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堂亮点

体育课堂亮点

体育课堂亮点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备课;教学环节;过渡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11

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英语课堂也是如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单位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三单元的阅读课课例Journey Down the Mekong,就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与各位同仁交换看法。

首先,一节好的英语课要融会贯通。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能够反映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一般来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越是贴近于课堂教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流畅程度就越好。要做到课堂融会贯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要充分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可靠保证,是课堂教学融会贯通的前提。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板书等。教师的目标是上好一节课,但备课不能只读一课书,要对整个单元,甚至全册教材都要了解。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如果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难点。

笔者在本课例导入中设计的“What do we make use of the river in our daily life?”这一问题,就是为本单元里的Listening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讨论话题里的“What you would take for the cycling if you were setting out for the journey along the Mekong and why?”就与本单元的Using the language做了一个很好的对比;在对课文细节进行处理时也主要是为之后学生巩固环节时的对话作铺垫;以及之后的作业Underline the sentences in the text wher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expressing future actions. Plan your own journey including where and when you are going, who you are going with, what you are taking with, and what you should do and you shouldn’t do during your travel.都是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的。

备学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流畅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本课的导入中使用余姚市区地图讨论学生的居住环境及主要河流,紧贴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太长的课文对他们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的障碍,笔者就把课文第三段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kong River提前到了本课例的导入部分,结合图片,把湄公河沿岸漂亮的风景立体、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样既降低了课文的理解难度,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习新词汇如:glacier, rapids, valley, pace, bend等,这样,学生也了解了湄公河的源头、流经地、入海口等细节。

二、对各个教学环节要胸有成竹

教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是教师上课的“蓝图”,是教师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板书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节胸有成竹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脱离了教案、课件这两个“拐杖”,才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只有把教学各环节烂熟于心,才能随机调控,使得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

三、过渡语要流畅

好的过渡语能给一节课的流畅性提供有效的保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设计的过渡语言,能很自然地衔接各个教学内容,使整节课环节紧凑,浑然一体,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而被打断,从而使学生也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如笔者在本课例中从第一个讨论话题:“Discuss in groups about what you would take for the cycling if you were setting out for the journey along the Mekong and why”到第二个讨论话题:“What are the dos and don’ts while traveling?”笔者使用了这样的衔接语:“Should we take plastic bags with us to put our rubbish?”,这样就很自然地把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话题进行了过渡。

其次,一节好的英语课还要营造“亮点”。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上课也一样。笔者认为一堂好课它的精彩必定来自教学亮点,正是这些教学亮点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认知与情感交融,使学生对学科产生了新的兴趣,引起师生的共鸣;也正是这些教学亮点让我们的课堂高潮迭起,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令人回味无穷。“亮点”可以是事先预计的,但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甚至是学生的错误,在教师的引导和有效利用下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下面,笔者以本课例中的教学片段为例,就如何营造“亮点”方面做一些阐述:

1. 预设的亮点

片段一:在本课例对课文的巩固环节,笔者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短时间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在要求完成任务“Work in pairs to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Wang Kun―a careful boy and Wang Wei―a stubborn girl,talking about their dream and plan about the journey along the river”时,给他们的对话提供了一些供参考话题及问题。如:Shall we ask anyone else to join us? Have you looked at a map? Do you know it is a quite difficult journey?等,这样就为学生顺利地开展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使这个环节成为一个课堂的一个亮点。

2. 创生的“亮点”

片段:本课例的导入环节,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余姚市区的地图,设计这一环节本来是希望他们注意到图中的两条河流的,但课堂上学生看到地图后却对自己所居住的位置更感兴趣。笔者就把原先设计的“Can you name the two rivers in the map?”改成了“Can you point out the place your house is located? And how far is it from the river bank?”这样,既不阻碍学生的表现欲,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回了课堂话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惟有有效地将教师备课时预设的亮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创生的亮点结合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精彩纷呈,才不失为一节好课。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饱满的热情,因为再优秀的教案,如果到了一个语气平淡的教师手里,这节课也回变得索然无味。另外,教师还要有微笑、严肃、赞许的面部表情,因为微笑能活跃课堂气氛,严肃可以稳定课堂秩序,赞许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注意以上几点,一节收放自如、节奏张弛有度的课堂就会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参考文献:

[1] 吴洪成.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第2篇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内容:《草船借箭》

背景:长久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去赶环节,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我们可能更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是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答案是应该是否定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意外”,妥善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意外”使我们的课堂“出彩”。

