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习惯两个人

习惯两个人

习惯两个人范文第1篇

接着我又问他们每天出去拜访客户,是否对店内自己产品的进销存及主要竞争对手的进销存进行过统计;是否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批号、序号、存量、位置划表进行过统计;是否随时进行产品理货;竟然没有人一个人敢举手。

接着我再次问第三个问题,每日回家后对一天工做进行总结,对第二天工作进行计划的请举手,有3个举手了。后来我了解,这三名年轻人就是这个企业的销售明星。

看到这,我是非常痛心,我们企业培训没有抓到根本点,当然业绩也就是上不去。心态培养、能力培养固然重要,如果不能培养出年轻人“好习惯”,并且坚持下去,年轻人要想有好成长一定非常难。当然企业这样去培养人即害人又害己。

说到这,我想来写写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让大家能够悟道,只有思想被影响了才可能让的习惯改变,习惯改变才能够让他的行为发生改变,最后促成一个人的性格不断完善,从而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1994年底,美国亨氏在湖南湘潭地区选理货员,300人选3人,通过激烈竞争我被选进了前3名,由于在工作之前“亨氏”告诉我们,3人通过实习将会淘汰2人,结果到报导时,那2名朋友因为怕被淘汰就吓跑了,留下了我一人实习。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记忆力非常好,对于公司给我的报表我也没有去填写,在工作的第2周,我的上司告诉我:“好记星不如一个烂笔头,如果下周起,看不到每个门店的报表,就请你离开。”当时我不理解,还有点心中怨气,但是我还是想要拥有“亨氏”的宝贵的学习机会。

于是,我开始认真填写各种报表,3个月过去后,我发现自己对亨氏及竞争对手雀巢了如指掌,并在各个环节上能够根据数据开展对竞争对手精准的营销。12个月过后,我管理的湘潭地区业绩提升了4倍并且无1分钱经营性报损,客户对我也是非常满意,我也被企业提升为片区经理。

这个好的工作习惯让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并且让我受益匪浅。2000-2003年我使用这些总结的实用方法,帮助“好娃娃”品牌实现了超速增长,并且整个公司经营性报损从1%下降到不到万分之1。

2003年由于我在太阳石药业的杰出表现,在首届国际营销节上与“蒙牛”、“海信”等大企业的营销领导一起评选为“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

因此,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如何培养好的“工作习惯“并长期坚持。

1994年起,我第一次阅读了《销售与市场》,从此以后我每月必读,一直坚持了20年,同时我还不断地看不同的书籍,最为重要的,我在学习时及时进行笔记,将笔记的内容与工作结合起来,目前这些笔记都留着。

从1999年起,我开始使用电脑,我更加及时将各种资料及时记录、统计、分类管理,并且写下了许多自己的感受。

从这一年起,我开始给《销售与市场》等杂志进行投稿,分享自己的经验,后来成为很多报刊的专栏作者,一共发表了100多篇文稿。

同时,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不断向大家学习,将每个人当做一本书,将感受及时写下来,有些发表了,有些做为自己的感悟进行及时保留。

2010年太阳石药业被赛诺菲并购,我认为太阳石的奇迹是无数微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的经典之作,分享给大家将对社会有很多作用。于是,我将在太阳石写下的百万字的工作计划、总结、策划方案及感受通过3年反复整理,写出了近30万字的《卖不动到畅销》一书,已经在印制。

这本书也许就是我这20年工作的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吧,同时我通过这个总结的理论又帮助多家企业高速发展,当然我个人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境地,在2010年又收获了“2010年中国十佳咨询师”称号。

习惯两个人范文第2篇

-----从叶圣陶先生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一、 习惯的形成

人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习惯形成

的原因和过程。

1、习惯是注意的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处理知识,引起事物的发生,把秩序带入到我们内在的生活和外显的行为中,这些都占用了注意力。注意对于处理情绪,制定目标,解决问题是必需的;对于阅读、谈话和驾驶汽车也是必要的。没有它就不能完成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反应的工作。人们在特定时间内注意(即有意识的经验)投往何处,依赖于三方面组织要素的相互作用:本能、习惯和价值。

本能是千百年来有选择的结果。它使我们注意那些有关求生存的事物的知识,而且它们把我们和注意力限制在增强选择的适应性的艰苦工作上。当我们饥饿时,我们的精神力量就会被寻求食物所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被异性所吸引,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吸引,人类早就不存在了。本能的注意模式帮助我们注意和避开危险的事物,并把兴趣放在那些过去有助于我们的身体与基因生存的事物上。

