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拓市场的方法

开拓市场的方法

开拓市场的方法

开拓市场的方法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年来,银行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煞费苦心,各种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分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管理,探索商业银行在开拓中小企业市场方面的业务创新。同时指出了如何防范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并为我国商业银行完善供应链金融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供应链金融 商业银行

最近,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一方面商业银行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大企业上,认为大企业规模大、资产多、信誉好,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大的存贷差使我国商业银行苦于需找新的优质客户。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出台了一些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但是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据统计,目前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比例仅占主要金融机构放贷数额的16%,有70%的优质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试着用供应链金融理论为商业银行寻找一个有效评估中小企业信用的手段,帮助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市场。

一、供应链金融理论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正式提出来的,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正在取代原来的管理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中心原则是以相互协作共盈理念为核心,重视客户市场整体性,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创新业务,是指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从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原理和流程来说,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操作所进行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及其他配套结算、咨询等服务。

供应链金融具有以下特点:商业银行不涉及物料流,所以在供应链中只须解决资金、金融产品流和信息流的问题,供应链更容易体现其效用;商业银行的大集中工程和先进的信息系统构架为供应链应用创造了必要条件;国际银行业横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供应链的精神实质,为银行组成小规模固定化的业务团队、实现银行“随需应变”提供了运营环境。

二、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必要性

(一)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是金融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多样化投资工具的日益普遍,储蓄分流不断加快,在社会信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金融脱媒”的严峻挑战。在我国金融脱媒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二是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迅速崛起,企业资金调配能力加强,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三是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造成了大企业客户的流失和优质贷款被替换,直接导致了贷款利息收入的下降。在这一形势下,优质大型企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成为更为稀缺的资源,银行对于这类企业争夺的激烈程度和成本的付出也必然越来越高。因此,发展中小企业无疑是商业银行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必然选择。

(二)有利于银行对整个供应链金融进行控制

从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可以得知,商业银行正从对单个企业风险的控制向对整个供应链风险的控制,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它的成长性很强,并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次,中小企业贷款难会影响整个商业银行供应链的运营,这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供应链节点的断裂,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金融的绩效。最后,商业银行要控制供应链的资金流,必须获得中小企业的支持,而通过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可以有效地建立与中小企业的良好关系,缓解不规范运作的动机,增强供应链资金流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三、供应链金融下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理论分析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立

1.供应链金融行为主体的确定

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主体:资金的需求主体,即供应链上存在分工和交易的企业;资金的供给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支持型机构,包括物流公司、仓储公司、担保物权登记机构、保险公司等;监管机构,在我国主要是指银监会及其各地分支机构。

2.供应链金融的产品

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是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类产品,包括对供应商的信贷产品,如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等,也包括对购买商的信贷产品,如仓单融资、原材料质押融资。此外,还包括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以及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应收账款清收、结算、资信调查等中间业务产品。

3.供应链金融的市场类型

根据上述产品特点,供应链金融市场基本上属于货币市场,其供求双方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或者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4.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

(1)制度环境

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制度环境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担保物范围与担保物权登记公示的法律规定、企业破产清算中不同权利的优先顺序等;司法体制,包括供应链金融业务出现纠纷时司法部门的判决机制、裁决公正程度与裁决的执行效率;银行业务监管制度,包括监管的具体方法、对象和政策。

(2)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包括银行日常运营当中的金融技术和支持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各种自然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各因素结合在一起,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二)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的分析

供应链金融信贷管理的核心是授信问题,即确定商业银行给予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对于银行而言,产业供应链整体信用和在产业链上企业的信用要比其他单个企业信用要强,与一般企业授信管理不同,供应链金融授信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额度确定办法,其特点是把主体评级和供应链业务上的企业评级结合起来,银行可以给予中小企业授信或放大了授信。供应链金融授信金额等于传统授信限额即折算有效的净资产金额,加上供应链授信的增加金额,其中供应链授信的增加金额是与中小企业所在供应链的信用系数成正比的。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六个因素出发确定其所在供应链的信用系数,来决定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

1.核心企业信用系数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当中的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供应链信用系数进行确定时,首先要考查核心企业的信用系数。核心企业信用评级所考察的内容具体包括: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资信状况和基本面风险四个方面,具体考核的方法与商业银行的日常贷款业务相同。

