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规范; 会计核算; 提高信息质量

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采集、汇总、加工、处理的系统,企业的各项管理和业绩考核,都必须以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并为以后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思维框架,提升企业财务竞争力。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反映着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变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人们区分绩效优劣的企业,降低利益相关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的良性流动,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由此可见会计人员依据企业经营活动所建立的财务管理成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决策作用。

二、当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各类型企业的种种原因,在实际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很多企业存在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资料信息不全不实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在我国,由于会计工作核算基础不一、水平各异。不仅原始凭证填制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而且白条入账等现象屡禁不止。在记账凭证方面,有的企业制作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使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成本数据和盈余状况。在账户管理中,“账外账”和“小金库”严重。企业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而且“账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企业没有使用完整正规的报表报送系统,各表间没有完整严密的勾稽关系。

2.会计信息的采集不完全,各成本费用信息来源比较片面。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有些核算岗位人员不深入基层企业,财务核算缺乏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各核算基础资料没有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报送,造成成本不真实,难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作出正确抉择。

3.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很多中小企业施行会计电算化后,一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达不到要求,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引起的会计资料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会计档案不完整和不安全。

4.民营中小企业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对匮乏,由此也造成很多问题。会计人员、经济事项的经办人在会计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核算中,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法规知识缺乏了解,在对高科技会计设备和网络的应用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许多会计人员和企业财务领导电算会计知识缺乏或老化,对本企业电算化会计的软件、硬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的组成内容不甚清楚。

(二)制度不健全和执法不严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薄弱。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即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无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重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相当普遍。

2.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现有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尽管《会计法》、《现金管理条例》、《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规对弄虚造假者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行为作了许多规定与限制,但有不少制度法规范围和标准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远远不能够满足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给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温床。

3.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陈旧、内部监督不力。在对会计人员管理观念陈旧,会计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抑制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对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还大量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会计人员往往会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因此,要真正发挥企业业绩考核的激励作用,就必须规范会计核算基础。

1.建立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是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明确财务职能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内容庞杂。会计管理制度不仅包括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还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以及各项资产负债、权益的管理办法。必须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核算更加明确、简化,业务流程更加优化,运行效率更加提高。

2.实行规范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会计政策不规范会使一个公司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经营分析缺乏合理性基础。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别化的会计政策。

3.使用统一的会计科目。在大型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是减少核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规范核算的前提。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难以实施考核,因此,应由公司的最高会计管理层依据国家统一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会计科目,并明细到一定级次;在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上,下级企业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减少科目,只能在最末级下设科目,以保证数据的汇集能够自动完成;各级企业设置科目的明细程度以满足本级企业的核算管理需要为最低原则。

4.执行固定的会计报告及分析制度。各企业必须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的因素分析,报告企业的预算管理当局,并具体规定会计报告表格体系,明确向哪些级别的管理者报送哪些明细报表、报告的周期及时限,明确每种报告类型的上报时间。定期举行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具体分析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给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以更大的空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后果,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1.完善约束治理机制。完善的公司管理结构能有效地发现会计错误与舞弊,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准确、公允。应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以确保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完善会计监管系统,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管理中堵塞漏洞、强化法律约束,提高造假者的成本。

2.强化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更新观念。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会计人员侧重会计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判断能力的培养,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会计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改变过去的习惯,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还应掌握与会计相关的经济、金融、贸易、外汇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新的会计核算原则及方法。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认真领会相关政策、准则、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使之成为提高职业判断的利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责任的配置和赔偿规则的实施,引导个人行为,增强其荣辱感,形成外在的他律机制。

(三)深入贯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促进企业信息质量不断提升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广泛地涵盖了企业治理、业务管理等方方面面,既涉及组织机构设置,也涉及工程项目、全面预算,采购、销售等具体业务事项。

