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范文第1篇

一、 校园安全防范的消极因素

在校园安全防范的目的和任务已非常清楚的前提下,用何种手段、兼顾何种要素来保障校园平安,就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在正面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的同时,关注在这些问题方面所存在的消极因素,特别是在探测和延迟方面的主要消极因素,对于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避乃至否认现已存在的“消极”,本身就是不够积极的表现。校园安全防范在探测和延迟方面的消极因素主要有哪些?可从人防、物防、技防三种基本手段方面弄清眉目。虽然三种基本手段难以分割,但毕竟各有侧重。

1.制约校园安全防范的最大“元凶”――人防的惰性

基础的人防手段是利用人们自身的传感器进行探测,发现妨害或破坏安全的目标,作出反应。这是狭义的人防。而要认识人防的消极因素,就必须将其上升到广义的角度,既认识人防手段本身的问题,又认识人防相关方面的不足。“安全重于泰山”虽然被一些当事者奉为“金科玉律”,但更多地表现在口头上,而并非化为了具有理想效应的具体行动。其原因往往并不是客观因素的掣肘或主观智能的限制所致,很大程度上是思想和意识的“惰性”使然。这种惰性的存在,使即便是尽全力也较难保证万无一失的安全系数,变得更低。事实上,不管是常说的人防,还是物防、技防,归根结底,还都是“人防”。“人防”的惰性不解决,安全防范就会一直处在消极状态。因此说,人防的惰性是制约安全防范的最大“元凶”。就校园安全防范来说,作为人防行动的几个关键环节,都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惰性”。

(1)组织领导的“散”性。“散”,即散乱,主体不明。从校园安全防范的重要性、系统性、协调性等出发,规定学校“一把手”负总责,总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顺情入理。据此,“一把手”应该率先垂范、捷足先登,成为校园安全防范的号手和先锋,肩负起探测、延迟与反应的重任。而事实上,不少学校,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往往只是表现在校园安全防范领导小组的名单上。实质上的责任却因为安全事务的复杂或困难等因素、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等借口而“中途易人”,尽管万一出现了安全事故“一把手”仍脱不了责任干系。所以,现时不少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常常表现出一种“怪异”现象:“一把手”逢会必讲安全,但总是过于宏观,浅尝辄止,无关痛痒;相关人员也总是“俯首听命”,除了做一些表面文章和浅层次的“努力”之外,对于深层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总是“干打雷,不下雨”。另外,在具体分工上,不少学校安全工作“小组”林立,如设有卫生、饮食、宿舍、消防、交通、网络、实验、门卫等等工作小组,且有些干部分配在不同的小组之中。表面上看来,机构是健全了,而实质上多有扯皮之处,特别是在自上而下主辅关系不明的环境下,这些小组的职能发挥呈现出明显的掣肘性。

(2)建章立制的“伪”性。“伪”,即不切实际,不合规律。规制的“伪”性,当然会成为校园安全的隐形“杀手”。校园安全防范的管理制度有很多,涉及集会、放学、就餐、就寝、上网、实验等方面。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保障校园安全确有重要作用。但这些制度内容本身如果缺乏安全性,或者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那它们造成的不安全因素自然是不可小觑的。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看起来这只是一次偶发事件,但从其“晚上9时10分下晚自习,9时30分必须熄灯就寝”的规定中可以看出这样的事件发生,偶然中确有其必然性。因为学生要在20分钟内完成诸如收拾书本、下楼、到宿舍、洗脸、洗脚、换洗衣袜、上厕所等常规动作。也许通过一定的训练,学生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这一切,可这已失去了校园生活应有的状态。何况,学生在经历一天的紧张学习后,总还有其他一些自选动作。如此,20分钟就大有捉襟见肘之感。所以,学生在争分夺秒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行为上的“争先恐后”。可是,在事故发生前,恐怕没有人“探测”过这些制度内容是否具有安全性。其实,学生的平时生活作息是不能与紧急疏散演练的要求相提并论的。在中小学实行这样的“军事化”管理,显然是不严谨、不慎重、不科学的[2]。无独有偶,某校上午的20分钟大课间升旗仪式,除安排升旗主程序外,还安排有学生讲话、领导讲话等程序,所有程序完备后,大批上厕所的学生还要轮番“进位”,安全隐患也显而易见。客观地讲,目前不少学校的安全规制的确立,并没有真正从法理、情理等要件方面予以足够的论证,有的甚至背离本校实际,硬性地“复制”他校规章,以此来“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再如,现在不少学校仍然存在的将所谓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勒令退学”等规定,即对学生有明显的不安全性乃至不合法理。

