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公司市场化

电力公司市场化

电力公司市场化

电力公司市场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竞争 电力公司 财务精细化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我国顺应世界潮流推出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并且创造性的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国的电力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财务精细化管理之中,并在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不能否认在市场竞争下我国的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市场竞争下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加入WTO之后着手对国内一些垄断企业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对电力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电力公司中创新性的引入了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对财务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营运体系来进一步规范电力公司的运营。通过改革,近年来我国电力公司不但对管理单元进行细化,并且对管理方式进行改进,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为确保电力公司财务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对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不仅提升了运营系统的效益,而且提升了财务管理理念,进一步发挥了管理系统的配套效益,促进了电力公司的健康发展。但是客观来讲,在市场竞争下进一步优化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任重而道远。

二、市场竞争下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市场竞争下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要承认在电子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中我们还存在严重的问题,下文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们发现在我国近八成的电力公司都缺乏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虽然我们已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了电子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当中,但是面对企业面临的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财务部门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并不敏感,财务管理成本意识淡薄,与市场经济严重脱节,不利于电子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竞争之下电力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法单一

虽然时代在不断前进,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但是我国的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法比较落后。我国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范围不全面,使得财务管理方式简单化,很多电力公司注重对成本费的控制,使得质量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能正常运行,严重降低了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质量,不利于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有限

我国电力公司财务管理中信息化程度不高,精细化过程中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了财务精细化管理质量的提高。据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近七成的电力公司在财务管理内部中,财务信息不够统一,,而且缺少集中与控制,使许多财务精细化管理流程不能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同时在财务管理中还缺乏完善的财务系统评价指标系统和激励机制,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不论是专业技术、工作态度还是计算机电算化水平都差强人意,严重影响了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我国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顽疾。

三、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下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在进一步优化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喜人的的成绩,但是不能否认在优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问题。下文我们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优化我国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

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培训,同时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对他们普及计算机电算化知识和市场经济信息。我们也要通过定期对他们进行关于市场领域、金融领域、企业领域方面的讲座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市场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下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建立健全电力公司财务管控系统

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系统,从而使电力公司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内部竞争力。同时我们还应该针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防止的现象发生。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促进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

我国的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模式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与国外电力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借鉴其先进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加以吸收并利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做出的一系列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不朽的成绩,但是不能否认我国在进一步优化电力公司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及智.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1,7(07):173

电力公司市场化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运营管理;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套期保值

一、背景简介

H发电上市公司(以下简称“H 公司”)隶属于某央企发电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资产遍及境内十八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开创行业先河,于2008年成功收购新加坡某能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100%股权,从而取得了占新加坡发电市场约三分之一份额的B公司控股权。此次收购新加坡发电资产不仅是H 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境外收购,也是中国电力企业历年来最大宗的海外收购,同时也创造了中国企业对新加坡单笔投资的最大交易额,社会效应引人注目。收购后,H公司着眼于管理的有序平稳过渡,积极部署,严格落实,围绕适应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顺应形势,融入创新,强化管理,盈利水平三年来逐年稳步提高。

二、海外资产经营管理经验总结

因政治体制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新加坡电力市场是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充分竞争的市场。为了有效防范和规避燃料价格和售电价格风险,B公司运用了系列的金融衍生工具,提前锁定边际收益,该做法对开拓海外市场的发电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新加坡市场概况

受新加坡与国际惯例接轨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新加坡电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售电电价和燃料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机制决定,同时,为了规避电价和燃料价格的市场波动,发电商都引入了系列的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工具,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市场风险。

(1)电力市场简介。新加坡电力市场实行的是“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竞争性市场机制,发电商的全部电量均通过电力批发市场竞价出售给零售商。电价分两种确定模式:第一是固定合同模式,发电商普遍拥有自己的零售公司,向终端用户零售电量,通过固定价格的远期零售合同(Retail)锁定电价或毛利,避免竞价波动影响。同时,现阶段,为防止市场操纵,电力市场监管部门还拿出相当一部分的电力需求与发电商签订价格固定的远期售电合同,也称为固定合同(Vesting)。第二是零售合同电量,新加坡电力市场中的终端用户被分为一般用户和大用户两类。私营的电力零售商可以从电力批发市场中购电后向大用户零售电量。

由于上述大量价格固定的远期售电合同在全部售电量中占据主要比重,因此,决定实际电价水平、进而决定毛利水平的主要不是电力批发市场中时刻波动的竞价价格,而是那些远期售电合同中的固定价格。

(2)燃料市场简介。新加坡本土没有石油和天然气田,其经济国际化、开放化程度很高,其初级能源,如天然气完全依赖进口,这些天然气大多是通过海底管道从马来西亚运送而至。此外从缅甸,泰国和中国进口天然气也在筹措、规划或者进行中,按照新加坡政府的规划,到2012年新加坡发电厂中的60%全部使用天然气发电。

新加坡的能源价格随时暴露在国际油价以及外汇汇率波动风险之下。为对现货燃料,主要是天然气采购中的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汇率波动风险进行防范,以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新加坡国内发电商通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进行风险对冲,实现了有效的套期保值。

2.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及实践

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概括为:通过固定合同和零售合同获得稳定的电力销售收入,通过衍生金融工具锁定与之对应的燃料成本,保证合理、稳定的边际利润。下面就B公司的燃料(天然气)价格和电价的锁定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1)天然气价锁定方式。B公司的电价与现货天然气采购价都是与高硫燃料油(HSFO)价格指数直接关联的。因此,只要能够通过衍生金融工具将未来的燃料成本价格锁定在与电价对应的油价指数水平上,就能规避油价波动的影响,保证稳定的利润。这是电价与燃料价格之间实现保值的基本机制。B公司目前在用的燃料价格套期保值衍生金融工具包括以下两种,分别是高硫燃料油(HSFO)价格指数差价交换合同(Swap)和高硫燃料油(HSFO)价格指数期间调整合同(Time Spread)。

