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人文自然;雕塑艺术;设计手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场所的重视,房屋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设计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关注的不仅是美观大方,还有舒适自然。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尤其要把雕塑艺术和环境保护、密切结合起来,园林的人文环境已经成为度量整个园林景观品质高低的主要尺度。作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构景要素,雕塑有画龙点睛、丰富园林内涵的作用,并且它还是公众、园林二者良性互动的桥梁。

1.雕塑与园林空间环境的相互作用

1.1园林景观的环境艺术

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博大精深,涉及之广、包含之多,就像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样使人惊叹。园林的美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然美,它是整个园林的核心所在。在高尔德沃兹的一本书名为《极岩裂线》的书中,展示了岩石的自然美实例,岩石上长长的裂痕是地质构造运动留下的地质构造遗迹,完整的记录了岩石的断裂程度和断裂过程,其真实程度就像是事件重演,让人信服。《园治》一书中反复强调的原则有”景到随机”、“得是随行”等,这些其实都是说,在我们进行园林设计,景观构造时,要把园林的功能作用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不要一味的去造景。对于现代人来说,园林除了休憩游览作用,还多了环境保护、环境绿化、环境改善等作用。园林的景观的构成要素水体、植物、树木、花草、假山在缓解都市人群紧张压力的同时,也可以使人们精神世界得到充实。雕塑自从走出美术馆,就拥有了更大更好的发展,它与园林艺术相融合,不再只是一件单纯的手工艺品,发展成为园林景观的主要人文景观要素。随着雕塑艺术与园林艺术的逐步发展,二者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更为广泛。如图1.1所示,园林景观的设计就是借鉴雕塑的设计理念,讲究空间与景点的整体性、系统性。

1.2雕塑的环境艺术

雕塑走出美术馆,就不在是一件工艺品,它的艺术价值需要环境和其他景点的衬托和反衬。介于绘画和建筑物之间,它不能单独就有使用价值,也不能单独就有欣赏价值,环境特性成为它最重要的特点。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它与周围的环境、地形、景观形成一个整体,这时候特别要注意雕塑艺术品的地理位置选择、空间环境等其他物质的构成效果。

1.3园林景观与雕塑的环境融合

园林景观与雕塑相互融合是构景必须考虑的前提。雕塑艺术家不应该是在雕好作品之后才考虑雕塑的摆放位置,而是要联系园林的文化内涵,空间结构,在去考虑雕一个怎么样的雕塑。园林设计者也不应该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之后,景点构建完成之时才考虑放一个怎样的雕塑,必须在构造设计之前就考虑怎样放、如何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2.雕塑与园林造型的相互作用

2.1雕塑造型

传统的雕塑,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一种反映。表现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性认识。在现代的园林景观中,雕塑艺术已经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代表的是公众对特定的环境构成的接受程度和认知程度。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拥有多种形式和造型风格。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抽象几何形象的雕塑,被业内人士称为抽象雕塑,在目前的园林设计方面被普遍运用,并且,随着这种雕塑艺术手法的不断成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2.2园林景观的造型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核心内容是,设计的产品易于被人民大众接受,设计的艺术形态便于大众的理解,人民大众可以直接与作品达到情感交流。在园林设计时,人们与园林的直接交流主要是由实体产品的视觉化呈现的。不管是人为的造型还是自然的雕琢,都需要园林设计人员的仔细斟酌和认真推敲,这样才能营造出自然的氛围和符合大众审美惯性的空间环境。

2.3雕塑和园林景观造型的相互融合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普遍运用,使得园林景观在设计时更加注重趣味性和个性化。雕塑艺术和园林景观艺术的相互融合,也使得园林景观在表现园林内容时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3.雕塑与园林构造物质的相互作用

雕塑手法的使用使园林设计有了新的活力,与传统的园林构成物质水域、石头、植物等相比,雕塑更具有可塑性,大大的开拓了物质材料的来源。它把现代的科技材料,人工技术材料都纳入适用范围,比如:钢化玻璃、不锈钢、塑料、铝合金,等等。不同材料的使用,造成的结果截然不同,不同场合需要的材料也不尽相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主体密切相关,比如,地板的铺装、家具的组成,装饰品的选择,这些需要使用的材料就是截然不同的,你得考虑使用主体的特性,功能,作用等,合理运用,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园林景观构成物质的多样性和雕塑材料的多元化,造成园林景观取材的广泛和混搭情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园林在视觉效果、生态系统、物质构成、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高度的协调性。