企业应当根据基本规范指引的规定,结合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一套内控严格、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的内控制度及措施,合理的岗位设计,以利于会计人员真正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将内控制度与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相衔接、相融合,确保内控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将各项管理制度信息化,实现对各类业务的自动控制,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要做到各项制度坚决执行、坚持始终。各公司及相关企业的总经理、总会计师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和责任观念,主动成为本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确保本单位会计规范化核算的顺利实施。

(四)完善和健全国家会计法规制度

完善的会计法规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应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

1.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企业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从而使会计违规违法行为无立足之地。

2.加大外部监督检查力度,各监督部门不仅要对税收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对一些违纪违规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企业也应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自检自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

3.实现会计核算程序的公正性。会计程序制定的公正性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进而影响会计结果的公正性。再好的理念和规则,不按其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公正的结果,导致背离初衷,从而造成结果的误差或者错误。现在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的检查和监督,基本上是对会计结果的监督和检查,这种检查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还应对会计核算程序的运行进行检查。

总之,企业归集财务核算成果,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不仅是企业发展壮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应当履行的重要社会责任。只有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纳入正常、有序的发展进程中,才能规避会计风险,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玉甫.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J].财务会计,2009(12).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范文第2篇

200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发布,拉开了电力厂网分离改革的大幕。现已成功实现电力行业的厂网分离。为巩固电力改革的成果,国务院于2013年颁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2015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单独核定输配电电价”作为我国近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未来输配电价将逐步过渡到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电压等级核定。深圳已成为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城市。在新一轮的输配电价的决策过程中,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是被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及时梳理我国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问题的研究现状,揭示其研究焦点、动态及不足,对促进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的相关理论研究和综合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输配电成本的构成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在《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试行)》(2005)中明确指出输配电成本是指“电网经营企业为输送和提供电能在输配环节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关于输配电成本的构成,很多研究文献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迟远英(2004)按照成本变化规律将输配电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前者反映输电网的运行成本,包括网损和阻塞费用等,后者反映建设线路的投资,包括投资的还本付息、折旧、运行管理和维护费、回报率、税费、通货膨胀和保险费等。李非和周彦平(2008)将输配电成本分为固定资产成本、电网运营成本、拥挤成本、辅助服务成本以及可靠性成本共5个组成部分。刘远(2013)则认为输配电成本若按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输电费、工资、折旧费、自营材料费、外包材料费、外包检修费、委托运行维护费、社会保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财产保险费、研究开发费和其他运营费用。事实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在《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试行)》曾明确指出,输配电成本属于生产成本的范畴,可细分为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共6个方面。并且,又在《输配电成本监管暂行办法》(2011)中再次明确指出,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费用包括材料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其他费用以及输电费和委托运营维护费等。

3 输配电成本的核算

3.1 输配电成本的核算方法

我国输配电成本的会计核算一直都是采用的完全成本法。尽管1993年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要求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从产品成本中单列出来,但考虑到电力产品的特殊性,电力企业并没有改为制造成本法,而是继续将企业的期间费用列入电力产品成本中核算,仅将财务费用单列。刘菁(2007)对比分析了电网企业采用制造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优劣,认为“电网企业采用制造成本法会增大管理成本,使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完成成本法能更真实地反映电网企业经营实际”。

根据《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试行)》规定,完全成本法下输配电企业应根据输配电业务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设置成本核算对象,企业应在“生产成本”科目下单独设置“输配电成本”二级明细科目,而在此二级科目下再设置包括“材料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在内的六个三级科目核算输配电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喻刚(2013)认为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按照《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试行)》来核算电网企业的输配电成本也会遇到麻烦,按照这个核算方法,电网企业并没有将输电成本与配电成本分开核算,其他费用的构成也无法区分哪些属于真正的输配电成本,哪些属于非生产性费用,把非生产性费用统一纳入到输配电总成本中,无法获得电网企业真实的输配电成本。