(3)操作实施的“浮”性。“浮”,即浮浅、低效。校园安全防范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保障师生的安全,尤其是学生的安全。而作为人防的主要手段即是科学的制度的执行和人本化的教育管理,应把外延式的制度执行和内涵式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才能防止工作的浅表性和低效性。但在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中,一些学校常常限于汇编安全规章制度集、学生安全手册或在校园、教室、走廊等地张贴宣传材料;一些学校往往过多地重视目标达成这一表层结果,使安全管理陷入“堵截得多引导得少,灌输得多启发得少,训练得多体验得少”的胡同;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彰显制度执行的效果,只是简单地借助一定的惩处手段,用各种量化的指标去衡量评比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等等。总之,这些学校在制度执行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没有注重过程的精彩演绎、生动实践和情感体验,不是一种情理并茂、持久不懈的教育过程,没有让制度执行的过程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过程,尤其是没有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心灵体验,进而使他们获得强烈的安全意识,形成沉稳的应急心态,拥有一定的自护能力。理想的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必定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教育,只有在主体充分感知并潜心认可的前提下,才能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最终固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浮浅和生冷的说教、钳制式管理,只会造成学生表面上的听话,而绝不会成就学生真实的、由衷的安全行为。所以,制度执行和教育操作实施中的浮浅行为,其本身就可能成为校园安全防范的不稳定因素。

(4)监督检查的“虚”性。“虚”,即有漏洞,不真实。监督检查应该是督促工作、弥补漏洞的必要举措。但目前该项工作明显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来自上级的安全抽查多,但例行公事;二是来自校内的监督检查少,且敷衍应付。一些地方,校内外组织的监督检查确实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不良倾向。如上级抽查就是在会议室里听听汇报、看看资料、查查档案,即使到了食堂、机房等校园“重地”,也只是象征性地看看墙上的宣传画,却忽视了真正的安全隐患。再如,学校自查,往往就是走马观花,要么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要么对潜在的隐患借口托辞,表白为“无法解决”。在湘乡“12・7”惨剧中,调查组初步认定,导致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只安排了一名现场看守人员进行安全巡查与现场管理,难以监控全部下楼梯的学生。由此可见,如果该校早就勤巡查、动脑筋、想办法、早预防,发现了看守人员不足的问题而又增派了人手进行放学时的现场监督和调控,可能就不会有学生的打闹和推搡,也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悲剧。由于制度监督检查的不认真、不到位、不彻底,也就是“反应”出现了惰性,导致部分学校的安全防范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纸头上、墙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于是,学校疏于防范、教师疏于护导、学生疏于应对,发生安全事故也就成了“偶然中的必然”[2]。

