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语课件

外语课件

外语课件

外语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心思维;外语课堂;课件设计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尤其是PPT的制作和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对多媒体外语课堂进行了一些观察,发现PPT课件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其展示形式和教学效果亦差强人意。基于此,本文以以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为视角,探讨了现如今多媒体外语课堂课件PPT制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媒体外语课堂课件的设计的步骤和一些设计技巧。

二、多媒体外语课堂课件PPT设计问题

      1、信息量过大

      很多人在制作PPT课件时,一味地堆积文字,整个文稿上满篇英文字符,忽视了PPT的视觉作用。而过多的文字使学生很难把握重点,形成视觉疲劳,失去课堂积极性。而在此情况下,教师成为读书机,学生则成为记录器,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本真。

      2、图文搭配不一致

      制作PPT时,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课件制作中,或文字摆放不整齐,或图片摆放凌乱。应根据课堂要求和教学目的,或突出文字,或突出图片,或依托图片展示信息。

      3、色彩搭配不当

      在PPT设计中,色彩可以衬托气氛,突出主体,增强界面艺术性。但实际课堂中,许多演示文稿存在色彩搭配不当、冷暖色使用不当、图片背景有损教学情境等等问题,造成学习者看不清、不爱看、或视觉疲劳等问题。

      4、风格不一

      在版式设计中,容易出现版式混乱,各幻灯片出现不同的背景图片,文字大小不一、风格多变,图片色彩或选择与主题不合等问题,使得整个演示显得混乱,造成学习者思绪混乱,难以把握方向,且影响知识获取。

三、全新思维与PPT课件设计

      美国学者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在其《全新思维》(A Whole New Mind)一书中认为,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正在从逻辑、线性、类似计算机的能力为基础的信息时代(Information Age)向创意时代(Conceptual Age)转变。创意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建立在创新思维、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础上,任何一位想要在这个新兴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人都必须具备全新思维【1】。

      全新思维的六大基本功能是创意时代的六种基本而特出的右脑思维能力,即六大感知能力(“六感”,the Six Senses):交响感、设计感、故事感、共情感、娱乐感和意义感。交响感要求PPT设计需要具备全局观,重点在于关联和整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感要求PPT设计时重在传载信息,同时关注信息表现的形式;故事感要求PPT不仅需要严密的逻辑,而且应当发挥技术优势,构建虚拟情景展开教学;共情感要求PPT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娱乐感要求PPT设计不仅需要学科专业型和严谨性;同时要考虑教学效果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意义感要求PPT应富有意义感,PPT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有所为、学生有所得的过程。【2】

三、PPT外语课堂课件制作步骤

      在全新视角的六感指导下,基于多媒体外语课堂的特点与目的,在此,提出PPT外语课堂课件制作的一般步骤。这并代表教学课件应具有统一的模式,重要的是课件能够体现所教课程的特点,最大限度实现该课堂教学目的,使教师有所为、学生有所得。

      1、流程大纲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设计出课件的流程大纲,明确主要结构和各部分先后次序。外语课堂主要有阅读、语法、口语、翻译和写作等课程,课堂活动主要有教师讲解、问答、小组活动、角色表演等形式。在外语课件制作时,我们一定要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课堂类型选择不同的课件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

      2、选择素材

      使用文本、声音、图像以及影像等素材时,要依据不同的课型需要选择素材。要数量得当,过多的素材选用反而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而影响教学效果。

      3、模板设计及颜色填充

      PPT具备模板、背影颜色及填充色彩的选择功能。在制作PPT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模板,不同的背景颜色和不同的填充颜色,形成不同风格的PPT,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课堂效果。

      4、内容输入及动画、播放设计

      编辑时可直接输入内容,如有电子版文字教案,可直接复制粘贴。还可插入声音、图像和影像等素材。最后利用自定义动画功能设置各部分的动画效果。

      5、播放检验及完善

      在课件制作完毕之后,要认真检验播放效果,及时修改不合适部分,保证课堂播放流畅,各部分展示顺序得当,展示效果良好,最大化实现本次课堂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在多媒体外语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的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已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课堂教学效率高、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效果优质化的目的,仍需教师及时掌握ppt课件制作的技巧和方法。全新思维为课件制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和思维,有助于教师克服日常课件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形成自己的课件风格,真正达到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外语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经济原则;外语多媒体教学;认知理论;语篇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7―0061―04