4.雕塑与园林融合的代表作品

在园林景观中加入雕塑作品,表现出的既是一种新颖的美,也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一改过去传统的假山,石雕,在现代的园林景观中,雕塑以园林的大环境为背景,以周边的花草树木为点缀,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这种更加富有自然和人文艺术的园林被称为立体花坛,是现代园林的瑰宝。

立体花坛比普通花坛更有立体感和三维感,花坛把低矮的绿色植物作为原材料,运用雕塑艺术手法进行修剪打造,配备雕塑作品之后,形成独特的植物造型艺术。如图4.1所示。

5.总结语

总而言之,园林景观和雕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雕塑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园林环境是雕塑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者的融合既为园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而且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增加雕塑艺术,是对传统园林设计规矩的革新。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化水品的提高,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现代园林景观加上雕塑艺术后,可以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满足时代要求,使园林景观也能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档次。

参考文献:

[1]吴小刚.论现代园林景观与雕塑艺术的融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4):58-60.DOI:10.3969/j.issn.1673-9272.2010.04.016.

[2]田超.景观学视角下景观雕塑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2):207-207.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雕塑空间

园林,是自然环境经过人们主观意识规划设计,在固定地理位置上构建出具有艺术性、生态化的人文景观。而园林雕塑是整体园林布局的一部分,是园林构成中的重要一环,它特有的外部形式,包容的内涵及文化属性使它与园林建筑、绿地树木、花草相比更富有人性,更能体现某一具体的理念。

园林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在东、西方历史上,雕塑与园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在我国,园林格式设计早在距今5500—6000年的黄帝时代就有了,而论及我国早期的园林雕塑,近年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红山文化遗址——在集祭坛、寺庙、陵墓为一体的大型上古文化园林中,有令人振奋惊喜的女神、龙、鸟等雕塑。还值得一提的有春秋时晋灵公墓园雕塑,据郭洪《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家,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攫犬捧烛,石人男女四十余,皆立侍。”这27个字内涵丰富,说明晋灵公墓园的石雕群很壮观。在西方历史上,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中都是如此:自足空间和隔绝空间意识成为雕塑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和价值。但是,最近几十年来,雕塑与园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它与园林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已经模糊了。园林雕塑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相当地扩展,如抽象性、大尺度、使用自然材料、融入自然过程等。与园林作品相比较,园林雕塑无论是工作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这两种艺术的融合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雕塑空间是雕塑形体运动变化下所形成的空间,包括雕塑自身、心理和环境空间。雕塑空间通过自身的造型语言特色,使其感染力远远超出了雕塑自然空间体积。雕塑的空间扩张透过环境,进入人们的视野,激发人们的艺术情感,同时也致使雕塑空间具有融入性——它可以随时融入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空间里。

一、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的艺术,自然美是园林美的核心所在。园林雕塑的材质丰富多样,木材、石材、玻璃、铸铜、钢材、陶等均为常见的雕塑用材。亨利·摩尔和阿尔普都力图使雕塑在旷野、森林和山川中找到栖身之地,因为自然的力量可以加强作品本身的力量,使其更具完整性。高尔德沃兹的《极岩裂线》,它展示的是从岩石中有规则的留出一条长长的“裂痕”,就如同地裂再现,真实程度令人叫绝。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雕像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园治》所反复强调“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是随形”等原则,也正是考虑园林雕塑立意的过程中,要结合其功能与自然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

二、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色彩与光影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物质需要,也存在强烈的心理需要,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

色彩与光影是创造气氛所必需的。色彩的应用往往受到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影响。在环境中,雕塑采用的色彩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绿色的草坪上放置色彩鲜艳的雕塑,会给人带来醒目、清晰的感觉,如放置色彩暗淡的雕塑会给人带来厚重、质朴的感觉。色彩运用要注意暖色具有扩张感和动感,冷色具有收缩感和静感。光是物体的生命。园林雕塑位于室外,受自然光线的影响较大,每年、每季、每时的光线都不同。作为光源的太阳、月亮或灯光等,照射在雕塑上会使雕塑在形象与体积上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的放置位置,雕塑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在园林雕塑中要结合周围环境的采光度、光源方向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时相、季相变化。以夜景为主的雕塑则更多考虑灯光的效果。日本有件雕塑《交叉的空间构造》,作品由95个直径14.2米的水晶球构成。作者把一个“水晶细胞”裂变为95个,构成了结构复杂多变的城堡,进入城堡内部就像进入水晶宫,透过玻璃的光线变得五光十色。这是一件很受儿童喜欢的作品,它在审美功能中融入了实用功能。

