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范文第1篇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

组织工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需要严谨的作风和科学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工作就只能是铁打戒律下的苦涩耕耘,组织工作应是一项充满生机活力与创造锐气的事业。因此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组织工作的题中之义,更是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时代赋予组织工作的新的要求。十六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十六大突出的历史贡献,是把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的行动指南,使我们党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并保证党的政治路线实现的。当前,组织部门的根本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自觉坚持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组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始终围绕第一要务,忠实服务于加快“富民强市、快速崛起”这个全市工作的大局;必须始终体现执政为民,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组织工作才能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蓬勃生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组织工作全面加强、整体推进的现实要求。我们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崭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组织工作要肩负起自己的职责,任务艰巨而繁重,任重而道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迫切要求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应对入世的新挑战,迫切要求改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造就一大批熟知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敢于和善于在国际国内竞争中赢得胜利的领导骨干,切实解决新形势下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迫切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紧实施人才战略,积极构筑新世纪人才高地,努力建设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价值取向等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迫切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要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迫切要求扩大党的覆盖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组织工作才能显山露水,大有作为。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了组织工作不断迈入更高的层次。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回头看看,一部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一部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正是勇敢地迎接并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不断创造性地加强党的建设,我们的党才具有今天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从近年来组织工作的实践看,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挑战,广大组织工作者在组织工作领域进行了有创新的探索。如在干部任用领域广泛推行了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引咎辞职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等,这些新的措施,有效激活了干部队伍潜在能量。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加强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广泛推行了“双推一选”、村支书公开述职,切实推行了各项公开,有效地拉近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有效的探索,与时代要求相适应,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效应。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步的,只有不懈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创新,才能推动组织工作实现新的起点上的更大飞跃。

4、新形势下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着广阔的创造空间。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组织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舞台。譬如,以多种经济成份的出现为标志的经济领域充满了活力,如何在新经济组织这块新天地里写出组织工作的华彩篇章,是整个基层党组织都应考虑和实践的大课题。比如流动党员的增加,下岗职工党员的增多,这既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更是一个组织人事学的问题,组织工作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也有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再比如,干部制度要根据党的中心任务的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是我们党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同时也为我们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如何按照条例的基本精神,进一步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建立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好人,用好人,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探讨和研究。另外,随着我国入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提高,思想的多元化使人们的认识世界丰富多彩,其间也不乏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歪理邪说的进一步作崇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来不得半点疏忽。这对组织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广大组织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进行积极创新,才能使组织工作走在形势发展的前沿,实现其应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来进行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一切着眼于发展,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坚持一切围绕着发展,强核心,促中心,为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坚持一切服务于发展,把发展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我们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自觉实践;坚持一切有利于发展,把发展作为重要标准,用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组织工作,是组织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要求,与时俱进最重要的体现。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

1、围绕“第一要务”创新组织工作,就是要努力形成旺盛的人气。经济发展要依靠旺盛的人气,组织工作在汇集旺盛的人气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无源之水无以言活,无本之木无以言荣”。充裕的人才是改革创新的基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是党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人才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建设好党政领导人才队伍,这是看一个地区是否有旺盛人气的关键。总的讲,是要培养选拔大批符合“三个代表”要求、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党政领导人才。具体讲,要大胆选拔任用复合型干部,着力把那些精通世贸规则、国际惯例、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干部选拔上来;大力选拔任用市场型干部,着力把那些知晓市场经济规律、熟悉宏观调控、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干部选拔上来;大力选拔任用创新型干部,着力把锐意进取、富有开拓精神、创新成果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大力选拔任用学习型干部,着力把肯学习、善学习、始终注重自身素质提高、掌握现代知识的干部选拔上来。实际工作中要加大经济工作在实绩考核中的权重,把促进经济建设的实际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要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鼓励各级干部投身经济建设,如参与招商引资、投资兴业、创办领办企业等。对那些从事经济工作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工作作风不实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对那些思想解放、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不拘一格,大胆起用,切实做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让能干事的有舞台,让干成事的有地位。同时,还要大力选拔、集聚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埋没人才,不委屈人才,不压抑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能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旺盛的人气,推进事业的发展。