故事情景:记得去年我向全校语文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草船借箭》,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这节课上,我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大刀阔斧,对教材作了独到的处理,教学按照我的预想很顺畅。当我总结完诸葛亮能借箭成功的原因是神机妙算时,不料,我们班的“调皮鬼”陈鑫举手说:“诸葛亮能借箭成功,我认为并不完全是他的神机妙算,其中也隐含着很多侥幸的因素。”这个问题使我的脸“唰”的一下变得火辣辣的。但是我马上调整了情绪,说:“好!既然你怀疑连周瑜也不得不佩服的诸葛亮,足见你有胆识,有勇气。说说看法。”“诸葛亮的20只快船上装的是易燃的青布幔子和草把子,曹操一旦射来火箭,岂不船毁人亡。你说,这不是侥幸吗?”这时候,有部分学生也赞成这种看法。我转向全体学生,笑着说:“陈鑫同学不简单,说得有理有据。现在有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我建议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诸葛亮借箭成功靠的是神机妙算还是偶然和侥幸。”我刚说完,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读文、思考、讨论、交流。随后,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正方组代表张慧说:“我同意诸葛亮借箭成功隐含着侥幸因素的说法。因为,船上不但装满易燃物,而且20只船还用绳索连接起来,一旦着火,根本无法散开。”反方组代表张小燕马上反驳说:“我认为,说诸葛亮借箭成功靠侥幸是不对的。因为诸葛亮的船与曹军水寨仅相距一箭之遥,曹操如果真用火攻,岂不是自取其害?”“我认为曹军若用火攻,对自己的威胁并不大。诸葛亮借箭成功后顺水顺风返回南岸,这说明风向是由北而南,火苗不会自动烧到北面的水寨。”“曹军是不会放火箭的。你想,如果诸葛亮的船果真着了火,船上的军士一定会抱定与曹军同归于尽的决心,这么近的距离,就是推,几百个军士也能把火船推到曹军水寨。到那时,曹操的损失更大。”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很精彩,但争论的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于是,我转向陈鑫说:“现在,林老师打算再次听听你的看法。”“老师,听了大家的辩论我认为诸葛亮借箭成功靠的并不是偶然和侥幸,完全在于他的神机妙算。他知道连在一起并布满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的船很容易着火,但他更知道敌我双方近在咫尺,曹军是不敢用火攻的。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真是神机妙算。”陈鑫一讲完,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课后进行评课,大家对我的课,特别是在处理陈鑫同学提出的问题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一堂“意外的精彩。”课后,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之所以出现“意外的精彩”,是因为采用了“导”的方法,当学生鼓足勇气向教材、向诸葛亮“挑战”的时候,教师将它视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大做文章。既不立即肯定,也不立即否定,而是极力赞赏学生的勇气和胆识。然后,引领全体学生围绕该生的话题展开读文、思考、讨论、争辩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课堂上,我做了学生的知心人,对学生的学习信息,有敏锐的感觉,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并能作出恰当的反馈。充分利用了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把学生个体的思考转变成班内共享的资源,及时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共鸣”,把个体的声音融入群体,从而形成班内学习的“共同体”。

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过分地强调课前教学预设,完全按部就班地执行、操作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而无视教学活动中的变化因素,使教学过程走向静止和封闭,使得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这样的课堂,又如何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新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课时目标的实现并非只是一条单轨道的运行路径,而应是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

上述案例中,因为一个学生的“节外生枝”,教学离开了我课前精心预设的轨道。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反击”给学生。正是学生的质疑,恰恰达到“投石冲破水中天”的功效。学生们共同享受了这位同学独特的思路,这是课堂中意外的生成,是老师预设之外的,老师放弃了原有的教案,顺应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使得课堂生成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教学中正是由于巧妙地抓住了课堂的这一“意外”,才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地开发。

感悟一:生成的课堂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新课程中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教师所掌握的不一定面面俱到,而且也不可能永远都是最新资讯,而学生又各有兴趣点。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课堂的组织者。相对的现在各种媒体如此发达,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老师被学生问住,学生会的小技巧、小知识老师不会。而且学生在信息知识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令人吃惊的,这就造成教学的一个特点――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交流的关系,互通有无的关系。对于这个学科,可能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独特的,应该尊重他们,而且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

感悟二:生成的课堂应欢迎意外的产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虽然执教前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对学情、学法作充分地预演,但很难穷尽课堂万千的变化。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学会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动态生成学习内容,虽然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学生也才会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到发展。