三、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人类的亲和力

园林作为满足人们休息、游赏、活动的余遐空间,它是现在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场所,其空间和景观本身应具有一定的休闲性、娱乐性。

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富有回味的雕塑,它既是欣赏客体,同时又是交流对象。所以园林雕塑在选题时,应注重轻松愉快的主题。雕塑小品通常与所在环境的空间和景素结合,以夸张的小动物或拟人化的小品作为小尺度空间中的主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平时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东西的尺度增大,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营造出诙谐有趣的环境氛围。同时还将一些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置于景观之中。这些人物景观雕塑所反映的大多是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人,动作也极为自然,这种手法拉近了环境与游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景观的亲切感。如,有一组景观雕塑设计成一组横行的螃蟹从海边爬上岸,这里的雕塑既是作品也是歇息座凳,景致有趣且富于想象。可参与化也是增添雕塑情趣的重要手段,设置在地上的象棋雕塑,使人们不禁想一试身手,平添了一份亲切感、交流感。

结语

空间和人性,是现代艺术家追问的永恒主题。现代园林雕塑创造的空间不是徒具功能外壳或只具精美装饰的空间界面,雕塑空间设计的生命在于,物质围合而构成的空间内容应具有人性化因素。现代园林雕塑在题材上和形式上可以说是各具特色——抽象的、写实的,但无论明确表达了什么,只有雕塑本身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它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满足人们情感的各种需求,才能使人们觉得有种亲切感、交流感,这才达到了园林雕塑的真正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雕塑空间

园林,是自然环境经过人们主观意识规划设计,在固定地理位置上构建出具有艺术性、生态化的人文景观。而园林雕塑是整体园林布局的一部分,是园林构成中的重要一环,它特有的外部形式,包容的内涵及文化属性使它与园林建筑、绿地树木、花草相比更富有人性,更能体现某一具体的理念。

园林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在东、西方历史上,雕塑与园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在我国,园林格式设计早在距今5500—6000年的黄帝时代就有了,而论及我国早期的园林雕塑,近年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红山文化遗址——在集祭坛、寺庙、陵墓为一体的大型上古文化园林中,有令人振奋惊喜的女神、龙、鸟等雕塑。还值得一提的有春秋时晋灵公墓园雕塑,据郭洪《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家,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攫犬捧烛,石人男女四十余,皆立侍。”这27个字内涵丰富,说明晋灵公墓园的石雕群很壮观。在西方历史上,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中都是如此:自足空间和隔绝空间意识成为雕塑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和价值。但是,最近几十年来,雕塑与园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它与园林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异已经模糊了。园林雕塑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相当地扩展,如抽象性、大尺度、使用自然材料、融入自然过程等。与园林作品相比较,园林雕塑无论是工作的对象、使用的材料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这两种艺术的融合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雕塑空间是雕塑形体运动变化下所形成的空间,包括雕塑自身、心理和环境空间。雕塑空间通过自身的造型语言特色,使其感染力远远超出了雕塑自然空间体积。雕塑的空间扩张透过环境,进入人们的视野,激发人们的艺术情感,同时也致使雕塑空间具有融入性——它可以随时融入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空间里。

一、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的艺术,自然美是园林美的核心所在。园林雕塑的材质丰富多样,木材、石材、玻璃、铸铜、钢材、陶等均为常见的雕塑用材。亨利·摩尔和阿尔普都力图使雕塑在旷野、森林和山川中找到栖身之地,因为自然的力量可以加强作品本身的力量,使其更具完整性。高尔德沃兹的《极岩裂线》,它展示的是从岩石中有规则的留出一条长长的“裂痕”,就如同地裂再现,真实程度令人叫绝。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雕像毕竟还是和它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塑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园治》所反复强调“景到随机”“因境而成”“得是随形”等原则,也正是考虑园林雕塑立意的过程中,要结合其功能与自然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

二、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色彩与光影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除物质需要,也存在强烈的心理需要,其中包括对美的追求。

