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长;家访;自闭症;康复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事实上不管是上门家访也好,还是电话或网络交流也好,这些也只是为了更有效率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因为课堂上的学生只是一个片面的个体,要全面发展学生,就有必要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单独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从而更好地对他们因材施教。而且根据教育学的原理证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同样重要,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显然家访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更是为了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 家访有助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家访,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近距离的沟通,共同讨论儿童的行为问题、康复问题等,让家长知道自闭症儿童每天或每个星期在学校的学习、康复情况;例如:本周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在学校的情绪怎么样?有什么行为问题出现等等;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制定好的教学内容及对儿童行为问题有效的控制方法;

二、 家访能使班主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家访,可以让教师全方面的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家的情况,了解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能够对症下药。有些情况,教师都可以从家长口中准确的知道。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提醒家长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要注意的方式和方法,以免对自闭症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及刺激到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师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情况,更好的做好家长工作,解决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问题,在教师、自闭症儿童、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自闭症儿童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本班的卢泽彬小朋友,是东莞本地人,家庭成员有父母、奶奶,平时在家都是用广东话进行沟通及教学的,但在学校里都是普通话教学,上课时教师问一些简单的图片(雨伞、苹果、雪梨)是什么的时候?该儿童不懂得回答,这样我们教师就会认为该儿童认知能力较差;但通过家访活动后,我们看到了该儿童认识能力发展尚可,只是在提问时需要用广东话进行提问,该自闭症儿童也是用广东话进行回答的;另外该自闭症儿童在家可以书写汉字,这些情况在没有家访之前教师所不知道的,但是通过家访后,教师才真正的对该儿童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 家访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教授一些专业知识给家长,让他们更专业的去教育自闭症儿童;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给自闭症儿童上一节教育训练课,教师在针对家长的这节课给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及一些好的建议(教具方面、引导语方面、教学内容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能力来定等等);这样家长在以后的训练课中就可以更专业的给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家长一些家庭小游戏;感知觉方面、亲游戏方面、社交小游戏方面;例如:在去本班儿童罗丹蕾家庭进行家访时,教师看到其家长在给该自闭症儿童进行上课时,所教的内容超过了该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导致儿童对家长多教的内容不理解、不感兴趣;并出现了行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告诉家长,在制定家庭康复计划时要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能力所达到的年龄段,根据评估结果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来制定,这样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在自闭症儿童对家庭康复训练排斥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课前与儿童进行亲子游戏或是互动游戏,让儿童感受到愉快的气氛,在开始教学性的内容;另外:在每节的家庭康复训练课中,教具要多样话,课的形式要多样式(认识、小肌肉)这样儿童对整节课的内容才有兴趣。在儿童完成训练后要有一定的奖励物(儿童最喜欢的);

四、 家访有利于教师了解家长的压力,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自闭症儿童的出生,无疑给家庭带来很多的问题及困难,家长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多数来自亲戚朋友的不理解,路上行人的“白眼”,他们更怕的是人际关系互动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有就是给自闭症儿童康复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这些问题都长期的压在家长的头上,给他们心理负荷加重,除了影响家庭生活质量和家长的心里健康外,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排斥和放弃孩子,孩子因此也得不到适当的照顾和训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许多负担,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与家长一起来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首先在改变观念上入手,与家长共同碳素,让大家用接近特殊儿童的心态去了解、发现孩子的纯真、善良的一面,发掘他们的“发光点”;其次:改变工作环境,给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无障碍的良好环境,让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理解、支持自闭症儿童。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家长心理上的辅导和精神上的支持,使他们感到不孤独;

五、 家访能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伐一致。

教育自闭症儿童使他们能回归社会,是学校、家长的共同目的,但是有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出现不协调的步伐,有些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明确目的,致使学生学习进步慢,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因此,要通过家访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总之,家访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做好家访工作,对于班级的有效管理,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希彦.浅谈家访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011,4

[2]姚伟.要重视家访的作用,2010,1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自闭症,一个让全世界都变得沉重的话题