高硫燃料油(HSFO)价格指数差价交换合同(以下简称Swap)是B公司最常用的燃料价格套期保值衍生金融工具。Swap合同的保值原理就是它的盈亏与现货市场中买入燃料成本的盈亏能够相互抵消。目前B公司的Swap为买入(Buy)合同。举例说明Swap及其结算特点。B公司在1月份向某一交易对家,如A银行买入4月份的Swap,约定HSFO价格为300美元/吨,数量为1万吨。到4月B公司与A银行进行结算,假定月内平均实际HSFO价格指数为400美元/吨,B公司就从A银行获得每吨100美元,合计100万美元的现金;反之,若4月实际HSFO价格指数为200美元/吨,那么B公司就要向A银行支付每吨100美元,合计100万美元的现金。

高硫燃料油(HSFO)价格指数期间调整合同(以下简称Time Spread)是同量但不同时,先Swap买入合同、后Swap卖出合同的一个Swap组合。如B公司在1月份向A银行买入3月份的Swap,约定燃油指数为290美元/吨,数量为1万吨,同时,向B银行卖出6月份的Swap,约定燃油指数为310美元/吨,数量为1万吨。这两份Swap合同就组成了一个Time Spread,且两份Swap合同的结算各自独立。因而Time Spread只是一个特殊称呼,实质上还是Swap。之所以创造Time Spread,主要是为了将价格在不同期间进行调整,以方便交易。

(2)电价确定方式。为了规避电价的市场波动,B公司通过固定合同和零售合同获得稳定的电力销售收入,下面详细总结两种合同模式下的电价确定机制概况。

固定合同是指按照能源市场管理局(EMA)的统一定价,由发电商与政府公营的零售商(MSSL)之间进行交易的电力销售合同。该部分电量占整个电力市场全部售电量的比例也由EMA统一规定。2008年、2009年该比例均为55%。固定合同电价由EMA按季度进行更新。每一季度的第一个月制定下一季度的电价。电价中包含以下三部分因素:(1)长期固定成本(包括折旧、利息、运营维护、人工成本等),长期固定成本参考电力系统中效率最高的机组的长期边际成本以及物价指数变动来确定;(2)短期变动成本(燃料成本),燃料成本参考对应期间的远期高硫燃料油(HSFO)价格与远期汇率(美元对新元)确定;(3)合理的利润。对于发电商而言,由于是政府定价,固定合同的收入是稳定的,只要能够按照固定合同电价对应的远期油价与汇率(EMA在定价月实时公开)做好同步套期保值交易,锁定燃料成本,即可实现稳定、合理的边际利润。对于电力市场而言,固定合同的存在能够避免因完全自由竞价而出现价格剧烈波动,既有助于防止市场垄断,也有利于保护发电商的合理回报。

零售合同的关键要素是零售电价,主要分为固定价格(Fixed)、政府指导价(Tariff)和指数价格(Index)。新加坡电力市场中的终端用户被分为一般用户和大用户两类。私营的电力零售商可以从电力批发市场中购电后向大用户零售电量。对于B公司电力整体而言,B公司电厂向电力批发市场售电,B公司零售公司从电力批发市场购电,两者实现自然抵消,实质上就是电厂直接向大用户售电,以固定电价,并通过保值交易锁定燃料成本来获得稳定收益。对于零售业务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市场价格竞争。新加坡零售市场是开放的,电力商品的特性决定了价格是主要的竞争因素。如果市场中出现激进的、不顾合理利润回报的零售商低价竞争,就会压低市场整体零售价格水平,拖累整个行业的回报率。

3.未来发展规划

在H公司战略部署及强化管理下,收购近三年来,B公司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成功完成了与H公司管理的无缝对接,在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团结的同时,也丰富了公司文化内涵。H公司不仅仅把B公司定位为一个海外运营电厂,更多地定位为一个海外资产管理的“模板”和“跳板”,为以后海外市场扩张战略铺就基础。一方面积极参与新加坡能源市场建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突出主业,不断提升发电机组的运营规模和管理水平。

在保持经营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B公司能源新项目建设与发展也取得重大进展。位于新加坡裕廊岛工业园区的计划投资总额人民币约100亿元的登布苏水电汽一体化大型综合项目已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计划投资总额人民币约20亿元的B公司电厂 5号联合循环燃气机组扩建工程也已于2010年底前完成了内部决策审批,目前正处于工程设计之中,即将正式破土动工。在H公司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下,B公司将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打造央企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典范。H公司也将借助B公司能源这一海外资产平台,持续深化“走出去”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化经营规模与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电力上市公司。

三、海外资产并购过程经验总结

发电企业全球配置运营资产的思路首先是一个战略层面的规划,时机把握是关键;其次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明确管理思路;第三要构建能体现“本我”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确保平稳过渡的同时强化公司管控;第四,培育与输入公司文化,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不磨灭公司的特质。

1.提前布局,抢占先机彰显全球扩展边界的思路

鉴于国内电力市场机制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研判,H公司为了防范国内经营风险,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声誉价值,积极、主动、稳妥地实施海外扩张,优化区域市场布局,在国内电力行业中率先实施了海外并购战略。一方面提升了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有效防范和规避了行业经营风险和国内市场风险,同时,为发电企业做出了表率,提升了中国电力企业的国际形象。金融危机爆发给发电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的外部机遇。同时,随着发电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顺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也成为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H公司长期跟踪新加坡电力市场动态及电力资产私有化进程,经过多方考察、严密论证与研究分析,提前锁定收购目标,在新加坡第一时间实施电力资产私有化之际,抢占先机,及时并购。

