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从小养成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36-01

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养成、品德的培养、个性的张扬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良好习惯的界定习惯所包含的内容范围甚广,一般有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社交习惯等等。对于幼儿来说,很多习惯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行为养成习惯。

一、促使幼儿习惯养成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既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年龄,又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期。如果幼儿的良好习惯不适时培养,就会错失良好,从而变成不良习惯。在幼儿时期,生活习惯和语言习的形成显得尤为惯重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当前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例如:东西乱堆乱放,不想要的东西随手乱扔,稍不顺意就大发脾气等,总而言之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

不少家长都注重对子女的智力投资,把着眼点放在知识、智力的培养方面,请家庭教师教琴、教外语等,而对于比学到的某些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观察思维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却未给予高度的认识,造成“抓了芝麻丢西瓜”的现象。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教育者,特别是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幼儿某些不良习惯。如:有个男孩被另一个男孩打了一下,该幼儿的奶奶带着他找上打人的小孩家,当面要自己的孙子还手打那个小孩一下,而那个小孩的母亲也认为自己的儿子应该被打一下。看起来这位母亲是在惩罚儿子的打人行为,其实却暗示孩子“打人要还手”是合理的;长此下去,不利于宽容、谦让等社会行为的形成。

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首先,良好的习惯本身就是个体全面素质的几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属于高层次的素质。个体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其相应的习惯。如: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道德行为为标志的,而行为是有层次之分的,“要我这样做”属不自觉的行为;“我要做”代表自觉的行为;而当“我要做”内化为需要,巩固下来成为自动的自觉行为方式和倾向,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习惯,这才是品德素质中的最高层次。

其次,良好的习惯能很好地促进儿童将来的成功与成才。许多名人的成就与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孔子的博学与他的“每事问”习惯、还有鲁迅的“随便翻翻”习惯、孙中山的“天天读书”习惯、的“多思”习惯等等,都是极有说明力的典范。

再次,一个社会的公民是否有良好的习惯,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安定团结的程度。如:善于待人接物的习惯,、遵纪守法的习惯,善于谦让、宽容、自我控制的习惯,无疑可以形成一种团结、文明的社会风尚,减少甚至消除许多影响社会不安定不文明的消极因素。此外,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讲求效率等一旦养成习惯,全社会就会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人们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促进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习惯的效应具有两重性,不良习惯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多方面的消极作用。一个生活无序、东西随便乱放、学习缺乏计划性的人,不仅影响学习、工作效率,还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培养幼儿自身发展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既是容易的事,又是艰难的事。一个孩子,由于单纯的需要提醒才可完成的动作发展为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自动化动作,本身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对矛盾中:

首先,教育措施的即时性与习惯养成。教育措施的即时性表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某个行为往往会作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偶尔出现的不良行为也都能适时而有力地纠正过来。这种即时性的教育措施,只是产生了暂时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并没有真正地从动机、意志出发去使孩子理解为什么大人要制止他的那种行为。作为老师及家长没有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为什么不行,当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时,重犯情况就非常难免,这同习惯形成的长期反复性形成矛盾。

其次,幼儿园正规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国大多数幼儿园一贯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摆在重要位置,均制定各种行为习惯的准则、要求、目标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既保证了教育的正面性,又突出了教育的有效性。但是这只是学校教育,孩子的父母及家庭成员才是他们最亲密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反映着家长的素质和教养程度。而家庭里表现出来的教养观、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社会影响的应答。

当前,许多家长,受社会的影响,对“培养孩子的能力、竞争力”产生片面理解,错误地鼓励孩子的攻击。例如,我邻居家一个5岁半的男孩,侵犯别人的行为非常频繁,智力发展也不错,在看图说话时他可以有条有理地指出不团结友爱是不好的行为,应受到批评,而日常生活中,他却为了争位子、抢玩具老是把别人打哭,这种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说明了它尚未形成好习惯。他奶奶不止一次地接送他时“千叮万嘱”:“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这样就将课堂上所认识到的“不打人”行为和实际生活中所谓“自我保护”行为割裂开了,消弱甚至抵消了正面教育影响的作用。

