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聋人舞蹈教育一直是我国特殊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聋人舞蹈教学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早期舞蹈教师通过借助震动地板、击打鼓等传统方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教学内容也相对简单。现在聋人舞蹈教学逐步向旋律性、艺术型、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教学方式也从自然发展向模仿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进行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多媒体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聋人舞蹈;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新时代新形势为大背景,新技术不断进入到各个领域,在聋人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也将成为未来聋人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完善聋人舞蹈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如今的教育改革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1在聋人舞蹈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聋人的舞蹈教学与其他聋人基础类型的教学在培养目标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被广泛应用,传统舞蹈教学方法再也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舞蹈课程规范的概念、术语和一定难度的舞蹈动作,为了讲明舞蹈术语和舞蹈动作,教师可能需大量板书和时间进行示范,最终也许花费大量时间也没完成教学目标。当多媒体引入舞蹈课堂教学中,将极大方便教师,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信息量大、化繁为简、化易为难、化静为动、化快为慢等,它能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此外,运用得当的多媒体会有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极大增强了舞蹈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充分调动起聋人的其他感官器官来参与其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结合舞蹈教学内容运用视频、动画、字幕等资源整合设计制作成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其教学形式多变,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氛围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而为更好地发挥多媒体作用,使聋人得到方便,结合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认真看待舞蹈课件的研发舞蹈课件作为舞蹈教学信息的载体和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好坏关系着“聋生”掌握舞蹈知识和舞蹈动作的效果,作为舞蹈课件设计者要熟悉舞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在充分掌握舞蹈教学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同时并了解“聋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只有这样,在课件的制作和研发时才能在视频的创意、动画内容结构、字幕脚本写作格式等方面提供充分的见意和思路,才能设计和开发出高品质的课件,才能真正使“聋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舞蹈课堂中获益。

2.2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我们不应把残疾看作缺点,而是要当成一种特点,在我们最初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是依据聋人听力障碍的特点而进行的,借此通过强烈的震动来传递信号,以此让聋人来获取节奏的信息。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舞蹈基础教育方式不再适应现在“聋生”的发展,而

是更偏向于利用聋人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即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种情况下,舞蹈学习者由被动学习成为主动者,他们通过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加工整合信息。2.3完整的系统工程多媒体技术运用是一项多方面人才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拥有一系列环节,要有策划、设计、审定、制作等。拥有制作人员的软件必须保证教师和制作人员沟通每一个环节,抓住课件的关键所在,体现聋生的特点。同时,教师运用过程中,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有时课件形式过分五彩缤纷,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形式,反而影响学习效果。

3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

3.1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经验将多媒体运用到聋人舞蹈教学中会极大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在推广多媒体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首先,适应一些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各有特点,在课件的设计安排上不能用一条直线上下串联,要有一些分支程序,条条大路通罗马,多设计几条路径,这样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在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对教导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可完全依赖多媒体,非重点的内容尽量有教师使用简明易懂的手语、身体示范来使学生认识了解。如若全部依赖多媒体反而造成没有重点,失去新技术的最初意义,严重阻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在社会逐步认识到这一特殊群体时,聋人群体也越来越想要更加正规的训练,表演机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大获成功,向社会展示聋人高超的舞蹈功底,大大改变了社会公众对聋人的看法,同时,鼓励越来越多热爱舞蹈的聋人追逐自己的舞蹈梦想,实现人身价值。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更多聋人通过现代的设备和影像资料,达到他们模仿的效果。所以,多媒体给更多聋人机会学习舞蹈,并且也是他们实现艺术梦想的重要途径。

3.2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第一,一些年龄较大的舞蹈老师不够重视多媒体,将它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是坚持传统教育,不愿学习使用新技术,这种旧做法终会被淘汰,旧观念必需改变。第二,师资缺乏和学校重视度,聋人舞蹈教育在很多学校仍不被重视,开设舞蹈教学课程也很少,相对的师资就较缺乏,舞蹈教师学习和交流机会就较少,影响了教师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和多媒体的应用与普及。第三,更新技术、增加开发力度,现在条件下许多媒体课件存在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或沟通不令人满意,有的设计不够精良。课件质量直接影响多媒体技术应用效果。虽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聋人舞蹈的应用刚开始,软件开发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把优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反映到教学课件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但也必须看到,现代化教育手段只能在人的操纵下工作,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

4总结

在过去,我们认为教导聋生学习舞蹈,只要能掌握手语就能胜任聋人舞蹈教学,但这种想法已随着科技的发展慢慢淘汰,也已不能适应未来聋人舞蹈教育的发展。我们相信,在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公益性演出活动的频繁开展,提高聋人舞蹈教育师资的手语技能,开发较高质量的聋人舞蹈课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聋人舞蹈教师地位,使聋人舞蹈教学得到重视,不仅可推动聋人舞蹈教育的发展,还将进一步突出聋人舞蹈教育师资的专业价值,使他们成为建立和谐社会所需的特殊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景彪.聋人舞蹈无障碍教学方式的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8(11).

