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员工培训;对策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潮流中,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一观念被很多企业认同,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要以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为目标,促使他们适应经济和技术环境的飞速变革。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更要取得员工培训的优势,并逐渐演变为民营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

一、员工培训的意义

(一)培训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企业而言,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上上下下自学科技知识,自觉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科技开发能力会明显增强。

(二)培训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管理层与员工层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采取自己培训和委托培训的办法。这样做容易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

(三)培训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并且能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继经营的生命力。企业竞争说穿了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愈来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企业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一)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

许多民营企业经营者偏重市场运作,在广告投入上更是不惜“一掷万金”,渴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忽视长期培训的投资。管理者不能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培训,而是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往往是流于形式。有些员工岗位工作比较少,会经常被主管经理叫去凑数,而有些员工事务繁忙,几年都没有参加过培训,在培训与现实工作发生冲突时,往往把培训置于工作之后,部分员工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存在“重文凭轻技能”的思想,这些往往导致“失败”的培训。

(二)培训内容不科学

很多民营企业对培训工作太盲目,只进行简单的岗位技能的培训,没有过多的现代化培训,企业需要什么、怎样培训没有科学合理的调研和规划,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看别人培训什么自己就培训什么”的跟风行为,缺乏创新,培训工作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因此,培训内容与员工需求脱节。虽然有的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对培训的投入还不够,他们仅仅对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技能进行考核,并没有深入到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改变、绩效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企业的效益上。

(三)培训方式落后

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侧重于“课堂教学”,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时往往以培训师为中心,进行单方面的讲解,缺乏培训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大多数企业培训模式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考试测”三个阶段的模式。培训方式落后,不仅影响了培训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有些企业只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而且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只讲一些流程性的东西,没有连续的培训方案,只能依靠员工的自主学习。

三、解决民营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者观念,重视员工培训

民营企业员工培训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应该首先从企业主观念、管理方式、培训管理这三方面加以转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一,企业主要加强自身领导素质培训。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管理经验可以在实践中学习,但管理知识是通过系统地学习来获得的,私营企业主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充实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对管理好自己的公司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企业主必须转变对员工培训的认识。民营企业主必须转变观念,放弃“培训无用论”与“培训浪费论”,正确认识培训工作。如今处于知识爆炸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都在快速老化,只有不断培训,才能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如果不通过培训来更新员工的观念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的话,企业是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的。第三,企业主要树立系统的培训观念。培训工作是系统工作,不能单纯地认为开展几个培训项目就可以把培训工作做好了。培训管理的前端是招聘管理,后端是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各个环节是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的。

(二)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有效的对员工进行新知识的灌输,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培训内容可以分为职前培训、基础培训、发展培训三类。职前培训是要让员工适应工作,展现清晰的职位及组织对个人的期望,增强企业的稳定程度,最重要的是让员工尽快融入企业文化;基础培训是各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岗位调动、职位晋升、绩效考核反映出的知识、技能有欠缺者需要加强此类培训;发展培训应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做出培训分析,主要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

(三)灵活培训方法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创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培训环境,以便于员工接受和理解知识。近几年来,在职培训、课堂培训、研讨会和案例研究等传统培训方式在各企业中已广泛应用,这些方式较之传统的方式更为行之有效。此外,也可以采用外部培训方式,增加员工的新鲜感,激发员工的士气,提高员工的兴趣,使员工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培训。

综上所述,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投资的主要形式。员工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好的企业需要好的员工,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企业对员工的培养上,企业要采用适合员工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方式,把员工培养成符合企业运作要求的全方位人才,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葛玉辉.员工培训与开发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2]胡亚妮,常勇.当前我国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山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

[3]王运丰,刘明杞.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分析[J].江苏: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8.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快速