1943年,医生第一次从一个美国孩子身上发现了自闭症,患者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不会与外界沟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此,“自闭症”这个奇怪的名词逐渐被医疗界认识,进而,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确诊患上这种疾病。仅仅过了半个世纪,种种统计显示,自闭症已经成为儿童疾病之首,超过儿童肿瘤、白血病、艾滋病、糖尿病的发生率总和。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解释,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早期发育迟缓缺陷,被视作一种先天疾病。在一些针对自闭症患者脑功能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他们的脑功能存在异常,特别是在脑内的杏仁核区域。但是,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答,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些脑功能的异常,也没有办法彻底改变这些异常,所以,自闭症是一种无法预防也无法治愈的终身疾病。

由于统计依据的不同,世界各地提供的自闭症发病率数据有所差异,但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的调查中,自闭症在18岁以下人群中的发病率,都高于千分之一。在中国,从未开展过大型的自闭症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所以,中国自闭症患者的总人数,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发病率来计算的。一般认为,中国有60万至180万的自闭症患儿。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在0~6岁儿童致残原因中占据首位,高达78%,而香港大学于2008年的研究显示,香港每一万名1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有16名是自闭症人士,从而推算出香港现有超过5万名自闭症人士。

自闭症,一种可以获得更好疗效的病症

在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下设6家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为语言迟缓、全面发育性迟缓、情绪及行为问题、怀疑听觉丧失、学习困难、运动障碍的儿童提供体能、感知、智力、语言、社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发育评估。其后,根据儿童个别需要及家庭情况,为他们安排协调所需要的康复服务。

尽管自闭症目前无法治愈,但如果自闭症患者越早得到诊断和干预,预后的情况会越好。但由于对自闭症认识不足,加上仅有的几家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需求,导致部分自闭症患儿错过确诊以及接受康复的最佳时机,从而衍生更严重的情绪及行为问题。

这种背景之下,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别需要,香港第一家专为自闭症儿童而设的幼儿园――邻舍辅导会陈荫川学儿乐园于2010年8月应运而生,为轮候“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评估”或特殊幼儿服务的家长,提供一个选择,及早为儿童做出评估及介入治疗,以减轻家长的焦虑。陈荫川学儿乐园主要为2~6岁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提供专业课程、治疗及训练,培养他们的独立及自我照顾能力;启发他们多元智能发展,使其社交、情绪及智能各方面有均衡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思考力及创作能力;帮助他们奠定人读小学的良好基础。

陈荫川学儿乐园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分为上下午班,根据学童需要分组,每组不超过6人,由一名特殊幼儿工作员任教,并有一名教学助理协助课堂运作。每周有两节由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及物理治疗师合作进行的小组训练,并辅以行为治疗师的个别训练,以改善自闭症儿童在学习及发展上的障碍。

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高度赞扬学儿乐园,指出“因为若能及早介入,让罹患自闭症的幼儿和家长得到适切支援,儿童在社交、自理、情绪控制等方面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学儿乐园亦致力成为一个教育和支援照顾者和家长的平台,这不单能提升照顾者对自闭症的认识和训练技巧,亦是对照顾者的强心针。”

其实在两年之前,邻舍辅导会的另一家专为自闭症患者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PRTA”专门店就已经在香港成立。“PRTA”是“The Practice Research&Training Center on Autis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自闭症实践研究与培训中心。

自闭症实践研究与培训中心,即PRTA专门店在为自闭症人士提供跨专业评估,设计及执行环境式的训练的同时,还为自闭症人士的家人提供适当的情绪辅导及支持服务,纾缓家人的照顾压力,并运用多元化的资源,促进自闭症人士的成长。

“自从特区政府教育局推行融合教育,很多自闭症儿童融入普通学校,但普通学校的教师未必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闭症儿童,基于以往的服务经验,邻舍辅导会设立了自闭症实践研究与培训中心(PRTA),集合临床心理学家、言语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及社工等专业人士,为寻求协助的学校或家长,根据自闭症人士的个体情况量身打造一整套个人发展计划,协助服务对象在成长中发挥他们的潜能及能力,并借着研讨和研究,了解自闭症人士的需要及服务发展方向。”机构负责人向我们解释,“我们可以为老师提供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包括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方法。我们会视儿童的生活流程,上门进行环境式训练。若有需要,训练导师会从儿童起床的那一刻开始训练其自律性,还会陪同其进入教室,进行一对一的提示。”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情趣化;玩具;兴趣;康复