人们在生活中也获得了习惯,学会了忽略了某些事而注意另一些事。这依赖于以往遇到它们时是带来痛苦还是快乐。例如,有些人形成了一种从来不独处的习惯,是因为他们发现孤寂是无法忍受的;另一些人自己安排时间去从事体育运动,学习科学,因为当他们以习惯了的某方面去组织注意时,他们感到最惬意。当然如果单纯地从生物学的领域分析,本能和习惯是从盲目的方面去形成注意,正如它本身那样,是靠着依据过去的经验去疏通和重新调整精神力量。人则有重大的不同,人的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价值则在另一方面按照未来的期望去塑造注意的模型。人类表现出期望去做事情的能力,不仅是因为他们当即就能从这种行为中受益(正如习惯所表现的),还因为他们想达到某种未来价值的状态。因而,“面壁十年图破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本能、习惯、价值都介入到形成注意模式中。有时候,本能、习惯首当其冲;另外时候,价值更能生效。指导注意力分配的意识,必须在两种相对抗的原则之间进行调节:我是应该按照本能与习惯所提出的那样听音乐呢,还是应该按照价值所要求的那样去准备考试。这就为我们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机会。

2、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心理学界,对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这一种观点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独具特色,从这一观点出发,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他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时各种冲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我的结果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4、习惯是动力定型。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人们通常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阶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形成了习惯。就是第二个层次了,成为自觉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二个层次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多次重复以后,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以后,就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这是最佳的教育习惯。

二、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华生、桑戴克、巴浦洛夫等人心理学说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行为治疗技术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明显的效果。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类对环境的不相协调的结果,或是学习得来,或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所致。条件作用与条件反射,是机体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在不良行为和某些疾患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学习或条件作用的某些基本规律对它们加以治疗或矫正,帮助病人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或者帮助病人通过学习或条件作用减少、消除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或者通过学会一种新的行为以对抗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行为治疗一般采取正向强化或负向强化的奖惩方式对不良行为者进行训练。但关于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

1、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 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 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3、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 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予以了说明。他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 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考察二战以后日本的三次教改,每每把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参考书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开明出版社,1989年。

    3.《叶圣陶教育文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习惯两个人范文第3篇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一辈子平平庸庸。高中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如果你想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想有效地利用时间,就需要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高中阶段同学门应该着力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第一、一心向学的习惯: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你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你的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第二、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专家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同学们也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专心致志,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致力于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紧紧围绕主攻方向,安排学习内容,除学校组织和提倡的健康活动外,一切与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关的劳神费时的事情都尽量不要涉足。二是全神贯注不溜号。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讲,做作业时聚精会神地思考。对于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能够做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习惯两个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联盟校 合作互动 学习习惯

一、研究背景

据统计,太原市城区范围内公办初中学校多达127所,但真正让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学校却为数不多。相关调查显示,被老百姓所认可的优质学校提供的学位仅能满足太原市1/4小学毕业生的需求,这意味着,有四分之三的市民认为自己的孩子上的不是心目中的好学校。为此引发“择校热”不断升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等教育发展严重失衡现象。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太原市出台了“联盟校”政策。太原市政府关于“联盟校”的定义为: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将一所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与对应学段另一所有发展潜力学校结成“联盟校”。结盟的两所学校成立“联盟校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负责统筹管理结盟校,并共享师资、共享设施设备,统一调配任课教师,育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进度、质量标准及考核制度。

2010年9月我校和四十七中联盟校确立后,在两校间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学校对这一课题的确定,我们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1.深入研究有关国内外联盟校的有效经验与方法,经广泛考察交流,形成对促进联盟校工作的具体指导思想。

2.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对三十八中和四十七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获得有关学习习惯的第一手材料。

3.立足“联盟”,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深入实践进一步探索出三十八中和四十七中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逐步形成可供他校借鉴的经验方法。

4、通过研究“如何改善联盟校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5、让每一位参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摸索出一套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6、促进两校间良好的联盟关系,以强带弱,合作共赢。

三、研究内容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两所结盟学校进行了全方位多形式的互助活动,并对各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三十八中和四十七中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两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2、根据两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对比分析,参照有关学习习惯养成的经验,对两校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教师互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一帮一”互助,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4)家校联系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5)竞赛活动巩固良好学习习惯

联盟校互动主要是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传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内涵。这是适应时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联盟校互动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探索出一些联盟校互动改善学生学习习惯行之有效的措施。

1、教师互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联盟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两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统一调配任课教师,育教学管理、教学计划、进度、质量标准及考核制度,通过“帮、传、带”等多种形式促进两校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并适时组织一些教研活动如学术研讨、集体备课、教师培训和专题讲座等改进两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潜力学校人才的成长。