抓好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对广大餐饮、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化妆品、医疗机构、有毒有害生产企业等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可使他们学法、懂法,从而达到守法的目的。针对目前卫生法律、法规众多,靠广大被监督单位人员自学已不能满足卫生监督部门的管理需要和社会效益的需求。对被监督管理单位负责人和全体从业人员由卫生监督部门每年进行集中培训其社会效果反响良好。通过培训,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文明经营意识大大增强,违法经营案件逐步减少,案件查处自动履行办结率明显提高,经营活动进一步得到规范,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改进观念,增强信心,提高对学习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是卫生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按照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要求,所有相关从业人员都必须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这是从事有关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培训对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进行讲解,使经营单位和经营者了解到,进行在岗人员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知识培训,既是卫生部门的责任,更是企业和服务单位的管理人员的责任。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卫生监督部门主要代表国家行使监督、督促检查的责能,各单位有责任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卫生管理工作。所以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卫生知识开展集中培训主要对象为各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为做好本单位卫生管理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培训的目的要把管理人员、负责人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日常管理中去,同时用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去指导和培训本单位下属的从业人员。根据行业实际,有的集中培训到单位负责人,有的培训到班组长,还有的培训到全体从业人员。其次,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卫生知识,使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提高了,服务的卫生质量档次也上去了,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和消费趋势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通过联系实际,结合卫生知识的讲解,使经营者认识到贯彻卫生法律法规与提高服务档次、水平,提高企业效益是相一致的,引导他们把贯彻卫生法律法规融入日常的自身管理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参加学习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是监督部门与各行业、各单位之间,行业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行业单位与单位之间信息和经营交流。快速

2 服从工作大局,树立四种意识

当前我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大开发大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协调发展、健康发展是县政府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是当前我县的工作大局。服务行业也要自觉服务,服从整个工作大局,为优化投资环境作贡献。为服务于大局,引导广大经营者自觉树立四种意识。(1)大局意识。服务行业是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服务经营不仅要着眼于自身内部经营管理活动搞活,而且要有大局观念,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经济建设大环境。(2)服务意识。服务行业服务为先,提高服务质量是搞好经营基本保证,在这方面,每个单位的经理、负责人都有深切地体会,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方面的效益。(3)法制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的经济,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保护合法经营,反对和取缔违法经营,所以,一定要守法经营,文明服务。要守法经营,首先要通过学法、知法、懂法,才能做到守法。消费者要明白消费,经营者也应该明白赚钱。(4)卫生意识。餐饮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目前主要体现大众消费,与群众的健康关系密切,所以一定要有卫生意识。要加强卫生管理并建立落实卫生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特别是防止食物中毒和职业性中毒的发生。

3 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中去

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学习,卫生监督所的有关人员要认真查看有关资料,认真备课,各单位的经理、负责人也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听课,所以要求一定要认真听讲,认真参与交流,这样才能使花费的时间、精力有价值,有所收获,有所促进。培训以后,首先要求各经营单位要对照学习的内容,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卫生管理方面的自查;其次,有的行业单位学习以后还要加强对下属员工、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有关的卫生规章、制度不能只挂在墙上,应该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是上级对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也是法律赋予卫生部门的神圣职责。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特别是各经营单位自觉做好协作和配合工作。因此要求各单位要自觉、主动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做好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行业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和卫生管理水平。

快速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许经营培训

1特许经营及其培训的内涵

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特许经营培训是指为实现特许人的知识、标准、规范以及文化理念在特许经营体系内的快速传播与落实,由特许人主导、受许人参与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按照法律制度的安排,特许人有义务为受许人提供开展特许经营所必需的销售、业务或者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及其他服务。同时,受许人也享有接受培训的权利。

2中国特许经营及其培训的发展现状

2.1起步晚,发展快

特许经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欧洲的啤酒酿造商将销售啤酒的专卖权授予一些小酒店,但是,被业界公认为商业特许经营起源的是1851年Singer(胜家)缝纫机公司在全美各地设置加盟店,为此而撰写的第一份标准的特许经营合同书。

