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雕塑艺术的分类

雕塑艺术的分类

雕塑艺术的分类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雕塑;艺术;种类;语言;特征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47-01

雕塑艺术是美术中的一种,它是以“实体性的(耐磨的或可塑的)物质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的艺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它用料坚固,传承恒久,又兼直观性的特点,与观众处于同一空间,极易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并能直接感染群众。”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雕塑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许多城市都用雕塑来装点、美化自身,在广场、行政中心、公园、车站、商场、科学艺术场馆、体育场馆、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经常有醒目的雕塑艺术作品出现,以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与个性特征。

研究探讨雕塑艺术理论,对于雕塑艺术创作与欣赏,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雕塑艺术的种类

雕塑艺术是雕刻与塑造两种艺术的合称。

雕刻又细分为石雕、木雕、玉雕等。

塑也细分为泥塑、陶塑等。

同时,雕塑又细分为刻、镂、塑、凿、琢、铸等。在坚硬的材料上刻出浅凹线为刻;刻得深而且空为为镂;用锤击凿云料为凿;用原理轮等钻切为琢。这些均名雕刻;而粘土之类软材料造型叫塑,即堆积、揉捏、浇铸而成。

上述分法都属于按材料与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划分的种类。

而若按作品题材的不同来划分,雕塑又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室内雕塑等等。

按作品样基的不同来划分,又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等。

按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不同来划分,又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等等。

由此可见,雕塑是一门种类繁多的艺术。

二、雕塑艺术的语言

雕塑艺术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形体

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也是整个雕塑艺术的基础。

雕塑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外部形体的塑造来再现客观事物形象,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离开形体便没有雕塑,所以形体就成为雕塑艺术的核心语汇了。

当然,雕塑艺术的形体,并不是对客观事物形体的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创造的艺术真实,即一种理想化了的形体。例如著名雕塑家创作的雕塑《持矛者》,其中的漂亮无比的美男子形体,并不是古希腊男子的临摹,而是一个艺术化了的形象。又如罗丹创作的著名雕塑《散步的人》,也是人物原型的基础上,突出了那修长的双腿与下肢行走时肌肉的状态,比原型更为典雅、更为优美。

(二)构图

构图也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所谓“构图”,指的是雕塑作品的总体结构、倾向、动态、气势、情绪等因素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观赏者从正面、侧面、背面都能看到形象的体态、特征,获得审美愉悦。一般来说,雕塑的构图大多采用几何图形的构图方法,以获得雕塑作品的整体效果,避免散乱、重叠、扭曲等弊端。古希腊的雕塑,人物造型多用S形,中世纪的雕塑则多用梯形。后来大多用稳定的三角形。运用几乎图形进行构图,有利于雕塑作品的形式美。例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两个人物中的圣母玛丽亚坐着,膝上放着另一个人物——死云的基督。整个雕塑造型是稳定的三角形,而的基督又是S形。

(三)体积

体积也是雕塑艺术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形体,这也是雕塑作品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之处。所谓“体积”,就是物质占有的不同空间,一件雕塑作品,就是由各种大小不一的体积构成的,雕塑家们用“麻袋装土豆”来比喻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三、雕塑艺术的特征

雕塑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的审美特征:

(一)三维性

所有的雕塑艺术,都是三维空间的主体化艺术,这是它与绘画、书法、摄影、篆刻等美术最主要的不同。

(二)简约性

雕塑艺术以单纯取胜,追求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三)统一性

“雕塑艺术特别强调艺术形象自身局部与整体之间、形象与形象之间以及艺术形象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②

注释: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雕塑;具象语言;抽象语言;划分;发展

[作者简介]曲鸣,广西年鉴社美术编辑,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1)10-0083-03

一、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

雕塑作品有着多种多样的分类,抽象与具象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分类,它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相似的程度上去划分作品的风格的概念。雕塑作品按具象和抽象语言的比重来划分。如作品中的具象语言的成分比抽象语言的成分多,那就可以认为这一作品就是具象作品,反之则是抽象作品。