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舞蹈科学学科;全脑全身;舞蹈专业师资

1.小学素质教育舞蹈科学学科的发展

小学舞蹈科学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为了解决我国美育缺失的问题。在舞蹈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舞蹈课的教育教学对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要。

2.小学素质教育舞蹈科学学科的设想

(1)科学地认识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奠定舞蹈科学学科基础。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教育观点出发认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及整体性。顺序性即要求教学活动循序渐进;阶段性即要求小学舞蹈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个别差异性即要求小学舞蹈教师在教学活动时注意男女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不均衡性即要求小学舞蹈教师根据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适合的教育。

(2)明确“全脑全身型”开发的思想,科学研制舞蹈素质教育教材。小学舞蹈课身体形态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其舞蹈课上的自我保护能力。训练还要求小学生掌握初级表演的技能,能自信地、自然地、有感情地表演,以及培养小学生在集体表演中与他人分享、交流、沟通的能力。小学舞蹈课教学多以群舞形式,要求所有学生能相互协调完成动作。笔者发现正常教学过程中安排每节课5分钟分组交流时间,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增强彼此的情感,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舞蹈文化是要求小学生了解舞蹈发展史和有代表性的舞蹈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民族的舞蹈特征;拓展视野,认识舞蹈的功能,理解舞蹈与生活的关系;认识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的联系与舞蹈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舞蹈情绪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小学生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建立起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喜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换个角度看待舞蹈科学学科,有效实施小学舞蹈素质教育课程。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与更有能力个体的相互作用得以促进,这一发展是借助最近发展区来实现的”[1]。发展区包括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个体被帮助下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说小学舞蹈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并且要走在其前头。因此,教师在扩展学生认知范围时,要抓住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以此为基础,在它与新知识之间找到切合点,逐渐达到扩展学生认知的目的。

蔡元培曾说过:“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专课,就是教他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迎合他的美感,不可用模糊的算法与语法”[2]。因此,教师在小学舞蹈课堂上需要找到学生认知与知识的切合点,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以此调整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

(4)培养具有舞蹈素质教育资质的专业师资力量,高校实施舞蹈科学学科教育。一方面,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在舞蹈专业方面的水平,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既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教育专业课程,亦不能忽视对“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生理学”等舞蹈学科教学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即将成为一线教师的师范生应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从学校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最重要桥梁,是师范教育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可以让师范生跟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将理论转化为经验,提高教学工作能力。还可以让学校教育中的骨干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进入到高校兼职,指导师范生学习与教学。

3.结语

小学舞蹈教育应充分发挥“美育”优势,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特点,思考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关系,从培养“全脑全身型”人才入手,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目标。目前,舞蹈教育进入小学课堂还停留在经验教学上,还不能很好地指导小学舞蹈教育的实践,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反复研究,才能最后总结出适合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教育;问题;对策

0 前言

作为基础性课程,舞蹈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角度着手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舞蹈素养。中职院校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有效整合音乐、动作以及视频等等来体现舞蹈美,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以及鉴赏美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创新舞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舞蹈中的艺术魅力。

1 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舞蹈层次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由于招生方面的限制使得中职院校学生很少接触到舞蹈学习,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并不擅长舞蹈,缺乏舞蹈基础,这就使得中职院校开展舞蹈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方面相对较大这就使得舞蹈教学很难有效开展。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舞蹈基础,那么能够快速接受中职舞蹈教学,但是面临比较复杂的动作,那么就很难掌握,使得中职舞蹈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些学生虽然有舞蹈学习基础,并且已经掌握了舞蹈基本要领,那么在舞蹈学习中处于优势地位,学习潜力非常大,由于学生之间舞蹈基础的不平衡使得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距,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1.2 中职院校学生缺乏舞蹈学习积极性