2.制约校园安全防范的潜在风险――物防的软肋

物防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仅从物防的作用看,物防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物”总有它的不稳固性和易损性。所以,校园安全防范必须在以“物”作为载体的情况下,确需克服人的惰性,最大限度地弥补物的软肋。换言之,校园所有的设施设备都应该被打上“安全”的烙印,才可能保障师生的安全,否则就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在校园诸多设施设备中,校舍是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元素,也是安全风险最大的地方。从耳闻目睹的不少校舍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案件中,我们可以得到真切的感知。校舍安全的软肋何在?一是我国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建设的制度体系及体制性缺陷。如,虽然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有关校舍安全的制度和规章(如《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等),但没有统一的专门针对所有学校的建筑设计规范,况且现有规范、标准由不同部门编写,部分由教育系统内部的建筑部门编写,在标准和规范上有不协调、不一致的地方。再如,国家对学校校舍建设的投入资金虽然不断加大,但一些落后地区,“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仍有困难。另外,也缺乏严格的校舍建设项目审批和专业的独立监理[3]。二是学校自身在校舍建设实施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招标把关、自身监理的不严,为达到所谓节省资金的偷工减料等等。上述两种“软肋”的存在,不能不说是校舍“物防”的隐患所在。但应该承认,校舍建设制度性缺陷总是相对的,客观上来说,任何制度建设都不能马上趋于完善,需要一个时间进程。所以,发挥校园安全防范方面的主体意识水平,克服不应有的懒惰思想,才是做好校舍物防的关键。在汶川大地震中,相对于当地其他学校来看,北川刘汉希望小学(被称为“最牛希望小学”)等五所小学的校舍安然无恙,师生也平安无事,就告诉我们发挥物防的主观能动性是多么重要。同时,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之所以被誉为“地震‘震’出来的最牛的校长”,与他主动克服校舍物防的“消极意识”而积极作为,当然是密切相关的。

3.制约校园安全防范的现时“尴尬”――技防的滞后

技防是对人防和物防在方式方法上的补充,是人防和物防功能的延伸和加强,它在和人防、物防的融合中,凭借的主要是高科技的产品和系统。而目前,学校安全技防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的不平衡。整体看来,发达地区及城市学校优于落后地区和农村学校。但即使是有条件进行技防的学校来看,也还存在着校内技防手段运用的不平衡问题,如作为现时技防主要物件的电子监控设备,在校园空间配置上的覆盖面还不宽;即使是校园安保重点部位(宿舍、食堂等)也没能完全覆盖。除了技防手段的有无及覆盖程度存在不足外,技防产品和系统本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技防产品和系统是用来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它本身必须首先具有优越的性能,才可能保证被保护对象的安全。但经了解,目前有些学校的技防产品及系统的购置、安装和使用指导,不是与专业厂家或其专门机构联系完成,而是和中介人员谋和构建,导致了诸多技防设备质量问题的出现和使用指导上的一些误区,最终使技防投入落到了虚处。技防产品和系统应该具有高质量性(安全标准和高电磁兼容标准)、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与保障性)、适应环境性(温度、湿度、气压、辐射、降雨、固体沉降物、风、盐、臭氧、生物和微生物、震动等)、可操作性(设备与系统充分适应人的操作特点和要求),但限于诸多因素,有些学校在对技防产品和系统选择、安装和使用时并没有很好地予以关注。因此,有的技防硬件较好的学校,其技防手段成了摆设和应景的工具,有时甚至与硬件配用的初衷相反,由于预警的误报,还造成了师生的“虚惊”和一时的“混乱”。

二、 校园安全防范的积极建议

1.克服人防的惰性

首先要端正“安全为天”的严肃意识,尤其是学校“一把手”,要真正担当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建立责权明确、风险共担的安全工作机制。实行安全规制决策论证制,制定既符合法理又切合实际的校内安全规章(包括“反应”预案);加大规章的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在注重惩处的同时,还应注重奖励,避免校园安全防范问题上的“只惩不奖”现象。正确理解“以生为本”的理念内涵,“在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中,要解决安全问题与教育理念、教育活动的矛盾,不能因噎废食”[4],不能“单纯强调对学生的保护,而忽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需求”[4],不能搞过度化的安全管理,不能“以牺牲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行为活动自由为代价而换取所谓‘学校安全’”[5]。

2.防止物防的软肋

认真理解和正确运用现有的有关校舍建设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做好校舍建设、维修、改造工作,积极预防“偷工减料”和借机腐败行为,坚决杜绝校舍建设工程中的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校园基建氛围。急师生所急,努力为师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教学和学习设施设备,随时排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隐患,积极做好记录危险、评估危险、监控危险工作,并对已经发生的危险做好科学处置。

3.提升技防的品位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弥补校园安保力量的人力不足和人防缺陷;增加技防的有效度含量,克服技防设备购置安装上的“蒙混”现象;加大对技防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技防设备和系统的运用水平。根据地方实际,做好校园技防系统与当地公安部门的系统联网工作,提高校园安全综合治理的广度、力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 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DB/OL]baike.省略/view/2394575.htm.

