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年献辞

新年献辞

新年献辞

新年献辞范文第1篇

1. 中央级报纸和省级党报分别是对2006年全国、全省工作重点,本报报道重点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

《人民日报》在致读者中写道:“在这一年里,《人民日报》紧扣时代主题,坚持贴近实际,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发挥优势,增强特色,进一步提高了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新年到来之际,人民日报的发行量又有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光明日报》 在 《你好,2007》 中描述过去的一年: “回首2006年,我们共同创造了新的历史。20万亿元的GDP总产值3.9万亿元的财政收入,13亿人共同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正式启航。

《湖南日报》在《争创富民强省新业绩》中也是回顾了过去的一年。

2. 市级党报多采用市委书记、市长或市政府的新年祝辞,并在祝辞中对本市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如《天津日报》《重庆晚报》《石家庄日报》《青岛日报》《厦门日报》等。

3. 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别是对本市、本报和本行业一年来业绩进行概括和总结。

《楚天都市报》在《迈向第二个“十年”……》中对本报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作了总结:“过去的一年,对本报也是不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再次捧回中国新闻奖,三度‘蝉联’全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20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世界报业排行榜40强……成筐的收获中,凝聚着读者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

《法制日报》列举了2006年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些值得记住的人和事,以及这一年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新法律法规。

4. 对来年工作的规划和部署。

《天津日报》在新年献辞中指出:“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

上海《文汇报》刊登了上海市长韩正的新年献辞。

《深圳特区报》在《一年的精彩从今天开始》中对2007年深圳的工作进行了规划。

5. 把握契机,推动改版,对改版后的报纸寄予希望。

2007年元旦,在笔者所考查的30份报纸中,有四份报纸新年贺词中告诉读者改版信息,分别为《北京青年报》《中山日报》《沈阳今报》和《京江晚报》。

《北京青年报》2006年1月1日进行了改版,时隔一年,2007年《新年致读者》概述了去年元旦改版后所获得的好评以及取得的成绩,说明继续改版的原因,并向读者介绍《北京青年报》再次改版所做的调整。也能看到对改版后报纸的展望。

6. 对新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都市报和晚报的新年献辞更有诗意和美感。

《南方都市报》在社论《愿你在新年里过上更好的生活》写道:“每个人都应该被祝福。每个人都应该勇于盼望。新年是时间的节点,击打希望的节奏。不管2006年是否让人失望,不管历史留给2007年的这个起点是否让人悲观,今天你都必须相信,一定要相信,新的一年会有变化、有机遇、有收获、有惊喜。

今天你必须相信,新的一年你将过上更好的生活。”

7. 媒体对新的一年的承诺。

新年第一天媒体向读者许下承诺,这既是希望在广大读者监督下进步的表现,亦是媒体前行的动力。

由于读者对象不同,在新年献辞中也有差异:党报、机关报更多谈的是全国和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计划和部署,给人们以宏观的信息把握;而晚报、都市报、专业类报纸则主要介绍本报过去一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对新年报业自身发展所寄予的希望和对读者的民生问题的关注。

新年献辞范文第2篇

每一次冬去春来,注定有辞旧迎新的寓意。

经历了又一年光阴荏苒,《传媒》与行业同进,迈入世界瞩目与期待的2008年

回首2007,《传媒》力求版式更讲究,专题更精细,问题更透彻,覆盖更广泛,定位更明确。

回首2007,《传媒》记者深入一线学习、调研、采访的脚步遍及大江南北,《传媒》关注、审读、聚焦的目光投向行业内外。

回首2007,《传媒》打造的品牌会议规模更大,影响更广。年初的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参会媒体逾两百多家,涵盖报刊、广电、网络新媒体等;年中专为回馈报刊业量身定做的“首届中国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与会报刊社领导近百名,气势宏大,成果丰硕。

