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现实问题 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体育老师也走上了寻找新模式教学的征途上。虽然新课改已经下发,但是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让人无法避免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找到一条符合实情的良好教学模式。

一、初中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缺乏积极性

老师在上课时,大部分的互动方式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学习氛围里,多是流于表面。师生间的沟通得不到深层次的发展,老师让干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只流汗不过脑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也缺乏师生间的交流,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有时候老师虽然与学生进行沟通,但是沟通只是流于表面,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交流,只是装下样子,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也是没有意义的。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就会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积极性,对课程丧失兴趣,从而应付公事。

2、课堂教学形式化

体育课堂是学生少有的在教室外进行的课堂,是学生锻炼体格、学习快乐的乐园[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形式化的嫌疑。在课程学习中,预设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多媒体的运用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教学形式化的问题,与教师自身认识不够深刻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只是简单复制新课改要求的形式而达不到效果,那么改革也就没有意义了。体育老师重视教学过程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结果的重视,盲目的追求过程,反而导致结果的失败这就得不偿失了。比如有些地方可能要求老师上课要用多媒体,某些课程可能多媒体并没有多少用处,这种情况下教师也没有必要非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二、教学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1、灵活理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只是根据理论推测的一个行为规范,并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再创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2]。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并不是单纯的说这样做或者那样做就行的,他需要老师采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的进行验证,根据结果再不断的进行调整,逐渐找出一条符合大众教学的标准。一个好的老师并不是完全依照课改标准进行教学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自己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

2、因人施教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依据个人的性格特征对学生进行评价[3]。在评价的时候也应讲究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学生在学动作的时候不专心,总是左顾右看的,这时候教师并不是说:“别乱看,好好学你的动作。”而是应该拉住学生问他:“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老师和你一起研究下好不好?”而对于那些动作掌握熟练的同学,则应有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做的更好。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这是对每个学生应有的尊重。学生掌握程度不同,老师也应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根据整体的水平来进行调整,也可以采取一带一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这样每个学生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上都可以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教学策略

1、重视体育课常规

体育课一般是通过不同程度的练习让身体与思维得到紧密的契合。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都应当遵守。尤其是在整合队伍、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重复练习,让学生自觉行动,以此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有疲乏感,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器材的时候,可以同时讲解这些器材的用处,让学生提前对器材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学生在对器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学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常常会比较放松,思维也会松懈下来,教师这时候可以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身体状态的小练习,让学生保持兴趣,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总结。

2、教材与教学相结合

体育课中,不同课时重点要求的练习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不同的要求组织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学生不至于会感到太无聊。比如初二时期投掷实心球的课程,在第一次时主要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多次练习后学生逐渐找到投掷的动作要领,再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体育教学过程很多时候是一个反复重复的过程,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感到无聊,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讲一些笑话,自己做一些错误搞笑的动作,告诫学生不可犯这样的错误。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案已经很难适应这个突飞猛进的世界,所以教师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解放思想,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教学改革在多个学科中都已经进行了,体育也在不断的探索阶段,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性,教师们就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突破。只有技能和技术突破了,教学质量才能过关,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全卫根.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考试周刊,2011,77:150-151.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 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9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显得十分重要。体育作为一门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虽然较之于传统教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当下的中学体育课堂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我们在看到中学体育教学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问题。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首先就目前存在于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题进行分析。

(一) 教师难以跟上现代体育教学的步伐

新时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调整,要求教师切实发挥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进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对课堂教学有效的进行组织与管理。体育作为一门以室外课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学科,自然对教师有效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部分体育教师难以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对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重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不仅仅肩负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体育技能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任务,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然而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并没有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引起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技能的教学,没有将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三)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传统教学中体育课就是向学生传授有效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借助于体育课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的情况,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古板的对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技能的讲解,很少穿插一些其他的内容,这不仅影响了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无味。

(四)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体育作为一种以户外课为主的学科,为教师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然而就目前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来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引起重视,教师依然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影响了教师有效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演示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影响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解决存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方法

增强学生的体质,才能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保障;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战胜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而且还要能够有效的发现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目前中学体育教师难以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现状,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体育教师要积极的学习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与技巧,通过有效管理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当然为了使教师能够跟上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体育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新时期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要拥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说教,而应该将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讲一些励志的故事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就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当然,这里所说的教学内容丰富化,并不是脱离体育教学的主线而对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教学。而是教师在对学生有效进行相关的体育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渗透一些学生喜欢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授课完毕之后,可以教会学生跳简单的舞蹈,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更多地提倡实践性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这样在实践过程中教学改革才能有意义。当然如果不能正视教学改革,只注重形式,忽视了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结果必然得不偿失。下面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关的解决策略,才能更好地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为教学目标。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所要求的是素质教育,强调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多学多思,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这个转变并不是容易的事,因此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1.注重课堂实验的形式