2.抓大放小,成立专职机构强化海外资产的管控

收购后,H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高度重视,一致认为这是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标杆,也是公司国际声誉的重要体现。在本部立即成立了专门管理办公室,抽调不同专业骨干力量对B公司进行日常跟踪、协调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对海外项目的综合协调力度,保证了公司海外投资的利益,确保了公司海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为收购后的顺利融合做出了贡献以及项目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对B公司及其管理层的考察和分析,并结合B公司原有管理方式以及新加坡整体法制化的完善情况,H公司对B公司的管理定位为战略经营型管理,基本原则是:控制董事会、抓住高管层、把握大事件、强化资金管理、完善预算激励。H公司未向B公司派驻中方员工,但收购多年来B公司维持了良好运转和运营。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的创新是成功和有效果的。

3.平稳过渡,在实现管控的同时延续原有的治理结构

与新加坡其他两家主力电厂显著区别的是,B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延续原有的架构风格。在保留了原班董事会成员的基础之上少量加入股东代表。为确保H公司对B公司的控制权,H公司对B公司的公司章程进行了修订,规定董事会的召开,无论符合法定要求的人数是多少,必须要有H公司的董事出席才有效,会议决议以多数票决定,但多数票中需含H公司董事的投票。由于H公司在国际化的经验和运作方面相对欠缺,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独立董事的资源可以有效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同时也有利于H公司自身逐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同时,独立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会增加公司运作的透明性和独立性,提高公司运作的效率,对于H公司收购B公司后的平稳运作和过渡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B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共七人,其中包括三名H公司股东方董事,四名独立董事。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对于确保B公司能源的长远发展以及公司管理的稳健高效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证。

4.潜移默化,浸润企业文化逐步实现理念观念的统一

H公司在业界一直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而著称,在彰显社会责任的同时,统一员工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也一直是H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软实力。在为B公司搭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组织架构的同时,要逐步向B公司灌输自己的公司意志和公司理念。H公司企业文化已在B公司能源得到培育、推广和认知,B公司正不断从文化根基上与H公司真正融为一体。在H公司企业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B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也开始逐步熟悉和适应总部的管理风格和运营基调,在H公司下达管理命令后能够认真理解并及时贯彻执行,服务并服从于H公司整体战略,为H公司使命、目标和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在H公司的领导下,B公司能源将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打造H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典范。H公司也有信心以B公司能源为海外平台,不断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不断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国际化竞争力。

电力公司市场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司转型;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21日

一、引言

(一)电气公司业务调整的由来与背景介绍。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气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纺机电气公司)是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主要业务为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和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供应电气开关柜和配合电气开发集成业务。而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和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至今有95年历史的国营青岛纺织机械厂,隶属于中国纺织工业部,在20世纪90年代,由原国家纺织工业部所属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等组建成立中国恒天集团,中国恒天集团是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大型中央企业,也是全球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纺织机械企业。然后,恒天集团整合六大纺织机械厂的优势资源,整合成立经纬股份集团并上市,青岛宏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这时从青岛纺织机械厂剥离并入经纬股份集团,而原青岛纺织机械厂在2005年也实现股份制改制,成立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因此,青岛宏大与青岛纺机是来自于一个母体企业,并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青岛宏大以原青岛纺机的主机产品生产为主,产品不多,因此采用直线职能制的方式形成公司组织架构。而青岛纺机放弃直接面向市场生产产品,主要业务是为青岛宏大公司配套供货各种零部件,由于各零部件产品互相差别较大,因此形成了数个分子公司,每个分子公司均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基本类似于事业部制的管理架构。青岛纺机各分子公司均以关联交易的形式为青岛宏大配套供货,在2011年以前,两个公司的最高负责人均为同一人。

而青岛纺机电气公司成立于2004年,承接给青岛宏大和青岛纺机配套的电气成套业务,包括纺织机械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加工、装配;相关产品电气控制设计;相关产品电气仪器开发配套等。由于总公司的相关要求,电气公司没有到其他行业和外部市场进行业务开展,因此公司没有销售部门,相关客户协调和配套结算业务均由生产部门人员负责,而对于青岛宏大和青岛纺机的产品最终客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均由专门的服务部门负责,电气公司仅对服务部门提供支持。由于青岛宏大公司主要产品为清梳联和络筒机两个产品,均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最多的时候,分别占据国内市场的60%和40%,而络筒机产品在全球仅有四家公司能批量生产制造,青岛宏大是中国唯一能生产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因此青岛宏大产品销量一直较好,而相关产品电气配套的业务量也一直较大,青岛纺机电气公司对应的研发、技术支持、质量管理、生产组织等各方面内部能力保持着较强的实力,年产值保持在8,000万元~2亿元之间。而且公司内部管理较为规范,始终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和公司风气,每年都获得较多行业或企业荣誉。

但在2012年以后,青岛宏大公司领导班子换届,同时伴随着纺织行业开始回调,青岛宏大产品销售收入降幅较大,相应电气配套业务量也在减少。更主要是随着其领导班子换届,青岛宏大与青岛纺机之间的关联交易开始出现问题,双方在配套方式、配套价格,以及一些长期关联交易所出现的问题开始出现矛盾和冲突。青岛纺机事业部制的企业架构使得各分子公司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思路和处理办法,两企业高层之间也缺乏一定的沟通,最终导致双方交易量逐年下降。青岛纺机开始重新直接面向市场生产主机产品,而青岛宏大更多的采购业务转向市场和自制。由于外部业务的变化,青岛纺机电气公司的年度销售收入也从2011年的2亿元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6,000余万元,经营压力逐渐加大,原有公司内部结构和业务方向迫切需要重新调整。

