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高级技工学校的课程结构是学校培养高级技工的理论和技能支撑.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程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准。就高级技工学枝的课程基本构成、课程排列模式、课程构成比例、课程结构特点进行了阐述。其中贯穿了课程改革“重实践、重技能”的思想.贯穿了“就业为导向”的思想

课程结构是指各类型课程间的构成比例及相互间的纵横关系。课程结构研究在职业教育课程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按照什么顺序来学习这些课程.以及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后将获得什么知识结构课程结构开发一直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研究高级技工学校课程结构需探明以下几个问题:(1)高级技工学校课程基本构成.即由哪几大课程门类组成;(2)不同课程门类之间按照什么模式排列.即相互间的纵横关系;(3)不同课程门类之间的构成比例.即课时分配。

一、高级技工学校课程基本构成

高级技工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掌握生产岗位关键性操作技能和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解决生产操作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具有刨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员应达到高级工技术等级。为此,高级技工学校课程应包括:核心技能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核心技能课程

职业核心技能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技能各国学者对这种核心能力虽然表述各异.但对以下主要内涵却是彼此认同的。即:交流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等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就容易适应各种职业的基本要求或实现职业变更可见.核心技能是一种“就业导向”的能力核心技能课程就是设计构建一个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方案和系统.是实现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完整的教育过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是旨在发展个体技术实践能力的课程.它是高级技工教育课程结构的主体.这是由高级技l丁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高级技工教育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冈此,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来开发课程在高级技工教育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工作分析可以把工作任务划分为一系列独立存在的任务模块:以完成任务为核心派生工作项目: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派生工作职责:以胜任工作职责为目的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这一类课程称为任务中心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专业技能课程的主体。虽然任务中心课程要求专业理论知识应当“附着”在工作任务中.但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理论知识视野.促进他们的职业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是在高级工阶段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些专业理论知识是没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组织的.更为合适的办法是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把它们组织成课程。这种课程可称为拓展型理论课程。除了上述课程类型以外。开设出一系列校内、外实践教学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获得综合的技术实践能力。这类课程称为综合实践课程。如上所述.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拓展型理论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二、高级技工学校课程排列模式

为了培养出职业素质高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级技工学校必须走产学结合共同培养人才的途径.这是因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一个人的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职业环境的熏陶;离不开从事职业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管理者的言传身教。因此.任务中心课程是高级技工教育的主体.而综合实践课程是高级技工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技能人才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核心技能是当今每一个社会人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能其内涵和掌握程度视不同的职业要求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但都是必须具备的。将核心技能、从业的职业索质、所需的职业技术和一定数量的拓展知识结合起来.笔者对高级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提出了一个框架.如下图所示:

将上述课程结构进行内涵分析和关系解读.可以看出核心技能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支撑高级技工学校人才培养取得成功的两翼保证。任务中心课程是就业的敲门砖和关键所在.而拓展理论课程则是从业或创业的应变要素。

(一)枉心技能课程结构

核心技能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对人才素质的理解。该部分课程按照核心技能的内涵、种类、要求等进行设置。对其中一部分核心技能采取单独开课的方式.如思品活动课程、数学应用课程、外语应用课程、人文活动课程、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文体活动课程、就业、创业活动课程等.供学生自由选修。另一部分核心技能采取渗透到其他课程中的方式.充分发挥各门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因高级技工学校大部分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因此,在初级工阶段.核心技能课程凸显基础性的课程功能.如开设语文、英语、数学等;中级工阶段凸显服务于专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功能.如开设专业数学、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等:高级工阶段凸显综合化的课程功能.根据

专业需要开设专业数学、专业英语等学生通过核心技能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价值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和准确的观察判断能力。以及清晰的沟通表达能力:课程结构力求体现必修与选修、统一培养与个性发展、教学要求和学习必趣的结合.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专业技能课程结构

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是任务中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拓展理论课程在高级工阶段开设.一般在两门左右。下面主要对任务中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结构作详细阐述:

1.任务中心课程结构。任务中心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就是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在课程分析过程中.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准确的描述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结构见表1)

按照这一顺序设置课程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能力发展.即从门外汉到高级工的过程。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专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按照通过(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心理规律.采用从向核心发展的结构.学生获得直接的知识。

2}综合实践课程结构综合实践课程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是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从“见习”到“顶岗”再到“就业”.设计为从低到高逐步发展的几门具体课程。(其结构见表2)

