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为了美好的明天

为了美好的明天

为了美好的明天范文第1篇

为了明天

一起努力

为了将明天修饰的更美好

来吧

为了明天

一起学习

为了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草帽

戴在头上

才能遮阳

来吧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洒下汗水

浇灌鲜花

我们

为了美好的明天范文第2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家,也都爱自己的家,可是你是否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呢?——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而且是一个很美丽的家,那有蓝天有白云,有绿树有红花,百鸟争鸣,多么美好的一切啊,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怎样去保护地球?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和家人通电话时激动地说,"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这来自太空的声音,感动了多少中国人、多少外国人呀。

然而,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我们美丽的家"时,我们还能够说什么呢?蓝色的天空,曾经是生活中多么绚丽的一道风景,如今,在灰色的围困中,洁净的天空成为人们梦萦的一种渴望。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仰望天空,你,还能说什么呢?知道一个叫草坝场的小村子吗?那个地方曾经是青山环抱,绿水长流,多美的一个地方啊!可是,村里人谁也没有意识到环境重要,他们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渐渐不见了,小溪渐渐干了,井水渐渐枯了。如今,这再也看不到青山,再也见不到绿水了,村里人用很少的水洗脸,然后留着洗脚,最后还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一个大缸里......留着浇地呀.......这是自然对他们的惩罚,这是地球对他们的报负啊!

同学们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就是我们可爱的"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地球家园缔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吧。

谢谢大家!

为了美好的明天范文第3篇

重塑辉煌

长春市商务旅游学校坐落在长春市重要的交通干道亚泰大街上,其前身是长春市南关区第一职业学校,始建于1983年,1997年更名为南关区第一职业学校。由于职业教育一直不被重视,使得学校几年都没有生源,被迫停办,一停就是整整8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复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神,2006年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决定加大发展中职教育的力度,教育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重新组建早已瘫痪的南关区第一职业学校。2006年7月,新的南关职校――长春市商务旅游学校正式重建,费长群校长通过竞聘走马上任。

没有资金、没有师资、没有生源,账面上负债累累,这样一个“一穷、二白、三欠”的烂摊子并没有让费长群校长畏惧与退缩。面对困难,他选择了迎接挑战。立足于市场,通过市场调研,费长群校长确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立专业的新思路。学校秉承着“以人为本,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为首,能力为本,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遵照“诚信、责任”的校训,执行“依法治校、科研立校、名师强校”的治校方针,发展成为现在拥有两个校区,建筑面积6669平方米、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教师130人,中专部及初中部共计800余名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长春市商务旅游学校以服务类为主,重点打造酒店服务、导游服务两个品牌,开设导游、旅游服务、酒店、文秘速录、高级美容师等5大类12个品牌专业,同时开辟了俄、日等小语种导游,结合自身的管理优势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素质超高的教师队伍

重建之初,仅仅有7名从普教转行来的教师,平均年龄在48岁左右,为了尽快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在极短的时间内,学校招聘到百余名青年教师,给学校的教职工队伍带来了青春和活力,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气息,但是费长群校长也意识到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践经验不足,职业教育要教给孩子的是技术,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行不通的。一流的教育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如何能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探索,长春市商务旅游学校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首先,学校制定了《师德建设细则》,并通过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观看影视等教育形式,使教师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得到提高。在抓好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其次,学校对现有专业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制度,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生和骨干教师的培训。近年来,学校有2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2名教师成为在读研究生。还先后选派专业教师到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地进行学习培训,并有部分教师获得优秀学员称号。第三,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专业目前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学水平。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学校委托香格里拉大饭店的经理,对学校的专业教师采取“师带徒”式的技能培训。通过半年的努力,参加培训的20余位专业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专业合格证书,其中有13位专业教师取得高级资格。第四,通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在建设专业实训室或实训室搬迁过程中,实训设施设备由专业实训教师拆迁组装,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五,积极开展创造教育和科技活动。学校请省创造学会的专家 、教授、学者,举办创造教育系列讲座,给教师传授创造原理与创新技能。为了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步伐,学校还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课时津贴、学年度考核,学校对成绩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都有倾斜,以促使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2007年长春市商务旅游学校外出培训教师17人,校内培训17次左右,教师培训投入达10万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措施得当,学校的教职工素质有了质的飞跃。2007年胡天舒老师在全国课件大赛中荣获了吉林省唯一的一个一等奖,郭金老师在全国礼仪说课大赛中获第3名。

心中有爱

长春市商务旅游学校不仅仅注重学生管理,同时也将“关爱学生”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样的学生怎么教?”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面对教师们的质疑,费长群校长说:“让我选择学生和老师的时候,我首先要选择的是学生。教师可以再招聘,可是不能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机会……”,正是在这种“大爱无言”的感召下,长春市商务旅游学校的学生们也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有谁见过职业学校上晚课?长春商务旅游学校就是个例子。学校每天都有晚课,一般是到晚上7:30左右,有比赛的情况下一般上到晚上9:30。小语种专业的学生一直是上晚课到9:30,有的学生甚至在晚课后仍然坚持学习到午夜。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例如,时事政治、法制、安全方面的讲座,学生会成员的选举,《我爱祖国》的演讲比赛以及趣味运动会、排球比赛、拔河、踢毽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07年5月份,母亲节前夕,长春商务旅游学校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文艺晚会,学生们载歌载舞,展现了自己的才艺,很多学生在会上也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爱,一首《母亲》让晚会顿时成了一片“哭海”,为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震撼教育。费长群校长说:“近两年来,学校从未发生一起打架事件,学校将爱的教育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家庭、学校的关爱,更好地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2007年,长春商务旅游学校为国家奥体中心输送17名学生,这样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美好的明天范文第4篇