(二)使用的管理工具和公司战略介绍

1、集中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瞄准较宽的大规模市场,生产或提供在整个行业来看都比较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而集中差异化可以分为成本集中和差异化集中两种,其中差异化集中是针对某一顾客群、产品细分市场或区域市场采用差异化战略。

2、市场补缺者战略。就是指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些细小部分,而不与主要的企业竞争,只是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的企业。这种市场位置不仅对于小企业有意义,而且对于某些大企业的较小部门也有意义,它们也常设法寻找一个或几个既安全又有利的补缺基点。

3、SWOT分析法。该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

二、公司具体应用战略规划的详细过程与实际效果

青岛纺机电气公司正如上面所述,在公司外部业务环境存在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公司战略调整和具体经营方向变化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从而继续保证公司竞争力,实现发展。

(一)对公司的综合条件进行SWOT分析

1、内部优势(S)

(1)较长时间在纺织机械电气行业的沉淀,对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青岛宏大及青岛纺机相关主机产品的电气控制和工艺非常熟悉。

(2)对纺织工艺较为了解,相关电气研发能力较强。尤其是近两年具备了一定机械研发能力,综合能力较强。

(3)由于一直保持较大的生产能力,生产组织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较为完整。

(4)公司内部风气较好,执行力强,骨干员工能适应并与公司一起调整。

2、内部劣势(W)

(1)长时间不与市场直接接触,市场直接销售能力较弱,公司内部员工市场意识较弱,存在一定的内部惰性。

(2)对纺织机械行业以外的行业认识太少,跨行业业务开拓存在困难。

(3)公司战略及业务方向调整会让部分员工产生较大压力或方向的迷失,并可能造成人员流失。

3、外部机会(O)

(1)青岛纺机作为95年历史的企业,有较强的历史沉淀和行业影响力,因此重新面向市场生产主机产品后,仍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相应的电气配套需求量会逐渐上升,因此青岛纺机电气公司的基础业务量有保证。

(2)青岛纺机市场销售能力及产品较强,可以帮助带动电气公司部分市场业务的开展。

(3)电气公司多年的规模经营,供应链能力较强,供应周期短,能满足市场需求。

4、外部威胁(T)

(1)青岛纺机重新生产主机并面对市场需要有一个过程,电气配套量会减少很多,公司内部管理结构需配套调整。

(2)重新主机生产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公司资金流会比较紧张,电气公司估计也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

(3)如果电气公司想利用生产能力跨行业发展,会面临原行业电气公司的竞争,对其行业的不熟悉,会造成进入障碍,需要一定的过程。

(4)整个纺织和纺织机械行业都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增长后,进入了回调时期,整个市场需求不旺,同质化竞争激烈,且估计在一定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二)根据对青岛纺机电气公司SWOT分析,分别从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和选择

1、SO战略方面

(1)利用青岛纺机主机市场和电气公司研发能力,利用差异化战略的思路,电气公司独立开发纺织机械行业的一些机电一体化产品,既能利用主机市场销售能力,也能避免市场上过度的竞争。

(2)利用对纺织机械电气的技术沉淀和人员能力,通过主机销售渠道,安排专职人员到市场上寻求合适的电气改造和维修完善的机会,由于纺织市场太大,机会还是比较多。

2、ST战略方面

(1)由于短时间内,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方向会有所变化,公司需积极主动调整内部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岗位,并按照新业务的调整要求,增设销售业务岗位。

(2)控制资金流量,减少库存,适当保持一定的资金量。在产品研发或市场投入上,优先选择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

(3)由于公司规模化生产能力较强,在纺织机械行业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提升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到其他行业去,利用专业化电气研发生产的能力获取订单,跨行业发展。

3、WO战略方面

(1)电气公司人员市场意识不足,但是可以利用青岛纺机市场能力和销售渠道,安排专职人员开始和主机销售一起开始去市场接触,利用主机品牌优势,与客户建立联系,逐步开展业务。

(2)通过外部业务的开展,强化内部支持能力和反应速度,并从绩效和考核上强化与市场的挂钩,多方面改变公司内部人员的市场意识。

(3)多与骨干和公司部分人员沟通,将市场的变化、调整的必要性等信息进行传递和灌输,使其理解并与公司一起面对调整,也及时将调整取得的进展告知,加强鼓励,避免人员流失。

4、WT战略方面

(1)加快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减少管理成本,适应后期公司业务方向变化。

(2)加强存货管理,对公司存货盘点清理,避免因业务调整造成库存积压和资金浪费。

(3)在跨行业发展时,保持慎重,多寻求适合的发展项目,避免盲目投入,多寻找有切入点的行业,减少风险。

(三)经过对上述战略的综合考虑,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公司内部能力的评估,青岛纺机电气公司最终确定三个主要外部业务方向和对应的内部管理结构调整方案。

1、独立面向市场研发小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和电气公司自身的特点,电气公司不能刚直接面向市场就考虑大而全的产品研发,这样投入大、风险大,周期太长,按照差异化战略和市场补缺者战略,选择市场缝隙的产品――自动络筒机理管器,这个产品市场上类似产品较少,竞争不激烈;而且属于为总公司生产的络筒机的配套产品,客户群一致,可以借力总公司的销售渠道;单位金额不高,投入不大;由于和络筒机主机配套,国内其他企业均无法生产络筒机,因此具有一定的市场进入门槛;公司研发实力也足以保证产品研发效果。

