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中医药教育体系

简述中医药教育体系

简述中医药教育体系

简述中医药教育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案教学;中医教育;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3-0537-02

Strengthen Case Teaching to Improve Clinical Ability

CONG Li1,HUO Jie-ge2

(1.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2.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Nanjing 210028,Jiangsu,China)

Abstract:Case teaching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CM theory,and to some extent improve present clinical shortcomings,helpful to training TCM thought model.

Keywords:case teaching;TCM education;thought model

1医案教学的必要性

中医医案最早见于汉代名医淳于意,名为《诊籍》,当时记述较为简单,只是对一病一方的简单记录。经后世不断发展,数量不断增多,理法方药日渐齐备,至清代已初步形成规模,并成为临证医学的一大分支。医案的出现,是著名医家以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记录,对于后人学习和借鉴提供了鲜活的实例,使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得以更好的融合,对中医临床的蓬勃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不少医案,因贡献巨大,而被后世奉为名著,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

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所云:“中医之成就,医案最著”。诚然,医案的内容真实,形式活泼多样,以简朴的语言记述了各种疾病的特点、辨证要点及理法方药,可以充分体现一代名医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点。它几乎是以随笔的方式,对深奥的经典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进行了深刻、生动的阐述和诠解,它的应用价值远远地超过了医案的本身。人们通过阅读医案,得以有机会私淑各位名家,并感悟中医基础理论的奥旨。一些名家还将自已的读书体会标注在医案里,这便形成了医案评注。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对辨证、用药等难点逐一作出注释,逐步发展为医案助读。经过以上形式的修饰,使医案学习变得更加浅显,易读、易懂、易记,这一直接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形式也非常容易被初学者所接受,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医案可以使学生能有机会直接与名家对话,体会中医药的疗效,增加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加深对原来学习过的知识理解,温故知新,掌握名家的辨证方法与技巧、用药特点、经效验方,对于逐步培养中医思维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循序渐进的医案学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开拓视野,增加认证能力和用药技巧,是短时间内提升辨证水平的最便捷方式,不失为学习中医一条捷径,这也是近代医案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2现代中医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中医目前的临床状况令人担忧,“中医不中”的问题有蔓延之势,使传统中医辨证思维模式的持续存在和发展面临威胁。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应该说和目前的教育模式不尽合理有密切关系。时至今日,可以说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科学在迅猛地发展,医学知识在不断更新,中医也要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会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生存下去。但中医的教育必须符合中医发展的需要。今日的中医教育不再沿用几千年来以实践为主的师徒相承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基础教育方面,中医课程不断被削减,曾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四大经典也被逐渐淡化,加之基础课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中医基本功不扎实,又缺乏必备的临床知识,这便决定了中医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授课而授课。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也更显匮乏,中医的基础教育变得更加薄弱。缺乏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课则变得枯燥、破碎,使学生对在远古时期所建立起来的中医体系难以有一个整体、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如何应用中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去认识和处理临床实际问题,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临床方面,原已不足的实习基地变得更为紧张,临床实习在质量上难以保障。目前中医临床实习多是抄写处方为主,缺乏规范的讲解,这使学生在根本意义上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机会。中医经典基础知识的淡化、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医传统思维的形成,以致于中医思维西医化,长此以往,中医必将丧失其赖以生存的基础理论和辨证思维方式,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通过改革教育以改善目前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3医案教学是一条捷径

目前中医基础与临床教学的严重脱节,是近年来中医教育严重滑坡的主要原因,而医案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点。首先,医案是理论和实践相衔接的最好桥梁。因为医案多是医家对于个人的医疗经验进行总结而成,其内容从基础到临床,从辨证思维到具体用药,均比较详备,它既不是一味地说教,也不是单纯的记述疾病诊治,而是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医案中对于中医的病机特点及病机形成,多做出必要的阐述,并用中医基础理论来加以验证,这样一方面便于初学者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也便于初学者能从较烦杂的症状中找出中医辨证规律,从而逐渐培养出执简驾繁的辨证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医案教学是中医教学和临床相衔接的最好桥梁。