物理课堂教学中少不了的就是物理实验,在高中阶段,比初中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究,因此在学习中要用到很多的实验帮助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多流于形式,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分注重形式,与教学初衷背道而驰。这样的教学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失败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真正地进行实验,整个课堂由教师操纵,学生变成了观赏者,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2.忽视课堂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在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进行了解,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可在如今的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明显不多,大部分教师将一些皮毛问题丢给学生,与知识的主体掌握没有太大关系,教师的不积极使互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3.缺少课堂中的合作交流

在教学改革下,课堂上对学生之间的彼此合作交流讨论的重视是必要的,旨在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习能力。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重要的是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不能只靠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盲目地探究,这样的学习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提出问题后要注重课堂讨论的组织,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解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情景实验要注意问题的选择

情景实验除了情景的设置外还有课堂问题的选择,情景使物理课堂从一个抽象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可以更具体、更全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例如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出现时,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往往带入实例进行讲解,而此时的问题带入情景模拟教学中,以实验融入实践的证明,自然推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更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2.课堂提问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高中物理难度的加大和学习任务的繁重,教师不能积极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大多时候教师丢出问题给学生自己解决,却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时,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反馈给教师,教师就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水平。

3.课堂学习要鼓励交流合作

在课堂学习中,不能缺少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加以探究,但这绝不应该是盲目的,重要的在于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后,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讲解知识。通过交流,教师更清楚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合作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个台阶。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使以教师为主的枯燥课堂变得有趣。高中物理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很大,但是通过改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有效推进课堂教学。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受益,得到更有效的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姚耀东.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苑教育,2011(15).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公平;课堂教育;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教育是否公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教育目标,也是人民大众不断追求的教育理想,同时也是近些年来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总理在讲话中曾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1]教育是否公平决定了整个国民教育体系运行是否健康,如果存在不公平的教育体系,那么我们不难想象日后培养出的人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将会多么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教育公平是和课堂教学公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将国内近几年专家学者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加以分析归纳,试图探究课堂教学不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关于对课堂教学公平概念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其中包括了尊重、无歧视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和积极促进学生发展这两方面的含义。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公平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尊重、无歧视地对待每位学生,并且对每名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不断提高,更加发展。[2]

当下,我国教育研究专家对教育公平的研究集中于教育机会是否均等,教育是否均衡发展,以及教育是否公平与效率这几方面展开,而关于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公平的研究还存在欠缺,而这也是本篇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致力于关注微观层面,关注课堂教学,力图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公平,为促进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提供帮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课堂教学不公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实现中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措施。课堂教学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形式,课堂教育公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家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基础。保障“第一基础”的整体坚实,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良性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背景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和搜集相关文献,总结出在教育公平研究领域相关的热点问题,分析学者们关于如何解决教育不公问题的相关策略,从中得到启发,依据学者们所研究的热点,从而预测出教育公平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分析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于有利于今后教育教学公平的研究。

纵观我国的教育公平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的基础上,而笔者从微观层面入手探究课堂教学的公平性,发现在课堂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不公问题。教师对学习成绩优秀、家境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回答机会,并且更喜欢向他们提问有难度的问题,同时,更期待他们的回答,更多的给予赞扬。而成绩与家境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不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在对待不同性别的学生时,教师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女老师对男生更加关注,而部分男老师会对漂亮的女学生更加关注;某些学生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如学习权、人身权、人格尊严权得到侵犯;不同学生对课堂教学资源的获取也存在差异,如优势座位、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课堂互动时间等这些资源的获得上也明显不公;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更是普通学生望尘莫及的。因此,我们在呼吁教育平等的时候也不得不思考产生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原因,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人们对于教育平等的美好愿望,同时危机教师自身的美好形象。

三、相关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在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不公的问题上成果颇丰,从不同角度对教育不公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柳晓丹认为造成教学不公的原因有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学生个体的差异及教师个人素质的问题[2]。而有的学者又提出其它观点,认为原因有课堂社会中教育者的素质、课堂社会文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课堂社会形态中的人际关系等[3]。对这些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把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复杂的外界社会关系使教师在亲情、友情和利益的驱动下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当今社会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使部分教师违背了自身作为教育者的神圣职责,一些教师更加看重实惠和实用的等价互换原则,追求个人私利,转而在课堂教学中因“财”施教、因“关系”施教。

