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范文第1篇

目前,很多高年级老师已经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往往趋于平面、机械,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教活、学活词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呢?

一、直观形象

很多人认为直观形象是低年级识字的专利,其实高年级课文中有很多词语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如“烽火”是《卢沟桥烽火》一文中的一个关键词,它出现在课题中,学生读课文首先就要接触到。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平常缺少感性的认识,理解词语的意思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若用词典中的意思来解释、讲透,只会使词语脱离课文的语境而失去其生命和意义。我在教学中避免常规的“读题―释题”的教学流程,没有停留在对“烽火”的意思理解上,而是让学生借助视频形象,感知“烽火”的具体内容,概括“烽火”的实际意义;再由“卢沟桥烽火”质疑,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由词达文。这样,“烽火”这个词语就富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潜在的意义,显得饱满而形象,为学生学习课好了铺垫。

二、感情朗读

张祖庆老师曾说:“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一位网名叫“江南渔者”的老师带领学生理解词语时说词语是有味道的,他的银点子和金点子立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朗读不是单纯地把静态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而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中国汉字有丰富的意思和深刻的内涵,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而且能起到鼓舞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作用。

以往教课文第一课时总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整堂课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词语时我改变方法,使这些词语变得有温度,让学生感受学习词语的快乐。于是鹦鹉学舌,运用了这位“江南渔者”的教学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银点子就是将课后词语单纯地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个个摇头晃脑地读起词语来,好像很有感情。指名站起来读时干巴巴的,也难怪,学生不知道怎样叫有感情。这时叫学生开动脑筋想个金点子:怎么能把这些词语的味道读得更好?学生立刻激起了热情,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纷纷说放到句子中读会更有味道。

出示三句话,注意“震耳欲聋”“哭爹喊娘”“呐喊”。

a.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

b.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c.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六年级学生很容易懂,但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丰富的意思和深刻的内涵。现在用他们自己想出来的金点子――声情并茂地朗读,比刚才单纯读词语,感情立刻丰富起来。在课堂上我很惊讶学生学习词语的态度变化如此之大。将词语放进句子中朗读激发了他们内心的对大刀队员的敬佩赞美、对日寇的鄙视憎恨之情。

三、整体理解

高年级课文大多数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词语也很多。教师在呈现词语时,不应单个出示,而应根据课文词语的特点进行提取,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并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中理解词义。

1.重组词语,整体理解。

课文中的很多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类重新组合,重组后形成一个新的语境。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类读词语,进行想象、描述画面,在整体中把握词义。

《理想的风筝》一文中的词语特别多,我校韩非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出示三行词语,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学生很快发现这些词语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写春天,风筝,以及刘老师的。接着韩老师把这些词语分门别类地板书,让学生读第一组词语(嫩绿?摇舒展?摇金黄的小喇叭?摇吹奏?摇尽情飘摆),说说“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位学生是这么说的:春天来了,天空瓦蓝瓦蓝的,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天空吹奏着生命之歌。我躺在软绵绵的草坪上,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唱,吹着温暖的风,舒服极了。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取的描写春天到来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丽画面形成一个新的语境。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样,在对词语的提取、重组及创作中,将感性的语言描绘引入学生的生活情境,整组词语就以独特的意象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就像张祖庆老师说的:“当词语成为鲜活的画面,就被赋予了情感的温度。”

2.整合运用,内化词语。

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提取了课文中的词语后,要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觉运用这些词语,不断内化(同时也是外化)词语、语言与生活的直接联系,实现语言积累与个体生命的同构共生。

韩老师在教学《理想的风筝》时,在课件最后出示了三组词语:

嫩绿?摇舒展?摇金黄的小喇叭?摇吹奏?摇尽情飘摆

戏耍?摇抖起翅膀?摇翩翩起舞?摇直蹿入云霄?摇翱翔盘旋

眯起来?摇慈祥花白短发?摇圆木拐杖?摇手持线拐?摇撒脱

让学生选用这些词语把想对刘老师说的话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范文第2篇

——观xx课堂教学有感

2017年10月13日,根据学校教务处安排,我们参加了葛沽三小的教研活动,听了两节语文课:曹欢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第31课《给予树》和赵竹青老师执教的的三年级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两节课,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一是两节课都落实了新课标“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理念和要求。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好的语文课,应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曹欢老师在给予树这篇文章教学的,最后十分钟,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轻柔的音乐,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写出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的话。许多晓畅深情的句子便从孩子心底流出,流淌笔端。这既是对全文内容理解的深化,又是对孩子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训练。赵竹青老师在《孔子拜师》一文的教学中,多次强调讨论过程中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语言文字的运用更多的是口语中的运用,赵老师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

