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品;会计主体;商品主体;会计核算;连续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137—04

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作为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会计核算的理论探讨变得日益活跃。现行的会计核算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1],主要是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提供商品的会计信息,但由于商品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某一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一般只能提供商品某阶段的会计信息,很难提供商品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由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若以商品主体假设进行会计核算,则可以获得商品全面完整的会计核算信息。

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包括设备材料采购、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出售、使用、报废等,是价值转移、价值增值和价值耗费的过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自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都应进行会计核算,因此针对商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都应进行会计核算[2]。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完整过程,针对商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完整过程,因此针对商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核算也是连续完整的。因此,针对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会计核算在时间序列上是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只是在会计主体假设下,大家更注重以会计主体为中心的会计核算,而忽视了以商品主体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从而也就看不到其会计核算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一、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及现行会计核算方式

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环节。商品生产前期涉及产品研发设计、设备购置、原材料采购、原材料保管储存等环节。商品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领用、原材料加工、设备折旧摊销,设备修理维护、人工费用摊销等环节。商品生产后期涉及产品检验、产品验收入库、产品保管储存等环节[3]。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价值转移或价值增值。商品流通涉及产品储备或商品采购、商品推介、商品销售、商品运输储存、售后服务等环节。商品消费主要涉及商品折旧摊销、维护保养、报废处理等环节。商品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也会涉及到价值转移或价值变化。现行的会计核算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前提下,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生交易或事项时对商品价值进行的会计核算,主要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来进行会计反映,其目的是核算会计主体生产、销售商品发生的成本费用,获得的收入,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当商品在生命周期的某一时段属于某一会计主体时,对商品该时段的会计核算是连续的;当商品在生命周期中归属于不同会计主体时,不同会计主体对该商品的会计核算是相互不关联的。

二、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价值变化分析

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撇开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具体形式,可用时间和价值两个因素来描述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时间序列,在时间序列中不同时点上都有对应的商品价值,构成一个时间价值序列。在某个时点上商品的价值与前面时点上商品的价值相比,可能没发生变化或发生了变化。在某个时点上,导致商品价值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一个因素,也可能是多个因素。若Tj表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中的某个时点,Aj表示Tj时点商品价值的变化(商品价值增加时Aj为正数,商品价值没有发生变化时Aj为0,商品价值减少时Aj为负数),Pn表示Tj时点的商品价值,则商品价值Pn可表示为:

(j=1,2,3,…,n)

由于在Tj时点引起Aj变化的因素至少有一个以上,假设这些因素分别为a1j、a2j、…、amj,则Aj可表示为:

(i=1,2,3,…,m)

这样,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引起商品价值变化的各环节和各因素可用矩阵表示为:

其中,aij为不全为0的实数(引起商品价值增加的因素用正数表示,不引起商品价值变化的因素用0表示,引起商品价值减少的因素用负数表示);i=1,2,3,…,m;j=1,2,3,…,n。商品生产、流通、消费中价值变化的过程可通过矩阵及其运算规则表示出来:

由于

=( a11+ a21+…+ am1,a12+ a22+…+ am2,…,a1n +a2n+ …+amn)

=(A1,A2,…,An)

A1,A2,…,An正是商品在不同时点的价值变化值。

= A1+A2+…+An ==Pn,正好是Tj时点的商品价值。

所以有

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商品价值变化会经历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引起商品价值变化的因素有一个或多个,每个环节都对应一个时点,每一个时点都对应一个价值变化值(价值没发生变化时,价值变化值可视为0),以商品为主体就可把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商品价值变化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前后逻辑相连的连续完整整体。

三、商品生产、流通、消费会计核算连续性分析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动化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一、自动化工程项目的特点

自动化工程项目企业有着与传统工业企业和一般高新技术企业所不同的特点,自动化工程产业相比其他产业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型的产业,它具有综合性、积累性、技术含量高、生产链条长、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等特点。在自动化工程项目的运营过程中,不能直接套用传统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模式,而是需要在借鉴传统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自动化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应用。