1.前言

1.1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在全球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也达到了万分之五。自闭症儿童这一群体他们的生活范围极其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在情感交流上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群孩子大部分基于3岁到12岁之间,据相关资料显示儿童在0至6岁这一阶段被称为个体超速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对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康复治疗的最好时期。然而针对自闭症儿童这种群体所研制的情趣化玩具极其缺乏。

情趣化玩具设计也就是通过玩具的设计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情感与兴趣,使玩具富有情感化。设计情趣化的儿童玩具可以使自闭症儿童在把玩的过程中去认识周围的环境、感触外界的事物以及增长知识。

1.2 研究的流程

本项研究首先通过实际调查,探究自闭症儿童的病症特点,同时针对自闭症儿童对玩具需求加以探讨与分析,以提供自闭症儿童情趣化玩具设计的想法。然后通过相关技术制造玩具实物模型,记录使用者的观点进行相应设计规划。最后希望通过自闭症儿童玩具的设计起到具体解决自闭症儿童在某一方面的问题。

(本论文涵盖的范围)

2.对自闭症儿童以及玩具的实际调查

2.1调查过程

在产品设计的前期为加深对自闭症患儿习性、兴趣爱好、智力情况的了解,我们决定对普通群众、家长、以及康复中心教师这三个人群展开调查工作。

首先我们对普通群众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方式上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谈话的形式。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群众都知道有自闭症儿童的存在,但由于缺少与他们的接触,对自闭症的成因、自闭症患儿的行为特征等理解不到位。

其次我们对康复中心的教师进行了采访,在与老师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在交谈中我们还得知大多数患儿在被送进康复中心之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目光呆滞,不太喜欢或者是根本不会与人交流,但是经过在康复中心的长时间治疗,孩子们逐渐学会如何写字画画、如何使用筷子、手脚的协调性大幅度提高、与他人的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等等。

在康复中心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与患儿一起上课、互动玩游戏。我们发现康复中心所提供的器材都比较偏向于眼手协调的玩具,这类康复道具主要给程度一般或者状态比较不理想的孩子们使用。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孩子来说,这些玩具主要起辅助作用。他们主要学习简单汉字的书写,以及对基本形状(正方形 三角形等)的填色与剪裁。调查过程中我们以拍照记录谈话等方式记录整个过程。

最后在与家长们的交流中在他们看来目前的玩具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绝大多数都希望能有更好的器材玩具来辅助治疗孩子。从中不难看出设计自闭症儿童专用的玩具的巨大必要性。

2.2调查的结果

2.2.1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通过网上查资料,以及走访自闭症儿童家长及老师,我们总结了以下自闭症儿童的主要问题: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社交障碍十分突出;不会运用语言沟通;具有特殊的语言障碍表现形式;不会运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感知觉异常;

为了得到更合理的数据,我们又分发了1000份调查问卷,择取了一部分有效问题,结果如下:

(对自闭症儿童特征的调查数据结果图)

(对自闭症儿童玩具的调查数据结果图)

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规划玩具设计的侧重点,从以上图表分析,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注意力以及语言方面社会关注度最高,认知类玩具比较受青睐。

2.2.2目前自闭症儿童玩具的探究

经过上网查资料,亲自走访自闭症康复机构,发放回收问卷等,我们发现,自闭症儿童目前所拥有的玩具类别主要集中于以下四方面:辅助生活自理类玩具、体能康复类辅助玩具、沟通类玩具、益智玩具四类。

2.3 自闭症儿童的情趣化玩具设计要素

在儿童玩具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元素,针对自闭症群体的玩具设计更不能一概而论。不仅要遵循设计的基本规律,还要从儿童的生理、心理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包括自闭症儿童对色彩、图案、造型、材料等感知度和喜好都要被纳入剖析范围。

2.3.1视觉方面

(色彩对比图)

