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计划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计划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计划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创卫改变城市面貌,改变百姓生活。如何创卫是建设和经营城市(城镇)的一项重点和中心工作。贵州省立足于打造“以人为本”的和谐人居生态示范区,在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的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明创建主题活动,展示出和谐发展的城市新面貌。

日益扩大的创卫蓝图

长期以来,贵州城镇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多、人们观念落后,脏乱差现象普遍。如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民生活、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成为摆在全省决策者和广大群众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早在2011年,贵阳市就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省市共建的典范,也为全省上下开展全面创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3年,随着“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启动,创卫工作开始在全省全面推开。2014年4月,《贵州省2014―2017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县城推进计划》出炉,明确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县城)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

在推进计划中,一项项精细的目标任务,一个个明确的时间节点,为全省创卫工作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吹响了攻坚克难的冲锋号,多彩贵州创卫行动的大幕就此拉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与生态共存”是老百姓对“美丽中国”最直观的解读。而“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党的十报告也被赋予了深刻内涵,多彩贵州的创卫行动正是对“美丽中国”深刻内涵的生动诠释。

今年伊始,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相关政策。随后,贵州省召开创建卫生城市电视电话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我省将全面继续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工作,并制定了“两个3年计划”,到2020年创建8个国家卫生城市、42个国家卫生县城、600个国家卫生乡镇。

省卫计委主任王忠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年全省安排了7个市(县)承担创建任务,有8个市(县)实现了突破。其中凯里市、仁怀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开阳县、湄潭县、道真自治县、盘县、松桃自治县、剑河县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我省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数量从历史上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增长了3倍。

与此同时,2014年务川自治县、锦屏县、石阡县获得“贵州省卫生县城”称号,全省有89个乡镇获得“贵州省卫生乡镇”称号,196个村获得“贵州省卫生村”称号。

按照创建计划,今年赤水市、兴义市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息烽县、修文县、余庆县、金沙县、江口县、瓮安县、丹寨县、威宁自治县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在“十二五”收官之年,贵州创卫工作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通过不断地深入实践证明,多彩贵州创卫行动是一项全省上下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工程,是为百姓建设宜居家园的民生工程,是改变城乡面貌的总抓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新引擎。

环境就是生产力

环境就是生产力,是一种发展观。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创卫行动的核心要义,就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保障。

在这方面,贵州早有经验可以借鉴。2004年12月,荔波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成功,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卫生县城”。

荔波在创卫过程中,摸索出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深层逻辑。

尽管当时荔波县全年财政总收入才7000多万元,但县里却先后投入创卫专门经费8725万元,多渠道筹集县城扩容改建资金2.16亿元,将这座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县城拓展到2.5平方公里,形成了拥有外环西路、樟江大道等10条城区主干道和樟江园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的秀美之城。

荔波作为贫困县,却投入巨资创卫,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对此,时任县委书记逄焕发、县长潘朝显在当时的媒体报道中是这样说的:“为配合创卫,县里关闭、炸封了樟江河岸的300多个有证但不达标或无证小煤窑,年产煤减少40万吨,直接收入减少3200多万元;为保证小七孔冬季有水可观,在枯水期还关闭了小七孔上游的4个梯级电站,年财税损失近1000万元。但软环境的优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环境的优化,所有的损失都被创卫带来的效益补上了。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1.0325亿元,2005年达到1.2亿元。”

创卫改变了荔波形象,使荔波摆脱了单一的煤炭产业结构,形成了旅游、工业、农业、矿产并驾齐驱的县域经济格局。

这就是环境的力量。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在各地对创卫工作的描述中,都能寻到踪迹。

毕节市委这样形容创建文明城市的作用:“这是毕节市委、市政府立足试验区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坚持‘两手抓’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也是让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同步小康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全省各地对创卫工作的重视,还体现在投入上的毫不吝啬。湄潭县在创卫工作中先后投入7.8亿元,仁怀市投入3.8亿元,剑河县投入2.19亿元。“创卫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填补基础设施历史欠帐的必然要求;创卫行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一环,将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更多的‘环境红利’。”已成为全省各地的高度共识。

创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4月2日,记者走进刚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的开阳县,没有黄泥遍地,没有污水横流,没有灰尘扑面,一个个封闭施工的文明工地贴着绿色的环保标语,一条条亮丽的街道畅达快捷,道路两边葱郁的行道树和盛开的樱花迎风摇曳,整个县城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创卫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这是记者在开阳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记者亲眼目睹后最直观和真实的感受。

阳光农贸市场曾经是开阳县的一个老市场,以前这里占道经营严重,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设施陈旧。卖菜的人受罪,买菜的人也不愿意来。创卫工作启动后,开阳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这个市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如今,走进阳光农贸市场,各摊位的货品码放得整整齐齐,地上不见水渍,过道畅通无阻。“现在不光街道干净了,大家做买卖的心情也好了。”菜农们纷纷感慨。

“过去的旱厕不仅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县城的形象。”开阳县创卫办副主任田应凯表示,在“创卫”过程中,旱厕改造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老百姓看得最真、体会最深的民生工程。多年来,在改厕上,开阳县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虽然在全县范围内取消了所有的旱厕,新建了8个公厕,仍然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

为此,开阳县想出了一个新招,让所有沿街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开放内部厕所,变为公厕,并在单位门口贴牌告知往来群众,这样一来,既满足了群众需求,也拉近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范本一】县20xx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各镇乡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级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xx〕5号)和《自贡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自府发[20xx]2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推进社会卫生综合治理,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和政策环境,形成“健康融于所有公共政策”的社会大卫生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努力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

1.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各镇乡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领导,卫生计生、城乡执法管理、城乡建设住房保障、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坚持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日常治理与重要节点治理相结合,推行网格化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区域和学校、市场、餐饮、居民小区、车站、景点等重点单位环境卫生台账制度,落实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环境卫生责任制度。坚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每年确定1个主题,推动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卫生问题1—2个。(各镇乡政府)