2.交易流程控制程度

交易流程控制程度主要包括交易封闭程度、企业信息透明化程度和业务品种风险控制程度。交易封闭程度指交易完成后银行对回笼资金足额偿还银行贷款保障程度;企业信息透明化程度是指企业提供交易信息、交易对手信息、资金使用信息的频率、准确性和充分性程度;最后还要对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授信业务品种按风险权重从大到小排列,对交易风险的控制从小到大排列,来实现对不同业务品种进行分别控制。

3.企业之间的交易记录

企业交易记录考察的内容包括商业交易记录和信用交易记录。商业交易记录是指上下游企业已完成交易的次数、交易量大小;信用交易记录指回笼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是否存在贷款不良记录,以及企业近两年内发生重大经济纠纷案件,对商业信用造成不利影响记录等。

4.交易产品价格走势和收益

商业银行需要对交易产品的主要性能、产品当前和未来市场供求情况、产品竞争力、获利能力进行分析。产品的主要性能分析包括性能指标、特点、先进性、生命周期及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产品当前和未来市场供求情况,主要从现有国内外同类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产量和销售量、生产能力利用情况、等角度,分析近三年产品市场供求及变化情况、未来若干年(五年以上),国内外产品需求总量、品种、价格趋势等;产品竞争力分析是分析借款人与主要竞争对手在生产能力、产品性能、质量和价格、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相比的竞争优势;获利能力分析包括分析产品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额、销售利润率、资本回报率等财务指标及其变动情况。

5.供应链绩效水平

商业银行可以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柔性四个方面来考察供应链的绩效水平。物流协调方面主要包括供应链运输成本库存周转率平均缺货比率;资金流协调方面主要包括储存成本现金周转率;信息流协调方面主要包括信息交流频率、信息传递及时率、信息传递准确率和单位信息交流成本;供应链柔性方面主要包括数量柔性、时间柔性和产品柔性。

6.银行与企业的战略关系

不同银行根据其自身发展战略,与企业建立的战略关系的内容不同。一般来讲,与银行建立战略关系的企业是指所属行业前景良好、发展空间较大、现金回流稳定、盈利持续增长且业务信誉状况良好的小企业,主要包括:具有较强内外贸易自偿性现金流的小企业,为发展良好的龙头企业做配套的小企业,经营波动小的稳健型小企业,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小企业,其他偿债能力强的优质小企业。

根据对以上六个影响因素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对供应链信用水平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具体方法如表1所示。该表对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以及评价因素对评级的影响程度的确定,可以根据相关记录,组织有关专家来进行评定。其中,供应链所得分数即为信用系数,商业银行可以对供应链的信用系数进行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对中小企业进行分别授信。

通过以上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立及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的分析,可以得到在供应链金融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关系,其关系如图2。

四、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如下三种风险:由商品价格波动造成的市场风险,由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借款人和第三方物流造成的信用风险,以及由内部程序和人员操作、外部欺诈引起的操作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一)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独特性,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动态控制”代替“对资产负债表的静态分析”。传统的银行业务主体授信方式是以“好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对企业实行的是准入控制的审查,对授信人的资金流向和资金回笼缺乏控制手段。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应片面强调受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该简单依据对受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对风险的实际控制效用,以及对企业违约成本的评估。

(二)加强行业的动态监测和选择,防范供应链整体风险

行业风险会带来供应链的整体风险,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中介,要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加强对行业的监测分析,包括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成熟度、技术风险、行业垄断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稳定程度等。在此基础上,一般应选择产品价格稳定、产品供应渠道稳定、产品销售稳定、流动性强、便于控制的商品,如汽车、建材、金融和能源类等商品。为防范商品的价格变动风险,还可以研究运用期货工具进行业务创新。

(三)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识别客户是银行一切业务的基础,根据回避原则,必须在业务开展前了解客户的资信和财务状况,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加强对客户信用的审查。另外,还要加强对企业贸易真实性进行审查,商业银行在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建立配套的信贷审批制度,审查供应链主体的贸易资格、相关的贸易合同、发票、单据等,加强信贷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四)加强对动产的管理,防范操作风险

对于防止出现虚假仓单或保管人与出质人串通的欺诈风险,商业银行应选择信用好、有资质的第三方,并与其签订监管协议,明确连带责任,并可设立保证金。对于仓单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防范措施包括:制定印刷、固定格式、预留印鉴或密码、由指定专人送至银行,并在仓单和合作协议中申明由借款人保证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否则因此而产生的融通资金风险由借款人负完全责任。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完善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一)加强金融制度创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决定了供应链金融的供给能力,也影响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因此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应放松金融管制,在对国有商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鼓励支持中小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引入产业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机构创新的活力,逐步改变我国社会融资来源单一,信贷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的局面。