3.2 输配电成本核算的标准化

电力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电网公司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若构建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将有利于降低电网建设成本,更有利于合理规范和有效控制输配电成本,提高公司业绩。许多研究人员就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的标准化概算问题进行了探讨。刘天雄等(2009)具体阐述了输配电标准成本制定的原则、内容及方法。章映红和彭?⑼?(2014)则强调构建电网企业标准化成本管理体系要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主线,以责任成本管理为保障措施,以作业成本管理为实现方法。冯丽霞和张云云(2011)认为政府核定输配电成本标准应遵循“分成本项目按个别值与行业平均值孰低”原则,指明了折旧费标准的核定,职工薪酬标准的核定以及材料费、修理费、其他费用等标准的核定标准。

4 输配电成本的监管

4.1 输配电成本监管缘由

电网经营企业是电力监管中的主要对象,而输配电成本监管又是电力监管中的重要内容。黄少中(2012)讨论了对电网输配电成本进行监管的缘由,认为开展输配电成本监管的原因在于电网企业经营存在自然垄断性、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性等方面的特征。完善(2012)同样讨论了我国输配电成本监管的必要性。

4.2 输配电成本监管内容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11)在《输配电成本监管暂行办法》中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明确提出了监管内容包括:“对不同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的行为实施监管;对不同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支出情况实施监管;对不同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发生的重大变化和事项实施监管;对影响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的内部交易和关联交易实施监管。”

4.3 输配电成本监管存在的问题

冯丽霞和周利凯(2008)认为我国输配电成本监管还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输配电成本监管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输配电监管方法两个方面。完善(2012)认为当前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管主体与职能不够到位,输配电成本核算与监管方法不够完善,输配电核算与监管标准不够明确,输配电数据信息报送制度不够健全等方面。蔡皓(2010)认为我国电力监管职能配置存在职责不清、权力不明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区分电监会与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等电力监管的职能区别与侧重及差异,黄少中(2012)撰文解释了这四个政府部门对电网企业监管的职权关系。

4.4 输配电成本监管的国际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改革较早,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蔡浩(2010)总结了英国电力监管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输配电成本监管需要独立的电力监管机构,要以法律法规作为监管的基础,宜采用激励型的输配电价管制模式,这样才有助于促进电网企业降低成本。陆正飞和祝继高(2010)则总结了美国、英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输配电成本核算监管的经验和方法,这三个国家输配电成本监管经验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专门的输配电成本核算法律法规,二是严格区分管制业务和非管制业务,三是对资产的购买、处置和计提折旧十分严格,四是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进行会计核算,五是单列利息费用,六是严格监管关联交易,七是向监管者和社会公众披露会计信息”。

5 输配电成本的研究展望

现有文献就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讨,这些成果汇聚成了进一步探讨我国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问题研究起点,并且提供了可供参照的范本。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新涌现出的尚未得到解答的问题必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具体来说:

一是由于当前采用的完全成本法将电网企业所有的费用项目计入成本范畴,会虚高电网企业输配电真实成本,更为科学的输配电成本核算方法应该能把输配电业务发生的成本和电网企业辅业发生的成本划分开来,合理的反映出输电成本和配电成本。因此,如何优化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参照国际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核算的会计准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范文第3篇

一、财务稽核的现实意义

1.供电企业财务稽核制度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经过新近修订以后,对供电企业财务稽查制度的建立都有明确的规定,供电企业稽查制度,就是通过企业自身审查和核实的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有建立供电企业财务稽核制度,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和财务工作中的失误,及时对平时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进行纠正,使财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对整顿财务工作的工作作风,提高供电企业反腐倡廉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2.现实意义中共中央的八项规定,要求各行各业要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为群众服务,同时,在实际工作要坚决纠正办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的;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的形式主义;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享乐主义;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而对财务稽查工作人员来说,要对各种经济有关的事务严格把好关,严格执行供电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对供电企业的各种财务预算,要严格手续,保证有关凭证的真实可靠有效,保证企业的各项指标都要符合标准。并且,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政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财政管理制度。要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正确反映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状况,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职能,使供电企业财务收入支出情况达到企业发展要求的结果,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对财务稽核人员素质要求