2.强化环境设施建设。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贯彻健康理念,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城市垃圾、污水、医疗废物、餐厨垃圾处理以及停车场、机动车环保检测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镇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点、环卫设施和停车位数量充足、布局合理。推进城镇主街干道和国省干道、铁路以及旅游通道沿线风貌整治塑造工作。到20xx年底,县城建成区机械化清扫保洁率力争达到90%以上。(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城市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环保局,各镇乡政府。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3.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整治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结合新农村、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两管五改”(即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工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健全农村“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运行机制。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模式并向农村延伸。加强重点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监管,污染频发地区要坚持源头管控,狠抓综合治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规范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处置,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到20xx年底,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力争分别达到85%和65%。(县城市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农牧业局、县环保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经济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各镇乡政府)

4.加快推进城乡厕所改进与建设。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指示精神,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厕所建设和管理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突出“条块线点”结合,建立政策支持、财政资金引导、涉农项目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方筹资模式,加快推进城乡厕所建设与改造,推动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运用。将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纳入新(改)建房屋规划和审批。中小学、乡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公路沿线、铁路车站要建设无害化卫生公厕。到20xx年底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县城市管理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农牧业局、县工商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县教育局、县交通运输局,各镇乡政府)

(二)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

1.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社会和谐、精神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设置专栏开展健康公益宣传,播发健康公益广告。(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教育局,各镇乡政府)

2.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一批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设施、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环境,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乡镇、行政村逐步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逐步、有序对公众开放,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加强全民健康科学研究,推广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方法,大力推行社区健身活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健身制度。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体育活动。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和规范传统养生健身活动。(县体育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总工会,各镇乡政府)

3.落实国家控烟各项措施。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开展烟草危害宣传教育,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的社会风气。控制烟草促销活动,加强监督检查,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全面推进重点场所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严格落实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有关法律规定,将青少年作为吸烟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群。到20xx年底,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小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要率先建成无烟单位。(县爱卫会成员单位,各镇乡政府)

(三)大力提升社会卫生综合治理水平。

1.深入推进卫生创建活动。各镇乡政府要积极组织和推动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社区)创建活动,形成卫生城镇创建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联动联创,将卫生城镇创建作为文明城镇创建的重要条件。建立卫生城镇动态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改进评价标准和方法,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发挥卫生城镇创建示范作用,全面完成全县卫生创建目标任务,带动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到20xx年底,我县创建成为部级卫生县城、部级卫生乡镇覆盖率达6%以上,省级卫生乡镇、村覆盖率分别60%、50%以上。(县爱卫办、县城市管理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环保局、县精神文明办,各镇乡政府)

2.开展健康促进县建设。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展健康促进县建设,努力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促进城镇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围绕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编制健康促进县发展规划,将健康政策纳入城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政策并保障落实,促进卫生服务模式从疾病管理转向健康管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爱卫会成员单位,各镇乡政府)

3.强化基层爱国卫生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群众工作优势,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向基层延伸。开展爱国卫生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市场、进园区等活动,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控、促进健康的社会大卫生综合治理格局。大力开展省市卫生单位和“健康细胞”创建,县爱卫会成员单位要带头创建省级卫生单位。(县爱卫办、各镇乡政府,县爱卫会成员单位)

(四)有效治理健康危害因素。

1.狠抓食品安全保障。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管体系,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推行禽畜定点屠宰、食品可追溯和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制度。引导、督促种养殖业规范用药,减少药物滥用、避免环境污染。(县食品和药品监管管理局、县农牧业局、县环保局、县经济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县工商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镇乡政府)

2.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管理,建立从水源地保护、自来水生产到安全供水的全程监管体系。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农村特别是重点寄生虫病流行区和地方病病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统筹解决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建设,到20xx年底前,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县水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各镇乡政府)

3.有效减少病媒生物危害。坚持环境治理为主、消杀为辅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健全病媒生物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完善“三防”设施建设,集中开展春秋两季灭鼠和常年性环境卫生消杀等除四害统一活动,做好重点、应急消杀,防止登革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科学开展病媒消杀。(县爱卫办、县爱卫会成员单位,各镇乡政府)

4.科学防控传染病。充分发挥各级爱卫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推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共同落实传染源管理、危险因素控制、防病知识普及、社会心理支持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联防联控,协调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大疫情防控、重大自然灾害和大型活动卫生防疫保障等工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爱卫会成员单位,各镇乡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乡要将爱国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爱国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爱卫会要研究制订爱国卫生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级爱卫办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强化部门责任落实。

(二)强化能力建设。

各镇乡要加强爱卫会建设,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爱国卫生组织体系,特别要加强基层工作能力建设。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业事业单位、居(村)民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人员,负责爱国卫生工作,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要设置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爱卫办,人员编制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健全目标管理和责任制考核,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将爱国卫生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爱国卫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以奖代补”“以奖促建”等政策。

(三)创新群众动员方法。

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通过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整治、改水改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鼓励建设爱国卫生宣传(科普)阵地,动员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创办服务机构、参加义务劳动等方式,参与爱国卫生公益活动。大力推动志愿服务,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记录和转移接续平台,健全爱国卫生志愿服务制度。探索推广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签约式购买服务等有效形式,发挥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四)提高治理水平。

加强爱国卫生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政策研究,进一步完善爱国卫生法规制度和卫生创建标准体系。加强爱国卫生执法检查,依法促进爱国卫生工作规范开展。加快建立爱国卫生数字化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开发利用和共享。开展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外地城市管理、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建立爱国卫生专家库,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爱国卫生工作咨询和评价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积极探索购买社会服务,开展地方和行业爱国卫生工作水平评价并定期公布结果。畅通监督渠道,建立爱国卫生意见建议与投诉平台,认真梳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对卫生状况的满意度。

(五)加强督促检查。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各级爱卫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导检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定期交流信息,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要给予表扬;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及时督促整改。

