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期刊

医学期刊范文精选

医学期刊

医学期刊范文第1篇

1.1数量与品种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计,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有4386种,其中医学期刊949种,占总数的21.64%,这足以说明医学期刊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医学期刊分为综合性、学术性、技术性、检索性和科普性5大类;涉及到医药卫生科技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中华”系列、“中国”系列、“学报”系列、“实用”系列、“国外医学”系列”等多系列的局面。

1.2总体质量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学期刊的质量在稳步提高。从学术水平看,在1997年被引频次最高的100种科技期刊中[1],医学期刊占29种;在1997年影响因子最高的150种科技期刊中[2],医学期刊占20种。从编辑质量看,多数医学期刊基本执行了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部分或全部地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从出版质量看,各刊几乎均已采用电脑排版和较先进的印刷工艺及较好的纸张,做到了文字清楚、版面整洁。

1.3编辑队伍据统计,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已有数万人[3],其中不乏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精通业务、乐于奉献者,一支新型的精通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业务,掌握最新医学知识和市场运营理念的的医学编辑队伍正在形成。

1.4管理工作为了保证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全国性自然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试行稿)》、《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等[4]。在日常工作中,医学期刊主管部门不是只负责审批新刊的创办和现刊的变动,而是对医学期刊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如定期对医学期刊主编进行岗位培训,组织医学期刊自查工作,对出版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扶持、协助主办单位为出版单位,提供或筹措资金、购置设备等。

2我国医学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期刊结构不合理,学科发展不平衡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中对期刊的分类,现有949种医学期刊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R(医药卫生综合)及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医学期刊数量较多,分别为204种和165种,占总数的21.49%和17.39%;R2(中国医学),R3(基础医学),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R6(外科学)和R9(药学)类医学期刊分别为85种、64种、58种、72种、67种和72种,各占总数的8.96%,6.74%,6.11%,7.59%,7.06%和7.59%;R71(妇产科学),R72(儿科学),R76(耳鼻咽喉科学)类数量较少,分别只有9种、10种和10种。

2.2出版频率低,发表周期长对我国949种医学期刊进行统计,其出版频率分布以双月刊(35.93%)和季刊(48.16%)为主,占总数的84.09%,月刊占12.86%,半月刊占0.21%(只有2种),周刊没有一种。也就是说,出版周期长于季刊(含季刊、半年刊、年刊和不定期期刊)的低频区医学期刊占51.00%,半月至双月的中频区医学期刊占49.00%,短于一周的高频区医学期刊在我国还是个空白。我国医学期刊出版频率低,必然导致时滞长。有人对“中华”医学系列刊物标有收稿日期的44种期刊作了统计[5],得出其平均报道时差为14.67个月,而英美等世界著名医学期刊的报道时差大多是7个月左右。相比之下,在我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显然时效性差。

2.3学术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学术质量是医学期刊质量的核心,其水平高低直接反映在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的数量多少上。以美国《医学索引》(IM)为例,1997年我国只有56种医学期刊被收录其中,仅占IM收录期刊总数的1.76%[6];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检索工具,收录的我国医学和药学期刊只有《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中国药理学报》[6]。

2.4期刊编辑出版不规范首先,医学期刊在编排结构上差异较大,与《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中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例如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作者简介等项目在许多期刊中根本没有设置。其次,医学期刊中的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我国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经对一些医学术语进行了修订,但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烧”,“肝硬变”,“大肠杆菌”等旧名称的使用仍较广泛。再次,医学期刊中的论文摘要及参考文献编排不规范。此外,我国医学期刊在开本及其版面尺寸,封面设计,量、单位、符号的使用,表格插图的应用及标点符号、人名、地名的使用等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不标准、不规范的现象。

2.5编辑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较低建国50年来,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编辑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使编辑队伍不稳定,高级编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导致医学期刊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

3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对策

3.1调整医学期刊结构,使其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出,我国医学期刊的学科结构不合理,这就需要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种类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医学期刊的学科分布与医学学科发展相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疗分工进一步细化,同时社区医疗的蓬勃发展又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因此,今后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专科医学期刊,全力扶持全科医学期刊”,以充分发挥其对医学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功能。