要明确了解作品中的两种语言,我们应该先了解具象与抽象这两个概念。

抽象,本意是提取、提炼和舍弃的意思。从艺术手法来看,抽象是指不可辨认的与外在世界无直接关系的内容。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开自然艺术的外观,虽也属一种反映,但并不是忠实的反映,而是主观、情绪化的反映,即写意。

抽象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一些美术样式,如书法、建筑,其样式的特征决定了其在整体艺术上是抽象的,有一部分是来源于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近的,部分的原始艺术作品和绝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都属于此样式。夸张也属于一种抽象。

具象,顾名思义就是具体的形象,在艺术中可辨认的与外在世界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它是外在世界的直接反映。具象艺术手法是对现实物象的客观再现,理论上有“摹仿说”、“反映论”等,即写实。

具象艺术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其相似的艺术。希腊的雕塑作品和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为典型代表,具象作品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的艺术生活当中。从原始的岩洞壁画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雕塑,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一类作品的重要艺术风格。

当我们详细认识具象与抽象的概念后,就可以知道在雕塑作品中具象与抽象都具备可识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主观的判断,如认为某件作品的抽象艺术占70%,具象艺术占30%。可以说雕塑作品具象与抽象并没有严格的划分。

建立在形象、形象与自然对象之间的细致的解剖上,任何酷似对象的形象也不可能不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艺术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成份,相同的,抽象艺术中也一样。中国的画家齐白石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画家黄宾虹的“不似之似为真似”。都是对作品的形神兼备双重要求作为抽象语言和具象语言的一个概括。

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偏重

纵观古今中外的各个时期,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都是共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下产生不同的偏重。如石器时代,其雕塑是起源和萌芽时期,那时人们是以模拟生活中的动物的形体和自己的形体的特征塑造形体,雕塑作品无不体现出人类原始的审美意识。也正是因为那是人类的艺术活动的初期,艺术品的创造者能力有限,其造型较为粗略、夸张并具有极强的原始装饰性。新石器时代的石雕头像的风格古拙、自然、质朴、幼稚,由于石质坚硬,工具落后,所以大多采用阴刻的手法,由此也可见那时的原始人类对于人的面部结构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写实能力有限,只能将作品夸张化、抽象化,所以这一时期的雕塑包含较多的具象语言。

又如秦代的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在具体塑造技巧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塑造方法上采用了模型与手塑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写实在对形象的塑造上表现出了雕塑家们对“逼真”的尽力追求。雕塑准确的结构与细致入微的个性刻画、高超的写实塑造使这些陶俑似乎变成了真正的血肉之躯,其具象的塑造手法和辉宏的气势表现了秦代强大的政治背景。

汉代雕塑主要集中在陵墓装饰中,在具象雕塑的基础上抽象因素较多,如西汉时期陕西平阴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马踏武士最为鲜明突出的雕塑主体形象是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和被踏在马蹄下的武士,构成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典型形象:战马肥硕矫健,昂首屹立;战败的武士手持弓箭卷曲于马下,作挣扎状,尽管他龇牙咧嘴,神态凶悍,但仍然无法挣脱重如泰山的战马身躯。这一雕塑是纪念碑性的雕塑,雕塑的构成透露出了典型的东方写意文化,从解剖学看,它是不符合现实的,然而当人们面对雕塑时并不会感到它失真,相反的,这些夸大的变形抽象处理手段正好有利于表现马的雄壮和战败者的矮小狼狈,更形象的表现出雕塑的本意。

中国上世纪留学法国、苏联的雕塑家,他们的雕塑是以写实的具象语言为主的,做人物,做重大题材。近代的雕塑家更多学习欧美的现代艺术。接受新观念,他们做的雕塑是以抽象语言为主的。

又如国外的雕塑,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史前雕塑、古典雕塑、现代雕塑。

神秘的史前雕塑主要以抽象的表达方式为主。比较著名的西方史前雕塑有两个,一个是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另一个是维斯普格的维纳斯。这些滚圆丰满的妇人抽象形象,表达出原始人对象征性渴望,这一时期雕塑以抽象形象为主。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他们的雕塑有着准确的造型、风格化的语言。如尽善尽美的掷铁饼者、活的维纳斯等写实性雕塑,给我们留下千古典范。