二是两节课都体现了“实”的学校文化和办学宗旨。两节课都是小学中年段精读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低年级阅读教学,以字词作为重点,略显浅薄;以课文理解情感体悟作为重点,怕学生难以理解。两位老师的教学,契合年段特点和学科特点,凸显了教学的实效和高效。赵竹青从题目开始,引领孩子对重点语段默读、赏析、体悟、有感情。在教学孔子和老子见面的语段环节,提出了“要读出师生见面融洽”的要求,让学生分角色连读,后表演读。在精彩的表演读中,孔子谦虚好学的品性显露无疑。两节课教师匠心独运,点拨引领,富有实效;学生笃实好学,读读写写,学得踏实,都彰显了浓浓的语文味,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葛三小“求真求实、尚德尚能”的校训和“为了学生的快乐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范文第3篇

1.1 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以解决民族教育的特殊困难

从1951年起,中央财政就专门设置了少数民族发展教育补助费,且历年都有增加。从1956年起,中央核拨经费采取块块拨款的办法,因而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费已不实行单列项下达,但拨给各地的教育事业费中仍包括有这笔经费在内。1980年后,因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此项经费由省、自治区包干掌握使用。

1990年财政部决定从当年起,由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款,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补助专款。规定这项经费由国家教委提出分配方案(应征求国家民委意见),经财政部同意后联合下达。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项专款实行项目管理,由国家教委财务司统一掌握使用。1985年起,国家为了支持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基础教育,每年拨出一亿元作为普及小学教育基建补助专款,帮助这些地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困难。其中拨给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青海、云南、贵州8省、自治区的占54%以上。还有其他几项教育补助专款,在安排时对少数民族地区都有所照顾。199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提出:“国家设立‘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实行专款专用,保证直接用于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八五’计划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状况的改善,这项专款可适当增加。”根据中央设立民族教育补助专项经费的精神,一些省、自治区也设立了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

1.2 多渠道增加民族教育投入

第一,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办教育的积极性。要求各级各类民族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勒工俭学活动。

第二,争取从各项民族补助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办教育。《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国家拔给民族地区包干经费中的“三项”补助经费(民族地区机动金、边境地区事业建设补助费、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各省(区)要增加用于发展民族教育的比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中提出:在国家安排的少数民族地区各项补助费及其他扶贫资金中,要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发展民族教育。

第三,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民族教育。如近年来实施的“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中,都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用于民族地区。到1994年底“春蕾计划”资助了4万女童重返学校,其中90%是少数民族女童。

2 国家主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学杂费的减免、生活费的补助照顾

由于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来生活在远贫困地区,当地的经济基础薄弱,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尤其是农、牧民子女,他们占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绝大多数,在支付子女受教育费用问题上存在诸多困难。而民族地区未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教育,办起了现代教育,而学生无力入学,则没有实现教育的过程。大量学生因经济状况不能实现基本的义务教育,势必又造成新一代低素质劳动力和贫困人口。所以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就应将教育公众资源向民族地区延伸,制定和实施特殊照顾和扶持的民族教育政策。

(1)义务教育从适当减免学杂费到全部免费和适当补助学生生活费。国家法律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不收学费但收杂费。国家教委在199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中也规定“各类学校招生,凡属义务教育阶段,要认真组织少数民族子女入学,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可减、免杂费”。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承诺确保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这一免费政策扩展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同时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些政策是国家就全国的义务教育而出台的,但由于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这些政策此前早已在、新疆等自治区实行,如今新政策的出台,又率先覆盖了我国民族教育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问题,使民族教育得到特殊照顾和扶持。

(2)在发放助学金方面给予适当照顾,许多民族中小学校对学生发放助学金。除公费待遇的少数民族中学外,在若干指定的中学也要求设立少数民族学生的公费名额。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中学设人民助学金,少数民族学生申请人民助学金时,应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先予以照顾”。一些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实行“三包”政策。“三包”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有的包吃、包住、包学习用品,有的全包,有的要学生家长负担一部分。许多民族中小学校对学生颁发助学金。