3.2树立精品化、国际化意识,提高医学期刊的整体质量

3.2.1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首先,医学期刊工作者应该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以提高期刊质量为中心的责任制和各项保障措施,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编、印、校诸环节都要力求精益求精[7];其次,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同样需要提高认识,认真行使其审读期刊、定期检查、监督指导的权力,并按相关规定根据质量高低给予奖励和处罚。

3.2.2制定编辑出版规范,谋求与国际标准接轨。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的现状,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我国的医学期刊编辑规范,一定要密切关注国际期刊的规范要求和一些常规做法、习惯用法等,更要了解SCI等国际重要检索期刊对收录各国医学期刊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为进一步实现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集中力量,重点扶持,打造精品。对于医学期刊,不能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应立足“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有重点地优先支持已被SCI等国际重要检索期刊收录的或被连续评为国家优秀期刊的以及具有我国特色并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医学期刊,使其迅速成长为具有活力和综合实力、学术水平高的精品期刊,从而带动整个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8]。

3.2.4全力支持医学期刊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已出版的外文医学期刊有20多种,它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已经无语言障碍,今后对这些期刊要大力扶持,使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对于中文版期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英文信息,如论文中附报道性英文摘要;把重要图表用中、英文同步刊出;每期重点推荐几篇值得推向国际的论文直接用英文发表。此外,医学期刊编辑部门还应有意识地吸收国际知名学者参与编委会工作和吸引国外医学工作者投稿,以提高刊物的国际知名度和促进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3.3大力加强医学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3.3.1重视选拔和培养优秀医学期刊编辑人才。在医学期刊编辑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要大力推进期刊主编和编辑持证上岗工作的进程。无论是编辑部还是医学期刊管理部门都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和进修,使期刊编辑人员在思想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编辑业务素质、期刊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3.2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针对目前高级医学期刊编辑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要通过多种途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努力为编辑们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安排他们参加专业与编辑学术活动;支持他们从事与医学期刊相关的各种研究;鼓励他们在编辑岗位上建功立业。

3.4建立健全对医学期刊的评估体系及奖励办法医学期刊管理部门应组织专门人员,以目前实行的《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为依据,对医学期刊的质量从选题、编辑加工、出版印刷和装帧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合理的评估体系及相应评比办法,并把医学期刊评比工作列为一项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可尝试将优秀期刊的评估纳入科技进步奖范围,获奖期刊的医学编辑人员应享有与获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科技人员同样的待遇,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办刊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

医学期刊范文第2篇

(一)医学图书期刊信息工作在改革大潮下的新方向、新内容及发展趋势;医学图书期刊与情报信息的社会化问题;医学情报系统的设计、运行与评估;电子计算机、光盘、声像、通讯网络、缩微复制等新技术在医学图书情报信息工作中的应用。

(二)医学图书期刊信息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医学情报信息与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方针政策;继续医学教育、用户教育、医学图书情报业务教育等工作的现状、特点。

(三)医学图书情报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医学图书期刊信息工作用户与情报需求问题;医学图书期刊资料的业务工作管理、保护技术;医学图书期刊情报网络化建设,医学情报档案工作。

(四)医学图书期刊在促进医学科技成果的社会化、商品化中的作用;医学图书期刊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图书期刊管理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医学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医学图书期刊信息事业的深化和发展,在知识激增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增强的今天,只有深化和发展了医学图书期刊情报信息事业,我国的医学事业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一)医学图书馆是医院的情报信息中心

医院图书馆能有效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各方面重要信息,医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都与准确、迅速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手段愈来愈先进,现代的医院图书馆不但藏有各类医学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光盘检索系统及中文期刊光盘数据库,掌握国内外医学科学最新成就和发展动态,获取最新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帮助各级医师解决医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为医疗、科研工作服务。

(二)图书期刊信息工作是提高全院医疗水平的有力保障

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医务人员须借助图书馆了解医学动态,获取最新医学信息,要不断进行研究、探索,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就能为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案开辟新的领域。医院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快捷准确的检索手段已成为提高诊疗水平的有力保障,如我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的研究,内科的心血管病的研究,脑瘤的诊断与手术、术后的护理,药物的辅助治疗等。为当好医务人员的参谋和助手,定期编印了《医药信息》,使临床、医技及药房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最新医药动态,对他们的工作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还有在使用核磁共振、C型臂、彩超、彩色经颅多普勒、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检查仪器时,及时购入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料,掌握这些现代化仪器的操作、新技术的开发及使用理论,仪之直接为医院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服务。

