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

习惯成自然范文第1篇

魏安厘王问天下之高士于子顺,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子顺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魏王问子顺,谁是天下一等一的高人,子顺说:“世上哪有这种人啊,退而求其次,鲁仲连可以算一个。”魏王说:“我看鲁仲连做得不自然,蛮做作的。”子顺答:“人都是做作的。如果一直做作下去,就变成君子了;一直保持好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

你有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很说明问题呢?其实好习惯的形成都是这么来的,你幼儿园升小学时,上课必须坐好,发言要举手,小小的小孩,刚开始一定很难受,慢慢就习惯了。

事实上,我们谁都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另一个人,一惊一乍的小女生不可能突然变成淑女。起先是可能想表现给别人看什么样的自己,就像你的同学在男生面前装淑女,但渐渐地她会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中间有一个过渡,会有些不自然,有些做作,渐渐地就习惯成自然了。

接电话的时候,不再像小孩子那样,“喂”一声完事,而是轻声柔气地说:“哎,您好。”这是规范的礼貌用语。

没有纸巾的时候连咳出来的痰都要悄悄咽回去——被你描述起来是恶心了一点,但不会比“呸”一下吐老远更恶心吧。

还有,见到同学不舒服会关心地问一句,“药吃了没?”在我看来,这可以算是美德了。她懂得关心别人了,首先她细致地观察到了同学不舒服,然后用语言来提醒和安抚。不好吗?

歌里唱: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长大是什么?个子高了,体重增了,知识丰富了……可仅仅是这些吗?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懂得规范,收敛自己的行为,举止变得文明,符合社会环境。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是众人共同居住的地方,大家遵守行为准则,才不会磕磕碰碰。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长大。

诚然,人有各样的个性,世界才丰富,天性所在,无法勉强。大可不必人人都淑女,大大咧咧的女孩也蛮可爱的,笑起来捂着嘴和不捂着嘴都可以,只要不虚伪就好。

习惯成自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班幼儿教育 独立性 学习习惯

早期教育是建立生活常规、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正诠释了幼儿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习惯不仅能形成健康的人格,还能培养、提高各种能力。

现在,人们普遍意识到:教育的核心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萌芽,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明显;对事物开始有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好学、好问、喜欢挑战,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明显提高。这个时期不仅幼儿身心发展速度快,而且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此时期的充分准备对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较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而且会使其受益终生。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学前教育的最后准备阶段――大班,注重习惯的培养就更有其现实教育意义了。

一、兴趣是做事之源,方能产生动力、保持兴趣、养成习惯

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从而使兴趣固化,形成一种潜意识,而习惯则受潜意识所支配。老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纲要》),把这种潜意识质化为一种自觉行动,逐步养成一种习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们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从不愿意到喜欢跳,再到跳得乐此不疲,也一样有一个引导的过程。我尝试了以下做法:(1)老师示范,个别指导,纠正跳绳和摇绳动作;(2)表扬、奖励进步和坚持练习的孩子,激励幼儿的竞争意识;(3)设计跳绳游戏,帮助幼儿掌握跳绳要领。慢慢的,他们有兴趣了,认真学了,愿意跳了,还想出了多种绳子的玩法。只要孩子做了,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有信心,不半途而废。这种良好习惯就是从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开始,逐步自觉地养成了一种稳定的习惯。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兴趣中来,自觉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地决定着习惯养成的成效。

二、独立性的养成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教育者、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上体现。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中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切记越俎代庖或操之过急,要有耐心与恒心,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鼓励、帮助、引导幼儿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陈鹤琴)。以整理书包为例,看起来很简单,其实要孩子自己主动思考很多问题,如:本、纸和书各放在哪儿更便于取放?书皮薄的放哪个位置不会折了、皱了?大小不同的书本怎样摆放会整齐?等等。整理书包时一次次重复这样的过程,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理书包中,幼儿逐步学会分门别类的摆放,整理速度经过快―慢―快的过程,思维条理了,自信心、责任心不断增强,丢失、损坏、遗忘物品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的行为倾向和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倾听习惯的养成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大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他们会听、会说并会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并乐于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对幼儿的倾听行为发展进行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幼儿倾听行为发展的现状及幼儿倾听行为发展的共性与个性特点中总结出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指导策略,并从一日活动中着手培养孩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帮助幼儿建立认真倾听的常规意识,采用眼神、手势等多种手段加强个别教育;捕捉每个活动中的细节,不断培养强化倾听习惯的形成,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2.读写习惯的养成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读写习惯是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的前提,还是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1)“改造比塑造更难”。在幼儿园阶段,前书写、前阅读的任务主要是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及读写姿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特别强调“手离笔尖两指头,胸离桌边一拳头,眼里书本一尺远;脚放平,身坐正,头不歪来眼不斜”,并引导幼儿互检,相互提醒,强化幼儿保持正确姿势的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力。良好的读写姿势是良好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读写能力又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