另外,医案也是培养中医系统辨证思维方式的便捷途径,医案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近代人越来越重视到医案教育的重要性,故在医案后的注解中,多注明该病的辨证要点或技巧,对选方用药做了必要的阐述,这对阅读病案起到了驾简驭繁的作用,因此它对中医思维的培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近代一些医家针对中医辨证思维西化等错误倾向,通过医案分析,对目前中医辨证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剖析指正,在中医思维较为混乱的今天,对维护中医辨证思维的独立性和系统性,更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量医案的阅读还有助于开拓视野,改善思维。中医医案由于写作时间不同、各自的经历及研究方向不同,故对于疾病的认识及用药也各不相同,一些医家在用药、配伍、及用量方面,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甚至形成不同的流派。因此,通过私淑不同医家,便于活跃思维,开拓视野,对于提升中医辨证水平和形成个人辨证用药风格是十分必要。

4对医案教育的几点建议

简述中医药教育体系范文第2篇

1中医内科学教材现状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过去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材一般都注重专业知识的宽泛阐述,长期存在着过于繁杂、内容过宽或过深、忽视实际技术操作技能、忽视学生主体个性化能力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不能满足培养日益扩大的高职高专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编写在革除传统教材弊端、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做到简明实用、继承而创新等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成效,但也亟待进一步修订。

2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教材编写思路的探索

2.1充分体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应注意在教材中贯彻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3种基本能力,即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结合上述能力要素,在编写教材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由于是定向农村和基层的高职高专学生使用,故教材主要应选择尤其符合农村和基层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病机的阐释和诊断要点、辅助检查的应用、其他疗法等具有浓郁的农村和基层特色,诊断和类证鉴别简明扼要,完全符合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他们更快更有效地学好中医内科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②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教材的基本知识要突破传统的格局,将学生前期所学到的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知识融汇贯通,重新有机的加工处理,以冀在学生心中重新整合激活。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材的叙述要有严格的理法方药顺序,使得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临床辨识和处理疾病的能力衔接起来。④培养学生的中医内科诊疗技术操作能力。辨证论治中增加更丰富的“其他疗法”,阐述中成药、外治疗法、针灸推拿按摩疗法、民间单方验方、名老中医经验方等的应用,适合于农村和基层特定的条件和实际情况。每篇后面附有名医的病例分析,理法方药条理清楚,其处方用药分析详尽而有一定的深度,要留给学生思索和探讨的空间。⑤培养学生的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教材须创造性地应用国际医学教育新理念(培养核心能力: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技能等),在病因病机、辨证过程(尤其是问诊)、预防和调护(护理、食疗、精神调摄)等方面的阐述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2.2切实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科学精神

教材在内容组织上要较好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系统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编写时,可从本学科一些成熟的教材中精选素材,进行合理组织,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逻辑性强,贯彻了“少而精”的原则,做到中医药知识的传承,同时也注意吸纳中医内科学的一些实用的新成果,新方法和新技术,但在深度和广度上又须符合高职高专层次,尤其是定向于农村和基层学生的教学水平,具有明确的针对性。病证选择以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诊断部分补充基层有条件开展的辅助检查内容,辨证论治之中提供“其他疗法”供选择。辨证分型采用与本科教材大体一致的归类,有利于统一适应执业中医师考试的要求。选择的病例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全国名医名家的验案,并且把病例分析写上去,主要是当作示教举例,有利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学习,启发学生的辨证思维,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认识,熟悉药物的常用剂量原则,尽快提高临床知识以及经验借鉴,举一反三。

2.3突出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中医临床思维的认识基础是整体观和恒动观,医疗实践的方法论是辨证论治。临床上,讲求理法方药的环环相扣,有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路线。对疾病的进行诊断和立法处方共同构成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全过程,临床思维能力在中医专业能力培养中占有核心地位。教材的总论部分可通过对内科疾病分类命名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医内科病证概念的系统和清晰认识,丰富内科疾病辨治基本原则和临证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论治的规律、特点和方法有粗略的了解,与前面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课程相衔接,为学习各论奠定基础,尤其突出对学生诊查识病辨证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各论中,内容安排方面要坚持“少而精”,详略得当,概述和病因病机简明扼要,尽量少引用文献资料,诊断依据和类证鉴别要点明晰,为适用农村基层,丰富“其他疗法”,介绍中成药及其他中医药辅助治疗方法。在精选医案的基础上,增加简略精当的病例分析,为了满足高职高专教学实用性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附篇中要增加中医内科教学见习、实习指导,病案讨论,病历书写指导的相关内容,旨在对高职高专层次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方面有所帮助,明确地强化对学生的临床整合激活以前所学基础知识、立法处方的辨证论治能力培养。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举一反三,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4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需要的教学改革