(三)医学图书馆为医院科研工作开辟了捷径

1.图书期刊信息工作是医院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研成功的基础,医院科研工作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结合,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每一项科研成果,是教学科研人员借鉴前人的经验发挥创造思维而取得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科研项目,往往都是从以往的文献中获得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加以创新的,是在定题前就进行了全面的情报检索,获得了先进国家这方而的研究信息,少走了许多弯路。

2.医学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职能,就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捕捉与本院临床、科研、教学有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各医院图书情报部门广泛搜集各种医学文献资料,具备较强的医学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医学情报信息检索能力,在巨大的信息海洋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提供给科研人员。从课题到成果鉴定,根据医学研究课题和研究课题的内容需要,主动而有目的地为他们所研究的专业课题服务,了解重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及他们在文献资料方面的需求,及时给予解决,提高上报课题的命中率,满足科研人员多方位的需要。

3•医疗科研、临床研究人员除了传统的医学信息需求之外,更多地需要医学高新技术、科研主题、成果查新、项目论证的信息服务,广大医务人员需要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的信息服务,医学信息机构的医学信息、应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为主,包括如网上医院卫生信息查询、医药卫生科技查新世界、医疗新动态、新技术和医药情报服务、医学信息服务、文献提供、翻译及其适当的业务,开展多元化的服务。

(四)医学图书馆是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课堂

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从医学专业院校毕业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真正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医疗能力,需要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要想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掌握医疗新技术,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检索手段,为年轻医师提供了一个吸收他人经验、解决疑难问题的新课堂,对于资深的医师来说也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汲取营养,培养创新能力,否则就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图书馆已成为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好课堂。

(五)医学图书馆是加强与外界医学信息交流的场所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机构,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进行取经,有目的地到各图书馆系统进行参观、学习、交流,吸取他人先进经验,将搜集到的有价值的医学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变为自己有用的东西,既增加了与外界图书馆之间的情报信息交流与联系,又使医务人员拓宽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

三、怎样才能做好医学图书期刊管理工作

(一)加强医院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增强服务质量意识,提高服务层次,以提供医学文献资料为重点转向以提供医学文献信息为重点,做好医学图书期刊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利用,深化服务,搞好医学图书期刊信息服务,突出图书馆的信息传递职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信息意识及娴熟的业务技能。

(二)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了解和掌握医学科技发展的现状、动向,给用户多方位的新启示,对馆藏医学文献进行针对性的开发,把医学文献中所蕴藏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充分挖掘出来,为用户提供时效强、具有针对性的情报信息,促进情报信息的价值。这是搞好医学情报信息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医学科技发展的速度。

医学期刊范文第3篇

专业性医学期刊与综合性医学期刊的侧重点专业性医学期刊注重论文学术研究价值,侧重该领域最新成果的发表,注重编委会专家的组稿价值,因而自由来稿较少,多向学科领域带头人约稿,刊登论文量较少,单篇论文学术质量较高,以数据库的评价指标来看,专业性医学期刊更注重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部级基金比、省级基金论文比等)等,从国内重要数据库来看,亦是更加重视期刊刊登论文的被引指标。例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等,从CSCD2015—2016年度的新增的评价指标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引影响因子、他引频次、EigenfactorScore、ArticleInfluenceScore、扩散因子、优秀指数、论文利用指数、互引指数,[1]这8个新增指标都是针对论文的被引来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而综合性医学期刊如何才能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呢?从本质来看,综合性医学期刊更注重的是学术传播范围,对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编辑部组稿的前体下,接受大量作者的自由来稿,为广大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从国内重要数据库的评价指标来看,web下载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传播情况。从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014版与2011版比较,web下载量权重系数从0.03上升至0.05,RCCSE2015—2016与2013—2014比较,Web即年下载率权重系数从0.0496上升至0.0501,可以看出数据库对期刊网络传播情况也是逐年重视。