中国特许经营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与肯德基的进入标志着特许经营的启蒙运动在中国展开,虽然中国特许经营比欧美国家晚了一个半世纪,但是发展速度之快却是震惊世界的--国内目前运作的特许经营体系已达到2000多家,涉及了餐饮、服装、出版、教育培训、洗衣、美容美发等50多个行业,并且成为全球运行特许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在中国特许经营实践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教育培训体系以及相关质量认证等等。

2.2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培训被提到法律高度

1997年11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特许经营的认识大多仍与连锁经营的概念纠缠在一起,加之对特许经营也没有形成明确的监督管理体系,因此实际上这些法规和制度的法律约束力很弱。之后,在1999年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特许加盟活动的通知》、2000年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有关规定》、2002年的《关于规范加油站特许经营的若干意见》、2003年的《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等10余部相关法规中,逐渐明晰了特许经营的相关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问题。2004年12月商务部正式颁布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特许经营的定义、信息披露制度、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较之1997年的试行办法有了重大的改进,标志着中国特许经营真正开始走向规范、健康发展之路。

值得强调的是,2004年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特许人应当履行的义务中包括为受许人提供开展特许经营所必需的销售、业务或者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及其他服务。这意味着培训被提到了法律高度,成为特许经营体系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安排。

2.3培训理念不正确、培训体系不完善、内容和形式枯燥

由于培训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对待培训随意性比较大,不能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培训,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这也正是中国大量特许经营体系自身发展缓慢、甚至半路夭折的原因。大量的特许经营企业没有自己的专业培训中心和培训体系,基本上是依靠外界培训机构来完成这方面工作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需求的培训难以满足,严重影响个人与组织绩效提高。

中国特许经营企业的培训绝大多数停留在技能培训上,缺乏知识与理念的培训,不能正确地分析员工缺少的是知识、技能,还是需要转变观念,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例如,在培训中往往采取"上大课"的形式,这种情形造成店长们在重复学习对他们来说是很基本的概念,而较低级别的店员又在学习脱离他们岗位要求的内容。

2.4培训机构形式多样,参差不齐

特许经营培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职业化培训与学历式教育,前者主要由一些专业的特许经营管理咨询机构来承担,但是这些机构还没有公认的完善培训体系,相应的培训证书在业界的认可度也非常低;后者是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的成立为标志,这意味着特许经营教育终于有了权威性的机构与认证。尽管是这样,特许经营的理论发展还是远远落后于实践。

3中国特许经营培训发展的瓶颈

3.1缺乏专业的培训师与督导员

培训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理念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根据企业或个人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与内容,并为企业建立一个高效运营的培训中心。督导员的任务是协助培训师完成培训工作,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督导员能够正确理解培训目标与内容,并且在现场监督被培训者的行动对其进行指导,保证培训质量。按照每个特许经营体系需要2个培训师和10个督导员来计算,目前中国特许经营企业需要2400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培训师与督导员,当然,这个数字会随着特许经营体系数量的不断增多与规模迅速膨胀而飞速提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将成为中国特许经营企业高级培训师与督导员的摇篮

3.2缺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结合

在美国,近些年来,在职培训与正式课堂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许多机构,包括凡尼梅公司、汉堡王公司、冠军国际公司、太平洋电话公司、克雷研究公司和越能人寿保险公司,均与大学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向教育项目投入了上百万美元。中国特许经营的教育培训基本上是职业化培训,还没有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这就导致接受职业化培训的员工缺乏特许经营理论的系统教育,对理解企业经营战略与为什么以特许经营模式发展带来困难;同样的,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也缺乏对特定企业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如果企业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奖励优秀员工到大学里进修特许经营管理专业并回到企业里继续工作,那将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吸收特许经营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到企业里带岗实习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4中国特许经营培训的发展趋势

