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范文第1篇

灭活疫苗与活疫苗

菌苗和疫苗都是由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剂,接种于人体后,可诱生特异性免疫。我国习惯上把细菌、螺旋体生物制剂称为菌苗,把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的生物制剂称为疫苗。

通常所用的疫(菌)苗有两类:一是灭活疫(菌)苗,即把微生物培养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而制成。二是减毒活疫(菌)苗,即将有毒力的微生物用人工定向变异的方法使其毒力减弱,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来的弱毒或无毒微生物制成活疫(菌)苗。

灭活疫(菌)苗的优点是:在使用上可单独注射,也可几种疫苗按一定比例混合注射,较易保存。保存期限为1年,注射后较安全。缺点是:注射次数多,初种至少需接种2次以上,注射剂量较大。可能出现发热、全身或局部反应,其免疫效果也较差,不持久,常需数月或每年增强免疫一次。

活疫(菌)苗的优点是:其免疫作用较强,一般只需接种1次。接种剂量也较小,接种后反应小或无,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可靠而持久,一般可维持1~5年。缺点是:一般只宜单独使用;疫苗不易保存,在普通冰箱内两周即失效。

要特别注意制备活疫苗的病原减毒株的稳定性以及致癌等问题。因此,研制新发病原的疫苗时,由于对该病原的特殊性尚未完全了解,应先从制备灭活疫苗开始。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类的愿望,通过基因重新组合得到新的生物品种的一种技术。这种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生产的疫苗称为基因工程疫苗。以乙肝疫苗为例,就是用基因剪切技术将调控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这段基因剪切下来,装到一个表达载体中,表达载体可以把这段基因的功能发挥出来;再把这种表达载体转移到受体细胞内,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最后再通过这些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的快速繁殖,产生出大量我们所需的乙肝疫苗。

过去,乙肝疫苗的来源,是以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为原料,把HB-sAg提取出来制成的,制造过程复杂,价格也较贵。而且这种血源性疫苗也不够安全,它可能混有其他病毒的污染。同时,血液来源也是极有限的,远不能满足全国的需要。基因工程疫苗的问世解决了这一难题。

基因工程疫苗范文第2篇

一、疫苗的概述

疫苗是指使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疫苗—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菌苗—细菌。虫苗—寄生虫(原虫、蠕虫)。瘤苗—肿瘤组织、细胞。类毒素—外毒素。抗独特型抗体——抗体、抗毒素。

免疫力是指识别自己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自身稳定—清除损伤/ 衰老细胞,维持生理平衡。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抵御感染—抵抗和清除病原体或其它异物。还有免疫记忆。

疫苗的研发过程:萌芽时期(12-18 世纪):人、牛疫苗;初级阶段(19 世纪):首次制备了鸡霍乱弱毒活疫苗,拉开了研发和应用疫苗的序幕;发展阶段(二战后):研发生产了大量疫苗如:ILT/MD/PP/IBD 等;新技术应用阶段(1986年后):基因工程技术用于疫苗研究与生产;下一代技术新佐剂、结构疫苗合成生物、DNA/RNA( 未来展望) :治疗疫苗生产阶段,值得注意的是2006.6.8 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打破了治疗病毒感染细胞的瓶颈,而非只用于预防。

疫苗的作用:疫苗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武器;疫苗接种是根除禽病计划的基础;疫苗接种不能100%保护禽群;疫苗必须给生产者带来效益;新型疫苗研制对禽传染病防治意义重大;有的疫苗可能会散毒或产生免疫抑制效应。

二、疫苗研发新动向

疫苗主要分为4 类:全微生物疫苗、纯化大分子疫苗、重组疫苗和未来疫苗。

1. 全微生物疫苗。(1)弱毒疫苗:异源疫苗-HVT ;非自然途径接种的疫苗-ILT ;鸡胚或细胞传代致弱的疫苗- 多数。(2)灭活疫苗:灭活剂;佐剂。研发新动向:基因缺失疫苗;转基因疫苗;标记疫苗。

2. 纯化大分子疫苗。(1)组分疫苗:荚膜多糖疫苗;外膜蛋白;病毒免疫原蛋白。(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生物合成。(3)类毒素。研发新动向:纯化工艺;合适载体。

