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21-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45-89岁,平均年龄(67.39±3.20)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2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针对肺部感染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1 基础护理 脑出血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1.2.1.2 一般护理措施 对于脑卒中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强患者生活护理,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30°,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疗效。对于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保持气道通畅,正确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2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有效的进行护理干预措施:

1.2.2.1 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人工气道的护理(温湿化作用)以及正确的吸痰方式: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但是机械通气有雾化罐,将呼吸机的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5-38℃,这样才能使气体由机器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温度达到35-37℃.可以选用主动加温加湿器进行气道管理,可以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气道干燥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选择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最好选用密闭式吸痰管,这样可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要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不要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3]。注意吸鼻腔的吸痰管要与吸气管的分开。

1.2.2.2 呼吸机的应用,呼吸机使用易产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一般是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感染[4],预防VAP有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要做到手卫生。②吸痰时严格无菌执行操作,选用密闭式吸痰管。③监测气管导管的材质,呼吸机管路内积水,及时倒掉蓄积水。④监测气囊压力,和气囊滞留物的清理。⑤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应激性溃疡,注意鼻饲,避免胃肠胀气。⑥对任何呼吸治疗装置的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手部清洁,带一次性手套,吸痰带一次性无菌手套,呼吸机在使用后严格进行消毒,雾化罐、储雾罐或氧量装置应执行专人专用。

1.2.2.3 针对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干预 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漱口水不要误吸到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定时进行翻身、扣背,将床头抬高三十度,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可进行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针对预防VAP有一定的疗效。

1.3 效果评定 对于两组研究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统计肺感染发生的例数的比例进行比较。针对患者的住院日期进行统计做比较。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尤其对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如果不能够有效的做好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会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加重患者的病情,拖延患者治愈时间,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为社会带来影响。因此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发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丽萍.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6(8):16.

[2] 张保云.ICU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1,03:1108.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护理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经严重地危及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人类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新发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较低,极容易在人群密集处引起大范围的传播,不仅危害生命健康,更容易引起社会恐慌[1]。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及护理的调查分析,报告总结。

1临床资料

选取来我院治疗的3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5~45岁,平均年龄为31岁,住院时间为7~60d,确诊病例12例,疑似病例23例,其中发热35例,体温波动处于37.6~41℃,伴有咳嗽39例,呼吸急促11例,重症3例,有7例患者出现呕吐或者腹泻。各病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确诊病例标准及疑似病例标准,并由市级、省级专家会诊,以确保确诊病历的准确性。

2结果

所有病患在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后均成功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71%,平均住院时间为(27.6±3.4)d。

3防治措施

3.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

3.1.1主动预防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于像春秋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应当适当预防并可以适量服用一些OTC类抗病毒药物例如板蓝根等,用以提高自身抗病毒免疫力,可减少自身感染此类疾病的几率。也要定期按照疫苗接种要求去接种疫苗,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3.1.2确诊及疑似患者的防控 对于确诊及疑似患者要在第一时间将其隔离,避免其成为新的传染源,必须要外出的患者一定要戴口罩;患者所处的空间,所用的物品要及时消毒;保持患者所处的病房空气流通,让患者尽可能接触新鲜空气并避免使用空调(过度使用空调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患者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患者饮食的营养比重及饮水量。

3.2临床治疗

3.2.1严格实施隔离制度 确诊和疑似患者都具有成为新的传染源的可能,因此要确保将其隔离,避免病毒的大范围传播。传染病的传播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者,因此,切断传染病的传播就包括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同时,要对患者周围环境及自身表面进行充分的化学和物理消毒,包括患者的排泄物、所接触过的医护人员的肢体、生活用具以及医用工具等,以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也能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易感人群的保护可参见3.1.1进行自身预防。

3.2.2心理治疗 确诊及疑似患者往往在进行隔离治疗后,因为远离亲人和朋友,加上自身对疾病的恐惧因素,常常会产生恐惧、悲观或者焦虑难安的不良的、负面的心理情绪。这就要求不仅医生,护士也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评估,并积极向患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健康教育[2],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2.3康复期的治疗 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自身生理状况来确定患者的康复期的治疗。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例如让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饮食上要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高蛋白食物,并进行适当的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通风、更换被褥,打喷嚏等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等重要部位,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并将纸巾及时进行焚烧处理[3]。