二、自动化工程项目中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自动化工程项目企业发展较快,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旧有的思维层次中,与国外先进企业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无法发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应有作用,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本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自动化企业的生产链条较长,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生产循环,前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人工费与材料费、直接与间接制造费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因此对于生产的成本管理也就格外重要。而目前很多自动化企业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还比较简单,大多采用原料费与人工费相加、工程造价与工程进度来进行简单的成本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计算方法很容易造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混乱,很难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更无法根据各个工程项目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成本管理办法。在生产后期由于各个环节之间的成本计算不够清晰明确,往往会造成对于成本超支结余的项目无法做出有效的分析,也就无法为下一步的工程生产做出成本管理方面的建议。

2、财务管理存在局限性

在目前的自动化工程企业中,虽然大多数企业都能制定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具体规定和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月为单位进行管理和核算,每个月末提供该月的成本支出和资金流量,由决策者根据此信息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而在自动化工程中,由于生产链较长、生产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快速而即时的财务信息反馈,在这种情况下,每月一次的财务信息报告就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果直到月末或者生产项目完结之后才能得到相应的财务信息报告,对于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就已经迟了。因此,在自动化工程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跟上工程项目的节奏,缩短财务信息报告的周期。

3、会计核算有所脱节

在自动化工程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由于自动化企业的生产环节多、生产周期长,财务信息的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会计核算的难度较大,账面信息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别。加上自动化生产中的成本计算比较复杂,导致会计核算中的成本具有不确定性,核算结果不够准确,往往只能得到一个笼统的总成本数据,这样的成本数据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并不大。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来报告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本和现金流量,这种报告往往是提供给外部的,而并非是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汇总,这就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与企业本身的财务需求产生脱节。

三、如何改善自动化工程项目中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1、采用适合自动化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自动化企业中,工程项目的生产链条较长,生产过程中会包括若干个生产环节以及不同的生产模式。对于这种多个生产环节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生产链,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核算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的。在自动化企业中,可以将成本管理根据生产环节的数量和类型分为独立的几段,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中采用独立的成本管理核算,最后将各个成本管理的结果相结合,得出总体的数据。如在基础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可以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成本费用构成与传统工业产品成本费用结构比相似,对成本控制主要采用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费用预算管理,成本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途径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耗、提高产品成品率等等。而在产品装配调整的环节中,则可以采用与工程施工企业相类似的成本核算模式,将之前环节中生产的产品作为此环节的原料,和人工费、制造费一起构成此环节内的成本,通过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来实现此环节中的成本控制。采用这种方式,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使用不同的成本管理办法,最后再将数据加以综合分析,使总体的生产成本更接近实际,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数据。

2、从整体生产链上对财务管理进行完善

自动化工程的生产链较长,要想保证财务管理的完善,需要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都能得到及时而迅速的财务反馈。这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生产业务相结合,让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企业的全部经营业绩是靠一个个自动化系统工程项目汇总组成,所以必须关注每个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过程控制,注重项目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平衡。自动化工程项目企业往往呈现出利用指标偏低、企业的预收账款高、销售毛利率较高、随产品研发投入的周期变化净利润波动的特点。针对此特点,企业应当在各项目投标期要注意发标项目资金来源,对企业自筹资金的项目要注意企业的信用情况,在资产管理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排在首位。由于工程项目的生产周期长、涉及行业多、用户分散、区域广,所以对于资金管理的要求很高,为了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经理应当及时利用财务信息,以周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财务信息的反馈与总结。

3、采用灵活性和效率性的会计核算方式

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是要依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记录、核算和报告,给外界提供一个财务方面的参考信息。而对企业内部而言,这种模式就有些滞后了。对于自动化工程项目这种需要迅速得到财务信息反馈的企业而言,可以在企业内部采用一套独立的会计核算方式,采用更为灵活的核算方式和分析方法,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财务数据的记录、分析、汇总。其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数据,高效率地收集财务信息,根据管理者和的决策需求制定数据收集的形式、范围、方法,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梅君.自动化系统生产企业会计核算特点[J].自动化博览,2005;22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企业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1(b)-166-02

成本会计作为近年来进入大众视野范围内的工种,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成本会计原属于会计的一个分支职业,因此其主要的工作职能还是完成与资金成本有关的运算。当然,现阶段的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管理运作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成本会计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以往的工作流程在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一定的冲击,这就要求他们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与建筑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帮助其扩大经济上的收益。