3 民族中小学校在教学上可实行特殊变通规定

(1)对民族中小学校的教学计划的具体规定。根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报告以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精神,民族中小学校从总体上与普通中小学校一样,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学制和教学计划基本上按国家的统一规定执行。但由于存在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以及各民族间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因此各地区可根据当地各民族的具体情况,在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可以变通执行或制订相应的补充规定。

(2)国家对民族学校实行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具体规定。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1992年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民族学校实行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作出了具体规定,主要内容如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要在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扩大民族间、地区间的交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文教学。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商务外语专业是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的重点骨干专业和金华市示范专业。加强商务外语专业建设是提高该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商务外语的行业背景、人才需求以及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的基本状况,最后提出了商务外语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策略。

我国的商务外语专业就是外语专业和国际商务(又称“国际贸易”)专业复合而成的新专业。因此,中职商务外语是一门跨学科、复合型专业。商务外语专业的主要建设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外贸业务、外企管理、涉外商务交往等外贸行业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中职商务外语的专业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与外贸行业的现状和外贸人才的需求现状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一、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是外贸大国。浙江省是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大省。2010年7月12日,杭州海关公布了全省上半年的外贸情况: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17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41.3%,其中,出口822.2亿美元,增长39.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表示,2010年,浙江省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666.2亿元,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走出去”发展。

据调查,我国至少还需要180万外贸人才为企业服务,其中对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占很大比重。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社会对外贸商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中职商务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备受对外贸易企业的欢迎。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是外贸从业人员的“人才制造基地”。在一定意义上.外贸企业就是中职学校的“产品推广市场”,中职学校是外贸企业的“产品加工制造基地”。

据金华海关统计,2010年前5个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6% 0 5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4%,创下单月外贸进出口额新高。浙江省金华商业学校地处金华市区,区域内有众多外向型企业,仅义乌市目前就有260多家涉外宾馆、近千家进出口公司,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义乌设立的代表处,还有闻名中外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金华市目前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6000多家,外资企业1500多家。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区域内外向型经济开始企稳回升.对外贸易行业、涉外旅游产业形势日渐好转,使得我市在客观上需要大批既懂英语又具备一定涉外商务技能的“英语+商务”实用性复合人才,具体岗位涉及外资公司的商务文员、外贸企业的外贸制单、外贸跟单、涉外宾馆的前厅服务等等。人事部门预测,在未来10年里,英语类人才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将是最受欢迎的10类热门人才之一。

二、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的基本状况

我校商务外语专业创办于1993年。作为我校的重点骨干专业和金华市示范专业,该专业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或走上了涉外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或自主创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6年该专业被金华市教育局评定为市示范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四百余人,已初具规模。

该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已有4位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另有1位正在攻读硕士。目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已有高级讲师4人,讲师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3人。该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教科研能力,教师在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20篇,另已编三本专业核心教材已正式出版,在全国发行。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省、市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已完成市级课题3项,目前承担市级课题1项;获省级以上奖项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市级奖项1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该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近三年来,该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市、局级奖项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8年,学生参加外贸单证员考证,通过率在97%以上,学生就业竞争力有较大提高。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有相当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的毕业生在外资外贸公司已被提升为外贸主管。

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学校近年来改善了该专业的教学设施和条件。目前,校图书馆有专业图书5890册,专业报纸杂志23种,电子图书及相关教学资料丰富。已建成基础实验室2个,专业课实验室6个,使用面积共551.4平方米,实验仪器总值59.15万元,近三年来投资该专业专用实验室实训设备近30万元。另外,我校还开发和建设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涉外商务氛围中得到熏陶和锻炼。

三、金华商业学校商务外语专业建设目标及实践策略

我校商务外语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本着稳步调整、滚动发展的原则,打造品牌专业,把商务外语专业办成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的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今后几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投入,改善实训设施和条件;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办学,拓宽学生实习、就业、升学渠道,力争在2009-2010年使该专业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到2012年,争取在办学层次、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诸方面在浙江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专业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该专业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容易出现知识滞后现象;年轻教师虽然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实践经验缺乏。针对这一情况,该专业要求专业教师下基层、进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开阔视野。这样做对教师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能了解和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便做到专业课教学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二是能充分感受本专业岗位在企业、行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使专业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三是可以使教师亲身体验到专业人员的工作,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如教师去做外贸单证员、跟单员、商务师等,可真正体会到这些工作岗位的酸、甜、苦、辣,肯定会极大地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四是可促进教师编写符合岗位需要的校本教材。只有教师真正参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才能体会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才能知道学生应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编写出实用的专业教材。此外,本专业还重点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提高教师职业资格层次;通过调人外经贸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引进外教、从外经贸企业聘用兼职教师等途径充实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可以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师资队伍多元化,力争使专业教学不停留在封闭形态中,而是更贴近生产劳动的实际。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近几年来,本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更新教学理念。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与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把“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作为商务外语专业的教学理念,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二是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制定符合金华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新模式,以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三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方法调查社会和企业,掌握当前金华地区经济发展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在此基础上,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编写符合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校本教材、开发专业精品课程、设计与行业岗位工作任务有效衔接的教学项目,如《商务英语函电》、《英语》等。四是根据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除课堂强化外,建立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常年开展活动,如可每年举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技能“大比武”。在教学改革中,我校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实现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增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竞争力。