(二)加强供商业银行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化运营

1.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

商业银行可通过收购物流企业,或进一步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专门的部门,专业化运营供应链金融业务,减少交易成本,降低物流企业信托责任缺失的风险。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可充分利用与邮政物流的“姻缘”,发挥在物流方面的网络、人才、系统、技术优势,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建立完善客户交易审查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都是静态的数据,没有反映日常交易的动态信息,如现金流状况等,这是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瓶颈,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客户交易系统。商业银行本身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信息中介,企业的结算账户开立在银行,其日常交易结算也是通过商业银行完成的,商业银行完全有条件、有基础去开发这个信息系统。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还要研究专门的模型,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形成完善的客户交易审查评估体系。

开拓市场的方法范文第2篇

市场开拓资金优先支持下列活动:1、面向拉美、非洲、中东、东欧、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国际市场的拓展;2、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认证;

《上海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沪商财(2010)588号)是根据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2010〕87号)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的实施办法。

市场开拓资金主要支持内容包括: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国际市场宣传推介;电子商务;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国际市场考察;境外投(议)标;企业培训;境外收购技术和品牌及其他经市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项目等。

支持对象为企业项目和团体项目。中小企业独立开拓国际市场的项目为企业项目,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项目为团体项目。

申请企业项目的中小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1、工商注册地在上海,依法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或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法人,上年度海关统计进出口额在 4500 万美元以下。对近三年给予过资金支持,但至今仍无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予以支持;

2、近三年在外经贸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税收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等方面无违法、违规行为;

3、具有从事国际市场开拓的专业人员,对开拓国际市场有明确的工作安排和市场开拓计划;

4、未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

申请团体项目的项目组织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组织全国、行业或地方企业赴境外参加或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资格;

2、通过管理部门审核具有组织中小企业培训资格;

3、申请的团体项目应以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为目的;

4、未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

《关于开展2013年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第三方电子商务合作平台申报工作的通知》根据《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财企〔2010〕87 号)的有关要求,对于符合申报条件并提交申报材料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按照“政府补贴一部分、平台减免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的原则,支持上海中小外贸企业以较少的资金、便捷的方式利用电子商务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申报条件:

1.第三方电子商务申报企业在上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2.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对象为:应用该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商品营销等活动,包括使用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小外贸企业;

3.申报主体的电子商务平台连续经营三年以上,运营稳定,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所申报平台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重点产业集聚区企业或者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

4.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内部管理完善,业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税收管理等方面无违法、违规行为;未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具有良好的信誉,并且拥有一定的中小企业和市场认可;

5.申报单位应具有ISO等相关资质认证;

6.申报单位认同并承诺履行“政府补贴一部分、平台减免一部分、企业自筹一部分”的原则;

7.优先考虑在历年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推广应用中获得中小外贸企业认可的平台企业。

《市商务委关于做好上海市2013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沪商财(2013)448号 符合要求的本市中小企业及相关单位,可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开拓资金支持,申请单位应对申请项目及相关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并做好企业用户名和密码的维护工作。

2013年度开拓资金项目申报,分两批实施。第一批项目网上申报时间为2013年7月15日至8月15日;第二批项目网上申报时间为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完成网上申报后请在5个工作日内将相应的资金拨付材料提交给相关资金管理部门。

中小企业自申请开拓资金当年度起连续两年无海关统计进出口额的,第三年起开拓资金对其不再支持。上年度海关统计进出口额高于10万美元(含)的中小企业当年度最多可申请10个项目,上年度海关统计进出口额低于1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包括当年度获取进出口经营等资质的新企业)当年度最多可申请3个项目,申报项目限于境外展览会、管理体系认证和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活动。

中小企业申报产品认证项目,单家企业每年度最多可申请3个项目;申报国际市场宣传推介项目,单家企业每年度最多可申请1个项目;申报国际市场考察项目,单家企业每年度最多可申请3个项目,出访同一国家或地区的,每年度最多可申请2个项目。申请国际市场考察项目,一次考察支持国家(地区)不超过3个,出访一个国家(地区)支持天数不超过5天,出访两个国家(地区)支持天数不超过8天,出访三个国家(地区)支持天数不超过10天;申报时必须提供出访人员社保核定单(加盖社保部门公章)原件。