认识实习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把教学场地搬到具备相关资源的企业现场.是学生对企业初步的、局部的接触。一般为时2周。

社会实践是学生利用二年级暑假.到专业对口行业的企业跟班学习.了解行业的产品种类、工作内容以及基本工作规范。比认识实习更进一步。是对企业相对全面的、广泛的接触。

岗位实习一般安排在中级工证书考核后,为时18周。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顶岗实习.了解生产或工作流程.训练岗位技能。比社会实践更进一步.是对中级工模块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检验和真正强化为高级工阶段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毕业实习为时l8周。建立在一系列的校外实践教学基础上,使学生面对现实、适应市场、顺利就业。

三、高级技工学校课程构成比例及结构特点

根据高级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类型以及就业导向的课程观.核心技能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比例为3:7。综合实践课程占专业技能课程30%。这一构成比例.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但理论课程内容必然被精简。原有课程的学科结构被彻底改变。技术的进步逼迫人们不断地创新与学习.以适应可能面临的岗位变迁。因此.在强调技能针对性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与岗位适应性的关系:在强调成才教育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任务中课程强调课程目标与某一具体岗位知识、技能等要求的匹配性.强调课程内容对学生就业的实用性.但不能因为强调就业技能而忽视知识基础.不能因为强调零距离上岗而忽视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在强调就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如下措施提高岗位适应性:一是在高级工阶段开设拓展理论课程.增加理论课程课时:二是鼓励学生多学两项技能、拿多本证书。除获得本专业高级工证书外.还鼓励学生获得相应工种的中级工证书。

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高级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专业技术技能.还要使他们的身心素质、道德、个性等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使之成长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行为端正的社会公民。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如下措施提高成人教育:一是核心技能课程与专业紧密结合。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能让学生在工作环境、实践场所学以致用。增强成就感.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充分利用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三是改变核心技能课程考核体系。将课堂教育延伸到学生在校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一部分核心技能融会贯穿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使每一位教师都承担起育人的作用。

高级技工学校课程结构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结构设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两个不断线,实现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渐进性。一个不断线是:专业知识学习不断线。从第一学期就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尽早介入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专业兴趣,熟悉工作岗位环境。同时。专业知识和专业意识逐年得到不断加强和深化。第二个不断线是: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不断线。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螺旋递进的富于弹性和个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基本技能实训到综合实训、从认识实习到毕业实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2.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模式。专业技能课程大多数采用更适合高级技工教育的任务中心课程.按照工作任务,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整合.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整合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构建措施

TU723.3-4;G712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反映某具体专业最基本的知识点和专业特点的课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某一学科专业应用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热门专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在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单独设置的专业十多年来蓬勃发展。如何构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抓住专业建设重点,是这些院校共同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在此对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进行探讨,以供课程建设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定位

2006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五条规定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根据教育部“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定位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适应地方经济的应用型、高技能的工程造价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才需求-培养目标-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培养理念,对核心课程设定和实施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构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几点误区

1.不重视工程技术类课程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涉及学科面广,由工程技术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学等学科交叉组成,且有很强的实践性,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是识读施工图、列项、计算工程量的前提,有的学校完全按照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将材料应用、识图、施工方法的应用并入专业课程,学生无法获得系统的工程技术知识,将会大大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多数还保留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中,高职学院的学生由于自身对学习兴趣与自觉性缺乏,一般较难将精力集中于完整一堂单纯理论教学中,特别是刚刚踏入校门的大一学生,对工程造价职业的理解浮于表面,一旦工程造价教师陷入一味的讲解局面,则学生会进入无兴趣的听讲状态,也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

3.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依附理论教学而存在的,无法体现其学术性,因此,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理论教学上。只要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能证明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很高的要求。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接触到更多的实物,一部分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实践准备、结果审查等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特别是到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教学,还需要与实习单位进行协调,过程相对麻烦,因此有部分教师避重就轻,少进行甚至是不进行实践教学。

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措施

1.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案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确定工程造价的能力;二是控制工程造价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主要有:《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装饰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以及这四门课的专业实训。这种设置是综合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以及学科培养目标,即按照上述的核心课程设置思路来定。当然,其他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等也不容轻视,可以作为次核心课程来看待。

