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金使用风险点及防控

资金使用风险点及防控

资金使用风险点及防控

资金使用风险点及防控范文第1篇

时下,如何借用现代管理方法,在每个权力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中,查找风险点,继而制订相应防范措施,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对此,伊春市在监控资金运行防范廉政风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伊春市通过进一步延续和深化监控权力运行体系,在“管钱”设防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2+3”监控资金运行新模式。“2”是建立两个防范廉政风险机制,即:依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体系,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上级监督下级的“以权制权”作用,建立资金管理外部监管机制。“3”是纪检、审计、财政联动互补,定期监控,放大1+1+1>3的监督效应。

一是确权定责,保证资金在“阳光”下操作。结合全省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选择资金运行各具特点8个单位进行监控资金运行试点。首先,明确资金管理责任,合理配权制权。要求试点单位行政正职不直接审批资金,由副职负责资金审批和日常管理,财会人员每天通过微机向“一把手”提供资金流量表、审批表。其次,梳理资金目录,依责明权确权。各试点单位按照资金分配权、管理权、审批权、使用权及资金来源、金额、去向、责任人开列目录,明晰资金项目、范围、额度和使用流程,规范单一账户。最后,公开资金使用信息,亮权晒权。资金目录、使用情况以“一屏三板四牌”形式公示、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范廉政风险。

二是强化风险意识,预防措施前置。开展监控资金运行防范廉政风险工作是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优化权力运行机制、强化财政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此,伊春市针对资金运行的重点和关键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提高风险意识。要求层层落实监控资金运行,防范廉政风险实施细则和办法;采取个人自查、领导帮查、专家诊查、上级核查的办法,层层落实风险查找和识别责任;同时,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依据存在的风险,逐项逐条研究落实防范措施。

三是整章建制,规范资金运行模式。 针对廉政风险点,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以廉促政。重点建立了规章执行定期检查、财会人员轮岗、大额资金联审和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监管四项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专向资金和大项目资金实行事前介入,纪检、审计、财政全程监管,经费支出按月计划提报、财务审核、平衡会研究、主管领导批付、主要领导监控程序以及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一本账管理,并对出现的问题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资金使用风险点及防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资金风险; 预防控制; 动态管理

全球背景下的产业寒流已经对国内企业的资金运转产生了较大影响,资金不按时结付给企业经营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企业之间只有在诚信双赢的关系下才能健康、长久地生存发展。企业的赢利能力与防范资金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就不能确保为企业增加价值。个别企业业务程序混乱,在重任务考核和绩效奖励的鼓动下,出现了较大金额的资金被骗事件,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力求从强化科学管理的实际出发,坚持“标本兼治、合规经营、预防为主、内控优先”的原则,按业务程序和成本费用考核相结合的逐笔动态跟踪管控制度,建立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将逾期债权清理任务转变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自觉行动,使企业资金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一、企业资金风险的表现形式

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转变为全球背景下的产业寒流,企业经营资金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在经营中时有上当受骗的经济案件发生,对资金链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责权关系不明确,租赁、承包、挂靠在管理制度上没有规范化,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是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的主要原因,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重视不够

由于对财务过失分析和认识不全面,通过行政或组织机构,人为隔离了财务与企业管理和监督职责,只保留了财务的最原始核算功能。企业经营效益好坏与财务机构个人利益没有联系,不能发挥财务人员同等重视业务和管理的优势。

(二)对合同管理认识不足

只重权力不重业务。将不懂合同管理业务的领导放在决定合同是否签订的重要位置,没有根据合同重要程度分级确定审批及会审权限,导致欺诈合同没有被及时发现。当合同双方签订完成以后,不论款项是否支付,有瑕疵的合同迟早会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

(三)对资金的日常管理重视不够

没有根据资金使用金额大小来确定审批权限,资金日常计划管理权限控制不够,不能根据每一笔资金去向跟踪落实,出现较大风险时反馈时效较差,给企业造成损失几率较大。对资金的日常管理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没有执行力和责任的资金管理制度。