一、抓好村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刘田庄村的四位村干部,平均年龄55岁,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保守落后、疲沓懈怠――这是我在接触了他们一段时间后产生的深刻印象。比如,作为“一把手”的支部书记王心安和作为“二把手”的村委会主任刘继修一直关系不睦,常常因为工作意见不同就奋力争吵、互不相让;一遇到稍有难度的工作,就撂挑子不干――“你再找别人吧,魏书记,俺是干不了了……”;与他们交流时常存在困难――苦口婆心解释半天,他们的回应却只是一句“俺没听懂……”。“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如果村干部一直处于这种“前现代”状态,脱贫致富的事业就永远不可能成功。因此,必须将党建工作牢牢记在心里、抓在手上,使之真正成为各项工作的加速器和推进剂。

一是更新观念。从开会不能迟到早退、着装不可邋遢随意等细节问题入手,向他们反复强调遵守纪律、保持体面等基本观念,促使他们自觉从意识深处融入现代社会。在不同场合多次告诫他们应当自觉产生带动全村发展的意愿和想法,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些镇里安排的简单工作,否则就不是一名称职的村干部;不要眼睛总盯着一点儿小好处,而是应当本着“吃亏是福”的原则,将自己的利益先放一放,着重考虑全村群众利益这个大局;不能总是怕得罪人、总想当老好人,不敢同错误言论和行为作斗争,带坏了村内风气;要讲诚信,不能满嘴跑火车,为避免有人说话不算数,该签订书面合同时不能偷懒,以便为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律救济途径。

二是确定制度。先后制定了财务管理、环境卫生保洁、机井管理、文体广场管理和街道绿化管理五项制度;修订了民主决策、党务村务公开、党组织会议和党员学习等多项制度,督促村干部认真学习、严格遵守,既填补了长期以来的制度空白,又解决了此前某些制度不够具体、操作性差的问题,初步达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目标。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既明确了责任主体、约束机制,又规定了操作步骤、实施办法,得到了村干部一致好评,对于堵塞财务漏洞、解决财务弊病起了重要作用。

三是敢压担子。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明确村班子成员分工,使其各安其职、各尽其责,避免了敷衍塞责、相互推诿问题的一再发生。在工程施工、活动举办、产业发展、群众动员等具体事项上,帮办不包办,只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具体落实时让村干部担当主角、冲在一线,迫使他们不得不从具体工作中提高素质和能力。

四是选拔人才。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锻炼,并与镇党委和村内党员多次沟通,将品德优良、作风正派、积极热情、头脑灵活的于西峰(44岁)、王伟(36岁)和翟喜进(29岁)列为村干部后备人选,还将前者吸收入党,大大优化了村班子年龄和能力结构。每次村两委会议,都让三位“新人”参加商议和决策。可以发现,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操作技术的他们,很多观点和看法,都与年龄偏大的“老”干部们有所不同,往往对问题的解决颇有助益。

二、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去年10月份之前,每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会议,我们都要站在村支书家门外的露天地里举行,借助一盏“土路灯”提供的微弱光源议事。夏季第一场雨后,每次到村里去我都带着恐惧和紧张,因为村内道路已变成泥坑――踩上去后,的只有脚,鞋却不见了踪影。田边沟渠,要么已经淤塞、要么从未挖通,导致的结果是要么水流不畅灌入农田、要么干涸见底无法浇地。仅有的几座涵管桥,早已年久失修,难以承担大型农机进出的重任……在访谈中可以发现,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群众最为迫切、最为期盼,给“第一书记”提出的要求大都集中于此。对民之所愿,我们应切切实实有所回应。

一是为刘田庄村建成了近300平米的办公楼及占地一亩半的文体广场,配备了全套办公家具、设备和健身器材,结束了该村从未有过办公和活动场所的历史。村干部们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为群众办事,坦言这才真是找到了当干部的感觉;群众代表被召集到一层大会议室开会,左看看右瞧瞧,说只在电视里见过这样的桌椅。小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好不开心;大人们聊天唠嗑,悠闲惬意;协调县文化馆专程在广场上两次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投入资金120余万元为刘田庄村建成村内主街和出村道路4.1公里、村内胡同2.1公里,皆为高标准水泥路。即便在雨季出行,群众也不再“茬泥”。骑电动车接送孩子或外出赶集,再也不用为道路颠簸难行而担忧。新婚小青年的车队,可以在村内实现绕行。此外,还安装了近30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题。

三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挖沟渠9.2公里,分两批共新建涵管桥58座,实现了排涝、抗旱两大作用,能满足各类大型农业机械进出田地作业,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为了美好的明天范文第5篇

明天是平凡而无情的,它很快地变为今天,化作明天,成为往日。

明天是未可知的,是一连串的问号,用它弯弯的钩子,钩着我们又向前跨进一日,又长大三百六十五分之一岁,又不知觉地添了些许,减少了些许。

明天是辛苦的,要工作,要考试,要出操,要买卖,要战斗,只要有一件事没办好,明天就翻脸不认人。

明天是脆弱的,如同人生的幸福一般,可能有病痛,有战争,有亲人永远离我们而去,即使社一片瓦默默地滑落,也可能夺走我们的生命。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明不再美好,而只能说明天是太纯了,如同一张白纸,雪白得另人发慌。我们可以将它接过来,再随手递出去,成为一张零分的白卷,也可以在上面乱涂几笔,成为糟糕的作品,但更可以给予它最优美的色彩,最巧妙的情思,成为一幅传世不朽的杰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