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范文第1篇

然而,今天正当我又沾沾自喜地要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时,老师却点了我的名,向我反映妞妞的不良表现:“妞妈,妞妞最近表现不太好,上课时总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吃饭要老师催,做游戏也没有以往那么积极主动,缺乏热情。别的小朋友都在进步,她却退步了,实在不应该,建议趁周末跟她好好沟通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

老师的话让我很没面子,我赶紧找了个理由从QQ群里退了出来。回想着老师反馈的信息,我心里非常沉重,正烦恼时,妞妞拿着奶瓶过来要我抱她喝奶。“哼,喝奶也得抱着,都多大了,自己一边喝去!”我没好气地喝斥道,妞妞被我没来由的火气吓了一跳,“哇”地一声哭了。一听女儿的哭声,我更烦躁了,又是一顿狂吼。第二天早上妞妞赖在床上要我穿衣。“不行,自己会穿衣服就得自己穿!吃饭不愿自己动手,玩过的玩具不放回原地……”我生气地数落着妞妞的种种不是,心情坏到了极点。妞妞见我态度不好,更是不依从。看着她的犟劲,我的血压顿时升高,忍不住扬起手掌,“啪”地一声狠狠地打在了妞妞屁股上。

一瞬间,妞妞惊恐万分地看着我,随之哭声震天,而两天来都浑浑噩噩的我也随着这“巴掌”的声响清醒了过来。我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隐隐作痛的手:我这是怎么了?一向提倡民主、自由、爱与包容的我怎么对自己的宝贝女儿动起了手?

原来,老师对妞妞的负面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自己育儿的失败,一直习惯于别人的羡慕和夸赞的我,难以容忍和接受他人对自己育儿方面的点滴否定。从家长的赞赏到老师的否定,让我体验了从云端跌入谷底的挫折感,我感觉难以适应,所以,没能静下心来寻找原因、解决问题,而是将自己所有的不良情绪全都撒向了可怜无辜的妞妞。年幼的妞妞搞不懂一向温柔可亲、耐心包容的妈妈怎么突然间冷酷无情、脾气暴躁,极小的事情都被拿来无限放大、肆意发挥,内心充满无助、不安和恐慌。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赶紧抱起可怜的妞妞柔声安慰,诚心诚意地向她道歉。孩子的心真是纯净又大度,一看见妈妈恢复了笑脸,转眼就忘记自己受的折磨,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我暗下决心,让所有虚荣心都见鬼去吧!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即使我们很用心地育儿,并且取得暂时的成功,孩子还是不可能像大人要求的那样尽善尽美。面对孩子的缺点,我们要先认识它,接受它,宽容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后帮助孩子改正它。

为了孩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 激励 尊重 保护 信任 宽容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对于屡犯错误的学生,爱就等于宽容,爱就等于尊重,爱就等于理解。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振动比惩罚更强烈。”可见,宽容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更有效的、积极的教育手段。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把情感作为教学内容与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强调在教学中要尊重、理解学生。我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制约下完成的,进行情感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做到摘下花朵而不使露珠被抖落,需要多么地小心谨慎……因为我们接触的是自然界最精细、最稚嫩的东西――正在成长的集体身上会思维的物质。”如此稚嫩美好的东西更需要我们精心地呵护。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要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老师能用耐心、宽容心满腔热情地引导学生,把对他们的爱化为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个个赞许的姿态,都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待,他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并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创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相反,如果师生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老师进而厌恶学习。如果老师上课时总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当学生稍有差错便是严声厉词或一顿训斥,在这种紧张气氛中,学生很有可能就会放弃学习了。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也会越高,趣味性却相对减少了,这样,很难让学生持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持久的动力呢?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用爱感召他们,使师生间产生一种“亲和力”,从而达到课堂上的默契,同时,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自觉、认真、刻苦地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比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下接受能力更强,学习效率更高。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对北京二十所中学近万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学生们最为缺乏的‘稀有品’。”这无疑给我们教师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意识到:情感问题正严重影响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间的关系,需要有情感作为基础,而爱,是情感的基础与表现。只有对学生播洒爱的雨露,才能让学生满怀热情地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因学生的上课不认真而去责怪他们,因为他们的闯祸而恼羞成怒……结果却发现教师的严厉批评并没有让学生改正错误,有的甚至变本加厉!这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时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感叹: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为他们着想,可他们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是啊,学生怎么那么不听话呢?怎么就那么不理解老师的苦心呢?我们是以爱为出发点的,可问题是学生感觉到了吗?如果感觉到了,他们还会这样吗?