4.1观念革新: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投资

许多中国特许经营企业将培训看成是一种短期行为,并认为它是一项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负担的费用支出。据统计,美国企业每年花300亿美元用在培训上,约占雇员平均工资收入的5%,培训费用的巨额增长说明外企管理思想的变化。韦尔奇任GE总裁以后,对几乎所有部门削减成本,却对它的培训中心--克罗顿投资4500万美元,用以改善教学设备。越来越多的外企瞄上中国的特许经营市场,HP正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数码影像特许经营体系,培训将成为该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给中国特许经营带来一些启示: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投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特许经营企业要想获得一席地位必须从观念革新开始,将培训提到战略高度。

4.2方式转变:内训与外训相结合

目前,已有120多家美国跨国公司都自己开办了管理学院,HP不仅有商学院,还有IT管理学院。这种内部培训机构有利于解决公司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可以减少培训的费用。但是,特许经营管理毕竟是一个新专业,在中国乃至亚洲,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是唯一开展专业化教育培训与科学研究的机构。因此,这方面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企业很难通过自己的培训机构开展特许经营的系统教育。借鉴国外一些企业与大学合作开展教育培训的经验,中国特许经营企业也逐步意识到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正在寻找企业内训与外训的结合点--未来可能将员工送到大学进行培训或者通过旁听相关专业课程来实现特许经营培训的飞跃。

4.3内容丰富:技能、知识、理念、角色培训相并重

目前中国特许经营企业的培训主要是基于操作技能的培训,忽视了知识、理念、角色培训的重要性。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特许经营学院院长刘文献教授曾经说过:"技能培训能够提高效率,知识培训使人变得聪明,理念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角色培训使员工的行为更加规范化。"这是他多年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美国企业的培训内容非常丰富,从员工的适应性培训到员工健康计划无所不包,这一点是值得中国特许经营企业借鉴的。从目前发展来看,中国的一些培训机构也开始帮助企业建立理念培训的概念,并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设计不同内容的培训,体现了技能、知识、理念、角色培训并重的趋势。

4.4平台广阔:互联网实现实时培训

美国企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培训,包括远程电信会议、小组形式视频会议、个人电脑视频会议等等。以HP数码影像为例,它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建成一个几乎涉及全国所有城市、包含10000家单店的特许经营体系,如果所有的培训还是以集中授课式开展的话,交通、财务费用等方面的问题会非常严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特许经营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及时、高效的培训平台,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在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培训教育平台,这将推动中国特许经营企业迅速扩张与高效运营。

5小结

中国特许经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不断成熟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培训越来越被特许经营企业重视,但是培训市场的不成熟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中国特许经营企业的发展。在借鉴世界知名企业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特许经营企业更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培训体系来推动特许经营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吉建,汤艾菲.商业特许经营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78个县(市、区)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的文化素质现状、学习意愿,深入分析农业带头人的现实教育需求、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及教育条件,提出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增强新型农业主体带头人素质的对策建议。

一、浙江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素质现状及职业教育经历

(一)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文化水平

从学历水平来看,被调查的三类主体拥有高中(含中专)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合计比例分别达到了38.05%和28.24%,而全省农业从业人员拥有高中(含中专)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只占2.1%和0.6%,远远大于全省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说明学历水平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类主体中,龙头企业带头人的整体学历层次最高,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合作社带头人次之,主要集中在高中(含中专),大户带头人最低,主要集中在初中。从中不难看出,带头人的学历水平越高,其主体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

从受教育年限上看,三类主体的合计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3,其中企业带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最大,为11.87;其次是合作社带头人,为10.62;最低的是大户带头人,为9.37。

(二)教育培训经历

1. 培训经历

调查发现,接受过相关技术知识培训的经营主体比例合计为83.44%,其中获得过培训证书的也达到了63.05%。另外,从每年培训次数和培训时间看,所有被调查主体合计的平均接受培训次数和时间分别是11.39次和48.09个小时。

2. 培训形式

从所有带头人的教育培训经历来看,开班面授(78.63%)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其次是自学辅导(30.47%),然后是电视教学(16.56%)、网络远程教育(16.36%)、信件辅导(14.62%)等远程教育方式,最后是讲座座谈会,仅占了0.72%。总之,目前的农业经营主体职教形式还是以开班面授为主,自学为辅,配合各类远程教育形式进行。