团体项目须同意向市级主管部门提出资质审核及资金拨付申报。企业培训项目应由具备资质的项目组织单位直接申请,参加培训的本市中小企业超过30家(含)不满50家的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10000元;超过50家(含)的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20000元。

开拓市场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 拓展 休闲体育 市场

一、与竞技体育市场相比,休闲体育市场有显著的特点

体育市场包括竞技体育市场、休闲体育市场、体育投资市场、体育生产与经营市场、体育广告市场、体育市场等等。竞技体育是指参赛队和个人为了一定的荣誉和成绩而进行的竞技比赛体育。休闲体育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体育。休闲体育市场是指为了满足休闲体育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体育投资、体育用品生产、经营、体育产品广告、体育发行、休闲健身活动、体育服务等开发建设的市场。与竞技体育市场相比,休闲体育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大

第一,参与的人多。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参与竞技体育活动的人是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是受技术和年龄限制的,它的参与人是特定的,尤其是消费的主体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是人群的少数;而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参与的人数众多,不受技术和年龄的限制,有老、中、青、少、男、女等,社会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是人群的多数。

第二,市场需求大。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目的,概括地说,一是体育健身;二是体育娱乐;三是体育交往。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有各个层面、各个年龄段的人,参与者的动机目的既有共同点也有爱好兴趣的不同,那么在休闲体育活动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在体育健身、娱乐、交往中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具有个性和多样性,而且会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增多,增大,由此会推动着把体育生产和经营事业做大,把休闲体育市场做大。

第三,涉及行业多,辐射范围大。拓展休闲体育市场,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众多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人们的吃、喝、玩、乐等物质、精神生活资料的需求,这就涉及到众多的从事体育器械、设施生产和服务行业,包括重工、轻工、机械、电子、建筑、服装、餐饮、住宿、旅游、交通、出版、文化等多个行业和经济领域,休闲体育经济辐射的范围很大。

2.前景好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小康社会的标志,这个指标指出了人们的经济收入用于食物的消费小于40%,相对地说,用于投资和精神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费用就相应的增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据有关方面统计,参加体育活动占人们精神活动的第三位,随着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更多,休闲体育市场的需求会不断的拓展;而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自身经济条件的收入变化也能够支持人们进行精神文化娱乐和休闲体育健身活动,我国的休闲体育市场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起步发展的。按照恩格尔理论和我国人民群众生活实际情况,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3.效益高

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不仅会产生较大社会效益,而且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社会效益说,“通过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不仅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也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在目前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国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当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怎么样解决社会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怎么样给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和条件,这不仅关系到失业人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通过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可以为解决再就业提供途径,使一部分人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从事体育器材、设备的生产,或从事体育商业经营,或从事体育休闲服务,或从事体育广告传媒等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从经济效益上说,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使一些企业、商家和个体经营户拓展了投资领域,从中获得商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拓宽投资领域,改变投资结构,使我们能利用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发展。

二、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

第一,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树立服务意识。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就是要拓宽体育消费领域,优化体育消费结构,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消费者是上帝,作为休闲体育市场的投资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服务者以及管理者,都要有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要把休闲体育市场的消费者真正的当作主人,要为他们的需要着想,要为他们的吃、住、玩、乐着想,要为他们的安全着想,要使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休闲体育市场是他们休闲娱乐的乐园,是体育健身的好去处。

第二,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体育经济创新体系,支持体育经济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体育经济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体育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集聚,促进体育经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还要加快转变体育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经营结构、服务结构优化升级。在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建设中,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体育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四,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体育经济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体育产品的品牌。

三、以创新为动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对策

1.对于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国家和政府要制定出优惠政策,要拿出有力度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扶持办法和措施,招商引资,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休闲体育市场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拓展休闲体育市场是开发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重要力量,对他们的作用,既要肯定,又要引导。

2.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拓展休闲体育市场是与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的,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因此,要用满腔热情的态度支持和扶植这个新生事物。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对于政府和管理部门说,既要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的规划,又要有具体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在一些边缘地区建立区域间休闲体育市场也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嘉惠区域各方的利益。

在拓展休闲体育市场时,要防止一哄而起,一拥而上。如何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先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和步骤,逐步推行,逐步完善,使其科学发展。

3.在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建设中,进行休闲体育器械、体育用品生产和经营者,必须本着对人们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坚决反对假冒伪劣的休闲体育器械和用品进入休闲体育市场,对此,有关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休闲体育商品和服务的监管力度,依据法律和监管条例,狠狠打击不法生产商和经营商违法行为。而且还要全面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职能,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进一步加大对休闲体育活动者的消费教育和指导的力度,健全消费教育的咨询服务体系,健全消费维权社会监督体系;