(2)前书写是指有关书写的基本动作、方位知觉、字形辨别、书写方式、书写习惯等技能的学习与培养,不是写字,而是为幼儿将来写字而做的准备工作。前书写教育活动强调的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对书写的一种体验或经验的获得,是对幼儿好奇心的满足,并且激发了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在前书写活动初,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用插片进行结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交叉复合连接及立体建构;在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描画出较复杂的线条,进行一系列的连线游戏,以此进行肌肉协调性的练习,训练幼儿灵活地控制手指,训练拇指、食指与中指配合及手腕动作的协调性。在活动中通过书写形式(绘画样式)的练习,向幼儿渗透有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知识,帮助建立空间知觉,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经验,为幼儿进入小学以后正式学习书写汉字做好准备。

(3)从兴趣入手,养成好的前阅读习惯。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根据我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首先为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具有图文并茂的阅读内容,激发幼儿阅读识字的兴趣,引导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其次,创设相应的文字环境,经常用文字提示,既强调文字的重要性,又引发幼儿的兴趣。文字在各个区域的出现,让孩子用以致学、学以致用;通过有规则地取、放书,有序有目的地翻阅图书、修补和制作图书,了解书的构成,培养幼儿阅读常规,掌握阅读技能及培养爱护书的意识;语言表演听读活动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并注意在其他领域随机渗透文字;利用有趣的文字结构形式增加幼儿的识字量,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孩子讲故事,读故事,写纸条,画画,等等。慢慢的,孩子以读书为乐,激发了读书的欲望,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

(4)读写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家园配合。亲子共同阅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从朗读、讲故事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环境、游戏等读识、指读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大街上,许多广告牌就是最好的图书,看电视、听广播时也能引导幼儿学习更多新的知识。不仅如此,家长还要重视培养幼儿正确的读写姿势。长此以往,孩子的理解力增强了,集中注意力的水平提高了,阅读的兴趣提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

“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最后是习惯造就我们”。可见习惯对于人之命运的重要性,它是人走向成功的钥匙。但是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甚至是艰难养成的过程。由他律到自律,从外化到内化,并不是单纯的道德认知,而是知情意行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循序渐进、反反复复的过程。教育孩子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教育者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对大班幼儿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2004.

习惯成自然范文第3篇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很多,预习习惯是众多习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既重课内更重课外。只有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堂才能算是真正富有实效的课堂。但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根据所学学段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所要培养能力的特点,在课前预习中和学生一起制定了课前预习的"四项要求",即:

1、读:即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2、查: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查阅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那段历史,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中朝人民经过战争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所建立的伟大友谊。

3、赏: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课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思维能力。

习惯成自然范文第4篇

小学生天真烂漫,好动好奇,表现欲强,可塑性大。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载体,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养成教育任务,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人要是各种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养成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中,通过序列化、日常化、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实践――实践――再实践,训练反复,反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1 主题班会活动序列化,明确养成教育要求

人一生成长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很多,小学阶段究竟应养成学生哪些习惯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规范了养成教育的内容,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就是力图建立起学生生活的规范体系,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可是《行为规范》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实施,更没有细化出1――6年级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不同。为此,结合各校校情及学生实际细化《行为规范》使之既具体系统,又便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践便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了由低到高这个序,就会妨碍学生的成长,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科学有序地安排教育内容和时间,使其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首先,细化教育内容,形成序列整体。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我们将养成教育内容细化为遵守纪律、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热爱学习、劳动锻炼、安全卫生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3―4个模块。如文明礼仪分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4―6个训练目标。如学校礼仪分为升旗礼仪、课堂礼仪、课间礼仪、同学礼仪、师长礼仪。每个训练目标,又细化为若干个训练要点。这样整体训练内容六个方面二十个模块,七十二个训练项目,三百多个训练要点,层层细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横向训练体系。这一细化的横向训练体系,我们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循环推行,三个学段由浅入深层层升级,螺旋上升,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纵向训练序列。如:课堂礼仪,低年级训练要点是1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左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2发言前先举手。3发言时,口齿清楚。中年级为1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礼。2上课积极举手,大胆发言。3发言口齿清楚,声音适度。高年级为1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礼。2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声音适度。3自主学习,不影响他人。第二,班会活动,主题鲜明,规范要点落实。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轮轻重,行为重。”细化的序列内容,要让学生变为行,先得让其认知。怎样让学生有效认知呢?我们要求班主任老师要根据分阶段、分年级细化的训练要点,每次活动突出一个训练项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明确细化的每一条训练要点,做到理解意义牢记在心。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我们将每节课的训练要点或是编成儿歌、童谣,或是编成顺口溜。如一年级的《上课歌》:上课铃声丁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起立问好要站直,坐姿端正不乱晃,认真听,仔细想,眼睛看着正前方。上课发言先举手,回答问题声响亮,同学发言用心听,遵守纪律不要忘。这样做到了一次活动规范一个养成目标的训练要点,清楚明了具体为学生行为养成奠定了“知”的基础。