[2] 曹海永.安全制度本身就一定安全吗.中国教育报,2010-01-26.

[3]宋映泉.校舍安全何以保障.教育评论,2008(4).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范文第2篇

一、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现状及突出问题

(1)企业治安保卫职能转变后,随着权限的限制及人员组织结构的调整,治安保卫部门逐渐被漠视,机构被兼并,人员老弱病残较多。(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炭资源的枯竭,老区实行了破产重组,不稳定因素凸显。(3)企业破产重组后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遗留问题,职工群众上访不断。(4)企业重组后,治保人员相对减少,保卫力量薄弱,造成企业被盗窃,物资流失严重。(5)保卫组织受本身权限的限制,只能被动防范,没有执法权,加之人员素质较低、待遇低,内部存在不稳定因素。

二、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范文第3篇

摘要: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计量技术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高职业病防范水平。

关键词:计量 职业健康 安全

一、计量安全防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与职业工作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涉及影响人们健康与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产业界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如何不断改善从业人员的职业工作环境,从而促进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我国制定了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确定了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的基本内容。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规定的内容可概括为:事故预防、事故处理、法律责任三个主要方面。在事故预防方面的法规要求基本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人员与设施,设备与物品,作业环境,管理。为了消除、限制或预防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职工安全和健康,保障设备安全和生产正常运行,我国制定了大量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如: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8002-2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对计量安全防护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保障计量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是计量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计量安全防护是指在计量工作及相关活动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和防护问题。劳动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此而言,计量安全防护是要保护计量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换言之,计量安全防护是指计量工作人员在从事计量工作或相关活动过程中获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劳动安全保障条件,建立安全健康风险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和控制职业危害。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入不出事故的状态。而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设备或财产损失以及工作环境破坏的状态。事故就是造成人员死亡、疾病(职业病)、伤害、损坏及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事故是突然发生的,安全防护就是防止事故发生和保护人员与设备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为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就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就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可能会引事故的发生,某一个或某些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称之为风险。

二、计量工作的特点

计量工作涉及操作人员、测量标准、设施、设备、测量方法、被测对象、测量数据等许多方面,计量安全防护必须根据计量工作的特点进行。计量工作有如下特点:(1)计量涉及的专业面广。从大力值的测力设备到高电压设备、电离辐射源、射频辐射源,以及各种化学试剂、标准物质等,许多方面都会涉及安全风险。(2)计量要求的环境条件严格。为达到计量标准的高准确度和高稳定性,往往需要采用恒温、防振、屏蔽等控制环境条件的设施,长期处于这些设施中可能会对人员的健康有影响。(3)计量标准及其配套仪器设备价昂贵,一旦由于火灾、爆炸或其他因素造成设备损坏,不仅财产损失严重,并且由于计量单位服务面广,会波及影响到量值传递工作的正常进行。(4)计量所依据的方法由法规性文件加以控制。计量人员必须执行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一些实验室还制定了操作规程,因此可以在制定规程或规范时对本专业存在的危险源提出防范措施和严格的操作要求。计量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安全防护。

三、计量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1)辨识危险源,找到不安全因素;(2)通过风险评估,分析危险源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风险控制,规划防护设施和应急措施;(3)起草操作规范和安全防护规范;(4)最大限度地为计量人员提供安全防护;(5)实施计量过程的安全管理,保障计量人员的人身安全。

四、计量安全防护的要点。

危险源可能的来源也就是计量安全防护要重视的要点,大致如下:

(1)物理因素:例如:噪声、振动、强光、气压(低压/高压)、电离辐射、强电磁场辐射;(2)生物因素:例如:细菌、病毒;(3)化学因素:例如:汞、苯、硫酸、铅、溶剂;(4)环境因素:例如:窒息、脱水、吸入微粒、温度过高或过低;(5)火灾危险:例如:爆炸、烟熏(有毒气体/有毒蒸气)、高腐蚀化学物质、汽油;(6)机械因素:例如:压缩空气/高压水流(例如切屑液流)、超负荷、切断、拉伸、缠绕、磨损、碰撞、剪切、刺穿;高处坠落、尖锐物体刺伤、设备运输中磕碰、滑倒或绊倒;(7)心理因素:例如:压力、暴力、灾害、抑郁等引起的社会心理问题。

五、结束语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区治安;防范;

[Abstract]: Residential property security precautions in the forefront of public security.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munity policing is a complex personnel, security facilities are not complete, diversification in manage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 measures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strengthen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play technical role.

Keyword]: residential security; precaution;

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物业小区是居民居住的家园,其治安状况直接关系着每一个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物业小区又是人口聚集的地方,一旦发生治安问题,很容易导致大的公共安全事件。做好物业小区治安防范,既是每个物业小区自己的事情,又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给予格外的重视。

一、影响小区治安的主要因素

居住小区的存在形态有多种,既有设施功能不配套的老旧小区,又有设施功能相对完善的新建小区,其影响治安的主要因素也不尽相同。就老旧小区来说,影响治安的因素更多,更复杂。

人员构成复杂。所有治安问题,根子是人的问题。一方面,由过去通过购买单位住房构成的小区,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比较密切,街坊邻居之间彼此了解,谁家遇到什么大事小情,邻里之间都能出手帮助;谁家遇到什么家庭矛盾,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内部人员的调解,相当程度上化解矛盾。但是这样的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社区的住户大多购买了一套或者多套新住房,原来的房子用来出租,地段较好、距离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较近的房子,出租率会更高,打破了原来相对单一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后,由于收入偏低,再加上工作不固定,就把选择租房的对象瞄准了老旧小区,看中的就是老旧小区租金便宜,有的甚至一套房子良三个住户租用,而这些住户又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工作,彼此之间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多求助于自己的老乡亲戚或者同事,彼此之间互不打听,缺乏了解,再加上租期一般都比较短,流动性很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

治安设施不配套。由于时代、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老旧小区一般来说治安配套设施比较落后。一是表现在环境较差。小区道路不通畅,路面坑坑洼洼,缺乏路灯设施,垃圾回收不及时,楼道杂物堆积,卫生状况较差;二是治安防范物质基础十分脆弱,门房、围墙、车棚、消防器材、警卫器械等严重不足,部分小区车辆人员随意进出,无治安管理人员或治安管理人员老化、兼职较多。至于高科技防控设施更是欠缺,普及率极低;三是老旧小区大都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房龄,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小区,有些属于棚户区,从治安角度讲 ,防盗、防火、防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存在着较大的治安隐患。

管理主体多元。在许多老旧小区,特别是早期形成的单位福利房,小区是由企业自建自管,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改制整合、破产或倒闭,导致部分小区长期无公司管理。一些多家开发主体开发的小区,管理主体难统一、难协调,形成不了集中管的格局,因而出现了无人管、不愿管、很难管的现象。有的小区对治安情况无人问津,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干脆与安全问题脱离干系,不愿负责任,不想插手治理。导致影响治安的隐患比较多,例如入室盗窃时有发生,居民安全度不高。

对于新开发小区来说,虽然治安硬件建设相对完善,但是如住户治安意识不强,尤其是高层建筑,电梯广泛使用,电梯这一特种设备安全,又构成了影响治安的新的不安全因素。

二、防范小区治安的主要途径

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一个物业小区,其治安状况,是住户最为关心的大问题,如果治安状况不好,治安事件频发,即使再好的硬件设施,再好的配套设施,也不会因其人们的安全感,更不会带来幸福感。防范小区治安,不仅是物业小区一家的事情,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给住户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安宁的居住环境。

