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icu的护理措施

icu的护理措施

icu的护理措施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icu病房  医院感染  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是icu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患者死亡的严重因素,也是当前医院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他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中发生的感染和住院时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住院前以开始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icu病房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部分的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还给病人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现从护理角度对icu病房医院感染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1  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一位,icu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为获得性肺炎。常见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使用的患者,病人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77%气管插管患者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丛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有报道称,神经外科病区75例气切术后病人均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占同期病区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总数的68.18% , 致病菌以格兰式阳性菌为。另外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前由于原发病的影响,机体情况差,加之手术打击,术后禁食使机体过分消耗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呼吸治疗器械污染,以及空气、手、水和食物的污染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1.2 胃肠道感染  正常胃液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防止胃内细菌过度繁殖.在医院感染中消化道感染主要在儿科病房,血液肿瘤病房,老年病房,由于鼻胃管大小,营养支持的方法,患者的体位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收的重要因素,胃液酸度降低,胃内细菌大量繁殖,通过胃管逆行引起感染.

        1.3 泌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主要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正常人的尿道平时处于关闭状态,膀胱内的尿液不能返流,形成一个防御屏障.而80%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后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也易诱发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济南军区总医院统计留置导尿管三天以上的病人31%发生尿路感染,留置5天以上有74%发生,长期留置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另外,与导尿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植于膀胱。

        1.4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人员不熟练,无菌技术不严,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入口,潮湿可以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1.5 切口感染及烧伤创面的感染  内脏菌群的污染和皮肤携带菌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手术伤口感染来源,术前没有进行有效消毒,烧伤科历来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耐药菌株相当复杂,且一旦感染,很难控制,另外病房空气,物品污染,术前毛发去除都是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2  护理措施

        2.1 病房空气环境的处理  在空气微生物含量高峰时段尽量减少护理操作。定时开窗通风,各种必须的操作要轻稳。病房湿式清扫,减少不必要的备皮,加强护理人员对病人操作后实施有效的手的清洁消毒。

        2.2 预防肺部感染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入造成肺炎,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危险因素,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对机械通气患者提倡半卧位姿势。床头抬高30-45°,因为仰卧位增加了患者细菌吸入及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水瓶,防止逆流置湿化器和患者气道内.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  特别是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的适应症,要选择粗细适中的导尿管,以硅胶尿管为佳,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尿道口的消毒,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导管移动造成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者,要保持导尿管系统密闭减少导管与集尿袋的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注意尿袋位置低于床面至少10厘米,保持引流通畅,定时要换引流管及尿袋,防脱落和污染,鼓励病人多饮水,从而起到机械性冲洗作用,会阴冲洗2次/d,禁止膀胱冲洗,以免尿液逆流和增加导尿管口连接处污染的机会。

        2.4 加强静脉穿刺  静脉留置针及血管内导管的护理。严防原发性血液感染,除保持导管连接紧密不可脱落外,还需注意插管外口保持无菌。局部消毒,用湿的无菌棉拭子擦接头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部分病原体。用酒精擦可增加其效果,用无菌敷料覆盖。术后1周内每日行痰、尿,便培养,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源和部位,及时处理。

        2.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促使二重感染的发生,临床上由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需要48-72h,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极易导致多重细菌感染,临床治疗效果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种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互相作用,可出现药理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生或降低抗菌作用。

        2.6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综上所述,icu的特殊环境,护理人员肩负着防御医院感染的重大使命,如何进一步加强icu病房管理,做好清洁、消毒、隔离措施以及各科危重病人的护理,对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唯利等.尿路细菌感染与留置导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

[2]姜启用,王氓,余月英.气管切开术后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26-27.