3. 重组疫苗。(1)重组病毒蛋白疫苗:病毒蛋白可在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及病毒中表达;杂交/ 嵌合病毒疫苗;稳定、廉价;易于大规模生产;可激发细胞和体液免疫。研发新动向:制备多价活疫苗;构建高效表达载体。(2)重组载体疫苗:免疫力强、不散毒;无副作用、稳定;适用于群体免疫;不需要佐剂;可鉴别免疫与感染动物。研发新动向:制备多价活疫苗;构建高效表达载体。(3)亚单位疫苗:安全性高;无抗原竞争;定向免疫位点、标记疫苗(DIVA);需要佐剂、免疫期短;如为多肽,则需载体。研发新动向:制备嵌合多肽,广谱;重组微生物生产;自培养物纯化。(4)DNA/RNA 疫苗:不散毒、返强、污染环境;全面免疫应答、免疫期长;制备简单、费用低、不需纯化蛋白、适于难或不易培养的病原;多联/ 价DNA 疫苗容易构建;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可进行胚胎免疫;可制成标记疫苗(DIVA);性质稳定,便于贮存和运输。

4. 未来疫苗。(1) 多价/ 多联亚单位疫苗:固相基质抗原抗体(SMAA)复合物;微胶粒Micelles ;脂质体Liposomes ;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 ;可诱导强烈的体液与细胞免疫;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提高免疫原性。(2)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不含传染性物质;可大量制备抗Id的McAb ;模拟碳水化合物抗原决定簇;能诱导更有效的T 细胞应答;诱导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的抗Id 疫苗;异种蛋白的副作用;弱免疫原,单独或辅以佐剂。(3)菌蜕疫苗:菌蜕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固有免疫佐剂性;免疫系统靶向性;新型非变性灭活菌苗;递呈异源抗原的重组疫苗;DNA 疫苗的递送载体。(4)病毒样颗粒疫苗:空衣壳结构;免疫原性好,不需佐剂;不含遗传物质;安全性好,稳定;NDV、IBV、ALV。(5)可饲植物疫苗:易于遗传操作,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生产成本低,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设施;易获得多价疫苗,无须提取纯化过程;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后加工;无病原污染,易于贮存、生产和运输;使用方便,产生体液和黏膜免疫反应,易于推广普及。

三、疫苗的应用

1. 影响疫苗接种效果的因素。家禽生产/ 饲养模式(集约化、庭院)、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病原/ 抗体监测)、接种策略(常规、应急、预防)、不同类型疫苗的效力(活苗、灭活苗)、用法(接种途径、方法、次数)、疫苗性质、家禽体质、免疫抑制因子、成本- 效益分析(疫苗成本、劳动力、检测及评估)。

2. 疫苗接种计划的监控。(1)接种计划的有效性:发病率、死亡率、生产性能。(2)野毒感染与接种疫苗的鉴别:标记疫苗及匹配的识别试验(DIVA)、哨兵禽。

3. 主要疫病的控制。(1)免疫计划与程序:随机应变、随鸡应变、随疾应变、随季应变。(2)群体免疫与根除:社会、政治、经济、企业多方共同努力。

在分子疫苗投入实际应用之前,防控禽病的传统疫苗仍占主导地位;疫苗研发将向更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于接种、一针多防(联苗)、不受母源抗体干扰、免疫期长且易于保存运输的方向发展;选用疫苗及免疫程序应因地(省、区、市、场)、因禽(鸡、鸭、鹅)、因时(春夏秋冬)、因人制宜;使用疫苗的最终目的是不用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控制措施

1 苗圃病虫害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病虫害检疫工作的实践,可以更好地补充《植物检疫条例》以及《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在技术上的相关规定,完善其具体的实施细则,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可以强化原有的植物检疫技术、病虫害处理技术。并且通过不断地将新技术应用到苗圃检疫工作的实践中,可以加快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提升苗圃病虫害控制的水平。