2、教师引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对联盟校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会学习,潜力学校学生尤为如此。要学会学习,首先得学会预习;其次,学会听课;再次,学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第四,学会复习归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才能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的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实行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伐走进教室,迅速回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课桌上指定的位置,身体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由值日生每天负责检查,任课教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教师可采用布置查资料、找重点、提前留作业或学生讲课等措施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2)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学生只有上课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讲边积极思考,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质疑、多交流,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要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3)独立完成作业、检查订正的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而是要求教师布置作业适量、有针对性。

做作业,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作业今日毕,不拖拉不抄袭;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书面洁净;作业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举一反三、一题多变;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证;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搞清楚错题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4)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教师要引导、要求学生每天尽量把当天的知识都复习一遍,每周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反复的次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每节课后必须有归纳小结。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要点,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要改变潜力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环环相扣才能有所收获。

3、“一帮一”互助,促进良好学风形成

通过对两校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我们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学生信息。

从课前准备情况来看,四十七中的学生约85%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回到教室,但进入教室后说话的学生达30%以上;学习用具每天能全部带齐的不到70%;书本、文具随意乱放的约14%左右。三十八中的学生虽然与四十七中的相比情况相对较好,但也有类似情况。从上课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情况来看,三十八中80%以上学生能够做到上课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跟上老师的节奏,但四十七中的学生上课情况相对较差。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决定将两校学生分别从多方面进行“一帮一”互助。从两校初一、二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两个班,每班按照学习状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互助小组,学习基础较好的与学习基础较差的两个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学习互助小组,行为上自我约束力较强的和自制力较差的互相组成一个纪律小组……,两校共206名学生进行“一帮一”互助。经过两个月的“一帮一”互助,发现这206名学生学习习惯都有了明显改善,摒弃了自身许多不良习惯。随机试验的206名同学在改善自己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影响了周围同学,班级学习氛围也发生了明显改观,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

4、家校联系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沟通信息增进交流。

通过对联盟校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潜力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相当一部分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破罐子破摔”。谁都知,习惯成自然,但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体会到只要教师、家长、学生统一认识、统一观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学生个人坚强的努力,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得以纠正,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长足的进步。

5、竞赛活动巩固良好学习习惯

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联盟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类竞赛活动。联盟校各学科共同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同时两校共同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笔算大赛、学习习惯创新大赛等等。联盟校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两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两校的学生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使学生逐步养成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能够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的行为习惯。

通过联盟校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我们找到了优质学校的教学优势、教学特色以及存在的不足,同时帮助了潜力学校,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两校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两校的教师、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校作为优质校,教学中固然有我们的优势所在,但不可否认,潜力校也有其长处值得我们借鉴。两校通过联盟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两校学生的学习状况都有了明显改善。在这次如何改善联盟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合作研究中,两校许多教师改进了不少教学方法,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改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通过联盟校合作互动的实践研究,我们将把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以后的联盟实践活动中加以推广运用,提升联盟效率,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解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刘宝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

[2]沈惠娟. 《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3]顾庆成. 《谈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教育实践与研究

习惯两个人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习惯 实践 训练 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培养是国内外教育者们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习惯贯穿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他十分注重学生的养成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自己的成功和幸福都归于有良好的习惯。习惯具体体现为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及社交习惯等。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叶老这一育人思想对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实践中,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运用种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身的东西,能够‘躬行实践’,才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为此,我校在平时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尽量避免空洞说教,通过安排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实践、体验。传统方式更多的是父母教师教授孩子应做什么、如何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们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身体、心理都较前辈发育成长得更好,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了父母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对待孩子,单纯说教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孩子未必会听。所以要开展一些实践行动,在体验中培养孩子们的习惯行为,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人格。

二、在训练中,慢慢养成自然的习惯

叶圣陶提倡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具有的内涵是深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不教”的效果。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强越好。那么,习惯要成自然就得反复训练和强化,直到这些行为习惯成为一种稳定的自动化行为,而且训练要讲究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态度和机会和场合。叶圣陶认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可见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任何习惯必定是行为,行为必定需要训练乃至强化,对于孩子尤其需要规范其行为,持之以恒地培养,内化为自动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出良好习惯。

三、在生活中,注意矫正细小行为的错误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

叶圣陶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

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脾气不好,会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要其他人无条件地给他玩他喜欢的玩具……对这些行为可不能姑息、任其发展。比如刚上小班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慢慢地吃饭时讲话的现象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我想到评选“小组长”的方法。怎样才能成为“小组长”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小红花。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

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优劣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决定事业的成败。好习惯是最重要的,但好习惯是最难建立的。总之,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几代人共同的课题,需要几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