首先是颜色选取,经问卷调查发现97%以上被调查的自闭症孩子偏爱暖色。所以设计中尽量避免颜色偏暗,偏冷。且自闭症群体对色彩的感知度较低,那么在玩具设计方面,尽可能采用鲜艳明快的颜色。

图案选取方面,尽量筛选信息,做到简洁明了,易于记住。此外,图形要温馨俏皮,富有童真,避免让孩子产生排斥、厌恶的心理。

造型方面。圆润,憨厚的造型优先,避免棱角带来安全隐患。方便使用,例如需要拿握操作的玩具,拿握处的造型设计要充分考虑。

此外,回馈方面很重要。例如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玩具会发光或者变色,对孩子的视觉进行一定的刺激,达到刺激感官的效果,这一方面也是可取的。

2.3.2触觉方面

考虑到群体特殊性,在玩具材质方面尽量选取安全,柔韧性较高的材料,如橡胶,皮质,布质,木质等,触感也会较为温暖柔软。玩具的一些细节可以融入小的触点设计,起到按摩的作用。

3.自闭症儿童情趣化玩具设计与开发

3.1 自闭症儿童的情趣化玩具设计目标

自闭症儿童的玩具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适用人群方面,其设计目标也与一般儿童玩具不同。其玩具更多目的是让自闭症孩子在感觉认知,语言交流,肢体行动等方面得到锻炼与恢复。一般来说,自闭症儿童玩具的设计都有一定指向性,也就是针对某一症状问题进行设计。例如有一款自闭症儿童玩具,是让自闭症儿童为小木人换表情。目的在于帮助孩子区分喜怒哀乐,感知表情语言。

3.2自闭症儿童的情趣化玩具具体设计流程

自闭症儿童情趣化玩具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一、总结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以及自闭症儿童对玩具需求的特点。二、进行自闭症儿童情趣化玩具的设想。三、确定研究范畴。四、概念设计、绘制草图。五、三维建模与模型制造。六、研究实验,将设计好的玩具送到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进行使用,观察儿童对情趣化玩具的把玩情况以及玩具所达到效果。七、通过实际使用对情趣化玩具进行最后完善。

(设计流程图)

3.3 具体设计概念与模型制作

3.3.1设计概念一:“亲子玩具推车”小车的设计概念是一种协作式玩具设计,让自闭症儿童在玩玩具的时候能够学会与父母之间沟通和分享。通过小车这个媒体实现孩子与父母老师等的交流。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坐在设计的小车内部控制小车的行动方向,而父母和老师在车后面推动小车为小车提供动力,在两者的协助下,将按照指定的路线将小球运送到目的地。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方向孩子也需要父母的速度配合,只有两者通力协作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游戏过程中共分几组进行竞赛增加乐趣和游戏性。

电脑模型3D

(设计概念一亲子玩具推车模型图)

3.3.2设计概念二:“旋转式拼图玩具”根据自闭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差以及大部分自闭症患儿智力偏低的现象,在原有的滑块拼图上,将滑块进行固定并让其旋转,大幅度的降低了玩具的难度。与传统拼图不同,该拼图采用了白板所用的白版面,使用者可以使用白板笔在拼图上绘制任意图案,并可用白板擦图案除去,家长可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更改图案的难易程度。

电脑模型3D

(设计概念二旋转式拼图玩具模型图)

3.3.3设计概念三:“穿啊穿”单元件是几个大小不一,上方有环形(上有同规格的缺口)的棒棒,棒棒的规格相同,另有一方盘,上有与棒直径吻合的洞口,可随意插取。孩子手握T形元件,穿过每个圆环。由于环的大小不一,愈小所需注意力愈要集中。可以逐渐锻炼孩子注意力与手眼协调能力。颜色取彩虹颜色,绚丽缤纷。材质为木质,自然亲切。

电脑模型3D

3.3.4设计概念四:“玩具肥皂”在香皂中置入橡胶小玩具,随着香皂的消耗,玩具会逐渐显现出来。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勤洗澡、洗手就可以得到奖励哦。”从而使自闭症儿童在形成洗澡、洗手的意识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实物图:

3.3.5设计概念五:“表情娃娃”由于自闭症儿童对于表情的含义没有意识,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强化对表情的概念的玩具也是我们的考虑范围。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图形的简洁性,设计了一系列充气玩具。玩具形态为简化的小猫形象,小猫头起初是瘪掉的,孩子通过捏“小猫”头的下方的圆柱体,使得圆柱体内气体充入猫头,显现出不同表情。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使得孩子认知喜怒哀乐四种情绪。

电脑3D模型

4.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自闭症儿童情趣化玩具的设计和普通儿童玩具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功能性方面。

4.2自闭症儿童情趣化玩具设计要符合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包括认知水平、触觉要素和视觉要素等。

4.3自闭症儿童情趣化玩具主要是为了能使自闭症儿童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通过感兴趣的玩具来促进语言和情感方面的发展。

4.4可以通过对自闭症儿童把玩玩具行为的调查与评估确认具体的设计方法是否可行。

4.5针对不同现象设计不同产品是必要的,是设计专业学生把握每个设计环节应该采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占富,王汉斌,张艳杰,孤独症的快乐疗法,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2]佐佐木正美,解析儿童自闭症,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

[3]王梅,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4]张倩,《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自闭症儿童玩具设计调研》,学位论文,2007.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①男女发病比率相差悬殊,在调查的108例自闭患儿中,男患儿占总数的92.59%。

②本研究显示,1例患儿有家族史。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学者普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有生物学基础的神经发育,与早期发育中的危险因素(母孕期感染、早产、难产等)、遗传因素、脑部发育障碍都可能存在关联。

③自闭患儿中81.48%为独生子女。多数家庭表示,不要第2胎,除了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外,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自闭症发病机制,担心再生育的孩子依然是自闭症患儿。

④特教机构中自闭患儿年龄大多为4岁~6岁。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特殊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如弹簧床、秋千等,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同时,高龄患儿处于相对较高级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一般特教机构里听儿歌、做游戏之类的治疗系统对其治疗效果不佳,这也是原因之一。

⑤本调查显示,在健康状况、语言发展、社交能力、运动能力等各种能力中,69.44%的患儿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社交能力普遍较差,生活无法自理。

二、家庭育儿观念、行为与需求

家长认为特殊教育机构有存在的必要,其中72.22%的认为非常有必要,且均表示孩子接受训练后,病情缓解效果很明显。85.19%的家庭为孩子付出的教育投资额高于2000元/月。来自外地的患儿家长多住在租赁的房子里,他们既要担负孩子高额的学费,又要担负房租、生活费、交通费等,经济负担十分沉重。在患儿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家长表示最在意孩子的语言能力与社交能力的培养,家长认为,孩子患病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早已放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现在只希望孩子生活能够自理,能够好好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难题时,87.04%的家长会选择咨询老师,11.11%会自己尝试着解决。家长表示,自闭症这种病很特殊,家里人以前没碰到过这种病,周围人也都不了解,医院没有专门的治疗机构,社会上有关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也少之又少,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咨询学校的老师。

三、自闭症儿童家庭育儿需求分析

①自闭症患儿家庭遭受巨大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自闭症患儿生活多不能自理,主要照顾孩子生活的家长作为其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性因素,既要全天24h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又要四处奔走寻找治病良方,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除此之外,患儿多情感淡漠,病情恢复缓慢,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建议政府能够制定相应的社会福利支持系统,如每月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保障患儿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促使患儿家长做好自身身体养护和心理保健。

②大龄自闭症患儿安置困难。我国现有康复机构多接受12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12岁以上的自闭症儿童缺乏合理的安置模式。随着自闭症患儿年龄的增长,其父母也会逐渐老去,没有家长的抚养教育,没有社会的福利支持,生活难以自理的高龄自闭症患儿将何去何从。建议相关政府建立能够收容高龄自闭症患儿的福利机构,呼吁社会关注自闭症,帮助自闭症患儿;另一方面投入资金,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自闭症的研究,以求在治疗技术上最大限度地缓解自闭患儿病情。