2、围绕“第一要务”创新组织工作,就是要努力增添促发展的底气。一个地区干部水平、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提高干部素质,把好选人用人关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广大在职干部的素质。干部素质提高了,工作能量就大,工作底气必然就足。提高现职干部素质主要靠教育培训,这就要求干训工作必须调整工作思路,与时俱进。要注重时代性,形成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主的培训理论体系;注重针对性,形成以政治理论、现代知识、业务技能为主的培训知识体系;注重开放性,形成方式多样、手段现代、基地多元的培训模式体系;注重高效性,形成以预测、考评、激励为主的培训管理体系。帮助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习从战略和宏观上分析形势、科学决策所需的知识,学习驾驭市场经济所需的知识,全面提升干部的水平和层次。比如,今年我市举办的中青年干部理论研讨班,就走出了一条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拓宽培养渠道的新路子。研讨班以走出去培训为主,与市场、与现代气息接轨,先后在江苏省委党校、上海现代领导杂志培训中心、浙江省委党校等地办班,高薪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授课。培训内容丰富多采,除进行多方面知识传授外,还定期组织研讨交流,组织赴大连、青岛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上海张江高科技园、浙江绍兴轻纺城等地考察。通过培训,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拓宽了学员们的思路,达到了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

3、围绕“第一要务”创新组织工作,就是要始终做好与经济结合的文章。组织工作创新与经济工作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领域。要注意防止“两张皮”、“两股道”。组织工作要始终体现与经济工作结合的要求,这也是组织工作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寻找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关键是我们组织工作者敏感性如何,果敢性如何。比如,今年我市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的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带一促”主题活动,就是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很好结合的典型。让干部先富起来,成为党的富民政策的带头实践者,成为农村的新型创业载体,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让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路上的领头羊,使群众增加收入,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党员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大显身手,增长才干,影响一片,致富一方,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双带一促”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真正形成了一种带头致富、共同富裕、加快发展经济的新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实现了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的“高位嫁接”、同频共振。再比如,我们正在全市非公企业中组织开展以“争创非公企业先进业主,保障企业党组织独立开展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作用;争创非公企业先进党组织,保障业主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争创、双保障”活动,提出企业党组织要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矛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把经济活动中的起伏点作为创新党建工作的研究点,把经济工作的目标点作为党员和企业业主实践“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有力促进了非公企业发展与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双赢”。

4、围绕“第一要务”创新组织工作,就是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组成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变化,把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迫切要求。如要与时俱进,深化对吸收新党员标准的认识。既要认识到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又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为本地区的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再如,目前,大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流向社区,既为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开辟了宽广的空间,也增加了社区党组织工作的压力。这就要求大胆创新抓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式、工作手段。我市组织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居民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管理点就是很好的形式。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好、组织好、发动好社区下岗职工党员,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的大目标上来,把他们的行动引导到投身发展的大环境中来,大力推动和促进社区内各项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切实维护社区稳定,树立社区良好形象,达到以结对共建促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以良好的城市形象促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造就一支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

组工干部是组织工作的施工队。推进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求组工干部要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要有洞察未来的深邃眼光,统揽全局的宽阔视野。组工干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拥有一种未雨绸缪、见微知著的能力和本领;才能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博采众长,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促进组织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要努力营造勤于学习的风气。要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和千变万化的新情况,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争做学习型的好干部。组工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首先要学好理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思想上的活力是工作活力的源泉。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做好新世纪组织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组工干部要带头学好十六大报告,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联系实际认真思考。要把学与行、知与行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从政治上把握大局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刻苦学习经济、科技和组工业务等方面的知识。学得广博,学得深入,组工干部才能以高尚的品德、超前的理念、开阔的眼界、丰富的手段不断推进组织工作向前发展。