2、组建销售队伍。初期以纺机电气改造升级维护为主要业务方向,利用电气公司对原青岛宏大和纺机主机产品成套电气的配套和对产品工艺的熟悉,开展业务,后期利用市场信息开始独立产品的销售。由于电气改造升级目标客户群与总公司产品销售的客户群基本重合,电气公司销售人员初期可以与销售部一起到客户处进行回访和服务,逐渐寻找市场信息。而且以专业电气服务的角度,会比较受到客户的欢迎,也会促进总公司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关系以及主机产品的销售。

3、利用公司成熟的规模生产能力,到市场上寻找合适的跨行业成套电气供应的机会。由于公司的供应链较为成熟,内部生产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因此对于市场上专业电气外协配套的需求无论从成本控制还是供货周期都能够较快满足,所以应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由于前期没有跨行业接触过,销售经验和其他行业的电气要求等都需要重新了解,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在确定业务方向和战略后,配套进行了对应公司内部管理结构调整:(1)梳理管理结构,减少管理人员,将部分管理人员调为销售或业务岗,承担具体经营指标,降低管理费用的同时,激励公司的市场能力;(2)生产单元整合调整,根据目前主要产品分类及公司战略方向,将原传统四个生产部门整合为两个,新设新产品及改造支持部门,适合公司战略调整;(3)调整公司薪资结构,从薪资和激励方式上鼓励公司人员提高市场业务能力和直接面向市场的技术支持、服务能力。

经过调整后,电气公司新产品进展顺利,预计于半年内能向市场投入成熟的产品,并且总公司不少客户听说电气公司准备生产这种产品后,表现出强烈的意向,甚至还有主动想签订预购合同的客户;改造业务从无到有,三个月内实现60万元销售收入,并随着与客户的越来越多交流,市场信息越来越多,反而是内部人员能力的提高速度跟不上订单增加的速度;外协业务也从几个行业进行了接触,初步进行了跨行业的电气配套,在满足客户交货周期方面效果较好。电气公司在外部业务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较好地调整自己主营方向,产生了积极可喜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公司新战略的实施,公司内部员工看到公司的发展,看到公司积极的变化,更能产生凝聚力,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稳定了骨干队伍。

三、结语

中国经济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了人口红利等多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但自2011年以后,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制作业等实体经济在资金、成本、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都遇到了一定困难,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实现企业调整发展,甚至只是保持稳定,是很多企业都在困惑的事情。对于企业发展最大的危机,往往不是当前遇到的困难,而是是否有对未来方向的把握。

青岛纺机电气公司在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遇到主营业务发生较大的变化,经营情况出现大的滑坡,可谓是正在经历着极大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内部员工包括管理层在内都出现了彷徨困惑,尤其是公司业务前面专注于内部关联交易,对直接面对市场比较陌生,甚至可以说存在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在这个调整过程中,运用管理分析工具对公司内、外部优势劣势的分析,以及对应采取了公司发展战略,有效地对公司未来方向进行了规划,并通过战略实施过程,稳定了人心,确定了目标。更重要的是,由于采取的战略及业务方向比较适合,公司经营产生了可喜的变化,真正的将公司内部能力转换成市场的竞争力。到真正的市场上去证明自己,公司才能取得涅重生般的变化。

主要参考文献:

电力公司市场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售电公司;竞价策略

引言

2015年两会过后,随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意见提出要有序的开放电力市场的售电侧,实行开放市场准入,引入市场竞争,使电力用户拥有用电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而在售电侧形成多个买方多个卖方的市场环境,电力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有效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由过去的以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差值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转变成按照政府机关制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用为主要收入这一新的盈利模式。按照上报的方案,未来发电计划、电价要放开,配电侧和售电侧的增量部分也要放开,允许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六个电力体制改革核心配套文件,给出了今后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市场准入标准。售电侧放开,意味着未来卖电不是电网公司一家。未来发电企业甚至电商企业都有可能成立售电公司,卖电给用户。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均可投资成立售电公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节能服务公司等均可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个人也可以投资成立售电公司,只要符合售电公司准入条件即可。

当前人们基本是对发电公司的竞价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有关研究售电公司竞价策略的文章还不多,基本上是将发电竞价的有关思想和方法延伸到购电竞价中,涉及了不同报价规则下的售电公司报价策略与购电分配策略。但有些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比如售电公司的电价预测方法,报价函数的构成这些问题均需要深入的研究加以解决。

1 电力市场交易中心决策模型

在新的售电侧开放的电力市场中,电力交易中心制定的交易规则是采用暗标拍卖和统一市场出清电价方式进行电力市场交易。售电公司的报价策略必须是按照电力交易中心的规则制定的。电力交易的各方要分析理解电力交易中心的竞价策略,设计符合电力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的竞价策略。

各发电公司向电力交易中心提交的上网电价是单调递增的线性报价函数,同时申报的还有最大、最小上网发电功率。售电公司向交易中心提交单调递减的线性报价函数以及最大售电量。如果一个发电公司报价低于其他发电公司,那么该公司具有优先调度上网权,同时如果一个售电公司报价高于其他售电公司,那么具有优先安排下网售电功率。根据这样的顺序调度发电公司和售电公司,直至市场供给函数曲线和需求函数曲线有交点,则撮合成功。若没有交点,则该次交易搓合失败,电力交易中心的发电公司和售电公司需要重新提交报价函数,直至交易搓合成功,形成统一的电力市场出清电价。

2 基于市场出清电价预测的售电公司最优报价策略

假设在采用暗标拍卖的售电侧开放的电力市场中,有m家发电公司和n家售电公司参与现货日前市场交易,各交易方采用线性报价。在电力交易中心收到发电公司与售电公司的报价后,就可以确定各发电公司与售电公司的上网电量和下网电量。为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交易双方实行统一的市场出清价格。