再次,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与幼儿社会化实际水平差异。父母对未来的高期望焦虑使他们在孩子生活上、学习上不惜投下巨资,孩子起床父母帮他穿衣穿鞋;孩子学习,父母陪坐……然而许多“独苗”在父母的良苦用心之中不是锐气大增,而是更加“无能”。由于缺乏自我锻炼,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被父母包办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丧失了行为的动机与需要,还谈何良好习惯的养成呢?过渡的爱,过高的期望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极易形成逆反心理,这是进行教育的巨大障碍。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这些学生大部分在智力和身体发育方面都正常,但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初中阶段学业上的反复失败,学生自卑感强烈,还有相当一部分由于父母离异,造成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导致心理不健全。因此多数学生不是因为自己想来读书,而是因为家长要求,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了中职学校。因此,教师只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了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各方面才有改变的可能。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在长期活动中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能自然而然地完成某些活动的行为方式,一种稳定的好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好品质的表现。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工作、学习或劳动,具有定向动力、维持和强化的作用。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中职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一、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可以增强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处世不

惊,随机应变,从而使人的生活节奏有条不紊。

(一)良好作息

大多数中职生在家要么没人管,要么管不了或者不舍得管,自我约束力不强,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的大有人在。到学校住宿以后,每天都要按时上课,晚上有第二课堂,洗澡睡觉也有固定的时间,难免有些学生会不适应,所以就要有老师和管理部门进行督促和检查,久而久之,当这种按时作息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就会秩序井然,在宿舍睡懒觉的学生就会少很多。

(二)有序自理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被家长疼着惯着,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导致很多学生自理方面的能力较差。所以学生宿舍总是有人被子不折、床铺不整、鞋子乱扔、东西乱放,并且垃圾满地。平时在家这些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学生没有养成习惯,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一步步学会有序自理,养成习惯,我们的宿舍管理也就不会再那么让人头疼了。

(三)清洁卫生

卫生的范围很广,包括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等。有的学生喜欢随手乱扔垃圾,有的学生不喜欢洗衣服,有的学生不注意饮食卫生……试想如果我们不转变学生的这种习惯,小到我们的教室校园,大到外面的街道小区,如何维持干净整洁的环境?糟糕的环境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既保持了环境的整洁,又增强了他们对疾病的免疫力,既促进了学生的生长发育,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既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也促进了学生其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形成。所以学生的卫生习惯我们也同样不能忽视。

二、学习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认真听讲

认真听讲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听课过程中精力要集中;一个是别人说话时要善于倾听。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所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不多,多是以实例、情景模拟来给学生进行练习以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所以在老师进行讲授的这段不长的时间里,学生只有集中精力,并且善于倾听,才能够抓住老师话语中的重点。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在老师讲重难点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就是听课技巧和善于倾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自我探究

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都比较差,老师讲一点就动一下,老师不讲就坐在那里不知道该干什么,尤其是有关电脑操作方面的课程这种情况尤其明显。使学生养成自我探究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手脑结合、勤于实践,多想多试,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都等着老师来布置和安排,从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三)合作学习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在课堂上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都属于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正确评判他人的观点,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不屑与他人合作或不会合作,就融入不进集体和社会。

三、情感习惯方面

良好的情感习惯可以使人保持平静的心态,具有开阔的心胸,合理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保证个人有一个和谐的周边环境。

(一)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看法,进而影响你的人际关系。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善待身边的同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我们只有教会学生把握做人的基本原则,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们今后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公共道德

公共道德是指人类千百年来逐步积淀起来的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比如尊重他人、信守承诺,礼貌谦让、敬老尊师,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这些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可是现在的中职生公共道德意识薄弱,打饭插队、心情不好破坏公物的情况比比皆是。只有让他们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不断提高履行公共道德的自觉性,我们的校园风气才能保持良好。

四、学校制度方面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我们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的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因此学校要落实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基础文明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形成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上的管理模式。比如课间操、早读、晚练、宿舍以及其他一些项目的检查评比工作,要做到检查内容全面细致,量化标准切实可行;检查队伍要师生配合,检查要求要严格合理;评比尺度要公正统一,有奖有惩公布及时等等,通过检查及时纠正学生平时不良习惯,可以有效地扼制校园内不文明行为,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只有完善学校的制度辅以保障,才能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纪律秩序、活动秩序、生活秩序的正常规范。

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要想我们的学生今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万万不能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作为中职教育者,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循循善诱,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培养孩子礼貌用语

现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有一项内容极重要,那就是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要注意从孩子的牙牙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养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对生活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的模仿。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前提,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教育子女最好的典范。做父母的在日常行为中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教育孩子尊敬长辈,父母首先要尊重老人,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感化,学会从小就尊重别人。教育孩子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或“你好”,同时报以微笑;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尊敬、爱护和关心老人,尊重外地人、有困难的人或残疾人,对他们有礼貌,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方便等。