二、综合性医学期刊品牌建设措施的选择

(一)微博、微信推送扩大综合性医学期刊影响力

综合性医学期刊需要建立品牌战略,在如今新媒体盛行的情况下,采用多种媒体方式传播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推送最新的实用性强的临床工作研究内容,收集与医学领域相关的信息报道推送给读者,使关注该期刊的读者不仅能阅读到适合日常工作的值得借鉴的临床经验,也能了解最新的医学动态。从而吸引各个领域的医学工作者阅读所刊载的论文。这点对综合性医学期刊或者专业医学刊物都是一样的,如《中华消化杂志》借助丁香园网站医学专业会员汇聚的优势,开设了丁香客微博官方主页,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活力、高效率的线上交流平台,通过微博平台让临床医师及时了解到消化领域的发展动态,拉近了读者和作者间的距离,提高了杂志知名度。《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在大渝网举办的“2015重庆十大微信公众号评选”活动中获得微信公众号(媒体类)第一名。经过专家对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阅读量、服务能力的评比,入围决赛,获得了12196票的支持。这得力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微信平台除了向公众推送该杂志的相关信息报道外,主要还推送了检验信息、医疗信息、检验前言、检验技术、检验考试、专家论点、专家风采、行业动态等最新资讯,从而提升了其全国影响力。

(二)邮件营销增加综合性医学期刊影响力

邮件营销,区别于微信公众号,其最大优势是一对一的沟通。以运用邮件营销成果明显的电商为例子,在一封报刊鞋、包、手机、家电等商品的促销邮件里,如果用户多次点击某一类商品,即可判断他可能最近有购买此商品的意愿,于是电商可以给该用户投递与该商品关联的促销信息。对于综合性医学期刊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他们所刊登的论文涵盖各个学科内容,在通过邮箱在向作者/读者推送的同时调查不同读者群关注的内容,建立与不同读者群的高度关联,从而达到推送的内容契合读者的需求。对于如何获得用户数据库,吕赛英等报道了一是通过编辑部的投审稿系统获得投稿作者及审稿专家的信息。二是通过编委资源库获取相关编委的信息。三是通过行业学术会议的通讯录获取。四是通过高校院系网站获取专业学科带头人及相关学者的信息。五是与其他编辑部进行资源互换。

(三)学术会议承载综合性医学期刊发展道路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言院士提出“中国的科研目前两头在外”,其中“一头在外”说的就是我国的科研经费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却主要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例如,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他们研究的完整成果是肯定要发表在SCI影响力较高的国外期刊上,子项目或者是其中部分研究内容才会以中文的形式发表在国内期刊上,而他们选择的这部分期刊主要是专业性期刊,而对于综合性医学期刊能得到的研究结果就更为稀少了。那么综合性医学期刊如何才能吸引这类优秀作者的论文呢?以《重庆医学》发表在2014年43卷29期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的论文《整合医学纵论》为例,《重庆医学》参与承办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为每位参会人员发送含有樊代明院士撰写的《整合医学纵论》述评的《重庆医学》消化专刊,很好地提高了《重庆医学》在全国消化病学研究领域专家中的影响力。

三、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能力建设

医学期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出版;医学期刊

目前,网络化和数字化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且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作为学术科研信息及成果、传播、交流和推广平台的科技期刊,同样也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和急速扩张,整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模式和流程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1]。目前,科技期刊的出版虽然仍是传统模式占据主流,但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2]。2014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了《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4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为3387.7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33.36%;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13.9%提升到了17.1%[3]。医学期刊是医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期刊登载内容专业性强,信息更新及时,受众群众教育程度较高,能更好地适应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出版是医学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1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目前存在的问题

1.1版权保护难度大

数字技术使作品的复制、整合、传播更加简便,导致版权保护较为困难。目前,我国保护数字化出版产权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作者、期刊的利益无法保障,知识产权的纠纷日益增多,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

1.2期刊数字化破坏了期刊的特色

期刊数字化后,读者应用网络对文献进行浏览、下载的是单篇、零散的文章,期刊特色不能得到体现。而期刊的学术特色是期刊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所在,是期刊的生命所在。

1.3期刊出版网络化程度参差不齐

国内各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程度各不相同。大多数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主要方式是将纸质期刊的内容简单地数字化后以PDF等文件格式进行网上的陈列与阅读,缺乏对其内容的深度加工及延伸开发。目前,大部分期刊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信息服务商合作,进行期刊的二次出版发行;部分期刊自建网站,采用开放存取的方式将纸质期刊内容网络化,供读者阅读下载;仅极少数期刊自创网络杂志,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期刊出版网络化[4]。