3. 培训组织部门

大部分带头人表示他们参加的培训主要是由政府机构组织的,占了86.61%;其次是由民间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的,分别占了39.67%和35.89%;然后是由农业龙头企业组织的,占了15.24%;最后是由学校、培训机构组织的,只占了2.25%。从中发现,农业经营带头人参加的教育培训主要是政府机构组织的,同时,民间组织如村委会、专业协会也是培训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除此之外,龙头企业也会组织一定比例的培训活动,而目前带头人参加的由学校、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还十分有限。

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教育培训意愿及需求分析

(一)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学习意愿

1. 学历满意度

调查发现,对自身的学历水平(受教育程度)满意度上,带头人选择“一般”的为40.19%,这表明他们认为自身的学历水平还要提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促进自己目前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选择“满意”的总计比例为40.70%,这部分人对于自身的学历状况持肯定态度,说明目前的农业教育培训工作是成功的,今后要完善提高,成人学历教育培训活动吸引力还是有的;选择“不满意”的是最少的,仅占了19.11%,这部分人对自身的学历状况持不满意态度,是今后发展成为成人学历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从这个调查统计上看,60%以上的带头人是有意愿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的空间。

2. 知识重要性认识

在问及知识在进行农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时,绝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态度还是非常一致,选择“重要”的有88.59%,选择“一般”的占了十分之一左右,选择“不重要”的合计只占了1.70%,说明知识在进行农业经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体带头人对知识尤其是科技文化知识的正确认识,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3. 职教作用认识

在问及农业职业教育的作用时,91.98%认为职业教育的“用处非常大”,仅有7.85%认为职业教育用处“一般”,而选择“无用处”的仅仅只占0.17%。

4. 是否愿意接受农业职业教育

在“是否愿意进一步接受农业职业教育”这一问题上,93.51%的带头人表示自己“愿意”,还有5.38%的带头人态度还不明确,还抱着“随便”的态度,而“不愿意”的带头人占了1.11%。这说明,目前在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层面,职业教育的需求十分强劲,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引导。

5. 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目的

对于带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从所有调查对象的整体情况看,最主要的原因是为提高所经营产业的收益(94.88%),其次依次为实现自我价值(37.54%)、兴趣(24.74%)、扩大交际圈(21.33%)、提高社会地位(9.98%)、提高自身文化水平(1.19%)、促进经营产业的现代化(0.60%)。调查发现,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多重性的,多样化的,其中首要的目的是提高所经营产业的收益,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如何帮助带头人达成这一目的应当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6. 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阻碍因素

调查显示目前阻碍带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因主要是三个,分别是培训费用太高(49.15%)、时间有冲突(44.71%)、没有接受培训的地方(22.95%)。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将成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学习形式与内容需求

1. 职业教育培训形式要求

从带头人的职业教育形式需求来看,自学辅导(42.41%)成为他们的首选形式,第二位是网络远程教育(26.71%),第三位是在农业实践中有老师指导(20.65%),其他职教培训形式依次为信件辅导(11.35%)、开班面授(8.36%)、电视教学(7.08%)、讲座座谈会(0.43%)。调查中发现,带头人希望的培训形式与目前的主流培训形式有所区别,目前主要采取的开班面授形式(即全日制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农业经营带头人最希望的职教形式,他们更希望一些不限定具体时间、地点,如自学辅导、网络远程教育、实践指导等培训形式。

2. 职业教育培训内容需求

对于培训内容,各主体带头人提出了明确的需求。从整体情况上看,所从事农业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85.07%)、市场营销知识(62.29%)是他们最想学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企业财务知识(26.79%)、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识(20.22%)、人际交往礼仪知识(12.37%)、职业心理知识(9.90%)、人事管理知识(9.73%)、电子商务(网络营销)(0.43%)。调查结果显示,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对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兴趣最大,同时,对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也非常感兴趣,除此之外还有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政策法规、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将为带头人成功经营其产业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也应成为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必备教学内容。