第三,将病虫害检疫的工作与植物检疫标准的修订相结合,通过国内外新成果、新经验与新技术的吸收,可以有效地促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对与提高苗圃的植物检疫水平,做好病虫害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我国苗圃病虫害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苗圃苗木植物检疫工作起步较晚,检疫标准数量较少。我国苗圃标准化的工作于1955年起步,但是苗圃的标准化检疫工作却比其晚了整整40年的时间,直到1995年才开始发展,并且发展也很不顺利,在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因此,取得的成果相当有限,仅在2000年了第三项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第二,缺乏科学、系统、完善、与苗圃实际发展状况相适合的苗圃发展形势的标准体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苗圃每年在修订、制订标准时,无据可依、无章可循,从而使得整个标准的申报与制订都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并且还存在新标准制订不及时,以及制订的标准不能及时公布的问题。另外还有很多标准,包括苗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技术标准、基础性管理工作的标准等都未得到制订。

3 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第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做好病虫害的无对象检疫工作,我们应该从防治入手,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病虫害扼杀在摇篮之中。要从有抗病虫的母树上采集种子或者插穗进行育苗,再对其进行抗病虫试验,通过观察,拔除没有抗病性的苗木,保留抗病虫苗木,以获得最优良的种子。在对育苗所需的种子以及插穗进行选择时,必须保证其适宜当地的气温、气候等条件,否则种子在离开母树后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蚀。苗圃基地要尽量建在病虫害的多发地段,要定期对苗木进行喷药,以提高苗木的抗虫性,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另外,苗圃基地不可以连续使用,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消毒,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切除病树的病瘤,用波多尔液对其伤口进行涂抹消毒。

第二,建立完善、系统的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调查与控制档案无检疫对象苗圃,拥有当地主要的苗圃病虫害的生活史的标本、图画,具有完整的病虫害生物学特征,病虫害流布规律的相关资料以及相关防治措施的记载。因此,对苗木的产地进行调查是防治苗圃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可以由基层检疫委员会联合苗圃基地的检疫员组成调查小组,一年中于6、9、11月3次对产地进行抽查和详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具体的表格,为以后的检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建立苗圃植物检疫标准的数据库。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因此,在苗圃植物检疫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苗圃植物检疫委员会的网页建立苗圃检疫标准数据库,逐步实现苗圃标准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使使用者都可以及时、准确、高效的搜索到相关信息。另外,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建立苗圃植物无对象检疫的信息平台,实现苗圃植物检疫标准的网上申报以及及时信息的反馈,从而优化标准的修订程序,提高植物检疫标准工作的效率以及透明度,实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

第三,完善苗圃检疫工作责任制度,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是提高病虫害控制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代替以前的经验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将行政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并且为每个目标的实现建立合理的目标值以及评价制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如信息论、运筹学、控制论等,实现实际工作的科学管理。

4 结语

为了做好无检疫对象苗圃病虫害的控制工作,为城市的绿化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植物,我们必须从预防、建立信息平台以及加强科学化管理等多方面下手,唯有如此,苗木的质量才可以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基因工程疫苗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免疫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1-01

在中国,80%以上的乙肝是通过家族内的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的,另有20%左右是通过吸毒、性接触、血液透析等医源性感染和其它媒介途径感染。预防乙肝的关键是保护好那些乙肝患者(包括HBV携带者)的亲属、新生儿以及其它高危人群,尤其是新生儿。工作中,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及时实施主动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和被动免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相结合;对特殊人群和高危人群先检测体内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抗-HBs)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和暴露危险程度再制定个体化的、科学灵活的主动、被动免疫策略等方法预防HBV的传播,效果显著。人群HBsAg携带率由1992年的9.75%下降为2006年的7.18%;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将至0.98%。