感悟三:生成的课堂需要我们提升教育智慧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第3篇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语文课堂。然而许多教师在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时,却很难把握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以,如何把握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这是我们亟需研讨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是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优势的地方。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找准了,教学媒体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主要有:

一、 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

技术手段,将课文重点用文字、画面等形式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如:我在教学语文第六册《舟夜书所见》一课时,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根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制作多媒体课件: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渔船点着孤零零的一盏渔灯,仿佛萤火虫的光亮,那情景多么宁静;微风吹来,河上荡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点光亮,随波散开,那闪动、荡漾开去的情景,又是多么迷人。以动画演示画面,创设一种富有动感的形象情景,情景交融,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悟情感受,心灵受到感染、熏陶。

二、 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由知识的深度、学生

的经验以及认识的模糊造成的。教学难点并不一定是教学重点,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有效地突破解决教学难点。

如:我在教学语文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时,在突破教学难点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小小的船》这一课是一首浅显的儿歌,它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感受到蓝天、明星、弯月的美感,体会登上月亮的无穷乐趣。我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把教学媒体的作用点定在了理解字词上,制作了一连串词语的解释与运用,通过对词的感受来体会课文的美,感受蓝天、星星、月亮的美。试教时课件展示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说词义简直太难了,当时的教学效果让人不知所措。经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的再研讨,我把教学媒体的作用点定在了对画面地想象和感受上,制作了“如船儿般慢慢移动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这样一个动态的画面,配以音乐烘托气氛,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星星一闪一闪,向我们调皮地眨着眼睛;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我们坐上这月亮船,仿佛看到了……,学生产生了情感冲动,思维敏锐新颖,迸发了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适宜的教学媒体,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客观场景,让文字动态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三点水的写法与运用》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运用多媒

体手段教学的精彩片断,把一堂写字课上得生动有趣:1、游戏:说出带有“水”字的成语2、欣赏激情悟趣:来段“请你欣赏”,谈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点击出现:古筝配乐各种动态流水图);(听、看同步)了解“三点水”的来历及演变过程(听:配乐讲述)(看:三点水的演变过程),动情讲述:……不管它如何演变总与水的形态息息相关。3、点击课题,出示方法与要求。4、点击出现“氵”,(配乐)想象:点点像什么?提像什么?5、看一看:点点提排列成什么形状?怎样摆才美?(师生同摆,生人人摆学具,师课件演示)6、练习写字,指导规律。(略)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第4篇

微课的发展是信息技术进一步成熟以及现代教育进一步建设的产物,带给现代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引起众多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微课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议题,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抓住教学重点

从本质上说,微课就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微”主要体现于时间短这个方面,其将原本40分钟教学讲解浓缩到5到10分钟,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炼。

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要通过充分的备课判断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以《静夜思》这一首古诗的教学为例,诗人李白在诗中描绘的景物“月亮”正是这首诗文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显示,多数学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抽象的月亮所代表的形象,无法进一步感悟月亮这一普通的景象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针对于此,教师就应该利用微课进行集中的讲解。在微课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思考诗人描绘的具体景象,并进一步分析这首古诗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于探究“月亮”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景物上。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更多带有月亮这一景物的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

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就能够在微课教学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

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如上文述及,微课使课堂教学的时间集中于5到10分钟,但这并不表示整堂课的时间缩短,只代表教师讲解的时间缩短。这种特殊性正是微课教学的巨大优势,其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探究和练习,让学生的

主体性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就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也就是要在集中讲解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微课教学的重点进行吸收,要通过有效的探究、交流和讨论建构更加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桂林山水》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课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以及动人的景物描绘。教师利用微课集中讲解了各种修辞手法,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教导。当微课结束后,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要让学生再一次阅读课文,将所吸收的知识返还于课文,以此增加学生的认知。

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收获,并探究自己的疑问。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校园风光”为主题完成一段简单的景物描写,需要借鉴这篇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在此过程中,学生就需要在小组中突出自己的主体性,需要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并参与到讨论与交流中。这就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紧凑,也迎合了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收获。

四、对课堂进行翻转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微课的支撑下对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翻转,即利用微课的优势与特殊性,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的翻转,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重点讲解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以此为核心,教师可以精心制作微课资源,并通过网络传输,让学生可以回到家中进行观看。此时,课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在课后利用较短的时间接受了重点知识的传输,并且拥有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课堂中,学生已经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足够的认知,同时也生出了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变为学生交流与巩固的场所,实现课堂的“翻转”。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在微课中获得的认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同时对其他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在相互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造更上一层楼,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正迁移。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做好总结工作,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回答,同时对学生已有的认知进行梳理,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认知,同时又传授自身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获得更大提升。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慧管理;校园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0-2校园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中重要的生活内容,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主要的生活场景,校园生活质量关乎师生精神品质、生命状态,是衡量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标识。我们倡导的智慧管理就是创造民主、人文的校园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重要性,让快乐和进步成为师生生活的主旋律,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尽其善。