2.教学手段多样化

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后,既成为老师的“助力”工具,也为“照本宣科”提供了手段。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手段,不能完全依赖这一手段,也不能完全抛开。因为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强的专业,所以教师不仅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本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综合使用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案等多种教学手段,而且要促使作业上交、批存和存档的形式进一步向电子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校园BBS、E-MAIL、QQ以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开展师生学术交流和答疑。

3.重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教育部2015年8月《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按照素质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原则,构建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体系。为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主干课程体系,首先应确定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就业岗位和岗位素质及能力要求,其次,根据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岗位素质及能力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然后,由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得出应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最后,根据要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的课程分析,确定工程造价专业要开设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知识点都有相对应的实训配套,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应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应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核心能力、职业应用核心能力和拓展核心能力,为了构建这三大核心能力体系,应适应双证融通的需要,结合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设置三个系列的课程。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明确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突出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的特色,针对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完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双师型”教学团队和充分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才能实现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上需求的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邓红,厉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能力考核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5:23-26.

[2]卓菁.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26-127.

[3]武彦芳.高职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探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72-74.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第3篇

一、目前基层卫生院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自会计集中核算在基层卫生院范围内开展以来,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财务行为更加趋于规范,工作流程更加明确。但目前基层卫生院在会计核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我们进行解决。

(一)缺乏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全面认识

在基层卫生院的长期运作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工作人员都早已养成了一套固有的工作方式。全新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与传统的单位审批报销的工作模式有着很大不同。目前基层工作人员对会计集中核算的错误认识是影响集中核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透明性及客观性极强,这就使某些对卫生院资金有着不良想法的人失去了机会,可能会使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受损,从而会采取一些阻挠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推行的举动,不利于核算制度的广泛推广。另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大大降低了基层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基层财务人员大多都出于财务管理意识不足的状态,在核算制度推行后,认为自己的工作变为了简单的控制日常支出和收入缴存监督,认识不到集中核算制度的优越性,这给卫生院核算制度的运行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目前会计的监督工作仍存在漏洞

虽然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极强的优越性,但目前会计的监督工作仍存在漏洞。当前,在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无法实现从头至尾的会计监督,会计的监督职能执行不充分。在实际的集中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工作与基层卫生院的实际经济工作相分离,根本无法保证会计人员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最为准确的财务信息,这对核算结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都十分不利。另外,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普遍都同时负责多个单位的账务核算,会计人员只能对不同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粗略了解,难以辨别原始票据及经济活动的真假,无法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难以形成全过程的监督模式,会计监督逐步沦为事后监督。

(三)现有的核算管理制度需不断完善

迄今为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我国基层卫生院范围内的推行时长还比较短,现有的集中核算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首先,部分基层卫生院对会计集中核算仍存在错误认识,对新型工作模式抱有抵制态度,因此还未建立起全新的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另外,在已建立起管理制度的卫生院中,通常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都无法达到要求。核算中心职能与卫生院财务人员职能划分不明确,会计核算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知所措。再有,缺乏对卫生院财务人员的监管制度,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不强。

二、关于提高会计集中核算质量的几点建议

为了使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真正发挥出其作用,我们需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解决现有问题。

(一)改变固有工作方式,加强对集中核算管理的认识

为了确保集中核算的顺利开展,基层卫生院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摒弃传统落后观念,提高对集中核算管理的正确认识。首先,基层卫生院的管理者应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更新管理观念,积极推进会计核算管理的落实工作。另外,卫生院可以开展定期的管理知识讲座,加大对集中会计核算优越性的宣传力度,改变基层工作者对集中核算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改善卫生院与核算中心的尴尬关系,确保集中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加强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力

会计核算中心与卫生院在实际工作当中实际上是两个单独的个体,但工作联系却十分紧密。因此,二者的信息沟通是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提高对信息传递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为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前提。首先,核算中心与卫生院的负责人间要加强沟通,消除内心对彼此的偏见,共同为中心与卫生院的良好发展努力。其次,集中核算中心可以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到基层卫生院考察实际财务情况,加深对基层卫生院日常会计核算流程的了解,加强对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帮助基层卫生院的管理者寻找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仍然存在漏洞,并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给出专业的管理建议,帮助卫生院顺利展开集中核算制度建设。