2、要努力营造解放思想的风气。思想不解放,与时俱进无从谈起。组织人事干部有很多优点,但长期搞组织人事工作,有时也会带来一些职业上的自身弱点。比如,因为从事的是非常严肃、严谨、严格的工作,时间长了,思想有时就会受到束缚。有的同志碰到新问题、新情况,不是先考虑怎么去解决,而是习惯性地看文件上有没有、领导怎么说。如果文件上没有规定,就再查有没有处理过的惯例,以前怎么说的,前任怎么做的。如果有,就照此办理;如果没有,就畏难了。领导怎么说固然很重要,文件怎么规定也很重要,组织人事工作的规章更应严格遵守,但我们要运用这些指示、规定、规章,创造性解决新冒出来的实际问题,切不可养成因循守旧的惰性,禁锢自己的思想。解放思想也有一个“知”与“行”的问题,“知”是认识论,指思想方法、思想观念;“行”是指实施、执行的实践过程。两者都有一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问题。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各自不同岗位上找准自己的位置,结合各自的岗位特点,在“知”与“行”两个范畴里解放思想。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一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家就都讲思路,以讲思路为时髦,上层讲思路,中层讲思路,基层也讲思路。但即使这些思路都是对的,谁来实施、执行呢?事实上不少部门、单位不是没有思路,不是没有规划,而是干部作风飘浮,没有扎扎实实的行动。对上层来讲,要多研究一些宏观思路、总体规划;对于基层来讲,更多的是要研究在实施、执行过程中怎样进行再创造。优秀的组工干部应该与时俱进,在“知”和“行”上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率。

3、要努力营造积极创新的风气。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深化,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和层次,还有新的高峰等着去攀登。如果满足于已有的进步,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要善于创新。如对一些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又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个途径去探索,换一种思路去解决,勇于实践,开辟新途径,敢于突破,寻找新路子。只要是符合实际、能够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就大胆地试,大胆地干。要善于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新办法,还要善于把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才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尽可能运用到组织工作中来,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新制度、新方法,逐步建立起一个职责明确、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灵活高效,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反映各方面情况,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的工作系统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

开拓创新范文第2篇

中国经济论坛是《中国经济周刊》发起主办的全国性经济类年度论坛,也是人民日报社的重要品牌活动。自2001年以来,一年一届,已经历经十五届,形成了“媒体牵头、社会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良好的论坛效应。中国经济论坛坚持围绕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设置论坛议题。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精神与制造业革命”。

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在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重大机遇时提出的,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的大背景下,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

党的十以来,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从“中国制造2025”到供给侧改革;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到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系列新举措、新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发展不断开拓新境界。

本次论坛就是在举国上下谋创新、抓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召开的。论坛围绕创新设置了广泛的话题,涵盖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诸多方面。即将揭晓的本年度中国创新榜样和原创技术奖,更为我们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开拓创新范文第3篇

守正出奇开拓创新

守正出奇开拓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守正出奇,开拓创新》。

调查中心主任一职。在这个岗位上,我牵头主搞的农业普查、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均获得了部级先进集体,长期的工作丰富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普查工作的组织程序、工作流程、相关业务、上下级关系相当熟悉,能及时发现普查中的困难与问题及应对措施。无论从心态上、精力上、经验上都能够从容地驾驭普查工作。

工作设想

假如我担任调查中心主任一职,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我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加强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调查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普查工作,而普查工作又是一项集体性较强的工作,涉及面比较广,任务分工又很细致,但工作的重点又是因时而异,所以工作既有分工,又要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就象足球比赛一样,进攻时核心队员组织全队全力以赴;防守时,核心队员、中场、前锋,也要回防,也要协助后卫防守,就因为它是一个集体项目,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调查中心主任,就是核心队员,工作应该起表率作用,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能力,既要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协调好每一位成员的关系,使大家成为一个整体,用严格的制度和人性化帮助使办公室成员成为一个相互协作的整体,成为一个思想统一,分工明确,战斗力强的团队,成为一个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团队。区调查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成员分工协作,工作全力以赴。同时,作为主任,我要对办公室成员一视同仁,关心每位同志的工作与生活,不定期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科室业务知识竞赛、文体比赛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活力。

其次,改变工作作风。普查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接触的有方方面面同志,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普查工作质量的高低,影响雁塔区统计局的形象,影响雁塔区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在抓工作作风这方面,我准备从自己做起,带领办公室成员狠抓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