色彩与光影是创造气氛所必需的。色彩的应用往往受到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影响。在环境中,雕塑采用的色彩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绿色的草坪上放置色彩鲜艳的雕塑,会给人带来醒目、清晰的感觉,如放置色彩暗淡的雕塑会给人带来厚重、质朴的感觉。色彩运用要注意暖色具有扩张感和动感,冷色具有收缩感和静感。光是物体的生命。园林雕塑位于室外,受自然光线的影响较大,每年、每季、每时的光线都不同。作为光源的太阳、月亮或灯光等,照射在雕塑上会使雕塑在形象与体积上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的放置位置,雕塑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在园林雕塑中要结合周围环境的采光度、光源方向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时相、季相变化。以夜景为主的雕塑则更多考虑灯光的效果。日本有件雕塑《交叉的空间构造》,作品由95个直径14.2米的水晶球构成。作者把一个“水晶细胞”裂变为95个,构成了结构复杂多变的城堡,进入城堡内部就像进入水晶宫,透过玻璃的光线变得五光十色。这是一件很受儿童喜欢的作品,它在审美功能中融入了实用功能。

三、空间概念的转变使现代园林雕塑注重与人类的亲和力

园林作为满足人们休息、游赏、活动的余遐空间,它是现在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场所,其空间和景观本身应具有一定的休闲性、娱乐性。

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中,富有回味的雕塑,它既是欣赏客体,同时又是交流对象。所以园林雕塑在选题时,应注重轻松愉快的主题。雕塑小品通常与所在环境的空间和景素结合,以夸张的小动物或拟人化的小品作为小尺度空间中的主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平时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东西的尺度增大,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营造出诙谐有趣的环境氛围。同时还将一些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置于景观之中。这些人物景观雕塑所反映的大多是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人,动作也极为自然,这种手法拉近了环境与游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景观的亲切感。如,有一组景观雕塑设计成一组横行的螃蟹从海边爬上岸,这里的雕塑既是作品也是歇息座凳,景致有趣且富于想象。可参与化也是增添雕塑情趣的重要手段,设置在地上的象棋雕塑,使人们不禁想一试身手,平添了一份亲切感、交流感。

结语

空间和人性,是现代艺术家追问的永恒主题。现代园林雕塑创造的空间不是徒具功能外壳或只具精美装饰的空间界面,雕塑空间设计的生命在于,物质围合而构成的空间内容应具有人性化因素。现代园林雕塑在题材上和形式上可以说是各具特色——抽象的、写实的,但无论明确表达了什么,只有雕塑本身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它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满足人们情感的各种需求,才能使人们觉得有种亲切感、交流感,这才达到了园林雕塑的真正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M].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园林小品在园林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园林建筑类小品、园林雕塑小品、园林孤赏石小品。园林建筑类小品在园林中起着装饰、休息、照明、展示和方便游人使用的作用,属于小型建筑设施。它造型精致、体积较小、具有特点,并且适得其所。这种建筑小品在广场、绿地、城市街头等室外环境中被称为城市建筑小品。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不仅可以增添乐趣,美化环境,为游人提供休息和活动的方便,还可以使游人感觉到美的感受并受到良好的教益。园林建筑小品按其功能分为五类:(1)供休息的小品。包括靠背园椅、凳、桌、遮阳伞等。常用自然石块或混凝土做成仿石、仿树墩的桌凳;或利用花坛边缘的矮墙、树池周边的高台和地下通气孔道来做椅、凳,不仅能休息,还可以乘凉。(2)装饰性小品。包括各种花钵、饰瓶,装饰性的水缸、香炉,各种类型的景墙、景窗等,在园林中虽起点缀作用,但却不能忽视。(3)照明小品。园灯的底座、灯柱、灯头、灯具都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地灯、草坪灯、园路照明灯等都采用不同的造型。现在园林中常见的是把灯柱设计成树的形态,结合周围的植物,既完美的隐藏又十分的美观.(4)展示性小品。各种公告牌、指路牌、导游图标、阅报栏、说明牌、图片画廊等,对游人有宣传、教育、指导说明的作用。(5)服务性小品。为游人的方便提供服务,如饮水区、洗手池、公用电话亭等;为保护园林的设施,如栏杆、花坛绿地的边缘装饰等;为保持环境卫生,如垃圾箱、废物池等。