4.拓展休闲体育市场,“进行休闲体育市场运作,必须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并通过他们来宣传和传授休闲体育活动的安全及专项体育活动的技能知识,使人们能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愉快的休闲体育活动,这样,也可以减少因盲知造成的安全伤害。

5.拓展休闲体育市场,也是推进公益性文化创新,增强公益性文化发展活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建设,不仅是经济建设,也是公益性文化建设,会使社会公益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因此,在拓展休闲体育市场的建设中要注意结合各个地方的具体实际情况、客观环境和条件,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建设,而且要体现出地方文化特点、区域文化特点、历史传统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历史公益性文化丰厚资源,让人民共享公益性文化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10-15.

[2]何慧娴.中国体育产业正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体育报,2003-2-29.

[3]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 2003-10-21.

开拓市场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国际市场开拓;民营企业;培育;对策

如今,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优势日趋明显。据统计,在我国沿海一些地区,民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0%,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层面新的经济增长点,具备了很强的经济活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也同样活跃在对外贸易领域,担负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如在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额已超过国有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出口贸易中的主力军。然而,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总体还不高,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还很薄弱。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是民营企业迎接企业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影响因素

市场开拓能力包括对新市场的开拓和占领以及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由于民营企业涉足对外贸易时间不长,在具体开拓国际市场时,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企业自身和产品竞争力方面:

1.缺乏营销积累及国际经验

营销网络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托。民营企业目前仍有不少处在其发展的初期,无论是其自身的规模还是业务涉及的区域都还比较小。由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较短,尚无法建立起比较完整拥有可靠、通畅、高效的海外营销网络以及不断开拓这一营销网络的能力。而一张完善有效的营销网络是要靠时间的积累才能建立的,因为没有多年经营所积累的客户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而且,民营企业不甚了解目标市场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等经营理念和规则,缺乏与国际接轨的经验。

2.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发展起点和发展历程的特殊性,民营企业创始人大都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经营技能和管理理念。企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普遍缺乏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涉外经营人才的匮乏已是制约其海外拓展,提高出口竞争力的一大瓶颈。努力吸引和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面向国际、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懂得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熟悉各国法律、熟悉操作流程的外经贸专业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3.缺乏较高的商业信用度、品牌知名度和服务信誉度

目前,民营企业出口的产品中,90%是OEM,只有10%是自有品牌。一个好的品牌可对产品发挥“扩散效应”,对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放大效应”,对顾客的注意力和忠诚度发挥“磁场效应”,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拓展效应”。然而,我们企业对产品品牌的意识很淡薄,没有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可以提高市场的开拓能力,使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最终带来巨额利润。

4.手段、策略落后

由于国际市场变化莫测,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和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败。我们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太重视营销策划工作。营销的手段和策略落后,已成为制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首先,开拓手段比较单一。如大多从事一般贸易,而劳务输出、承包工程、引进外资、到海外直接投资等开拓的形式较少;在一般商品中,间接出口的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营销少;在与国外企业联合上,单独经营的多,与国外企业参股、控股合作的少。其次,销售渠道不广。民营企业由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较短,普遍存在销售渠道不广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第三,缺乏对国际市场定位(如市场容量、市场占有率、市场潜力等)及消费者行为(如消费者需求、层次需求、心理预期等)作深入调查研究及市场细分的分析(如消费者行为细分、消费者层次细分等)。第四,缺乏与国外公司紧密合作的能力。他们往往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很少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品牌优势、经销网络优势、熟悉当地经济情况等优势。

5.出口商品结构问题

如果说企业是开拓国际市场的主体,那么,产品就是开拓市场能力的重要方面。目前,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还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增长仍停留在低价格的数量规模的扩张阶段,出口商品结构还是以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体现在产品结构上的“三多三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自主出口品牌匮乏,低价竞销恶性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状况的根本改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成本和价格优势还将是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出口商品结构限制了市场开拓能力的提高,成为开拓市场的瓶颈。