立“智”篇

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改变;理念的提升,才有行动的上升,才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倡导的“智慧管理”体现在四个方面:

管理即服务。最好的管理就是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参与其中,管理者不变的身份是服务者。“管”的唯一目的是激励人,使用人,成就人;“理”的唯一途径是顺应师生需求,尊重育人规律。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和谐人际关系,形成工作合力。

制度习惯化。首先,制度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每个人皆知学校的各项制度,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提前的“投资”。其次,制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都应该形成按制度行事的风格。制度可以修改,但绝不可以“下不为例”。再次,制度是有“形”的。制度的执行过程、结果应该公开透明,反馈及时,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制度维护的是公平公正的校园秩序。

改善关系。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状态才有好的成绩。我们更加注重学校和社会、家庭关系的改善,更加注重校长、老师、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善,更加注重每个人的工作状态,更加注重社会、家长的口碑。

角色定位。作为全县小学教育的领跑者,我们的责任也是有限的。我们不唯分数,尊重规律,带着责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不跟风,不搞突击应付,不做“面子工程”,始终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方向篇

方向决定行走的方式,正确、明晰的办学方向,将会把学校引向光明的前程。

一是培养品学兼优的阳光儿童。我们把学生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品学兼优、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即基础扎实、习惯优良、身体强健。我们提出,基础扎实是最大的成绩,习惯优良是最美的人生底色,身体强健是服务社会的根本。

二是成就受人尊重的教师。首先是教师第一,所有的管理者只有把教师看作第一,教师才能把学生看作第一;其次,学校不需要分数第一的教师,只需要有责任心的教师;第三,教师要“身心俱佳、德艺双馨”,生理与心理和谐发展。

三是建设令人向往的学校。我们近期的目标是,环境优美,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我们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办学品位,学校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一步步迈进。

实践篇

一、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策并举,潜移默化,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搭建舞台,下放话语权。我们不断搭建舞台,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改变周前会的形式,让普通老师来主持会议,让普通老师走上讲台来分享智慧。一年多来,50多位老师上台主持,60多位老师登上“魅力讲坛”。学校把话语权下放给老师,并尽可能地给老师提供帮助和指导,一大批老师得到了锻炼和展示。

2.榜样激励,感动常在身边。我们每周组织“感动校园•魅力人物”推荐,从小处着眼,以小事入手,寻找身边教师感人的点点滴滴。在周前会中让他们走上讲台,接受学校赠送的纪念品,接受老师们的掌声,让其他的老师真切地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感动也常在我们身边。

3.亮出“宣言”,追求共同取向。开学初,校长向老师亮出宣言,老师也向学生和家长亮出宣言。平时工作中,校长还不时向大家提出寄语,这些做法都是亮出观点,亮出鲜明的价值取向。滨海实小永远都要追求公平、公正,所有人都应该认识到“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要摒弃一切投机取巧的行为。

4.减轻负担,大兴锻炼之风。在努力整合校内资源,达到专课专上的同时,学校还聘用部分代课教师,减轻现职教师负担,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进一步解放学生,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还大兴锻炼之风,鼓励教师走上跑道、走到阳光下锻炼身体。老师们有了好的身体才有好的心情,拥有好的心情才有好的心境走向课堂。