“十六大”号召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以“三个代表”为宗旨,立足本职工作,提高思想认识,饱满的精神状态,真心诚意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自己及办公室成员克服精神状态不佳,人浮于事,作风不深入,办事拖拉,缺乏责任感与紧迫感,行为不规范,纪律观念淡薄,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抓思想建设是改变工作作风的关键。

统计工作是一项业务较强的工作,普查工作又是在新形势、新困难的情况下开展的全新的统计工作,要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必须以高素质、强能力作为保障。思想的解放,促进素质提高,也要求业务能力与之相适应。而学习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最佳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些耳闻能详的哲理促使我要不断地学习,要善于学习,要活学活用,要通过学习促进干事业,要在干事业中发现学习的不足,反过来促进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要用虚心的态度,恒心和毅力学习。总而言之,抓业务建设,就是要抓学习建设。

集体性工作如何能做得好呢?作为办公室的带头人,要克服人情方面的问题,在“敢立令”上做文章。组织工作必须强有力,要使组织工作强有力,必须从制度抓起,用铁的纪律,合理的制度来要求和管理自己和办公室人员,才能使全办人员思想不乱,纪律不松,干劲不减。

第三,突出统计优质服务,提升统计工作的地位。既然普查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辛,在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资料是非常宝贵的,那么让它们的价值如何得以体现呢?就是抓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开发,以优质的统计服务为决策提供参考,来突出调查中心的亮点,进而提升统计工作的地位。

当然,调查中心面临的工作还有很多,本人的工作设想也不仅是上述几个方面,一些想法需要不断深思和在新的条件下完善和提高。

开拓创新范文第4篇

2006年10月26日,这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一个令《审计与理财》所有工作者心情激动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饱蘸浓墨为《审计与理财》题词“开拓创新”,使我们如沐春风,既是鼓舞,又是鞭策。《审计与理财》办刊20年来,第一次获得审计系统最高领导人的墨宝,怎不使人深受鼓舞;同时,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期刊市场竞争激烈,对手如云,不继续开拓,就不能生存,不继续创新,就没有发展,审计长题词无疑是在鞭策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火车在提速,经济建设在提速,社会进步在提速,我总觉得地球转动好像也在提速。2006年和煦阳光暖身,柔和春风拂面令人陶醉的感觉似乎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2007年春色满园关不住,处处桃红柳绿景如画的日子又悄悄地在走近我们的身旁。在过去的两年里,《审计与理财》一年上了一个台阶。2005年,实现了杂志出版进入了快车道,保证了读者在当月初就能看到当期杂志,解决了长期滞刊,延刊现象;2006年,实现了杂志出版走出国门,走进了大洋彼岸――美国和加拿大的期刊市场,刷新了办刊20年来不得出国门的历史。

有人说,“眼睛只盯着过去的人,很悲哀;眼睛只看到现在的人,很平庸;眼睛只有看到未来的人,才有出息。”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继续开拓,我们需要继续创新,我们将会给广大读者更多更好的奉献,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同步,与社会齐驱。

杂志需要有一个标志,没有标志的杂志总使人感觉到不完善,欠缺什么。为此,我们注册了一个既显现本刊特色,又保持了审计本色,还富有理财内涵的简洁明了清爽的刊徽,使杂志出版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杂志需要给人精神、给人思想、给人知识、给人信息。为此,我们自去年开始,就敬请了那些博学多才、才华横溢、在全国都很有知名度的高层专家教授,如中央党校博士、教授周天勇为我刊做专栏,今年又敬请了财政部博士、教授贾康、上海证券界颇有影响的易道投资机构总经理王志峰以及高级证券分析师,全国部分省审计厅厅长为我刊做专栏,为提升杂志的规格层次,充实杂志的知识涵量增添了更浓厚的色彩。

开拓创新范文第5篇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教学、科研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与建设” ―这是学校“十五”发展计划当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十五”期间通过全校领导、科技人员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攻关,江苏科技大学的科技工作连续五年全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在各项科技指标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开创性强和有相当水准的其他相关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和重要突破,提前一年实现了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科技工作各项目标。