2 学科教育活动日常化,促进习惯养成自觉自愿

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都要经依靠外力督促教育,不断强化训练的不自觉阶段,才能形成自我意志努力,实现自我监督,到达自觉自愿的行为阶段。这一阶段是习惯形成最重要的阶段,但又是最难落实的阶段。有时班主任训练了半个月,科任教师的几次不当教育就会功亏一篑,有时学校教育学生产生的自我意识在家长的一次不当影响中就会全盘否定。为此班主任、各科教师、家长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训练要求,做到教育训练日常化,督促评比不间断才能收到良好好的教育结果。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一是运用情境法、榜样法感染训练,要求每位相关的训练指导人员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感到班主任老师是这样做的,科任老师是这样做的,家长也是这样做的,我身边的同学及每个人都是这样做的,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真好,我也应该这样做。二是运用言传法、训练法及自我实践法直接反复训练,要求每位训练指导人要在班主任的统一要求中利用好自己教育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督促孩子去做,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如:上课礼仪,在训练期间,我们将编成的顺口溜,上课时背一遍,下课时背一遍,放学列队行进中背一遍,各科教学中,教师对照“要求”要求学生比一比、查一查,在家中,家长要求孩子背一背、做一做、自我评一评,课间、上学、下学值日教师评一评、促一促,使学生认识到,课中课下我要做,校内校外兴趣活动中我要做,生活学习的每时每刻我都要做,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我应该这样做,我应该自己努力去这样做,主动去做。三是运用督查法、评价法、疏导法,训练反复。我们组建了领导值日、干事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值日四支队伍,分别明确细化各自的值日职责,实行校园监督检查无死角、无空挡、无漏缺,发现倾向性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发现班级普遍性问题及时召唤班主任协调解决,发现个性问题现场办公现场解决。把坏毛病坏习惯消灭在萌芽之中,发现典型先进范例及时上报学校,通过学校“一台”(星星火炬广播台)、“一式”(每周一次升旗仪式)、“一报”(学校《星光报》)广泛宣传,使之发扬光大。