1.4网站建设不完善

国内医学期刊自建网站日益增多,但有不少网站疏于管理和维护,内容不能及时的更新。网站功能也较局限,缺乏对作者和读者的个性化服务,无法进行读者—编辑—作者间的实时交流和信息反馈。

1.5复合型人才短缺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对编辑部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拥有传统出版技能,又要拥有数字技术,同时还要懂得经营和市场运作。而大多数医学期刊编辑部人员学习的是医学专业或生物学专业毕业,缺乏相关的信息化知识,未能完全实现无纸化编辑出版,不能满足期刊数字出版的要求,阻碍了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2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对策及建议

2.1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目前,数字版权保护标准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2014年9月开始实施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提高了原创作品的基本稿酬,并将适用范围从出版领域扩大到了数字网络等领域[5]。只有保护好了数字版权,才能兼顾作者、医学期刊和数字出版商的合法利益,建议签订授权许可或转让协议合同,以此来协调三方的数字出版利益,保证数字版权不受侵犯。

2.2加快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积极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技术提供商的数据库,努力做到优先数字出版,有研究[6]表明,优先数字出版能将期刊影响因子提高15%。目前,大部分医学期刊建设有自己的网站,并多与采编系统相结合。自建网站可以保留并突出期刊的特色,能与读者、作者及时互动,但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的支持,并由专人维护管理。期刊社应加大力度,完善网站建设,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的进程。开放获取(OA)是上个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出版发行模式,目前我国已有5个开放存取数据库[7]。这种模式促进了资源共享,扩大了期刊影响力,有利于期刊的发展,应积极加入。有研究[8]显示,全媒体出版是医学期刊出版的发展趋势。移动出版是全媒体出版的形式之一,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随时查询需要的文献。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罕见或棘手的病例,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查询相关文献,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期刊,目前仅个别医学期刊有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9]。

2.3注重培养、引进适应期刊网络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医学期刊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熟悉或精通传统出版流程、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的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可以建立有计划的培训机制,安排编辑人员参加短期培训学习数字出版技术,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进相关的复合型人才,使期刊能满足网络数字化出版的要求[10]。综上所述,作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者,要有开阔的视野,抓住数字出版的新趋势,自觉学习数字出版化技术知识,提高数字化出版专业技能,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精品期刊。

【参考文献】

[1]龙玲.网络时代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3,5:17-18.[2]李禧娜,何以平,郑巧玲.期刊网络化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2011,23(Sup.1):12-14.

[3]龙亮,郭建秀,冷怀明.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2014,26(6):517-520.

[4]陈华,巩倩.医学期刊文献优先数字出版模式[J].中国出版,2010,10:69-71.

[5]朱佩玲,邬加佳,吴秋玲,等.国内外医学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4):95-97.

[6]陈志贤.期刊数字化版权问题[J].编辑之友,2011(7):99-101.

[7]高美凤,李谦,王研.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运营方式探讨[J].出版科学,2010,18(1):57-59.

[8]马英,胡永成.国内医学期刊的全媒体出版任重而道远[J].编辑之窗,2011,38(1):94-96.

[9]王华生.数字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因应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6):144-151.

医学期刊范文第5篇

职业伦理[1]是关于从事一定职业的群体或个人所应具备的总体性的伦理规范和价值要求,是蕴含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识、伦理准则与伦理活动的总和。医学期刊编辑职业伦理是对于从事医学编辑工作的群体或个人的一些总体性的价值要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分析,职业伦理是一种特殊的伦理立法,由其确立职业的伦理规范及价值观问题。他告诉人们在从业过程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应该如何评判自身行为规范的真与假、对与错、合理合法与违纪违法、高尚与卑劣等等。伦理学在医学研究领域,对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医学专业期刊的编辑工作也产生了影响,对于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探讨就是这一影响的体现。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按职业伦理学要求进行日常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医学编辑职业走上符合伦理原则的良性发展轨道,并促进医学编辑职业与国际接轨,是医学期刊编辑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医学编辑,职业伦理正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伦理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医学编辑的道德问题

