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择期行关节镜手术患者182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种、病情、文化程度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做好入院宣教、出院健康指导,并在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即以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表为基线,以健康教育单为载体,把患者及家属同时作为健康教育对象的健康教育方法。

1.2.1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制定 主要内容包括:①入院指南;②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因素、症状、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等);②手术前检查注意事项及意义;④手术前准备内容及注意事项;⑤术后促进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早期床上活动及下床活动方法;下胶、伏兔、足三里穴位按摩技巧的指导(术后次日对双侧穴位按摩,由轻到重至酸、麻、胀感为度,每个穴位3 min,每日数次,以减轻疼痛与下肢肿胀);中药汤剂的服药方法等;⑥术后次日开始锻炼股四头肌收缩;⑦术后饮食调护。中医药膳桂圆莲子大枣粥的制作及服用方法(桂圆莲子大枣各20 g+大米250 g煮成)进食时间(术后次日进食)及饮食调护的过程(由清淡至浓重,少量多餐);⑧出院指导。伤口护理、中医养生知识如中医食疗方法、功能锻炼等。

2.2 制定健康教育宣传处方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特色,从实用性、可操作性出发,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如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处方;术前检查健康教育处方;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处方及术后康复教育处方等。

2.3 实施 由责任护士按照制定好的路径表中实施的时间及内容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同时发放相关的书面健康教育处方,术前3 d进行卧床训练、床上活动、下床活动方法及下胶、伏兔、足三里穴位按摩床边演示。术后按相映时间督导患者及家属配合执行。护士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情况,了解患者及家属掌握知识情况,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患者、家属意见增加内容。

3 结果

健康知识教育效果评价及健康行为效果评价设置等级评分。健康知识评定,明确:全部能叙述/描述/演示;比较明确:大部分能叙述/描述/演示;不够明确:少部分能叙述/描述/演示:不明确:不能叙述/描述/演示。两组健康知识教育效果、健康行为效果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4 讨论

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1]。实施健康教育路径,避免了常规随机健康教育法的随意性,护理人员能按时间、有计划的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表1显示,观察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效果有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促进了患者家属的参与,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常规的健康 教育方法只是把患者作为教育的对象,忽略了对家属的指示宣教。家属在患者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家属数否能积极参与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的照顾水平、配合程度。而金立华[2]在调查中发现85%的患者家属不知道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护理。我们在临床观察中运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把家属和患者同时作为健康教育的对象,使家属掌握了相关的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充分发挥了中医护理特色,减少了骨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疼痛与下肢肿胀是骨科关节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减轻疼痛与下肢肿胀是术后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且方法简单,易被患者及家属掌握。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人员能主动向患者几家户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中医养生等知识,促进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和互动,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要求,表2显示,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样态;创新路径

随着大学教育制度和体制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学科知识、人才队伍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在不断完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成效,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结合实际情况,探寻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一、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性重视,尤其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规模和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科学认知教育方面当然应该是培养各种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性结论,也是大量学者坚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定位为辅助教育的基本思维路向。但是在回答后一个问题上则往往表现出简单化的实践指向,其教育实效就只会是程度方面的问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实践中主要偏重认知方面的知识传授,而较少关注是否真正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

认知层面的科学性与实践层面的效应性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情势中能否得到通约性与统一性的实现,取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存在过度形式化、内容肤浅化和方式简单化倾向三个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1)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情况较为严重,在实践样态上过于追求载体的多样化与案例的集中性主题。现实中高校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相关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较为远离,主要还是认知层面的一般性表达,并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是在相关课件的表现形式上作出与时代科技变化相适应的调整,但是这种形式表面化的倾向与内容的不相协调,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表现出形式化色彩过度的特征。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肤浅化情况较为普遍,在实践样态上过于强调心理健康标准的检测功能。是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原因而使得具体教学实践中无法克服该种教育必然是肤浅化的趋势,这也是大多数教师与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将教学形式的科学化利用与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归责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对其正当性提出异议或者说起码是质疑的态度,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样态上较为令人担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认知层面并不被大学生抵触或者说怀疑,而问题是将这些内容由教师传达给广大大学生时却表现出过分肤浅化的现实形态,这才应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方式简单化情况较为常见,在实践样态上过于追求与西方世界发达话语的庸俗化匹配。与新时代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确实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深刻把握而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讲授受制于技术手段的准确对应,一味为了现实课程的时代性而简单化,甚至是贬低对待中国大学生教育整体的水平判断。此种现象并不是个别情况,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较为鲜明的普遍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的表达形式较为常见。

总而言之,在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样态进行较为广泛的考察后,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具有多维性与普遍性,新时代的如许变化确实为其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面临的难度较以往可能更为突出,也是困扰从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方面。

三、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样态为我们较为全景式的明晰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由此进行针对性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在关注大学生生活世界的主体性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人生经历教育,为其探寻较为科学规范的实践路径。