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创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该专业还存在着实训设备缺乏和落后的问题,也缺乏稳定的、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该专业本着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发挥现有的语音室、电子商务室、样品陈列室、商贸实训室、实习超市的作用,不断添置和更新实训设备,改善校内实训设施和条件。在学校在建的实训楼中,已经规划了两个外语视听室和一个电子商务实训室,还要再建设一个面积为260平方米、功能完善的商贸综合实训中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我校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我校根据“专业对口、工艺先进、确保安全、相对集中”的原则,建立起了联办、协作与临时三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的实习,也为学生了解市场、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机会。目前,已有7家单位与我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作为该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我校还与义乌韩商会取得了联系,其下属的28家韩资企业已口头同意接受我校商务韩语班学生前往实习、就业,我校近日将与部分韩资公司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同时,我校加强了学生的创业教育,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开发学生创业项目,为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年级语文教学金点子范文第5篇

当今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为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三赢的局面。在对江苏某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目前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生专业英语基础欠佳、双语比例不协调等。需要注意在教材的配套、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教学内容的渐进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关键词】

金融学;双语教学;调查问卷;配套措施

引言

2001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位成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外经济与贸易联系日益频繁,中国金融业也开始逐步开放并与国际接轨,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金融行业的相关岗位在对金融类专业的大学生招聘时,金融英语能力成为了一项基本考核指标。在2009年的台湾语言训练测验中心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职位高低与其英语水平高低成正比关系,当然这里说的英文水平并不是单纯的基础英语,其包括了金融专业英语。笔者作为一名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师,通过对过去近10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发现: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大学英语6级通过率普遍较高,但是往往专业英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在应聘过程中,面试官一旦用专业英文术语提问时,应聘学生会因为无法理解题目而导致熟悉的知识点无法有效表述,从而影响面试结果。因此,培养既精通金融专业知识,又同时能以中英文熟练处理金融事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显得任重而道远。《金融学》作为金融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其课程体系中包涵大量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的应用性已经渗透到国际范围。江苏作为教育强省,特别是南京的高等院校,无论师资力量或是学生素质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南京地区的高校为例,进行双语教学的研究,找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江苏乃至全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以及积极的示范作用,适时的对《金融学》开展双语教学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金融学》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意见中强调要在金融、国贸、法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国际性相对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近10年内,对于双语教学的研究源源不断,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只是聚焦在大概念的双语教学问题上;随着双语教学的逐步深入,直接对《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零星出现,我们通过中国知网对“金融学双语教学研究”进行主题搜索,发现15条匹配记录,时间跨度从2004年-2012年,年均约2篇,与其他学科双语教学的研究数量相比稍显不足。当前《金融学》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概念不清、目标不明,模式不尽合理,课程设置不科学、连续性不强,教材选择有待完善[1];同时,在金融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课程选择容易出现偏差、参考教材选择两难、教学进度缓慢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2]。特别是双语教学中会遇到师资的英语水平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双语教学的授课质量,应该拨专款提升师资英文水平,自编英文教材,增加课时量和实训环节,完善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教学活动[3]。但是,对于《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推广,到目前为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成为《金融学》双语教学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不能合理的从根源找出教学的问题,仅仅一味追求教学过程,忽视教学的结果,那么会给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使得高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空谈。

二、《金融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对高校后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教育部在200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大力推广具备条件的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同时确定了金融学等六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计划;200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评估指标做了新的修订,规定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双语教学,并且双语课程数目要大于总课程数的10%。因此,大力开展双语教学的推广活动,将有利于高等院校在评估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优势,提升本校的综合实力,对学校今后的招生以及就业率的提升都将带来正面影响。