(四)考核及奖惩力度薄弱

对不能根据合同规定期限收回款项、验货入库的考核没有执行奖惩制度,而是按领导的主观意图奖惩,长期在考核及奖惩上的陋习让考核制度形成虚设,造成有制度不遵守、有标准不执行。

企业要预防“默菲定律”的产生,发挥财务核算、管理、监督三大职能作用,使能预知的可控风险在掌控中解决,对不可控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使损失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才能更合理有效地保证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的整体设想

企业在实现自己经营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必须对风险进行预防及控制。在企业高管直接重视下,组成管控机构,建立健全企业资金风险管控制度,建立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发挥内部审计和纪委的评价和监督作用、财务部门的牵头作用,达到综合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的整体设想如下:

(一)建立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机构

由企业高管直接负责,将知识全面、素质过硬、热爱该项工作的人员组织起来,建立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管理机制,在有标准、有考核、有监督的前提下循环运行。

(二)全面分析评价企业资金风险因素

根据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时间位置、发展阶段、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按照支持影响企业的内部因素全面整理,按照对资金影响风险大小确值排序,为制定“年度财务资金标准”和“分项资金管理分析表”奠定基础。

(三)制定年度财务资金标准

根据企业资金风险因素评估结果和全年企业经济目标,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管理部门参与,共同制定企业经营部门年度资金指标,作为考核和控制的标准。

(四)动态编制分项资金管理分析表

财务部门根据处于动态状态下各经营部门资金占用情况,分月编制“分项资金管理分析表”,及时与“年度财务资金控制标准”对比,进入资金风险的预警环节(详见图1)。

(五)资金风险预警

对按期回笼的资金、没有逾期债权的经营部门表明其不存在资金风险,将信誉较好、业务顺畅的供应商、客户在档案记录中给良性记录,并且建议企业进入“扶优促强”环节,持续进入下次循环;对不能按期回笼的资金、存在逾期债权的经营部门表明其存有资金风险,并在供应商、客户档案记录中给予不良记录,及时进入“梳理整顿”环节,经历强化资金风险管理并进入下次循环。不断推动该模式进入新一轮循环,使资金管理业绩达到更新更高的水平。

三、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

为使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运行发挥应有效果,必须发挥财务系统在资金风险防控中的领航作用,促使其积极协调落实企业各部门共同维系模式正常运行,共同完成风险防控。

(一)发挥财务系统在资金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中枢神经机构,主要发挥着核算、管理、监督三大功能,若因机构设置或主管领导个人喜好而使财务部门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所以,财务机构除了正常行使核算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管理、监督两大职能,以有效预防资金风险。要在实际防范资金风险中有效作用,必须从源头上采用全方位全过程逐笔动态跟踪管控,在各项实际技术和制度的支持下实现预定目标。

1.完善资金计划管理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主要的是在资金控制管理上能发挥基层单位无法行使的权限及效果。应每月在规定时间内从网络系统上按要求填报月度资金使用计划,经过指定机构批准才能使用;未经过审批的资金使用计划,制度、程序将不予支持;凡是超过一定数量限额的要经过不同级别领导的签批;对领导授权事先完成的业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领导补签补批手续。通过强化资金计划执行力度,达到职责分明,监督考核目标明确,对失责事件追究有据。

2.维护合同的权威性

企业在签订合同以后才能使经济往来得以开展,才能规避企业损失资金的风险。企业签订的合同分为购买、出售、劳务等各类合同,每种合同需要有规避风险的条款,根据合同种类、资金大小不同确定不同的审查方法和批准权限,经过调研、评估、招议标、抵押等过程,在法律顾问或规定机构进一步审查后,完成合同签订。没有经过批准的合同不予办理款项支付是维护合同权威性最直接的方法。

3.办理赊销及预付抵押担保制度的必要性

在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交往中,所涉及赊销、预付的风险较小,被诈骗的可能性小、可追诉性大,可以根据实时掌握的情况暂时免除抵押、担保程序。对于非国有大中型企业,凡涉及赊销、预付的均要办理抵押、担保程序,实行担保程序的要由相关机构对物件进行考查论证,确定具体责任人。对重要物件必须经过相关中介机构登记,才能确定抵押物件的真实性。由财务部门牵头督促办理赊销、预付款抵押担保,更能体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取得实效。