[3]伏平.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科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2.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ICU危重患者; 褥疮; 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04-02

ICU危重患者由于局部长时间受压,导致局部组织持续性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而发生褥疮[1]。褥疮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因继发性感染而危及患者的生命[2]。笔者从所在医院选取收治的120例ICU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采用优质护理,同期采用常规护理6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ICU危重患者中选取12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试验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5~78岁,平均(56.1±3.6)岁;其中发生褥疮高风险的有42例,中风险的有15例,低风险的有3例。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46~79岁,平均(57.4±3.1)岁;其中发生褥疮高风险的有42例,中风险的有15例,低风险的有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风险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30°侧卧位左右交替进行,对于身体较差的,采取每1 h翻身一次,以防止创面长期受压。给予患者按摩创面周围,为患者的骨突出垫上海绵垫,减轻其受压的程度[3]。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其抵抗力,使创面加快愈合。

1.2.2 优质护理模式 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成立优质护理小组,由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科内其它护士为组员。(2)入室基础护理。危重患者进入ICU时,首先应给予患者吸氧或接入呼吸机,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对于全麻未醒患者应让患者处于去枕平卧位的休息姿势,预防因呕吐导致的窒息[4];同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血样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此外,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等,注意测量体温,对于体温持续升高的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对于体温不升者,应注意保暖[5-6]。(3)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与干燥。组员每天为患者更换病号服、床单、被褥等,每天一次为患者清洁皮肤,并使用爽身粉或者滑石粉[7]。在患者受压皮肤处和容易发生褥疮的区域内贴透明敷贴或者喷赛肤润[8]。每次患者排便后,先用纸巾擦拭,接着用湿巾清洗,最后用炉甘石洗剂外涂肛周。对于腹泻患者,及时通知医生用药,减少排便的次数[9]。(4)减压护理。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者水垫床等来分散患者身体的压力。夏天使用水垫床,瘫痪急性期的患者使用气垫床。每2 h为患者翻身一次,30°侧卧位左右交替进行,对于身体较差的,采取每1 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创面长期受压。给予患者按摩创面周围,为患者的骨突出垫上海绵垫,减轻其受压的程度[10]。(5)换药护理。使用0.5%碘伏消毒创面,剪去坏死组织,然后均匀涂抹0.5%碘伏,使用棉签在创面上均匀涂抹云南白药,用纱布覆盖并固定,每天一次。对于创面大且渗出液多的患者,局部配合烤灯照射[11-12]。(6)营养支持护理。根据营养师制定的营养支持方案,鼻饲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以及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输血、输注白蛋白,以改善患者身体的营养,减少褥疮的发生[13]。(7)特殊治疗与护理。针对输TPN液的患者,注意控制合适的速度,切忌时快时慢,保证24 h的均匀输入,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针对给予呼吸机的患者,应保持呼吸畅通,定时放Cuff,密切监测患者的SpO2及血气变化,必要时可以逐渐撤机,鼓励患者自主呼吸;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的畅通[14]。(8)引流管的护理。将各种引流管如胃管、尿管、胸引管、血浆管、T0管、胰管、膀胱造瘘管、瘤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接于床旁并妥善固定好,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完整,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对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并作好特护记录,若发生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及时的处理[1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治愈情况。采用Braden褥疮预测量表[2]评价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性:低风险为25分以上,中风险为19~24分,高风险为0~18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褥疮发生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不同风险患者褥疮的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总发生

试验组(n=60) 3(5.00) 1(1.67) 0 4(6.67)*

对照组(n=60) 10(16.67) 2(3.33) 1(1.67) 13(21.67)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治愈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6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ICU危重患者的褥疮50例治愈,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危重患者是褥疮发生的高发人群,而褥疮发生的内在因素为患者的感觉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组织缺氧、应激;外在因素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环境潮湿。因此,采取的护理措施应从这几个危险因素出发,并对患者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进行Braden褥疮风险评估,重点预防,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Braden褥疮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为潮湿、感觉、活动、移动、营养、剪切力以及摩擦力这六大部分。每项得分1~4分,总分为6~23分。得分越低说明发生褥疮的风险越高。

通过试验可知,试验组患者褥疮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ICU危重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频华,赵春英.褥疮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0):44-45.