严厉的批评肯定会伤及学生的自尊,丧失学习的信心,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无。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换种温和的表达爱的方式呢?对待他们,还是要以激励、唤醒、鼓励为主,让他们在心理上先接受我们,感受到来自教师身上的爱。在爱的呼唤下,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愿意学的!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充满爱的过程,情感教育应贯穿于每节课的每个细节,应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的情感教育工作必须依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从学生出发,一切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第一宗旨。孩子将来是不是都能成为英才,我们不知道,但至少我们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多一份关注,多一份鼓励,让孩子接受我们,让他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爱,让他们信任我们,从而接受学习,学会自主学习。这也就是我们强调的要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增强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让他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我想天下的孩子都需要宽容的爱。作为老师,要容得下那些学习差、淘气和所谓的“问题孩子”,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时时去关注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同时要宽容他们的幼稚无知,尊重他们的个性,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要持之以恒,反复强化,对孩子的行为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时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相信只有坚持下去,孩子总有成功的一天。如果我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那些淘气、学习差和所谓的“问题孩子”,动不动就用“笨蛋”“傻瓜”等这些带有侮辱、刺激意味的字眼强化了孩子的弱点,使他们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后果多么严重!所以,为了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爱吧!

为了孩子范文第3篇

走进北大附中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即刻会感受到浓浓的学院气息。环顾四周,别具特色的教学楼建筑,宽敞的活动场地及室内设施,会给人带来一种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幸福感。

为明初印象

为明实验学校坐落于保利温泉新城内,学校是北大附中为满足贵州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在贵阳设立的高品质寄宿制学校。学校设计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一流,四周也没有繁杂的噪音,特别是到了春天,鸟语花香的时候,学校的舒适、宁静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杜芮琦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子,喜欢唱歌跳舞,还有些贪玩。父母为了让小芮琦进校读书后不显得吃力,在家里就开始为她进行学前教育和传授一些简单的知识。小芮琦说,毕竟是家里,没什么纪律约束,会显得学习起来比较宽松,自己又贪玩,总是管不住自己。到了进校的年龄,父母东奔西跑,就为了给芮琦找一所好的学校,最终决定把芮琦送进了为明学校这个大家庭。进校后,分了班级,小芮琦还是改不掉贪玩的毛病,成绩很不稳定。班主任老师见状,细心鼓励小芮琦,打通思路,教了很多学习方式,用教学风格感染学生,让芮琦慢慢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渐渐地,芮琦的学习成绩进步了,也得到了各科老师赞许。即便如此,芮琦在学校的教育下,明白自己的路还很长,骄兵必败的道理。芮琦眨着大眼睛认真地说:“我的进步凝聚着老师的辛劳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能与同学们在为明学校这片沃土上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放飞理想,感到非常快乐!”