希腊的“古典时期”是希腊的全盛时期。这时的希腊雕塑在追求真实的完美、追求客观真实之美的境界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一时期是以具象的艺术形式为主。

雕塑发展到现在的现代雕塑,在语言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希腊、罗马的写实雕塑传统还在继续,比如东欧的一些国家的雕塑家主要以写实的方法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实验性的艺术的兴起转而取代了学院派艺术,成为主派。立体主义的产生揭开了雕塑史现代部分的新篇章,如毕加索的作品妇女头像,立体主义在雕塑语言内部建立了一种抽象的几何构成为基础的自身逻辑,这时的雕塑已不再是对对象的忠实记录。此外,还有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艺术,如集合艺术、废品雕塑、行为艺术等,都成为抽象艺术的范畴。他们通过对现成物品的拆分和重组,对工业废品的重新处理,对新材料的综合利用等手段,表达

了自己的观点――对工业文明的怀疑与赞美,批判与肯定的复杂情绪。这些艺术家选择了以抽象语言形式的表达为主,是因为具象语言形式难以表达他们的观点与想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新的手段得以利用,如利用电器灯光、声音、雷射等手段,拓展了光雕塑的虚像体积,反射表现幻象性的光学装置等成果。如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的《火烈鸟》,是通过提炼具象物体的要素做成的雕塑,无不是当时的艺术家对抽象的理解。如亨利・摩尔的雕塑《母与子》《斜倚像》,同样体现出对抽象语言的运用。

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的辉煌到现代派雕塑的繁荣,其发展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并且有着其文化的内在特征,是文化特征的逻辑发展,如古希腊的核心内容是“摹仿说”,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视觉的真实性,因此,艺术家必须研究雕刻技术、材料、人体结构、运动规律等,所以,艺术家的第一步是要把握现实的具象语言。同时,艺术家是人,是文化的人,他不可能像镜子一样被动地反映世界,在雕塑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的感情、审美观也自然融入作品当中。因此,在把握具象语言的同时,进一步融入经过自己提炼加工的另一种语言:抽象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好作品。

三、抽象与具象的关系

在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的抽象和具象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抽象融合具象,抽象和具象相互包含、相互交织。就人而言,感性存在是具象的,理性存在是抽象的,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体,它们相互制约。

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语言、具象语言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后者建立在对形象、形象与自然对象之关系的细致解剖之上,任何酷似对象的想象也不可能不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艺术之中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因素;同样,许多抽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也与自然对象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包括着具象因素,上述第一类现代抽象艺术便是例证。抽象艺术、具象艺术的概念是宏观的、直观的;抽象因素、具象因素的概念是微观的、分析的。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概念的混淆,会导致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概念的瓦解。

四、抽象语言、具象语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很多艺术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创作中的抽象语言、具象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有经验的艺术家知道,要进行抽象艺术、现代艺术的创作,前提就是要学好最实在的写实基础(具象语言),只有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去理解、创作,才能去做好抽象艺术、现代艺术。

的确。做好具象语言是第一步,第一步完成后,才能去提炼出抽象语言的第二步,否则,所做出来的抽象语言便是平庸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先寻找具体的东西,再在具象里进一步提炼出自己的语言,并融入到创作中去,使作品更符合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例如有个学生创作一个作品《苹果心的联想》,第一步是在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有感觉的东西,他发现吃剩的苹果心很有意思。于是便考虑以这个为题材创作一个作品,当做完一个苹果心的泥塑后,就开始考虑如何在这一个具象语言当中加入其他的东西。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当中,经过不断的提炼后,最终在苹果心里加入了许多具象语言和抽象语言,于是,一个系列作品就出来了。