【范本二】县20xx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各乡镇(场、区)政府(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xx〕66号)、《省级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xx〕69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十政发〔20xx〕8号),为建设“健康郧西”,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湖北西北门户”,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现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和建设“文化旅游强县·湖北西北门户”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充分发挥群众运动的优势,全面推进“健康郧西”全民行动,着力治理影响群众健康的危害因素,不断改善城乡环境,积极探索建设“健康郧西”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郧西”全民行动,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影响健康的主要环境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显著提升,健康管理深入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干预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二)具体指标(到20xx年底)。

1.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80%行政村人居环境基本改善,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300个,建成部级生态乡镇(场、区)15个;建设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提高到90%以上;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

——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制镇达到80%;

——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提高到90%;污水治理率提高到20%;

——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力争达到95%以上。

2.居民文明卫生素质全面提高。

——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以上;

——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居民体质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

——创建无烟环境。全县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公共电梯内实现全面禁烟。

3.社会卫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大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完成国家卫生乡镇创建2个以上,省级卫生乡镇9个以上,所有乡镇(场、区)获得市级卫生乡镇命名;健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成果长效机制;

——20xx年完成“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创建工作,并通过国家验收;

——20xx年完成“湖北省除四害先进城区”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建立健全“四害”密度控制长效机制,确保“四害”密度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4.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糖尿病、高血压、重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率达60%以上;

——全县传染病疫情继续保持稳中有降。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1.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西政办发〔20xx〕96号)、《郧西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工作导则(试行)》要求,尝试打破行政区划、引入市场机制、采用PPP等模式开展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已建成处理设施的作用,防止重复投资、建设,造成土地、财力和物力浪费。通过限制企业过度包装、实施净菜进城、引导居民使用菜篮子布袋子、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商业网点“限塑”、改善燃料结构、在服务性行业限制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等举措,促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广泛发动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分类工作,重点抓好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单独收运和处理。根据收运条件,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经济有效技术,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实时化处理。交通便利的乡镇,应按“户收集、院中转、村集中统一清运、乡镇集中填埋或转运”的一体化方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交通不便、运距较远的村庄,可通过堆肥气化等方式科学处理生活垃圾。逐步实现“一覆盖、两提高、建立三个体系”的治理目标(即行政村保洁全覆盖;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建立收运处理技术支撑体系、县域城乡统筹管理体系、资金筹措与分担体系)。[县农办、住建局、环保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交通局、水电局、农业局、林业局、卫计局、供销社、各乡镇(场、区)]

2.加强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行PPP模式,开展城乡生活污水统筹治理,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有条件的乡镇(场、区)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集中连片且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村庄,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纳入到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村庄,应联村或单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或稳定塘等生化处理技术,也可根据当地条件,采用其他有工程实例或成熟经验的处理技术;散居及没有条件建设污水处理站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要重点解决好农村畜牧养殖场(点)的污水处理问题,养殖业污水应单独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县环保局、发改局、住建局、农业局、各乡镇(场、区)]

3.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和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和商品有机肥应用,发展“一村一品”无公害产业,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培育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引导养殖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认真贯彻执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机械化,力争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逐步建立农村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合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加快废弃物回收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到20xx年,全县成功创建部级生态乡镇(场、区)15个、市级以上生态村(社区)300个、美丽乡村18个、生态家园60个以上。[县农业局、环保局、畜牧局、各乡镇(场、区)]

4.实施水网净化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重点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疏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工作。[县水电局、住建局、环保局、各乡镇(场、区)]

5.加强城乡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加强城乡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强化“菜篮子”县长负责制,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规划建设落实情况纳入考核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建设改造一批能够长期稳定提供成本价或微利公共服务,具有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等功能的公益性农贸市场。鼓励国有、集体资本回购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对享受政策扶持的农产品市场,逐步建立农贸市场发挥公益性功能的刚性约束机制。应将城乡新建居民小区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作为公益性配套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加快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进程,逐步推行“禽类集中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县城力争于20xx年底以前禁止活禽交易,乡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不能禁止活禽交易的,必须做到活禽交易区独立设置、隔离宰杀、禽粪无害化处理。[县商务局、蔬菜办、住建(规划)局、城管局、工商局、畜牧局、食药监局、各乡镇(场、区)]

6.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现有工程提质增效,统筹解决邻近农村居民点的饮水需求。依托县城、集镇自来水厂,延伸供水管线,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和供水保证率。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延伸或建设跨村、跨乡镇连片集中供水工程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加强地方病病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xx年实现学校全部采用集中式供水。

推进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完善饮水安全监测网络,加强水质安全管理与供水系统建设维护,制定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落实饮水消毒卫生措施,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的长效机制。[县水电局、住建局、教育局、城管局、卫计局、各乡镇(场、区)]

7.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原则,以粪便无害化处理为目标,加快农村改厕进程。要加强农村改厕的政策引导,农村新建住房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都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各乡镇(场、区)政府(管委会)是农村改厕工作的主体。从20xx年起,我县每年要完成不少于20xx户的农村改厕任务。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合理整合涉农项目资源,农村改厕任务纳入“一建三改、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同步施工、同步使用。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公路铁路沿线必须建设或改建无害化卫生公厕。加强改厕后续服务和管理,教育和引导农民使用卫生厕所,建立卫生厕所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县卫计局、住建局、教育局、农办、农业局、旅游局、财政局、各乡镇(场、区)]

8.人人动手清洁家园。坚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推动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卫生问题。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日常保洁和周五环境卫生大扫除制度,在做好日常保洁的基础上。村(居)民委员会应将清洁卫生纳入村(居)规民约的内容,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环境整洁。[县卫计局、文明办、县直各机关单位、各乡镇(场、区)]

(二)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1.健全完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建立以县卫计局为主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基层卫生计生机构为支撑,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为基础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县卫计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评价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县卫计局、县直机关工委、教育局、经信委、各乡镇(场、区)]