在造园艺术中,不论中外都融合了雕塑艺术的成就。在我国传统园林中,尽管很多雕塑都会受到迷信的渲染,但大多数都具有鉴赏的价值,提高了园林景观的趣味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在国外的古典园林中也常常使用雕塑,虽然它们配置得严谨、庄重、简单、大方但也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与情调。在现代园林中已越来越多为造景而运用雕塑艺术手段。雕塑小品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体态或大或小,形象可自然可抽象,表达主题可严肃可趣味可内涵可浪漫,这根据园林造景不同的性质、条件和环境而定。常见的园林雕塑有以下四类:(1)人物雕塑。人物雕塑一般以纪念性人物和情趣性人物为创作的题材。人物雕塑一般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生动的形象,是为表达某一个主题,为环境带来了文化意义也增添了艺术气息。(2)动物雕塑。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与动物存在着多方面的情感,许多动物形象的雕塑由此诞生。如象征和平的白鸽,活泼好动的小白兔,聪明善良的海豚都常常成为人们的塑造题材。由此可见动物雕塑使环境更温馨、自然、生动,丰富了园林的艺术趣味性,给园林带来了灵气。(3)抽象性雕塑。抽象性雕塑具有深奥的意义,游人一般边欣赏边揣测,而标题性可以据题深思慢慢体会。而非标题性的雕塑,就是力争做到什么都不像。(4)冰雕雪塑。由于冰雕雪塑材料特殊,所以受到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各种各样的冰雪雕塑造型独特、晶莹剔透、巧夺天工,已成为东北一带冬季园林的一大特色。

园林植物是千奇百怪、多种多样的,而园林小品的形式和功能也是各式各样,两者的结合造景则成了园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两者的结合可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而改变风格,可灵活运用,不需中规中矩。但景观是没的享受,在看似无规却是,实则有序,在运用时要使园林小品和园林植物更融洽的组合,使景观整体协调统一。园林植物不仅起到美化园林小品的作用,还应通过植物配置更加完善小品的功能,使之美观又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如为更好的完善指示牌的指示作用,可以在旁边种一棵树;完善廊架的遮阴功能可以在顶上种一些攀爬类的植物。

座椅主要是为游人提供休憩的小品,它分布较广,是使用率很高的功能性小品。为更好的完善其功能,座椅旁边的植物需起到可乘凉又不遮阳的作用。所以座椅可尽量设置在高大乔木下,既可以乘凉,又不遮挡游人视线,更加的宽阔。如今的设计领域中,小品已逐渐向艺术化,科学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尽量避免雷同。在空间的组合布置中,应将植物与小品巧妙的结合,布置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需紧密的结合,不可以彼此孤立。环境是由无数的单体组合而成的,只有每个单体达到美观效果,整体效果才能好起来。

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两者的变化不能太大,设计者可利用植物的色彩、线条、树种及质地等的多样性结合造型、色彩、尺度基本相似的园林小品,使园林景观既有相似性,又有变化,既使景观整体统一,又感觉活泼生动,和谐统一。所以在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要把握好尺度,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在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应以物理学特性为依据,合理的运用,充分考虑各自的自身特点。例如在体积较大的小品旁配置高大繁茂、质地粗厚、色彩浓重的植物,带给人庄重的感觉,大多运用于纪念性园林中,高大的人物雕塑配以雪松、圆柏等植物,显得庄严肃立;而在小体积的小品周围配以质地轻巧、颜色鲜艳、枝叶稀疏的植物,则会给人一种轻盈明朗的感觉;例如一个精致的路灯旁配置几株紫薇,显得小巧可人。在园林小品和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要注意协调体积及重量的比例。例如南京中山陵庄严的陵墓配以高大的雪松;粗糙的墙体配以粗线条的紫藤。但居住区的墙体则应配置纤细小巧的攀缓植物。如亭廊穿插的小庭院中,则宜配以竹类,显得清晰幽静;高速公路两侧的植物景观配以颜色鲜艳的女贞、红花继木等,组成几何块,显得落落大方,给人明朗的感觉。

园林小品与园林植物结合造景时为带给人一种舒适、平和、眼前一亮的美感,应注意两者间的配合与联系。找出两者的共同点与统一性,才能出现协调的植物配置。相反,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显主题,引人注意,则会带给人强烈、兴奋的感觉,有明显的刺激感。

雕塑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造型 建筑造型 园林造型 几何构成材质置换

1.雕塑与景观设计的历史渊源

在人类文明史上,现存雕塑作品可以上溯到上万年,人类各民族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共同谱写了极其灿烂的篇章,创造了众多的激动人心的景观雕塑作品。从古希腊到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等很早已经意识到景观规划,建筑设计与城市雕塑之间的关系。大雕塑家菲迪亚斯主持建设的雅典卫城及其雕塑就是一件永恒的经典之作,卫城的广场、柱廊、山墙、檐壁以及神堂内布置了众多的圆雕和浮雕,艺术效果生动典雅,强烈地渲染和烘托了神圣的宗教氛围。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创作《夜》、《昼》、《暮》、《晨》,《大卫》,法国的罗丹创作《思想者》等。

