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翻译专业的实习报告

翻译专业的实习报告

翻译专业的实习报告

翻译专业的实习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论文写作 导师角色

0 引言

到目前为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培养单位已达158所,其中40所院校已产生(或即将产生)毕业生。在这过程中,许多与MTI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例如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实习基地的建设、毕业论文的模式、就业方向的扩展等。对于一门新兴的专业,其发展必经历借鉴和探索,需接受社会现实的各种挑战。对于初接触这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导师的存在就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提出了三种论文形式:(1)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穆雷根据翻译行业的职业特点,借鉴其他专业学位中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并结合翻译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提出将MTI的三种学位论文形式调整为四种,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调研报告。之后,穆雷、邹兵在此基础上综合归纳了MTI学位论文的五种方式: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和翻译研究论文。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常规的写作模式,在从选题到答辩的整个论文完成过程中,师生都有许多疑惑和彷徨。笔者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所处的大环境下,从学位论文实际完成过程入手,探讨导师在“设计者、诱导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宏观角色下的微观角色。

1 论文完成过程中导师的角色

1.1 选题、开题——掌舵人

毕业论文作为对学生在校学习、研究、实践成果与素质能力的检测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选题、开题,作为论文的第一步将直接影响整个论文的成败。因此,选好了题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穆雷、邹兵在对首批15所MTI高校毕业生学位论文的统计中发现:翻译项目33.9%,实验报告0%,研究论文66.1%。这一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选择传统式的论文研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第一,由于没有先例参照,学生为了顺利毕业往往会选择有例可参的研究性论文;第二,由于没有经验,没有明确的论文规定,导师为了指导起来方便多建议学生采用有先例的研究论文形式;第三,导师与学生交流不够。据笔者了解,部分学校师资紧缺,导师带领的学生不仅有翻译方向的,还有语言学方向或文学方向;优秀导师带领的学生甚至多大数十名。这种情况下,学生虽有意选择其他论文形式进行尝试但导师与学生交流较少某些想法得不到肯定、支持与实施,最终使学生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中。

笔者对西南大学首届MTI毕业生学位论文进行了统计,发现翻译项目98.4%,实验报告0%,研究论文1.6%。就“翻译项目”与“研究论文”两种论文形式而言,该数据与穆雷、邹兵所获得的数据差异较大,但这说明西南大学在把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及突破传统的论文写作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

以上两组数据虽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显示实验报告为0篇的事实。是实验条件不允许还是其复杂过程令人却步?这值得深思。

由此看,论文选题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试,也是对培养单位教学条件的检测,对培养目标把握程度的反映。选题、开题时,导师应像掌舵者一样牢牢把握学生选题的大方向,引导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培养目标,让学生把握所选论文的目的、意义以及其科学性、合理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尝试。

1.2 写作——教练员

作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写作过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师生共同合作、紧密联系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技巧,一种艺术,它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所选论文涉及的领域,例如法律、机械、医学、建筑、哲学、科技等;要在熟练运用办公室软件的基础上使用一定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例如trados, wordfast, lingoes等;选择实验报告的学生还需要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实验。因此,写作过程就是一把标尺,测量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勤奋诚信的人格特征。

写作过程中,学生就是球场上的球员,导师则是场外的教练——提供战略战术,但不参与比赛竞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虽提出了论文形式但具体要求、相应格式都未说明,加之无先例可参照,导致MTI学生束手无策,无从着手。导师应为学生指出着手点,如参照其他学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或国外同专业学生论文形式。此外,导师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板,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或改进。如西南大学已从首届MTI学生开始采用这一方法,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翻译硕士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更注重实践,更注重与其他学科(行业)的联系。这一点在论文中得以体现。导师除要求学生勤于使用工具书,善于利用网络,敢于向专业人士请教,还应要求学生具有“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研究态度。毕业论文的完成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数次修改、删除、增减才能完成。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自改、互改,导师也要认真修改学生的论文,尤其是翻译部分或实验部分。

1.3 答辩——导演

毕业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进行测试的直观环节。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简要概述自己选题的原因、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回答答辩委员会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由于其新生性,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大多按照常规论文答辩程序进行,从而产生了不少困惑和困难。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