当今,很多孩子读书只为拿高分,分数变成了评判一个孩子进校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分数代表一切,这是学习的目的吗?为明实验学校的涂主任说,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们自发地从心里喜欢读书,说大道理没有用。现在很多孩子仅仅为了考试而读书,我们不想这样,我们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保证孩子成绩提高的同时,还要让孩子们阳光、开朗、自信,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不在课后给孩子们安排太多作业,学校晚上9:30就让学生们休息。不以学生的健康为代价,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分。

一位学生家长回忆,当时孩子要上初中了,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品格的培养,都要从小抓起。但选择学校是个大难题,学校好了,又担心老师的配置不如意。正纠结中,有一天来到了为明实验学校门口,从校门口就能感受到学校的大器,让人有一种想进去观摩一下的感觉。

这位家长怀着好奇与期待,走进了校园。在校园绕了一圈,恰好听到一堂讲座,讲台上的老师说:“家长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你期望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成绩重要,品质更重要。抛开家长的功利心,攀比心,平心静气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听了这一席话,这位家长很感动,心里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是多么的幸运,学校不仅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孩子能在这所学校读书,心里踏实多了。讲座结束后,才得知刚才在台上讲说的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徐校长,当即决定,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所学校的教室里学习。

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

为明实验学校在教育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开创了特色班级。包括综合素质班、艺术特长班、美国课程实验班和春晖班。特色的教育就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如综合素质班,就可以让每个孩子自愿选择一门艺术类或体育内选修课程,还有原汁原味的美国课程,学校现有4名外国教师,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纯正的语感,提高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开阔国际视野等内容。

唐浩博是一个精明的小男孩,他热爱课外活动及其课堂的基础知识学习。唐浩博对学校开设的一系列选修课程非常感兴趣。当问到唐浩博对选修课的感受时,他笑眯眯地说,这些选修课程都非常有意义,课程让我的想象力更加丰富了,会让人更加活跃。在选修课程中,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升,还懂得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最重要的是团结,是互助;还让我从小就明白了团队是如何管理的,怎么让大家更加融洽地相处!唐浩博滔滔不绝地说着。唐浩博的母亲看着自己的掌上明珠像个小大人一样,身心又得到了这么好的发展,满脸堆笑地说:“作为浩博的妈妈,了解到孩子在学校得到那么多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我很高兴。虽然他的成绩目前不是最拔尖的,但他依然那么阳光、快乐、自信,我为孩子能在这个学校学习而感到幸运!”

虽说到了特长班,但对特长班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带着这个疑问,又找到了学校的涂主任,紧接着,涂主任生动具体地介绍了一下特长班的特点。就艺术特长班来说,目的是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基础上,每周给孩子8到10个课时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美术课程教学团队由国画、油画及立体造型课程的施教均由专业教师组成;音乐课程教学团队由声乐、乐器、舞蹈等专业教师主组成。不仅如此,还要根据孩子的天赋,给孩子量身定制长期的、系统化、专业化的《艺术专业课程学习规划》,配备专业导师“一对一”全程跟进辅导。这种教学形式,是为了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保持优秀的同时,为家长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艺术教育培训服务,解除家长带孩子周末奔波的学艺之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色,是美国课程实验班,在这项课程中,老师们都是围绕美国留学考试科目来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孩子们的英语基础,这样的课程每周会开设6至8节。此外,学校为了中美课程完美融合,以好成绩与创造力并重的思路,完美衔接美国高中课程,进入“美国名校升学绿色通道”,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融入世界。在配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外籍教师的同时,设置两种出口,学生自由选择,即初二结束时,有志于出国留学的学生可进入2+2美国高中班,决心参加中国传统中考高考的学生可进入9年级中考备考班。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的人数控制在28到30之间,如此以来,就打破了一个班至少40至50人的传统教室,班级人数更少,生源质量更优。

下课后,一位班主任老师坚定地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和学生的情绪,作为老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记得有一次大扫除,一位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带了一些情绪。见状,我就亲自与这位学生进行了交流,让孩子明白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此后,这位学生的变化很大,课前的预是很到位,上课也非常认真,课后的作业情况也完成得非常好。”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以后,作为英语科代表,她每天认认真真地监督同学早读,非常负责。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就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点点滴滴,留意学生的行动,因为行动能改变习惯;留意学生的习惯 ,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留意学生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命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我们教育的箴言。