一 引言

语言的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是指以最小的认知代价换取最大的交际收益[1],既体现在语言本体方面,也体现在语言认知和使用方面。在结构方面,语言的省略方式、层次性以及“结构原则”体现了语言“有限手段的无限使用”特点,是语言本体的经济性表现[2];在认知方面,隐喻思维和范畴化思维方式也隐含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在实际运用方面,“人们交际时总是倾向于选择既能满足言者完整表达又能满足听者完全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语符和认知方面”[3],这也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具体表现。

这一原则对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具有解释力。首先,外语多媒体课件是在外语教学中用于构建课堂交际意义的媒体形式之一,是“用PowerPoint工具制作的各种视觉的、图像的、音响的和视听的文稿内容”[4],与教师话语同时映现,介入外语课堂交际活动中,干预或促进课堂交际效果,成为课堂言语交际的一部分。正如语言形式一样,外语多媒体课件在形式与结构上都体现了经济性原则,表现在其提纲式结构、省略句、缩略词语等突出特征上。

第二、从认知视角看,学习者在接收多媒体形式时也体现了省力原则,学习者只能承担一定负荷的符号,过多的媒体形式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使用最简化的形式,以利于学习者形成认知表征,接受信息。

第三、在实际运用方面,符合经济原则的多媒体设计更有利于提高交际效益。但是,跟言语交际不一样,语言经济性是在语言系统里体现出来的一种现象,也是在言语交际中,人们自觉不自觉中贯彻的原则;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经济原则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技能,是需要设计者通过学习才能贯彻和提高的技能。

因此,揭示外语多媒体设计的经济性原理,解释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系统对认知和交际所产生的效益,对于强化意识,提高教师的设计水平,提高课堂交际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 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经济性

外语多媒体教学的经济性,即经济效益,是指多媒体课件及其图文、音像、影像等符号对课堂教学以及交际效果的作用或负作用,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外语多媒体教学的经济性=课件中所使用的媒体符号÷课堂交际效果(或信息量)。它体现在课件及其结构在内部所产生的意义和信息量等方面的效应,同时也体现在其对课件外部、课堂交际要素在意义、信息和语境等方面所产生的效应。当外语多媒体课件以最简化的结构和图文、影像和音像等形式传达最大化的信息并产生最大化的多模态感知时,那么,课件内部就产生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反之,当多媒体课件用最复杂和最大化的形式,但不能获得相应的模态感觉或意义效果时,其内部的经济效益呈现负收益。外语多媒体课件在外部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对外语交际各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主题意义的突出作用;2、对认知语境的补缺作用;3、对交际情景的衬托作用;4、对信息的传递作用。当外语多媒体课件使用最少量的“符号系统”,也即使用最少量的文本、影像和音像等符号形式而发挥以上作用时,那么,它就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反之,当其用最多的符号而对交际各要素产生负作用时,就出现“负收益”。总而言之,外语多媒体课件的经济效益主要看其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推动实现教学目标,并非所有的外语多媒体课件都有助于课堂教学,也并非花里胡哨的画面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只有科学合理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显然,外语多媒体课件的收益,体现在图文、音像、影像等形式对认知所产生的效果,取决于这些形式所体现的意义和语境是否满际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对符号形式的选择、组合、匹配和构建各个环节中,其效果与认知、意义传递、语篇构建和语境创设密切相关,认知理论和语篇关联理论成为外语多媒体教学的经济原则的理论依据,并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指导。

三 从认知理论看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经济原则

从认知理论视角看,“人类认知具有多种信息输入通道,具有高度整合特点,它可整合处理不同通道输入的信息形成有意义的经验,比如,它可以把声音(听觉信息)和图像(视觉信息)联系起来,也可以把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整合成一个心理表征”(卢植:2003)[5]。认知就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过滤从而形成心理表征并储存在记忆的过程。信息输入在数量和方式上作用于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及记忆系统,“在单位时间里,人类认知系统的负荷量是一定的,在某个特定的信息处理阶段,人只能处理和加工与其认知容量相符的输入信息,超过其认知负荷,将会有部分信息丢失”(Sweller, 1988,1994;Chandler & Sweller, 1992)[6],使其不能与已有信息整合,进入人的长时记忆系统。显然,多媒体课件,以图形、图像、声音、文本、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认知提供更多的信息输入通道,但同时也为认知增加了一定的负荷。可以想象,当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授同步映现,学生要同时整合来自教师话语和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负荷自然比单一的讲授要大;当课件的媒体形式越多,学生要整合的信息也就随着增加。太多的媒体形式会导致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从而影响记忆。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看,在单位时间的认知活动中,并非媒体形式越多,认知效果越好,要处理好媒体形式在内部的呈现顺序,在课件外部,也要掌握好其与外部包括教师话语、课堂活动的演播顺序,除此以外,还要把握好媒体形式的种类和数量。