1.3.1 形式、标准单一

培养翻译专业人才,首先要正确认识传统外语专业人才与翻译专业人才间的差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指出了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传统外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有根本的不同。仲伟合、穆雷、许钧等都比较了传统外语人才与翻译专业人才的不同,并就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正是翻译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应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学位论文答辩。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研究论文,使得各校多沿用学术型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和评审标准。这使部分选择实践报告、翻译项目的学生感到困惑和无助。

1.3.2 答辩程序不够规范

部分学校由于师资紧缺,每名导师需要指导十几名甚至数十名学生;加之教师科研、教学、生活的压力较大,导师很难投入大量时间来指导学生的答辩而多半让学生独自努力或分组演练。同时,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毕业答辩必须集中在有限的几天内完成,客观上造成毕业答辩时间紧张。最初还能保证学生的答辩时间,到最后不得不以“缩减学生答辩时间”的方式来按时完成任务。部分学生毕业答辩时间甚至不足10分钟,这不仅有失公平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答辩质量。《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然而由于实际条件不足许多学校都未达到这一点。另外,部分答辩委员会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毕业问题、就业问题、院系名声、学生情绪而不愿过多指出学生论文中的不足或提出较多较难的问题。这些原因导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答辩时间短、要求低、质量低,甚至给学生留下“走过场”的印象。

毕业答辩在检验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在考验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导师应根据培养大纲设计符合本专业本校的论文形式并及时推出针对MTI实践报告、翻译项目的新评审标准。导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答辩的重要性,组织学生互评,指导学生如何准备、如何答辩、如何在答辩后进一步完善论文。此刻的导师不只是教练更是一名导演。他指导学生全面把握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深入理解翻译理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并要求学生能在答辩过程中“演”好“应用型、专业化、职业化”翻译人员的角色。

翻译专业的实习报告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在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翻译正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活动,因为翻译是正确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翻译能力已不再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专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

一、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与翻译

以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为代表的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语言获得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和接受语言符号和信息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了可接受的输入才能真正拥有语言。这个理论强调输入能力“听”和“读”,而忽视语言输出能力“说”和“写”。而语言输出理论的代表Swain却认为:“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还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的习得也同样有积极意义”(Swain, 1985)。听、说、读、写、译是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很明显“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input of the language),“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outputof the language), 那么“译”(笔译和口译)则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和双向活动(穆雷,1999)。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然而上世纪80年代反复修订却又沿袭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无一字提到“译”的能力的培养(赵宇阳,2009)。到1999年,《大纲》再次修订,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1999),虽然“译”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排在“一定能力”的最后,几乎是可有可无。

对翻译教学的重视不够这一现状从课程的设置上也可以得到证明。《大纲》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英语写作、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这些英语选修课是安排在这四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后,为达到六级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以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1999)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英语课时有限、课堂规模较大,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也不足,在基础阶段之后,很少有学校能够向学生开设翻译选修课。即使少数高校对小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翻译选修课,但也没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为例,虽然学生入校基础较好,但由于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军事院校,英语课时较少,一周只有两节“读写译”课,教师着重语言点的讲解和教学活动的进行,很少有时间给学生进行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到了大三以后,也没有开设英语翻译选修课。

还有就考试项目设置上也可以看出对翻译教学的不重视。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但自1996年到2003年14次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题目仅仅出现两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从2004年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将翻译列入考试项目,作为一种常设题型固定下来,但题型单一,且占分值较低,远不够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

三.学生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学生的考试和平时翻译作业情况来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理解型问题和表达型问题。

1.理解型问题

理解型错误主要是指由于学生的语言功底不扎实,知识面较窄,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甚至理解错误,从而译出错句。主要表现为对词义不求甚解、欠缺语法分析,对句子结构混淆不清,英语长句翻译不当,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Apparentlyhe doesn’t dance because dancing is too easy for him.

错译:很明显他不跳舞因为跳舞对他来说太容易了。

正译:很明显他并不是因为跳舞容易才跳舞。

分析:此句虽然没有生词,但很多学生会译错,这句话的难点在于否定转移,关键是学生要懂not否定的不是dance,而是后面的because从句。

例2:Liyuwas more of a poet than a king.

