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原则;发展路径

当下,国家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林业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减排作用突出,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林业生产不稳定,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讨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路径显得尤为关键。

一、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原则

1.坚持将生态效益作为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速度不断加快,水体污染、河流干涸等形势日益严峻,且酸雨、干旱频发,严重阻碍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尤其是大气氧气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1]。这就要求各地区在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时要坚持将生态效益作为基础,发挥林业作为环境建设主体的重要作用,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2.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林业具备双重属性,不仅要承担生态建设责任,还要从事经济建设。在过去处理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相互关系上,人类走了很多的弯路,一味建设经济而忽略建设生态,或只注重生态建设而忽略经济建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衡。鉴于此,在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时就务必要将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处理好,有机结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在建设生态体系的同时考虑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尊重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二、有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路径

1.建立健全林业分类投资模式

最近几年,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使林业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较高。然而长时间以来,各地区林业发展主要依赖中央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所以急需构建以中央为主体、地方为配套、鼓励私人投资的林业分类投资模式。具体做法有:依据当地森林资源的种类及数量,明确公益林的投资主体;参照当地森林覆盖率的大小,明确适应当地森林资源的投资规模;针对公益林在当地林地面积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地区,应把国家确定为当地林业投资的主体,地方政府则要配合投资。另外,要依据经济效益的高低及主要的受益者,合理区分各地区商品林投资主体。商品林的主要效益受益对象是营林者、地方政府,因而商品林投资的主体应是地方政府。其中,个人有较高收益且适合私人投资的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应大力挖掘个体及民间闲置资金等私人部门的投资潜力,以私人投资为主、政府少量补助为辅,缓解政府资金压力;个人收益较低的薪炭林、用材林,则应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分类投资模式的建立,为有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撑。

2.推进林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一方面,注重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种苗对林业经济发展而言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超前性的工作。各地区要将建设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作为基建项目,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技术等力量建好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高科技、高标准以及高效益的种苗,推动基地林木种苗生产与管理再上新台阶,促进林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封山育林是在林业经济发展实践中践行生态经济原则的有效方法,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封山育林能为改善林种结构、林分结构、提高单位蓄积量等提供路径。同时,常绿阔叶林拥有很强的系统性、稳定性,不仅抗干扰能力强,且生物量大,生态防护能力强,是顶级的自然演替群落[2]。通过进一步增加封山育林力度,森林群落将朝着自然演替的路径健康发展,建成演替顶级群落,即常绿阔叶林,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3.科学利用与全面保护相结合

森林是有机整体,为长期永久利用森林资源,人们不仅要科学开发并利用森林资源,还要全面保护。如果一味利用而忽视保护,势必会造成森林资源枯竭,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反之,如果不利用只保护,这在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国情下难以确定保护效果。所以在有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时要对采伐森林资源的量进行严格控制,大力保护既有森林资源。同时,全面增加造材、制材、采伐以及木制品加工等剩余物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原木;走综合发展、立体开发的道路,把森林保护、木材产业发展、综合利用森林资源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科学经营公益林,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提升林地的生产力,从而增加森林蓄积量,采伐利用无法发挥生态效益的森林林木。

4.完善构建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包括森林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弘扬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深刻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营造良好的尊重、善待、热爱自然的氛围。二是规范政府决策行为,使其对促进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有利,从而依托科技进步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去那么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满足林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将强化生态道德教育视作突破口,推进建设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立起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大力宣传生态典型,强化全民生态意识、责任意识,促使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三、结语

在实践中,各地区要回顾发展林业经济的历程,严格遵循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原则,探索并实施更多有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的措施、路径,从而调整林业结构,完善林业分类投资模式,推进林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全面保护以及科学利用,依托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激活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帅群.生态林业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策略[J].现代园艺,2016,(10):162-163.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范文第2篇

【例】(2013・浙江・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材料二 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12分)