学生是发展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编写中应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规划、目标定位等和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整体地、密切地联系起来。

教材须从中医内科学科体系的特点和思维模式出发,在考虑安排教学内容时,避免成为纯粹的知识汇集,而要成为指导学生能力发展的纲要,应用一些国际医学教育新理念,如以系统为基础的实践和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PBLI)理念,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形式。遵循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适应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的需要,遵循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统一,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打破设计传统,不编写四诊摘要、病机分析、方药分析等内容,留出知识的间隙,供学生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和整合来补充。再如丰富病例分析,能满足讲授、讨论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需要。

2.5大胆尝试教材编写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类教材中的主干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注意所体现的能力本位理念适合在教学中贯彻实施;教材内容要简明实用,适合于高职高专的相应广度和深度,在病种选择、内容阐释、课时分配等方面充分地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相融合;教学方法上,教材编写要注意讲授内容的详略,讨论病例的精选以及自学内容的宽泛、新颖、实用。教材应注重采用“启发式”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辨识、治疗疾病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性、主动性,启迪临床思维,加强临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适应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简述中医药教育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医疗保健不依从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70-02

医疗保健、职业安置和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健医疗在高校中的作用与地位早已明确,但由于各高等学校领导重视的程度不同,医疗工作发展也不平衡。本文着重从高等院校医疗保健应起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引伸出其应处的地位[1]。高等学校的医疗保健区别于地方医院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但是一个医疗机构,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体。

1高校学生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就学生而言,进行健康教育课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大学生正是青春或青春后期,身体正趋于逐渐成熟期,但对自身的肌体还不够了解,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适应能力不太强,对一些基本的防病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必须通过健康教育课的开展,使学生增强医疗卫生知识,增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能力。这项工作要求医务人员要熟练备课,认真上课。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工,也包括儿童、家属、应该说是服务对象最广,服务面最大的机构,且自身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实践证明,谁把保健医疗抓出成效谁就取得了工作的主动权。

2高校学生医疗保健不依从性产生的原因

2.1医师、药师、护士因素。

2.1.1医师、药师、护士与学生缺乏沟通。医务人员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医生看病、问诊草率,不认真查体,不与学生交流。药师在调配处方时不对学生进行用药指导,致使学生不能正确地服用药物。造成学生对医师、药师产生不信任感,是不依从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2.1.2用药方案的复杂、多变。用药方案越复杂,产生不依从性的可能性就越大。还有的同学多科就诊,用药方案不一,使用多种同类药物,各种药物用法、用量及用药次数不一致,容易混淆,使用过程中难以准确地遵循医嘱,让学生无所适从不自觉地出现不依从性。

2.2药品因素。

2.2.1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有不良反应,如药物导致恶心、呕吐的消化道症状,感冒药导致的神经系统的症状等而造成停药,药物不良反应愈明显,学生的不依从性愈突出。

2.2.2药物制剂因素。药片太大、不良气味造成难以吞咽、体积过大不利于携带、黏膜用药使用不规范、新型制剂没按要求使用、注射剂造成女同学过度紧张,显然都会引起学生的不依从。

2.3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把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

3提高高校学生依从性的策略

为全面了解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减少和预防大学生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1做好依从性的评估。学生依从性的评估从以下几方面:①药片计数:了解学生药瓶里剩余的药片数量;②询问学生:单纯询问学生是否遵从医嘱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依从性;③治疗效果:在遵从医嘱的前提下,依从性与治疗反应高度相关;④就诊情况:建立学生就诊档案,追踪就诊情况是确定依从性简单而有效的方法;⑤测量药物浓度:对药物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⑥问卷调查:此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创造一个非审判性的环境和周密的设计问卷,避免提出敏感或恐吓性的问题。