3.2.4临床病情监测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及时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监测。并对患者的痰液、大小便及时进行检验,也要检测患者的唇色等体征,维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稳定。重症患者要密切注意其呼吸状况,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易出痰的患者,要鼓励患者自主咳痰,自主咳痰不畅者,要及时对其进行吸痰。一旦出现呼吸衰竭要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并要注意呼吸机的压力大小,避免因呼吸机压力过大造成患者肺气肿或者纵隔气肿[3]。患者体温一旦达到或者超过38℃时,要及时进行冷敷或者用乙醇等药剂擦拭,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可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降温。

3.2.5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由于新型病毒的新发性质,群众普遍缺乏免疫力。要认真贯彻并实行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策略,并确保隔离。患者必须时常佩戴口罩,不能随意外出,不设陪护,不准探视。饮食要按照个人体质进行配搭,适当服用抗病毒药物。

4医院感染控制

在2003年的"非典"病毒爆发中,很多医护人员因为防护不当而失去生命,医护人员应该在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工作。

4.1监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了甲类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4],我院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演练,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对传染病去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完善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4.2隔离措施:隔离区也要分为确诊患者区及疑似患者区。确诊患者可以一房住多人,同时进行治疗,但要保证床间距保持R1m,并分别设立患者和医护人员不同的专属通道。各病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缓冲地带,有明确标识[5]。医疗器械要确保消毒后处理或再次使用。

4.3消毒措施 物品及医疗器械的消毒:重复使用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并用双层布袋封扎,并用500ml/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15min左右。防护眼镜、氧气湿化瓶以及面罩等要用500ml/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30min左右,清洁并干燥后以备再次使用。接触患者的精密型仪器要用医用酒精(75%)消毒擦拭2遍,并做到每人专用。污水处理要增加投放的投药量,,保证消毒后水中余氯含量大于6.5ml/L。

5结论

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的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与防护。并要认真贯彻并实行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策略。在掌握分析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及发病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在健全的制度与防护措施下,全身心投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参考文献: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冬季 呼吸道疾病 病因 防治措施 危害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207-01

猪呼吸道疾病是冬季频发的一种疾病,由细菌、病毒、环境应激等因素在相互作用下引起,症状为:猪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反复、耳尖发红,部分出现口吐白沫、眼鼻分泌物增加等症状。该病多发于寒冷干燥的冬春季节,此时日夜温差变化大,环境温度低,地面潮湿,空气不流畅,猪栏的氨气超标、细菌病毒增加,生猪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

一、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危害

1. 病因

第一,原发性感染病原,主要包括兰儿病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蛔虫、弓形体等。

第二,营养因素。生猪出现营养过剩或是营养不足,食用低品质营养品,饲料出现霉菌毒素污染等都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

第三,猪群生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不佳,猪栏中的有害气体严重超标、温湿度不适宜等都是生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因。

第四,不同健康状况的猪混合饲养,因疫苗质量过低、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免疫失败都有可能导致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这个时候的猪呼吸系统极为脆弱,抵抗力不足。

2. 危害

冬季是生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全国各地的猪场都无法规避该病的侵扰。当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会迅速在整个猪场中传染,影响非常大。据调查,冬季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为10%-60%,而死亡率高达20%。而且,该病还会出现继发性感染和混合性感染,诊断和治疗难度加大,治疗时间长,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才能使病情得到基本控制。染病期间,猪的生长速度放缓,平均减少16%,这样就会推迟猪上市的时间。而且,饲料的利用率野降低了,平均每头猪要多消耗10-20kg的饲料。药物治疗也需要成本,每头猪的用药成本在10-30元之间。如果母猪在怀孕期间感染呼吸道疾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流产、死胎、弱胎现象,对于养猪户来说又是一笔经济损失。公猪感染呼吸道疾病有可能出现炎,影响猪场的后续生产。所以说,呼吸道疾病将会给养猪场带来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猪场的生产性能降低。

二、防治措施

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发因素多,单一的防治措施没有什么效果,养猪户应根据发病规律、病因以及自身状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该疾病的危害。

1. 环境措施

1.1 消毒工作

消毒能有效减少该病的感染源,给生猪提供健康的生活的环境,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根据猪场的情况制定系统的消毒计划,加强猪场内外环境的卫生消毒,每周一次的猪舍和猪消毒,每10-15天一次的猪场全面消毒。当猪场出现呼吸道疾病时,适当增加消毒的次数,空舍时要进行全面消毒彻底切断病原体、细菌等的生存链,可以采取“冲-烧-刷-消-熏”的步骤做好消毒工作,猪舍的用具也一起消毒。把好人员、物品的消毒关,在每栋猪舍门口设消毒盆和洗手池,经常更换消毒液,确保药效;消毒液的品种也要经常更换,避免出现耐药性。外来车辆、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避免带入外来病原体。