为了使学习者以最小的认知代价取得最大化的认知效果,教师话语和多媒体形式的信息要实现“总量控制原则”。即:当教师言语与多媒体同时映现时,两者传递的信息是重复的,在种类上,多媒体最多只允许图片或动画和文字等形式同时展示,在数量上,当教师话语较多、讲解比较详尽时,多媒体要做到图文简洁,以提纲式显示教师话语的关键词以及要点,或者用图片补充教师言语中抽象的概念或场景。相反,当教学设计侧重于通过多媒体形式产生直觉的效果,创设认知语境,那么,教师话语以旁白形式出现,话语不宜过多,要简洁而切中要点,通过片言只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教师讲授和多媒体先后映现时,两者在信息上是互为体现互为补充的,当多媒体课件在教师讲授后播放,其信息既可用于直观展示讲解内容,也可补充讲解的信息。当教师讲授出现在多媒体课件演示之后时,教师的讲解只需要对课件信息进行概括、点评或补充。

此外,多媒体课件的页面,在版面的安排和媒体形式的选择也都体现了经济原则。认知心理学的“图形――背景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存在“知觉场”,“知觉场”总是被分解为图形与背景两部分,认知时“图形必须要从背景分离出来”,人们“在视觉上,人们总是有对清晰、简洁、完美形象的追求;在心理上则总是要追求一种平衡.以改变在探索中紧张的心情.从而免除各种猜想和想入非非”[7][8]。因此,在设计多媒体页面时,经济原则体现在凸显“图形”、减少“背景”干扰,以减少认知负荷。即是说,在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众多媒体形式中,多媒体课件的一个页面,只能凸显一种媒体形式,使其成为“图形”,其他媒体形式只能成为“背景”,而作为“背景”的媒体形式要适量,否则会影响视觉听觉效果。而作为“图形”,为了满足认知者视觉上简洁的追求,其在媒体种类上也要适当,密密麻麻的文字、五颜六色的色彩、杂乱无章的图形都不利于认知者对图形的整合和处理。

综上所述,外语多媒体设计的经济原则,体现在媒体形式选择、多媒体页面布局、媒体演示方式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认知效益,为了帮助学生取得最大化的认知效果,一方面,要注意教师话语与多媒体课件的播放顺序以及内容的安排,教师话语与多媒体课件信息要实行“总量控制”、“互补”原则,以减少学生整合信息的负荷,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在课件页面设计时,媒体形式的搭配要处理主次媒体的关系,突出图形,强调重点。第三、尤其要控制声音的使用,要防止动画效果、背景音乐与教师讲解声音的冲突,减少对学生的干扰。

四 从语篇连贯理论看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经济原则

从语篇理论的视角看,外语多媒体的经济原则主要体现在形式、意义和功能的体现关系上,当课件以多媒体形式的组合体演示时,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主题的意义,并作用于学习者大脑中,使其在原有的图式基础上形成新的信息,课件才能产生表意、强化记忆、创设语境的功能;而与主题不相关的多媒体形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使其对主题意义产生误导。因此,课件的形式要与教学的主题意义以及教学目的紧密关联,才能避免媒体形式的冗余和浪费。比如,教师讲解时如果同时演示添加一些与主题不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不相关的背景音乐,不仅不能表达相应的意义,而且只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使得课件出现负收益。显然,关联原则是设计多媒体课件最经济的原则,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关联性体现在在语义、语境和意义等方面。

在语义方面,多媒体形式必须与主题相关联。多媒体形式在模板、图片、文字配置,甚至在色彩、字号以及版面设置方面要与整体的主题意义相符合,模板选择很难具有集中的针对性,但其风格要符合主题的内涵意义,比如“Crime”是个严肃的主题,模板通常会选择深沉的基调;而针对整体主题意义的图片具有太多的选择性,因此要针对主题的核心意义来取材,如“nature”这个主题具有“大自然”、“天性”、“属性”等语义,具有无数可供选择的图片,课件要选取哪个语义,取材要视乎课文或者话题等具体的主题而定。