[2]林冬梅.艾灸配合碘伏外敷褥疮在社区患者的应用和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5-66.

[3]王雪萍.压疮护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2):187-188.

[4]伍虹云,文艳梅,褚小丽.老年重症病人褥疮易发相关因素的探讨及预防措施(附194例报告)[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605-606.

[5]牛艳,罗月英.两种不同方法在褥疮护理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19.

[6]陈志凤.外科骨折患者褥疮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30-131.

[7]叶庆云.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33):114-115.

[8]韩丽,吕宝勇.糖尿病合并褥疮3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89.

[9]诸葛红霞.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褥疮的预防与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397.

[10]梁萍.骨科瘫痪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23-224.

[11]贾巧,李白玉.老年人大面积褥疮28例治疗与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41(5):543-544.

[12]周玲玲.浅析褥疮护理新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106-107.

[13]赵丽.ICU危重症患者褥疮的护理体会[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5):319-320.

[14]田燕,杨晓兰.褥疮预防和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337-338.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 下呼吸道感染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44-02

医院重症感染的主要感染类型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这主要与ICU患者病况危重、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有关。此感染病症不仅延长了患者治疗及住院的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感染死亡率升高,这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严重威胁了病人的生命,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各种侵入性医疗设备(如各种插管、导管、内镜、透析装置和呼吸机等)的反复应用,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1 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1.1 与病人自身有关。影响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年龄问题,由调查资料显示,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发生感染40例,占73.59%,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差,加之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一般医院ICU收治的患者以呼吸道疾病及高龄患者居多,这些患者通常伴有病况重、肺功能减弱,织器官退行性变化,机体的防御功能与抵抗力明显下降等,自身携带的微生物作为条件致敬病菌导致感染的发生。

1.2 与ICU入住时间有关。入住ICU时间长短与感染有明显的关系,一般,住院时间超过3天的患者,感染机率较大;超过8天的患者,感染率达79.25%以上。由于ICU中集合了因各种病因不同程度感染的重症患者,而ICU患者又来自院内外各科室,常合并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其他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使机体天然屏障遭到破坏,抵抗力明显低下,导致交叉感染。加之病况重,长时间使用各种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使这些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住在ICU患者因病情需要实施抢救性、侵入性操作,如各种插管、导管、机械通气等应用,易引起常居菌定植改变、微生态环境失衡,从而导致下呼吸道的肺部感染。

1.3 与有创操作有关。有创操作的次数与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有创操作的次数越多,感染的机率也就越大。没有或只有1次有创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为36.8%,2次以上有创性操作的感染率为93.5%。对ICU患者实施的各种有创性监测技术如:气囊漂浮导管、动静脉留置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留置导尿管等均可诱发医院感染,这种侵入性有创伤口是导致感染发生的直接途径。

1.4 与医院感染病原菌有关。G-杆菌占主要地位,铜绿假单孢菌感染59例(18.2%、硝酸盐阴性杆菌感染14例(5%);条件致病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有内源性的,也有外源性的。不动杆菌属感染41例(12.6%)、黄杆菌属2例(0.4%);G球菌感染出现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MRSA)感染32例(9.8%);真菌感染比例不断增高,真菌感染42例(12.9%);另外,大肠埃希菌感染37例(11.3%)。大于2种病原菌混合感染95例(29.4%)。不恰当地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引起条件致病感染。

1.5 与空气、环境污染有关。由于ICU内患者与医护人员相对集中,从而增加了空气中的细菌密度,造成空气污染,若ICU设置不合理,即变成了环境污染,也是导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1.6 与医护人员有关。医护人员的双手是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载体,由于护士、护工与患者的频繁接触,可导致双手污染,手污染是引起患者感染的重要环节。

2 护理措施

2.1 做好基础护理。

2.1.1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痰量。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的患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

