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同管控要点

合同管控要点

合同管控要点

合同管控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合同管控要点范文第2篇

1、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公司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

2、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3、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等管控节点。

3.1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

这一环节可以使公司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3.2.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

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公司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公司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3.3.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

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公司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3.4.物资验收入库环节。

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3.5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

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3.6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合同管控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

1 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分析

(1)工程招投标环节的影响。通过招投标可以确定中标价,而合同价是在中标价的基础上确定的,如果招投标工作失误,将会造成中标价失真,无法为造价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甚至导致造价失控。

(2)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的影响。合同价的确定,进一步精确了造价控制目标,合同条款的拟定为造价控制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和原则。合同签订后以合同条款为依据。对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工程计量、工程款支付、工程索赔等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的失控必然导致造价的失控。

(3)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环节的影响。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投标价及合同价确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合同价格的调整也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还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环节的失控将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4)材料管理环节的影响。一方面材料价格是中标价与合同价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材料费用在建安造价中占有较大比例,材料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材料管理的失控也必然引起工程造价的失控。

(5)竣工结算审核的影响。结算审核是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环节,通过严格、细致的结算审核,可以确保工程结算造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均会对工程造价的形成产生影响,其中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审查与材料管理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对这四个环节的忽视就是导致造价失控的直接原因。

2 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

2.1 是由这些环节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1)具有事前控制的特点。在工程实施阶段,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审查都是在工程正式开工以前就已启动的控制环节,此时正是工程造价形成初始阶段,除在合同签订后支付少量工程预付款外,大量的建设资金还未正式投入到工程施工中去,因此,建设单位可以在造价超资或失控成为事实以前及时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有效控制进行调整纠偏,从而避免施工阶段在主要资金量已经转化为建筑实体后才发现造价超资,导致造价控制工作面临无法逆转和弥补的被动局面。

(2)具有目标控制的特点。通过周密的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确定下来的价格即为造价控制目标,此后的所有造价控制工作均围绕该目标展开。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对目标价的确定应全面、合理、综合地考虑,既要价格低廉,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还应具有可操作性。

(3)具有主动控制的特点。通过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可以初步确定工程造价,随后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合同签订与管理、材料管理等可以在施工图的基础上准确核定造价的计算依据,从而使工程的实际价格进一步清晰,与造价控制目标的偏差值也就更为明确,下一步就是主动采取纠偏措施。建设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这四个环节具有的主动控制特点,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依据已建工程的经验,对容易导致造价失控或超资的控制薄弱点,或是施工单位可能设置的费用或索赔陷井处进行有针对性地主动控制。对这几个环节的控制具有投入低、效果好的优点,是最有效的主动控制手段。

2.2 是由这些环节所包含的内容和对造价控制所起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1)从内容上讲,由这些环节引起的造价波动都比较大,严重的可能导致造价失控。工程招投标,包括施工和材料(设备)供应招投标,是造价控制的源头。合同的签订与管理涵盖了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完毕的所有相关方面,包括签证变更管理、工程计量、索赔、竣工结算等,是工程项且管理的主要内容。审查合格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纲领性文件,是工程费用预结算的重要依据。材料管理方面。建筑材料费通常要占到工程建安造价的50~60%左右,因此材料价格的变化决定着工程造价的变化。

(2)关键环节的内容决定了整个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指导原则和具体操作依据。例如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的条款明确规定了定价原则和价格变更的原则等等控制依据,约定的合同价款即为造价控制目标等。造价控制工作主要就是围绕这些内容开展的。

(3)加强四个环节的控制实现了经济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经济环节(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材料管理)的控制与技术环节(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的控制协调统一起来,通过经济分析与技术比较,力求在技术先进前提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即实现技术与经济均衡一致的综合控制,这是造价控制最有效的手段。

(4)四个环节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互为补充,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任一环节的放松和忽视都对其他环节的控制产生不利,最终影响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四个环节的控制应全面、综合,缺一不可。