1.2 “全进全出”制度

为了保证猪群生长的均衡,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应及时清理猪粪,保持猪舍的清洁。冬季时既要保证猪舍的温暖和干燥,还要注意通风,提高猪舍空气质量,切不可因温暖而忽视通风。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开窗,有效降低猪舍内的氨气含量,减少细菌、病毒数量。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切断病原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生存链,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现猪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而没有治疗价值的猪则要及时淘汰掉,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呼吸道疾病是一种传染病,所以说,坚持“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是切断传染源最根本的措施。这种饲养制度有利于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利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也有利于饲养管理,实施规模化的机械化饲养,提高劳动效率。目前,“全进全出”制度已经为全国各地的养猪场广泛应用。

1.3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就容易出现空气质量变差问题,不利于生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一般来说,保育猪的猪舍密度应在0.4/头为宜,生长猪的猪舍密度在0.8/头,育肥猪的猪舍密度为1.2/头。

2. 营养均衡

生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而养殖户则要根据其生长规律为其提供营养均衡、口感好的饲料,保证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其抵抗力,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在这个过程中,饲料的品质非常重要,不能用变质、霉变的饲料喂养猪群。为了降低外界过激因素如:打疫苗、断奶、换料等的影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维生素等调理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外界过激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

2.1免疫接种

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给猪群注射疫苗,其中以猪瘟、猪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疾病的疫苗为主。种猪、后背猪还要做好驱虫工作。定期检测猪群蓝耳病、猪瘟等疾病的抗原体,掌握猪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某些猪携带隐性病毒体,及时隔离治疗或是淘汰,降低不良影响。

2.2治疗

当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应在其饲料中添加药物,断奶的猪仔使用支原净+金霉素,连续使用一个月;母猪则应在产前1周和产后一周使用支原净+金霉素。同时还应给所有猪喂养三仙汤,提高未染病猪的抵抗能力。还可以采用注射的方式,每天注射一次蛤蟆王或得米先或炎毒咳喘,连用3天。

结束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危害,并为防治该疾病提出几点建议,供养猪户参考,降低该病的不良影响,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南祥祝.秋冬季节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防控[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3,34(12):16-18.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结果

通过对影响AECOPD行机械通气发生VAP的相关因素的认识,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提出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AECOPD行有创机械通气并发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3防治对策

3.1 COPD并VAP的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因为机体免疫力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部分耐药,一旦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时,往往在短时间内不能停机拔管,所以VAP是很难避免的并发症,也是重症监护病房内主要的致死病因,病死率达33%~71%[2]。早期合理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对VAP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以覆盖革兰阴性和阳性等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的致病菌,迅速控制感染即采用广覆盖、降阶梯的原则重拳出击,在用药48~72h后再次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及病情发展,一旦治疗无效,或回报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就应该对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进行调整。适当应用镇静类药,尽量保持患者自主呼吸,间歇停机,如果可能就尽快停用,否则插管时间越长,患者机体免疫力越低,引起VAP的几率更大,预后更差。

3.2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起病缓慢,迁延不愈,多有营养不良,因此适当的补充蛋白,注意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结合,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早停用止酸类药,防止肠内菌群移位,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缩短应用呼吸机的时间,减少VAP的发生率。

3.3加强护理

3.4加强病房管理 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丧失上呼吸道湿化、温化、过滤作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菌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定期开窗通风、消毒;控制家属的探视时间和人数,以尽量隔绝不良环境引起患者VAP的发生率。

3.5加强管道管理 呼吸机管道回路及雾化器的污染、冷凝水的反流均可形成气溶胶直接吸入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故应注意呼吸管道的消毒,及时清除积水杯的液体。

4讨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最主要措施,在应用机械通气时影响VAP发生的因素较多,总结归纳COPD患者常见引起VAP的因素:

4.1插管的时间越长,引起VAP的机会越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程发展缓慢,多有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会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调,耐药病原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在口咽部定植增加,导致反复感染。定时口腔护理,至少2次/d,减少致病菌在口腔、咽部的定居、繁殖,预防细菌向下移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4.2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类药易引起肠道菌群移位、失调,从而增加感染的发生率。早期肠内营养能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4.3呼吸机管路系统污染:呼吸机管道回路及雾化器的污染、冷凝水的反流均可形成气溶胶直接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加强管道管理,及时清除积水杯的液体以防肺内感染。