二、对策

1.营销能力的培育

首先,要切实转变营销观念,加快营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逐步建立起以顾客为导向,以价值增值过程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整合营销的各种要素,提高营销整体运作效率和效果。其次,建立营销组织。这种营销组织应该围绕客户设置,而不是像传统营销活动那样仅仅围绕产品、市场和利润设置。第三,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以实现“让客户满意”的目标。为此,应把自己关注的焦点从内部运作转移到客户关系管理上来,通过营销自动化软件实现对客户的“一对一”营销。第四,善于运用虚拟经营方式,即在有限的资源下,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如技术或生产能力,而将其他的功能如营销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以便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但虚拟经营的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如专利权、行销通路或研发能力等,否则就会受制于人。

2.配套管理系统的建立

首先,建立一个营销导向的组织结构。目前,我们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太重视营销策划工作,有的甚至连营销策划的组织都没有,营销中的短期行为相当普遍。不少企业仍然是销售导向,市场部徒有虚名,没有配备营销专才,专司广告、促销、调研、品牌、客户服务等。其次,要有制度化的营销计划、执行与监督评估体系。民营企业传统的营销是没有计划,或者计划流于形式,没有充分的依据,也不依此执行。企业忙于事务的多,很少进行监督、评估与审计。定期评估有利于计划与策略的调整。借鉴欧美成熟营销管理经验,建立整合的营销系统仍是当务之急。再次,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成为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同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掌握自己产品供应链体系的能力,才能获得整个产业链的大部分的收益。以体现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及其带来的典型管理技术和模式,如ERP、MRPII等,已成为现代企业在打造供需链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新式“利器”。

3.自主专利权、品牌的创建

要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从事长期的进出口贸易,企业必须特别重视质量、信誉和品牌。品牌是企业形象的直接反映,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代表着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由以展现的载体,是以企业生产组织能力、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与开拓能力等为基础的市场占有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发展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有效保护。

创新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说一项技术创新成果能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话,那么品牌创新是每日每时的事。民营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名牌形象方面,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吸纳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高。从为品牌打工,转向品牌生产,再提高到品牌经营,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从国内名品牌提升到争创国际名品牌,不仅需要“走出去”,而且需要“走进去”和“走上去”。所谓“走进去”,就是企业要进入主流市场,销售主流产品。所谓“走上去”,就是尽快使本企业品牌成为出口所在国的主流品牌。“走进去”和“走上去”既是“走出去”的继续,也是对“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达到占领更大份额的国际市场和大幅度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目的和要求。

4.开拓市场的具体方式

差异化战略、个性化经营始终是一个企业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利器之一。民营企业在确定国外目标市场后,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四种不同的国际市场开拓方式:

(1)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依托大企业或专业外贸公司已有的稳定的国外销售渠道开辟新市场。这对于小企业既减少了对目标市场的调研工作,如市场需求、原材料的供应等,又减少了国际营销的风险和费用,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大企业或专业外贸公司信息、销售渠道、人才、信贷、管理等方面的便利,产品的销量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而且,还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2)利用专业市场的发展带动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专业市场能够提供较高的价值增值,具有国际市场导向作用。在浙江,民营企业具有“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产业大规模”的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有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一些企业已经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设了一系列专业市场,如浙江康奈集团利用海外温州人优势,先后在法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开设了37家专卖店和36家专柜,直接将“康奈”的品牌推向欧洲市场,而且还制定了全球1000个营销网点的战略规划。又如,海宁皮革城在莫斯科建立了“海宁皮革专业市场”,温州企业结群在巴西设立了“中华商城”,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的“中国商品贸易中心”,在南非设立了“中华门商业中心“,在阿联酋设立了“中国产品交易中心”。这些专业市场成为信息和产品的集散地,很好地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解决了信息传递和销售渠道的问题。并且,成为企业了解、开拓当地市场的窗口。

(3)努力使产业形成集群化,通过集群推进国际市场的开拓。产业集群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形成基础,发展产业集群是后起国家及地区从比较优势转变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所谓集群是由一群彼此独立自主相互之间又有特定关系的企业所组成的,并能形成信息、资金、产品、人员、信用等资源之间的交换。集群内的企业高度专业化分工,生产中结构的开放程度远比一般独立的企业要高,并且,依靠集群机制,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反映能力。民营企业可依托集群模式形成专业化生产,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进而开拓、占据国际市场。

(4)对于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经验、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可独立开拓海外市场。当然,这种方式对企业各方面的要求较高。