3 算例分析

假设售电公司i的运营成本函数Ci(Mi)的一次项系数ai为0.65,二次项系数bi为0.23,购买上线Mi,max为50MW。电力市场出清电价数据及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接着采用文章提出的售电公司报价策略模型对该报价问题进行仿真计算,实际运营收益是采用预测的市场出清电价数据和自身的与报价函数相关的参数取得的,而理想的运营收益是假设准确无误的预测到市场出清电价时取得的,各情况的收益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售电公司在这三种情况的运营实际总收益值为164.29美元,而理想总收益值为169.76美元,实际值与理想值的相对偏差为3.32%,这表明了文章所建立的报价策略模型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文章采用的是基于电力市场出清电价预测的方法,解决开放售电侧之后的电力市场中售电公司的购电竞价策略问题,建立了一种售电公司竞价购电模型。算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而且指出出清电价的预测精度对报价策略的有效性有很大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电力公司市场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售电侧市场;定价策略;市场风险;产品差别化

0引言

电力行业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可以促进发电厂之间的竞争,从而优化发电资源,降低发电成本。但如果仅在发电侧展开竞争,而用户侧不放开,仍由电网作为单一买方,将无法将价格信号有效地传递到用户端,用户无法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用电模式,市场双向调节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另一方面,发电侧价格的波动造成市场盈亏集中,对电厂以及电力公司都是很大的市场风险。

用户侧市场放开后,供电商和大用户都可以直接在电力市场中买电(即竞价下网),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这种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场稳健和竞争程度。上网电价和下网电价的联动,也有助于电力企业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增加电价的稳定性。输配电网则变为电力交易的平台,电网公司的业务将着重于电网的建设、经营及非放开用户(captivecustomer)的供电。这些垄断业务的计费国际上通常由电力监管部门审核批准。

大用户的用电量大,用电灵活性也大,可以一定程度上根据市场电价改变其生产过程的用电特性,从电力市场中获得较大的效益。对于家庭用户及小型工商业用户,一方面其用电量不大,参与电力市场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明显,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数量太多,商务流程繁琐,会造成市场操作成本太高。从各国电力市场发展经验看,尽管100%的用户侧放开是最终发展目标,但都是从大用户开始放开,并逐步降低用户参与市场的准入门槛,以较小的市场建设成本促进市场的大力发展。

本文将根据国际上成熟电力市场的发展经验,对大用户放开、参与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及售电公司的经营策略等作一简要描述。

1用户侧自由竞争的市场前提

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用户侧自由竞争,需要在市场规则、市场建设和系统支持等方面大力发展和完善。各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需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成熟的电力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以及实时平衡市场是用户侧能够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1现货市场(SpotMarket)

电力现货市场一般指日前竞价市场,即交易的对象是电力在第2天各时段的物理交割[1]。在欧洲一般为每小时一个价格,即每天24个价格点。由于电能不能大规模有效存储以及电力供需的实时平衡性要求,一方面导致现货价格随着用电曲线的变化,展现出强烈的周期性模式;另一方面现货价格受节假日、气候等因素影响很大,波动剧烈。

1.2期货市场(ForwardMarket)

电力期货交易是防范、化解电力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在电力市场成熟的国家中,电力交易的电量绝大部分都通过期货交易来实现。根据电力期货交割期的长短,可分为月度期货、季度期货和年度期货等;根据期货交割的曲线形状可分为峰荷期货(peak,星期一至星期五的8:00—20:00)和基荷期货(base,每日0:00—24:00)等;根据期货的交割方式又可分为金融结算期货和物理交割期货[1]。高的市场流通性(liquidity)是自由竞争市场的基础。市场流通性是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通性就很高。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从而单个公司的市场力(marketpower)也会很有限。电力期货市场能够吸引大量的市场参与者,不仅仅是发电商和售电商等电力企业,还包括银行及投资公司等大量金融投机商。众多的参与者增强了市场的流通性,从而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公平和高效竞争[2]。

1.3实时平衡市场(BalancingMarket)

基于日前现货市场交易而形成的生产计划与第2天的实际调度情况终归会有偏差。一方面是日前所作的负荷预测不可能100%的精确;另一方面发电机组在实际运行时可能会发生事故,从而偏离所编制的发电计划。电网调度在实时平衡市场中购买调频备用容量,并通过调用此备用容量来维持电力系统中发电和用电的时实平衡[3]。

一般来说,调频备用机组的成本要高于普通机组发电成本。为保证市场参与者尽可能准确地运行在日前现货市场所排制的生产计划,避免整个系统出现大的偏差,市场规则通常规定:在实时平衡市场中购电时价格会很高,即市场参与者出现负偏差时,要从电网调度购买高价不平衡电量;反之卖电价格则要很低,即市场参与者出现正偏差时,要卖出不平衡电量给电网调度。

2售电公司定价和规避风险策略

用户侧放开后,往往只有极少数超大型用户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组建自己的购电部门,直接参与电力市场。因此,在售电环节应该大力发展售电公司,为大中型用户服务。售电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一方面从电力市场中或通过双边合同从发电集团购买电力;另一方面把电力销售给大用户(有必要的话也可包括非开放用户)。这样众多售电公司在大用户和发电商之间穿针引线,可有效地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在放开的市场中,大用户需支付的电力费用由2部分组成,即电能费用和电网使用费。售电公司将在电能费用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而电网使用费是用户支付给电网公司的费用,无论是哪个售电公司供应电力,同一用户的电网使用费都应该是相同的,且该价格通常是由电力监管部门审核并批准的。