③了解自闭症教育渠道少,可供选择的特殊教育机构少。建议政府加大有关自闭症书籍的出版量,呼吁媒体报道关注,提高自闭症的社会关注度;组织关于自闭症的教育宣传活动,普及自闭症的相关知识;投资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专业特教人员,完善自闭症教育系统。

④与其他能力相比,自闭患儿的社交能力相对较差,而多数家长又比较在意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建议相关研究机构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自闭症社交障碍的干预治疗方法。

四、对家庭育儿的建议

①对孩子早期社交障碍要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调查显示,多数患儿家长在孩子1岁~2岁时就发现有异常,但都没有选择尽快就医,只误以为是孩子性格问题。事实上,自闭患儿一般在3岁左右就能诊断,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但如能及早发现、尽早矫治,可以补足孩子先天学习能力缺陷,减少其不适应、破坏的出现,一部分孩子可能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因此建议家长能提高警惕,在发现孩子社交异常时,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自闭症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她更是许多自闭症孩子的母亲。

她荣获第三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陕西省“十大杰出母亲”、“陕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她叫张涛,西安市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创办人。

张涛,西安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专业。长期以来,她是位整天带着笑容、追求自由生活、特别爽朗的文艺女青年。自从有了儿子,她的生活被彻底改变。

康复小站:爱的落脚点

1996年,张涛结婚了,丈夫是其中央美院的校友。1997年,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儿子渐渐长大了,当张涛看着他的眼睛试图和他有目光交流时,却发现孩子的目光飘忽,没有回应。孩子不会说话,却非常专注于某种动作。张涛慌了,她怀疑孩子的认知有问题,抱着他去了西安儿童医院,之后辗转跑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医院。最后,她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儿子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大脑疾病,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找出自闭症真正的病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自闭症的孩子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和地球人隔着遥远的距离。所以,他们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据统计,至2000年,中国儿童人口已达2.9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2.89%,自闭症儿童占儿童总数的6‰。在世界范围内,自闭症患者屡见不鲜,并预计会以一定的比例逐年增加。

儿子长到3岁时,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他。张涛在当地也找不到有关自闭症的专业救治机构。几经辗转,她终于找到了一家愿意接收她儿子的幼儿园。这家幼儿园专门腾出一间教室,还派了一位老师,一对一地对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张涛每月要支付1000多元工资给老师,是其他孩子学费的几倍。

为儿子治病的几年时间内,张涛结识的自闭症患儿家长越来越多,大家一块儿聚餐、一块儿爬山,压抑的时候一块儿抱头痛哭,像亲人一样特别团结。特别是9月份开学的时候,见到某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艰难地寻找学校,其他家长都会跟着去。

随着患儿家长的人数和聚会越来越多,张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如成立一个机构,请老师来教孩子们,让孩子们有个地方去,家长们也能学到专业的治疗知识。大家对这个提议一致赞同。

2002年2月,张涛和另外一位自闭症患者的母亲薛艳大姐每人从家里拿出1万元钱,有的家长还从家里搬来了桌椅板凳,他们租了一间教室,请了一位专职老师,成立了“西安智障儿童康复站”。

2002年6月,经过几个月的尝试,9位家长商量决定,每人支付500元一月的学费,成立了第一个康复班。张涛和家长们的初步愿望终于实现了:孩子们有了专属的活动地方。

特殊教育:孩子不孤独

康复站成立之初,规模极小。为了能够接纳更多的自闭症孩子,张涛特别希望能把康复站做大做强。但是,她苦于没有资金和专业团队。张涛的丈夫也希望康复站能扩展容纳更多的孩子,他甚至将名字都取好了,叫“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拉拉手”),寓意家长们永远拉着孩子的手,不抛弃不放弃,大家永远在一起。

康复站的运转涉及收入和支出的财务事项。那时候,张涛和薛姐还不懂什么叫账务公开。但是,她们会在账簿上明确地记录收了几个孩子的学费、支付了几位老师的工资以及其他方面的收支明细账,让家长们知道钱没有乱花。

在这个过程中,张涛也开始思考这个机构的性质:“说是幼儿园吧,谈不上。说是两位妈妈投2万元钱分红利吧,那样的话,搬来桌椅板凳的家长也算是股东,但挣钱根本不是他们的初衷。一开始,我也并不清楚这个康复站要往哪儿走。”