语境方面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一、多媒体课件呈现的语境应该与教师话语相得益彰。关联并不意味着重复教师话语的文字,相反,关联是对教师话语的再加工,用多媒体形式构建和体现教师话语的直观情景,或针对教师话语的要点和难点,构建形象的动画情景,以产生多模态的感觉;二、多媒体课件用于创设基于主题的课堂交际情景,媒体形式的选择既要符合课堂教学环境的格调,比如,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如果选择太嘈杂的摇滚乐作为背景音乐显然与课堂教学环境不相符合;同时,多媒体课件创设的语境也要与构成交际情景的各要素相吻合,例如,当组织课堂小组辩论赛时,辩论场景如舞台、人物以及突出主题的图文构成交际情景的要素,媒体形式要通过模板、图片和文字创设这样的“舞台背景”。三、多媒体课件所构建语境,必须对交际语境发挥“补缺”作用,与学生的认知语境相关联。比如,针对“nature and nurture”这一话题,在话题导入环节中,学生对话题意义可能会有误解或不解,因为nature具有一词多义特点,那么,如果通过媒体形式如图片或者视频的组合,如双胞胎在不同阶段、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变异等情景,就会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形成认知语境,以接受教师讲授的信息。

主题意义的关联主要在于多媒体课件页面之间体现的意义在内部达成一致性,具有连贯性,使多媒体课件本身成为一个完整的语篇,同时,在外部方面,与整体意义、教师话语意义相匹配,有助于实现课堂交际意义。一个完整的课件,在内部方面,能体现完整的主题意义,反映一节英语课的课堂交际全过程,包括总体主题意义、教学目的、教学活动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所突出的主题意义。经济性原则既体现在以简洁、省略的形式展示完整的主题,同时,以突出的图形创设语境,还有以具体的影像形式提供充分生动的情景或场景,对学生的认知起到补缺的作用。

总之,外语多媒体教学是一个连贯机制,是一个由语义、语境和意义等要素形成的关联体系,媒体形式与这些要素关联度越大,越能节约学生的认知成本,提高主题信息的集成度,集中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提高交际效益。为了体现经济原则,外语多媒体课件要以课堂交际目标为中心,围绕整体主题意义,体现媒体形式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内容在语义、意义、语境的关联性,为课堂教学交际活动和认知活动创设直观的交际语境,促进学生认知语境。

五 结语

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形式和结构的简约度、信息的饱满度、媒体形式与主题意义、交际语境和教师话语的关联度,取决于其对教师话语的补充作用、学生认知的强化作用、认知语境的补缺作用。认知理论为经济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在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多媒体形式的选择要凸显“图形”、慎选“背景”,对教师话语和多媒体课件在数量上要实行“总量”控制,尽量减少学生整合信息的负荷。关联理论为经济原则提供实践指导,在理论上解释了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多媒体课件如何通过与主题、意义和语境的关联,避免冗长多余的媒体形式和信息,使媒体形式体现丰富的意义、创建有效的交际语境,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媒体多样化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为学习者获取信息提供更多的渠道,但是,过多地依赖或使用多媒体技术,同样为外语教学带来负面的“干扰源”,使外语教学面临很多新问题,比如,学生上课开小差,摆弄手机,抱着侥幸心理,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以对付考试;课堂过多的信息使学生不胜负荷,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摸不清教师讲课的重点。凡此等等,对外语教学提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外语多媒体教学的经济性原则更应该引起广泛的研究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平.关于言语交际中经济原则的理论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2):108-110.

[2] 魏晓斌.关于语言经济原则的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9):97-100.

[3] 胡壮麟.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J].外语教学,2007,(4):1-5.

[4] 卢植.认知与外语多媒体教学设计[J].外语教学,2003,(4):47-50.

[5] Chandler, P. & Sweller, J. The split-attention effect as a factor in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2, (62): 233-246.

[6] 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2003,(4):24-31.

[7] 曾方本.外语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图形一背景论[J].远程教育杂志,2006,(3):59-62.

[8] ZIPF G K. 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y[M]. New York: Hafner, 1949: 117.