3 实施阶段主动控制工程造价的基本思路

从当前的实际状况看,一方面多数建设单位对于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采取事后核算方式,因此对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工作都非常重视。也非常严格,通常要经过自审、社会审计、主管审计部门审计后才能完成,特别是在经验丰富的造价咨询公司协助下,审计工作都做得很专业、细致,因此由于竣工结算出错而造成造价失控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另一方面,由于控制意识、手段、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原因,不少建设单位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工程造价的招投标、合同签订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材料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却比较薄弱和欠缺,导致造价控制的结果不理想,结算超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合同管控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149-0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工作,以实现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它包含了项目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准备阶段、保修阶段的整个全过程。近年来,随着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笔者结合自身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出以下若干观点。

1 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是在保证项目管理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将建设成本控制在计划的目标范围内。它是项目管理的关键性指标,对于业主而言意味着项目投资的规模,对于施工方而言则是施工成本的控制。为实现最大程度的成本控制,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组织措施。首先,成本控制不应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任务,而应该与整个项目实施的相关人员和流程都有密切的关系。建设工程项目应采取项目经理责任制,即通过分工、协作、任务分配等措施,来将施工管理的各个任务关联到各个相关的人员,并进而落实到每一个施工阶段及施工环节,从人员组织上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其次,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问题,在于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以及对工作流程的优化。通过优化各种生产要素配置,采取动态跟踪管理,做好施工规划,有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加强施工调配管理,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避免因计划不周或计划混乱造成施工成本增加。从施工流程组织方面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降低施工成本。第三,组织措施是其他措施的前提和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是确保施工流程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严格的组织措施保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本控制效果。

{2}技术措施。为实现项目的费用目标,我们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还需结合其经济效果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具体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代用、改变配合比等方法,在满足各种要求的前提下,选取经济性价比较高的合适材料,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及施工设备使用方案,结合施工进度要求,适当减少材料库存,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以降低运输成本等。总之,项目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应避免单从技术角度考虑而忽视经济效果论证的做法。

{3}经济措施。成本控制的经济措施主要体现在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风险评估及其他成本相关的各项管理等方面。首先,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计划编制具体的资金利用规划,确定并分解各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其次,应分析施工成本目标管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制定防范对策;第三,贯穿项目成本管理始终也是最为常见的经济措施即是资金使用的记录、整理、核算、变更及分析等。

{4}合同措施。运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我们应该洞察合同风险,对合同当中涉及施工成本的部分保持高度敏感。考察分析不同的合同模式,选用适合于工程特点的结构模式;仔细研读合同条款中影响成本控制及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其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合同执行阶段,我们还必须密切关注整个合同的履行情况,以应对索赔需求或被索赔的情况。

2 进度控制

所谓的进度控制,顾名思义即是采取各种管理措施以实现工程的进度目标。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进度控制也应该随着项目的进展进行适时的调整。只重视进度的编制计划而不关注针对施工所需必要的调整,进度无法得到控制,进度目标也无法如期实现。

2.1 组织措施

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目标的关键在于项目管理是否有科学、清晰、流畅的组织体系。显而易见,体系混乱、结构模糊的项目管理是不可能完成项目既定目标的。作为项目管理人员,我们必须协同合作,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分工职责及项目管理流程,设立专责负责项目的进度控制工作。

进度控制工作的任务和职能应在项目管理的任务分工表和职能分工表中明确,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及相关人员。另外,还需编制项目进度控制工作流程:如计划审批程序等,计划并组织有关进度控制的各种会议以开展及时的协调工作等。

2.2 技术措施

项目的进度除了受到项目管理体系的影响之外,还与项目的设计及施工技术密切相关。不同的设计理念、设计技术路线、设计方案有着各自的关注点及侧重点,项目是否选择了符合工程进度目标的技术措施会对工程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项目在决策技术方案时侧重考虑工程质量而未结合施工进度目标,将必然导致工期的延后,如此,施工方在工期压力之下极有可能因赶工期反而造成施工粗糙最终影响工程质量,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在设计工作前期,评审和选用设计方案时就应在施工技术和工程进度之间作分析和比较;在决策时,不仅应分析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还须考虑其对进度的影响。