错译:李煜比国王更有诗人才华。

正译:李煜与其说是一位国君,不如说是一位诗人。

分析:此句关键是理解“more of a +n.+than”的句型,此句前后指的是同一人,并不是前后两个不同人的对比。

例3:My roommate said this girlhad told him she wouldn't mind going out with me. But when I invited her to amovie, I learned he was just pulling my leg.

错译:我的室友说,那个女孩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可是,当我请她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那室友在拉我后腿。

正译:我的同房间同学说,那个女孩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可是,当我请她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那同学是逗我,开我的玩笑。

分析:此句错误在于翻译时望文生义,囿于词语表面意思,没有正确译出英语文化背景中的习语。“to pull one's leg”初看起来好像和中文里的“拉后腿”意思差不多,但是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它的真正意思是“开别人玩笑”。

2.表达型问题

表达型错误是指对原文的理解基本没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翻译技巧和翻译实践,语言基本功较差,拘泥于语言表面形式和结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翻译出来的东西不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在英译汉中出现“欧化”现象,在汉译英中又出现“中式英语”。

“欧化”汉语主要是由于学生未能摆脱英语语言形式的影响,对原文句子结构亦步亦趋,充满着“翻译腔”,从而产生蹩脚别扭的汉语句子,尤其是对英语长句(主要是定语从句)的翻译。

例1:They will miss the ritualinteraction that goes with a welcoming cup of tea or coffee that may be aconvention in their own country.(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课)

译1:他们会怀念在他们自己国家已成为是一种习俗的伴着喝咖啡或喝茶的礼节性交流。

译2:他们会怀念那种一边喝茶或喝咖啡一边进行的礼节性交流,这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

分析:比较两句翻译,我们肯定觉得译2顺口,译1其实也没什么错误,但是总觉得拗口,因为中心语前面的定语太长了。翻译时把英语长句拆成短句,定语拆开更好。

“中式英语”俗称 “Chinglish”,它是受汉语思维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的英语。

例1:希望你能来参加晚会。

错译: Hope you can come jointhe evening party.

正译:We hope that you can cometo the evening party.

分析:汉语中一些习惯表达方法比如“吃了没?”等等是缺失了主语。但是英语是注重主语句法功能的,缺失主语的前提下往往要增补主语以期表达的准确。

例2:我认为他不会赞同你的。

错译:I think he will not agreewith you.

正译:I don not think he willagree with you.

分析:英语有些词在表达否定意义时需要将否定词前移,而汉语当中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因此否定表达不当也是常见的中式英语之一。

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输出能力的几点建议

1.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Swain的“输出理论”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翻译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汉译英练习帮助学生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并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英译汉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语境意义的能力。通过英汉互译,使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可理解输入,掌握英汉双语间的对应转换规律,发现自己中介语言的错误和鉴定英语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陈晨春、李桂民,2009)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翻译教学是必要的、可行和有效的。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适当讲些翻译技巧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大学英语教学历来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翻译教学是个问题。笔者认为可在精读课中穿插翻译教学,采取课上精讲和课外练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说在每个单元适当介绍和讲解一些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诸如词义的选择和引伸、词性的转换、增词法减词法、反译法、引申法、拆句法和并句法等,并结合课文和练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时在对课文中的从句、长句和难句进行分析时,可结合实际随时进行翻译讲练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对课文理解得更准确、更透彻,又练习了翻译技能。还可以每两节精读课中抽出十分钟来进行翻译练习,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讲评翻译实例,并将学生翻译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3.抓好基础教学,提高学生中英文基础

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学好外语的前提。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翻译是学习英语的手段,倍受青睐。但随着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不断取代语法翻译法,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提高了,但语法基础却不如以前,对长句中的从句、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句、否定前置,主谓一致和虚拟语气等语法掌握得不好,尤其害怕长句中的从句。因此打好语言基础,强调词义学习,组织相关的语法训练,学会分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注重语境语义的学习和研究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翻译是双语能力的转换,要想做好翻译,目标语和原语的基础都要好。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普遍只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他们中文水平的提高,导致有些学生在英译汉中虽然理解了英语原文,但翻译出来的汉语却不伦不类,欧化严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晦涩难懂。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平时需多做些英译汉练习。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进行文化输入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一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要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文化内涵。中国翻译理论家谭载喜曾说:“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两种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谭载喜,1999)。如果学生缺少文化背景知识就难以正确译出英语原文中大量涉及历史典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对比的翻译练习;提供涉及文化问题较多的翻译材料;在翻译课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浏览报纸杂志,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电视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活动来培养跨文化意识。