4.抓牢日常的动态跟踪

财务是企业的灵魂,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掌握每一笔资金进出轨迹实现资金日常的动态跟踪,是实现资金风险控制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银行每日收支金额,及时填补更新《资金日常动态跟踪表》(表1),确定应回笼资金日期,及时提供到期日期确定重点清欠目标。

5.清理欠款制度化

清理欠款历来都是企业的难点,不能及时清理或无责任清理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应实行专门机构负责,将月初考核会、清欠督办通知单、付收同责、账套主管的每天督促紧密结合起来,从资金支出当日就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各部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明确各环节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把清欠变成各责任单位及个人的自觉行动,将清理欠款制度化、日常化。

6.考核与奖惩制度化

没有考核的制度就没有制度执行效果,奖惩、考核是制度取得执行力的合理保证。由财务部门月底及时提供资金跟踪和清欠结果给考核部门,对照考核制度严格执行,重奖励轻处罚及财务部门对考核与奖惩制度督促执行能收到较好效果。

7.发挥财务职能控制风险

不能人为隔离财务部门与企业管理部门、经营部门的联系,将财务系统个人利益与企业经营好坏密切关联,强化个人责任;及时更新资金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将指标按考核时间要求提供给管理部门;强化会计科目设置的专业性和债权每月对账程序,选择先进的结算方式和定期对账制度,实行动态考核的货款回笼业绩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积极协调落实企业各部门共同促进模式运行

由财务部门牵头,积极协调落实企业各部门共同进行风险防控,发挥协调一致、合力防控的作用。

1.各业务部门协调一致

经营公司根据可靠信息选择健康的合作伙伴,经营管理部门加强合同管理、定期按标准召开考核分析会和监督经营公司做好客户信用管理;审计部门定期参加应收账款专题会议并对跟踪及分析进行技术指导和评审;纪检委对各部门执行效果定期进行效能监察。

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

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全过程,目的是促进企业对资金实行科学化管理,达到有效控制,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业绩的增长,突出服务的内向性特点。以监督的方式服务,以服务的理念监督,监督到位才能实现服务到位,防止“破窗效应”的产生。发挥内部审计间接管理职能、绩效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业务审计,提倡和实施适度参与经营管理过程,在参与中发挥内审的优势。

3.发挥效能监察的功能

国有企业的纪监部门在资金风险防范中具有业务管理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由其牵头开展的效能监察是以提高管理效能为目的,对企业所有部门及其员工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能力、运转状态、实效等方面实行监督检查。效能监察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从预防作用、调节作用、监督作用、保证作用、反馈作用五大方面落实风险防控。

四、经济效果

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在相关企业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提高了资金管理水平,培养了一批懂风险、会管理、能操作的人才;为规范经营合同提供了实际操作平台,审核办法按照合同金额大小和重要性程度分级,把资金风险规避在第一关口;提高了经营机构负责人的风险意识,加快了回笼速度,减少了坏账损失,促进经营人员的素质提高。

企业防控资金风险模式应用,对企业外部市场开发提供了合理的保证,推动了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源头上建立运用全方位防控资金风险模式,将逾期债权清理任务转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自觉行动,使企业资金始终处在良性循环状态,节约了财务费用。

【参考文献】

[1] 樊栓柱.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4(10).

[2] 王正利.煤炭多经企业经营风险预防及控制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C].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9.

资金使用风险点及防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控制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09年7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一个重要并广受关注的方面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活动

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盈利性组织,面临风险是常有的事,而如何做好风险的防范控制则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何谓企业财务风险?它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收益分配风险四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内。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控制与方式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有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结合、资金的筹集与投放相结合以及资产结构与筹资结构相匹配等。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方式有:

⑴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能够降低筹资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信誉;

⑵建立合理的的筹资规模。企业筹资过多易导致资金闲置或企业负债过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若筹资不足将对企业投融资计划等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能减少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

⑶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利率变动能产生相应的筹资风险,企业应明白资金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随着利率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筹资决策;