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会计的工作特点

1.1成本管理与核算相对复杂

建筑施工单位作为基础建设行业,原本需要管理与核算的原材料、工人工资、施工机器等种类就较为繁多,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提高了建筑行业的相关原料质量验收标准,业主也对房屋的最终验收成果越来越严苛。综合以上因素,专业会计在最终核算时不能再依照之前的标准,单方面只追求核算的快速性,而需结合建筑施工单位具体的实践情况,详细整理各个方面的花费成本,并结合多种核算方法,针对同一核算对象,进行多次核算,以确保最终成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1.2成本管理与核算具有变动性

成本会计管理与核算对象的数值并不是固定的,一般来说,管理与核算对象一般包括材料本身、人工费用与其他费用三部分。这三部分可能同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否、国家是否颁布了最新的经济政策、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否有最新的变动等,都会对核算对象的具体单价或者整体性结算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成本会计应当灵活查找当前的材料价格,防止其进行核算时所计算的费用与实际不相符。

1.3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非单一性

虽然身处建筑施工单位内的成本会计不必使用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但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的核算单品较多,因此成本会计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最适宜的核算方法,其可依据原有的从业经验,或者在国家明文规定的不同核算方法中进行选择[1]。

2建筑施工单位的成本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成本会计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各施工单位的不同,可能会有各自的原则需要遵守,但总得来说,无论成本会计身处哪个单位,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详细记录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处资金流向。众所周知,建筑施工单位的日常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后备支撑,但在实际施工现场,常有突发情况产生,而为了避免施工工作不至于停摆,现场负责人往往会调动资金进行一系列调整,而如果成本会计在发生改动时并没有进行及时地记录,这将导致后续核算工作容易出现相关失误。其次,成本会计在资金分配中应当以重要性作为首要考量,即优先把资金分配在施工单位最需要、最紧要的生产环节,可采取计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交互分配法等手段进行相关的分配。

3成本会计的行业现状

3.1成本会计在核算时考虑不周

在对施工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考虑的实际因素有很多,然而在进行核算时,成本会计或是对该行业缺乏足够的认识,或是由于自己在核算过程中过于掉以轻心,致使在最终报告书的呈现上并未进行完整全面的规划,致使核算工作近乎无效。例如,成本会计在搜集资料与进行相关核对时,没有考虑建筑企业在投标环节、原材料选取环节等所付出的信息搜集成本,因为当前作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相关知识的积累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国家在与会计计量方法的具体规定中,将与信息有关的要素都已纳入需要计量的内容中。如果成本会计在核算时没有注意到这个最新的行业变动,将导致核算结果的不准确。

3.2参与核算工作的人员不完整

严格来说,凡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与施工单位有资金牵连的人员,都应当参与到成本核算工作中。例如,建筑材料的采购商、企业的财务人员、在施工现场有资金调动权的工程师甚至建筑工人,都属于该范围。但是,由于上述人员自身对成本管理工作职能的认识度不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成本核算的工作中。另外,成本核算人员由于对具体的施工流程缺乏足够了解,因此不经意忽视了原本应当被邀请参与进核算工作的相关人员。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施工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产生误差。

3.3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不精确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直接决定了核算的最终成果是否准确,好的核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实际施工中所消耗的成本,并且能够达到简化成本核算工作的效果。虽然在当前,建筑施工单位为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努力精簡施工流程,并且寻求施工手段的创新,但建筑公司往往忽视了对会计领域成本核算方法的更新,结果导致成本会计人员的核算方法不能与建筑施工单位成日趋多样化相符合,或者不能对建筑施工单位运用的施工手段进行全面的考虑,结果导致核算结果存在失误与偏差。

3.4会计成本对现代化平台的利用存在问题

参照其他行业的相关报告,许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采用的是电算化的核算模式,而摒弃了传统的、需要成本会计手工计算的模式。然而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人员利用此种方法的案例很少,或者在建筑企业核算办公室投入有相关的计算设备,但核算人员的利用率很低。这样情况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最终核算结果的呈现,因为人工计算费时又费力,存在发生失误的可能性,这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核算结果的不负责[2]。不过,企业也不能完全依赖电算设备,因为归根结底电算设备只是对手工核算的模仿,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阶段,因为设备虽然能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反馈,但不能代替人脑进行科学决策,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电算设备与人工进行结合,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以期实现最佳效果。

