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当代社会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使得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与室友进行交往的过程当中,不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量每一件事情,导致一个小小的误会,都被激化成较大的矛盾,进而破坏了与室友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在这之后,还若无其事的随意出入,随意做自己的事情,而把其他的室友当成了空气,进而使其与室友之间形成了隔阂,如此一来,也就更加深化了他们彼此间的矛盾,导致某些学生被其他室友给孤立。在大学中,攀比问题较为常见,尤其是以女生为主,主要体现于:部分学生仗着自己家庭富裕,大手花钱,大手请客,完全不在乎室友的想法,常常在室友面前炫耀自己多有钱,还将名牌包、名牌衣服在宿舍中随处乱扔,使得其他室友对其心生间隙,进而直接影响到了宿舍融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习惯养成教育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而德育则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不论是对处于小学阶段或者是高中阶段,亦或者是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能够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康。因此,当我们在面对现今大学生宿舍生活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之时,就应当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习惯养成教育,以整顿大学生宿舍的纪律、营造良好、融洽、健康的宿舍氛围,同时也可以促使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的生活以及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环境。由此可见,习惯养成教育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当中,是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的。因此,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力度。

三、习惯养成教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实施途径

(一)把教育融入宿舍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定期开展宿舍活动,例如:宿舍装饰大赛,让同一个宿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积行动起来,并团结一致为宿舍的荣誉奋进。此时,在这个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当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感悟到团结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摒弃掉彼此间的间隙以及矛盾,改善彼此间的关系,并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以促使健康、和谐宿舍氛围的营造,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当他们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也会为了共同的荣誉而欢呼,此时,他们就会更加深刻的理解到:宿舍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当前的生活以及学习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定期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开展习惯养成教育,邀请专家以及心理师做客讲堂,向大学生宣讲与健康行为习惯有关的知识,并让学生就现阶段宿舍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提问,再由专家对其进行详细的剖析,并借助某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将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灌输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当中,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着的不足之处,并在专家的帮助下,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改善。针对那些存在着较强攀比心以及太过于自我的学生,还需让心理专家对其作出适当的心理教育,进而让他们能够养成健康的心理以及行为习惯。

(三)加强宿舍管理,建全宿舍制度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父母;重要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低段孩子正处于学习的萌芽阶段,对于很多事物都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理,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甚至习以为常,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一、培养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低段孩子正处于人生旅途的重要时期,是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理的年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低段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萌芽时期,也就是说,低段孩子在这一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展。然而,人的好习惯或者不好的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父母的教育、家庭环境以及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培养的。低段孩子在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后,就会自然的顺着已有的轨道前行,一旦形成就会很难改变。因此,对于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非常重视。行为习惯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东西,对其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孩子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孩子的成功之门。

二、父母在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培养上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自身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就像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成长成什么样,因此,父母自身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低段孩子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骄纵现象严重

就目前社会现状来看,当代家庭大多都是“6+1”模式,在二胎政策的鼓励下,有很多家庭步入了“6+2”模式,在父母生下孩子时,都充满了无限感恩和欣慰,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幸福中。也正因为如此,导致现阶段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骄纵问题,父母因为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总是在孩子需要任何东西的时候,一味地给予,却丝毫不考虑其对于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不利影响;另外,孩子的到来,几乎占据了整个家庭的核心位置,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孩子是第一位”的理念,父母对孩子所有的生活几乎一览无余,孩子也就成为了“小公主”“小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事情一概不知,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能力,在成长后的年龄阶段也一味地养成索取的习惯。

2.父母对于自身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不明确

有时候会在一个孩子身上看到其父母的影子,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除了基因遗传的影响外,还因为孩子的行为举止受父母影响的原因。在部分家庭中,许多父母对于自身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坚持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当然,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如果是不好的习惯,父母又不加重视,只会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许多父母都有说脏话的习惯,因为对自身习惯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中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的原因,导致其在孩子面前也丝毫不避讳,仍然脏话百出,导致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也出现脏话连篇的现象;还有一些家长有长期沉溺游戏的习惯,他们常常在孩子面前这样做,导致孩子也跟着学,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不利的影响。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现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然而,对部分家长而言,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学习,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因此在父母的教育中,总是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学习各种知识,占取了孩子很多时间,也忽视了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最终导致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中,存在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面对这种现象,父母却不以为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