【命题立意】本题坚持了新课标高考命题关注社会生活、不回避社会热点的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社会热点为背景,重点考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经济生活知识。本题在重视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综合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经济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经济知识、描述和阐释社会经济现象、论证和探讨经济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彰显了政治学科的特色与魅力。

【解题思路】第(1)问属于图表分析题。解答图表分析题的关键是首先要读全、读准材料,图表的标题、标注和图示、图表数值(横向和纵向)等均不能忽视;其次,还要从图表直接反映的信息中找出其内在联系或本质问题;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图表进行解读、阐释。在本问中,材料一的“表”揭示了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的关系;材料二的“图”揭示了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逐年下降,“注”揭示了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以及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PM2.5超标,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由此可分析说明材料一、二共同表明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必须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2)问属于“怎么办”类问答题。解答时重在审清设问,把握题眼。从设问角度看,本题限制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知识范围;从设问指向看,“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关键点在于“如何……融入”。其次,灵活掌握解题方法。要紧扣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万元GDP能耗等信息,运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举措的相关知识,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保护等角度进行阐释、论证和探究。

【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强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

二、真题启示

1.“经济生活”试题易与社会经济生活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命题,反映了试题的时代性特点。“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重大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更是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问题,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除浙江卷40-(1)(2)题以外,山东卷30题(2)“科技创新”、安徽卷38题(2)“技术创新”,重庆卷13题(3)“社会公平”,福建卷39题(2)“美丽中国”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热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经济生活热点、关注经济发展的动态,同时又要注意提练社会经济热点与《经济生活》模块知识的结合点,并进行适度的拓展训练。

2.“经济生活”试题以教材主干知识为载体,突出了试题的基础性特点。浙江卷40题(2)考查的知识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教材第十课的主干知识,而且设问清晰、指向明确,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又如重庆卷13题(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广东卷37题(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同样体现了上述命题的共性特点。这就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教材的重点概念,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做到“点”、“线”、“面”的有机融合、整合。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范文第3篇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态,在经济发展方面主张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生态文明建设是指用生态文明理念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需要融入经济建设中,还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绿色经济”以“弱人类中心主义”为哲学基础,主张实现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双赢的局面,这种经济形态的理念与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吻合的,在发展这种经济的同时也是在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绿色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次社会改革,它将改革人们的观念、现有的社会制度,改革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绿色经济”为改革提供物质支持,使改革顺利实行,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其次,“绿色经济”为“绿色政治”、“绿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绿色经济”在协调发展与环保方面的经验可以用在解决传统文化与生态文化的矛盾方面;“绿色经济”将生态理念植入企业中的经验可以用在如何将生态理念注入政治制度中。“绿色经济”就是这样在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绿色经济”的实现路径

2.1树立生态观念

推进“绿色经济”,生态观念的树立是第一步,因为绿色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人,只有当人有生态意识和生态动力时,才能实现绿色经济的高度发展。生态观念是一种重视生态系统完整、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的一种文化,生态观念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并对各个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如何树立生态观念,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前提与重要课题。首先,加强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通过视频、动漫等新的传播形式传播生态理念。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传播媒介的作用,如贴标语、组织生态活动等。其次,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每一种形式的教育中,如中小学生的课堂、大学生课堂、党员干部的培训课堂、各种公司的培训课堂。最后,通过名人效应注入生态理念,时尚是一种潮流,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如果将生态元素与时尚相结合,会使生态元素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生态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只有当人们有了生态的观念,生产、消费才会绿化,“绿色经济”的发展才有思想基础。

2.2创新“绿色”技术

“绿色经济”是一种将传统经济绿化或是将保护环境活动利益化的一种经济行为,无论是绿化传统经济还是从环保活动中获得利益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都是需要产业技术的升级与创新。而我们说的技术是指“绿色技术”,是为了使产业绿化的技术,如污水处理技术,不是指生产新型产品但有高排放、高污染的技术,如何实现绿色技术的升级与创新,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课题。首先,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我国如今的教育体制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其次,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最后,国家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在新时期,科学技术无论对经济的发展还是环境的保护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拿下这个制高点,我国的“绿色经济”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并最终取代传统的经济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