3.2改进医患沟通技巧增进医患间交流是改善医患沟通的关键,通过培训教会医护人员怎样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医生努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疾病,在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都力争取得学生的合作。

任何交流训练项目都应强调易于掌握并融入治疗常规中,如称呼他们的名字,实施治疗时向学生解释其意义,治疗或检查结束时说声再见,等等,这些简单的行为花费时间极少,却使学生感到温暖和支持。此外,非言语流会营造出温暖的气氛,如身体前倾,与学生直接的目光接触,能够给人以支持与鼓励[3]。还应教给学生一些交流技巧,如何表达需要,如何从医生那里得到更多想要的信息,从而提升学生满意度。

3.3提高业务素质,改善服务态度。医药护相关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业务素质,首先得到学生的信任。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与患者的沟通,在开具处方、调配处方和发药时都应向其耐心解释药物知识和用药方法,做好用药指导。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信任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就会有较强的依从性。

3.4药师应加强用药指导。高校医疗保健机构应设立用药咨询服务窗口。由有经验资深的执业药师担任,还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交流学知识[3]。开展药学咨询、监护工作,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提高学生对治疗的依从性[4]。

3.5注重医疗细节服务。改善医疗过程的细节,仔细聆听学生叙述;处方要写简单,向学生交代清楚治疗方法并有文字记录。给学生提供的自我管理处方要与其日常活动安排相一致;提供治疗指导和建议时要强调其重要性。与学生沟通时要使用简便易懂的词句,必要时反复向学生解释医疗措施的意义。给学生提出的建议尽可能有针对性、详细具体,如交代治疗程序、用药量、治疗方法及复诊时间,尽可能让其记住医护人员的建议。忌以商业化的服务态度对待学生,不要只局限于收集客观医疗资料,不妨花点时间与学生谈论一些非医疗性的话题,尝试了解学生担心什么,期望达到什么目标,如果学生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而以现有医疗技术难以达到,要向学生解释原因。加强随访,如寄明信片或打电话提醒等。

参考文献

[1]赵和平,张玲.浅谈患者依从性与疗效[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10):103-104

[2]季信东.临床用药不依从因素分析与对策[J].医药导报,2004,23(8):597-598

简述中医药教育体系范文第4篇

个人基本简历简历编号:更新日期:

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佛山身材:178 cm 72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卫生防疫/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公卫医生、医药代表、体育类: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佛山 重庆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深圳罗湖卫生监督所起止年月:2008-09 ~ 2009-01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卫生事业担任职务:卫生监督员工作描述:卫生监督工作,包括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离职原因:回校学习公司名称: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起止年月:2007-09 ~ 2008-01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卫生事业担任职务:实习医生工作描述:轮科临床实习,协助主治医师完成各项工作,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离职原因:回校学习公司名称:南海盐步医院起止年月:2006-07 ~ 2006-08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卫生事业担任职务:公卫医生工作描述:医院防保中心工作,主要系计划免疫,慢病防治,体检等。离职原因:回校学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药学院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毕业日期:2009-06-01所学专业一:预防医学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4-092009-06广东药学院预防医学学士学位等待中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系预防医学本科毕业,希望能从事相关卫生行业,例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等工作。但同时也希望到公司(尤其是医药公司)发展,这取决与我的勇于挑战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坚强的性格,以及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希望贵公司能为我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我认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本人有足球特长,有足球队的公司更佳)有意面谈。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为人开朗,个性坦诚、直爽、冷静。为人乐观亲切,精通粤语,普通话标准.工作认真负责,处事乐观。自学能力强,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强,有很强的团队精神。责任心强,工作态度认真细心,有耐心和上进心。心理抗压能力与稳定性较好,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希望能以自己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

注意:1.本人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比较强,对真假虚伪分辨比较准确,请骗子公司勿扰,以免浪费你的电话费,谢谢。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海珠区联系电话:135XXXXXXXXXX家庭电话:手

