床、全科组学生多认为两个专业优势均等,妇幼组学生认为全科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好。
2.4对全科医生就业趋向的调查
被调查的学生中,不愿意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原因前3位分别为待遇太低117名(30.00%)、其他因素70名(17.985%)、只能到社区工作59名(15.13%)。愿意从事专科医生工作的为211名(54.10%);愿意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为98名(25.13%);愿意专升本的49名(12.56%);愿意参加全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为6名(1.54%);选择其他工作的为26名(6.67%)。
3讨论
3.1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运用全科医学知识情况
被调查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运用全科医学知识的比例为86.15%;认为社区实习对业务能力提高有帮助比例为85.38%,这一比例较高,说明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区实习的安排对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本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的第4学期均安排了《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基本技术,使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的思想、观念、原则以及核心知识和技能,理解以人为中心以及防治结合的医疗照顾新观念,培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而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更是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结合社区问题的教育[3]”的培养模式,按全科医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开设临床常见疾病防治技术、社区预防、重点人群保健、全科医生应诊技术、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技术等课程,使专业课程有效的服务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4],促使学生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技能、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在临床实习的32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实习地点在专科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和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除了专科医院实习外,前者安排了2周社区实习,后者安排了8周社区实习。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在社区实习,跟随带教老师共同参与社区调查、家庭访视、健康档案建立、资料分析与评价等活动,更能将课堂所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保健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等[5]。高职高专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在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医疗单位,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稳步推进,基层卫生服务功能重新定位、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成为基层卫生服务的新坐标[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要诊断和处理城乡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还承担着社区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地方病预防控制、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特殊人群保健、计划生育指导和咨询及配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7],社区实习能让学生提前接触这些工作内容,了解自身是否对这样的工作感兴趣,能否胜任这些工作,从而为就业选择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果学生对基层工作感兴趣,那么在社区的实习还可以通过实际工作激发他们学习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尽快融入基层医疗工作岗位。所以,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安排社区实习有其必要性。
3.2学生认为全科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情况
被调查学生认为全科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好的比例为83.08%,这说明学生通过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社区实习,能认识到在现今基层卫生服务中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所处的重要地位。但在毕业后愿意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仅为25.13%,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不愿意从事全科医生工作的原因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待遇太低(30.00%)、其他因素(17.95%)、只能到社区工作(15.13%)。这说明影响专科医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与个人相关的利益(如薪酬福利、发展空间等),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环境、综合实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择业。虽然2009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10年六部委联合颁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都表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重心将下移,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但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来看该改革的推进并不顺畅[8-9]。专科医学生不愿意进社区,不愿意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目前国家对全科医学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由于整个社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没有跟上,使得很多政策没有贯彻,如社区医生的待遇和地位问题[10]。(2)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能存在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培养措施欠缺,软硬性条件欠佳等问题,从而让学生对于单位所能提供的未来发展空间感到担忧。(3)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没能随着医改政策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学生对医疗卫生就业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4)部分学生及其家庭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多从利己角度思考个人职业和就业的发展问题。综上所述,根据国家政策指向,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生仍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学校更应积极开设全科医学相关课程,提高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并通过社区实习培养学生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兴趣,提升工作能力。为了达到“到2020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11]”,需要大力推动专科医学生热爱基层,走进社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1)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政策指导进一步完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如设置全科医师特殊岗位津贴,解决人事编制,优先晋升职称,建立退出机制等措施,引导学生“下得去”;同时,出台与全科医师执业特点相适应的“多点执业、签约式服务、集体随访”等支持性政策保障,让学生“留得住”),为全科医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尽可能地为医学生设计好今后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其有晋升发展的空间[12];应主动完善工作环境,增强自身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提高医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3)学校要紧密联系国家卫生改革现状和卫生人才实际需求进行就业指导,开展新医改政策和全科医学制度的宣传,增强学生对国家卫生政策的了解,正确认识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生的发展道路。
(4)学生及其家庭应积极参考各方面的信息和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准确定位自身的就业趋向。
参考文献
[1]何坪.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2]曾坪,何坪,邓宇,等.专科医学生全科医学知识理论对临床实践和就业导向作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1,14(8):2483-2484.
[3]何坪,姚安贵,邓宇,等.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全科医师职业趋向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37-1139.
[4]何坪,邓宇,刘彦,等.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3):1517-1519.
[5]李思虹,梁福威.五年制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社区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1):105-106.
[6]孟庆跃,袁璟,侯志远.我国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1):1-6.
[7]莹,吴丽慧,吴森林,等.基于基层卫生服务新定位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1):4-6.
[8]木培弟.医学毕业生社区医院就业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3(10):217-218.
[9]陈琴.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及基层就业意向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5):459-460.
[10]张立伟,王家骥.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SWOT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8,6(4):380-381.
[11]胡睿,王夏玲.六部委联合下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社区医疗发展进入人才“攻略期”[J].中国社区医师,2010,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