1 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预防乙肝最科学最高效的措施。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采取不同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①对HBsAg阴性孕妇所生婴儿,采用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法,“0”指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针,疫苗剂量5vg/剂(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②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采用出生后12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00IU(被动免疫)和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主动免疫)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相结合的方法,疫苗剂量10vg/剂(1ml)。③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及其他人群,之前无乙肝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后抗-HBs低、无应答者,采用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法,“疫苗剂量10vg/剂(1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之前有规范的乙肝疫苗免疫史且免后抗-HBs滴度10Miu/ml者,则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是否加强免疫接种第4剂乙肝疫苗。④有职业危险的医务人员,如传染科、手术室、口腔科、妇产科、检验科、血液透析室和注射室的医护人员,包括实习和进修的医护人员、新就业的医护人员,保育人员及其他高危人群等,采用重组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法,“疫苗剂量10vg/剂(1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2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上亿人次的乙肝疫苗接种证明这种疫苗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新生儿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3个月检测抗-HBs阳性率可达95%以上[3],表面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30mIU/ml[2],效益成本比172:1。单用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率85.97-91.08%,乙肝疫苗与HBIG结合应用的母婴阻断率达到95%以上。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①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接种剂量是决定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同种疫苗不同剂量免疫效果不同,剂量大者免疫效果好于剂量少者,新生儿10vg-10vg-10vg 3针次免疫与10vg-5vg-5vg 3针次免疫、5vg-5vg-5vg 3针次免疫比较,表面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滴度都有显出差异,后者的低、无应答比率明显高于前者。①授种者的年龄和接种部位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接种同样的5vg乙肝疫苗,新生儿的抗体阳转率100%,GMT97.07IU/ml,显著18-60岁的成年人,后者抗体阳转率89.25%,GMT18.88IU/ml。而65岁以上老人抗体阳转率只有50-60%。疫苗接种上臂三角肌的免疫应答显著高于臀部接种的免疫应答率。

3 乙肝免疫预防的工作体会

3.1 接种乙肝疫苗前是否需要做检查 对孕妇实行产前乙肝“两对半”检测确有必要,有了这一检测结果医生才能决定对新生儿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实施不同的乙肝疫苗和HBIG接种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对意外暴露于HBsAg阳性材料的人员(医务人员为主),有必要立即检测体内抗-HBs水平,无应答者注射HBIG200IU的同时按“0、1、6”月程序接种20vg或60vg乙肝疫苗,低应答者只要接种10vg或20vg乙肝疫苗,高应答者不需采取任何措施。对其他人群不需要在接种疫苗前做任何检测,因为即使授种者是潜在HBsAg感染者或者已经是抗-HBs阳性者,接种乙肝疫苗都是安全的。

3.2 初免成功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是决定授种者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的关键。有研究表明疫苗诱生的抗-HBs水平5年后显著下降,在免后初期高应答者中,5年后,低应答占30-40%,无应答占10-15%,因此,实施加强免疫确有必要,加强免疫1针次后,授种者抗-HBs水平显著回升至高应答水平,对授种者形成很好的保护。

3.3 乙肝疫苗的安全性 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制备过程中不含有活的HBV和其他感染因子,安全可靠。

正确识别疫苗接种禁忌症,对提高疫苗安全性至关重要。新生儿发热、严重皮肤湿疹、早产儿体重低于1700g、严重脏器畸形时,要暂缓接种乙肝疫苗,待上述症状消失后及时给予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乙肝疫苗。对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来说,乙肝疫苗与麻疹疫苗不可同时接种,至少间隔4周以上。

参考文献

[1] 秦玲,马俊锋.南通市某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7):109-110.

基因工程疫苗范文第5篇

     

1

 

接种疫苗急需与时间赛跑

 

自3月5日全民新冠疫苗接种开展以来,各地疫苗接种进展不平衡,全国压力逐渐增大,接种形式不容乐观。按专家建议、预测和国家要求时限,全国新冠疫苗接种今年6月底要达总人口的40%约5.6亿人共11.2亿剂次目标,要达到全国日接种800万剂次预想才能实现接种预定目标,但目前还没有达到日接种疫苗800万剂次,因此疫苗接种任务非常艰巨,道路任重而远。要实现按节点完成疫苗接种比率,接种疫苗就需要与时间赛跑。

 

2

 

疫苗供应链急需提速、加强和完善

 

新冠疫苗现做为公共产品,正在全球调抜使用。囯内疫苗自从3月5日实行全民接种以来,由于面广人多,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以至好多地方一度出现了数天疫苗断供的局面,引起了接种群众强烈不满以及对疫苗的再次质疑,很不利于疫苗接种。

 

3

 

基层疫苗接种人员急需关爱,疫苗当日清零急需因地而已,不宜一刀切

 

自从3月24日,全国新冠疫苗开始实行日报告和日清零以来,基层接种人员一直处于极度的“24小时”紧张状态,可以说疫苗啥时候到位,啥时候就去工作,甚至出现了彻夜接种疫苗,否则将会面临被问责和追责,从很大程度上给基层接种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着接种人员的身心健康。