(三)健全核算管理制度,加强卫生院的内部管理能力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不代表卫生院可以忽视自身的内部控制。基层卫生院首先要健全核算管理制度,正确认识集中核算中心与基层卫生院之间的关系,将卫生院与核算中心的职能通过制度的制定进行合理划分,明确责权,将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内容存在重叠部分的岗位进行再次划分,使卫生院与集中核算中心的权利划分处于平衡状态。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履行自身责任,不断提高内部管理能力。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银行 基层行 绩效管理

为适应经营理念的转变、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对推进银行经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一般中小银行相比,由于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大、经营单位分布广、管理链条较长,其考核机制能否真正有效的发挥作用,除了上级管理行考核机制设计的科学性以外,广大基层行对考核机制的传导落实情况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调研多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绩效管理情况,总结归纳了基层行绩效管理主要特点,并从值得关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两方面提出一些思考见解。

一、基层行绩效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考核机制备受重视

随着业务经营压力的增大,基层行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而绩效考核作为业务经营的指挥棒,作为机制建设的核心,基层行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考核主体看,分、支行前中后台等多个部门都着手研究或已经制定本层级单位或本业务条线的考核或奖励政策,并作为业务推动的重要或辅助手段;从考核客体看,考核对象逐步实现分支机构、部门条线及各岗位员工的全覆盖,考核机制逐渐深入人心。

(二)考核体系全面细致

基层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考核内容看,既有针对分支机构整体经营绩效的综合性考核,也有针对部分专业条线或重点业务的专项考核;从考核模式看,既有由分支行对其所直接管辖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考核的模式,又有分支行跨层级对其非直接管辖的营业网点及员工进行穿透式考核的模式;从考核方式看,综合运用了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360度评估、行为锚定、产品计价等多种考核评价方法和手段。

(三)考核挂钩奖罚分明

为强化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有力调动组织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业务发展,基层行注重贯彻奖罚分明的考核理念。以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的挂钩机制为例,基层行的考核挂钩规则较之管理行而言更为简明直接,如其多采用目标管理、产品计价等考核方式,以业务目标完成进度及产品业务拓展量作为薪酬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此外,与管理行相比,基层行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的挂钩力度也相对较大,总体浮动薪酬(绩效工资)占比相对较高,基层行逐渐形成“凭业绩论英雄、凭效益挣工资”的良好经营氛围。

(四)适应环境动态调整

基层行直接面向外部的市场、客户及竞争对手,其经营管理行为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较之上级管理行相对更高。因此,绩效考核作为业务经营的指挥棒,一般会随着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发展要求的变化而进行适应性的动态调整,有时亦会根据银行阶段性经营目标或重点专项业务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阶段性考核政策或专项业务考核政策。

二、基层行绩效管理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考核政策应注重集约度和整体性

随着基层行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考核政策趋于全面细致,但伴随于此,也逐渐产生了各类考核政策数量过多、交叉重叠、整体性不足等问题。客观而言,考核政策的全面细致是落实发展要求、适应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但过犹不及,若突破一定的度,忽视考核政策的集约度和整体性,则可能产生以下负面效果:一是将统筹、分解和落实的压力与难度逐级下沉至营业网点及员工,久而久之,可能使员工疲于应对,产生麻木心态;二是易导致组织内部业务部门争抢考核资源的不利局面,增大组织内部交易成本,不利于集合部门力量,增强管理合力;三是可能导致过度依赖绩效考核等经济手段来推动业务发展的情况,逐渐弱化其他非经济手段的管理效用,进而影响组织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因此,考核政策的集约度和整体性是基层行绩效管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末端分配机制”是考核传导的重要环节

银行的考核政策在各层级分支机构间自上而下逐级传导,其中,处于经营链条最末端的营业网点所实行的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机制,即“末端分配机制”,是传导路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该环节的激励对象是银行的第一线员工,其考核机制的公允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一线员工业务拓展的积极性,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上级管理行的考核导向能否真正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管理行的考核机制未能在经营管理的最末端得到科学的分解落实,那么再先进的理念和机制,其实际效用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经营末端即营业网点层面,网点负责人不仅要着重业务拓展,亦要对考核激励机制给予必要的关注和研究,应通过建立健全简洁、直观、透明和相对公平的考核与工资分配机制,使一线员工充分知悉和认同接受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绩效收入,并围绕考核的“指挥棒”努力工作,从而有力调动广大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真正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三)考核目标有时需要发挥“妥协”的艺术