2.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新常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1关于“新常态”

“新常态”相关讲话及精神,主要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看起来非常宏观的三个方面,细细斟酌,联系到当前新纪元物业管理行业的改革性的发展,让我深深思考专业教学如何更深层次融入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变革。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基本进入稳步增长阶段,行业日趋完善,队伍日渐壮大;管理模式、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和革新;从传统式的以住宅物业为主的管理逐渐向商业物业管理进军,从基础的日常物业管理服务逐步向智能化绿化生态物业管理发展。经济上的新常态势必带来行业发展的新常态,而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必然对我们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当然,新常态也对中国带来四大发展机遇,比如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这对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绿色信号,为行业带来更加平稳、成熟的发展平台。

2物业管理行业“新常态”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分析说,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总量规模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降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不会减弱。同时,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意味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结合新常态具体的九大特征,来具体分析在新常态大环境下,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

2.1个性化、多样化综合物业经营服务渐成主流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亦是如此,日常的安保、绿化、保洁、维修四大常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业户的要求,如何开展精细化、特色化综合经营服务项目是每一个物业管理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综合经营服务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将带来巨大的革新,从传统的纯服务型的人才逐步向顾问型、咨询型综合性管理人才发展,要求我们所培养的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有全局意识,精准意识、特色意识。

2.2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新技术、新材料的革新已深入各行各业,建筑行业尤以明显。总观当前新建物业,智能化建筑非常普及,建筑的智能化势必需要设备设施的智能化,也要求服务智能化的同步。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推动智能化、专业化物业管理人才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所培养的物业管理人员必须综合性了解和认知智能化相关专业知识,不要求是专业技术人员,但需要熟悉和了解。

2.3行业的发展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2016年,通过行业调研,专业院校互通了解,一部分传统的服务型物业服务企业将逐步向专业顾问型服务企业转变,中高档住宅物业和商业物业的管理尤为明显。顾问型物业服务企业将对物业管理人才带来巨大的冲击,综合性要求非常高,经营管理人才匮乏。这给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带来了思考,如何使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向物业经营管理方向改革,是未来三年着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2.4行业的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传统的物业管理收费低,服务单一,业户满意度不高。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想要获得中高档物业的管理权,想要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如何针对不同的业户群体、不同的物业类型,开展各具特色、服务管理水平高、质量佳的综合性物业管理服务是竞争的焦点和核心点。

2.5绿色低碳物业管理模式已成必然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低碳物业管理依托低碳房地产领域发展,推动低碳建筑和低碳物业服务模式的融合与发展。如何降低排放、更多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外墙、屋顶组件等设备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最大程度实现低碳设备设施维护与管理。居民生活污废水,如何经过分离措施回收后循环使用,实现再利用。双绿色管理、低碳综合服务等都需要深层次考虑。

3行业“新常态”如何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经济的新常态助力物业管理行业新常态的迅猛发展,行业的新常态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为物业管理及房地产经营管理行业培养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3.1转换人才培养思路,从基层服务转向管理服务

过去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主要从物业管理基层服务开展,如客服、安保、绿化、清洁,随着行业的新常态发展趋势及发展范围的改革,势必要求物业管理的专业教学必须从基层服务教学转向管理服务教学,合并、撤出、改革传统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务必使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不脱节、无跟进。

3.2改革人才培养内容,从基础物业管理向综合物业管理拓伸

必须从传统的四大块基础物业管理逐步向综合物业管理拓展和延伸。未来行业新常态的大环境下,物业管理势必成为多能源、多渠道、多因子的组合方,主要业务将已外包为主,物业管理人员主要以管理、咨询、协调为主,这对人才的要求势必大大提高。这在教学中,必须得以反映。除传统教学内容外,应加强商业物业管理、资产管理、物业经营管理等综合性内容,强化学生知识结构体系。