5.采用多种贸易方式扩大出口,实现市场多元化

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国出口的三大传统市场。目前,部分产品出口增长已面临国际市场日益饱和的压力,出口增长空间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约束。在巩固和扩大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民营企业还应优化出口市场的结构,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加快开拓新兴市场(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市场),培育和构建自主的国际营销网络,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减少市场风险。要由一般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复杂的贸易方式,如三角贸易、组织企业联合体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以旨在开拓第三国市场为目标的第三国贸易、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各类贸易方式来实现其贸易规模的迅速增长,弥补进出口贸易下降的局面。贸易方式的多元化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贸易方式对贸易的扩展、收益的提高和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有着重要作用。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般货物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开拓市场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企业运营 市场开拓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市场开拓的影响

企业市场开拓面临信息技术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成本、价格定位、分销渠道、促销活动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一)产品方面

市场营销活动渗透各种科学技术,并形成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新产品的开发,需要经历构思产品、定位产品、分析市场、研制产品、市场投放等步骤,各个步骤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首先为了提高新产品的技术含量,需要收集市场同类产品技术方面的信息,与待开发产品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待开发产品是否具备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免产品开发后,在市场上已经存在同等技术或者更高技术水平的同类产品,而无法取得技术方面的优势。其次是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强度,在既定的领域当中考察市场,了解竞争对手是否也有开发该类产品的可能性,为企业产品的开发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再次是通过市场调查,为企业寻找更多的技术来源,为新技术寻找专利保护。最后是通过各种信息化渠道,为产品开发寻找更优质的供应商,以便低价实惠地采购产品材料,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为产品腾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二)价格方面

传统生产根据开发成本进行产品定价,并未结合市场的供求和同类产品的价格状况,导致产品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很好地销售。产品价格定位是市场开拓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点离不开科学信息技术的支撑:首先是产品的价格必须以顾客总价值为核心,结合产品的市场竞争状态和顾客的总价值进行定位。其次是要考虑市场客户的实际消费水平,尽量以质好价廉的优势,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再次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以便灵活控制产品的价格。

(三)分销渠道方面

企业市场开拓的目的是将产品更好地卖出去,而产品的分销是主要的渠道之一。也就是说,企业产品的分销渠道不能够与市场脱节,其中信息技术就是分销渠道与市场开拓牵针引线的“红娘”:首先是分销渠道需要缩短进程和增加销售网点,目前电子分销是主要的模式,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形成营销网络、物流网络、客户服务网络等,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利润。其次是分销渠道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统计、决策、聚类等方面的分析,能够及时而准确地找到适合企业产品本身的销售渠道,最终让产品有效推向市场。再次是分销渠道成员关系的转变,需要从以往的交易模式转变成为伙伴模式,而模式的转变要求渠道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因此要求渠道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对方的情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价格、产品等方面的交流。

(四)促销方面

促销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常见手段。促销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首先是企业需要建立与顾客沟通和联系的便捷渠道,譬如建立互联网双向和互动性的促销渠道,时刻保持与顾客的交流,以掌握顾客对产品偏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再次是企业建立了与顾客一对一的关系,这是促销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顾客关注促销的产品,而这一点同样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市场开拓对策

企业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拓市场,笔者从产品开发、价格定位、分销渠道、促销方法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以下的对策:

(一)产品开发策略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技术、人才、管理的竞争是关键。而这些竞争最终体现为产品的竞争,因此,企业要制定好产品开发的策略:

1、产品的决策。首先是将顾客当做企业生产经营的伙伴,利用信息化技术,经常与顾客对话,了解顾客的需求,让顾客参与到企业产品设计的环节当中,以便让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容易融入市场。其次是产品的服务要围绕顾客的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互动性和引导性优点,引导顾客通过信息化渠道选择产品或者服务,打破企业与顾客对话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再次是利用AGILE制造系统,以智能化和快速化的优势,缩短和顾客之间的距离,快速了解市场顾客的反映情况,进行经营战略的适时调整。譬如A啤酒品牌的企业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在经过市场调查之后,认为在短时间内比较难掌握高新技术,在调查顾客的口味和品牌倾向之后,决定提升A牌小麦啤酒的形象和活力,使得该品牌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循环。

2、产品的优化组合。产品的宽度、深度和关联度是产品优化组合的主要内容,其中宽度指的是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数量,深度指的是每一道生产线不同产品的总和,关联度指的是不同产品生产线之间的关联程度。产品的宽度、深度、关联度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通过信息化技术,拓宽产品组合的宽度,产品的业务经营范围也能随着打开,实现多样化的经营,对于市场的开拓具有资源充分利用和风险减少的优势;产品组合深度的拓宽,可以扩大产品的规格和型号,更充分地满足市场顾客不同的爱好和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产品组合关联度的拓宽,有利于企业提高在市场拓展过程中的知名度。