由于舞蹈学习属于比较耗费学生体力的内容,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受伤情况,这就使得学生舞蹈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抗拒性心理。由于一部分学生本身并没有任何舞蹈学习基础,如果长时期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不良情绪日趋严重。具备一定舞蹈学习基础学生,往往接收过专业方面的教育,较为优秀,对自己充满信心,实际感觉非常好,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优秀掌握舞蹈技能,但是怠慢、骄傲等情绪非常严重,使得中职院校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 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创新对策分析

2.1 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院校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利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舞蹈学习状态。作为舞蹈教学出发点,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中职院校舞蹈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绪、音乐节奏以及精神等方卖弄的感受来培养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由于语言无法更加准确描述学生心理过程,使得学生个体体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生理反应也不同。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审美视觉特点与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动作姿势来展示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因素,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实际教学方式,构建出符合中职院校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在舞蹈表演中,形体表现力以及形象性等直接的影响实际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需要重视面部表现,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提升实际表现能力。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着手,结合学生学习感受来营造更加愉快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

2.2 转变传统舞蹈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使得舞蹈教学很难给予学生自我发挥以及自我创新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职院校教师需要重视舞蹈教学理念创新,有效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空间。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体姿态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利用优美姿态以及展示性语言来培养学生身体美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有效把握创新教育,重视学生体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将创新教育融入中职舞蹈教学中,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因此,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营造更加轻松、更加自由心境,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律美,鼓励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促使学生体味到韵律美、形态美以及气色没,实现肉体与灵魂的结合,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

2.3 明确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目标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而实现创新教学因素的筛选以及细化,进而确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中职院校需要确定总体教学目标。中职院校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特点来确定总体目标。例如,对于中职院校一年级,教师可以侧重基础知识以及舞蹈基础动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继而创新舞蹈动作;对于中职院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舞蹈基础,那么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民族舞学习,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实现层次性教学,特别是需要对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舞蹈基础动作。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同时进行新舞蹈创编,进而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开展舞蹈教学,提升教学多样性,避免出现呆板以及重复性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实现音乐、舞蹈之间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3 结语

作为艺术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促使中职教育有效开展舞蹈教育,需要创新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创新舞蹈教学意识,转变传统教学拘泥性,创新舞蹈教学,在中职院校学生掌握基本功基础上来提升学生舞蹈创造能力,为舞蹈教育发展提供巨大发展动力。中职院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创新教育,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来优化实际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总之,中职院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时展步伐,实现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宇.中职学校舞蹈教育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2013(2):246-247.

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式;舞蹈;课堂;快乐教学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走向工作岗位,基本胜任教育工作。笔者反复学习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教育政策,在“最近发展区”、“多元智能理论”等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重新制订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融入其中。注重生理、心理、师范三维舞蹈教学转变,着眼于舞蹈知识技能和师范能力的整合发展,着眼于实现新式舞蹈课堂,以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新式舞蹈课堂具体“新”在哪里呢?

一、教学理念

过去,我们主要以传授舞蹈知识为出发点,希望学生能在舞蹈方面出类拔萃,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学生基础素质较差,能力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满堂灌,舞蹈技术内容较多,理论的东西较少,学生被迫一遍遍机械重复动作,却不知为何学,学了又有何用,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结果,并不能如我们所愿“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与两个《标准》的新要求相差甚远。

新式舞蹈课堂力图改变这一现状,转变重技能轻创意倾向,在多元智能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的启示下,将素质教育与艺术美育互为融合,“寓教于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兴趣、拓展思维、激发潜能、提高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体验快乐。

二、教学目标

过去是以掌握舞蹈知识为首要目标,学生会跳课堂组合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舞蹈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现在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重要依据,转变偏重强调知识技能学习的传统观念,使学生具有舞蹈欣赏、舞蹈表现和舞蹈教学的能力,能科学、安全地指导幼儿进行舞蹈活动。

三、教学内容

过去的教学内容是舞蹈专业化,“拿来主义”或“直接引用”舞蹈专业院校的技术内容,与幼儿园的发展相脱节,造成了学生“学不会”、教师“教不会”、学生毕业后“用不上”的尴尬局面。

现在的教学内容是学前教育职业化,依据指导纲要的要求,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以实用性、融会贯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每个教学组合都是一个舞蹈小故事,每个动作都有实际表达的意思,学生可以现学现用。现在的教学内容有三大特点:

1、从未来的职业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2、以能力训练为重。

3、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例:跳跃是身体基本动作之一,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之一。过去的舞蹈课堂,只教单一的跳跃动作来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如一位小跳和分腿跳,学生学完这两个动作后,弹跳能力有所增长,但学生不知道这个动作在幼儿园有什么用,怎么用,缺乏实用性。

现在我们以模仿小兔的运动特征“蹦蹦跳”,来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符合幼师的职业特点,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跳能力,还具有实用性,学生可以把它灵活运用工作中。

下面以跳跃训练《小白兔》的第一课时来说明教学内容的三大特点。

环节1 诵读引入

① 提出问题

② 学生边诵读歌词边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诵读,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引起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通过提问,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2 观察分析

① 学生凭借以往的经验,表现小兔的不同跳跃姿态。

② 观察教师的示范,找出知识点。

③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析动作,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

④ 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设计意图:

通过模仿小兔不同姿态的跳跃,将技能与经验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潜意识中的理解都充分展现,在学生、老师的质疑、探索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师作为引导者,发挥 “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生揭示动作之间的普遍关系,引导学生找出动作的方法要领,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潜力的发掘。

环节3 模仿训练

① 学生感受音乐想象情景;结合情景创造表达。

② 教师统一规范动作;学生集体合乐练习。

设计意图:

结合情景提示法,分析动作要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动作中捕捉形象,增强舞蹈的情趣。

以生活中新颖、有趣的事件作为情境,与动作巧妙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征服欲。

环节4 练习展示

① 分组自练;请个别学生或小组展示。

② 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的展示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培养。

拓展部分

① 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介绍“跳跃”在幼儿园大、中、小班的训练要求。

② 思考题:本组合适合哪个年龄班教学 ,为什么? 同学们再次开动脑筋,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③ 结论:适合大班年龄段孩子,因为当中有一难点动作转身跳,要求幼儿有意识保持身体的姿态感与重心的控制力。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意识,有效为教学服务,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巩固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挑战自我,锻炼思维。

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为单一动作或一组动作设计情景,边跳边口述。

设计意图:

尝试情景设计,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展示学生灵动的思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为幼儿舞蹈教学和创编做准备。

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实现课堂轻负高效的目标。

课堂环节的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注重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将普通的艺术教育与艺术训练、审美教育与整体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使学生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

三、教学方法更新

明确了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配上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过去的教学方法是从介绍舞蹈知识起步,以单一的“口传身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舞蹈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单一重复一遍遍示范、模仿、纠正,往往导致课堂沉闷压抑,引起学生反感,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现在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的六要素为理论依据,将听读诵唱、节奏感受、舞蹈表演、创编想象融入课堂。新式舞蹈课堂强调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以“游戏化和情景化”相结合的快乐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获得快乐学习的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新式舞蹈课堂的教学方法。

1、“情景提示法”, 即在游戏中展现情景,在情境中强化游戏。

例:东北秧歌《戏蝶》,通过“寻碟-舞蝶-扑蝶-放蝶”四个情景,展现了活泼俏皮的小姑娘在春日里戏蝶的有趣画面。

舞蹈故事:姑娘们踩着轻快的步伐登上了小山坡,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寻找蝴蝶在哪?哦!在那,蝴蝶一会儿飞到花丛里,太好看了。蝴蝶上下飞舞,追逐嬉戏;悄悄地向蝴蝶靠近,扑蝶,蝴蝶飞走了,赶紧追,再扑,扑到了,把蝴蝶放飞吧!看,蝴蝶多自在呀!

教师事先并不强调什么具体的目的,只是要求学生感受音乐,想象情景。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示范,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来支配身体,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表现方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肢体表达,统一规范动作。

“游戏化和情景化”,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学生们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景自由地表现不同的动作,又不受真实生活中许多条件的限制;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在学生看来,它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和身体的享乐。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愉快的过程中,习得舞蹈的基本功

2、“游戏体验法”,即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动作的独特风格。

例: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藏族人生活在高原上,经常要背着很沉的东西上山,藏族舞蹈的平步就有“艰难、沉重”的感觉。对于初学藏族舞蹈的学生,很难找到这种感觉,因此,通过玩“背人跨越障碍物”的游戏,让学生体验负重举步艰难的感觉,把膝关节屈伸要求的“内在柔韧性”表现出来。

3、“舞台体验法”, 即在教学中创设表演情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教室即舞台,展示的学生自行报幕,教师带领围观的学生拍响鼓点制造开场气氛,让学生时刻感觉自己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