1、强化制度落实,防范治安风险。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安全的重要保证。这里不去探讨还有哪些制度漏洞,而是把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上。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小区治安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想到的,基本都想到了,能够建立的,基本都建立了,许多小区之所以发生治安状况,很多不是缺乏制度,而是制度没有落实。比如:按照规定,严禁私自改装电气管线,但是许多家庭在装修住房时,私自改装电气管线几乎成为普遍现象。有关制度之所以得不到落实,一是制度本身有问题。例如前些年,许多城市规定不得在小区内养狗,后来又规定,养狗要有申请养狗证。养狗,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家庭的出现,使得养狗不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弥补。那么,在制度上就要考虑,既然禁止养狗不可能,就要明确可以养什么样的狗,而不能超出范围随意养狗。实际上,养狗证现在已经成了摆设,许多家庭不仅养狗,而且有的养的狗越来越大,对大人,尤其是对老人、孩子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设置制度时,既要考虑现实可能,更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责任不明确。小区治安如同公共安全一样,没有明确的责任,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小区治安责任制方面,涉及到办事处、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以及公安机关等。这里面,办事处、公安机关的责任容易得到落实,人员相对也比较固定,但是居委会、尤其是物业的治安责任落实就是一个大问题,作为最基层的治安管理单位,他们的人员流动比较频繁,“跳槽”现象比较普遍,一个人一旦离开,一方面难以招到合适人员,即使招到合适人员,还要经过岗位培训等诸多环节,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小区治安从业人员,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都不高,缺乏对做好小区治安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必要的治安管理知识,缺乏应对小区治安的应有技能。有的安保人员更是把心思用来、吃拿卡要上,不仅不能安民,倒是成为扰民、害民的帮手。

2、加强宣传教育,防范治安风险。小区治安,贵在防范。防范,就要具备必要防范意识,具备必要的防范知识,具备必要的防范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让每一个居民,每一个安保人员,都成为小区治安的热情参与者。一是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居民治安意识的提高,是做好小区治安的重要环节。(1)用好小区宣传栏。宣传栏是治安宣传的有效阵地,可惜,现在许多公告栏、宣传栏被小广告所占据,这里面,既有治安防范知识宣传频率低的问题,也有知识更新慢的问题,如此,就很难让居民做到“警钟长鸣”。(2)办好居民夜校。现在许多小区商业化色彩浓厚,没有常设的居民夜校。居民夜校可以采取财政补助的方式,开展多方面的培训,尤其是治安知识培训,在提升居民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小区的文化色彩。(3)办好小区公共活动。目前,不少小区健身房、活动房等活动设施相对齐全,居民在小区内就可以的得到锻炼。但是这些设施具有很强的盈利性,可以设想在规模比较大的小区,可以设置公共性文化娱乐活动,把治安宣传纳入其中,就可以有效提高居民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小区业主的主观能动性。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管理,也是做好小区治安的重要环节。(1)组建楼栋长队伍,负责每一栋楼房的联络、守望,加强警戒。笔者所在的小区实行楼栋长管理后,治安效果较好。(2)建立和完善业主档案。小区内重点人员做到心中有数,逐步加强小区业主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务的“三自”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业主治安防范意识。

3、提升人员素质,防范治安风险。小区治安是整个公共安全的基础,做好小区治安等于是为公共安全夯实基础。做好小区治安的重要前提,就是提升人员素质。目前来看,小区安保人员的素质总体上是不高的。(1)强化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重点,一方面是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内容应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应当具备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让从业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掌握治安管理工作的相应知识。(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小区治安管理也不例外。从业人员不仅要有相应的知识技能,更要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如果从业人员失去职业道德,监守自盗,就有可能从小区治安的守护者,变为小区治安的危害者。(3)加强专业培训。安保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处在小区治安的第一线,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基本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可以通过技能选拔,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对安保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这里面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提高工资待遇,稳定安保人员队伍,让安保人员安的下心,留的住人。