2.1.2 口腔护理。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护理时应注意清洁咽喉处分泌物,可降低口腔内细菌的寄生和繁殖,预防细菌下行引发下呼吸道感染。

2.2 做好气管护理。

2.2.1 鼓励患者多咳和多做深呼吸,对昏迷不醒的患者要定时吸痰,特别要设法促使患者排痰,翻身轻轻扣击背部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使痰液快速而充分排出,从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机率。

2.2.2 定时雾化可促进痰液及时排出。

2.3 做好心理护理。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往往伴有体温升高、情绪焦燥等现象,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每个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及时排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使之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以利早日康复。

2.4 强化规范性操作。医护人员应强化无菌观念,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强调各项检查操作、护理前后双手均要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检查避免重复,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动作应轻柔,预防感染的发生。

2.5 营养及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避免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采用静脉高营养的患者,一定要动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鼓励患者自行进食、饮水,保证机体营养,预防返流和误吸。病人进食后应抬高床头防止因咳嗽而引起食物返流入肺。掌握好进食与吸痰的时机,进食后30分钟不宜吸痰。必须吸时,采用半卧位,时间要短,动作要轻以免发生误吸。一般来说,肠道内营养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通过肠黏膜向肝脏和血液移行,并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预防感染。

2.6 增强医务人员的院内感染意识。防范院内感染在医务人员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入院后医院感染率,更重要的是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科室负责人对院内感染控制要纳入议事日程,组织科内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控制院内感染的有关知识,了解其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加强检查落实。对监控人员要进行不间断技术指导和定期业务培训,加强对探陪人员的管理,促进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减少院内交叉感染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黎明,张媛媛,王军芳.《ICU内医院感染及非抗生素防治策略》,《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10年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主要的急救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术,因为危重患者较低的抵抗力,较差的自理能力,对气管套管需要保留较长的时间,所以气管切开术一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现对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男26例,女性22例,年龄31~79岁,平均59.4±5.8岁。气管切开时间6 d~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操作的严格化执行:保持定期消毒与监测,病房内安静,紫外线每日都能照射入内。进出ICU室的工作人员,在衣着上要着专门的工作服、专用的拖鞋、必须戴帽子和口罩,还要及时地进行洗手,对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员,要禁止出入ICU室。如果病员感染了高度耐药菌或者其他特殊的病菌,要对其予以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对于病室,日均使用三氧消毒机进行2次的严格消毒,按时进行通风换气作业,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病人要求无陪护。冷凝水和呼吸机管道等每天也都必须要更换。

1.2.2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严密化:对于进入ICU病房的患者,要严密的对患者的血压、体温、意识、呼吸、脉搏、肢体活动的变化、对光的反射及瞳孔的大小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发现患者是否有脑疝、颅内再出血等先兆性症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的动作尽可能的轻柔,避免因为连续过度的护理操作产生医源性刺激,造成波动血压。

1.2.3气管切开操作后的良好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对于气管切开的局部位置,应尽可能的保持干燥和清洁,按照伤口敷料的清洁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的多少,决定换多少次药。正常情况下,每天换药1~2次即可,如果纱布被痰液浸渍,则要马上更换,对于切口周围,用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每天进行2次消毒操作。气囊压力保持的范围应该在低于2.45Kpa。气囊放气的时候,患者要平卧, 气管内的痰液要先被吸净,然后吸净口鼻分泌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为痰多,使得气体测压不准,产生高压力或者因为发生了漏气,产生了坠积性肺炎。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结果

2.1 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1.67%(22/24),对照组为79.17%(19/24)。两组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转贴于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为16.67%(4/2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3讨论

ICU气管切开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是合并肺部感染,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病情关系密切,比如有其他合并性疾病、高龄、较低的FEV1/FVC、有较长的吸烟史、营养不良等等;因为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多的术中失血,在手术后,长时间的采用抑酸剂、PCEA等等:这些就会减弱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使得其咳嗽能力被降低,使得患者进行深呼吸(清除痰液)的能力也被降低;如果患者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这些都使得患者的储备能力和呼吸代偿能力较差;在手术的负面影响下,比如伤口的疼痛等等,这些都会延迟老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本研究对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具体的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优势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得护理质量被提高,非常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效果