财务稽查人员要严格依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对“”坚决制止的要求,对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的有关制度、政策等要非常熟悉,并且要有比较全面的财务稽查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同时,要有秉公办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所以,财务稽查人员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各部门之间的财务规则,会计制度等要透彻的了解。第二、对本企业财务账户设置、核算规则、财务管理等要清楚了解。第三,财务稽查工作人员,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如原始单据、有关凭证、账目凭证等的稽核以及收支和预算的运行状况要准确、真实,把关要严格。另外,要培养自己稽核的准确判断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深化企业财务的稽核效率和力度,能够很好的在稽核过程中,更好的保证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达到防腐纠错,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稽核工作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保障财务工作的质量,规范财务管理秩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稽核工作的操作程序

1.供电企业会计事前财务稽核按照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供电企业会计的报账,不但包括别的单位出具的发票、收据等,财务稽查必须对企事业单位报销的有关标准、所适应的范围等进行稽查。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首先所开具的发票必须有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的监制公章,发票上还必须有收款专用章,发票内容不能有虚假内容,必须真实,还要看看是否填写了经办人,出入库凭证等。假如发票所填写的内容是购物,就必须对发票的验收人、入库凭证进行审查。财务稽查完成后,要通过电脑对账务进行电算化整理,并对记账凭证进行打印,再通过稽核会计进行稽查验证。另外,稽核会计对会计出纳出示的凭证名称、内容摘要、需要借贷方填写的内容等,看是否与原始凭证相吻合,同时,在报账时的手续是否齐全、附件所写内容是否具体等,都要进行严格的稽核。第三,在资金收付核算时,必须经过稽核会计稽查以后没有错误时,才能签章确认。第四,稽核会计对记账凭证实行记账以后,并且实行结账账务处理月末。总的来说,通过对财务进行稽核,使供电企业能够迅速、及时的编制出准确的会计报表,给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并且企业出纳不必要把现金、银行账目等使用会计电算化输入,从而减小了企业出纳的劳动量,也不会出现总账和现金以及银行账目不相符的问题。这样,供电企业的各个部门、不同的环节之间,能够相互约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改正。2.事前供电企业财务稽核的监督财务稽核必须掌握供电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状况和预算实施情况。供电企业各个部门还制定了年度预算和预算额度,如果需要对预算进行增加,必须写出书面申请,并通过企业主管负责人同意,然后报请财务主管部门审批才能够增加预算。这样,使财政预算更加合理、合法,有力的保证了财务工作的进行。并且,在购置物品、施工项目等要按照合同严格执行,对于合同中的法人代表的姓名、单位,委托的人姓名、单位,采取何种方式付款以及开户银行及账号和违约责任等方面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同时,要有齐全的手续,财务稽核要严格按照合同有关条款实行。至于一些供电企业的有关基建工程建设,稽核时要密切注意工程进展状况,预付资金要及时按照合同有关条款进行拨款,工程竣工后要让稽核人员认真审核核算,严格审查工程决算情况和竣工的验收情况,充分发挥供电企业财务稽查的监督作用,确保供电企业有章有序的尽快发展。

四、结语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报税;财务体系,指标控制,电力部门

一、电力公司系统外实行独立核算并跨地经营的电力企业征收管理

1.对非电力系统独立核算并跨地经营的电力企业销售的电力产品征税应以独立核算的企业为纳税人(不分是否独资、合资、集资、股份制等产权形式)。非电力系统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按照:兼顾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利益,共同分配,并适当向电厂(机组)所在地倾斜;有利于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国税部门征管的原则处理。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对电力产品增值税应纳税金按“三、七”比例分配。

2.为便于征管操作和计算税款,采取以下规定的比例确定对上网电价分段计征的办法。经测算,分段计征的比例为:

(1)对火力发电厂(机组),在核算地按上网电价的20%计征增值税,其电厂(机组)所在地按上网电价的80%计征增值税。

(2)对水力发电厂(机组),在核算地按上网电价的28%计征增值税,其电厂(机组)