⑷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企业融资按期限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两种,企业应根据融资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期限与方法。例如,融资用于企业流动资产适宜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

⑸制定适宜的筹资方案。企业在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后,就可以指定行之有效的筹资方案;

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数都是用来投资,企业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测项目的报酬率等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三、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控制原则

1、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⑴投资过程的不科学,导致产业结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执行风险、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等。例如,投资过于分散化,许多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大量产品就积压起来。研究投资项目时,缺乏缜密系统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分析,造成资本的浪费;

⑵金融投资组合的不分散。依据有效市场假设、证券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企业投资风险和报酬相匹配关系的存在是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为前提条件,其中的期望报酬率仅与对应的系统性风险相关,假如投资者不能使其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那么他就要承担额外的风险;

⑶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的相互作用。金融投资的利润来源是实业投资,金融投资的效率、效果由实业投资的效率、效果直接决定。

2、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原则

⑴审慎原则。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四条是相对应的,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⑵创新原则。随着金融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因素和作用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投资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预警系统等应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创与更新;

⑶分类控制原则。企业将投资风险按资产项目分割使之成为独立的风险主体,把与该资产项目有关的投资风险予以捆绑和锁定,把风险转嫁给不同的投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八条为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⑷有效原则。它是指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可操作性较强,使企业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资金回收的风险防范控制与方法

企业控制资金回

[1] [2] 

收风险的要点有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品种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和加大广告宣传四个方面。企业为了使产品顺利出手避免积压,出现资金回收的风险,一般重视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对方的资信度、合理利用折扣手段来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和加强销售货款的回收。

五、资金收益分配的风险防范控制

收益分配风险的避免,主要在于企业制定的分配政策是否合理,在不侵犯企业的利益、投资者的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三方面利益的基础上,控制资金成本和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资金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关键在于:合理制定利润分配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确定收益分配额度需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作用,企业应每年向投资者进行一次收益分配等。

资金使用风险点及防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风险防范

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防范的风险也日趋复杂,这就促使企业要不断改进已有的资金管理模式。企业若不能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资金管理,不断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才能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

一、资金管理简介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也是企业的经营成果,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从企业存在的第一天起,企业就需要管理经营所必需的资金。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对资金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资金管理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资金管理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在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企业的经营、投资、融资活动产生的资金周转进行调度、分配、控制以及监督行为的总和。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对提升企业经营成果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合理的资金管理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和正常运转,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良好的资金管理有助于公司确定合理的资金存量,既不会因资金余额过大造成机会成本的产生,又可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余额,有效保证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再次,资金管理有助于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活动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资金管理,可以及时掌握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保持企业财务的流动性,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内。最后,资金管理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保证资金收支的合法、合规及合理性,能够杜绝挪用、私设小金库等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资金管理过程中会产生的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主要可分为市场风险、交易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是市场中的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及企业价值风险等。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金融机构、供应商或客户等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履行业务给企业造成损失,包括银行信用风险、结算风险、供应商风险及客户信用风险等。流动性风险是由于企业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在时点及金额上的不匹配,在目前或将来的某个时点,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包括现金流风险和筹融资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财务指标恶化的风险,包括人力资源风险、实物资产风险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以上风险可能同时发生,也可能由一个风险引发产生其他风险。通常企业会先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随后通过财务活动记录生产经营活动并针对经营结果做出相应的财务筹划及安排,因此,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结果上,也就是说,市场风险、交易风险、经营风险的发生最终都会体现在流动性风险上,企业有可能会因流动性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持续经营。

三、资金管理中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因决策失误导致风险

企业决策层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失误会导致资金风险。有些企业决策过于集权,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没有广泛征求意见,造成决策失误;有些企业改革步伐缓慢,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在决策管理方面缺乏相应制约机制,容易产生决策风险。

(二)因操作失误造成风险

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均会导致资金风险。面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企业若不能及时改进原有的资金管理方式,缺乏对政策变化趋势及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就不能掌握资金运用规律,也就无法控制住其潜在的资金风险。另外,有些企业内控工作流于形式,审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独立性,造成审计工作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失误缺乏有效制约。