Economy Principle in the Multi-Media-Bas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HEN Dong-chu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Guangdong 510320, China)

Abstract:Economy Principle reveals the simplicity in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t also reflects the least effort principle when the media are chosen to convey meanings and realize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Moreover, this principle is also embodied in the cognition of multi-media.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designing of multi-media-based English teaching. How can it then be reflected in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be applied to the designing? The cognitive theory and relevant theory can provide some instruction.

Keywords:economy principle;multi-media-based teaching;cognitive theory;relevant theory

外语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综合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多样化的手段。走进今天的大学课堂,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已成普遍现象。笔者所在的《综合英语》课程组从2004年起自行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更新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手段。但是,教学手段与方法并非教学的全部,手段和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林洵子,2006)。《综合英语》课程目的是通过综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仅仅作为教师讲解和演示的工具,它一方面加快了课堂的进程和节奏,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信息量;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抑制了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学生失去了大量的技能训练的机会。这样的课堂依然是填鸭式的教学,从“人灌知识”到“机灌知识”,收不到的应有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图从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内涵与实质,探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以及课件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内涵与实质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产物,指“通过各种媒体和技术的综合利用,对外语教与学的信息进行储藏、加工、传播,从而达到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最优化”(何高大,2000)。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以皮亚杰(Piaget, 1972)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情境的创设,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因此,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实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使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成为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余胜泉,2004:17)。可见,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不只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学手段的翻新,而是整个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多媒体课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有机地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课件(项国雄,2000)。因此, 其设计必须能够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英语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调动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能够利用英语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提高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3. 多媒体技术辅助《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优势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上外,2000)。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方式多为“黑板+粉笔”,教师以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缺乏其他方面的训练(华欣等, 2003),语言学习变得枯燥。因此,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的需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有利于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束定芳(2005:198)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用外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应该把语言形式同相应的情景结合起来, 使语言的交际具有模拟性、仿真性,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而多媒体课件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于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林洵子,2006),有利于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语言情景, 让学生从中感知、体会、模仿, 练习新的语言, 并在情景中巩固和运用知识。语言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求知欲,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与交际能力。

3.2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说纸质教材可以实现图文并茂,那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实现了声情并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优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课文朗读和单词读音,学生也可随时模仿,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适时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观看原版资料片,学生接触了真实语料,加深了印象,也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情感激励的工具。

3.3 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多媒体教学课件通常有真实感和生动性, 在制作《综合英语》多媒体课件时, 我们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资料通过多媒体课件一一展示,给予学生多感官、多渠道、多方位的信息输入。对于抽象的近义词辨析, 通过图片给学生一种直观的视觉效果, 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对于每单元的讲授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则通过图表、图形展示给学生,这种信息的视觉转换(文字―图表),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与留存,从而促进阅读理解(Tomlinson, 1998)。

3. 4 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多媒体教学资料是可存的,特别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随时调出使用。教师可根据近期课堂教学需求, 提前制作课堂教学课件,节省了课内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能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讲授、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课堂活动,开展语言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综合英语》课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提高了课时的效率与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多媒体课件运用于《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信息。它的形象化、多样化、生动化的特点,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化的信息输入,易于营造较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师能够方便地进行各个文本之间的转换,因而减少大量板书时间,更加有利于“精讲多练”。

多媒体课件辅助《综合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它有效地为教学服务,真正有助于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 多媒体课件运用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言教学过程越来越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作用以及利用综合手段全面促进学生在各种技能上的全面发展。但是有了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会过多地依赖课件, 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课件所左右,结果成了课件的“奴隶”或者“放映员”。多媒体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众所周知,无论教师课前备课如何充分,课中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课件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基本框架,但对于课堂内出现的临时、突发的情况,如学生的突然提问,是无法在课件中体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灵活处理。如果一味地让“技术”沟通代替教师和学生“人与人”的沟通,整个教学容易形成以教师(或电脑)为中心的格局,从而使教学“穿新鞋走老路”。

我们知道,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恰到好处地使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手段,能够使讲解富有情趣,从而感染学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师生、生生的交互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输入信息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因为当学习者心智还没有发育完成,或者学习者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教师的主导意义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不是替代学生思考,而是帮助选择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解决学习问题、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学习过程等(余胜泉,2004:60)。