3、缩短产品开发的时间。产品的开发始终需要面向顾客,市场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瞬息万变,而产品的开发到面向顾客,需要经历开发构思、研究、采购、加工、制造、营销等过程,因此在确定客户的产品需求之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将产品开发出来。宏基集团公司从事电子和元器件贸易,为了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实施了“围棋战略”、“低成本策略”、“40%OEM和60%品牌、分销战略”、“进入PC行业前5名战略”,利用便捷的信息化渠道,定时了解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小范围的调整、改进,及时向顾客的需求靠拢。

(二)价格定位策略

市场开拓过程中,价格定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产品价格合理,直接关系到市场顾客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进而决定企业的市场盈利水平。传统的产品定价依靠市场营销的调查,但这种方式具有滞后性的缺点,亟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产品定价的效率水平。

1、从用户价值的角度分析,产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从产品设计、营销活动方案制定、市场研究、顾客信息收集等,都体现出用户的价值。产品价格的定位,既要体现出产品材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又要从市场营销活动反映出产品对用户的价值。

2、提高价格创造的优势。利用信息化系统的互动性,与顾客探讨价格的合理性,并以浮动的价格测试顾客的接受程度,譬如广东省广州市某房地产企业,开发了一期总共563栋住宅和120间商铺之后,以产品组合的方式,将住宅和商铺搭配出售,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优惠修改,从而测试出顾客对产品价格的反映程度,以便更好地定价。

3、采用智能定价系统,通过数字化采集手段,将产品设计和制造成本精确地计算出来,另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产品价格数据库,将市场产品的价格信息和价格的历史信息收录进数据库,以便作为新开发产品定价的依据。

(三)分销渠道策略

产品的销售是检验市场推广是否有效的最直接方式,因此需要做好分销渠道的打造工作,以确保产品推向市场的有效性。

1、加强分销渠道管理。秉着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理念,有条不紊地推进电子化进程,建立传统分销渠道和信息化分销渠道相结合的模式,以保证分销渠道与企业总体战略一致,同时又能提高渠道的灵活性。

2、建立伙伴型的关系管理系统。首先是建立分销商档案数据库,将企业销售管理人员和分销人员的信息集中起来,对分销业绩进行动态评价。其次是监理分销商管理系统,七匹狼服饰就利用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技术,盘活数据信息,转换成为分销的知识信息,供以指导产品分销管理工作。

3、建立分销网络渠道,设置分销商的选择标准,以便确定分销商实力、分销覆盖范围、道德水平、信誉程度等是否具备分销企业产品的资格,同时可以通过分销商的渠道折射出产品的市场行情,以便弥补分销网络渠道的不足之处,提高分销的管理水平。

(四)促销方法策略

所谓的促销,指的是企业的营销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将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让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消费者了解产品的信息,建立起与企业的信赖关系,同时购买企业的产品。换句话说,促销是企业和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建立促销的信息沟通系统?

1、首先是以广告的方式,将产品的创意和服务直接传递给消费者,在信息化时代下,最为直接的广告是互联网。其次是通过销售鼓励和刺激消费者在短期内关注产品。再次是以公关的方式,维护产品在市场的形象,同时通过人员的市场推广,让企业的营销人员和顾客进行近距离接触和洽谈,达到促销的目的。

2、充分利用通讯手段,增强企业的沟通水平,首先是创建企业的网站,将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上传到网站的指定版块;其次是将产品或者服务以邮件的形式传达给目标顾客,或者利用知名度和人气比较高的网络空间,譬如搜索引擎、电子杂志、聊天室等,进行企业的广告宣传;再次是借助BBS等社会公众平台,以软文的方式引导顾客进入企业的网站。

3、开展网络促销活动,常见的有网上折扣促销、赠品促销、抽奖促销、积分促销和联合促销等,打开企业产品或者服务在互联网的知名度,这些活动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比较常见,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具备传统促销活动所不能没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市场开拓面临信息技术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成本、价格定位、分销渠道、促销活动等方面的影响,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进行市场的开拓,因此我们需要从产品开发、价格定位、分销渠道、促销方法四个方面,制定产品开发、价格定位、分销渠道打造和促销活动设计等策略,以解决企业市场开拓的信息掌握问题,提高市场营销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青.企业创新发展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J].企业经济,2008;1

[2]王振铁,张勤生.基于协同商务模式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