3.3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从单一人才培养转向综合型人才培养

行业的新常态,对人才的要求的转变,势必要求我们转变人才培养理念,从单一型人才培养转向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不再是课程考核是唯一评价因素,还需结合社团经验、社会实践经验、专业实训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课程的结构体系除基础专业知识,还需开设与行业素养、职业道德成体系的相关课程强化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3.4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多样化校企合作手段,实现行业与人才培养挂钩

经济的新常态,促进行业发展的新常态;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必然给其专业教学带来重要的变革。为更好地联系行业、跟紧行业,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摒弃表面化合作模式,请行业专家给学生一个学期讲两个讲座,这种方式已不能成为单一方式。必须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通过订单班、学徒制、资源聚合制等多样化合作手段,使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丰富。

参考文献

[1]王小广.引领新常态的战略选择[J].区域经济评论,2015,(3).

[2]黄汝丽.经济新常态下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策略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5).

[3]毛波杰.新常态下的“美丽物业”梦[J].城市开发(物业管理),2015,(1):101-102.[4]林志伟.新常态下的物业服务[J].中国物业管理,2015,(1).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范文第5篇

为了适应我国当前林业生产力水平,现有的所有制需要不需要调整?需要作哪些调整呢?私人投资,私人入股,分红的性质是什么?在实际中我们政府应该采取那些政策杠子?社会主义各种经济成份的地位作用和性质?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包山”投资,雇工可以不可以?根据是什么?

2、农林牧结合和生态平衡问题

发展我国林业生产,必须走农林牧结合经营的道路。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典型,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经济论证。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它具有多种功能。森林不但可为人们提供日益增长的木材和林副产品,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了“生态效益”夕这一概念据国外计算森林的公益价值远远大于林价的几倍几十几倍乃至于20多倍。森林是人类社会有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森林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学科,怎样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需要解决那些政策和经济措施等问题,已成为森林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健全建立林业生产责任制问题

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落实各种行之有效的责任制,这对进一步推动林业的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责任制是属经营管理劳动管理的一部分,也是使林业的生产关系如何适应于生产力水平的一种具体表现。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上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正是适应于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在集体经济内部关系的一次大的甚至是全面的调整。是符合“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从产品分配上看,又能更合理地调整了集体和社员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从而,大大地调动了集体和社员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挖掘了个人的才能和潜力。林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究竟如何落实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责任制?营林生产怎样“联产”法?现在全国各省有不同形式的林业责任制和好的经验,但不论在理论上还是经济效果上的论证都是不够的。怎么样的责任制形式?或几包几定?其经济效果为最佳,最适合于林业生产的发展,都亟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4、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

森林资源短缺,直接限制了其生态效益的发挥;森林资源短缺,削弱了其后续产业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短缺,也使得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成为泡影。总之,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林业解决森林资源短缺问题具有最高的优先权。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斥巨资进行生态林业建设,对森林资源增长,特别是森林面积增长,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着眼于长期发展来讲,政府主导的生态建设模式,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目前,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已从单纯地扩大木材采伐量转向到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的轨道上来,这是解决木材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又是一种既经济又收效快的好办法。国外不少国家已把木材综合利用率的高低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木材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近年来世界的木材综合利用发展迅速。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品种上都以相当惊人的步伐向前进。

5、林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加强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是提高林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当前,林业企业的管理水平低而粗放,亟待整顿和提高。管理体制应如何改革?要建立那些规章制度?问题成堆,亟待研究。

6、中国式的林业现代化问题

林业生产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指标和经验,而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向自己发展林业的现代化道路。关于林业现代化的概念。标准、步骤、措施以及如何起步等,都是值得很好的研究和探讨的。

7、林业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效果问题的研究

实行经济核算制是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而复杂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目前十分薄弱石投资不讲效果,经济效果差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投资经济效果。

8、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