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

经营分析范文第1篇

1、2017年1-8月负责经营分析工作,统筹月度省本部经营分析材料和全省经营分析材料,期间根据公司经营形势和领导要求进行多次优化改版,得到公司领导和分公司认可。

2、牵头或配合完成其他专项工作如总部调研汇报、兄弟省份调研汇报、地市调研督导、季度营销部署、周销售推进会、年中会、年终会、开门红、移动业务发展提速等会议材料。

3、梳理优化调账流程规范,完善内部审批及考核扣罚机制,月均处理调账工单90单,未出现一单违规情况,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4、经营监控方面,对接总部业务运营中心,按时完成总部经营监控工单和日常监控问题分析反馈。完成监控周报、监控月报、关键指标月报等常规性报表输出。

5、2017年9月开始负责业务验证工作,截至11月共完成业务验证项目50余个,其中多个大型验证项目均按能照总部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广东业务验证工作评价由上半年全国倒数一跃进入全国前列,多次得到总部领导表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目前大市场统筹背景要求下,需进一步加强对总部、对地市和跨部门沟通协调能力和项目统筹能力。

2、为做好经营监控工作,及时发现经营问题。需加强经营分析能力和数据敏感性。

3、业务验证工作涉及多个专业和各种业务场景,需加强对公司各业务产品和系统的学习。

三、2018年工作设想:

经营分析范文第2篇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一)客户基本情况

镇雄县xx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经营地址位于镇雄县乌峰镇xxxxx,法定代表人xxx,注册资本1500万元,经营范围:五金产品批发零售、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购销等。公司持有昭通市镇雄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该户在镇雄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营业部开立基本账户,账号为21000xxxxxxxx012;企业证照齐全,贷款主体资格合法。

(二)公司组织架构、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人员情况

该公司是由一位自然人股东组成,注册资本金1500万元,于2016年8月缴足。

(三)企业管理情况

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制定了公司章程,建立了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为核心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具体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副经理、办公室、财会部、审计部、销售部。截止2017年度8月末公司总人数42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普通工人30人。

主要管理人员情况:

1、公司法定代表人

公司现任总经理(法定代表人)xxx,43岁,中专学历,现任镇雄县xx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2、财务负责人

财务负责人财务主管xx,27岁,本科文化,现任镇雄县xx商贸有限公司财务主管。

二、2021年情况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表

月份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收入

8,685,698.15

8,325,654.51

8,906,783.00

9,293,250.00

9,389,520.00

(以上数据仅为示例)

(业务发展情况分析):五金建材受钢价上涨影响,农产品有生产季节性,5—8月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上升,8月份是收获季节,收入涨幅放缓。

2、主营业务成本分析:

2021年主营业务成本情况表

月份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成本

6,685,719.68

6,552,005.29

6,289,925.07

6,164,126.57

6,019,556.23

经营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持续经营;经营活动现金流;经营成果;现金流分析

一、现金流分析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判断的基础

持续经营是会计基本假设之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有如下基本要求:“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当利用所有可获得信息来评价企业自报告期末起至少12个月的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时需要考虑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经营风险、企业目前或长期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弹性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层改变经营政策的意向因素。”

可能导致对企业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包括宏观政策风险、市场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等非财务因素,单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企业现金流慢性枯竭,第二类为企业现金流急性短缺。第一类企业经营性亏损严重,且盈利预期不足,资不抵债,既不能获取正常的商业信用,也不能赢得追加投资,现金流逐渐枯竭,不能支付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第二类企业短期内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困难,而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又差,不能按时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又不能展期或进行债务重组,或不能缴纳逾期的大额税费,企业被迫清算。