4.2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习者来展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画面虽可强烈刺激感官,促进认识,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如理解、记忆、反复感知等过程需要时间来消化、吸收。如果教师忽视学生思维的速度与强度,信息输入过量的话,就会形成新的“填鸭式”教学。此外,多媒体课件是依据教师的教学思路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能沿着教师的划定的轨迹行进,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深入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 只能按照教师的思维轨道作一些简单肤浅的回答。这样,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也束缚了他们的创新思想。

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应该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孙瑞梅,2003),应给予学生思考和训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课文导入部分,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的时间,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建构新知识。在阅读理解问答和词法操练时,不要急于显示预设答案,可以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延时功能,依次逐个出现,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学生应学会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否则会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地。

4.3 多媒体课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课件的设计要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其内容应密切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体现建构主义核心思想。课件内容应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文字应简洁、集中。字体格式、大小及颜色应便于学生阅读。背景图片和文字应主次鲜明,否则会喧宾夺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不能过分依赖画面代替对文字的品味和领悟,因为文字有独特的魅力,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语言学习者需要对蕴涵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才能了解英语语言本身的张力和创造性。图片过多,会使学生只注重那些花哨的图片、动画,无暇顾及知识内容的学习。因此,只有兼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媒体课件才能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4.4 信息传递的适度和速度的平衡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会补充大量课文以外信息, 但是如果一堂课里展示的内容过多且速度过快,学生在短时间里接受超量的语言知识信息,脑子会有阻滞的感觉,无法理解任何内容。因此,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注意信息传递的适度和速度的平衡,要有意识的精选课堂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节省学时,将主要信息在课内提供给学生,且做到信息量和任务节奏适中。对于那些由于课内教学时间有限,无法一一呈现的次要信息,教师可以考虑课堂与课外形式的相互补充,利用链接或上传校园网络课程平台,供学生课后浏览。这样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解决学生记笔记和课后复习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切实实现教学目标。

5. 结语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必须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既要有利于教师教, 又要有利于学生学。教师要借助于课件,但不能受制于课件。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转变教学观念,把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Piaget, J.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M]. New York: Basic Books,1972.

[2]Tomlinson, B. “Introduction”. In Tomlinson, B. (ed.),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3]何高大. 现代语言学与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五)[J]. 外语电化教学,2000 (9).

[4]华欣等.多媒体网络综合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10).

[5]林洵子. 试论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商务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 2006(10).

[6]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197.

[7]孙瑞梅. 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12).

[8]项国雄等. 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外语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路分析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培养出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开展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教育部将开展双语教学作为提高高等学校英语教育质量的举措后,各个学校在双语教学中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我校从2003年起,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中挑选了英语和数学基础都比较好的学生开展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试点研究。从2005年起,又将自动化专业的招生全部改为双语改革试点班。电路分析课程因为课程性质和地位,比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从2003年起就被指定为双语教改课程,至今已有四年的教改实践。本文结合笔者在南昌航空大学开展的电路分析双语教学,谈谈笔者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和同行进行交流。

一、对双语教学的理解

1.理论定位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给出“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简言之,“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课堂教学和有意识构造的特定语言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使用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使用目的语——学生要掌握的外语,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使用目的语,这是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两种语言能力。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例如,把英文和中文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而是指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帮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学会两种语言的使用技巧。两种语言中有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母语,另一种是目的语。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

3.教学形式

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①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浸入型双语教学;②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为:保持型双语教学;③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为:过渡型双语教学。中国不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育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在中国,双语教育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育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二、电路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我们开设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既能实现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几年我们开展电路分析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实践经验:

1.英文教材的选取和处理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学科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套优秀的原版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

我们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作为原版教材。这本教材和国内通用的电路分析教材在体系结构和内容编排上最为接近,内容体系完整,例题和习题丰富多样。除状态方程、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和传输线理论外,涵盖了目前我国电路教学的基本内容。为弥补内容上的不足,我们还推荐学生选择了邱关源编著的《电路》作为参考教材,这两本对照性比较好的教材可以给学生在课外复习和自学中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这本英文版教材的另一大特点是语言浅显易懂,解释详尽,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独立地读懂。由此可见,教材的选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也非常重要。比如,在节点电压法一节中,对含电压源的电路原版教材介绍了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generalizednodeorsupernode”用来处理非参考节点之间通过电压源直接相连的电路,这种方法比中文版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更简洁;但是,通过观察法列节点方程在原版教材中却介绍的过于简单,而这一点在中文版教材中是花重笔墨书写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同时兼顾。