2.切实加强健康管理工作。要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重大疾病患者和重点人群为重点,以签约式服务、全程管理为手段,以医保基金总额预付、费用前置为保证,以适宜技术为支撑,积极构建健康管理工作体系,引导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评估、咨询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和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服务,推动健康管理服务快速发展。[县卫计局、人社局、合管办、各乡镇(场、区)]

3.创新健康促进方式和载体。建立1支以上健康管理专家队伍,举办健康巡讲等活动,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定期组织科学防病知识。继续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民健康科技行动、健康促进县建设活动,打造一批健康促进品牌活动。继续编印《健康素养66条》和制作实用性健康宣传品,发放到每个家庭。继续推进健康知识巡讲和健康知识“五进”活动。制作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创新健康知识传播途径和方式,发挥微信、微博终端平台等新媒体在健康传播方面的优势作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开展健康促进“五个一工程”,即明确一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促进的日常工作,设置一块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或展板并定期更新内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健身活动,每年邀请专家对干部职工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至少每两年组织一次职工体检。加强对利用健康讲座进行产品推销活动的监测,及时纠正虚假错误信息,坚决取缔虚假药品、保健品广告。[县卫计局、县直机关工委、经信委、工商局、科协、广电局、外宣办、各乡镇(场、区)]

4.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在全县全面启动“健康细胞工程”。推进健康管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医院,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在创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卫生服务模式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县卫计局、县直机关工委、城管局、妇联、食药监局、教育局、商务局、经信委、住建局、各乡镇(场、区)]

(三)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行动。

1.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结合城镇发展统筹规划布局体育设施,重点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健康)步道、健康体育公园等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健康设施。全县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7平方米。[县文体局、住建局、各乡镇(场、区)]

2.健全全民健身组织。县城每个社区建有1个以上体育健身站(点),7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总人数的2.5‰以上。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每年不少于2次。[县文体局、各乡镇(场、区)]

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支持发展健步走、自行车等休闲体育活动。加强职工体育,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制度,定期开展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县文体局、县直机关工委、总工会、经信委、教育局、各乡镇(场、区)]

(四)加大无烟环境创建力度。

1.依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控烟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制定出台《郧西县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管理办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县卫计局、县直机关工委、各乡镇(场、区)]

2.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带头禁烟力度。各乡镇(场、区)、县直各部门要按照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号召各级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要将禁烟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条件之一。[县文明办、卫计局、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场、区)]

3.开展无烟环境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单位等重点场所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努力建设无烟环境。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学校要达到并保持无烟单位的标准;到20xx年,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均要达到无烟单位的标准。[县卫计局、教育局、经信委、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场、区)]

(五)社会卫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1.编制健康城市发展规划。要根据城市发展实际,编制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将健康政策相关内容纳入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政策并保障落实。[县发改局、卫计局、住建局、交通局、人社局、各乡镇(场、区)]

2.促进卫生强县、强镇建设,为卫生强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坚持标准,整体推进,做到成熟一个命名一个。建立健全健康促进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和市民健康水平。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全面推进卫生乡镇、村(社区)创建工作,切实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争取到20xx年,完成国家卫生乡镇创建2个以上,省级卫生乡镇9个以上;所有乡镇完成市级卫生乡镇创建;健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长效机制;完成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创建工作,并通过国家验收。[县卫计局、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场、区)]

(六)不断夯实爱国卫生基础工作。

1.创新工作方法,广泛发动群众。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整治、改水改厕、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改进爱国卫生活动形式和内容,动员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参加义务劳动等方式,参与爱国卫生公益活动。探索推广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签约式服务等有效形式,发挥群众组织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广大群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县卫计局、发改局、财政局、各乡镇(场、区)]

2.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推动相关部门共同落实传染源管理、危险因素控制、防病知识普及、社会心理支持等综合防控措施,调动各方力量,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推动重大疾病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力争20xx年完成“湖北省除四害先进城区”创建工作,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县卫计局、城管局、住建局、各乡镇(场、区)]

3.不断强化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确保基本建设、设备装备和人员编制达到标准要求。到20xx年,应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xx)规定的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调查。完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药物、器械的管理规范,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市场化发展,规范服务行为。[县卫计局、水电局、环保局、城管局、住建局、各乡镇(场、区)]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爱国卫生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爱国卫生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县发改局、卫计局、各乡镇(场、区)]

(二)健全运行机制。县乡两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每年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重大问题,部署工作任务。要保持爱卫会办事机构的独立性,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加强联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任务,形成整体合力。深入贯彻实施《湖北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要把爱国卫生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将卫生创建纳入文明系列创建考评内容,未获得各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不得评为同级文明单位,对获得各级卫生先进的单位,比照同级文明单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县六创办、卫计局、文明办、编办、各乡镇(场、区)]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推进公共卫生、环境质量、健康教育、除“四害”、改水改厕为重点,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为邻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优美的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邻水县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指挥部,负责创建市级卫生城市的组织指挥,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由县委书记游开余同志任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曾长东同志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封翼、刘登宏,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唐时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舜群,副县长刘光文、周建华,县政协副主席熊兴元任副组长,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由县卫生局局长殷伯儒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汪远富、杨正德、龚凤文同志任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县规划和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工商局、城管综合执法大队、疾控中心、卫生执法大队、鼎屏镇、城南镇、城北镇抽派人员集中办公,办公室分四个工作小组:督导组、宣传组、资料组、后勤联络组。

鼎屏镇及县级各部门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爱卫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真正做到上下一心,步调一致。

三、职责任务

按照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对创建卫生城市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分解,详见《邻水县创建市级卫生县城目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

四、创建步骤

(一)宣传发动(4月中旬至4月下旬)

l、县委、县政府召开创建市级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城区所有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身到创建市级卫生城市工作中来。县四大家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出席,县委书记游开余作重要讲话,县长曾长东作动员报告。参加会议人员:县级部门单位一把手,中省市驻邻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中心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各中心镇、县级各单位和中省市驻邻单位也要层层召开动员大会。

2、邻水电视台、邻水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设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专栏,开展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宣传。