第一类情况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巨额亏损,现金流逐渐减少直至不能维系正常的经营活动,这是一个逐步“失血”的过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最终影响到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通过对企业历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稍作分析便可一目了然;而第二类情况造成的企业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往往单从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是看不出来的,明明报表显示是盈利的企业却出现了资金链断裂,企业难以维系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现金流量表入手,分析企业的现金流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类企业最初表现为营运资金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差,可用于偿债的资产变现净值大幅减少,甚至影响到了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已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最终出现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破产。其被迫清算或者破产往往是短期、突发性的因素所致。由此可见,合理充足的现金流是公司持续经营的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通过对现金流进行分析能进一步认识企业经营成果的实质,进而正确评价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现金流分析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判断的基础。

二、现金流分析能修正企业经营成果一般分析的结论

通常企业列报的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是唯一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只有现金流量表数据反映了本期的实际经营情况,而其他报表数据都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前提下,对应采取的会计政策、会计方法进行判断和估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核算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估算,含有对未知因素进行职业判断和预测的成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核算出来的利润数字并不就意味着是真正现实了的经营成果。

企业在持续经营假设,权责发生制原则下因存在非付现成本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资金流与货物流的不同步等原因,报表上的利润充满了不确定性,若分别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角度出发对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数据上看,企业销售和利润同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过度采取了赊销的方式,而采取账龄分析法,企业所有客户账龄也都是一年以内的,当期不需要计提坏账准备,但应收账款增长率大大超过利润增长率,货款回笼慢,应收账款周转率越来越低,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据远远小于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远远小于“净利润”,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且绝对值呈增大的趋势,则企业坏账增多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企业盈利可能只是表象。说明在权责发生制下,利润可能只是账面上的数字,不等于实际实现了,因此在没有实际获取了因利润而增加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之前,利润数据和实际盈利并不是一个概念。

对企业现金流的分解和对比分析,不但可以准确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的实质,正确判断企业经营质量好坏,揭示其经营风险高低,避免被表面的利润数据所迷惑,还可以据此预测其发展潜力。对企业自身而言,从现金流入手,对资金筹集、使用及增减变动原因进行分析,从质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经营成果,既能判断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找出经营成果实质上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督促整改,防止企业“虚胖”,又促进企业不断优化现金流管理,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防范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提高企业经营成果质量,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一个持续经营企业而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下核算的数据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量,而现金流量表数据则是收付实现制原则下核算的经营情况,反映了企业经营成果的质。通俗地说,现金流指标反映了企业利润类指标的合金量,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核算的结果对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结果的修正,通过现金流分析能更真实、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对认识企业经营成果的实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经营情况分析的基础。

三、如何进行现金流分析

为了正确认识企业经营成果的实质,须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如何进行现金流分析,现金流分析包括哪些内容呢?

现金流量分析可以首先分析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计算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即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或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收益),判断经营成果的含金量,这是现金流量分析的重点。正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以及其他递延资产摊销等费用在报告期不发生现金支出,但它们需要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以回收,因此,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大于1(具体数据视不发生现金支出的费用支出和净利润的比率而定,通常在1.2倍-1.5倍之间才是合理的)。例如,某公司年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4200万元,净利润6000万元,不发生现金支出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1200万元,该公司实际的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为0.7(4200/6000)倍,表明本年度所实现的利润只有0%的现金保障,尚存在30%存在不能实现的风险,而本期折旧和摊销费用的回收现金保障则为零。此例中,考虑折旧等回收所需现金,其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需达到7200(6000+1200)万元,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需达到1.2(7200/6000)倍,其所实现的净利润才有百分之百的现金保障。

其次,现金流量分析可以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判断其合理性、真实性。对于那些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过高的公司而言,较合理情形是报告期回收了以往年度形成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或预收账大幅增加款,但是,假如出现期末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交税金异常增加的情况,就是不合理的,存在人为操纵现金流量、粉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可能性较大。

现金流分析还应结合企业所属行业的特殊性,评价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值的合理性。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占当期成本或费用的比重很小的公司如房地产、外贸等行业的公司,正常情况下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能保持在1左右,经营成果的含金量就可能很足了,而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占当期成本或费用的比重较高的公司如港口、铁路运输、路桥等类型的公司,正常情况下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必须保持很高的水平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和利润的现金回笼。