比如,课堂上老师介绍专业名词时会一并解释其中文涵义,比如“thepassivesignconvention”字面意思是无源元件的符号惯例,用术语表达即关联参考方向,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文教材时就很方便,理解也更透彻。另外对于原版教材和国内教材在元件符号和书写符号上的差异,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向学生明确指出。另外由于该原版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难度偏低,我们在课堂讲解中还引入了大量中文参考书和辅导书上的例题作为补充。

2.外教集中上课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我校自动化本科专业在2005级、2006级实行双语教改试点,并且与荷兰泽兰德大学开始中外合作交流。从二年级开始,除了每学期开设两门双语教学课程外,还有荷方派外教到我校就合作课程进行集中授课。外教集中授课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中后期,此时由我校老师开设的双语课程的大部分课时已经结束,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由外教授课进行综合提升,既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水平,又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运用和提升,同时也学习到外教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三、英文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1.英文多媒体课件的研制的意义

开展双语教学既要充分地利用双语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掌握目的语的目标;又要兼顾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在总学时不增加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内容必然更为丰富复杂,这无疑对授课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挑战。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双语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我们制作了针对原版教材的多媒体课件,实施全程多媒体双语教学。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尚未完全过关,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跟上讲课进度。另一方面,作为非英语专业的老师,英语的流利程度也会给老师用英文讲述专业知识带来一定的挑战。使用多媒体形式上课,既帮助了老师顺利授课又节省了板书时间,老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于目的语的教学交流之上,为提高双语课堂教学效率赢得了时间。

2.英文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和使用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有好的选题。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以动画、影像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所以,那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且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内容,就可以成为好的选题,比如一阶、二阶动态电路、交流电路功率分析等。由

于电路分析课程理论性较强,可以搜集到的动画和影像比较少,因此我们在课件中加入了一些Pspice仿真,通过波形的显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深他们对电路现象的理解直至运用分析电路。

其次,多媒体课件还应具有明晰的结构、顺畅的逻辑、合理的色彩搭配。既要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声、光、色的愉悦,更要突出课程重点,为教学内容服务。

当然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并不排斥传统的黑板教学,实际上传统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有的优势,更能体现师生间的交互,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该将两者的教学理念和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践表明,多媒体电路分析双语教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授课效果良好。到学期结束时,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英语书面表达、口语表达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实现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实现了开设双语教学的初衷。

四、电路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体会

在开展电路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四年来,我们感觉到在一般工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还是可行的,关键是要具备两个要素——第一是要有专业能力过硬、教学方法高效的师资,以及授课教师对双语教学的投入;第二是要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可以考虑以下方法和建议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1.专业课程开始前,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运用能力需要达到能基本满足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这样才能很好地贯彻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达到教学目的。

2.要提供较为充分的专业课程的目的语相关阅读材料,使学生在课堂外能较方便地接触到目的语的同时还能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对双语教学产生更浓的兴趣,从而形成双语教学的良性循环。

3.加强双语课教学的专业课教师的师资培养,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

4.建立较完善的双语教学的研究和交流机制,加强同外语课程及其他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的教师的交流,加强校际间同行的交流。

五、结束语

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双方都应该积极投入,乐于付出。尤其是老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做出新尝试和创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自如的利用外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CharlesK.Alexander,MatthewN.O.Sadiku.FundamentalsofELECTRICCIRCUIT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JackC.Richards,Jhonplatt,Heidiplatt.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

3冯晓毅、段哲民、李宏.以学生为本,提高电路课程双语教学效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颜秋容、谭丹、李妍.电路理论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2)

5刘沛津、韩行.电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3)

外语课件范文第5篇

自2014年11月外国语学院与东软睿道公司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之后,双方积极努力开展了本次软件测试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外语+涉外服务外包”方向的中高端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在本次的软件测试课程培训过程当中,外语专业学生踊跃参加,积极互动,获益匪浅。