 

“24小时”紧急状态,使接种人员没有节假日休息时间,这样长期下去,有可能出现接种人员疲劳战、带病工作,以至劳累倒下去,同时也给接种疫苗带来了很不安全的潜在隐患。

 

4

 

疫苗接种急需正确使用权力,拒绝官僚主义和本本主义

 

疫苗接种本身就是抗疫,抗疫是需要在联防联控办的领导下,进行分工、协作的。只有发挥各自职能作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做到、做好有效疫情防控,但在目前看来,有些地方抗疫似乎只有卫健系统在单打独战,不但要给群众打针又要负责组织接种疫苗的人手,属地化管理流于形式。

 

联防联控成员部门,互相扯皮,责任不明确,甚至出现“错位”行事和“多管闲事”的长手臂,最后把接种疫苗时的各种矛盾全推给了接种单位,致使接种疫苗工作人员左不是右不是,这挨骂、那挨骂,甚至出现被人打的危险境地……更有领导官僚主义思想严重,最后导致接种单位库存疫苗清零非常困难或无法清零,不但要受批、受通报,更重要的是把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直接搞惨了。明明冰箱里有库存疫苗放着,现场排了好多人却不给接种疫苗,或者给来的人不接种,出现了接种疫苗还“分级别分等次”的官僚主义现象,导致接种者谩骂四起,甚至出现过激言行、上访等。

 

5

 

疫苗接种程序急需向大众公布

 

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替代和供应问题没有对外公开公布,只是在机制内和行业内公布,群众不相信、不认可。尽管我国现在已获批准上市的疫苗已达5种,但由于各自受生产、批签发先后时间不同,同一地方往往出现供应几个厂家的疫苗,由于疫苗厂家的不同,使群众对疫苗又产生了更多的质疑,很不利于疫苗接种。

 

6

 

各省免疫规划系统急需互联互通 ,方便查询、统计

 

各省接种系统不互通,无法查证本人实际接种新冠疫苗情况。譬如说:岀外省打工的,肯定所在工厂已组织把新冠疫苗接种了,但由于本人现时不在户口所在地,而本人又被纳入户口所在地接种人数之内,这样,很可能影响到户口所在地接种率(但人不可能回本地来再重复接种疫苗了,此人也不可能两边都算人数)。

 

7

 

应急需简化有关程序,减少重复工作,推进接种进程

 

尤其是建卡,对接种人员工作压力无形加大,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工作重复性,严重影响整体接种进程。

 

 

 

关于接种现状基层医生的个人建议

 

【建议1】新冠疫苗接种宣传已经到家了,该说的该强调的都说到了,可以说解疑答惑已很到位了,但还是有好多人在犹豫、质疑……所以我认为还是要积极、充分发挥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班子成员、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只有领导、党员率先带头接种疫苗,进行新闻报道,让一般干部、群众看到、相信、知道疫苗确实安全、真安全,彻底消除不是拿自己当小白鼠、实验品的想法。当然也可以发挥党员带头、引领、包人作用。现在全国党员约有八九千万人之多,是一个很大的团体。一个党员包6一7个人接种新冠疫苗,按时间达到5.6亿人接种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建议2】面对时间节点,要给基层接种人员温暖,用温暖减压,因为苗接种、30分钟的留观,是一个系统过程,完成这过程是需要接种人员一秒秒、一分分、一时时、一针针完成的,体现了接种人员的小心与责任,当然有接种人员付出的看不出来的辛劳,所以强烈建议要适当、酌情、想法给接种人员安排休息时间,不能让接种人员一直处在“24小时“状态;要给参与疫苗接种人员和直从事接种疫苗人员每天、每次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让他们切实感到有付出就有回报并能静心尽心的去工作,因为他们也为人之子女、人之父母,也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精神鼓励。

 

【建议3】国家对疫苗接种时间不能调整了再调整。3月25日前第二针为2一4周即14天一28天;3月25日后又调整为3一8周即21天一56天,这样无形间使群众再次对疫苗产生了质疑。因为他们手机上搜索到的疫苗说明书和手中拿的新冠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上都标注的清清楚楚的是第二针剂接种时间为2一4周即14一28天。尽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发了文件的,但对群众来说,是不知道,当然就会不相信,也就很难接受和认可的。