现金流分析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的质量及风险分析,相应的指标则包括主营业务收现百分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现金流净额、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市现率等。

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号)

作者简介:

彭新武(1969―),男,汉族,安徽宣城人,大专学历,1997年取得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2014年度以78分的成绩通过高级会计师科目考试。

1991年毕业分配到安徽飞彩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历任会计员、财务部销售结算科科长、控股子公司经营厂长兼财务科科长、集团财务部副经理、经理等职。1998年安徽飞彩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后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经营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银行;混业经营;信息范围经济;利益;矛盾

0前言

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的经营日趋全能化,国际金融领域混业经营已渐成趋势。银行的合并热潮引起了整个金融服务业的重视,焦点事件就是19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成为全球资产最大的金融集团,使得其在消费者银行,企业银行,股票经纪业务和保险市场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

究其原因,可以从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能是需求因素,也可能是供给因素影响促使全球银行业趋向混业经营。从需求方面来看,顾客可能从全能型银行提供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中获得很大的便利与满足,但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消费者不愿购买一站式金融服务,许多消费者倾向于向不同的金融机构分别购买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所以混业经营的动力来自于供给方,全能型银行可以从混业经营中获得的经营协同效应和风险分散的好处。

近两年来,花旗银行又选择了新的路径,开始通过资产置换或逆向并购的方式收缩非核心业务,从混业经营返回到其原来主业,花旗的回归显示银行控股集团的混业经营方式自身存在某些缺陷。实际上,银行的混业经营可能引发一些利益矛盾冲突,这些利益矛盾会对银行自身经营以及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本文在研究了各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银行混业经营所引发的利益矛盾冲突,以及这些利益矛盾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国银行和企业关系密切程度以及市场完善程度的不同,银行混业经营引发的利益矛盾对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同甚至有可能相反。

1银行混业经营的利益矛盾研究

在混业经营的模式下,一家银行可能是客户公司的贷款银行,同时又是客户公司证券的发行承销银行,甚至还充当投资者资金管理人的角色。这样,银行、客户公司和投资者三个主体之间由于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不同会引发利益冲突。

下面将分别从对以色列、日本和美国银行混业经营的研究中,揭示这些矛盾的存在。

1.1以色列银行业情况分析

以色列银行是货真价实的混业经营银行,银行参与几乎所有资本市场业务的运作,包括一般银行业务﹑公司证券承销发行﹑投资资金管理甚至拥有公司的股票参与企业管理。而在90年代初,以色列很多公司的股票在股票市场第一次公开发行,银行既作为承销发行银行深入参与了这些公开发行过程,又通过银行管理的投资资金购买了公司发行的大量股票。这就为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Ber,Yafeh和Yosha(2000)对以色列1991—1994年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当贷款和证券承销发行都由同一家银行负责运作的公司,其证券公开发行的销售成绩往往好于平均水平,但这家公司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后的第一年的股票回报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当贷款、证券承销发行都由同一家银行负责运作的公司,且银行还将自身管理的投资资金注入该公司时,这家公司股票上市第一年的股票回报率甚至更低。这表明上述公司的股票在公开发行时股价被高估,银行将过多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客户公司的证券发行与销售,这一行为浪费了投资者的资金。

所以,在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市场条件下,说明银行对公司客户比对资金投资者客户更为忠诚。由于银行业务的全能化,证券发行承销银行会对客户公司更为了解,混业经营的银行内部存在利益冲突,使得证券发行承销银行有可能利用信息上的优势,银行趋向于向不知情的投资者推销其自身负责承销的证券,将低效益的公司的证券转嫁给不知情的投资者,损害资金投资者的利益,对市场资源的分配造成不良的影响。1.2日本和美国银行业情况分析