还有一个特色班是春晖班。“春晖班”是为明实验学校与团省委、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共同主办,由为明教育集团出资承办的,是团省委“春晖行动”慈善公益项目。“春晖班”每年要招收30至50名贵州贫困家庭的优秀中学生,助其完成中学至大学学业。学校全新设置春晖班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注重勤俭孝道教育,开拓学生的潜能和视野,力争让春晖学子能够升入北大清华等著名大学。“春晖班”照常的参与学校各项素质实践活动及开设的各种选秀课程。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作了科学选配与周密安排。为学生打造一支充满爱心、人品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

学校是个温暖的家庭

王伟洲是个可爱的男孩子,他在为明学校已经读了一年多的书,他还记得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很不习惯,总是想家。而且对一切都很陌生,陌生的校园、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不过也有让人感到新奇的东西,大大的塑胶操场,绿绿的塑胶草坪;各种各样的教室里面有很多自己没见过的东西,他调皮地说:“这些东西都是我没见过的,真是大开眼界。这么好的环境,会不会让我不能安心坐在教室上课啊!”王伟洲还记得妈妈对他说:“伟洲已经长大了,要在这里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还要交很多很多的新朋友,要听老师的话。”现在一年过去了,伟洲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不仅如此,还参加了很多有趣的课外活动。是学校的文化吸引了他,让他能够在愉快的,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文化,增长见识。

校园的文化,吸引了一批批学生,也得到了家长对这所学校的青睐、学校多彩的活动,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为明实验学校还有一大特色――校园里的节日。如读书节、英语节、数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等。

其中艺术节的才艺展示融汇了器乐演奏、书画展示、歌舞串烧、相声表演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这些都来自于学校艺术特长班的选修课程。也彰显了学校厚实的艺术底蕴和艺术教育的特色成果。读书节是以“涵养书香气韵,润泽智慧人生”为主题,开展师生互荐好书、班级手抄报比赛、班级读书环境评比、读书节系列文艺演出、作文竞赛、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在文艺演出中的经典诵读,为师生和家长营造了一个书香四溢的氛围。在热情洋溢的朗读声中,大家感受到了为明学子高雅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在科技节中,为明学校以“科学启迪智慧,科技创造生活”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涵盖了科技小制作比赛、纸船承重比赛、科普知识抢答、科学故事展览、小制作小发明评比、旋转陀螺竞赛、纸飞机射远比赛等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热情,通过学校节日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走进了科学的大门。一位家长说,望子成龙是每个家庭的梦想,因此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是尤为重要的。还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满怀忐忑的心情带着兴奋的儿子来学校报到,迎接我们的是满怀热情的各科老师。儿子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学校的特色教育及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让儿子成长很快,学会了自觉学习的同时,在老师的细心教学下,各方面的发展也非常健康。我们家长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把孩子交给为明学校,心里很踏实。

为了践行“创办中美教育优势融合的学校,培养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办学目标,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涵盖由学生会举办的博雅论坛;由少年科学院组织的“科技小制作”科普展览;由学校传媒社记者团进行的采访座谈;由英语话剧社举办的话剧展演,由足球校队、篮球校队进行的素质拓展课程训练等等。这些社团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多元的展示平台,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和提升,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热情和活力得到尽情释放。

为了孩子范文第4篇

1 营造良好的进餐气氛

我们希望孩子吃饭时能集中注意力,不挑食,“吃得干净吃得饱”。可我们自己曾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当孩子开始与我们同桌进餐后,这个习惯就很快影响了孩子。她会只看电视不吃饭,甚至由于大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电视上而忽略了她,她便会玩起其他东西来。我们管教她时。她会反问:“爸爸、妈妈边吃饭边看电视,我为什么不能边吃边玩?”时间长了。孩子吃饭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一顿饭要吃近1个小时,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消化功能。后来,我们在吃饭时“忍痛割爱”,关上电视,孩子便慢慢改掉了边吃边玩的习惯,吃饭时间大大缩短,身体也渐渐结实起来。