(1)明确科学规范的教育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宗旨。新的时代变迁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只能是进一步加强其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并积极建立相关长效机制,这是关系中国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性工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在科学性与规范化方面为其探寻有效的实践路径,这才是回答实践样态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

(2)增强时代特征的教育内容,突出学生主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样态方面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空洞与陈旧,千人一面的教材和几乎一个模式的叙述过程,使得当代大学生无法将其与自身的生活世界进行有效关联。中国的巨大变化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鲜活样本,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生活化,突出大学生主体性要求,为随着时代变化的情势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才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脱离大学生实际的有效手段。

(3)创新多元模块的教育形式,强调评价效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较为令人担忧,其主要原因是其实践样态上的表面化清晰严重,过度关注教育形式的新颖性,强调大学生熟悉的易于接受方式,确实是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块,在实践中为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和大学生形成互相评价的教育模式,强调评价效应在具体教学环节方面的权重比例,建立整体教学效果评估的常态化有效机制。

(4)规范学科发展的教育表达,建构达致共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取决于教育者的主动性与智知化水平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实践样态中所表现出的简单化倾向其实也是本真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定位的模糊性,同时对于广大师生的共识语境也较为简单,并没有上升到科学标准层面进行探讨。积极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语用表述体系,避免简单化运用心理学家语言的尴尬,为达致学术共识的学科建设具体实践路径中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才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真正手段和方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于这支教师队伍来说可能是长期期待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国家层面进行有效规划与落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步骤。我们不但要关注高校大学生的科学知识教育,也要重视大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努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探寻更多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标;调整;变化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已颁布实施,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变化对体育教师理解新理念和新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更加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1.进一步明晰了课程的性质,强调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并强调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科学性质,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2.从课程理念上,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1)强调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2)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3)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4)强调“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课程目标及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

3.将“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使之落脚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方面,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都是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达成更高水平的目标。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设置为易观察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准确观察、指导和评价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建立评价内容多元、方法多样、主体多元,有利于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评价能力。以上可看出《标准》更注意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与机会,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使学生更好地形成终身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二、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标准》中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完整统一,不可分割教学,并突出了小学与中学阶段重点学习和发展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来实现;突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教学方法要有助于促进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根据减负要求,删去了难度过大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通过目标达成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与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删去了实验稿中“课程总目标”和“学习领域总目标”,在课程目标中增加了“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验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等目标的描述,在各层面都非常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促进目标达成”思想,促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形成“目标教学”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

三、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1.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精神,明确地方学校实施课程的权利和义务,帮助教师理解和贯彻课程标准精神。

2.为体育教师提供清晰指导,加大体育教学的可选择性。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列举了所需学习的课程内容,可供选择。在“教学建议”部分进行了阐述,帮助教师理解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3.挖掘学习评价多元功能,指导教师有效开展体育学习评价。在“课程内容”每一条加了“评价要点”,能清晰评价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删去对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建设评价,突出对学生学习评价关注,“附录”增加了可直接参考的案例,启发思路,解决评价的可操作性问题。强调教师要正确处理评价与测试和“体育中考”关系,避免“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

4.去掉原教材编写阐述语气,改为建议性注意事项。强调一纲多本和教材多样化原则,去掉“健康性”“兴趣性”原则阐述,增加“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差异性”内容。

5.完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强调遵循学生体育基本特征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课程教学内容。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标准》;绍兴地区;体育传统教学

一、前 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以《标准》简称)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而具体的目标要求。对于有效实施《标准》,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就很有必要研究学校实施《标准》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就实施《标准》后在绍兴地区产生的影响作了肤浅探索分析及阐述,探讨学校体育工作如何适应《标准》的改革。

二、结果与分析

1. 教学内容的改变

传统“体育课”与新“体育与健康课”都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不可避免地要通过跑、跳、投、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来实现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课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其结果不但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反而使学生被动地应付体育课。而《标准》突出的是“健康第一”思想,要求体育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为目标,注重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培养运动兴趣,强调趣味性、差异性,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不同需求。

从调查反馈的信息看(如表1),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田径项目特别感兴趣的人数不多,尤其是投掷类项目,女生几乎没有一个人选。男生比较偏好对抗性项群的i动,篮球和足球是首选,而女生则喜欢表现性项群的运动,舞蹈、体操和健美操是首选,篮球是因为比较普及,也成为女生的喜爱项目。

由表2看出,学生不喜欢一堂课的时间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特别是男生,一半以上希望有充分的自由练习活动时间。女生则偏向于游戏形式,且在活动中更能增强团体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而且,可以从表中看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2. 场地器材对《标准》实施的影响