(三、)因道德缺失造成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由于内部人员蓄意违规而导致资金风险。有些企业在用人制度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只重视经营业绩,忽视思想道德品质考核,会导致因道德缺失造成的风险。

四、资金管理风险的防范

企业可以通过接受风险和管理风险两种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根据风险的大小、发生的概率以及对企业的影响和管理成本等方面,企业可以决策接受风险或者管理风险,接受风险就要承受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风险防范有两个不同的目标,一是减轻,即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风险一旦发生,降低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二是规避,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预见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将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低为零。基于企业对风险的容忍度和承受度,企业需要权衡风险可能到来的损失与管理风险需要付出的成本,决策是否管理该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的强度。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资金管理风险的防范。

(一)事前规避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并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资金管理风险,结合风险成因分析,企业应在认真分析风险控制点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企业资金管理必须遵循风险可控原则,一方面加强资金的目标及过程管理,另一方面做好风险的评估、预警和应对管理。

(二)事中控制、减轻风险,保证资金使用合法及安全

在资金运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保障资金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被盗及挪用等现象,保证企业收到的资金全部入账,杜绝“小金库”的产生。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取得、使用资金,保障资金的效益,合理调度使用资金。

(三)事后监督风险,加强监督管理及信息反馈

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定期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检查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企业内控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定期将本部门的资金变动状况及时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缺口与筹集是否一致,债务结构是否与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等。这样既可以保证资金管理目标的科学性和适当性,也可及时根据反馈信息采取调整措施,保证资金风险管理的科学、合理、有效。同时,也可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该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防范风险的产生。不断加强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培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让资金管理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经济政策研究,改进原有的资金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五、结束语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重视对资金的管理,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及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现代的资金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到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工作中,促进企业管理的深化,从根源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作者:郭娜 单位: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邵延江.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探讨研究[J].知识经济,2016,06:90.[2]王智慧.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J].全国商情,2016,10:15-16.

[3]赵瑞忠.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216.

资金使用风险点及防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综合防控 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84-02

风险是一种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风险无处不在,在经济社会中,经济风险也随时都可能成为现实。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财务的良性发展,实际经营中,由于管理不善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使企业遭受重创,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是保持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已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研究。

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应从其产生根源抓起,加强内部管理,并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风险综合防控。

一、准确预测经济,认真研究市场

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的防控措施第一步就是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还要关注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的变化,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经济发展、市场变化进行预测。通常经济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法(包括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弹性分析预测法等)和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时间数列法、回归模型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指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景气分析等)以及定性定量综合预测法。

市场预测常用的定性方法有:专家预测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群众意见法、购买意向调查预测法、主观概率加权预测法、类推预测法、先兆事件预测法、关联预测法和追踪预测法等;定量方法有:平均预测法、趋势外推法、季节指数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等。

二、提高财务决策质量

为保证财务决策时采用科学决策方法,企业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对管理者进行约束: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权加以限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各级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保证各级财务决策的正确性;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决策者科学决策的积极性,从而确实提高财务决策质量。

三、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

如何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既能增加盈利,快速发展,又能保持适度可控的财务风险,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结合与平衡,应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自身情况进行确定。

1.当外部经济形势看好,国家宏观调控较松时,市场持续走强,则应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例和长期性资产比例,以最大可能的增加企业盈利;反之,国家调控较紧时,则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例和流动性资产比例,以减少财务风险。

2.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高时,可以保持较高的债务资本比例和长期性资产比例,以增加盈利;反之,若企业盈利能力弱,资信度低,则保持较高的权益资本比例和流动性资产比例,以减少财务风险。

3.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相互配合,达到互补的效果。由于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都是收益与风险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风险控制上可以采用“此高彼低”的办法,消减财务风险:若权益资本比例较高,则可保持适当较高的长期性资产比例,以增加盈利能力;若债务资本比例高,则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资产比例,以降低财务风险。

4.在债务资本中,还应保持合理的期限结构。长期负债成本高,风险大,短期负债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应避免“长投短融”的高风险和长期借贷做流动资金使用的低效益。长短期借贷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错落有致,债源分布平衡,保持还款数额与时间均匀,避免还债高峰的出项,做到有效规避风险。