(二)低段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良措施

1.家长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低段孩子行为举止上尤为明显,往往是家长做什么,孩子都会模仿什么,因此,要加强对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家长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要求家长摒弃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小到说话带脏字、不讲究个人卫生、不喜欢打扫卫生等,大到处理问题的方法,部分家长由于脾气暴躁,在处理问题时过于急躁,和别人的沟通总是出现不愉快的现象,低段孩子在这时就会模仿,甚至学习家长的行为,导致在与其他孩子玩耍时,总是采取暴力的行为处理俩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求家长改变处理问题急躁的态度,用平和的心态感染孩子;二是要求家长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给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也能让孩子在一个积极、进步、有追求的环境中成长,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2.重视对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就现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家长认为低段孩子年龄太小,等到孩子长大一点再进行教育,然而这部分父母却忽略了孩子在有认知功能时就已有了学习的能力,不教育不代表不被教育,反而放任低段孩子的教育,会容易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父母应加强对低段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其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纠正。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小学;良好习惯

小学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教学开展的重点和难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首先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养成家庭教育教学习惯。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得益于家庭,有时候看一个孩子的行为就能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意识。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略

1.因材施教,发挥孩子亮点

农村父母因为平时农活较忙,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孩子的性格、爱好和很多方面了解不多,家长在这些方面沟通不到位,有时候孩子的很多爱好不但不被鼓励还容易受到打击。学校要和家长勤于沟通,让家长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发展特点,并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能统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启发性的教育教学指导,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发现孩子的优点、亮点,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创新、创作能力,使孩子全面发展。

2.教育的统一协调性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概述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较广,既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说普通话的习惯、认真观察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等等,还包括学习时的习惯,如:及时复习、提前预习的习惯、学会重点记忆的习惯,敢于提出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有重要影响。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长期性、自发性、两面性的特点,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尽管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延续成一种习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一旦中止就会前功尽弃。例如,在练字时坚持最重要,只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收获,如果中间有间断,那么以前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学习习惯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习惯一旦养成,不用依靠外界干预或自己的意志力,学生便会自觉遵守。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坏的习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反作用。基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以上特点,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直至这种习惯在学生中固定下来,成为学生自觉的潜意识。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对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习惯的培养上。小学阶段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完成基本的文字识记和知识的积累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一旦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长远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基本语文知识的前提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的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明确学习方法,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方式还没固定化和模式化,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前提条件,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能力,在写字时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对学生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得又快又漂亮。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写等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阅读和写作不仅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好的阅读习惯和解题习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讲阅读题时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后在多次的练习中反复强化,最终使学生形成固定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文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轻松学习,并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自如。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惠及其他学科,尽管有些学科间的差异很大,但是学习方法是相通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性格特点往往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甚至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外部环境至关重要。积极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相反,消极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那么生活中也会是一个主次分明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手段

(一)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并及时沟通

习惯的培养需要贯性,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集中在课堂上,还应延伸到家庭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一个长期的追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

(二)机智幽默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手段

教师在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时,不应采取强硬的手段,而是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手段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这样既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气氛。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以及对学生的观察,总结出来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耻下问”等。可见,我国自古都十分看重后天学习以及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主形成的,正如古语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可以把信念变成习性,把理想化作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化心理特征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习惯就是素质,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教育规律告诉我们,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其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个体智力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能力要在习惯中才能养成。”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个体实践性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都会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

学习习惯是行为习惯的深化,是体现初中生素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于2013年3月,对山阳县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量为1000名,结果发现有13.2%的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49.3%的学生有一定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38.5%的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初中生数学学习中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调查显示,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依次为注意听讲,占80.5%;运算准确,占61.2%;课堂记忆习惯良好,占58.6%;合作学习习惯良好,占34.8%;创新性学习习惯良好,占19.6%;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良好,占25.8%。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初中生在注意听讲、运算准确、课堂记忆方面具有一定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尤其是注意听讲的习惯。但在合作学习、创新性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方面也有不少初中生没有具备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不管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产生学习的前提。尤其是数学,比其他学科更需要专心。注意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无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能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同时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2.分析习惯的培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提高初中学生的分析习惯,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每遇到一个数学事实,包括定义、定理等数学基础知识,也包括例题,教师要给出时间,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给予正面的肯定、鼓励,最后教师做概括、讲解。

3.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培养。(1)培养学生有条件质疑的习惯。有条件质疑要求学生不完全迷信专家和书本,但也不是无条件地怀疑一切。质疑要坚持用逻辑或实践的标准审查怀疑对象。让学生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的探索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是创新性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2)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习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就是要解决前人没有提出过和已经提出但仍未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用旧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这也符合学习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就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我们知道,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自由、和谐的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积极探索。所以,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所有隐藏的积极因素,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对敢于提出意见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