日本企业的融资主要以银行融资为主,美国企业融资是以资本市场融资为主。在日本,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家典型的日本公司往往与几家银行有紧密联系,而其中最大的贷款银行往往对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十分了解,在日本,银行更有可能对企业施加影响。相对来说,美国公司由于主要不通过银行来融资,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密切,银行对企业施加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美国90年代放松了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美国银行承销发行公司证券,这一改革使得日本在美国的银行业务下滑,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日本在1993年的《金融系统改革》法案中允许日本商业银行提供投资银行服务。银行混业经营引起了对其利弊的讨论,还有其对银行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焦点在于商业银行在承销其有借贷关系的公司的证券时的角色。

美国的研究表明,混业经营的银行承销客户公司的证券时,由于信息共享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这将使得银行所服务的客户公司获益。因为全能型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向客户公司提供贷款并且持续向公司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它们相对专门的投资银行来说在企业信息收集方面的更有优势,这一信息收集优势可以帮助客户公司在资本筹集过程中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生成的额外成本,通过引导公司的决策,混业银行可以降低客户公司金融压力的成本。总的说来,和普通交易所相比,混业银行承销证券对客户公司更有利。

但在日本的市场条件下,得出了和美国相反的研究结果。Kang和Liu(2007)对日本1995—1997年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日本市场中银行和企业间过于密切的借贷关系,会使得银行可以给企业施加影响。当银行进入公司证券的承销业务并急于拓展市场时,需要与投资者顾客建立稳固的关系,因此,银行会通过自身在贷款方面的地位给企业施压,降低这些企业的证券价格。虽然这一较低的价格可以使得投资者获得收益较高的投资机会,但是却增加了证券发行企业的金融成本,损害发行证券者的利益。

日本金融市场中的这种现象的背后推动力是银行和其顾客之间紧密地借贷关系,而资本市场的竞争不能消除这一冲突;在美国却刚好相反,资本市场的发达使得银行不能过多干预企业,使得企业证券得以以更为公平的价格销售。

2结论与对策

上述研究表明,银行混业经营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矛盾的冲突,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冲突焦点不同,从而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各异。

以色列的市场条件下,混业经营的银行对发行证券的公司客户更为忠诚,倾向于高估公司客户的证券价格,向不知情的投资者推销自己承销的证券;在日本的市场条件下,银行为了拓展市场,倾向于向发行证券的公司客户施压,降低证券价格卖给投资者,以建立与投资者客户间的密切关系;在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融资条件下,矛盾得以缓解,混业经营的银行可以凭借在信息方面的优势,降低客户公司上市成本,提高效率。各方利益冲突的矛盾存在,会减弱混业经营本来可以带来的经营协同效应优势,如果市场不能消除这一冲突,将会对金融市场效率造成不良的影响。

要使得混业经营在金融市场最大化其带来的各种优势,从宏观角度来看,应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在政策和法规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从微观角度看,近期花旗银行的发展为混业经营的银行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模式,混业模式从集团内部的混业经营,转变成与其他金融集团不同金融业务的合作,不再强调经营协同,而是发挥金融协同效应。花旗集团在流动性管理上是高度分权的、在风险管理上是分层的,但在资本充足的监管却是高度集权的,这样在集团整体层面单一业务的波动风险可以被相互平滑,集团总体业绩相对稳定,评级较高,从而保持了总体融资渠道的畅通,这样当任一种单一业务陷入周期性低谷时,集团总体有充足的金融资源可以支持其渡过危机并整合行业。

我国银行业将日益走向混业经营,应正确把握混业经营带来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国外的经验,走出一条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马骏.证券业改革与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探讨[N].上海证券报,2005-3-25.