(二)评价制度的原因

受长期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人们一味以学生成绩的优劣为标准,从而使得教师形成一切向“分数”看齐的理念,使得优等生在课堂中享受到比普通生更加优厚的待遇,包括优先安排座位,课堂提问的次数相对较多,接受表扬和赞许的频率相对较高。[4]如访谈中教师们普遍反应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虽然有其不容忽视的促进教育教学的作用,但是大规模的班级,影响着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平,教师讲授时因为不同层次的教学进度和难度,导致教师不能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不能因材施教。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公平与教师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支配着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分配,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貌、性格和家庭背景是影响教师对学生认知的主要因素。[5]同时,由于现存教育评价体制存在缺陷,部分教师在社会功利化价值取向和教育系统内部唯升学率的单一评价体制的影响下,形成扭曲的教学价值观,导致其一味以教学效率优先;再次,由于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其在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时易迷失自我,忽视自身“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以个人好恶和利益关系来区别对待学生,变因材施教为因“财”施教。

(四)学生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制约着教师课堂互动公平和因材施教实现;二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意识,关于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对教师不公平的待遇行为进行维权,导致间接地助长了这种不公平教学的气焰;三是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适应教学内容上也存在差异,从而使得教师对其采取不同的课堂待遇。

四、教学公平的策略研究

我国学者在探究课堂教学不公时也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尤兰萍、刘聪颖在其文章中写道“产生课堂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生命教育观的缺失”,她们主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人人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人、特点的教育,人人个尽所能,人尽其才。[6]生命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生命个体独特性,把帮助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实现自我价值,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禀赋作为教育的基本责任,把创造条件建立课堂民主,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公正评价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得到课堂教育公平[8]。

(二)建立适应个体差异的课堂

首先,进行管理层面的改革。为避免因班级人数过多从而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可以推行小班化教学。[7]同时,空间位置的合理安排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座位排列方式,采用更人性化的排列方式。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每位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适时进行分层教学。另外,关注课堂中的弱势群体,鼓励处于不利一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构建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流,更加体现民主与平等。课堂学习共同体可以增强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从传统一味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由观念、理性看法及创造才能。

(四)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上,努力建立更加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做到既能够体现课堂教育教学公平,也能够体现学生的个体特色或特长。教育评价过程作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进行互动的过程,应该创设一定的条件,给予学生适当的参与机会。[9]

近几年,关于教学公平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理论缺乏及操作具有难度,我国教学公平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实现课堂教学公平仍是一条漫长之路。不过,我们相信人们民主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我们期待课堂教学更加公平。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在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使我国的课堂教学更趋公平。(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参考文献:

[1] 施媛媛, 郑友训.与教师的心灵碰撞[M](江南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 无锡 )

[2] 柳晓丹.中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现状及对策[M](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3] 于海英, 宋利娟.课堂中的教育公平:表现及对策[M](1.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井冈山小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

[4] 汪卫平.课堂公平:教育公平下的底层思考.[M]

[5] 谭华勇.论义务教育阶课堂教育公平[M]. (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星火实验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6] 尤兰萍,刘聪颖.“生命教育观”观照下的课堂教育公平[M](邯郸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05)

[7] 刘华蓉.苏婷.义务教育应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因材施教[N].中国教育报. 2010-05-16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行为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主导者和体育课堂设计的实际制定者,其教学行为决定了体育课的走向。教育部在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教师应该加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分析,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2011年10月8日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意见》中要求教师创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体育学科应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改进与优化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其他学科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了归纳总结,但由于体育学科具有特殊性,其教学行为归纳结果不完全符合体育学科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真实课堂情境出发,观测体育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特点,找出具体的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观测指标,在改进教师行为的基础上改进体育课堂设计。

一、相关概念

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设想和计划是一节课的灵魂和主线。体育课教学设计:本文根据教学设计的概念内涵给体育课堂教学设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体育教学中的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案和计划。体育课教学设计包含的几个方面: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场地器材、教学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运动负荷监测、教学评价。教学行为:关于教学行为的含义现在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但主要分为三个流派:一是教师教学的行为;二是包含教师教的行为也包含学生学的行为;三教学行为是教的行为、学的行为以及教和学的互动行为。本研究主要采用第一类教学行为的定义,站在教师教的角度研究教师对于不同性别学生所采取的行为手段。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教学策略,即和教学设计相关的教学行为;二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教学行为,后者又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语言行为包括讲解、提示、口令、表扬、批评、布置任务、讲评等。非语言行为主要包括布置场地器材、示范、保护帮助、表情、姿态、肢体语言等。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分类:中学体育课堂设计应建立在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本文在前人对教师教学行为指标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20节网络体育公开课视频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初步得出八类体育教师主要教学行为:讲解、示范、提问、指导、指示、课堂组织管理、内容安排、辅助教学行为。