4、“轮转法”,即教师在教室不同方位轮站,或不断轮换学生站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在前排,成为“关注对象”,即使需要重复练习,学生也不觉得枯燥。

5、“真实反馈法”,即通过录像的方式,真实记录学生的表现,面对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有些同学确实不知道自己做的动作对与不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分析动作,面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创编教学。

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是源于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尊重,新式舞蹈课堂强调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新式舞蹈课堂生动活泼,学生不仅是学习了技能,感受如何去学习,更重要学习了方法,懂得如何教学,通过亲身验证,学生能够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到工作当中。

课后有效反思是新式舞蹈课堂的助推剂,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教学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一种艺术追求。

创新“舞蹈基础”的课程模式,创建舞蹈新式课堂,合理编制教学内容,使课程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课程的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是幼师舞蹈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王春燕 .《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舞蹈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育;课程内容;优质课程

近期,笔者应邀参加一些中小学的艺术节、综合晚会和职高院校的文艺晚会等。一般来讲,晚会的舞蹈层次水平和学生的舞蹈演绎如何,是我们在舞蹈教育上设置的舞蹈课程中的一个缩影,即教学效果展现。但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舞蹈类节目都偏向于街舞或者不伦不类的“现代舞”,学生服装奇异,浓妆艳抹,音乐动感十足,跳的人动作越搞怪,观者的响应更热烈。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才是舞蹈美?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真正的舞蹈美从而提升舞蹈情趣?我们的课堂教程能否适应新时期教育状况的需要?笔者认为,进展多年的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舞蹈教育与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在现实中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笔者提出“职高舞蹈教学应该以素质培养和实践活动能力为主干线,逐步实现舞蹈课程优质化结构的教学”的思路,在此,愿与各位同仁互相交流相互探讨。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来临,各所高校上至名校下至职高院校,都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及实行自主招生计划,这种情况或多或少都会使教学定位发生了偏移。一方面舞蹈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和特殊性。就目前职高类大部分院校,是以师范类的模式结合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一种“新”舞蹈教育专业的建设,由于是应社会需求的新发展,教学课程尚在摸索实践当中,因此缺乏经验或者照搬以往专业院校的课程,在实际运用中摸石头过河,在课程的优化结构上尚有待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教学普遍指导思想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科研成果及创新技能的发展。当教育经验有一定积累后,对相应的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创作,进一步升华,这符合新世纪教育研究的新理念,但实际问题是教育的定位如果一开始发生了偏移,“重科研重结果,轻过程轻方法”,那么,对于青年教育工作者来说,往往会盲目探索,走了弯路,学生在课程上的学习也会打了折扣,表现出的场景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无精打采或者期待早些结束课程,课堂上的组织教学就显得随意,缺乏标准性和纪律性,因此,有必要对职高院校的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与优质课程结构做较全面的定位和实施。

一、教学定位的准确把握

教学定位实际是对教学目标的宏观设想和准确控制,定位高导致拔苗助长,定位低则水平停滞不前。目前,由于舞蹈专业类把适应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需要做了片面狭窄的理解,导致培养目标水平的降低或拔高。职高院校舞蹈教育专业的定位,应该以全方位素质教育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把舞蹈的教育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上,从道德认知、心理情绪、想象创新等方面通过舞蹈艺术活动,造就一些“一专多能”的人才,如能跳会唱,能编会导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舞蹈教育人才。

二、课程内容的定位筛选

当下,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专业的生源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的都是缺少坚实的文化基础,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后劲不足。如果起步低,又没有结合专业的特殊性,一味进行舞蹈技能的培养,学生对相关舞蹈知识就认识不深,更缺乏对社会、人生、道德等问题的求索。据调查,职高院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80%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的师资,如中小学、少年宫、幼儿园等,因此舞蹈教材的选择使用、课程设置和模式方法应根据培养目标贴近中小学、幼儿园实际,紧密结合当下少儿、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符合职业技术岗位的需求。因此,教材内容可以筛选实用好学又有趣的舞蹈教材,并要求教材具有相对应的师范性,在内容的安排上,根据以下四方面进行设置:

(1)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材,适应特定年龄对象的需要;(2)在教材上不要一味照搬舞蹈艺术院校培养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的学院模式,要有一定比例的内容对应当今中小幼教育发展的需要;(3)在民族民间舞素材内容上,将不同民族的种类进行严格筛选,结合本地方区域特征,针对幼儿、少儿乃至初中学生加强风格性的掌握和训练;(4)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认知,注重舞蹈赏析课的开设,在欣赏过程中引起情感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印象、经验,体会到舞蹈中更加宽广的舞蹈认识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例如笔者任职的院校,第三学年开设了《幼儿基础舞蹈》课程,周学时数2节课,主要提倡的是寓教于乐、寓教于舞的教育理念,课程通过六个篇章,即生活道德篇、形象模仿篇、游戏娱乐篇、想象创造篇、综合表演篇和亲子互动篇,培养学生领悟到幼儿初步感受音乐舞蹈艺术中的美;体会到幼儿喜欢参加舞蹈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懂得幼儿能用肢体动作进行舞蹈艺术表现。

由上可见,在大量的舞蹈教材中筛选出适合学生发展和未来需求的内容,奋斗在第一线的专业教师往往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学生在一门门课程的接触学习中,对舞蹈感知、理解、鉴别和表现、创造能力的感受以及对以后工作的定位和方向逐步加深,认清了担当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责任和教学方向,相应的我们可以避免看到本文开头所讲的舞蹈场景,如小学生们在卖力表演《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等盲目演出成人作品的滑稽和尴尬。

三、优质课程教学程序的的定位

在教学中,“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在新课程条件下,优质课程的评判标准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察。

(一)优质课程实施必须拥有优质教育师资。

首先,优质教育师资在教学中要扮演几个角色: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的信息源;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反思者和研究者等,笔者认为能真正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也就是适合于学生使学生各成其材的教育,才能称之为优质教育,如把具有创造潜能的人培养成具有创造性人才的教师是一位好教师,把不大喜欢舞蹈的人培养成热爱舞蹈的或者合格的人才的教师也是也是优秀教师。

其次,优质教育师资除了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掌握好舞蹈教育学、心理学等良好的教学法。一名教师不管其经验多丰富,水平多高,他在教学中的各种决策总是基于他以往的固有经验和方法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师对教学的控制点对其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在舞蹈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教师调整好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显得积极。优质教育师资还必须兼备高尚的师德和情操。教师的个性是影响教学方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优质课程实施中,只有真诚融入对学生的爱,增加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才可以谈论如何改进教学或者如何给优质课程定位。

最后,舞蹈优质课程的设置是依据社会发展的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需要,课程教学中必须以能力体系为中心展开,教师在实践能力上应该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观念或者把学生当盛放知识的“容器”看待,要从“高谈阔论”或“唯我独尊”的教学方式解放出来,力求传送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观,加强目标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参与、多登台、多实践、多锻炼以“班级、年级、学校、实习单位”为主要路线的艺术实践活动,在实际参与中掌握技能要领。实践证明:优质舞蹈课程需要优质师资,反过来说,优质师资是决定优质课程的重要环节。

(二)学生对实施优质课程的影响。

如果说教师的行为和能力对不同学生有着重要但影响不一样的结果,那么,不同学生对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些学得慢的学生、多动的学生、昏昏欲睡的学生、练功还不停说话的学生,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但优秀的教师不怕挑战,处理好这些学生的问题也是一种满足,教师可以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1)进行微格教学。教师在较短的的时间内(5~10分钟)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小型授课,微格的教学方式有多种:对学生舞蹈时的错误动作进行重点指导;针对课堂上某些学生的行为进行现场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等,微格教学虽然时间短,但因为增强改进教学的及时性,不同的学生在微格教学中收获匪浅,对优质课程的影响结果有时还要比正规的课堂模式更有效。

(2)加强教学或者录像观摩。可以定期开展以“年级”或“班与班”为单位的专业教学观摩活动,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有登台演出的舞台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在录像观摩中分析自己的特点和行为,考虑改进的方法。

(3)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利用课余开展“自编自跳、舞蹈知识抢答、演讲”等多种综合技能的比赛活动。学生在已动手、动脚、动脑、动嘴的基础上,必定促使优质课程的顺利开展。

在舞蹈教育领域,教学的定位与优质课程的构建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学院的正确决策和指导精神以及师生们在舞蹈上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寻求突破的教学课堂研究,舞蹈教育历史的车轮也正因为如此而滚滚向前。作为职高院校舞蹈教育工作者,只有瞄准职业岗位的需求,贴近实际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顺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状况的需要。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