结论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装饰雕塑;景观设计;艺术语言及特征;未来趋向

1 装饰雕塑的含义、形式及类型

雕塑是以物质载体来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理念,它是通过三维的、有一定空间体量的造型构成可视可触的造型艺术。雕塑给人以四面可观的空间性,因此又被称为空间艺术。装饰雕塑是通过雕、琢、刻、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装饰艺术形象的总称。它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并称为造型艺术。“装饰”从字面上解释,即“装扮和修饰”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和范畴。在内容上,以积极向上的主题反映发人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形式上,以概括提炼简约夸张和寓意等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进行表现,在功能上,既有实用性强的艺术类型,也有纯粹欣赏性、表现艺术精神和理念的作品。它以秩序化、理想化的艺术特征,构成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优秀的雕塑作品能陶冶人们的心灵,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由于其所用材料坚固,大量作品可以被永久地保留,而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随着经济的腾飞,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装饰雕塑被纳入艺术美化生活的设计体系中来,并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景观设计以及室内外环境的装饰雕塑等逐渐被老百姓所认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已成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的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

雕塑的形式一般分为三种,即圆雕、浮雕和透雕。圆雕:指独立于空间,立于地面或悬挂于空中,适于从各个角度欣赏的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物象浮凸的一种雕塑形式,按照表面凸出厚度的不同,分为高浮雕、低浮雕两种。镂空雕:没有底板、前后通透的单面或双面浮雕。

装饰雕塑分为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两种类型。具象雕塑:具象雕塑又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种。写实以现实对象为本,恪守“模仿说”的原则以逼真再现的表述方式,把写实的造型、神态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写意则强调主观对客观的感受,其造型是客观之像与主观之意的复合,主要通过概括、夸张和变形来表现造型,形成别具特色的语言形态。抽象雕塑:即摒弃一切客观表象,以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结构。

2 装饰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一是美化环境。这些年来,美化景观少不了雕塑进行点缀,这已成为居住景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景观雕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随着居住景观建设提倡人性化的要求,环境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二是满足人们的审美欲望。雕塑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是人们对审美需求最强烈的一种表现形式。雕塑是景观设计中重要部分,其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欲望,雕塑也就是雕塑家的思想在其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优秀的景观雕塑作品不光造型给人以美感,在大自然下,任何视角、任何时点都带给人美的倾诉,并且其传达的内在思想丰韵也是至真至纯的, 符合人类最彻底、最核心、最本质的人文精神。

如果说建筑是景观里的“面”,道路是景观里的“线”的话,那么雕塑就是景观中的“点”,它们凝聚着它们特有的灵性,展示着它们特有的语言,诉说着每一个景观的每一个观念,让人们品味着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雕塑艺术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着人们的情感、愿望,折射出智慧的思维之光,昭示着民族的审美追求,传递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信息。

3 装饰雕塑的艺术语言

3.1 提炼、概括。装饰雕塑注重形式的变化,追求大的动势和简洁明快的形象所产生的节奏、韵律及艺术氛围。

3.2 夸张、变形。夸张、变形是在提炼、概括的基础上突出和强化其语言特征,直接决定着作品主体形象的艺术效果。

3.3 节奏、韵律。装饰雕塑运用排列、交叉、重复和渐变等方式方法,进行疏密、强弱和长短交替出现的各种组合,形成或静态、或动态、或崇高或优美的韵律,这种韵律构成的视觉效果极富感染力,使某种既定的造型语言和形象特征形成节奏分明、律动起伏的形式美感。

3.4 程式化。在构成装饰雕塑的风格化中,程式化是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4 装饰雕塑的艺术特征

4.1 象征性。象征性思维就是借用某一事物来表达具有类似特征的另一事物,因此,象征的本质就是“借喻”。

4.2 虚实空间。装饰雕塑能够运用多变的空间样式而使其在雕塑艺术中独具特色。凹凸空间的凸为向外扩张的实体称正空间;凹为向内作用、呈现的内陷,称负空间。通透空间意味着立体造型的封闭性空间被彻底打破,雕塑的内部空间可呈露于外,也可透过造型本身直接将雕塑之外的虚空间引入雕塑之中。

5 未来装饰雕塑设计的发展趋向

装饰雕塑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受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的基本风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装饰雕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向。

5.1 题材广泛:如今,装饰雕塑的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走向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服务于大众,成为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

5.2 抽象性:由于具象的人或物引起人注意的是其形体本身,很难演变为景观中空间要素的一部分,因而抽象化是雕塑成为景观设计之要素的第一步[9]。

5.3 贴近生活:装饰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雕塑在取材上比较随意自由,在表现方式上灵活多变,非常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深受我国一些城市的重视,北京、上海、深圳的步行街,都放置了许多造型新颖的景观雕塑。