回首2007,《传媒》的品牌进一步强化,影响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显现

想想这一年的时间确实太短,我们还来不及专门歇下脚步,认真仔细地回味。

想想这一年我们所做的事却又是如此的多,而且有许多在《传媒》的发展史上是如此的富有代表意义。

当然,再多想想,我们偶尔也会重新拾起这一年里所有经历过的那些忙碌、辛劳、委屈甚至苦难

2007,正是《传媒》调整、成长的一年。如何在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适应行业发展,在内容与经营上冲出重围、勇立潮头,成为《传媒》每一个成员深思深虑的课题。在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扶持下,2007年《传媒》成功地走过来了,快乐地成长了,而且步子迈得更稳健,肌体变得更结实,观点变得更深邃。

感谢2007年每一个成长的脚印。

这些脚印里,有我们始终坚守的信念。趁着党的十七大的东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带来传媒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办好《传媒》,同样是在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发一份光,献一份热。

这些脚印里,有我们始终坚守的对事业的忠诚。身为《传媒》人,自当为传媒行业鼓与呼,自当投身传媒业发展的大潮,纵览行业风云,总结行业趋势,提炼行业观点,提供经典案例。无论有多少苦涩要咽下,无论有多少困难要克服,“传媒”两字始终能给我们激情与力量。

这些脚印里,还有我们对传媒单位的一颗服务的诚心。2007年,《传媒》杂志的每一个同志始终坚持谦虚大气、求知务实的精神,以力求严谨的学术作风编排内容,以精诚协作的态度对待客户,以不卑不亢的姿态面对轻视我们的人。为了验证一个观点,我们深入一线考察;为了提炼经营模式,我们走遍大江南北。

《传媒》的成长,还要感谢《传媒》自诞生以来的许许多多的老朋友与新朋友,是他们始终如一的信任的目光滋养着《传媒》,是他们对《传媒》的热烈期盼给了我们土壤与发展的空间。杨伟光、尹明华、江作苏、吴海民、徐少达以及那些常年支持我们的理事成员,这里不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但就是这些目前在业界叱咤风云的精英们,用他们的真诚哺育《传媒》欣欣向荣

《传媒》有太多的感谢,唯有以2008年最投入又有成效的工作回报。

2008年,这个因为奥运受到世界瞩目的一年,传媒业也将因为奥运会的机遇将面临新的分化重组,传统媒体将面临更大挑战,网络媒体将大唱主角,新的传媒形态将不断涌现《传媒》,将带着业界共同的疑问,共同的期待,继续做好行业的引领者、前瞻者、服务者及守望者,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到位的工作、更炽热的激情、更严谨的态度,力求为业界提供一份最有实用价值的传媒大餐。

新年献辞范文第3篇

同志们、朋友们:

伴随着收获的喜悦,满怀着奋进的豪情,我们脚踏实地地走过多姿多彩的XX年,信心百倍地迎来充满生机的XX年。值此岁月更替、佳节到来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新年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向节日坚守岗位的同志们,向一直关心、支持xx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驻武部队官兵和xx籍在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刚过去的XX年,是全县人民奋发进取,勇创佳绩的一年;也是我县各项事业锐意创新,全面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推进富民强县,打造温泉名城,构建和谐家园”的工作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和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x亿元,其中工业产值x亿元,比上年增长x%;地区生产总值x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总收入x亿元,增长3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x亿元,增长x%。尤其可喜的是,以温泉生态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全年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x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第二届“中国·xx温泉节”、“新农村建设xx茶乡行”活动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县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成绩斐然。

新的一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5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将掀开新的一页。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创新之路,继续深入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项目投资为手段,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温泉开发为龙头,加快旅游产业培育;以改善民生为基础,努力构建和谐家园;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集中一切智慧,调动各方力量,以更加充足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xx富民强县伟业的新篇章。

奋进乐章普天同奏,创业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为创造xx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新年献辞范文第4篇