(二)对高校专业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有利影响

金融学是近年来高校的热门学科,各校都在该专业上引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这些教师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由于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相当快,这迫使这些教师必须积极充实金融学科的新的知识体系、最新搜索国外先进文献资料、掌握发达国家的最新原版教材以及统计数据。这无疑促进了金融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长足进步,提升师资质量。

(三)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发展的有利影响

金融学课程的国际性较高,金融业以美、英等发达国家为中心,国外原版教材相比于国内的教材更加先进、专业、符合时势,特别是国外的教材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读者的阅读感受,通常会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方法表述内容,这可以增强读者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开展金融学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还可以使学生掌握金融学专业英语词汇的表述及运用方法,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带来积极作用。

三、江苏某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的调查问卷分析

笔者作为江苏某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师,对本校金融学本科专业66名学生进行了关于金融学课程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填写采用匿名形式,实际回收问卷66份,有效应答率为100%。该问卷共分为7个内容,包括:学生英语水平、教师教学效果、教材难易程度、教师双语水平、对双语教学的认同度。我们通过分析主要发现以下几点:(1)这66名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4.8%,六级通过率为57.6%,明显高于同届学生的平均通过率。但是,对于双语教学只有2个学生能在课堂上就可以将知识点完全掌握,占总人数的3%,其余90.9%的学生,共60人需要在课堂外通过预习与复习帮助理解,达到完全掌握知识点的目标,另外还有4人无法完全掌握,占总人数的6.06%。由此可以看出,进行双语教学的学习效果较好,但是不仅要重视教师课堂的授课,更要突出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

(2)对于双语教学的认可度而言,问卷显示45人非常赞同开设《金融学》的双语课程,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8.2%,他们普遍认为双语课程贴近现实的需要,能够获得更加先进的知识体系,对自身的各项帮助大;有18人希望双语授课,占总人数的27.3%,但是要求适当增加中文比重,保持中英文6:4左右;另有3人不赞同开设双语教学,约占总人数的4.5%,其认为会影响学习效果,对今后帮助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是认同《金融学》开设双语教学的。

四、完善《金融学》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设计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金融学》双语教学进行完善。

(一)配套教材的编写与补充

国外原版教材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知识内容以及语法词汇,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选用国外经典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应该注意对于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与使用。单纯的原版教材对于英文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笔记整理成中英文参考书,帮助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同时,教师需要安排课程前期中文导读材料,促使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课程体系,避免由于理解的偏差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二)双语比例的阶梯式递进

金融学的双语教学需要遵循由简入难的过程,授课中英文授课比例逐步提升。在课程的前10%的概述部分建议用30%的英文加70%的中文进行授课,然后逐步增加到各50%的比例;课程过半之后,以70%的英文加30%的中文展开授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课程、理解课程,从而更好的融入教学。特别是,要注重中英文双语的交互使用,不能简单的用英文“满堂灌”;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与定义,一定要用中文解释清楚,再用英文进行解释,避免影响学生理解。

五、深化《金融学》双语教学建设的思考

双语教学的深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目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金融学》的双语教学需要逐步的发展与推广。

(一)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师是展开教学的关键,在双语教学中,对于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或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教师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能否被有效的传授,因此,加强对于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是必要且紧迫的。我国自己培养的金融学专业教师,一般在专业知识体系上保持较高水平,但是普遍英语口语水平显得较弱,学校可以鼓励英语基础较好的青年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安排定期的国内外师资的交流活动,促进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结构的优化与更新。特别是,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进外教,以外交与中方教师相兼容的形式开展教学,真正帮助中方教师适应、掌握双语教学。

(二)科学设置教学计划

《金融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不宜过早开立,以大学三年级为宜。高年级学生通常已完成了英语六级的考试,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繁重的考级任务也已经完成,可以专心进行双语课程的学习;同时,前期专业基础课程也已经学完,此时开展《金融学》的双语课程教学比较合理。笔者每年分别教授两个专业的《金融学》双语课程,一个专业在大二下学期授课,另一专业在大三上学期授课,通过对比发现,在大三开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大二。另一方面,建议在开设课程前,先设立一门专业英语课程,促进学生对经济学基础英语词汇的掌握。

作者:姚萍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芹等.论金融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路径优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8-161.

[2]卢有红,彭迪云.金融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广场,2009(10).

[3]李树杰.浅议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经验、不足与对策——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6).

[4]李延喜等.金融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