气管切开手术是ICU中对危急重症病人实施抢救的手术,手术完成后能够明显缓解不同类型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1]。因危急重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身体素质低,气管套管留置时间较长,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手术完成后的主要并发症[2],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也为后期的治疗带来较大阻碍,因此,预防和避免此类病人出现并发症,是医疗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我院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ICU收治的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患者92例,以盲分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观察组26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在13-47岁之间,平均(28.7±2.8) 岁。对照组25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在15-46岁之间,平均(62.6±2.6) 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含体征观察,用药护理等内容。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护理,病人所处的ICU病区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通风,保证病人处于合适的温度与湿度,每日进行2次消毒,病区内尽量安静。在病区内工作的医疗护理人员应当按照无菌规范进行操作,家属探视安排在规定时间段,并严格按照相应章程施行。(2)关注患者体征。检测病人的体温,同时关注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关注病人的意识水平及肢体活动改变,观察病人对光的反射与瞳孔的改变。对于糖尿病病人应当定时对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如病人发生危急严重病症情况时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汇报给主管医师并积极进行处理。护理时动作尽量小心,柔和,防止病人因刺激而导致血压水平发生改变。(3)气管切口护理。留意病人病人切口情况,特别是当发生出血时,切口部位应当保证清洁、干燥,按照其敷料分泌物和清洁标准对病人药物进行替换,通常每日要替换敷料一至二次,如果纱布上发现痰液,浸渍,应当立刻进行更换,并用对碘伏对切口进行消毒,切口每日两次消毒;(4) 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病人采用湿化系统(MR850),调整痰液钻稠度减小,形成的痰痴减少,留意勿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5)加强吸痰护理:对手术后病人实施护理时,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操作。及时将分泌物充分吸出,使病人在吸气时,肺部能够膨胀充足,在吸痰前后间隔2一3分钟进行氧气护理,每8小时采取1次雾化吸入并按照痰液的细菌化验结果为病人选取合适的药物。(6)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对有创性治疗器械和用于例如气管插管、注射器、胃管、尿管、吸痰管等选择一次性物品,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吸痰时要能够按照无菌规程进行操作,吸引器导管连接管每日按时进行清洁灭菌,按照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防止由于呼吸道分泌物没有充分清理而发生感染。

1.3 评价标准 痊愈:病人肺部感染的症状完全消失,病情得到康复;好转:病人肺部感染症状得到改善,病情有所好转。有效率=(痊愈例+好转例)/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卡方检验。计量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ICU 重症病人常常会发生无法顺利呼吸等呼吸道问题,因此对病人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后,能够明显缓解病人呼吸困难的情况[3]。因不同原因所导致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时,为了吸痰,使气道畅通,可选择采取气管切开,例如重度颅脑损伤、呼吸道烧伤、昏迷、神经系病变等。出现上述情况时,因咳嗽反射消失或者患者由于痛感而不愿意咳嗽,分泌物滞留在下呼吸道中,阻碍肺泡气体进行交换,导致血液中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含量提升,切开气管后,将分泌物吸取干净,使肺泡气体能够正常进行交换。同时,手术完成后吸入的空气不通过咽、喉两个部位,使呼吸道的死体积降低,进一步使肺部气体交换更为顺利,同时也有助于促使肺功能回复正常水平[4]。但是,切开气管后,病人的创口直接与外界发生接触,所以非常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导致肺部感染[5]。所以,在对病人采取气管切开手术后,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十分重要,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4.34%)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芳,蓝惠兰,冯婷,李海艳.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4:4116-4117.

[2]谯林林. 观察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2:154-155.

[3]李泉.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和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2796+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