3 专题教育活动多样化,实现习惯养成自动自然

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明确指出“什么叫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达到不需要监督,不需要意志努力,类似本能自动自然的程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光靠各种训练不行,为此我们的口号是:让学校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初步养成的习惯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我们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诱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产生活动的激情,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展示自我,放松神经,不带自我约束本能地表现自我,从而有效地促进习惯成为自动自然。首先我们结合一年的重大节日,坚持一月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元月份开展“过大年、破旧俗、中华传统美德不能忘”教育活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做新人、文明礼貌我先行”教育活动;四月份开展“扫陵墓、祭先烈、传扬英雄精神”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爱家园、爱人民、劳动创业最光荣”社会实践活动;六月份开展“我幸福、我快乐、知恩感恩”教育活动;七月份开展“党旗红、队旗红、少先队员是先锋”教育活动;九月份开展“爱师长、爱同学、团结互助共进步”活动;十月份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遵纪守法创和谐”活动;十一月份开展“关爱生命、安全卫生自救自护”演练活动;十二月份开展“迎新年、树新风、社会公德在心中”主题教育活动。这样学生一年在校十个月,每月一个主题。遵纪守法、热爱学习、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劳动锻炼、安全卫生六个方面的养成教育完全渗透其中,每次活动各有侧重。活动中要求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积极表现,学校以班为单位一次一评一公示,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个个积极表现,使养成逐步成为了自动行为。其次,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兴趣活动。我们打破班级界限,以年级为单位,开设了兴趣阅读、趣味作文、游戏数学、科技创作、歌咏、舞蹈、书画、田径、棋类等兴趣小组,每天下午一小时课外兴趣活动,让孩子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个人爱好,张扬自我个性,表现自我行为习惯,进行自我评价、自我修正,收到了好的效果。第三,开展好四节活动。一是春季“阳光体育节”,让学生走出户外,放松自我,选择自我喜欢的体育活动,积极参加运动,从自我锻炼,群体合作中养成自动锻炼的习惯。二是夏季“欢乐艺术节”,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展示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摄影作品、手抄报、剪贴报,参加拉打弹唱舞节目表演,从制作、观摩、表演中,促进学生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热爱艺术,欣赏艺术等良好习惯成为自己生活的自然。三是秋季“金秋科技节”。科技节上让学生大胆创新,科学试验,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讲解自我作品的设计意图、观念和价值,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使动脑、动手、动口及善思善想成为学生生存的本能。四是冬季“快乐读书节”。读书节上,经典人人颂,好书我推荐,名人大家谈,中华美德代代传,历史名人永不忘,我读书,我自强等多个栏目,多种形式的活动,深深牵动着每一个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自我展示,在这里得到绝对的自然升华,在这里得到全面交流认可满足。第五,为了配合各种活动的开展,学校制定了行为习惯养成星级评价制度,即金星、红星、绿星。绿代表学生在落实每项养成教育要点中的点滴进步,学生在每个要点习惯养成中有成绩,有进步就可获得一个绿星。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十个绿星,说明学生在该方面已基本养成良好习惯,可以换取一个红星,红星是一种习惯形成的标志。学生获得六个红星就说明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很好,初步养成了该学龄段的良好习惯,可以获得一颗金星,金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高奖励,是对学生全面评价的重要标志。获得班级金星少年的同学有权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金星少年的评比,我们通过班级金星少年个人宣讲,教师、学生民主投票竞选,家长投票认可,学校评审委员会跟踪明察暗访,特殊项目实地考侧综合评价,最后确定学校金星少年。对校级金星少年我们一是利用升旗活动和校报等广泛宣讲典型事迹;二是将其照片和事迹做成版面陈列在校园,树立榜样形象。三是积极推荐参加县、市优秀少先队员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四是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其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出头露面,充分展示自我,鞭策自我,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切实使之成为榜样,激励全体学生奋发争先,个个成为好习惯的标兵典型,让文明健康之花在校园竞相开放,创出好习惯养成百花齐放满校园的佳绩。

习惯成自然范文第5篇

教育周刊: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是提出了个人如何处理好与国家、人民、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准则。很久以来,我们都提出要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荣辱观的提出,可以使原有的教育更加深化和具体,更有时代性。

彭林: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前途,因而不能等闲视之。青少年涉世未深,心灵比较单纯,识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复杂,如果不很好注意,将来就会成为社会问题。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十分注重培养经国济世之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是要从修身做起的,而修身则要原创网站:从儿童时代抓起。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人格教育是第一位的,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然后才是知识教育。古代童蒙教育的成功,表现之一,是有许多优秀的教材,《礼记》中的《曲礼》、《少仪》、《内则》,《大戴礼记》中的《保傅》和《曾子事父母》,以及《颜氏家训》、《三字经》、《千字文》、《童蒙须知》、《弟子规》等,都是名扬四海的童学教材。其中,朱熹对童蒙教育倾注的心血尤多,建树也最大。他认为,南宋之所以朝纲不振,是因为朝廷缺乏栋梁之才;而朝廷之所以缺乏栋梁之才,是因为童蒙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从国家的前途考虑,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童蒙教育。而童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其根”、“固其本”,使之“正”,树立正直的品性。儿童思想单纯,身上坏习气比较少,只要引导得法,好的品行不仅与日俱增,而且根植于心田,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全社会都同步进行,那么社会风气的转变,就指日可待了。朱熹“童蒙养正”的理念非常正确,得到许多学者的响应。原创网站:

童蒙教育能否“养正”,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是否培养了孩子的廉耻之心。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全国人民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具体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应该有各自的侧重点。我认为,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如此,切忌大而化之,当做口号,贴在墙上了事。青少年荣辱观的教育,要解决他们人格培养的基本问题:懂得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人格和国格。这里面既有涉及国家荣誉、国民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有涉及个人修身、道德品质的具体问题。后一类问题,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最为现实,最容易见效,尤其要精心设计。要通过荣辱教育,在学生的心理机能中培育抵制恶言、恶行、恶事的能力,耻于做不善、不正、不诚、不敬之事,一心向善。使青少年从小懂得怎样爱惜自己的名誉,努力为家庭和祖国增光,这样就可以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