回首2004,令人振奋。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一公”精神、开创公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平安临沂、创建最安定地区”为全市公安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关怀和重视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为公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公安会议的召开为我市公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回首2004,让人感动。过去的一年,全市5000名公安民警昼夜奋战,顽强拼搏,守卫着千家万户的安宁。一年来,为了沂蒙热土的繁荣,为了1000多万沂蒙儿女的平安,沂蒙 警队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赤诚:全警大练兵铸造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铁骨;侦破命案和打黑除恶行动捷报频传;网格化巡逻让群众更多地看到了民警亲切的身影。在这*的承诺背后,广大民警抛洒出热血和汗水:巡逻队员于金喜,在追捕犯罪嫌疑人的滂沱大雨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面对凶残的歹徒毅然奋勇向前的刑警公庆,擒获歹徒后已是血染衣襟;交警胡仲伟,在全国大练兵汇报表演凯旋时面对的是母亲的亡灵……。

光荣的2004,沂蒙警队奏出了立警为公的时代强音;不平凡的2004,沂蒙警队努力实践着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

2005,是一个千帆竞发、充满生机的年代。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干事创业,不辱使命。

新的一年,是对敌斗争的复杂期,是刑事案件的高发期,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公安民警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维护好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和组织的破坏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现行犯罪活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的一年,我们要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集体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

新的一年,要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全面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新的一年,要以贯彻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一公”和全市公安会议精神为主线,继续践行“人民至上,法律至尊,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临沂公安精神,始终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认真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不断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增强公安队伍的*素质、业务素质和体能素质,努力把公安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新年献辞范文第5篇

可见,陈望道先生是德高望重的,是令学术界所敬慕的。那么,他因何受到几代人乃至世界学术界的学者的尊重呢?其中的原因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是因为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为学术界所做的巨大的贡献。尤其体现在他在修辞学理论方面所做的贡献。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发凡》的历史功绩并不仅仅在于它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精辟见解和重要结论,还在于它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并确立了研究方法和范式。

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具体谈谈《发凡》的成就:

(一)《发凡》中以“语言为本位”的准则,有独特的创新性。

当有些修辞学家把修辞学划入文章学与美学或文学时,陈望道却能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论述修辞学,也就是“以语言为本位”。我们都知道,索绪尔语言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认为“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1]所谓“以语言为本位”研究修辞学,按照陈望道的说法,“用的就是语言学的工具,把语言学的原理用到研究写作上来。”[2]在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注重对更多更重要的现象的研究。

陈望道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套用、照搬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而是洋为中用,是语言学为修辞学所用,依据语言运用的实际对索绪尔的理论作了创造性的发挥。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的是共时的、静态的语言结构等要素。而修辞学要研究的却是动态的语言的运用,为此,陈望道确立了“以语言为本位”的准则,创造性的区分了语言诸要素的“固有因素”和“临时因素”。这是索绪尔的理论中全没有包含的,是与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种以“语言为本位”中的“语言”并不是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剔除了内容和意义的静态的纯粹的语言结构,而是包括了写说内容和写说形式的完整的语言,是抽象和具体相结合的、包含了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的实际运用中的语言。这正体现了鲜明的结构主义特征。

(二)陈望道创建的修辞学基本理论,指引着修辞学研究的新开拓。

1961年,他明确宣称:“修辞学的对象是修辞现象”,并说:“修辞现象,就是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多种表现方法,表达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现象。”[3]这是我国修辞学史中最早有关修辞学研究对象的较为科学的定义,此前还无人明确论述过这一课题。此后,关于修辞学研究对象的论述,引起修辞学界对此课题的深入探讨长达几十年。可见,他的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学术界产生了非同的反响,也得到了学者们的足够重视。

“调整语辞”说是陈望道的创见,他把口语和白话文也纳入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他认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限于修辞现象,还应包括修辞观念。

他还提出了修辞的最高原则——体制情景说。我们认为这是贯穿《发凡》全书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陈望道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不应是仅仅语辞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盛林等说:“‘题旨情境说’是提倡在言语交际中、在复杂的预警下考察语言的好坏、考察修辞效果的好坏,是一种辨证的修辞观,一种动态的修辞原则。”[4]这是陈望道对现代修辞学的一个重大的贡献,具有一定的理论超前性,比西方的语境说还要略早一些。