2.景观雕塑的类型

景观雕塑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占有的空间形式上可以圆雕塑、浮雕、透雕等。从雕塑所处的环境分,又可分为广场雕塑、街道雕塑、园林雕塑、庭园雕塑。按功能可分类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陈设展览型、功能性雕塑。

2.1 纪念性雕塑

城市雕塑艺术由于其材料的永久性、巨大的规模和尺度等因素然而具有天然的纪念性、最适宜从正面去展现和阐述那些与社会历史有紧密联系的事件、人物和观念。它们表彰和讴歌那些在历史上对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贡献和业绩的人物,铭记和纪念那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它们往往占据重要的位置,如城市的主要广场,或是与被纪念对象有关的地方,而且还要留出进行纪念活动的公众空间。

2.2 主题性雕塑

主题性雕塑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揭示某些主题。主题雕塑通环境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景观雕塑和环境的特殊作用。主题性雕塑最重要的是选题要贴切。

2.3 装饰性景观雕塑

景观雕塑中占大多数的是装饰性作品,主要发挥着装饰和美化环境的效应,这些作品大都设置在园林、街心花园、庭院或自然风景区。这类作品布局可以灵活,不一定要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其题材内容非常广泛。

2.4 展览陈设性景观雕塑

陈列性雕塑是指以优秀的作品为主。雕塑公园的布置要考虑人流参观路线、背景、视角等因素,此类作品布局形式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美育素质。

2.5 实用功能性雕塑

功能性雕塑的目的是实用、是用雕塑的手法为手段使造型具有审美的要素,如城市中处理成雕塑造型的座椅、指示牌、垃圾桶、儿童公园中动物玩具等。

3.现代景观雕塑的造型特征

贡布西里在他的代表作《艺术的故事》中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在过去的20世纪中,世界上出现了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如:毕加索,米罗,达利等,给现代的雕塑创造了众多的激动人心的景观雕塑作品。

3.1 机械造型

从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虽然现在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但机械依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还没有消除,机械材料、机械造型代表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在上个世纪雕塑界依然非常流行。在雕塑领域金属材料作为时代精神的象征,在初级结构主义雕塑中得到广泛的普及。例如: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3.2 建筑借用雕塑手段

建筑与雕塑艺术是国内外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建筑与雕塑的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衬托关系,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陵墓建筑与雕塑艺术形式。无论是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都已相当发达且自成体系,这些建筑以土木砖石为主材,尤其将砖木的材料特性发挥运用到了极致,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显示出的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整合,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品格风貌。在早期的西方国家也出现了建筑与雕塑的结合这方面的案例如《雅典神庙》、《圣彼得大教堂》《悉尼歌剧院》、《榔香教堂》等。

3.3 雕塑借鉴建筑表现手法

在实际生活中,雕塑也经常要和建筑相配合,许多时候还要同建筑结为一体,即成为即是建筑的有机的构成部分,又是可以单独观赏的艺术品。雕塑也可以借用建筑的一些原理,强化雕塑的室外效果、纪念性、建筑性,还有雕塑借鉴建筑的功能,即内部空间的使用功能,例如《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等。

3.4场景造型

借用地势、地景设计布置雕塑是近些年来,景观雕塑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如果说在传统景观设计中,雕塑与景观的关系是点与面的装饰关系,那么在利用场景空间造型的这类雕塑作品中,雕塑与景观则实现了语言上的彻底融合,在这些作品中,雕塑与景观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些作品既可以说是运用雕塑语言作的景观作品,也可以说是用景观语言作的雕塑。

3.5 园林和雕塑的结合

在传统园林中雕塑大多是以装饰的角色出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雕塑不再仅仅是环境的装饰与点缀,而是与现代园林景观融合在一起,其本身就是一个崭新的“景观”,是环境内在的“形态”,是园林艺术的视觉中心及点睛之笔。

3.6 写生造型

写生造型的雕塑虽然是传统的造型形式,不是当前景观雕塑的主流,但是一些小型的写实造型雕塑在景观设计中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如一些公园绿地或步行街,如果说古典雕塑的写实强调对客观对象的表现,那么现代的写实造型雕塑则更注重表现作者的主体意识、时代审美理想和艺术个性,确切的说这种造型是一种寓新十旧的创新,这些雕刻家们把具象和抽象、写意和写实、主观和客观、理智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