 

【建议4】疫苗不能实行日清零,由于基层群众和大城市人不一样,是非常难组织起来的。现在在乡下农村,绝大多数只有“两头人手”留守在家,中间人群即现在适应接种人群几乎都出外打工挣钱了,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讲,前期还可能好组织人手,到后面可能会出现“抢人手”来顶任务的现象与局面。当然外出人员,不可能轻易因为打一两针疫苗而回一两趟家。而对于小县城,疫苗在周内到位,人手相对还好组织,清零还不大困难。要是配送疫苗放到了周六周日这一两天,清零就非常的困难,因为平时上班、接送学生的人不是回了老家就是去了市上住在了市上楼房里了,也不可能因为打疫苗而专门又下去一趟,因为他们更需要自由享受周六周日这两天非常难得、难有的时间,这两天都是人人非常看重的两天。

 

【建议5】联防联控办要切实发挥联防联控的统领作用,在贯彻、落实上级联防联控部门的政策、要求下,还是要充分、积极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责,使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正确使用权力,相互配合,不越权不越位,不转嫁和推御责任,更不能啥事都由联防联控管,使接种单位没有一点主动权,一直处于“被打”“被迫”的工作状态,这样很不利于工作。当然也不能出现单打独战局面,不能用官僚主义行事,不能出现过多、明显的“官高一级压死人”的言行,也不能始终如一的全是“本本主义”,要充分发挥灵活头脑下灵活工作的举措和方法论。当然我们允许在接种疫苗过程出现不同的声音,发一定的牢骚,但不能让权力过度“紧固”和“干扰”正常的疫苗接种工作。

 

【建议6】疫苗接种对象在适应人群基本条件下,疫苗“日清零”和“一刀切“不但不可取,而且会持续增加接种人员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加群众对疫苗的质疑,而对前来接种者,在现有疫苗下,应该不设限,不能规定只给打第二针的接种,不给打第一针的打;或者只给打第一针者,第二针者不打。笔者认为:凡来者,无论来自哪里,也不管是打第几针的,都应给接种,不要让接种人员受累又受骂,甚至还要挨打就是最好不过了!

 

【建议7】既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25日已发通知了,不同企业生产的新冠疫苗疫可以互相替换接种,那么就让意愿接种者到规定时间内,前去就近新冠疫苗接种点,只要有疫苗、只要疫苗是灭活的、只要接种时间合适,也不管是那个厂家生产的,都应无条件的接种,不能说厂家不一样的就不给接种,万一下一次疫苗来了还是上次同一个厂家的,那是不是要那个人苦苦的去久等?等不来了咋办?

 

我认为:在当前疫苗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人人不要看、不要等、不要靠、不要犹豫,县疾控中心配送来那个厂家的疫苗就尽快打这个个疫苗(当然始终是同一厂家的疫苗是最好不过了),因为我们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与时间赛跑。至于省上采购那个厂家的疫苗,我认为也可参考一下这个思路。

 

【建议8】接种进展缓慢,还与现场建卡有很大关系。如果以前建卡,在接种现场用不了1一2分钟就可以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如果现场电脑建卡,大概完成疫苗接种需要4一5分钟左右,所以要是全集中在现场,通过接种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建卡,容易造成压队,因此我建议专家们,能否研发出和扫行程卡绿码的方式一样,与行程码(健康出行码)无缝对接,受种者可以自行扫码后,然后自行给自己建卡,而且建的卡信息精准,这样把更多时间留给接种工作员,让更多的受种者早早接种疫苗。当然这对年轻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事;对于年龄大的,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来帮助、完成自主建卡。

 

我们还深有体会,曾经以前摸底提前建的卡,如果这个人来接种疫苗了,那么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这个人卡已建,最后不能按时来或不来接种,可把我们整惨了,要把这个人信息调出来进行预览一遍后,要将他最后一项是否愿意接种的“是”改为“否”,所花费的时间大概和现场电脑上建卡时间不差上下。3月24日全国实行新冠疫苗日报告、日清零以后,对将原来预先建卡的人员,最后没有来接种的,信息全部最后改为了“否”,虽然等同修改信息,但却花费了好多时间,所以简化程序,减少重复工作,又待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