在竞争压力加剧的现实背景下,考核政策在银行分支机构的传导过程中,有时不免出现任务目标逐级加码的情况,客观而言,这也是层级管理体制的某种必然,但是如果在任务设定中,对实际情况研究不足,只是简单加码,到了营业网点层面,其面临的目标完成难度就会苦乐不均,有的完成难度过高的目标可能会被无奈舍弃。在围绕考核目标进行的管理博弈过程中,考核主体基于高目标牵引的理性初衷,往往定位于任务加码的惯性思维,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高目标牵引的执行效果都能如愿以偿,如:在长期高压力或负激励失灵的情况下,若目标期望值过高,则易导致考核任务被无奈放弃的极端情况,甚至可能产生削弱基层单位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影响基层员工工作士气等负面效应,产生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因此,在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考核目标的设定和分解更要基于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理性分析,把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事求是、理性务实的原则,不必所有情况下任务均一味加码即是,有时表面看似是妥协让步,其实反而“退一步,海阔天空”,归根结底,妥协不是简单让步,妥协是门艺术,也是种力量。

(四)应尽可能降低基层行绩效管理中的“时间机会成本”

随着银行管理分工的细化和业务流程的完善,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处于经营转型中的银行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牺牲了时间机会成本。以绩效奖励兑现为例,由于基层行相对于更高层面的管理行而言,其资源摆布的空间相对有限,因此一般都是待管理行对基层行实施绩效兑现后,基层行再对辖属经营单位及个人进行绩效兑现。如果上述流程在某一层级出现延迟,绩效工资就难以及时的通过营业网点进而兑现到员工,其时间机会成本体现在:不仅影响了对一线员工的激励效果,同时还会减弱基层单位对自身可支配资源的可控性,增加其对工资资源的统筹把控难度,并可能影响下一阶段资源的计划、安排和使用,从而降低了银行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率。管理中的机会成本不可避免,但却可以控制,因此应尽可能降低基层行绩效管理中的时间机会成本。

(五)价值核心理念的落实不能过多依靠“指标考核”

随着银监会对银行业资本监管标准的提高以及商业银行自身价值核心理念的增强,围绕价值核心理念的“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回报率”等指标,成为商业银行考核体系的重点,对推进银行改变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强化资本约束理念,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考核机制固然是价值理念的重要传输器,但考核不应该也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在基层行,体现资本约束、价值回报的“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回报率”等指标更多的表现为抽象的概念和结果,而非具体的行为和过程,将其作为重点考核指标,不便于其理解、分解和落实。因此,在基层行传导落实价值核心理念,不应过多通过“指标考核”进行“结果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从定价管理、风险管控、资本管理、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加强“过程管理”,要通过加强沟通、完善授权等方式,逐渐培养基层行在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从以往偏重业务规模和定价,转变为对业务的综合收益、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要素均保持必要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业务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

三、对强化基层行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基层行绩效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或瓶颈,不仅需要基层单位自身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正解决;同时针对其中一些共性矛盾或关键问题,也需要管理行进一步加强对辖属机构绩效考核的系统性管理。基于此,本文从管理行及基层行两个层面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一)管理行层面

一是要提高本层级考核体系的整体性和集约度,同时引导分支机构合理统筹各类考核政策,防止政出多门,明晰考核导向,发挥管理合力。二是要提示基层行关注辖属经营单位对员工的考核机制,要引导其充分考虑不同岗位员工在业务经营中的贡献,建立科学、公允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营业网点层面的“末端分配机制”,疏通绩效考核政策从机构到条线、团队及员工的传导路径。三是注重绩效管理的时效性,既要完善管理流程,又要注重管理效率,尽可能缩短管理“时差”,合理控制管理延迟所引发的时间机会成本,提高考核政策传导执行效率。四是做好日常绩效沟通,与基层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基层行绩效管理动态,诊断存在的问题,学习先进的做法,根据沟通中发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指导及经验分享普及,带动基层单位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看问题,改进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增强绩效沟通的建设性和实效性。

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质量审核 优化措施

Abstract: the demand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new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industry. The project cos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during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lood vessels, building project,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auditing quality of project cost, optimize the approval process and details, not only is the 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resources, an important way to obtain maximum return on investment, but als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onstruction, the measure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The author mainly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from the project cost aud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some basic matters need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engineering cost audit carried out summary,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dynamic progress chart, emphasized on the project cost audit quality improving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hop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cost audit work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and facilitating.