3.5尚未形成完整的成本监督体系

现阶段,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形成制度严格的成本审核和监督体系,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本身来说,其成本支出会随着现场施工情况而随之改变的,每当有意外情况发生时,现场的监管人员会根据相关条例与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成本的修改。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成本监督体系,或者现存的成本监督体系较为单一,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管力度较小,结果会导致成本核算的可信度降低。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常出现支出超出预期成本范围,或者成本浪费的情况,这是因为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建立严格的成本审核机制,或者企业并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制定合理的审核机制,所私自达成的审核条例存在管理漏洞,这都会导致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遭受一定的损失。

4如何对成本会计进行管理控制

4.1认清核算与管理之间的差别,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不是一回事,大多数人通常将这两个环节混为一谈,而事实上,上述两个环节隶属于不同的部门。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做到的是分别做好成本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本职工作。对于成本管理工作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除了对施工现场投入关注之外,对于投标环节、合同协商环节、原材料购买环节以及工程验收环节等都应当做好管理工作,以确保投入使用资金不超过工程预算。对于成本核算工作而言,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当搭建起完善的核算体系,必要时借助当前发展火热的信息通讯技术,引进高效的电子核算程序,将成本会计从重复繁重的简单任务中解放出来,以投身单靠核算程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上去。通过上述方法,不仅成本会计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建筑施工单位也能收获额外的经济效益[3]。

想要协调好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两环节之间的关系,还应当加强两环节之间的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针对相关知识对成本会计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以增强成本会计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同时,建筑实施单位应当对成本会计进行定期的业务考察,针对表现优异的人员,应当给予其一定的鼓励,并邀请其为大家传授相关的工作经验;而对于考察结果并不理想的人员,企业应当帮助其寻找存在漏洞的环节,敦促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再次学习。

4.2提升建筑施工单位管理层的相关意识

管理层在一个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由其引导的。因此,只要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层重视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的工作,那么该企业上下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都会有清醒地认识,因此,加强管理层对于成本控制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管理层应当对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明确的了解,并根据具体形势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地规划。其次,管理层应针对市场行情有密切的关注,因为市场行情关乎原材料与人力资源等金额的浮动,而这些因素都与成本的控制有关,因此管理层需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以便对所需成本进行合理地预测和判断,根据自己的预计制定出与成本核算有关的规章制度[4]。最后,管理层应重视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与监督,如针对与成本核算工作有直接关系的成本会计,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防止他们在核算时作假,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范文第4篇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为综合实力的竞争。成本作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耗费,成本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企业管理需要,在新新时期如何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成为当前会计核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价值管理观念的树立

一般来说,国内传统上依据开支的范围对成本进行核算,产品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消耗的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而对于管理、财务以及销售环节所产生的费用通常被看作期间费用直接作为当期损益。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人为的分割了采购环节、生产环节以及营销环节,无法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而统一的成本管理系统,最终导致实际成本在考核的时候无法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这就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情况,企业的各个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盲目的进行活动。如,生产部门只注重生产效率,盲目大量生产造成产品积压、质量下降。而采购部门在采购的过程中只注重产品的价格优势,不顾材料的品质而采购质量不好但是价格便宜的原材料,导致企业产品存在缺陷,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价值管理的宗旨就是利用最小的消耗生产出具有最佳功能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由其自身的功能与生产的消耗的比值来衡量。产品的功能在价值管理领域的含义为:一个系统、产品或程序正常运行时的目的或意图。这里所说的成本除了产品自身的生产成本之外还包括产品前期的研发、运输、宣传营销等环节所产生的成本,也就是包括了产品从研发设计开始到整个生命周期结束的全部成本。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产品的生产环节,而新时期的价值管理理念涵盖了产品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出发实现性价比最优。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只能够事后反映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即使出现了问题也已经无法进行弥补,对产品价值缺乏整体反映的能力。这就在无形之中引导将注意力放在了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其产品的前期研发成本以及在销售、物流仓储等相关环节的成本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价值管理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关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引导企业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去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最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

2 时间因数引入

当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产品质量竞争、价格竞争转向新产品的研发的竞争上来。哪个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就能够领先对手占领市场,从而获得竞争的最后胜利。这样产品研发相关时间竞争逐渐成为企业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内容。