二、培养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

孩子以后成长、生活离不开集体生活环境,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伙伴进行友好交往、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并及时鼓励夸奖他们。同时要求孩子与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在学习上教育孩子不懂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歧视,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其他小朋友等,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意识,学会遇事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事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

三、培养孩子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于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由于好奇心,孩子喜欢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抢着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有些家长就喜欢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久而久之,“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如果孩子失去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就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依赖性,致使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生活自立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从小就要使他自己刷牙,自己洗手、擦脸,自己洗澡,养成自己自立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四、培养孩子卫生习惯

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不管别人,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应该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养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保持衣服干净,不乱涂写,勤洗手、洗脚、洗澡等。

五、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数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门让人“头疼”的科目,但是它又是无比重要的,我们时时刻刻都会用到它。因此,我们需要克服对于学习数学的恐惧,认真地学习它。升入初中之后,很多学生都说数学很难,其实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难度确实提高了一些,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难。主要是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难以跟上初中数学的思维方式。因此,培养适合初中数学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差异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小学数学是基础,初中数学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当然,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就小学数学而言,更注重的是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占了小学数学的大部分,比如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这些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是重点,更是难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基本的运算占了小学数学的大头。而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运算只是一种工具,初中数学中更重要的是,对各个知识点的透彻理解,单靠简单的运算就想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是相对独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如初中数学那样紧密。小学数学中,更多的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而在初中数学中,更多的是各个知识点的交叉运用,比如常见的数形结合,这就更加看重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在初中数学中加入了很多的新概念,学生难以用小学的思维来理解,需要学生通过透彻的了解才能彻底的掌握,但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学生并不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因为题目一看就懂,属于看到题就能下笔列式子的类型。而初中的数学试题,都需要学生脑子的高速运转,去分析这个题目到底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这些题都不是随意出出来的,题目中的条件、数据也都是有深意的,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思维能力,那么他们就难以真正理解题目,也就更谈不上做出题目了。

二、培养适合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上面我们说到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其实总结一下就是前者重运算,后者重思维,当然重思维并不是说不重运算。小学和初中各有侧重,那么学生用小学的习惯来学习初中的知识,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需要新的学习习惯。

首先,合适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便利。在各个学科中,数学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好数学必不可少,对于其他理科科目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阶段,除了小学阶段的科目之外,还会增加新的科目,文科的是历史、政治和地理,理科的就是物理、化W和生物。理科中缺不了计算,也缺不了数学的思考方式,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现在依然不过时。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于初中的学习有帮助,对以后同样意义非凡,可以说终身受用。合理的利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不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你可能就得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不一定有别人好。

其次,合适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更快地掌握知识。初中数学学习,除了继续锻炼计算能力,更添加了新的内容,那就是锻炼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很重要,有了它,学生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甚至举一反更多,而如果没有,那学生就是学的“死知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而是把这些知识死死地记在脑子里,却不懂得灵活运用。初中的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更加的灵活多样,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懂灵活运用,那数学肯定是学不好的,或者肯定是非常费劲的。

最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而教材上的知识可能会很长时间都不会更新,如果有心学习,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新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那就注定只能被书本所困。现在提倡终身学习,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依旧需要不停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难以持续充实自己的。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初中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我们学习事半功倍的捷径,那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呢?下面是一些建议。

(一)课前学会预习新课

初中课程比小学多了不少,但是每一天的课时并没有增加,相对的,学习数学的时间就会减少,那么就需要我们预习新课,了解下节课到底要上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后要随时复习

初中课堂上,每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地知识有很多,但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或者说他们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上的内容学生可能并不能一下子都接受吸收。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课后随时复习。随时复习,指的是抓紧时间,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剩余的是一些闲散的时间,这些时间刚好用来复习课上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或者利用这些闲散的时间做一两道题,合理的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

(三)要准备一个错题本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有的是一些低级错误,但有的错误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犯的。这些错误,应该在老师讲过之后,将它记在一个专门的错题本上,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错题拿出来看看,加深印象,深入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错,当时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一道题理解透彻了,再做类似的题目就不容易错了。

(四)可以多看看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趣题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有了学下去的愿望,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里的“趣”,指的是解题思路有趣,学生可以在看题之后自己先做一遍,再看看给出的参考答案,之后还可以和同学老师商量探讨,看看还能不能有更好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