五.结语

我们必须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翻译能力培养的现象,将翻译有效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仅要抓好基础教学,强化学生对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定期定量进行翻译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ephen D.Principles ﹠ Practice in SecondLangu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2]陈晨春、李桂民.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不足与改革[J]. 大众科技.

2009(5):200-201

翻译专业的实习报告范文第3篇

二、目前笔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市场需求对笔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译人才的培养应与市场需求接轨,强调笔译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双语互译能力,积累笔译经验与相关行业知识,从而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岗位需要,胜任来自翻译市场的任务。但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笔译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对专业性和应用性方面不够重视,实践领域有限,实践体系不够完善。首先,课堂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应用性。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内容滞后于市场对笔译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笔译实践能力一般,在毕业后只能从事普通领域文本的翻译,而不是市场急需的应用翻译。其次,课外实践形式单一。部分高校把教师课后布置的笔译作业或练习题作为学生主要的实践方式,有的学生只是完成作业、应付了事,对实践的兴趣不高。再次,学生实践机会较少。虽然很多高校相继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翻译实习基地,但实习基地的数量有限、提供的实习岗位不能满足学校要求,不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实践效果一般。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笔译实践体系的构建要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笔译人才,必须考虑翻译岗位需求,重视相关行业背景,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实践领域,建立笔译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研究生的笔译实践体系应包括课堂实践、课外实践与综合实践三个模块。(一)课堂实践模块课堂实践是笔译实践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从市场的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新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负责课堂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开放的教学思想、较高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笔译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行业知识、把学到的笔译理论与技巧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加深对笔译过程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对笔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独立解决的能力。授课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其中,笔译工作坊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实践方法。在笔译工作坊模式下,教师应结合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主题、布置笔译材料,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笔译文本,学生在课前需分组或独自完成笔译任务。学生课上阐述翻译过程,对自己或小组的译文进行PPT 汇报、对他人或小组的译文进行评价,通过集体讨论,进一步完善译文,总结得失。最后,教师对学生译文进行评价,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翻译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翻译活动的主体,翻译任务由学生共同完成。工作坊式笔译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翻译过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笔译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笔译课堂实践教学质量。

(二)课外实践模块课外实践是笔译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实践性强的笔译课来说,课堂实践时间有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限,必须通过课外实践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笔译社团、笔译竞赛、利用校内的翻译实验室等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外笔译实践。笔译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对笔译的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团体,是对笔译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延伸,为笔译方向研究生在课外锻炼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素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社团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笔译实践活动,如发起专业调查、进行专题笔译、组织优秀译文赏析、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等,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译竞赛作为课外实践模块的一部分,在锻炼学生笔译技巧、增强其对笔译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笔译水平,鼓励其参加各种级别的笔译赛事,包括校级、省级、部级等,通过前期准备、参与竞赛、赛后交流,锤炼学生的笔译技能,提高笔译水平。翻译工作室、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平台具备先进的笔译实践设施,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实训平台进行自主笔译实训。借助平台内安装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如SDLTrados、Déjàvu、wordfast 等开展笔译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专业基本功与计算机操作及翻译工具的应用能力。(三)综合实践模块

综合实践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技巧来解决笔译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综合实践模块由项目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部分组成。项目实训可以将笔译任务真实化,把人才培养和笔译市场的需求接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笔译工作奠定基础。高校可以与翻译机构合作,将真实的笔译项目引入学校,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模拟项目笔译。项目实训应本着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按照真实的笔译任务运作流程,从项目管理、译前准备、翻译工具的应用、审核译稿到任务交付,引领学生熟悉真实的笔译工作方式与环境,了解译员的职业素养,积累笔译经验,增强实践能力。毕业实习是检验学生笔译能力的综合性实践环节。笔译方向研究生应到涉外企业、事业、翻译公司、文化教育等单位的笔译岗位进行毕业实习,完成实习单位布置的翻译任务,了解作为一名职业笔译人员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在实战中提高笔译实践能力。同时,利用实习机会,充分了解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弥补自身不足,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