3、各中心镇、县级各单位和中省市驻邻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及具体落实措施。

(二)组织实施(5月下旬至11月下旬)

1.加快护城河改造步伐。10月底以前完成东门桥至北门桥段以及南门桥至和平桥段的护城河改造工程,力争12月底前完成城区其它河段的改造工程。责任单位:县规划和建设局、燃气公司,责任人:杨正德、郭元河。

2.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力争6月底前将县政府周边的破旧房屋全部拆除,加快其余旧城改造步伐。责任单位:县规划和建设局,责任人:杨正德。

3.添置机械化清洁设备,督促市场业主完善城区各农贸市场的卫生设施,彻底解决和整治县城及场镇所有的农贸市场内部脏乱差现象。责任单位:县规划和建设局、工商局,责任人:杨正德、秦玉龙,完成时间:20*年5月15日前。

4.提高市民的交通意识,规范行人的交通行为,组建一支100人的义务交通监督员队伍。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责任人:汪远富、张和国,完成时间:20*年6月15日前。

5.设置城区交通标志(线)、标牌,规划机动车辆停放点,取缔城区内所有乱搭乱建行为。责任单位: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交警大队,责任人:张和国、陈华洲,完成时间:20*年7月15日前。

6.突击抓好春、夏季绿化工作。各级各单位要集中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栽植花、草、树木活动,城区及重点场镇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人均绿化面积达5平方米;完成街道下水道整治和城区内所有亮化工程的修缮工作。责任单位:县林业局、规划和建设局,责任人:熊政权、杨正德,完成时间:20*年7月15日前。

7.督促城区内所有单位食堂、餐厅、服装干洗店等使用清洁燃料。规划修建城区公厕(3座/10000人)座。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规划和建设局、环保局,责任人:殷伯儒、杨正德、陈华明,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8.按主要街道两侧每隔50米左右间距设置果屑箱;居民区每60—80户按服务半径50米设立垃圾箱;新建垃圾房、库、站15处,广告、宣传张贴栏12处。责任单位:县规划和建设局,责任人:杨正德,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9.修补城区内主要街道和人行道地板砖以及沿街可视范围内的墙面砖。城区内岔巷及进出道路、背街巷道路面必须硬化。责任单位:县规划和建设局,责任人:杨正德,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10.严格规范城区内圈养犬只的行为,对违规放养的犬只坚决予以捕杀。责任单位:卫生局,责任人:殷伯儒,完成时间:20*年4月至8月。

11.扎实开展除“四害”活动,灭鼠、灭蝇工作分别通过省市爱卫会的考核验收达标工作。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责任人:殷伯儒,完成时间:20*年5月底前。

12.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县城各机关、各乡镇、社区居委会、中小学、各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做好《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责任单位:县卫生局、教育局及各乡镇,责任人:殷伯儒、朱立科及各乡镇党委书记,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13.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责任单位:县教育局,责任人:朱立科,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14.对公共场所、餐饮业、美容美发等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严格体检并做好健康证等有效证件的颁发;“五病”调离率达l00%。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责任人:殷伯儒,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15.严格对宾馆、餐饮等服务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消毒杀菌工作及“三防”设施的达标检查。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责任人:殷伯儒,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16.县城各单位、民营企业、改制企业、居民小区、商住楼、非机关办公楼院内居民住宅以及各经营门市的“门前五包”工作。责任单位:县规划和建设局,责任人:杨正德,完成时间:20*年6月20日。

17.各有关单位、各乡镇收集、整理好创卫工作软件资料。责任单位:创卫办、各乡镇,责任人:殷伯儒、各乡镇党镇主要领导,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18.开展一次整治县城环境卫生活动。责任单位:创卫办,责任人:殷伯儒,完成时间:20*年7月底。

19.做好《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的音像资料的播放和电视台开办《创卫监督岗》、《创卫聚焦》专栏的工作。责任单位:县广播电视局,责任人:陈少波,完成时间:20*年5月底前。

20.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彻底整治县城及场镇环境卫生,开展一次对县城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各乡镇的“创建”工作模拟大检查。责任单位:创卫办,责任人:殷伯儒,完成时间:20*年8月底至9月10日。

(三)验收迎检(12月)

1、在市爱卫会正式考核前,县创建市级卫生县城领导指挥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验收,查漏补缺,整改提高。

2、申请市爱卫会对创建市级卫生县城进行验收,拟订验收方案和接待计划,汇总创建成果和相关资料。

3、做好市爱卫会的考核验收的各种准备和接待工作,确保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成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各单位、各乡镇要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创建市级卫生县城的决定》的安排部署,层层建立领导机构,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各自承担的创建(软、硬件)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以确保创建总体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监督。创卫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形式运用各种宣传舆论载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建意识、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要通过全民动员、广泛宣传,使创建工作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强大舆论声势,把县委、县政府的创建决心变为全体市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和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以中等城市规划建设为统领,拉开发展框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引导产业、资金和人口集聚,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发展目标

围绕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逐渐完善县城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县城规划管理,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城要素承载能力,到2015年,把县城发展成为人口达30万、建成区面积达33.6平方公里的宜业宜居的县级中等城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1.2%。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规划编制与调控,建立科学的城镇体系

1.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加快推进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善新城区5.5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调整工作,完成新老城区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评审、报批工作,实现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电力、旅游、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规编制、审核与审批工作。

2.加强城市设计。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景观营造,开展城市设计。完成省道310两侧地块7.38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和老城区6.3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对城市色彩、建筑风格、绿化、照明等做出规划控制要求及导引范例,突出县城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的保护和发掘。2015年底前,完成凤翔大道、中都大道等重要路段和独山河水系的城市设计。

3.严格规划管理。实行规划委员会、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制度,审查批准房地产开发项目、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及重要地段建设项目的选址和设计方案。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定期开展全面清查违规建设行为,重点查处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和乱搭乱建等建设行为。