简述中医药教育体系范文第5篇

1 目的及意义

建设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药发展史。目前,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学生只是对某一章节所涉及的医史、中药标本等有感性上的认识,缺乏系统认识。而博物馆的建设恰恰弥补了这项不足。其次,可以加大中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我国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博物馆从大学走进社会,将会促进人们对中医药的了解,使我国的中医药学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而中医药也将拓宽它的领地。再次,可以扩大中医药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当前全国的中医药大学中,拥有专业性博物馆的学校寥寥无几,而中医药大学抓住时机搞博物馆建设,不仅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宣传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因此,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 总体规划

初步构想总建筑面积3 000~5 000 m2。包括:陈列厅、藏品库、业务办公用房、后勤管理及机房变电室等附属用房。陈列厅分为中国医学史、中药、校史三部分,中国医学史展厅面积约800~1 200 m2,中药展厅面积700~1 200 m2,校史陈列厅面积约500~1 000 m2。

中国医学史展览厅按主题陈列分类,分为:中医药古文物、中医文献古籍、历代名医画像和造像、中医药古代用具、医学科教、少数民族医学、中医对外交流、历代名人与中医药等几个展区,每类按时展沿革布展。中药展厅要以其宏大规模充分展示中药学体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中药综合展区、中药材标本室等。校史陈列厅通过陈列校史图片、实物,简要反映和介绍中医药大学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前进方向。分为:学校概述、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发展现状等几个部分。通过参观,让观众了解学校的严谨学风,瞻仰历届校长、学校名人的塑像,增强学生爱校情感。

陈列厅采用环形布局,首尾相接,使参观路线固定,顺序性强。对门厅的装饰、布置、色调等安排处理要做到既不繁琐,也不过于单调;陈列厅净高以4.5~5.5 m为宜,按人的最佳视线角度,最佳引导作用的活动路线,以及对展品和谐适用、舒适宜人的环境去组织安排;整体装饰应以简洁、大方、朴素为宜,色彩宜淡雅调和,光线宜柔和明朗,材料要吸音、保温,墙面、地面、吊顶应平坦。

陈列厅和藏品库必须从建筑面积、布局、防震、防火、防盗、防腐蚀、防潮及运输系统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设备等方面,认真规划建设。其他附属用房要结合使用功能要求,统筹安排,以形成博物馆健全协调的整体。

3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具体事项

3.1 中国医学史展览厅

3.1.1 中医药古文物展区

①远古时期文物。在这个展厅中,展示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有对中医药学的细心研究和发明创造。展品:如骨针、骨制等标本文物及针灸、热敷、火罐用法的说明图片。②古代文物。中医药在这一时期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两晋经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本草发展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中国古代长寿养生之道也在这一时期兴起,无机药物的应用,成了制药化学发展的先锋。展品:如医用药签、小药瓶等文物实物。③近代文物。1840年后,夹杂着殖民色彩的西方医学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形成了中西医并存的局面,同时也引发了中西医学汇通的思想。展品:民国时期药品保证书、药品广告招贴、中药盒等。

3.1.2 中医文献古籍展区

中医文献在中国中医药的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事业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文学著作的指导。这些医药文学著作把一些凌乱无章的病症归结到一起,使得人们在治病救人方面从束手无策到有据可查,从不知道这种病症到知晓并能医治这种病症。这些中医古籍给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前辈们总结下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中医的精髓和中医治病救人的精神。展品:中医药学古籍,尤其是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书籍等。原本、影印本或拓本。

3.1.3 历代名医画像和造像展区

①画像。搜集历代名医画像原本、影印本或拓本,按出生年代先后顺序排列。②造像。一方面可以搜集历代名医造像真品,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复制品,使观众有一个感性上的了解。展品:历代名医及医事活动雕塑。

3.1.4 中医药古代用具展区

①行医器具展区。展品:医章、听诊器、手术用的工具等。②药用器具展区。展品:药碾、盛药储药器具药杵等。③卫生器具展区。展品:耳勺、卫生拍等个人使用的卫生器具。④养生器具展区。展品:养生图腾、药枕等。

3.1.5 医学科教展区

①古代医学教育。使用图片、复制医用造像等展示医学教育的发展。展品:穴位图、标注穴位的铜人等。②现在代中医学教育。主要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展品:人体图、人体造像等。