经营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经营管理、病案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X79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医疗卫生条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仅仅靠先进的设备和较高的医疗水平是不全面的,还必须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创新。经营观念的改变推动着病案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病案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得到重新认识和认可。当然一些新的经营模式与系统也被应用于医院的经营管理方面,比如ERP系统。它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方面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医院的经营管理不应该仅仅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更显重要。

1病案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病案是医疗信息的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病案管理不仅是对病案物理性质的管理,还包括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信息,建立完整的索引系统,对病案中的有关资料分类加工、分析统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质量监控,向医务人员和其它使用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信息服务。多数医院承担着自负盈亏的经济责任,所以医院必须在市场经济中按照市场规律,以特有的经营方式参与竞争。同时医院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医院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发挥各种医疗资源的效率和效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反馈作用

反映医疗市场的需求,避免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病案记录病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是反映病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反映医疗质量水平,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病案记录着医务人员进行的各种医疗行为。反映医疗费用使用情况,降低医疗消耗病案中记录着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的每一项费用。

1.2决策依据

病案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病案中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分类和分析,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把从病案中提炼出的大部分信息提供给医院的决策者,能够让医院管理层把握医院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医院管理层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1.3付款凭证

由于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广泛开展,病案有了新的作用——付款凭证作用。由于医院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导致了医疗费用付款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参保人员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使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

1.4法律依据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危市场”,极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发生医疗意外。病案作为重要的医疗文书,成为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定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

2 ERP项目在医院管理中的建设成效

2.1流程规范。有效实施ERP初始目标是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框架,然后再进一步发展,为后期业务系统的细化与优化提供平台;实施中对整个后台业务流程与成本体系进行规范与优化,推动业务部门的规范操作。提高业务数据的严谨性和流程的整体性;而财务对前端业务的有效管控体系也得到逐步提升,有利于成本控制。为未来的预算控制与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持。

2.2 整体效益 应用ERP管理系统以后就能够建立以ERP财务管理为核心特色的医疗与收款、采购到付款、从物资收发存业务到库存物资的直接核算。从固定资产的实物账到财务账的集成同步管理,实现了基于业务流程与业务执行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统一同步运作模式。

2.2.1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高度统一ERP系统的运行,实现了财务架构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高度统一。。

2.2.2业务管控到位物资仓库的设立与业务管控依据管理的需要逐渐延伸至分院、门诊和病区,加强了管理精度与透明化,减少了跑、冒、滴、漏,能够实时快捷、全面真实地掌握前端物资流动及后端财务核算状况。

2.2.3强化了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对固定资产账、卡、物实行统一管理,维修费用跟踪到资产。同时试行贵重设备运行效率分析,以加强资产控管细度与力度。通过ERP系统,可以追踪资产购入与发放信息:从资产采购管控,采购到应付发票匹配,资产发放到科室跟踪。

3 医院经营管理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管理行为总是与管理效益的谋取和目标的实现相联系,管理效益的谋取和目标的实现又总是与人类的伦理问题相联系,因此,管理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就是管理中效益的谋取方式和谋取行为的伦理问题。现代医院面临的难题是:治病救人的使命与追求利益的行为能否共存?不能共存怎么办?

市场经济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价值观念冲击的最严重后果不在于对经济利益的重视,而在于

一部分医院和医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上发生了严重错位,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医方对患方不诚信的背后,折射出的实际是医方对经济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院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从社会保障者逐渐演变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正常的医疗活动演变为带有浓重商业色彩的经营活动,医院在非营利和福利的包装下开始了暗自逐利,开始了医院之间的商业竞争。

完成医院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社会使命,有赖于纠正医院的逐利行为,完善医院管理道德人格医院应当承担的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社会责任,是不容推辞的义务和必须操守的行业准则,决不应该在商业化经营中唯利是图而违反其行业准则。医院的经营要与社会协调发展,以社会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形式为公众健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获取社会回报。医务人员尤其是医院管理者要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端正办院理念,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医院管理道德人格建设,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4、结语

总之,医院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与和谐的发展。否则,唯利是图,损害他人利益,最终受损的是医院自身的根本利益。医院的社会使命是救死扶伤,维护人民健康,而绝对不是赚取更多的钱财。医疗服务的道德原则要求我们做到:医患利益统一,患者利益居先;医疗数量质量统一,医疗质量居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社会效益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