(三)农业职业教育费用及政府作用分析

1. 农业职业教育费用问题

费用是阻碍带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一大因素,如何分配费用支付比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带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程度。在问及“您能承受的职业教育费用为多少一年”时,大部分带头人(74.74%)表示能承受的费用3000元及以下。对于“政府应当承担多少费用”, 98.55%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应承担一定费用,其中,50.17%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应承担100%的费用。从调查可知,大部分调查对象的每年的费用承受能力在3000元及以下,同时,他们认为政府应当承担100%的费用,即实行职教免费政策。

2. 农业职教过程中政府功能界定

调查对象认为,在农业职教过程中,政府也应起到主导的作用,特别在这几个方面政府要起到主要作用: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者(41.38%),培训经费的支持者(37.65%),培训信息的宣传、者(19.50%)。调查显示,农业职教培训由政府主导已成为民心所向,政府应当在农业职教过程中发挥好组织者、管理者、宣传者、支持者等多项角色。

三、完善浙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浙江省在培养带头人方面也作了有益的尝试。2010年,浙江省农业厅联合浙江农林大学组织开展了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同时,提出了五年培养计划。但目前培养规模还比较小,辐射力度有待扩展。总体而言,在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培养基础薄弱,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社会投入不足等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最近,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以及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根据此次调研,试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教育培训工作改革的思路、目标和对策措施。

(一)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培训规划

首先,要确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引领浙江农业未来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思路。其次,要围绕培养思路,制定合理的教育培训规划,建议争取在10年内,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养的“642”目标,即:平均每年培训2000名左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到2020年,农业龙头企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专业大户带头人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由2011年的54.32%、24.77%、11.41%提高到60%、40%、20%,使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显著提高。

(二)加强体系建设,建立培训基地

随着1998年浙江省“四校”合并,浙江农业大学归入浙江大学,浙江农业高校力量逐渐薄弱,与此同时,浙江省9所农业中专学校也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导致全省农业教育培训基地严重不足。因此,加强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首先要重视培训基地的建设。要在省厅的领导下,由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牵头,整合全省各级教育培训资源,将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各市的涉农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建设成为培训基地。其次,要完善教育培训部门与基地的软硬件设施。在人员师资等软件方面,落实管理人员和责任;加强师资库建设,引进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专业教育人才,扩大兼职教师力量,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在教学设备等硬件方面,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完成网络远程教育等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的建设和购置,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可以随时参加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管理能力。

(三)完善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

首先,要完善现有培训形式。培训形式要以自学为主,远程教育及面试为辅,将课堂教学与实训结合起来,基础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并组织专题讲座、研讨、经验交流、实地考察等辅助教学。同时组织培训学员到省内外先进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实地考察,到国外境外开展访问研修和实训。通过集中教学、模拟操作、现场实习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和带动能力。为增加自学效果,根据访谈情况,建议可适时启动“浙江农民智慧工程”,即以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重要媒介,通过软件开发,将培训的内容以文字、视频等形式放入其中,免费发放给培训学员,使这些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自学知识。

其次,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的需求,科学确定教育培训选题,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多元化需要。教育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农业经营管理实用技术方法、农业经营主体运作专项技能这四大模块,兼顾农业市场营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生态文明、生活修养和人际交往等人文知识。