4.4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相关性损伤:气管插管或切开破坏患者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微生物更易从口咽部下行进入下呼吸道,使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增加。上述的因素都可以使插管应用呼吸机的时间延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就会逐渐下降,发生VAP的机会就越大。

总之,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较多,此类患者起病缓慢,迁延不愈,医疗费用大,且死亡率高,应减少VAP的发生,降低死亡率。通过对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的认识,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发生VAP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长期卧床;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护理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症监护患者88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45-89岁,平均年龄(67.39±3.20)岁。此组患者均为重症、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4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针对肺部感染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3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1.4结论对于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5效果评定对于两组研究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统计肺感染发生的例数的比例进行比较。针对患者的住院日期进行统计做比较。

1.6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相关危险因素

2.1长期卧床患者长期卧床,膈肌活动受到局限,肺活量减少,肺底部的肺泡膨胀不全,容易形成肺不张,引起坠积性肺炎。

2.2呼吸道清除能力下降昏迷患者因咳嗽能力与吞咽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不能排除,容易误吸到气管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2.3人工气道的建立建立人工气道后原生理性气道湿化功能丧失,呼吸道分泌物因湿化不足而结痂,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导致气道阻塞,加重肺部感染。由于人工气道处于开放状态,进行频繁吸痰,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均可能使外来细菌进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

2.4呼吸机的使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易诱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属于严重的肺部感染,由于卧位不当,呼吸机管路蓄积水误入气道等引起。

2.5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对于抗生素的并不合理应用会增加患者的感染机率。

2.6长期卧床致使器官功能衰竭,营养失调也会增加患者的感染几率。

3护理干预

3.1病室环境保持病室温度在20-22℃,湿度为50%-60%,患者入住层流病房,接受全环境保护治疗护理的场所,定期监测空气及物表菌落数每张病床床尾及治疗车均备有快速消手液,加强洗手。

3.2护理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定时翻身拍背护理,而对于观察组长期卧床的患者,除定时进行翻身、叩背外,保持将床头抬高30°,每天用肺部震荡排痰器进行物理疗法,对适合引流的病人实施引流。

3.3基础护理昏迷的患者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发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血液、痰液、呕吐物会引起误吸导致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使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有假牙或者义齿的患者应取出,并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袋。昏迷的患者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液一般选用洗必泰,而对于卧床时间太长,有特殊感染的患者针对病情选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

3.4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①温湿化作用: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将呼吸机雾化罐内的水温调至在32-35℃,未使用呼吸机患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②及时清理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正确方式选择吸痰,必须密切评估患者的吸痰指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选用密闭式吸痰管,并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15s,两次间隔时间3-5s,连续吸痰不超过三次;吸痰时插入深度为12-20cm,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配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呼吸加快立即停止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待气管如血管[3],同时注意声门下吸引,防止口腔内分泌物逆流进入气道。③对气管切开患者,有口纱不再定时更换,而是有渗血渗液随时更换。

3.5呼吸机的应用,预防VAP有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要做到手卫生。②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用密闭式吸痰管。③监测气管导管的材质,保持呼吸道管积水杯处于下方,及时倒掉蓄积水。④监测气囊压力,和气囊滞留物的清理。⑤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应激性溃疡,注意鼻饲,避免胃肠胀气。⑥对任何呼吸治疗装置的操作都应严格执行手部清洁,吸痰带一次性无菌手套,呼吸机在使用后严格进行消毒,雾化罐、储雾罐或氧量装置应执行专人专用,一用一消毒。⑦呼吸机管道使用一次性管道,每周更换一次,如果有呼吸道分泌物污染随时更换。

3.6针对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干预采用两人配合的方式,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进行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护理液不能逆流气道内造成感染,每日做2至3次。每日至少更换一次人工气道胶布,若有分泌物则随时更换。

3.7根据细菌培养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4讨论

社会环境污染的加重,吸烟史、呼吸机使用方式、机械通气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营养不良、留置胃管、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均是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重症监护患者同时还存在卧床时间增加,活动量减少,因此重症监护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尤其对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好护理干预,就会延长患者带机时间,不能及时撤机,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带来严重的影响,加重患者的病情,拖延患者治愈时间,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为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为社会带来影响。因此作为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应当做到及时、准确、合理恰当、规范化的护理。除了对患者认真负责,关心体贴外,还应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对危重患者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有效的预防重症监护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发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景海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医学综述,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