毕业论文是综合实践模块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笔译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笔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译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可以采用笔译实践报告、笔译项目实习报告、笔译实验报告、笔译调研报告、笔译研究论文等多种形式。

翻译专业的实习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合作日益加强,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语言,作为各国交流的桥梁,无疑在我国行业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教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帮助学生完成从语言表层的学习到语言实践的必要途径。在许多高等院校里,英语翻译课虽被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但翻译教学,尤其是翻译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目前的翻译教学普遍偏重于翻译理论及文本材料的翻译译,这使得许多高职学生难以适应特殊行业中对外交流的需要,所以构建新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翻译模式模式势在必行。

笔者以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为背景,结合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翻译教学模式。

1 高职学生基本情况

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条件、学习成绩相对较弱,英语水平则更加薄弱,除此之外,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低效率、学习被动等特点。笔者对该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围绕英语学习方法、兴趣和学习困难展开了一系列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茫然,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虽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也非常努力,但效果却不理想。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生学习中的一系列问题都对翻译教学提出了挑战。

2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一路高涨,英语专业更是遍地开花,几乎所有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英语专业,但数量扩充的背后却没有伴随质量的提升。英语教学方式十分传统落后。而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翻译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研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很多人对于翻译教学存在模糊的认识,常常把翻译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因此,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仍然以语言教学的模式来讲授,注重技法讲解,注重书本上的理论学习,而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以及他们英语水平较差、学习兴趣较弱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另一方面,许多教授翻译的老师并不是科班出身,不是翻译专业毕业,几乎没有什么翻译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对翻译的理解和实践都十分有限,很多只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教学普遍偏重于翻译理论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语法、词汇的讲解,这使得许多高职学生学习起来什么困难,翻译实践能力严重缺乏,这种模式严重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观,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如何改变这种普遍存在“费时多、收效低,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翻译学习瓶颈,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诸多问题与不足揭示:高职高专翻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建立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

3.1 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成体系,并没有明确的培养目的,许多课程没有与行业结合,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建议将翻译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制定第一学年翻译基础知识(含词汇、语法教学)、翻译基础理论、翻译技巧讲解及练习必修课程,第二学年英美文化背景、区域行业和地方支撑产业背景讲解及普通文本翻译实训必修课程,第三学年行业讲座及实习式服务地方经济翻译实践

通过每一阶段的分级教学,循序渐进提高不同英语层次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3.2 明确课程目标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正如费米尔的翻译“目的论”所指出的一样,翻译必须以目的为导向。因此,考虑到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翻译教学必须瞄准人才市场需要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生存需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前的高职院校翻译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仍然沿用老师主讲,学生主听,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灌输理论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能力差。因此,翻译教学必须打破这种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少讲多练,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作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还应开辟第二课堂,将工厂、企业、组织机构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努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3.3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化课堂实践教学,增加课堂实践教学学时,通过提问、启发、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翻译实践,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克服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自主翻译能力。具体教学形式:

课堂要点操练(要求学生就学过的重点和难点分组讨论,互动一番,或要求他们就重要的英汉句型和范文进行操练、背诵,并灵活运用,创造生动逼真的对话交际情景);

选择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文本材料翻译;笔者所在的学校今年与一家专门的外贸公司合作,邀请该公司在学校建立外贸实训基地,请正真有经验的外贸翻译人员为学生授课。上课所讲内容、所选材料都是该外贸公司中所实实在在涉及到的,如与其他国家的电子邮件来往、外国公司的简介、报关等材料。同时,采用实战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正真与外国客户沟通,翻译相关文件材料。遇外贸谈判翻译,便将学生分组,让其各自扮演谈判双方和翻译人员,真实模拟外贸谈判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实体验外贸谈判的流程,感受翻译的过程。这种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教学方式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学生的喜爱,不少同学表示,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紧张兴奋的气氛中更加直观的去体会、学习和反思翻译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翻译体会、知识技巧能够在学生的记忆中保留很长的时间。