经过实地观察和访问,《标准》在市区的实行比在边缘地区的实行先进许多,其中,场地器材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由于各地、各校的经济状况和办学条件差异很大,现有体育设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在体育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也应注意创造性地发挥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多功能作用。

3. 《标准》的课堂结构

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一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结论和建议

传统的体育课往往忽视了个体差异,局限了个性的发展,压抑了学生体育兴趣和特长,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另外,传统的体育课过分强调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忽视了体育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标呢?我认为那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设多个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力争吸引多数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使学生享受运动带给的体育快乐。

(2)在教学中体现淡化竞技、注重健身。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和体育锻炼对生理、心理的良好影响。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将《标准》中的一些新教学方法带入课堂。

(3)根据学校实际的场地、器材、设施,开设更多的体育项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设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对运动和知识的需要。由于各地、各校的经济状况和办学条件差异很大,现有体育设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因此,一方面,各校尽量配齐所规定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另一方面,各校要努力利用和开发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改造场地和器材等等。

(4)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标准》体育课的含义。

简述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有氧运动;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1问题的提出

2009年l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身心健康对培养人才、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利用体育中的有氧运动促进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就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如何寻找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健身方法,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就体育中的有氧运动对增进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效果,以及有氧运动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锻炼方式、方法予以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08级八个系的大学生800人,涉及经济贸易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电子工程系、生化与环境工程系、旅游与涉外事务系、信息与智能工程系。

2.2测试过程与研究方法

2.2.1测试内容与过程

上述学生进校后经本学院校医体检后均符合相应医学要求,无器质性病变。随后对上述大学生进行了upi(由日本筑波大学提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修订的大学生人格问卷)问卷测试和晨脉、肺活量、最大吸氧量、台阶试验指数等身体素质的测试。upi问卷测试由主试者宣读指导语后,学生独立当场填写,约15分钟内完成交回。共回收问卷8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790份,有效率为98.7%。身体素质测试由我院体育教师担任,均按照相应的测试要求进行。上述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每天早上的晨练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活动内容为健身长跑,不限定跑速和距离,量力而行,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跑,但每次最少要跑完1500m(或慢跑2o分钟~30分钟),每周5天,每天2次,锻炼时计间3个月。完毕后同样进行了upi问卷测试和上述身体素质测试。共回收问卷8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794份,有效率为99.2%。

2.2.2研究方法

将上述测试数据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并作综合性的逻辑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1有氧运动对大学生躯体的影响

upi问卷的躯体类问题在有氧练习前后呈现出差异,可见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经常参加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正确引导,向大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介绍有氧运动的一些常用方法技巧,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塑造大学生健壮的体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生理基础。

3.1.2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从情绪类问题的统计对比不难看出,有氧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见表1)。在有氧运动中,人体全身肌肉得到积极活动,各肌肉群向大脑传递的兴奋相应迅速增多,在大脑皮层形成大量的兴奋灶,使得情绪高涨,直接给大学生带来愉悦的感觉。这种由生理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和,在体育心理学上称为“运动愉”,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1]。当大学生在学业或生活上遭遇挫折或失败时,通过有氧运动可将自卑、忧虑、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从而实现移情效应,减轻心理压力。

从人际关系类问题的统计对比可以看出,有氧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有氧运动前后呈现出显著差异(见表2)。就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说,交往需要在其人生构架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性练习项目,他(她)们总是与一定的学生群体发生着联系,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了满往需要的场所和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团结友爱的进一步交流中克服孤独感,产生与他人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学会互相帮助、以诚待人。

3.1.4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神经症的影响

有氧运动可以促使一些患心理疾病比较严重的学生改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排除自卑、抑郁从而表现出自信、坚强、充满活力[2]。体育锻炼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易接受、见效快、无副作用、反弹小和便于自我调节等优点。根据美国学者kyan的调查,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氧运动能够引发神经递质b一内啡呔等内源性阿片酞物质、儿茶酚胺、5一ht等的含量发生改变,导致运动中的情绪高涨,干扰、破坏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消极的心理导向,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维持心理平衡,消除患者已形成的病态心理的效果。

3.2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三个月的有氧练习,大学生的晨脉、肺活量、最大吸氧量、台阶试验指数等生理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见表4)。从晨脉看,实验班学生出现心动“徐缓”现象,当然仅从晨脉还不能完全判定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增强与否,只有给机体一定负荷,观其变化情况,才能作出真实的判断。肺活量提高,说明肺呼吸功能和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最大吸氧量是反映氧运输系统机能潜力的综合指标,大学生的氧运输机能通过有氧运动得到了显著改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有氧练习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其显著的积极影响,说明有氧运动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极其特殊的作用。

有氧练习对于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具有极其显著的积极影响,说明有氧运动在维护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方面起着极其特殊的作用。

有氧练习能活动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特别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等,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增强体质,特别是提高不同年龄段机体有氧代谓}功能的有效运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