售电公司通常会和大用户签订为期数月至数年的供电合同。纯粹的售电公司,即自己不拥有电厂的售电公司,每签订1份供电合同,自己就形成一个空头部分(shortposition)。而电力市场中价格波动较大,售电公司存在着较大的购电成本风险。对于售电公司来说,合理地计算供电合同的价格至关重要。因为过低的报价将使卖电收益低于购电成本,过高的报价则会吓退用户,失去市场份额>具体签订供电合同的流程一般如下:大用户提供过去几年历史用电曲线和供电期间内的用电量预测值;售电公司根据其负荷特性及市场价格水平,计算出相应的购电成本(在有些电力市场中还要加上横向输电成本,根据具体市场规则设计,该分量与输电距离、电网区域、网损等因素相关),加上一定的利润后,给出报价;由于市场价格时刻在波动,此报价有一定的有效期,如果用户在有效期内接受此价格,合同成立;过了报价的有效期,原报价作废;如果用户再需要,售电公司可以重新计算出新的价格。售电公司可以利用市场中多种避险产品,来有效规避价格风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下面将以一实例介绍一种常见规避风险和价格计算的方法。

2007年6月,某大型化工厂向某售电公司询问2008年全年供电量的报价,该化工厂同时提供了过去几年的用电曲线数据,并预计其2008年总用电量为500GW•h。

2.1购买标准期货(InitialPurchase)

一个较为保守的策略是,售电公司在每签订一份售电合同时,要根据用户在合同期间的预测用电量,在期货市场上买入相应的电量,即所谓的“背靠背购电”,以保证售电公司的购电组合(PurchasePortfolio)和售电组合(salesPortflolio)时刻匹配。售电公司根据化工厂历史负荷曲线,选择购买适合的期货产品。例如购买45MW的2008年基荷期货,30MW的2008年峰荷期货。如上所述,在期货市场上只有年度、季度、月度等时段,以及峰荷和基荷等标准产品。而真正的用户用电曲线多种多样,无法完全通过这些标准期货产品拼合起来。因此,会造成有的时间段里,在期货市场上所购得的电力会超过用户实际所需(见图1中的“+”号部分);而在另一些时间段里,在期货市场上所购得的电力则少于用户实际所需(见图1中的“-”号部分),即形成所谓的差额电量。

2.2现货市场调整(SpotAdjustment)

上述差额电量可以在2008年的现货市场上买卖出去。尽管在用户询问价格时(此例中为2007年6月)2008年期货价格是已知的,比如说2008年基荷期货价格是40欧元/(MW•h),2008年峰荷期货是60欧元/(MW•h),但2008年中每一天的现货市场价格并不知道。总体上讲,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相关程度很大。如果观测期足够长的话,期货价格应该接近于现货价格的期望值。此外现货市场价格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模式,因此可以根据现货市场的历史价格数据建模,推算出2008年每小时的现货价格曲线(见图2),其期望值应该接近于当前已知的2008年期货价格。

售电公司根据折算现货曲线计算,该化工厂2008年差额电量会导致平均每1MW•h要多付出2欧元的购电费用。

2.3灵活分量(FlexibilityPremium)

在计算合同定价时,只是基于用户历史曲线来外推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情况。而到了2008年用户实际用电时,肯定会和历史曲线有一定的偏差。这会给售电公司日前制订现货交易计划带来困难,且会带来较大的不平衡电量风险。

售电公司一般会根据用户负荷特性,计算出一个灵活分量附加费。该费用的大小和用户负荷的波动性及预测能力相关。例如冶金行业负荷波动大,灵活分量附加费相应较高,如图3a)所示;造纸和玻璃等行业的负荷则很平稳,如图3b)所示,预测精度高,相应的该附加费也较低。

需要指出的是,大的售电公司有着很大的用户群和销售组合(salesportfolio),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并降低相对波动,从而体现出规模效益,可降低该灵活分量费用。上述的售电公司都没有自己的电厂(相当于由我国各省市供电公司演化而来),如果售电公司有自己的电厂(一般为发电集团成立的售电公司),则避险策略会灵活一些。例如可以提供各种与电厂生产成本相关的合同(indexedcontracts),售电价格可以与煤、天然气及排污费价格等因素挂钩,但基本营销策略类似。有着发电集团背景的售电公司,一般会设置一个发电组合和售电组合,两部分运作独立,内部交易采取市场化结算。这里牵涉到发电集团销售渠道控制策略,本文对此不作进一步的描述。

3多种电力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一般的产品会在功能、质量、价格及服务等方面展开竞争,而电力产品则有其特殊性。对于售电公司,电力的功能和质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供电质量完全是电网公司的职责范围。尽管如此,售电公司还是可以抓住用户的需求,在价格策略和服务上下功夫,根据用户的偏好来提供合身定制的差别化产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电力市场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电力销售产品,以下给出一些最常见的例子。

3.1“预测走廊”供电

不平衡电量的费用在售电公司的购电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若想降低此部分的费用,可以在合同中作出以下规定:在合同供电期间,用户每天向售电公司提交其第2天的预测用电曲线;还可以在供电合同中定义该预测曲线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例如定义偏差不能超过±10%(见图4)。如果用户第2天的实际用电曲线在此走廊内,用户所需支付的电力价格就很便宜。如果实际用电越过了上下限,超出部分的电力价格要高很多。

该产品适合在中短期能够较精确预测其用电负荷的用户。这类用户可以通过提高自己负荷预测精度来得到较为便宜的电力;售电公司也相应地减少了由负荷预测误差造成的不平衡电量的需求,从而降低购电成本。