医学编辑职业伦理是医学编辑从业者对具有总体性的社会伦理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遵循,其与职业道德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形成了对照。在社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益凸显的现今社会,对于职业伦理的要求较之职业道德,将更为迫切和必要,因为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相比更加全面和具有操作性。在以往的认识中,我们都认为医学编辑工作的职业性质与业务操作是两个认识范畴,在由此产生的医学编辑职业道德规范中,奉献美德是编辑专业特点所要求的工作态度和道德境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是如果我们把奉献美德这种主观评价当做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来强调的话,恰恰忽略了编辑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应强调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观念。医学编辑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不能游离于其职业性质,由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编辑职业行为的因素很多,比如说选稿、定稿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单是从稿件、工作本身而来的,单从奉献这个角度从职业道德上评价其伦理是非,既有失公正也脱离实际,同时对医学编辑的职业化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职业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立法被我们认识,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能单从职业道德这个主观层面上确立职业的伦理规范及价值观问题。职业伦理存在的必要性恰恰在于着力解决职业领域内的伦理失范和价值混乱问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由于编辑职业的特殊性质,在编辑职业道德上强调社会责任意识才是首要的。时下医学编辑职业面对的道德困惑很难回避,针对医学编辑职业道德的社会指责明显增多,这一问题引起我们对编辑职业道德的反思,强调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核心的编辑职业道德和以职业伦理为准则的操守观念,有助于增强编辑人员自我制约的能力[2],促进医学编辑、作者、相关医学专业领域的人员正确认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编辑的职业道德。

2.医学期刊编辑职业伦理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医学期刊编辑对职业角色的定位

职业伦理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提出要求,是它的基本定位。把从业者视为按照职业来加以区分的特定的社会角色,并在此定位基础上对其权利与义务作出规定,这样来说,职业伦理其实就是角色伦理。作为角色伦理的职业伦理,必然要求明确依照职业来区分的每个社会角色的“名分”所在。“名分”可以看做是“名”与“分”的统一。医学编辑对职业角色的定位其实就是对这种“名分”的明确。对于医学编辑而言,名是医学编辑行业和岗位,分是医学编辑的职责和义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名分就是要求医学编辑须恪守医学编辑的行为规范和伦理准则,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确定医学编辑的角色伦理是医学编辑工作者确定自己工作定位,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基础。只有将编辑人员的操守和自律意识,上升到职业伦理的层面,使它形成一种明确的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才会决定其道德实践的效果[3]。也就是说只有我们的医学编辑真正职业化,真正把医学编辑工作作为一种有法可依、有德可依、有职业操守和职业伦理需要遵守的职业,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其职业及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其工作及其职业道德进行评价。超级秘书网

3.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伦理有利于医学编辑职业行为的标准化建设和医学期刊编辑的素质培养

一般认为,编辑工作是一种技术行为,然而随着社会及科学的发展,医学编辑的职业行为已不能单纯考虑技术的问题,这是对医学编辑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从医学编辑从事的组稿约稿、选稿定稿、审稿复审等各个日常行为中已经体现出对于伦理学的一种需求,针对医学编辑人员日常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有论者[4]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种需求的重要性。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这种需求要求医学编辑的日常工作行为既是科技伦理与职业伦理的统一,又是医学道德和编辑专业道德的统一,这种素养的要求是医学编辑职业化及其职业精神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在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框架下使医学编辑职业行为进一步标准化,而这种标准化并不单纯是指操作规范那么简单,它取决于以社会责任感的编辑原则立场和独立思考精神等等为内容的职业核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另外,通过对医学编辑职业行为的标准化建设,对医学编辑职业伦理的认知,还有利于医学编辑的素质培养。编者的编辑过程在期刊操作中至关重要[5],医学编辑职业的特殊性和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对于整个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会使编辑人员产生一种能维护其职业尊严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编辑职业道德所体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也正是职业伦理存在和构建的意义所在,更是医学期刊编辑的素质培养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赵一鸣.医学伦理学与期刊审稿和编辑工作[J].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68-70.

[2]林君雄.编辑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J].中国编辑,2007,6(1):26-29.

[3]陈阳凤,梅莉.中国编辑职业化考[J].出版发行研究,2000,16(5):29-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