4、发挥技防作用,防范治安风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治安防范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技术防范是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遏制当前入室盗窃案高发的有效手段。有些居民住宅小区安防系统远未达到合格标准,有些居民住宅小区技防设施维护、保养资金未能得到保障,致使一些安装技防设施年久,未能得到及时维护、保养的小区技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部分住宅小区监控探头变成“瞎子”,报警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一些无技防设施或未经技防管理部门竣工验收的小区被交付使用。由于技防设施不到位,一方面使小区安全防范留下隐患,小区入室盗抢案件频发;另一方面也为小区加装技防设施增加了难度。为此,各级政府应当把小区治安技防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强化居民小区技防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小区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各级公安部门应认真执行《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加强日常检查;房地部门对住宅小区技防不达标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技防管理部门申报评审验收的,应缓发《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公安部门会同房地、人保部门对全区小区物业保安、技防设施管理操作员分批组织业务培训,保障技防设施的正常运转,并指导物业公司建立完善技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从而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此外,笔者认为,物业小区治安防范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应由政府主管部门对小区实行治安等级分类控制管理,对小区的治安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考核辖区办事处,办事处考核社区居委会,考核物业管理公司,通过一级考核一级,上下联动,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做好小区治安防范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参考资料】

1、《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 作者:陈德豪、杨振标

安全防范的基本要素范文第5篇

一、农村信用社实施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思想观念存在差距。当前,部分农村信用社主任员工,对于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思想认识存在误区甚至少数信用社领导和员工把安全防范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安全防范工作就是保卫科(股)的事,与农村信用社网点关系不大,不属于农村信社网点职责范围的模糊认识,导致部分农村信用社网点安全防范工作未能全面开展,对辖内基层网点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还有部分基层网点负责人和员工重业务讲效益轻安全防范,对安全防范是例行公事,只要不出事,皆大欢喜,或者说起责任来,安全第一,忙起来则效益第一,置安全防范于可重可轻之间,疏于实际性的开展。基层网点本身各方面的工作和接洽也多而杂,加之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已参差不齐,安全防范工作常常受到其他工作和个人生活习惯的冲击,制约了基层网点安全防范工作的正常开展,工作不到位、不规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安全防范业务知识不精通。基层网点员工安全防范业务知识了解甚少,这是制约基层网点安全防范发展的瓶颈问题。安全防范工作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不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就很难开展安全防范。基层网点员工平时从事业务技能操作。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平时也难以有时间和机会接受安全防范方面的培训,对一些必需的安全防范知识只能单纯地通过文件和制度来纸上谈兵,各网点虽然配备了一名兼顾安全员,但由于人事调动频繁,岗位不固定,也难以有心去钻研,难以独立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具体表现在:对安全防防范知识缺乏了解,了解的渠道也单一;理论少,实践演习(演练)更少;对安全防范设施的了解和操作不到位;对安全防范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3、宣传力度不足,监督力度不够。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规定:“法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大,部分法人单位对安全防范工作不重视。再加上部分基层网点负责人和员工认为安全防范工作劳而无功,任务重而杂却无成绩可言,或认为责任重、专业性强而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担任兼职安全员来接手安全防范工作,从而导致基层网点安全防范工作达不到应有的力度。

二、针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安全防范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转变思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农村信用社要把案防检查与安全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县联社内控人员在例行检查时,除了对内勤和外勤岗检查外,同时还要进行安全防范检查,使基层网点的安全防范工作既能纳入有效地日常检查、季(年)考核和评优评先中来,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的安全防范工作深入开展。县联社保卫科对全辖内基层网点有在安全防范上履行着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责,但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仅靠保卫科几名保卫专干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基层网点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居地都有派出所、镇政府;对居地人员、社会环境较熟悉;周边邻居、单位可以联防……。站在安全防范第一线的基层网点就在充分利用优势,调动一切力量,发挥群防群治,因地制宜的作用,减少安全防范中的失控漏管,要充分发挥对基层一线情况熟、底数清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把安全防范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安排,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同时相应开展和安全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