5.4 与特定环境、文化相结合:雕塑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背景,反映当地的传统和风貌,为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而设计,通过雕塑启迪人们对历史与现实进行思考,既使自然环境构成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使雕塑成为环境中和谐的一分子。

结束语

装饰雕塑能改变环境,特别是城市的软环境。它能体现景观设计的档次和风骨气韵,是只能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的。装饰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无疑具有这种无形的作用。人不仅仅生活在物质空间,也生活在精神空间,现代化的一流物质空间并不能保证一个充满了人文精神的精神空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精神空间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中,多元化的文化发展,将引导装饰雕塑趋向多样性、趣味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潘绍棠,景观雕塑[M].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

[2]吴魁,罗博 现代装饰雕塑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8

作者简介:

王芹,1988年,女,汉族,山东潍坊,硕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设计艺术学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4篇

艺术是人类在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家园,而雕塑,也是人类创造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经过几千上万年的演进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语言特点。首先她的三维和实体感特质使她区别于其它姊妹艺术形式,具有了独立的身份和地位。同时它的精炼简洁、单纯的立体表现形态和内在、含蓄、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表达方式,特别是艺术家独具个性表现的塑造手法和雕刻的形式意趣都赋予了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这就是雕塑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因此,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也都充分借用雕塑的形式来表现。这也就使得雕塑从石器时代开始就紧密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步伐一路走来,成为了很有大众基础和深受喜爱的艺术形式。

而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艺术和非艺术没有区别”的“革命”口号在西方被提出,在中国被高喊,突然间雕塑这一美好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成了现代主义的仇敌,要被颠覆和解构,要“反雕塑”(据介绍在西方几十年前就出现了“反雕塑”的现代艺术运动)。但是在被誉之为“现代…观念表现”的“现代艺术”中,前边我提到的那些类型的“作品”都赫然出现在了雕塑的阵营中,我不知策展人和作者为何没有一点文化自信,为何不能相对于雕塑而另立门户?其实,这些作者自己本来就是要反叛传统、颠覆传统的雕塑造型语言,“颠覆和解构传统”不就是现代艺术的理论口号吗?既然不屑于与传统意义上的雕塑为伍,又何必非要把自己的非雕塑作品冠之以“雕塑”呢?

有些概念必须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常识,那就是一个事物是相对于另一个事物而存在的,一个概念的确立和存在也是相对于另一个概念而存在的,没有“此事物”的概念,也就不存在“彼事物”的概念,而“此事物”和“彼事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各自的本质和特征不同,并且在这种本质内涵下,其外沿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无度地扩展外沿就会改变了事物的本质,而使其变为另一事物。有“艺术”,就有“非艺术”,有“雕塑”就有“非雕塑”,“雕塑”就是相对于绘画、摄影、电影、音乐等艺术表现语言而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些基本概念是不能混淆的。因此我认为现在出现的一类所谓的新观念雕塑,其实已经远离了“雕塑”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称之为另一种造型语言,何必非要混淆在雕塑之中,既破坏了雕塑概念的确定性,又不利于自己身份的明确,这是何苦呢?说到这里,又使我想起了西方出现的“反雕塑”,既然是反雕塑,那一定是要脱离雕塑的基本属性,那还能再是雕塑吗?如果没有脱离雕塑的基本属性,那不就仍然是雕塑吗?何来“反雕塑”?

说起“原创”,就更不敢恭维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许多被诩为“原创”和“创新”的美术作品、雕塑作品,基本上都能在西方的现代艺术作品中找到“粉本”,这种抄来抄去的花样游戏却被我们的一些批评家们推崇备至,更有甚者,一些作者由于基本功差而出现的造型缺陷也被一些批评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并且捧得很高,放在了引领当代艺术发展的前锋位置。不知道是批评家们无知和孤陋寡闻,还是一种别有用心故意推波助澜?这恐怕也只有批评家自己心里最清楚。

再比如现在有一些人喜欢借用古希腊雕塑名作和米开朗基罗、罗丹等大师的作品来改造,其实这本是一种很不可取的荒唐行为,是对大师作品的亵渎和不恭,欺负大师们已早离人世,不能出来维权。而我们的一些理论家们却对这类作品如获至宝,赞美为原创和“造型观念的成功转型”,不惜以大量的文字给予“学术”分析和肯定,实在难以使人信服。不知道这种“创新”有何高度和意义?