三是在教育培训方式上,要在集中抓好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大力实施送教下乡,推进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乡村、办到合作社、办到企业,方便学习。要根据浙江省“两区”建设布局和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设置专业和课程,结合农业生产季节安排教学计划,结合生产和需要选择教学地点和方式。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采用工学结合、农学交替、分段学习、半农半读等方式,方便完成学业。加强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建设,改革农民教育培训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以学员为中心,以实践能力为本位,多元主体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体系。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教育培训是一项复杂性、长效性、基础性的工作,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突出农业教育培训的公益性质,强化农业教育培训的公益性地位,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纳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各级有关党政部门协调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职能建设,加大考核力度,明确岗位人员和职责,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和任务落实。加大政策支持,扩大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的培育规模;争取各级财政设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用于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加强联合办学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重视和支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广泛宣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优势、作用和创业精神,提升社会影响力,营造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国际合作项目,扩大远程教育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对外学术合作和交流,努力扩大并提升在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培训意愿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专业知识、适应国内、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和国资监管队伍,为提高出资监管单位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服务,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资监管队伍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决策能力、创新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努力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与选拔、推荐使用、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加强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领导干部五年内参加累计三个月以上培训的要求,从今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市国资委分期分批对出资监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县(市、区)以上国资监管机构工作的干部普遍进行一次政治理论和综合业务培训,其中企业领导人员脱产培训累计达到三个月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国资监管干部每年参加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不少于一周。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要与企业党务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与国资监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培训为重点,带动其他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工商管理培训为重点内容,推进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以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为重点,带动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坚持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

2、按需施教,务求实效。为适应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需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资监管工作个性化培训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广泛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3、依托市场,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培训资源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合理利用市内外、国内外优秀培训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培训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培训、自主培训的积极性,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4、深化改革,注重创新。遵循教育培训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改革培训模式和培训机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国资监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

1、市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国资委党委领导下,建立由市国资委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分工负责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

2、市国资委党委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和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做好出资监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规划、协调、指导、服务。除了完成市委组织部的调训任务以外,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下列人员的教育培训:由国有产权代表出任的正、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和正、副总经理;党组织、纪检、监察和工会负责人;企业高管人员后备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各县(市、区)国资监管部门负责人;市国资委机关干部。

3、各出资监管单位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落实企业其他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接受国资委的指导监督。各企业的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工作总结报市国资委汇总;出资监管企业如需参加其他部门组织的人员培训(包括涉外培训),事前应征求市国资委的意见。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对所监管范围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接受市国资委的指导,其培训可纳入市国资委统筹安排。

三、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1、按照提高政治素质的要求,抓好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能力。重点进行《文选》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加强党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2、按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继续抓好工商管理和现代经济理论的培训。系统学习企业经营管理和宏观经济、国际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管理经验,增强战略决策能力和提高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科学管理企业的能力。

3、按照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认真抓好法律、科技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公司法、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条例、国际经济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WTO基本规则;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和动态;学习历史、文学、伦理等方面知识,着重提高依法治企、科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

4、按照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热点难点的要求,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专题教育培训,着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育培训的方式

1、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以适应性短期培训为主,采取委托党校、高校、举办专家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政治理论、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资本运营、市场营销、金融、财税、法律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方面的学习;认真组织党群工作、组织人事、宣传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的短期培训;同时抓好与高等院校等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学历教育等中长期培训,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创造条件,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等学位。

2、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按计划定期组织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脱产培训,着重抓好工商管理培训,认真落实好企业领导人员工商管理脱产培训各项任务;保证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使他们通过脱产培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企业应建立在职自学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在职自学,形成在职自学的长效机制。

3、国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以境内培训为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全方位、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利用引进国外技术项目、投资等机会,选派企业优秀中青年骨干赴国(境)外学习进修和见习锻炼,加快培养外向型、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4、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选拔使用相结合。逐步建立经营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将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列为经营管理人员任职的必备条件之一;市国资委建立教育培训档案制度,将培训时间、内容、取得的成效记录在案,作为经营管理人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

1、建立培训绩效评价制度。要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逐步建立培训项目的评绩问效制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各企业每年年底,要对本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制定下一年度培训计划,并将计划和总结及时报市国资委。市国资委每年要对出资监管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加强对培训过程和质量的督导。把培训工作作为考核企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使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地进行。市国资委各科(室)的培训工作由办公室(党办)管理,每年11月底以前各科(室)提出培训需求汇总到办公室(党办),制定国资委年度培训计划,经审定后组织实施,未列入年度计划的不得随意组织培训,确因工作需要举办的培训班,须经主要领导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