(二)着力促进县城扩容提质,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交通建设。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十二五”期间我县将采取方格路网方式的道路,完善主干道为主、次干路为辅、支路为补充的道路系统。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二横四纵+方格网”的路网主干道系统。“二横”,即联系新老城区东西向的南环线和门台片的省道307线,“四纵”,即指门台至府城之间的伯牙路、西禁垣路、九华路和东外环。“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5.3亿元完成54.6公里的城区道路工程建设。2012年开始投资建设中都城西路、月华路、凤凰路、南环西路、顺城西路及留守司路扩建;2013年开始建设府北街、府南街、凤六路、洪武路、武店路、凤临路;2014年建设纬一路、风九路、经四路、楼西街及楼东街改造;2015年开始投资建设经七路、经九路、凤十八路、经十路等。

(2)供水设施建设。完成10000立方/日净水生产线扩建,改造老厂区管网13公里,延伸新建管网3.5公里,在新城区建设10000立方/日增压泵站。①2012年11月开工建设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设计长度13.1公里,新建长度3.1公里,总计16.2公里,工程造价1600万元;②2014年进行源水管道复线工程,提高供水能力;③6万立方米/天二水厂新建工程。将在城南选址新建二水厂,形成对称供水,一期工程3.0万立方米/天2015年底前投入运行;④利用2到3年的时间进行供水管网延伸铺设,集中力量铺设浙商工业园、苏商工业园和各新建小区供水管网,扩大供水服务范围,满足城市发展对供水的需求。到2015年,用水普及率达到96%。

(3)天然气工程建设。扩大燃气使用覆盖面,实现主城区内燃气使用全覆盖。2012年完成5000立方新奥燃气LNG应急储备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建设CNG汽车加气站1座,天然气门站1座,高中压调压站1座,高压管道60公里,中低压管网80公里。到2015年,实现燃气普及率95%以上。

(4)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投资9200万元,在刘府芦山建设一座占地为330亩,日处理垃圾为355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计划2014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2015年底,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95%。

(5)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污水提升泵房、反应池、滤池以及原消毒池改造工程,2015年底,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

2.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东华路安置小区、九华安置小区、留守司安置小区、钟楼安置小区、蔡庄安置小区建设,完善中都南苑、中都西苑安置小区配套设施,切实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继续做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完成2012年新建1000套公共租赁房、100套廉租房、棚户区改造800套安置房的年度目标任务。到2015年,计划建设640套廉租房、3056套公共租赁房、5738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

3.加快老城区改造。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本着“提升形象、改善环境”的原则,积极谋划实施老政务中心、蚂蚱庙、党校旧址、东华路等地块改造;打造老城区新亮点,加快帝城大厦等在建老城改造项目建设速度,监督指导御园等住宅小区建设。做好老城区尚贤路、小区道路等路网改造建设以及背街小巷、公厕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的改造维修工程,完善老城区绿化、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好老城区弱电管线规划和改造工作。

4.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一是加快推进县职工活动中心、大剧院、公交总站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城西中学新校区,推进县体育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2012年底,完成中都南苑、西苑幼儿园、图书馆、博物馆工程建设,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人民医院总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按照每万人床位40张、医师数15人、护士数16人的比例计算,增加床位3200张,医师数1200人、护士数1280。对比2010年需要增加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增加接近翻一番。三是结合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大力发展大型商贸综合体和星级酒店建设。加快汇峰国际商业中心、县工业园商贸物流园、平山地块开发和国际大酒店、帝城大酒店等项目建设。2012年建成五星级酒店1个、四星级酒店1个。

(三)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1.彰显城市特色。一是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凤凰山体公园、东湖湿地公园;启动“151”工程,规划建设“一城、五门、一楼”(一城,即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公园;五门,即洪武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东华门;一楼,即钟楼文化广场)。二是开展“三城联创”活动。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卫生县城,加快景观道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等区域的绿化建设;加快滨河景观、西华街北侧景观、西长安街街头公园建设,争创一批省、市级单位庭院、小区。到2015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3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2.强化市容整治。按照疏堵结合、突出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间段,加强对城区占道经营、出店经营、非机动车乱摆乱放等行为的整治,逐路、逐店、逐点推进,全面整治不留死角。开展城区门头店招和建筑立面的规划及改造工作,创造样板路,重点对左辅路、禁垣南路、长安街等路段进行立面规划改造。进一步加强环卫清扫、保洁的督查力度,提高工作标准,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努力打造洁净、优美的省级卫生县城。

3.完善城区环卫设施。加强城区环卫设施的建设、改造与管理,按照国家卫生设施规划标准规划建设公厕、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县级中等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城乡建设、发改、财政、公安、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级中等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县级中等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牵头做好县级中等城市建设协调工作,研究制定中等城市建设年度工作目标和推进城市化的政策措施,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城乡建设局负责拟定年度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组织完成有关规划编制工作和有关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工作。县财政局、金融办(经司)负责探索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渠道,创新城市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县发改委负责协助指导城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做好有关上级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争取工作;县文明办、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园林县城、卫生县城活动,加强城市市容管理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土地使用政策措施,执行土地开发利用标准,管理和监督用地供应、政府土地储备、土地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县公安、环保、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提高办事效率,为县级中等城市建设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经常性的工作督查机制,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各有关乡镇、部门目标管理范畴,构建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考评管理体系。加强对重点工作事项的动态管理,围绕总体工作目标,分年度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各个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把建设中等城市任务纳入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加大目标考评力度,严格兑现奖惩。

创建卫生县城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中共嘉禾县委  嘉禾县人民政府

(2018年9月6日)

 

嘉禾建县于1639年,县域面积699平方公里,辖9镇1乡,人口43.5万,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是神农教耕之地,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走出了开国上将萧克、著名作家古华两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是江南铸都、中国绿色锻造发展基地、湖南省铸造产业基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第一批创建县、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等部级荣誉30多项。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为民创建、创建为民”的理念,将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改厕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洁净乡村、厕所革命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管理水平,使广大市民在卫生意识、文明素质等方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工作和成效体现在:

一、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全面推进

近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县城巩固工作,按照“123456”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城乡联动、齐抓共管”的巩卫工作新格局。

(一)坚持一条主线。以强化爱卫组织管理为主线,加强各级爱国卫生组织建设,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定完善爱国卫生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巩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范畴,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在县级层面,出台《嘉禾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嘉禾县创建工作考评方案》等文件,成立由县长任主任,卫计、城管、环保、疾控中心等35个部门为成员的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今年以来,主持召开会议4次,研究解决建筑工地管理、“五小”行业整治等问题15个。在县直机关单位、各镇村层面,均成立了爱国卫生组织机构,配备了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时,设立卫生问题建议与投诉平台电话6625967,目前已接听电话450余次,采纳群众建议110余条。

(二)把握两个重点。将健康教育和病媒生物防治两项基础性工作列为巩卫工作重点。一是健康教育网格化。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爱国卫生发展规划,县直各机关单位、各乡镇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形成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县爱卫会下设健康教育所,办公地点设在疾控中心,落实了人员、设备、经费,确保健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各单位、社区均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县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达70%以上。全县中、小学均开设健康教育课,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各医院成立健康教育科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设置健康教育咨询室,通过健康知识宣传橱窗、提供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形式,病人及其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疾病预防、营养卫生等健康知识,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县电视台和嘉禾网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活动,开设《创建360》专栏,累计播出90余期。严格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实施细则》,在各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二是病媒生物防治常态化。坚持“治本为主、标本兼治、专群结合”的综合防治方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春秋季灭鼠和夏秋季灭蝇灭蚊活动,不留死角推动食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五小门店”、垃圾收集站点等场所开展除“四害”工作。印制分发《除四害基本知识》2.5万份、除“四害”卫生宣传墙报1500份。投入130余万元开展多轮消杀投药活动,分发灭鼠药6吨以上,安装灭鼠亭9300余个,发放杀蟑气雾剂、粘鼠板、杀蟑饵剂等5万余份,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控制在国家C级标准之内。

(三)突出三项措施。措施决定成效,着力突出宣传发动、督查问责、经费保障三项措施助推巩卫工作出亮点、创特色。一是宣传发动,掀巩卫高潮。召开大规模动员大会3次、推进会15次,号召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增强爱卫意识,积极参与爱卫工作,在全县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组织各新闻媒体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设立爱卫专题专栏,经常性宣传报道爱卫工作动态,表扬先进,曝光落后。县直各机关单位、各乡镇、社区和学校坚持把爱卫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采取办专栏、板报及散发宣传单等方式深入宣传,进一步扩大爱卫宣传覆盖面。县爱卫办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节日平台,针对重点区域开展重点宣传,累计发放宣传材料5万余份。在县城进出口和繁华地段,设立了大型巩卫公益广告3块、中型广告26块,路墩广告20个,公交候车亭广告20个,果皮灯箱广告300余块,线路盒广告100余块,在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社区设置小型爱卫宣传标语8000余条,有效营造了爱卫气氛,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使爱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推动爱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督查问责,筑巩卫防线。按照“督查从严”的工作要求,用好通报、曝光、追责、问责这一有力武器,建立了多层面、多领域、多形式的督查机制,形成了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各司其职、有效监督的工作格局。县国卫复审“一办十组”的县级联系领导,带队督促检查分管部门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对爱卫工作存在的问题逐个逐项研究解决,全面推进工作落实。严格实行定期考核通报制度,县爱卫办每10天组织一次督查评比,及时查找存在问题,调度解决重点难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针对问题督促限时整改,及时跟踪问效。对考核排名靠后、工作不力、效果差的部门单位,下发督办令,并由分管副县长约谈相关责任人。今年来,共下达督办令150余份,约谈30余人次。三是保障经费,奠巩卫基础。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以来,我县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筑牢和夯实巩卫基础。2015-2017年安排2000余万元,落实爱卫工作经费和健康教育、农村改厕、病媒生物专业消杀、抗药性监测仪器设备等费用,为爱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今年,我县对市政、环卫、市场改造、河道清淤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有效保证了巩卫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对涉及爱卫工作的资金拨付,实行“特事特办、缩短流程、压缩时限”,为爱卫工作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爱卫资金安全、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四)实施四大工程。将巩卫工作和建设“山水田园嘉禾”、推进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实施“环卫、治污、绿化、畅通”四大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一是实施环卫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每年投入1600万元,用于购买环卫机械清扫设备,维修城区垃圾中转站、公厕。近三年,新增压缩车10辆、洒水车15辆,流动公厕3座,果皮箱1000个。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行主街道12小时保洁制度,机械清扫率达45%。增加垃圾清运次数,实现日产日清。洗扫车、人行道清洗车每天对车行道及人行道彻底洗扫和清洗一次,达到了“清扫到边”、“清洗见底”的标准,县城焕然一新。二是实施治污工程,还民一片绿水蓝天。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大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重点开展污水、大气、噪声污染治理工作。提质改造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达80%以上。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成县城区雨污分流改造7公里,新建雨污分流管网6公里。投入181万元,完成百泉溪、水温溪、含田溪、丙穴溪四条河流的河道清理,确保城区河道长期整洁。三是实施绿化工程,美丽嘉禾初现雏形。持续开展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活动,启动道路绿化、行道树补植和创建园林式单位等系列绿化工程,建成公园、游园35个,绿化覆盖率达39.7%,人均绿化面积11.6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四是实施畅通工程,百姓出行方便快捷。投入近5亿元,启动实施禾仓北路、神农西路、金田东路、中华东路等道路延伸工程,中央绿廊、石车路开工建设,滨江大道全线拉通,嘉滨路、将军路建成通车。提质改造嘉禾大道、含丰路、城南路等城市主干道和丙穴南路等背街小巷,新城区“纵横”框架和县域“三环路网”基本成型,构建了10分钟到乡镇、20分钟进县城、30分钟上高速的便捷交通网。同时,重新划制城区道路标线,全面完善道路标识、标牌、红绿灯,规范划定停车泊位、公交站点,城市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