3.1.6 少数民族医学展区

少数民族在中国医学的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留了祖先们的医学经验和医学疗法。展品:少数民族用来治病的医疗用具和中药材,例如藏医、藏药等。

3.1.7 中医对外交流展区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先辈们不断的交流将医学一次又一次地改进,才会有今天发达的医学,交流的经验是发明是否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很好的验证办法。展品:与国际交流有关的奖杯、奖牌、邮票、信件、纪念品等。

3.1.8 历代名人与中医药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很多名人都与中医药有着不解的缘分,如、、刘少奇、邓小平等,这些名人们更多地信赖中医中药的治疗,信赖中医中药的悠久的文明历史,信赖中医中药治病救人的方法。这也是中医药的威信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展品:名人的照片、题词、画像等。

3.2 中药展厅

3.2.1 中药综合展区

本区集中反映中药、方剂的发展概况和成就,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思路。展品:各种出土药物、方书、盛药器皿,及其相关的文物。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大学

1 目的及意义

建设中医药大学博物馆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药发展史。目前,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学生只是对某一章节所涉及的医史、中药标本等有感性上的认识,缺乏系统认识。而博物馆的建设恰恰弥补了这项不足。其次,可以加大中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我国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博物馆从大学走进社会,将会促进人们对中医药的了解,使我国的中医药学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而中医药也将拓宽它的领地。再次,可以扩大中医药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当前全国的中医药大学中,拥有专业性博物馆的学校寥寥无几,而中医药大学抓住时机搞博物馆建设,不仅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宣传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因此,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 总体规划

初步构想总建筑面积3 000~5 000 m2。包括:陈列厅、藏品库、业务办公用房、后勤管理及机房变电室等附属用房。陈列厅分为中国医学史、中药、校史三部分,中国医学史展厅面积约800~1 200 m2,中药展厅面积700~1 200 m2,校史陈列厅面积约500~1 000 m2。

中国医学史展览厅按主题陈列分类,分为:中医药古文物、中医文献古籍、历代名医画像和造像、中医药古代用具、医学科教、少数民族医学、中医对外交流、历代名人与中医药等几个展区,每类按时展沿革布展。中药展厅要以其宏大规模充分展示中药学体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中药综合展区、中药材标本室等。校史陈列厅通过陈列校史图片、实物,简要反映和介绍中医药大学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与前进方向。分为:学校概述、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发展现状等几个部分。通过参观,让观众了解学校的严谨学风,瞻仰历届校长、学校名人的塑像,增强学生爱校情感。

陈列厅采用环形布局,首尾相接,使参观路线固定,顺序性强。对门厅的装饰、布置、色调等安排处理要做到既不繁琐,也不过于单调;陈列厅净高以4.5~5.5 m为宜,按人的最佳视线角度,最佳引导作用的活动路线,以及对展品和谐适用、舒适宜人的环境去组织安排;整体装饰应以简洁、大方、朴素为宜,色彩宜淡雅调和,光线宜柔和明朗,材料要吸音、保温,墙面、地面、吊顶应平坦。

陈列厅和藏品库必须从建筑面积、布局、防震、防火、防盗、防腐蚀、防潮及运输系统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设备等方面,认真规划建设。其他附属用房要结合使用功能要求,统筹安排,以形成博物馆健全协调的整体。

3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具体事项

3.1 中国医学史展览厅

3.1.1 中医药古文物展区

①远古时期文物。在这个展厅中,展示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有对中医药学的细心研究和发明创造。展品:如骨针、骨制等标本文物及针灸、热敷、火罐用法的说明图片。②古代文物。中医药在这一时期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两晋经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本草发展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中国古代长寿养生之道也在这一时期兴起,无机药物的应用,成了制药化学发展的先锋。展品:如医用药签、小药瓶等文物实物。③近代文物。1840年后,夹杂着殖民色彩的西方医学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形成了中西医并存的局面,同时也引发了中西医学汇通的思想。展品:民国时期药品保证书、药品广告招贴、中药盒等。

3.1.2 中医文献古籍展区

中医文献在中国中医药的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事业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文学著作的指导。这些医药文学著作把一些凌乱无章的病症归结到一起,使得人们在治病救人方面从束手无策到有据可查,从不知道这种病症到知晓并能医治这种病症。这些中医古籍给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前辈们总结下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中医的精髓和中医治病救人的精神。展品:中医药学古籍,尤其是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书籍等。原本、影印本或拓本。