另外,他还论及了修辞研究的范围,有时侧重于表达,有时还侧重于理解(接受),有时又涉及言语交际全过程。由此可见,他不仅从表达者的角度,考虑到理解的重要,而且又从理解者的角度,论读听的重要和怎样理解,强调了言语交际两端中,说写者和听读者的重要及两者互相作用和依存的互动。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宗廷虎、赵毅[5]这样评价道:“陈望道是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最早并不止一次地从理论上阐述听读者在修辞中的重要性的学者”,所以我们说这也是陈望道先生对修辞学的杰出贡献之一。

(三)陈望道关于修辞史的论述,引领修辞史研究取得新突破

陈望道在《发凡》中,阐述了有关修辞史研究的重要观点,这在我国学术史上也具有开创性,因为此前还无人有如此集中而鲜明的表述。首先,《修辞学发凡》在“说语辞的梗概”中专列一节论述了“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修辞史由古及今的演变大势。其次《发凡》立专篇论述“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集中提出了“修辞现象的发展观”。其中如“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修辞现象常有上落”、“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等,均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新加坡籍华人郑子瑜教授给了《发凡》很高的评价:“我要从古籍中那些文论、随笔、杂记、诗话、经解之类的著作去找修辞学史的资料,必须先要弄清楚修辞学的范围,这可以不必费力,因为我们有现成的修辞学经典作依据。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这不是经典是什么?半个世纪以来,谈修辞学的……,几乎没有一个不以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作依据。”[6]

(四)建立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的修辞学系统。

他把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虽然这一学说的提出并不是陈望道的发明创造,但是他的理论是最为完善、最有影响力的。我们一提到两大分野说时,首先就会想到的就是陈望道先生,其实,他在《发凡》里并没有专门解释“消极”“积极”这两个词的含义,但他从修辞的角度,详细地阐述了这两种修辞现象的内容和界说。第三篇主要是引出“两大分野”说,简要的介绍了它们的概观,然后用了五个篇幅,详细的分别的介绍了两大分野的内容。他先用力最勤,研究得最深入透彻,成就也最为突出的部分是积极修辞,在这一部分,他用了四个篇幅详细阐明了积极修辞的内容以及它与消极修辞的不同所在。特别是对于辞格的分类和研究。他将辞格分为四大类,进而有在此基础上分为38小类。比以往的修辞学说理论更全面更透彻,充分展示了修辞理论的“丰富多彩”,他还批评了过去把积极修辞看作是修辞现象全部的片面看法,指出“华巧不是修辞现象的全领域”,“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仅仅是语辞的修饰,更不应该是离开情境的修饰。即使偶然形成华巧,也当是这样适应的结果”。这种见解现在已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但在当时想必一定是非同凡响的。

这种完备的修辞学系统的阐述,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修辞学在此基础上也不断发展而更加完善。

此外,陈望道提倡要做“古今中外派”,即“屁股坐在中国的今天,一只手向古代要东西,一只手向外国要东西。”[7]在强调“继承性研究”的同时,他还强调“创造性研究”,强调在“认清对象”的基础上“探求规律”,要“有所创造和发现。”(同[7])正是由于陈望道准确地把握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从而能提出新见解,开拓新思路。

综上所述,《发凡》的成就功不可没。世人对它有很高的评价。如“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书。”[8]“它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著作。”[9]“在中国,《修辞学发凡》是大家公认的独一无二的权威巨著”,这一“巨著”是“千古不朽的”;陈望道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修辞学家”,〔[10]“《发凡》早已成为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石和修辞学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个结论后来为全国的修辞学研究者所接受。”[11]这些评价,都是实事求是的。

凡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我们说《发凡》的成就是非凡的,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没有瑕疵。有不足才会有前进、发展的动力,事物不断发展,更新,有更高的成就从而才会有更先进更完善的理论,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在。