3.2“现货优化”供电

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很大,且与整个系统中负荷大小的相关程度很高。在峰荷时段现货价格非常高,而在谷荷时段则价格很低。如果用户负荷曲线不合适,会给售电公司造成额外的购电费用。这种“现货优化”供电产品特征是:在签订供电合同时,用户就要提交在合同供电期间的指导性用电曲线。售电公司根据此曲线在期货市场上购置所需电量。在真正供电期间,用户每天要向售电公司提交其第2天的预测用电曲线。该预测用电曲线与签订合同时期所给出的指导性用电曲线的偏差,将在现货市场买入卖出,用户将承担所需费用或者获得应有收入。该产品适合于可以短期内灵活调整生产方式的用户。例如在现货市场峰谷价格差很大时,用户可以相应地调整生产方式,把用电生产改到夜间价格低谷的时间段内,把节约下来的高价电量变为现金收入(见图5)。而在市场价格全天波动不大、峰谷差很小时,用户则没有必要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达到需求侧管理的目的。

3.3“分批购电”产品

由第3.2节可以看出,计算合同价格时的期货价格对合同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在期货价格高时签订供电合同,合同价格也将相应地提高,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解决此问题,可以把合同电量分解成很多部分,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在期货市场上买入,这样分散买电的价格风险。甚至可以由用户来决定什么时期买入多少电力,售电公司只是提供价格计算参数。

现以实例说明该产品特征:2007年6月某用户希望售电公司能提供其2008年的电力。双方约定从2007年7月至10月为计价期,用户可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自己确定购电时期,每次购入1/3的2008年用电量。用户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观察,分别在2007年7月15日、8月10日和9月1日通知售电公司可以购电,售电公司也随即按要求在期货市场上购入相应的电量(见图6中①、②及③)。

式中:a、B参数及灵活性分量F根据用户历史用电曲线计算;2008年基荷期货价格B2008和峰荷期货价格P2008取决于用户所选的购电时间。

该产品对用户的好处是,价格计算透明且用户可以决定买电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电力期货市场。对售电公司,只需按用户要求在期货市场上购买电力,自己不再承担期货市场价格风险。

4对我国售电市场的借鉴意义

从国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两头放开”(即发电侧与售电侧开放)是电力市场建设的一个普遍规律。无论是从发电侧开放起步(如英国),还是从售电侧开放起步(如日本),最后的方向都是实现双向开放。构建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格局,这符合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引入用户参与竞争,建立“两头开放”的电力市场,可以带来诸多好处。

(1)发挥市场双向调节作用,促进市场供需环境和价格的相对稳定。通过建立灵敏的用户侧响应机制,起到稳定市场、抑制价格剧烈波动的作用。

(2)用市场手段实现需求侧管理,调节用户负荷特性。通过用户的主动性策略,提高整体发电和用电效率,实现电力工业的节能降耗。

(3)通过用户参与市场,建立了上网价格和销售价格联动的市场机制,有效地规避了购售双方风险和经营市场的经济风险。

(4)销售侧引入竞争后,各售电公司之间竞争激烈,迫使它们在市场化经营方面下功夫,抓住用户的需求,提供优质而价廉的服务。而电网企业则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主业,以便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高效、便捷的专业服务。

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是从发电侧竞争起步的,东北、华东2个电力市场试点均采用了发电集中竞价上网作为起步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某些固有缺陷,如市场风险集中、市场盈亏集中、对市场宏观供需状况依赖程度较大等。东北电力市场试运行以来,由于受供需环境趋紧、煤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度竞价平衡帐户出现了大幅亏空(约34亿元),这与社会希望通过竞价上网降低电价的预期目标产生较大差距,价格联动难以付诸实施。目前准备修改完善市场方案和运营规则。东北市场如果能够实现用户侧开放,或部分开放大用户,市场运营的经济风险就会小很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只要有用户参与,价格联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以发电侧竞价起步的电力市场需要尽快引入用户参与机制,过渡到“两头开放”的电力市场模式。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开放用户是构建安全、稳健、灵活、高效的电力市场的重要条件。国家电监会已将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列为2007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引入用户参与市场竞争应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1)按照2006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到输配业务分开独立核算,加快研究输、配分开问题,结合电力市场建设开展试点,为核定清晰的输、配电价打下基础,为培育更多的购电主体创造基本条件。

(2)加快电价体制改革,尽快出立的输、配电价。国际经验证明,独立的输、配电价是引入用户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缺少独立的输、配电价,就无法建立稳健的“两头开放”的电力市场。2005年国家印发了《电价改革方案》的配套实施办法,明确了输配电价改革的具体思路,2006年还出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输配电价暂行标准,向电力市场的要求逐步迈进。下一步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市场建设需要,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要反映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地理位置的合理接网价和用网价,为用户参与市场提供顺畅的价格体系。超级秘书网

(3)加快研究解决销售电价的交叉补贴问题。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销售侧交叉补贴问题比较突出,现在已经成为阻碍大用户参与市场的重大障碍。短期内可能无法完全解决交叉补贴问题,但可以尝试将交叉补贴由暗补改为明补,在保证各类用户之间利益格局不做大的调整基本原则下,逐级开放用户参与市场竞争。

(4)加强各相关电力企业市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售电侧的放开,对电网公司、售电公司以及大用户来说都是全新的内容。无论是由省、市供电公司演化而来的纯粹的售电公司,还是有着发电集团背景的售电公司,都要发展自己的营销策略,抓住用户需求,并合理地管理市场风险。这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市场运作理论和实践经验。

开放用户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加快有关体制和机制改革,逐级开放用户,培育售电侧市场,建设符合国情的电力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EuropeanEnergyExchange.Productinformationpower[EB/OL].[2007-01-30]

[2]张显,王锡凡.电力金融市场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