二、体育课堂设计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和提问形式不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

中学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处于高峰期,对外界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同时又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与丰富,保持学生的高兴趣水平。而通过对20节网络公开课的观察,发现体育教师在导入和提问环节,不注重导入形式的开发和对问题的设计,多数体育教师选择直接导入的形式,交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少数教师采取问题导入的形式,但是对于问题并未进行精心设计,问题导入过于形式化,提问的问题都是一些识记性的问题,学生根据知识的记忆情况对教师提问的问题进行回答,并未挖掘出课堂导入以及课堂提问的深层次价值。

(二)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单一和混乱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20节网络公开课中,大部分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合理,有序,高效,但个别教师存在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和出现教学混乱的情况,例如:有位篮球教师在讲授胯下运球时,整节课的教学队伍没有发生过变动,学生一直保持体操队形散开后的队列,整节体育课学生都在进行原地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后半节课学习兴致不高。还有教师存在教学组织混乱的情况,过于频繁的让学生进行队伍调动,特别是在纠错时频繁让学生集合听讲,打断学生的自主学习节奏,学习效果较差。

(三)讲解和示范不规范

体育课中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行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这两种手段完成的,讲解和示范也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在体育课讲解和示范中要注意讲解的规范性,注意讲解时的口语表达和术语表达的转换,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讲解设计。示范也是教学设计中教师行为的重点,教师应该对示范的位置、时机、对象进行合理设计,保证示范的效果。在观察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合理的使用教学语言,合理的选择示范的方法手段,但是少数教师存在讲解和示范不规范和低效的情况。

(四)体能和技能练习比例不合理

体育课中体能和技能练习是最基本的活动内容,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每节体育课都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时间,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防止体育课过度技能化倾向。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在进行技能传授的时候合理穿插体能练习的内容,促进学生技能和体能的协调发展。通过公开课视频观察发现,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过于注重技能练习,忽略了对学生体能练习内容的安排,授课过于技能化,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三、体育课堂设计中教师行为的优化策略

(一)运用深层次导入和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快速发展期,学生思维、意识、情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体育课堂设计中体育教师在设计导入、提问等环节时应尽量采用问题导入、情境导入以及提问应用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智力更好的发育,促进学生智力更好的发展。

(二)丰富课堂组织方式,保证体育课的有序、高效

课堂组织方式是体育教师教学设计的必要内容,有效的课堂组织方式是课堂有序进行的前提。课堂组织方式中的班级组织形式一般是按照学校教学行政分班的形式,还有的是按照男女分班的形式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在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时应该合理运用分组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在保证课堂组织高效有序的同时,丰富体育课堂组织形式。

(三)选择合理的讲解、示范手段,保证讲解、示范的有效性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体育教师在进行讲解和示范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合理选择讲解和示范的形式,讲解主要是针对内容、动作、要求和规则进行讲解,在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应该针对讲解内容设计有效的讲解方式,注意专业术语和口语的结合运用。同时,教师应该合理设计示范的时间、位置、手段,保证学生能够正确接收到教师的示范目的、内容、以及效果,保证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四)合理安排体能和技能练习时间比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体能练习和技能练习是体育课中学生练习活动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保证每节体育课都要留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时间,积极采取多种体能练习形式防止学生体能练习时出现项目疲惫感和乏味感,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防止体育课过度技能化倾向,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合理安排学生体能练习和技能练习的时间比例,保证体育课的教学成果由全体学生共享。

四、结论

通过对20节网络公开体育课进行观察,发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部分体育教师行为存在导入和提问形式不符合青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教学组织形式存在单一和混乱、讲解和示范不规范、体能和技能练习比例不合理等现象,并提出在体育教学设计中的教师应该运用深层次导入和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课堂组织方式,保证体育课的有序、高效;选择合理的讲解、示范手段、保证讲解、示范的有效性;合理安排体能和技能练习时间比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的教学行为优化策略,通过完善教师行为,优化体育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张久玲.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82+84.

[2]赵超君.扬弃还是抛弃?—体育教师传统教学行为特征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教学,2006(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