Keywords: project cost audit quality optimiz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有一个的发展高峰。工程造价是贯穿工程建筑施工整个过程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优化审核流程,不仅是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总体水平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筑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总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

一、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从工程建筑项目的投资环节起,直至工程的最后竣工,工程造价贯穿整个始终,是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在对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进行详尽的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引入工程动态进展图。我们都知道,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了概预决算三个部分,在每一个环节中,工程造价工作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工程实际的造价收支进行准确的计算,再与工程项目的目标计划投资值进行比对,从而确保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计划范围内进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其中,工程造价审核的重要作用就是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项目费用形成的来来龙去脉进行审核与确定,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合理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保证施工单位经济收益以及建筑工程质量的最终目的。

工程动态进展图

工程造价审核,是保证施工单位自身经济收益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对施工进度流程进行优化的必要途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造价审核是投资企业加强造价控制的有效方法。在造价审核的过程中,可以强化企业的投资管理,为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因为就造价工作本身来说,不管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影响到企业对施工工程的造价控制,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投资计划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一旦造价失去控制,将会给企业带去极大的投资风险;其次,就工程造价审核工作的开展来说,是国家法律条文的硬性规定,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编制的质量及水平来说,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工程造价审核还有利于促进工程经济性与技术性的有效统一。从工程动态进展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审核工作完成之后,会根据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方式方法的探索,为了提高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水平,达到工程施工工期的要求,必然会对技术以及设计方案等要素进行合理的调整;造价审核工作开展的结果,可以为工程施工的规模标准提供相应的依据,通过审核的数据及结果,可以确保整个工程投资规模处于准确以及完整的轨道上,真正做到“多少钱办多少事,办多少事花多少钱”。

二、工程造价审核工作注意事项浅析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开展审核工作中,如果想要提高造价审核的质量、优化审核流程,还应该明确造价审核工作的具体特征。只有在掌握其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造价审核的作用,实现提高收益与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一)工程造价审核工作是委托的专业行为,而非司法、行政行为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时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也是同样。随着工程造价整个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工程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因委托而生的造价审核工作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后来在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委托专业行为,并且具有一定的中介性质,是相关专业的咨询机构出让的一种专业咨询服务,主要是为委托方提供的技术工作或者服务。

既然造价审核并不属于司法行政的范畴,那么在进行造价审核的过程中,不管是政府部门、业主,还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都应参与到造价审核中以确保造价审核工作的公平性及公正性,预决算审核的相关机构也应尽可能的将自己放在中介的位置,以保证审核结果的准确性。

(二)造价审核工作是专业技术工作

为了保证造价审核工作的可实施性,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工作内容,其中包括了工程项目的投资策划、编制的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工程项目的财务报告;对工程的预决算进行编制及审核,工程竣工后的评估;项目招标投标的策划、工程各个项目招标的具体文件以及招标的标底、报价、竣工合同等的制定。就以上造价审核工作的具体内容来说,许多工作内容涉及到相关专业技术,因此,就工程造价审核工作而言,属于技术专业的范畴。

(三)审核工作的重心在于“审”

今后工程造价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将工程概预算中的“编与审”分离。编与审是工程预决算审核过程中进行造价控制的两个重要环节和阶段,并且是由不同单位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的。虽然二者都属于工程造价的范畴,委托单位、采用的相关数据都是相同,但是由于所处位置、阶段的不同,相应工作的中心以及核心内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中一定要以“审”为基本工作方向。

(四)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人员只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

审核的结果只是一个进行造价控制的目标,而并非是控制的最后结果,更加不是建筑工程的最后决算。进行造价控制,指的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合理使用,排除掉超出计划的因素,保证工程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保证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整个过程中,施工环境以及其他各项因素的变化,在利用各项资源进行施工建设时会难免会碰到人、财、物等方面的变动。审核工作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对造价全过程进行数据、施工实况审核,随工程的不断进展,目标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将审核结果作为工程造价控制最后结果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三、工程造价审核质量提高的优化措施

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项,要想提高审核结果的质量,优化审核流程,使得造价审核工作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只是掌握其重要性还远远不够,结合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审核实践,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审核。