3.1.3 历代名医画像和造像展区

①画像。搜集历代名医画像原本、影印本或拓本,按出生年代先后顺序排列。②造像。一方面可以搜集历代名医造像真品,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复制品,使观众有一个感性上的了解。展品:历代名医及医事活动雕塑。

3.1.4 中医药古代用具展区

①行医器具展区。展品:医章、听诊器、手术用的工具等。②药用器具展区。展品:药碾、盛药储药器具药杵等。③卫生器具展区。展品:耳勺、卫生拍等个人使用的卫生器具。④养生器具展区。展品:养生图腾、药枕等。

3.1.5 医学科教展区

①古代医学教育。使用图片、复制医用造像等展示医学教育的发展。展品:穴位图、标注穴位的铜人等。②现在代中医学教育。主要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展品:人体图、人体造像等。

3.1.6 少数民族医学展区

少数民族在中国医学的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留了祖先们的医学经验和医学疗法。展品:少数民族用来治病的医疗用具和中药材,例如藏医、藏药等。

3.1.7 中医对外交流展区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先辈们不断的交流将医学一次又一次地改进,才会有今天发达的医学,交流的经验是发明是否有实用价值的一个很好的验证办法。展品:与国际交流有关的奖杯、奖牌、邮票、信件、纪念品等。

3.1.8 历代名人与中医药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很多名人都与中医药有着不解的缘分,如、、刘少奇、邓小平等,这些名人们更多地信赖中医中药的治疗,信赖中医中药的悠久的文明历史,信赖中医中药治病救人的方法。这也是中医药的威信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展品:名人的照片、题词、画像等。

3.2 中药展厅

3.2.1 中药综合展区

本区集中反映中药、方剂的发展概况和成就,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思路。展品:各种出土药物、方书、盛药器皿,及其相关的文物。

3.2.2 中药材标本室

本室主要介绍中药形态、功效,传播中药科学知识。展品:植物蜡叶标本、中药材标本、各类中药饮片、中成药、药用动物剥制与液体浸制中药鲜活标本立柱长廊及药用植物彩色照片、专题介绍的彩色电脑喷绘展板等。

3.3 校史陈列厅

3.3.1 学校概述

做学校总体概述的展板,解读学校的校训,让观众对学校有一个初步认识。

3.3.2 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按历史沿革,选重点时期,加以文字介绍,说明学校具体发展历程。展品:照片、所获荣誉、学校历届校长及名人的照片、塑像等。

3.3.3 发展现状

体现学校目前发展的最新成果,使观众对学校的未来有所展望。展品:照片、图片、大事记、所获荣誉等,随时更新。

4 博物馆管理

博物馆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中所建的博物馆在管理方面又与一般公益性博物馆有所不同。初步拟设管理模式如下:①馆长。主要负责博物馆管理的总体工作,及时和学校领导沟通、汇报工作。②保卫。主要负责博物馆安全工作。③总务。主要负责博物馆日常具体管理工作,及时传达上级领导指示精神,督促实施工作。④保管。主要负责文物标本的征集、鉴定、研究,以及藏品的管理、科学保护等工作。⑤陈列。主要负责陈列展览的研究、设计、制作、布置等工作。⑥群工。主要负责接待、组织观众、陈列讲解及其他形式的教学实验、社会教育、宣传活动。⑦信息。主要负责博物馆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影像图片资料等工作。

5 博物馆的技术信息化

5.1 多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展示能有效地将中医药典籍中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转变为用户交互体验,很好地增强了中医药博物馆科普教育,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范畴:展示引导、名医简介、药物互动竞猜、针灸沿革、中草药鉴别等多个展示点的互动演示。例如针灸智能人、按摩点穴智能人、舌诊多面体展示、脉象仪、辨证论治触摸屏、中药标本趣味习作展示等。

5.2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在中医院大学网站下建设中医药博物馆网页,实现博物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中医药的相关知识,与观众及相关研究人员及时互动、沟通、交流。

6 中医药博物馆的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