“十五”目标顺利实现

“十五”期间江苏科技大学实到科技经费共计20919.74万元,是经费计划高限目标(1.25亿)的1.68倍。“十五”期间,学校科技经费平均年递增率为37.6%,年科技经费总体净增长1.62倍。

经费的大幅增加源自于所承担科研项目的增多。“十五”期间,江苏科技大学共获得国家、部委、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公司及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各类科研计划项目26类,630余项;争取到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课题、科技服务项目和科技开发项目640余项;资助校管科研项目200余项。

“十五”期间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工作硕果累累。全校共完成并组织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1000余项,是“九五”期间的2.5倍。全校共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110余项,其中部级1项,省部级57项、市厅级50项;申请专利成果80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5项。与此同时,江苏科技大学的科技论文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科技交流活动也日趋成熟。“十五”期间全校共发表各类高水平学术论文4500余篇,是“九五”期间的1.8倍,在核心期刊尚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会议论文1000余篇,《EI》收录量排名在全国高校前150名内;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400余场。

另外,江苏科技大学“十五”期间共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4个,比“九五”时期增加3个,新增市级工程中心1个。新建科技实体5个。“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04年以良好成绩通过验收。

“十五”重点取得突破

在高层次计划项目的争取上,为鼓励科技工作人员申报高层次政府计划项目的积极性,江苏科技大学制定了《加强扶持纵向科研及专利、成果申报的暂行办法》,加强对申报高层次项目和成果的政策引导。2005年全校申报国家自然基金48项,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计划项目新增部级13项、省部级23项,市厅及其他项目126项。

“十五”期间,江苏科技大学的科研基地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以良好成绩通过验收后,各项工作正常运行;该实验室还组织申报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论证材料,同时还组织上报了2005年“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议”。目前,“先进焊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已获通过。

由政府搭桥、校企合作、依托学校人才技术优势建立的“江苏省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暨“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为落实沿江开发战略要求、大力提升造船企业技术水平、更好发挥学校专业特色优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为推动船舶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带动学校自身水平的提高打造了坚实的基地。

为了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发挥高等院校科技资源优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十五”期间江苏科技大学集中组织了学校科技管理体系质量认证工作。2002年初,学校按照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构建了组织机构,成立了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根据管理程序设立下属部门,明确了职能分工和负责人。研究院已经通过了北京9000中心专家的审核,于2002年8月顺利完成了认证注册,使该院成为省内唯一通过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认证的高校科研单位。2005年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复评和换证工作。江苏科技大学积极改善和加强部门内部建设,创造积极、上进、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观念,对内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办事程序、加强补台意识;对外做好服务、协调、督促、参谋工作。学校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集中和调动力量走出校门、深入课题组,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从2004年开始,江苏科技大学试行新的《江苏科技大学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应的科技激励政策文件。新的管理办法着眼于配合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学校近期发展目标,着重于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以及科技工作层次和水平的提升。学校也为新管理办法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宣传和解释、修改调整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清理原有的各类科技项目,与财务部门沟通协调,制订实施流程和规定等。新办法实施一年来效果明显。

“十五”期间,江苏科技大学在二级学院年度科技目标管理工作上也已取得突出成绩。江苏科技大学将学校每年科技工作目标(科技经费、完成成果、成果获奖、论文论著、专利等)进行分值量化,参照各专业院系部人员定编情况、上一年度实际完成的科技总量情况,在调研和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将学校年度科技计划的90%左右进行分解,与专业院系部签订目标任务书,明确科技工作任务的责、权、利,充分调动专业院系部和各科技实体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保证了全校科技总量目标的超额完成。

开拓创新,更上层楼

广泛拓宽、不断疏通课题渠道,大胆开辟科技经费筹措新途径,切实加快科技工作重点转移是“十五”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五年来,江苏科技大学多渠道争取科技项目,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加强与省内企业的合作,积极参加省内科技活动,大力宣传学校科技实力、科技特色和科技成果,开拓新的科技工作领域,同时继续保持和发展原有国防科工委、船舶集团公司等单位的科研渠道,特别重视产品和工程类课题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