雕塑界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作品在呈现“剪纸”造型倾向,形体单薄,已失去雕塑的体量感,四周观赏的造型特点已被忽视,雕塑语言的艺术表现魅力已渐渐丧失。这种现象在青年雕塑家当中出现的更多些。我想,也许是因为“现代观念”的影响,以致在雕塑教学中放弃了对雕塑造型表现语言特点的追求,也许是批评家们根本就不懂得雕塑语言表现特点而乱加评论出现的误导。总之,雕塑语言的特殊魅力正在急剧弱化,真正能给人经久耐看、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雕塑作品越来越少,粗糙、简单、不加推敲、缺乏雕塑艺术魅力的所谓“新观念”作品却在泛滥,这是一个让人失望的“热闹”景象。

说到这里,我想我们的很多“创新”者是不是正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说将雕塑表现语言和技能的难度和高度降到最低,而前卫理论家们却又在把最单纯的问题复杂化,比如非要给雕塑艺术强加那么多所谓“观念”和这“嬗变”那“关怀”,反倒是没有了艺术表现自身。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批评家对雕塑这门特殊表现语言的陌生和无知,再加上喜欢哗众取宠的不良学术风气,就必然导致雕塑批评的混乱,进而导致对年轻一代雕塑创作的误导。就艺术领域而言,这种混乱和无序在美术这一领域里表现的更为严重,而在美术领域里,又首推雕塑界最为严重,大概是可直接借用的现成品容易在“三维”和“现代”的名义下堂而皇之地搬进展厅吧?我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一位系领导陪我在学院美术馆参观该系从国外请来的当代艺术家所指导的学生作品展,该同志一一向我介绍了每一件作品,当走到墙角看到一堆垃圾尚未运走时,该同志很不好意思地解释:“这些娃们,我说过环境清扫完将这些垃圾要清理走,怎么还在这堆着……”,走近一看,垃圾前立着作品标签,上面有题目、有作者、有指导教师名,显然已成了展览作品,该同志无语,我也无语,真不知该怎么说好。我想中国画、油画总还是要在画面上画几笔,现成品总不至于混进来吧?比如音乐,再前卫、再现代的歌唱家总不应该是哑口无声吧?再比如说舞蹈,再前卫、再现代的舞蹈家总不至于腿脚不能动吧?而只有美术界最“前卫”、最“现代”,公然可以悬挂一幅空白画布起个题目在美术馆展览;公然可以摆些生活垃圾说是美术作品;公然可以杀猪宰牛说是美术创作行为……而且这一定会被一些批评家进行充分的“学术”肯定和宣传。

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雕塑艺术语言空间语言形体语言材质语言改造方式语言

前言

艺术语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如创作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媒介、表现手法等,其不仅是艺术作用构成的重要材料,也是将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理念、艺术观念、审美观点、个人情绪等充分表达出来的方式或者工具。艺术语言具有较多突出的特点,如内容丰富、灵活性高、流动性强、变化性大等,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于是俱进的一种观念,在时代的进步中会涌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语言。而雕塑艺术作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语言也有不同的体现,主要包含了四种,即空间语言、形体语言、材质语言、改造方式语言,雕塑正是通过艺术语言变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传达出美的信息[1]。