二、教学教研

1.强化秩序,制订纲性要求。素质教育最有力的抓手就是扎扎实实地把每堂课上好,为此学校相应制定了一些纲性要求:(1)专课专上、按课表上课是“红线”,杜绝一切挤占、挪用或缺课、缺岗现象。(2)因陋就简,带教具进课堂。这不仅是对语数老师的要求,也是对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要求。(3)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听课权利。上课时,校园必须安安静静地上课,教师不得随意让学生进出教室搬作业本、整理环境等,不得让学生站着听课。(4)实行“还课”,不落孩子一节课。任何一位老师,不论是因公还是因私外出,落下了学生的课,回来必须补上。通过这样一些纲性要求,强化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保证了学校在教学时间里的宁静,保证了老师专心致志地上课,孩子聚精会神地听课,也保证了上好每一节课来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研究,打造特质课堂。课堂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守护责任、赢得尊重的根本。带着微笑、激情走进课堂,带着等待、关爱走进课堂,带着教具走进课堂已成为所有实小教师的标识。学生们的质疑、问答、交流,只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师生彼此间就能心领神会。课堂的三分之二话语权留给学生,“多激励、多交流、多提示、多训练”“少标准、少代替、少做主”“四多三少”保障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开展校本培训,整体推进研究水平。我们植根常态课堂,大胆尝试备课改革,重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实小特质课堂。通过“集体备课先行求实、校级教研紧随引领、组内教研常态促进,翻牌听课诊断课堂”这样的“四轨”并行,搭建起学校课堂课例研修的立交桥。引领教师深度阅读,夯实理论功底。校本阅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必读书目的深度阅读,另一部分是推荐阅读文章。到目前为止,已向老师们推荐了《一个价值2.5万美元的建议》《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动力》等20多篇优秀教育教学类文章,逐步让阅读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教师基本功单项训练过关、教师素养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评比、两周一次的课例研讨、评课稿撰写、读书心得评比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养。

三、德育养成

1.以广泛开展“最亮之星”评选为抓手,建立养成教育长效机制。我们以“最亮之星”评比为抓手,组织学生开展争章达标活动。评比办法是:每班每周推选出3名“最亮之星”周冠军,在班里的“最亮之星擂台”上公布。年级里,每月评出“最亮之星”月冠军,并集中年级全体学生,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学期结束,学校还要举行更为隆重的年度总冠军评比。这样的评比正是落实了“多一把尺子多量出一批好学生”的理念,帮助更多的孩子找到自身优势,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2.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养成教育内容。学校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组织了路队、班级“小家务”建设评比,开展了“绿色童年,绿色生活”“学习雷锋好榜样”“校园拒绝”等系列活动,组织各班召开心理健康、法制教育主题班队会。学校还创新了开学典礼、升旗仪式,邀请校长和教师中“银杏奖”获得者一起担任升旗手,邀请各科室主任和优秀教师到国旗下讲话,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督查,每月推出一个训练主题。对于主题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以纸质文稿的形式每月发放,人手一份。每个班级开辟专门的张贴宣传园地,每月主题活动结束,组织专门班子对主题教育的效果进行验收评比。为了让要求入耳、入脑,我们除利用晨会课讲解外,还组织教师编创了滨海实小养成教育歌――《人人争做最亮星》,把一项项细小的要求写进歌词,然后再利用音乐课进行教习,做到人人传唱。

四、特色建设

“小篮球特色”是我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进一步做优做强,我们一直在努力!近年,我们确立了“竞技篮球”“花式篮球”两步走的总体战略,同时制定了《篮球文化特色发展方案》和各年级篮球文化建设计划。我们继续在普及层面上做文章,要求所有学生人手一只篮球,利用国家课程――体育课来教学篮球,利用校本课程――大课间来训练篮球,用课程来保证特色活动的正常开展。其间,学校依托体育教研组力量,自主编创了一套“篮球操”,要求人人会做,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球性,训练技能。

在训练中,针对体育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充实到教练员队伍中,体育教师担任年级总教练并负责本年级教练员的培训。他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组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一、二年级主要进行篮球技术基础训练,如简单的拍球、传球;三、四年级主要进行篮球基本技术训练,包括传球、运球、投篮、花式等;五、六年级主要进行篮球基本技、战术、花式训练。学生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进行训练,熟悉球性后便能渐渐创造出各种花样,像种子一样种在各个班级,最终达到全面开花。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丰富篮球特色的文化内涵,让小篮球特色弥久常新,永放异彩。

五、校园建设

教育现代化的春风拂遍校园。随着校安工程的实施,绿化、美化工作的推进,实小的校园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理得越来越顺,变得越来越美。塑胶场地、教师车棚、车位、少年宫门前广场相继竣工,新教学楼、学生剧场已展示雄姿。植物园中,绿草如茵、花木摇曳;班级里桌凳崭新,窗明几净;办公室里整洁优雅、温馨舒适……实小美好的愿景,美好的蓝图,正从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成效篇

智慧管理引发的学校变革已悄然拉开大幕,带给师生的不仅仅是思想的冲击,同时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日益美好:环境越发美丽,秩序更加规范,教学质量持续领跑,教研工作氛围浓厚,养成教育渐显成效,特色建设绽放光彩,人的精气神在提升,作风在改变,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指数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