当然,吃饭时不是一句话不能说。我们体会到,在吃饭时,可与孩子谈些轻松的话题,谈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我们常问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在幼儿园吃午饭吃了什么等等。还时常谈一些有关桌上饭菜的话题,比如蔬菜维生素含量高,多吃蔬菜身体好;荤菜蛋白质含量高,多吃鱼可以更加聪明,多吃肉可以长得更健壮等等,这样既启发了孩子吃饭的兴趣,又能让孩子懂得一些科学道理。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希望孩子在外出或从幼儿园回家后,进门先换鞋、洗手。可我们自己回家往往会先换鞋,但却忘了洗手而做起其他事情来。大人责任编辑:杨小石不以为然,孩子却看在眼里,回家后便不愿先洗手,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习惯。

我们希望孩子有健康的牙齿,这就需要督促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但在提醒孩子的同时,我们父母也要做到。此外,我们还要求自己做到看书、看报后先洗手再进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换衣服;睡前不吃东西;茶杯盖、锅盖等开口向上放;不吃弄脏了的食物等等,并提醒孩子养成上述习惯。

3 待人接物要诚实

孩子和父母接触很多,自然对父母的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平时孩子很容易判断出父母的诚实与否。如一次我接到一个找我爱人的电话,由于怕影响她休息便说她不盎,可孩子知道妈妈此时就在卧室里睡觉,这样在孩子心中就产生了爸爸不诚实的感觉,既影响了父亲的美好形象,又为孩子以后养成撒谎的毛病留下了口实。所以,以后遇到此类情况,我就说清情况,注意给身边的孩子树立一个诚实、礼貌的好榜样。

4 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孩子范文第5篇

片段一:

两个小男孩在聊天。

“我喜欢欣如,她最漂亮!跳舞也最棒!今天她还说我帅呢!”

“欣如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偶像是茗茗,又漂亮又能干,还老借东西给我,连老师都喜欢她。”

片段二:

幼儿园午睡起床时,琳琳红着脸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鑫鑫亲我。”

嘻嘻!有小朋友捂着嘴偷笑起来。

一旁的小艾听到了,也跟老师说:“老师,刚才洋洋抱我。”

片段三:

临睡前,一年级的晓霞对爸爸说,她喜欢同桌小强,以后决定和他结婚,希望能入住家中的地下室……

面对这些小“大人”,爸爸妈妈开始犯愁:这样的“问题”是否需要加以引导呢?

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对孩子们的心理发育过程多些了解,从儿童的心理发育过程走近他们……读懂孩子行为背后潜在的意义,才能知道有没有必要引导、该如何引导。

3~6岁的孩子正处于所谓的“俄狄浦斯期”,即“恋父恋母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处于一种:父亲、母亲和自己的三角关系之中……于是,他们稚嫩的心灵开始泛起一些微妙的波澜――

为什么我挤不进爸妈之间的关系?!

心理发育背景:

孩子在3岁左右渐渐会发现一个事实:原本只和自己分别有关系的爸爸和妈妈,没想到他们之间似乎也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关系,而且那是一种自己无法涉入的关系。这个发现,令孩子的内心发生了变化,不知从哪天开始,他们对被排除在这种关系之外变得十分敏感。

通常,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会十分直接地“插足”父母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情境是:当父母一起合影、聊天、睡觉……小家伙总想见缝插针地“插上一脚”。

我记得一次亲友聚会时,一个3岁男孩见父母随音乐起舞,立刻企图把他们分开并挤到他们中间,怎么推都推不走,尽显“甜蜜第三者”的本色。

行为解读:

在这个年龄阶段,如果孩子喜欢异,更多的不是因为“异性”,因为他们对性别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清晰。从心理发育的背景看,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在父母和自己的三角关系中。他们找异性小伙伴玩,通常只是因为一起玩共同的游戏、玩具,或者对方的特长经常受老师表扬等,通常“对事不对人”。

家长态度:

可以鼓励孩子和异交往。通过和自己不同性别的孩子一起玩耍,能够打破一些性别局限,能让孩子发展更全面。比如女孩子不必总是玩“过家家”,也可以和男孩子一起玩相对活动量大的游戏。

有一点需要注意,有些家长觉得有趣,随意为两个异性孩子“配对”,并时不时打趣,有时这或许会增加孩子的困惑。

为什么我不能和爸爸(妈妈)有这样的关系?!

心理发育背景:

孩子4~5岁时,他们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确实被父母之间的那种关系排除在外,为此而感到十分“恼火”。有时他们为了争取一方,会排斥另一方,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儿子很黏妈妈,女儿则开始和爸爸统一战线;儿子说长大要“娶”妈妈,而女儿则宣称长大后非老爸不“嫁”。

行为解读:

此时的孩子开始对性别十分好奇,不仅对自己好奇,对不同性别的孩子也充满好奇。记忆中,最经典的那幅画就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面对面站着,互相拉开对方的裤子,好奇地往里瞧……这段时间,他们可能会有些“冒昧”的举动,就像片段二中描述的场景。

当然,另一种可能是,他们正在模仿父母之间的行为举止。因为从此时孩子心理发育的背景来看,他们正致力于获取父母中的一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细心观察父母的动作、神态,并加以模仿。

家长态度:

在这个特殊时期,被排斥的爸爸(妈妈)需要对孩子有更大的理解和包容,并尽可能地维持好夫妻之间的关系,不要让孩子“有机可趁”而和其中一位“结盟”。倘若,父母中的一位常常缺席,如加班、出差等,就容易让留在家中的父母一方和孩子之间关系越靠越近。通常,最理想的亲子关系是正三角关系,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差不多,同时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很健康。

不要因为老师的“告状”,就简单粗暴地对孩子的表面行为横加指责,至少要先了解孩子当时的想法。如果像片段二中的场景那样,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突然抱住别人的身体或者亲别人,就好比你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拿人家好玩的玩具一样,是不礼貌的。以后你可以试着告诉那个女孩,你觉得她很可爱或者很好看,而不是立刻用行动表示。”

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像爸妈那样的关系?!

心理发育背景:

孩子5~6岁时,如果注意到父母关系不错,且意识到自己确实无法完全地拥有父亲或母亲,那么他们会通过让自己变得更像与自己最有竞争力的父亲或母亲来解决问题,比如他们会说“当我长大时,我可以像我爸爸一样,并娶一个像我妈妈一样的女人”。

行为解读:

被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排除在外”的滋味不好受,那么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孩子就会运用一些小策略来安抚自己“失落”的心。就像片段三中的晓霞一样,当他们宣称自己准备长大以后嫁娶同龄伙伴时,那意味着,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将内心的愿望推迟到成年之后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他们或许对双亲的关系感到嫉妒,通过告诉父母他们内心的幻想来显示一些自己的力量,仿佛在说“我不是妒忌你们哦,即便没有你们,我也有一个伙伴可以嫁(娶)的哦,不要小看我”。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孩子或许正是通过这样的表达,独立而有创造性地解决了被父母关系“排除在外”的内心冲突。而且正是由于这样的表达,意味着孩子正设法从“独占式的爱”转向“分享式的爱”。也就是说,他既要学会爱他的父母,同时也要学会与父母有一个独立的关系,以及允许父母有他们自己独立的关系。

另外,五六岁的孩子受媒体的影响较多。现在的儿童动画大片中充斥着不少成人元素,这对孩子的思想“早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建议在这个阶段最好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电视机前,而应有选择性地为孩子挑选合适的歌曲、故事和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