支撑张涛走下去的是所有人不放弃的那种精神力量,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坚持着。

从2002年开始,张涛一直在参加自闭症治疗方法的培训。每天听完讲师讲的内容,张涛就开始翻书寻找一个个理论操作和实践个案。一个月下来,她翻阅了近30本书。

为了得到更多的自闭症干预治疗方法,张涛还请来各地专家给家长们进行培训。专家白天讲,张涛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家长们增强训练。令她骄傲的是,有的家长反映张涛的授课比有些专家讲的通俗易懂多了。

2004年的一天,一群外国人带着惊讶的神情来到了康复站,张涛和许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有幸见到了某国外基金的项目官员。当那些老外看到坚强的家长们带着孩子艰难地做康复训练、了解到康复站的诞生历程以及“拉拉手”的美好前景时,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和康复站签订了近30万元的资助协议。这给之后“拉拉手”的创办和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5年,张涛拿到了第一笔工资500元。此后,每月500元的工资,张涛一拿就是4年。

为了孩子,张涛无法外出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孩子还需要高额的治疗花销。每月能拿到500元工资,张涛非常高兴。张涛的丈夫一直支持妻子,他总是默默地帮她做事,全力支撑着这个家。

拉拉手:社会各界来关爱

2006年8月,西安市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历经4年的酝酿终于成为盛夏的果实。“拉拉手”成立以来,课程越来越完善,老师们耐心地一对一辅导、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这些孩子融入各种社区活动。从这个阶段起,张涛开始着手与更多的社团和组织联系,为孩子们争取更多地参加活动和感知生活的机会。

2007年,“拉拉手”崭露头角,第一次与多家公益组织合办了残障人士画展,第一次成功举办“西安市首届特奥会”,孩子们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和关注。

2008年5月6日晚上,张涛走向了一个特殊的舞台,她获得了“陕西省十大杰出母亲”的称号。当她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手中接过奖杯和鲜花的那一瞬间,她觉得所有的坚持都是那么值得!

2010年10月18日,由国际巨星李连杰先生发动的“壹基金”国际公益组织之“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西北地区自闭症儿童关爱救助项目和“拉拉手”拉起了手,使“拉拉手”和西北更多的特殊教育中心得到了资助。此后,“拉拉手”得到了更多机构的支持,对自闭症患者的研究和服务领域也更加深入。

2011年,“拉拉手”与德国米苏尔社会发展基金会成功合作建立“西部地区学前、学龄自闭症服务组织专业资源中心”项目,旨在整合各方面专家资源,培养西部地区特殊教育精英,团结各机构,组成强大的西部特殊教育力量,让孩子们从最基本的干预治疗走向融入社区生活。项目为期3年,对“拉拉手”是个强有力的推动。

2012年6月6日,继“海洋天堂计划”之后,“大福基金”发起人影视明星文章先生来到西安参与了启动仪式,“壹基金”联合“大福”专项基金将注资141万元资助自闭症患者治疗和融入社会生活。

社会大型公益机构给了“拉拉手”最大的援助,而“拉拉手”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与各地的自闭症治疗机构分享宝贵的经验。此外,个人的资金和物品捐赠也给了“拉拉手”无限的动力,在“拉拉手”官方网站里,随时可以看到公示栏里来自各界的捐赠,大到汇款,小到一箱苹果,无不充满爱的力量。

因为社会各界的关心和资助,“拉拉手”的规模越来越大。张涛说,这两年,因为各方面比较顺利,她有更多的时间陪儿子了。儿子进步很快,现在不仅能主动表达他的想法,而且能更多地表现对妈妈的依赖。儿子还有了自己的新浪微博,他能在微博上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了。

2012年12月底,当记者问张涛一路走过来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时,张涛这样回答:“要是在两年前,也许我还能特别有感触地跟你说一些感人的故事。但是,现在我真的说不出什么故事来了,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这一切。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这些都只是普通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特殊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名师在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师大教育科技传媒集团

船舶与海洋工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