所在地按上网电价的72%计征增值税。

对企业核算地电厂(机组)所在地实际发生的进项税额应分别在各自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3.对独立核算并跨地(市、州)经营的外商投资电力企业,其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增值税的征收,仍依照上述第二条规定的比例分段计征。

4.对核算地和电厂(机组)所在地按规定的上网电价分段比例计征的增值税,与规定的应纳税金分配比例相差较大的,由省国税局调整分段计征比例,从下一年度起执行。

二,电力公司产品缴税销售额的确定

省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销售电力产品、热力产品、其他货物和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是指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及价外基金、价外费用和价外加价,但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

省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销售额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货物发出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对于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适用税率)销售货物和应税劳务向买方收取的各种价外基金、价外费用及价外加价,在征税时,视为含税销售额,按其所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适用税率,依本条前款规定的公式计算销售额。

实行高峰、低谷和丰、枯电价办法以及代售集资、合资电厂等电量所收取的电费,均应计入销售额。

对用于捐赠的电力产品或其他外购货物,

三,财务软件的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数字神经系统。如何建立一个与现代化电网、现代化管理相适应,以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最优为目标,实现资金流、物流、工作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是电力行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一个普遍存在的困惑。福建电力借助用友进行财务信息化咨询,正是希望解除这一困惑。

通过财务管理的支撑,优化电力企业的两个关键流程:资产价值流和电力价值流。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管理三大转变:财务管理信息从分散到分布集中;财务管理从粗放到集约;从事前计划、事后反映转向参与业务全过程的财务服务。利用IT技术推动财务创新管理实现四个作用:顺畅支持复杂组织架构、迅速反映经营状态和企业风险、有效支持对资源的管理和协作、准确提供信息并进行分析决策。

四、建立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制度

通过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得现金流量分析,列示各项现金流入的来源和现金流出的用途,分析企业是否过度扩大经营规范,并可以对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要状况做出较为可靠的判断。

为了加强对现金量的管理,应完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按企业内部资金调度的权限和程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控制负债规模,改善债务结构,减少资金沉淀,建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规范的程序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的前提下,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集约经营,实现集中、在控的现金流管理,使资金运作有序进行。

五、电力产品增值税的缴纳

1.电力公司及其所属的发电厂、供电局应在国家规定的申报期内缴纳税款。

(1)预征环节:各发电厂按厂供电量、供电局按全部应纳税销售额(当期应收电费,依照规定的定额税率或征收率计算纳税。

(2)结算环节;电力公司依据其全部销售额和进项税额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并根据发、供电环节预征税款计算应补(退)税额。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作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构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会计人才,其毕业学生主要将在中小企业中就业,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能力上要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专业实践教学要在分析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任务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的特点

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不大,经济业务相对来讲少一些,其会计岗位的设置较为简化,所配置的会计人员的数量不多。

(二)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不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承担多项工作,这些工作除了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外,还包括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工作,具体所做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设企业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

现阶段一些企业发展较快,经常会设置一些分支机构,一些小企业也不断设立,这些企业的设立都要依法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开立银行开户,而这些工作有很多企业是由财会人员参与经办的。

2.工商企业年检

企业每年应依法进行工商年检,而年检时企业需填制有关的年检表,并需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会计报表等文件,故一些中小企业将此项工作交由会计人员去办理。

3.会计日常核算

从事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

4.纳税申报

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而照章办理纳税业务是会计人员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5.企业清算

中小企业经营灵活,一些企业由于营业不佳或股东(或业主)意愿的改变,使企业中止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由于涉及到财产清算并要按法律程序注销企业,其中的有些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参与,有些规模很小的企业会计人员会参与清算的全部工作。

二、工作任务驱动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

基于上述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根据其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来构筑实践教学体系,将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部分,即企业设立阶段的实训、企业经营阶段的实训及企业清算阶段的实训。

(一)企业设立阶段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以中小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企业依法设立按公司章程规定,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股东的首次出资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1.企业设立实训的内容