(一)坚持质量第一的基本工作原则

只有坚持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和前提,在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才有可能促进整个项目建设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质量第一造价审核工作的开展,应将人员作为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方向,激发审核工作整体的质量核心动力,提升人的管理能力与创造能力,最终作用于审核实践;吸纳技能经验丰富且知识储备到位的人才,打造专业的精英服务团队,为造价审核工作的开展创造人力条件;预防为主,尽可能的完善事前控制环节以及事中控制程序,按时进行管理抽查,督促整个审核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依照科学的质量指标及标准,严禁有了问题听之任之的情况出现,对各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审核数据的完好性,为工程造价审核工作质量的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工程目标总量的明确

工程目标审核总量是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开展的主要指导方向,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误差的合理判别。针对审核中存在的正负误差,应提前对工程目标总量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理清具体的审核范围;其次还应制定相应的限制标准,比如某个工程项目的的高度大于3.6m的情况下,它的顶摆应该计取脚手架的基本投入费用;为了预防核算过程中的误差,建议应采取签证式的进行流程,做到实事求是、现场签证,确保工程核算计量的合理;与此同时,还应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研究,有效防止过量开支的现象出现。

(三)审核策略的有效运用

在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开展过程中,除了传统审核方法之外,还应采取多种方式交叉进行,从而提高审核结果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中有全审法、图审法、对比法以及重点审核法等多种方式。全面审核法是指按照国家或者行业工程建筑预算的定额编制顺序或者具体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对建筑工程的全部项目进行审核的方法,其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审计过程、编制施工图预算大致相同。对于工程量小、工艺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甚至信誉低的施工单位来说,须采用全审法;图审法,指的是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首先应集中审核的所有力量进行预算或决算造价标准的编制,再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对施工工程的地面结构进行比对,如果结构相同的话,再集中审核力量细审每份预决算的造价。这种方法最为主要的优点就是时间较短、效果比较好,且定案容易;缺点则是只适用于按照标准图纸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建筑工程,适用范围较小;对比法,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建筑施工工程的具体条件和不同特点进行区别对待:一是两个工程项目采用同一工程施工图,但是基础的部分以及现场条件却不尽相同。这一种情况的拟审核工程基础以上的部分建议采用对比审核的方法,不同部分应采用分别计算或者利用其它审核方法进行组合审核。二是两工程的设计相同,但是建筑面积不同,这一情况可以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比以及两个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比基本一致的特点,将两工程每平方的建筑面积造价和每平方建筑面积各分部分项的具体工程量进行有效的对比审查,基本相同的话就说明拟审核工程的造价是合理的,且拟审核的分部分项的具体工程量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拟审工程的造价存在偏差或者问题,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更正。第三种是拟审项目工程与已审项目工程的面积相同,但时设计的图纸并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建议将相同的部分,如厂房柱子、屋面、砖墙等方面进行工程量对比审核,剩下的不能对比分项工程则按照图纸或者签证进行另外的计算。筛选审核法。建筑项目工程虽然有可能存在建筑面积以及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各个分部工程的施工工程量、分部造价以及用工量在单位面积数值的变化其实不大,因此我们可以把过去审核积累的数据加以汇集,并且注明适用的建筑标准。然后利用这些基本值筛选各分部的分项工程,满足基本值的就不予审核;不满足基本值的,就意味着此分项单位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审核。此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并且审核的速度以及发现问题的速度较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者不具备全面审核条件的建筑工程项目。

四、总结

工程造价是贯穿工程建筑施工整个过程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优化审核流程,不仅是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总体水平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筑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总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为了促进今后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升工程项目的建筑水平,应从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对工程造价审核质量必要性为基本的认知前提,密切注意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的基本事项,从业主、审核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等建设参与方入手,优化审核流程,提高审核结果的精准性以及可实施性,争取为优化建筑施工资源,获取最大投资收益创造有效可靠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怀穗. 如何提高工程造价的审核质量[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6:147.

[2]胡蜀梅. 浅论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措施和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113.

[3]狄延秀. 关于如何提高工程造价的审核质量[J]. 科技信息,2010,18:686.

[4]堵忠领. 论提高工程造价的审核质量方法[J]. 河南建材,2010,04:169.

[5]鄂静. 把握重点提高工程造价的审核质量[J]. 价值工程,2011,09:107.

[6]翟阳. 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措施和方法[J]. 中国房地产业,2011,03:100.

[7]王良. 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的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166.

[8]张凯. 浅议提高工程造价的审核质量[J]. 河南建材,2012,0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