2.3 经济措施

通常情况下,项目建设工程都是比较繁杂的,要如期实现进度目标,还必须关注项目投资计划、建设资金需求计划及其他等。畅通的经济条件是确保实现进度目标的保证,我们必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与进度计划相适应的预算计划,包括资金、人力、物力等。另外,我们还需要提前考虑可能存在的根据施工进度或施工状况确实可能需要发生的需求变动或施工计划变动,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如增加阶段性预算、调整施工计划等等。

2.4 管理措施

首先,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系统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这一体系是一个动态编制和调整计划的过程,会随着项目进展而逐步建立并完善。为使各参与方快速准确地获取进度信息,我们可以建立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以辅助进度控制,便于计划的及时调整或编制,实现进度控制的科学化。其次,工程计划的编制必须符合不同阶段施工的实际特点,切实考虑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利用网络工程计算明确施工关键点及关键阶段,并利用非关键工作期时间,合理安排工期,实现进度控制科学化。第三,工程项目的承发包模式直接关系着项目管理方组织与协调的内容及方式。为了实现进度目标,我们需要与施工单位、采购方选择合理的合作模式,在规避商业风险,考虑经济合理的同时,也应综合分析其对项目进度的影响,避免过多合同,容易引起管理混乱,也会影响工程进度。第四,为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制定进度控制措施的同时还需关注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进度失控的风险。

3 质量控制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使命和灵魂,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即是通过各种项目策划、项目定位及目标决策等等以实现投资人的建设意图。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贯穿于从工程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和运行有效的、系统的工程项目质量管控体系,明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点,并采取有效地管控措施,将风险消灭于发生之前,在各种监督下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需要以实现既定目标为关键,在具体施工条件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施工工序,保证有效监督,对质量形成之前、之中、之后进行系统的控制。

3.1 事前控制

为了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我们需要在正式施工前通过编制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分析施工方案及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对质量因素主动管理,规避风险,积极引导项目施工实现总体质量目标。

事前控制不仅仅要求项目管理方在管理方面要具备主动控制、提前预防的理念,在组织体系、管理流程、技术方案、预算方案等等方面都要进行充分考量,整合资源、创新技术、科学管理,分析质量风险因素,明确质量关键点,针对质量薄弱点,提前制定有效对策,保证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3.2 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施工方的自我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对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实行动态把控,发挥技术能力完成符合预定目标的作业任务。同时,事中质量控制还包括他人对施工方的监控,包括监理机构或政府机构等方面对施工过程或施工质量组织进行的检测检验等等。

事中质量控制首先是建立在周密的施工计划基础之上的,以既定的质量目标为依据,针对事前控制时确定的质量关键点、薄弱点等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质量风险点;其次,还要确保施工工序科学,施工质量合格,如此才能有效有序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

3.3 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即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把关,评价并审核施工结果,发现施工质量缺陷,提出纠正偏差等改进措施,对不合格工序或产品进行整改处理,避免其流入下道工序或进入市场引起质量问题。事后控制的关键在于对每一阶段性的质量进行审核把关,保证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对质量的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我们需要将其贯穿施工的整个实施阶段,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措施相结合,在一轮轮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实现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4 结 语

工程施工是将工程设计意图形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项目使用价值最终形成的重要阶段。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是在预定的投资规模内,以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及施工合同等所共同决定的预期使用功能及质量标准为总目标,对整个项目的投资价值、经济效益及项目最终使用价值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明确施工管理总体目标,加强施工管理能力,对成本、进度及质量综合把握,贯彻全面、全过程的管理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把控施工总体进程,实现三大目标的合理控制,创造最优化的项目价值。

参考文献:

[1] 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合同管控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科学发展,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法律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科学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超级秘书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