【关键词】

涉外服务外包;软件测试;外语

一、研究背景

2014年9月,东软集团下属子公司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动与沈阳大学日语系联系,希望日语系能够派送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去东软(大连)分公司进行毕业实习,人数越多越好。但是我们却缺少一个平台在我们和企业之间架一座桥,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个新兴行业,进而给我们以后的实习就业多提供一个选择。通过本专业学生与相关企业的洽谈沟通,在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方向之后,再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即将毕业实习的学生,从而构建一个连结学生与相关企业之间满足互相需求的桥梁。结合本专业的课程改革,创造性的解决了“语言+技能”的结合问题,促进了外语专业由原来的只培养单一的语言人才到应用技术型涉外工程人才的多方面培养,使得在毕业实习、就业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这样的信息服务平台是具有极大的新生命力,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其次,它不是假想和虚拟的项目是一个已经正在进行和有了受益者的项目。另外,本项目的首个合作者—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正规的IT企业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能够给予该项目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并能确保该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树立完成。该项目的最大意义在于解决了长期困扰外语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外语只是工具,不是专业”。不仅有利于我们日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而且更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前途发展。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根据IT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学生团队和企业合作的方式,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创立一个“学校培养学生技能———学生团队提供相关实习就业信息———学生在实习阶段准确找到相关企业实习就业”的模式。给要参加毕业实习和就业的同学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进外语学习者的就业。具体来说,我们在培训课程的最后一节课进行了问卷调查,填写之后当场收回,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5份,教师调查问卷1份。

(二)调查研究的目标此项目的内容是通过我们团队与国内的知名企业比如像东软集团这样的大量需要涉外服务外包人才的机构进行协商洽谈,收集相关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以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为基点,向即将要参加实习的同学提供准确信息。促进培养面向涉外服务外包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提高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涉外工程运用能力,实现人才从单一的“语言”到”语言+技能“模式的转型。了解外语专业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了解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今后课程的建议。

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主体情况分析从接受课程的对象来看,96%为大二和大三学生,说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目前的阶段中对以后的职业规划有了大致的轮廓,同时认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去辅修一门其它的专业,为自己未来的就职提供保障。参加此次课程的大一学生仅占4%,大一的学生初入大学,还没有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参加课程培训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了解一般,处于模糊状态。说明在当今大学课程中,没有将课程和就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二)数据分析及问题归纳在调查学生中有28%的学生对软件测试工没有有兴趣,但是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有40%的学生提升了对软件测试相关工作的兴趣。这说明学生在此次课程培训中,有很好地了解软件测试工作的意义,及明确了软件测试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但是毕业之后想从事计算机方面相关工作的学生仅有12%,还有76%的学生不确定是否从事软件相关方面的工作。说明很多学生对以后的职业规划还不是很清晰,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就业的发展空间。从学生对本次课程培训的反映来看,有76%的学生认为此次课程意义重大,但是仅有8%的学生对软件测试有了明确的了解,还有56%的学生对软件测试概念模糊,掌握内容有限。这说明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很好的去对学生进行测试,忽视了学生的掌握情况,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测试,及时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牢固并能够很好地运用。有36%的学生认为此门课程开设时间晚,不利于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软件内容。说明软件测试课程应及早的和学生的相关专业结合,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掌握并且很好地运用软件测试的相关课程。从学生的出席情况来看,有64%的学生按时出勤,36%的学生存在缺席情况。这说明在课程中应对学生施展强制的出席规范,同时对课程加以调整,提升学生的上课热情,吸引学生能够主动地出席,以保证很高的出席率。

(三)课程效果与反思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软件测试课程和外语专业的结合在学生中有很好的反响,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以后的职业选择。也可以看出在学生本专业的课程上加上软件测试课程,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及发展前景。此外,上学期完成计算机相关方面的培训课程,日语专业12级10人获得证书,13级6人获得,14级1人,其余8人为英语专业二外为日语的学生。本学期的微运营的培训已经开始,并接近尾声。共有46名学生参加。另外,截至目前,我们团队已经收集到了一定的涉外服务外包的就业实习信息。已经提供给即将进行毕业实习的12日语和英语的同学。对于该课题研究,在2015年5月、6月、9月和10月全体组员进行开会,讨论项目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与此同时,又与东软的企业专业人士联系,共同探讨此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得注意事项。积极督促项目组成员收集与涉外服务外包行业相关的实习和就职信息。在10月份的会议上,建议组员建构一个微信平台,设计微页,在毕业生中宣传。得到了组员的一致认可。他们现在正在积极推进微页的设计。在指导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存在的消极和惰性问题,通过主动与学生联系,耐心细致地谈话和指导,消除了这些现象。

三、加强涉外服务外包人员培训积极性,及时调整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