课堂即兴翻译比赛(由老师从外贸企业中选出翻译材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翻译实践,结合教师和客户的反馈评选出最佳译作);采用比赛的方式,将学生分组对抗,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翻译热情。笔者曾运用此种方法在该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做过教学示范,教学效果非常好。具体操作如下:笔者在上该校大二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广告翻译课时,先介绍讲解广告翻译相关技巧,然后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组,为每一组学生分配相关广告,让学生讨论翻译,评出最好译本。最后,在实践强化练习中,笔者主动联系相关外贸公司,请他们拿出一个特定的产品,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为其设计一句中文广告词,并通过小组讨论配上英文翻译,并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奖励。这种激励性的比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每位同学都积极献策,想出了许多很好的广告语,并且运用相关技巧,进行了翻译。最后,经过老师点评、公示评选以及结合同学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最佳广告语和最佳译文,并为获胜的同学支付相关报酬。这种方式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了翻译的价值,能够创造财富,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同学表示从此次翻译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对翻译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导向,重点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突破课堂教学局限,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全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翻译机会。鉴于翻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应重视课外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由侧重语言教育向应用能力培养转变,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翻译专业的实习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 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商务英语的翻译是专门用途翻译的一种,主要针对国内外的各种商务活动。广泛的用途决定了商务英语翻译题材的广泛性,包括商务旅游、知识经济、商务信函、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等等。每一题材在内容上又各有千秋。商务旅游翻译的内容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知识。知识经济的翻译则会遇到与生产、服务、科技,以及知识与信息相关的内容和词汇,以及由知识经济带来的在各个领域产生的新词。而商务信函则包含了书信的基本要素和书信的基本特征等内容,具备商务信息传递的功能。

商务题材的广泛性决定了商务文本的复杂性和商务英语文体特征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商务文本该有不同的翻译标准。对商务旅游翻译所涉及到的文化差异,翻译就要考虑“功能相似”原则而不是要求字字对等的“忠实”翻译,灵活地使用“意译”法。知识经济的翻译要面对大量的经济数据、专业术语以及新兴的词语,就要在词语、语法结构及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保持一致、准确,即以“直译”的翻译方法为主。而商务信函根据其语言特点和实际用途,在翻译时则要做到事实准确、礼貌得体、规范严谨。

针对商务翻译的以上特点,学生在学习商务翻译的课程时就要根据教材,灵活掌握每一项内容,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翻译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性和实践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从学习内容还是从学习方法上,学生都应该做到有侧重、有目标、有技巧,即“有的放矢”。

1、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务英语的语言活动、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以及翻译技巧。此外,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和课堂内容。根据以上所分析的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除了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外,学生还需要熟知更多的课外知识。教材和老师只能以有限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介绍有限的知识,学生应该以此为方向和目标,注重平时的积累,运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比如对于知识经济这一内容,除了课本和课堂上学到的新生词汇之外,学生可以在日常上网、读书看报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时下新兴的新词新语。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很多词语都因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产生或消亡,能够与时俱进是一个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2、从学习方法上来看,学生要转变观念,抛弃以往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式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对于教师的讲授内容应勤于思考、放开思维、打开思路,在教师地引导下开拓眼界,积极实践。在课堂上,学生们要做到人人配合,积极响应,才能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课下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多加练习,做到亲身经历才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依据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性强的特点,老师们一般都会采取案例教学法,即针对每一商务题材,选取有代表性的商务文本做案例让学生们做实践。对于每一案例,学生都要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分析、辩论以及课后案例报告的撰写等工作。还以商务信函的翻译为例,学生应把前期老师给出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的理论基础,然后积极地付诸实践,认真地去讨论和翻译,最后根据老师的评定意见写出案例报告以总结出类似案例的翻译规律。用这种有目的、有技巧的方法去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实践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紧扣其特点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成为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德明.《新编商务英语翻译》[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88-95页.

[2]杨飞雪.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一些新词答案翻译方法[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