1.空间语言

一般人们对于空间的理解即为物理学上的定义的长度、宽度、高度、广度等,以该类特性展现出物质的实际存在。艺术对于任何概念的定义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雕塑的艺术语言对于空间的定义为通过对某一平面范围的限定及围合而表现出的一种虚空状态,平面内的范围、形状、布局、开合度等,都会对空间给范围的限定产生较大的影响效果。雕塑的设置需要占用或者掌控一定的空间,为雕塑艺术提供存在的基本范围保障。另一方面,其与外部环境整体空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决定了其需要一定的环境空间,因此可以总结出雕塑空间语言的双重含义,即本身的空间性和雕塑与环境空间的关系。前者表现为实体所占空间和虚空的空间关系,包含围合、渗透、穿插、贯通等;而后者则表现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其对于环境空间的影响,和谐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空间语言是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具象化,而知识抽象的表现,艺术张力的变现方面,其也是雕塑艺术的魅力点之一。只有将空间及创造空间转却把握,灵活运用,才能使雕塑艺术语言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形体语言

形体是指雕塑的形态、形状以及体积等,其是雕塑艺术最为朴实、最基础的语言。雕塑者根据桩基的艺术理念、创作要求、审美观点,运用点、线、面、形态等各种材料制作或圆或方、或大或小、或软或硬、或简单或复杂的个图或者组合,从而构建出不同形式的形体,如写实注意形体、抽象主义形体、浪漫助于形体等,将艺术包含的意义展现给观众,达到一定的艺术渲染效果。另外,变形也是形体的一种表现形式,雕塑者先对客观事物的特点、结构、性质等有全面的了解及研究,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将客观事物的外形通过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对于线条进行处理、轮廓变化、组合错位等方式改变其常见的形态,以夸张的形式展现出事物的另类的魅力,既不脱离客观事物的本质,又具有虚幻的艺术变现力[3]。

3.材质语言

雕塑使用的材料是该项艺术创作的载体。雕塑艺术将材料与技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没有材料,艺术失去依托,成为空洞虚无的理论,而没有艺术,材料则无法展现出独特的气质,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因此材料对于雕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雕塑使用的材料较多,如石材、木材、金属,该类材料中与可以细化为许多的小种类,大理石的坚硬、冷峻、高贵;木材的松软、亲切、温暖;金属的质感、沉重等,每一种材料体现出的艺术魅力及艺术感受是大不相同的。雕塑材质的语言还存在另外一种美的具象化表现,即肌理。各种材料在自然界中经历风雨打磨、成长历程,会形成特有的纹路,如树木的年轮、结节,石材在风化作用或者自然界的雨水侵蚀后留下的痕迹。该类特殊的印记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雷同的,也给予了雕塑者无限的创作灵感。雕塑者也可以根据该项特征充分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运用各种艺术的手法,如多石材进行锤击、打磨等,留下人工加工的痕迹,展现出独特的材质之美。

4.改造方式语言

各种适合作为雕塑

材料,均需要通过雕塑者的加工、处理、改造才能最终成为具有内涵及独特魅力的雕塑艺术品。该加工处理的过程,包括改变形状、分割、独立、添加、消减等方式,即被称为艺术创作。各种材料都具有一定的特性,因此对其的加工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相同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创作要求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艺术变现力也是各有千秋。因此需要对材质的特性有着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能熟练的运用相应的创作工具,严格根据一定的创作方式及流程进行加工处理,才能使最后的雕塑成品真正的成为艺术作品。该过程作为将艺术理念具象化的最后一部,对于艺术表现的效果是极其重要的[5]。

5.总结

在艺术发展的历程中,雕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表现内容由原始艺术逐步转变为宗教艺术,表现手法由传统的写实主义逐步蜕变为现代抽象主义。传统雕塑逐步进化为现代雕塑,从本质上讲即是雕塑艺术语言有初级变化为成熟、由笼统变为具象化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方面看,雕塑艺术的发展是一段辉煌的发展历程。艺术没有时间性、国界性等规则的限制,在其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都可以创造出无以伦比的魅力。雕塑艺术则需要雕塑者对雕塑语言有充分的了解、全面的研究并熟练的掌握,并能够灵活的运用于雕塑艺术创作中,发挥出独特的创造性,变现出鲜明的特点,表现出更多的内涵及意义,带给人们更多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苏立群.寻找自己的雕塑语言——谈雕塑家对形体语言的个性追求[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06):10-11.

[2]张顺.浅析传统雕塑语言与现代雕塑语言的对应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5):269.

[3]郑淼.中国状态下具象雕塑语言当代性研究[j].美术大观.2009(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