正如著名修辞学家、首都师大张炼强教授在他的报告[12]中说到:“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于中国现代修辞学科学形态的建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不足,而‘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是学术发展的必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凡》只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端,不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终结。发展正未有穷期。而陈望道自己也说:“一切科学都不能不是时代的”[13]。

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先生对修辞学两大分野的划分的确是很有价值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提出一些还不甚完美的地方。《发凡》对积极修辞的划分很细,从材料、意境、词语、章句四个角度,共分四大类38个小类。但是有些辞格,我们认为不是很合理,例如:省略、错综、节缩、倒装这些辞格,不应划入修辞范围内。这应当是属于语法或其他方面的内容,总之,不应作为修辞手段。还有像示现、呼告、避讳这三种是否属于辞格,是否应划到修辞学范围,我们认为还是有待于商榷和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其次,对修辞格的定义,有些很模糊,例如《发凡》对“比拟格”的定义虽然没有说错,但绕来绕去容易把人绕糊涂了,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表述法?比方说“拟人”就是将人所具有的思想、动作和行为赋予物;而“拟物”则是将某一事物所具有的某一特性赋予人。这样,不仅简洁得多,而且也便于理解,便于操作。

再次,我们认为《发凡》还存在这样一些欠缺之处,比如:消极修辞的论述单薄不充实,没有什么理论基础,与积极修辞的篇幅不成比例。篇章结构因格无定局没有涉及;具体辞格的归类、解说还有可商榷之处,例如,感叹、警策不应单拿出来;讽喻应归入比喻;示现和摹状不应单设格;跳脱和倒装不是辞格;设问不应单设,等等。这些不足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发凡》的某些论述,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发凡》在论及修辞技巧时说“技巧是临时的、贵在随机应变,应用什么方式应付当前的题旨和情境,大抵没有定规可以遵守,也不应受什么条规的约束。”[14]在论及积极修辞如何适应情境时说:“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随机措施。”[15]对于修辞行为如何适应题旨清境,《发凡》认为无规律可以遵循。此说显然同修辞学要现代化、科学化、精密化的要求有距离。

综上所述,虽然《发凡》有着一定的不足,但我们说,它的“功大于过”。也就是说它所取得的成就,及它给学术研究带来的重大成果,还有他对修辞理论的非凡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是有着巨大价值的,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也说了,只有有欠缺才会有前进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有不足才会有更大的成就出现。所以,我们承认《发凡》的伟大贡献,我们要在《发凡》的理论的基础上,在它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新理论。我们也相信,一定会收获更多的丰硕成果。

总之,陈望道以《发凡》的出版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功在创新,功在历史;《发凡》作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端,引导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在科学形态上更其日趋完善,功在当代,功在将来。

【注释】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323页.

[2][3][7]陈望道.《陈望道修辞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308-309页,243页.

[4]盛林等.《二十世纪中国的语言学》.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版.

[5]宗廷虎,赵毅.《弘扬陈望道修辞理论,开展言语接受研究》.《复旦学报》.

[6]郑子瑜编写.《中国修辞学史稿》的体会[a].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8]刘大白.修辞学发凡·序,转引自宗廷虎.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9]张志公.《修辞学发凡》给我的教益[m].同上.

[10]郑子瑜.中国修辞学的变迁,转引自郑颐寿试论陈望道的“大修辞学”观.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2月.

[11]宗廷虎.现代修辞学的第一座里程碑——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同上.

[12]张炼强.《中国现代修辞学科学形态的建构与完善》.修辞学习,2002年第5期.

[13][14][15]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283页,11页,10页.

【参考文献】

[1] 王  敏.《陈望道的修辞学方法论》.修辞学习,2002年第3期.

[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版.

[3] 郑颐寿.试论陈望道的“大修辞学”观.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2月.

[4] 于建凯.论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继承与创新.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10月.

[5] 盛林等.《二十世纪中国的语言学》.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版.

[6] 李  冉.与时俱进,推动修辞学的学木创新.修辞学习,2002年第6期.

[7]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8]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