现行成本会计核算中,对于时间成本的核算还只是停留在由于产品生产时间延误而造成的人工以及材料、能源的耗费等所产生的成本阶段。没有计算由于未按期交货而进行的违约赔偿、以及由此造成的仓储费用的增加成本。还有为了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而额外投入的研发资金等成本。至于和时间有关的隐性成本,如超过规定期限交货导致的资金回收困难,就更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成本会计核算对于与时间相关而产生的一些成本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层无法有效分析产生成本的原因以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就有必要对与时间相关成本进行专门的核算,从而克服传统的成本会计在这方面的不足。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现代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时间对于传统成本会计来说仅仅起着一个分摊的作用,从而忽视了时间自身的经济价值,造成了产品成本偏离实际。如果将生产产品的时间最小化作为成本分摊的基础,可以使员工既可以追求成本最小化,又可以与企业的目标相统一。

3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成本监督

企业财务状况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价值表现,应是企业综合管理的价值体现。而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不能再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应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角度出发,加强整个生产周期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在过去成本管理时间上也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的控制,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监督性作用。

为适应现代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而针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制度,在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法规中,内部控制贯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由过去针对财务人员的内控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对资金筹集、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以整个生产周期为成本控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4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

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事后反映经济业务情况,无法进行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仅仅是财务 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供应、销售、人事、财会等子系统相互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现状,已很难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尤其对于产品市场的开发中具有前瞻性的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面对不同企业管理层次的需求,成本会计信息越具综合性、全面性。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从而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5总结

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范文第5篇

一、会计核算应用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优势

(一)会计核算规范施工企业人员职责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保障施工企业的更快发展,通过会计核算,可以使施工企业对成本更好的控制,明确各工作人员的责任,从而促进企业的更快发展。将会计核算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机结合,可以对企业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做出界定,使各人员严格按照责任规范办事,减少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建立会计责任制,将责任明确到人,使企业人员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成本控制。

(二)会计核算树立企业人员成本节约观念

在施工单位建立会计责任制,不仅可以责任到人,也能使企业人员树立成本节约观念,增加成本节约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施工企业内部,大力推行责任制,改变过去的工资制度,让员工多劳多得,使员工切实明白安全操作、节约成本不但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增加自己的报酬,从而使员工增强的主人翁意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会计核算对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一)会计核算重要性浅析

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仍较为落后,企业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财务管理工作很难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注重财务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没有着眼于企业资金、人力及物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从而容易造成运营方面的损失。目前来说,很多施工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都缺乏管理,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也没有针对成本管理建立相关的规范,使企业损失较为严重。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应切实注重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目标规划,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通过加强会计管理,衡量企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对成本进行控制。

(二)会计核算促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各大环节都离不开会计核算,通过会计核算可以有效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促进项目管理。施工企业通过会计核算,能够对企业项目进行资料分析,找出企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交由相关财务部门控制和审核,从而促进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应切实肩负起财务管理的责任,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要详细分析,及时掌握精确的信息资料,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从而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会计核算对成本控制的监督作用

会计核算制度能够对成本控制起到监督作用,通过会计核算,施工单位能够找到自身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利于成本的控制,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用会计核算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对企业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成本的管理。会计核算能对成本的投入进行有效分析和预测,从而为企业下一步计划提供相应依据,有利于企业高层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减少企业投资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企业投资的监管,保障企业的顺利发展。

(四)会计核算有效加强材料设备管理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都要进行相关的管理,尤其是项目材料,在施工企业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会计核算,能够有效对材料设备加以控制,减少工程施工成本。在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就应该围绕工程项目进行成本预测和会计核算,对于材料设备的采购应建立详细的明细表,在进行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施工单位应该加强监管控制,从而有效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

(五)会计核算在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会计责任制,加强成本控制。施工企业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将责任明确到人。尤其是对于财务部门的管理,应明确工作人员的权利职责,有效避免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就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施工企业应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预算和分解,为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内部会计考核。在施工企业运营过程中,利用会计核算,可以对总承包进行分解,然后分别对成本进行控制管理。通常来说,应用会计核算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分为合同成本管理及合同利润两部分,通过成本管理,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