(1)企业名称预先登记

企业申请设立首先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企业名称预先登记,提交“企业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或委托书、股东身份证明等材料。该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企业名称预先登记时应填写的申请书及所需提供的文件,模拟制作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

(2)向指定银行入资

设立企业凭“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指定银行申请开立账户。企业设立投资人首先必须交付出资额,在以货币出资情况下,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到指定银行开设的账户。基于此时企业还未取得营业执照不能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企业筹建时只能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因此该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程序及应需提供的资料,模拟制作开户所需文件。

(3)办理验资手续

企业所需的资金必须达到法定的资本金方能设立,因此在企业申请设立时需先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设立的出资额进行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此环节的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如何办理委托手续及了解验资报告的形式及内容。

(4)企业登记

取得验资报告后,企业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公司住所证明、验资报告等材料,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后,取得颁发的企业营业执照。此阶段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办理登记时应提供的文件,模拟制作登记申请书。

(5)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要求企业到税务机关登记窗口领取、填交“税务登记表”,提交有关资料;窗口审核有关资料,确定主管税务机关,收取工本费,即时发放税务登记证。此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税务登记的程序及登记时应提供的材料,模拟制作“税务登记表”。

2.企业设立实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

鉴于受实训内容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上述实训内容直接到现场进行考察、操作,为解决这一不足可以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银行、税务机关合作,制作一套视频材料供学生认知这一实践内容并随视频进行同步的相关操作。如制作企业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公司登记申请书、税务登记表和申请办理临时存款账户的文件等。

(二)企业经营阶段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是会计人员执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经营阶段会计业务操作实训内容可包括手工会计操作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工商年检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和顶岗实习。

1.手工会计操作实训

会计实务操作实训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其内容组织上可根据教学进程分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和企业会计实训。

(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课程时所应组织的实践教学,通过此实训使学生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其实训的组织可采用课堂操作与实验室模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操作即在课堂上进行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单项实训,让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实验室模拟实训为全部课程内容结束后对会计基本技能的综合实训,让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即会计核算程序有所理解和掌握。

(2)企业会计实训

企业会计的实训应安排在学生学习企业会计课程时进行,该阶段的实训可包含单项实训(如出纳业务实训、存货核算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等)和企业会计的综合实训,上述实训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单项实训可随教学进程同步进行,综合实训应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实训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方法。

2.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

完成企业会计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后,学生将进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应组织学生进行财务软件的操作实训,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由于此项训练是在学生完成了手工会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实训操作的内容可用手工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的素材,让学生用财务软件完成其整个核算,并要求学生将手工会计处理方法与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

3.工商年检实训

工商企业年检,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按年度对企业进行检查,确认企业继续经营资格的法定制度。年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登记事项执行和变动情况、股东或者出资人的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的情况、企业对外投资情况、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本阶段实训可以按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年检规定制作一套企业办理年检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熟悉年检的基本程序和年检需提交的文件(如年检报告书、营业执照正本和副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并由学生根据模拟的素材制作年检报告书。

4.纳税申报实训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按税法的规定缴纳税款,办理纳税业务是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纳税申报的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网上电子申报流程、扣缴税款处理流程、征收凭证处理流程、电子报税结果确认方法和电子申报数据法律依据,由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纳税申报软件制作电子报税申报表。本阶段实训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电子纳税观摹与校内纳税模拟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直接进入生产管理一线进行实习,该阶段的实习内容因实习单位而定,对在工商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企业的会计核算(含电算化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含投资、融资、收益分配等)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企业单位具体的财务、会计业务处理,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顶岗实习的组织可采用实习基地集中进行为主,适当分散进行为辅的方式实施。

(三)企业注销阶段的实训

企业清算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在规定期限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本阶段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注销工商登记的流程及应提交的文件,由学生模拟制作“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注销税务登记申报表”等表格。本阶段实训方式可以一家清算企业的资料为素材,组织学生制作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的申请表。

经过上述系统的训练,相信学生的专业技能将会更加全面,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