(五)打好五大会战。对照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针对县城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先后开展五大会战。一是开展市容秩序大会战。针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露天宵夜等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开展联合专项执法行动,规范引导各类流动摊点,实现了城区市容市貌整洁有序。累计查扣流动摊贩1600余起,查处占道经营530余起,规范超门面经营户1500余家,取缔马路市场4个,城区道路环境和经营商户违法行为大为改善。严格落实沿街单位及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开展“全民卫生日”活动,全面提升广大群众“人民城市人民管”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开展交通秩序大会战。以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行驶停靠以及行人通行秩序为主要目标,重拳打击无牌无照、假牌假照、违法出租、违规停放等行为,专项治理学校路段交通拥堵、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开展交通劝导行动,大力规劝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和车辆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随意抢道变道等不文明现象,营造安全、文明、便捷的交通秩序。三是开展市场秩序大会战。加大对城区珠泉市场、丙穴市场、宏发市场、丰和市场的集中整治,完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摊区实行划行归市,清理了市场的水沟和卫生死角,确保农贸市场及其周边环境整洁。四是开展环境保护大会战。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强力推进环境治理攻坚战,重点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危险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投入使用机动车环检站1家。制定出台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淘汰黄标车1436台。出台《关于县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整县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全县范围内全面禁燃和限燃。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5%,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五是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大会战。启用城市牛皮癣治理“追呼系统”,呼死非法小广告电话200余台,清除小广告、城市牛皮癣12000多张。在重要路段和人口集密区域设置大型公益广告宣传位,在城区主要街道划定20余处小广告张贴处,户外广告设施、沿街门店招牌实现了规范管理。

(六)解决六大难题。瞄准建筑工地、食品安全、五小行业、疾病防控、社区卫生、城乡结合部卫生等六大管理难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建筑工地规范管理。要求施工工地路面一律硬化,实行围挡作业和建筑垃圾定点倾倒制,严禁车辆带泥上道,出入口配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定期清洗,确保清洁上路、封闭运输。二是食品卫生安全可控。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加工和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从严从重处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城区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0%以上。实现生猪定点屠宰,畜禽检疫合格率、出证率、镜检合格率、“瘦肉精”检测合格率均达100%,连续三年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三是“五小”行业监管有力。大力开展县城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不符合经营条件的门店13家,规范证照50余户,开展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6次,全面增强卫生意识、法制意识和规范意识。四是疾病预防管控有效。狠抓“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近三年来,县城没有出现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没有医院因感染引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和死亡事故,城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安全注射率100%。五是社区卫生管理有序。对珠泉镇六大社区实行乡镇主管、环卫指导、爱卫督查的三重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卫生检查评比等活动,卫生状况明显改善。社区自来水普及率10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85%以上。六是城乡结合部卫生全面改善。针对城乡结合部环卫设施配备不足、清扫保洁力度不够等问题,开展部门与村“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建立完善资金投入、清扫保洁等整改措施,基本实现了“五无六净”的保洁标准。

二、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改厕成效显著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精神,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一)立足民生,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始终坚持把农村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从环卫设施配套、保洁队伍、亮化、绿化、供水等方面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一是硬件设施全面覆盖。全县农村共建有乡镇垃圾中转站4个、垃圾池900多个,配备垃圾斗车850辆、分类果皮箱1500个、封闭式垃圾箱240个、垃圾桶16万个,环卫设施配置实现县域全覆盖。二是村庄保洁明显改善。全县配备农村保洁员1093名,实现了自然村全覆盖。保洁员均与村级签定了保洁协议书,明确了保洁范围、保洁时间和保洁责任。三是村村亮化全面实现。大力实施“村村亮”工程,安装路灯40000余盏,其中简易路灯25000盏、太阳能路灯15670杆,行政村亮化率100%,进村道路亮化率100%。四是绿化工作成效显著。持续实施农村绿化工程,建成小游园、小广场284个、花池290余个,小游园、小广场村级覆盖率达到67%以上,全县各村进村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五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铺开。在全省率先实施供水一体化建设,目前,全县167个村全部接通自来水,行政村普及率100%,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92%以上,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被评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二)典型引领,卫生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培育打造重点示范镇村,带动其它镇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目前,全县创建市级以上卫生镇4个,其中,省级卫生镇1个、市级3个;创建市级以上卫生村11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0.6%,其中省级卫生村45个、市级73个,创建成功率全市第一。塘村镇清水村、珠泉镇横洞村、石桥镇石古元村、广发镇白觉村、普满乡石角塘村等50余个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显著,均建有公园休闲广场,基本拆除旱厕猪圈牛栏,基本实现路面硬化、墙体美化、路灯亮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其中,行廊入选湖南省美丽乡镇示范镇,珠泉荫溪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塘村清水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三)统筹规划,城乡垃圾处理稳步推进。按照垃圾处理“因地制宜”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大力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基本形成垃圾处置“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镇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60%以上。除县城区外,10个乡镇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11个,其中,珠泉镇、晋屏镇、行廊镇、塘村镇垃圾中转站已投入运行,广发镇、坦坪镇垃圾中转站拟于今年投入运行,其余各乡镇垃圾中转站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四)分步实施,城乡污水治理梯次覆盖。深入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综合治理及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第二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盘江水库水源周边15个村的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排放处理。新建或改造行廊、广发、塘村雨污分流管网5公里,建设人工湿地、氧化塘15个。计划投资9000万元筹建行廊、广发、塘村污水处理厂,日处污水5000吨。目前,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40%,行政村污水处理率11%。

(五)奖优罚劣,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构建。2011年以来,我县已建立城乡环境整治行动督查机制,2015年结合城乡环境整洁行动方案对督查机制进行了合理优化,以“月调度、季考核、年排名、不定期暗访”的方式对整洁行动进行全方位督查,并把城乡环境整洁行动工作列入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城乡环境整洁行动开展以来,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次数44次,参与人数达2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