四、实行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风险控制

全面预算通过合理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控制费用支出,预测资金需求、利润和期末财务状况,揭示企业未来的预计财务情况,根据所反映出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点所在,并预先采取某些风险防控措施,从而达到规避和化解风险的目的。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目标的细化,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为生产经营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尺度。完善的财务预算必须对各部门的预算责任有明确的划分,对企业各部门执行预算的权利和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财务全面预算按其控制的范围分为财务流量预算和资金流量预算。财务流量预算是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财务收入、财务支出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财务收入预算、财务支出预算;资金流量预算是对实现预期财务目标必需的资金营运、资金摆布所作的预算,具体包括资金营运预算、现金流量预算。财务预算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尤其是在资金的使用和调度上,应严格按照预算操作,减少预算外支出,同时,对应收的款项及时催收,以确保财务的稳健性。预算管理要想发挥较好作用,还必须坚持过程控制和结果考评相结合,通过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来行使日常的监控和期末考评的严肃化、制度化,针对每一责任单位的特点建立日常监控制度,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不同方式的现场考评,将预算控制深人每一个具体环节。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设置预警指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财务风险预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并发出警报;警示企业管理者,提醒其采取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转危为安。

通常,财务风险预警包括异常波动预警、经营状况预瞽、还债风险预警、破产风险预警等,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融资风险预警、投资风险预警、资金回收风险预警等,预报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醒防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就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评估方法是通过各种预警指标进行衡量。一般地,可以建立如下的预警指标体系:异常波动预警指标:收入(产品价格、产品销售量)、成本(原材料价格、合格率、主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应收款、存货、应付款、不良资产(其他应收、应付款等)、实现利润等;经营状况预警指标:现金和存货不断减少、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营业安全水平=(现有或预计销售额一保本销售额),现有(预计)销售额、资金安全水平=资产变现率一资产负债率等;还债风险预警指标:传统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沃尔比重评分法、现金流量分析法等;破产风险预警指标:Z-Score模型等;融资风险预警指标: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化、宏观政策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等;投资风险预警指标: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或者获利指数等;资金回收风险预警指标:产品销售的变化、库存积压状况、客户资信等。

进行财务风险预警,要求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信息,主动研究市场发展动态,全程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采集各项预警指标信息,进

行分析,判断风险程度、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戒信号。

财务风险预警,应定期进行,或在有突发风险因素时进行,及时对财务风险作出预报,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六、多种方法并用,提高风险预防和化解能力

财务风险预防是指在既定风险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风险的处理是指对已有风险可能出现的损失或已经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轻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化解方法,历来为财务管理理论界和实践者们所重视,研究成果很丰富,实践中的做法也各种各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回避风险;二是分散风险;三是转嫁风险四是风险自留,是指遭受损失的个体自我承担风险带来的财务损失。

上述各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运用条件,相互之间可以结合运用,相互补充,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实施整体组合,多手段并用,达到提高财务风险预防和处理能力的目的。

七、财务风险防控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保证信息沟通顺畅、快捷。企业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业务信息正确、及时、顺畅的在企业内部传递。对于财务信息系统,应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沟通平台,使财务部门需要的信息及财务部门产生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到位,对各种变化做到及时反应。二是强化日常财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保证各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可通过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和建立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对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开支,确保资金的有效控制,保持现金流量平衡,并尽可能的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四是加强存货管理。存货对于生产经营是必须的,然而导致资金的挤压,还要支付管理费用,更存在跌价损失的风险。应通过生产和销售计划,应用经济批量订货模型,对存货进行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货,并定期清理长期挤压库存。五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建立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加强货款的催收工作,促使货款及时回收。根据用户的资信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信用期限、信用标准,并及时跟踪调整。六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现代内部控制理论涵盖财务风险管理所有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最佳方法。企业应建立职责分离的岗位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合同审查签证制度、重大项目审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内控制度,并充分利用企业监事会和审计部门,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并适时进行修订、完善,七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将薪酬与风险控制指标挂钩,确保各级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工作积极性。

八、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