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一切为了农民思考

一切为了农民思考

*区*乡民泉村地处哈市西郊,古老的运粮河东西很穿而过,但是这条合并没给当时的民泉村带来任何生机,村内的道路泥泞,村集体经济负债累累,村民因经常交不上电费时常被停电,90%的农户住的是茅草屋,农户守着3亩地种植传统单一的大苞米。

如今的民泉村90%以上的农户住的是砖瓦房,村路畅通,新秀的柏油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度假村楼房拔地而起;运粮河畔的400多亩鱼池供游人垂钓;新建的林业育苗基地60多万株幼苗;打井、办黄瓜罐头厂、种植药材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建窖发展窖储,通过调结构兴水利,抓科技、上项目,搞开发、引外资,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村。民泉村之所以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还得从村支书张洪奎说起。

向要富,先修路。1985年,张洪奎担当村委会主任,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通过招商引资把建国公司引进我村兴建度假村,盖起了度假村4层群楼,该公司拿出20万元和村共同修筑了民康沙石路,他就积极组织村民出工上路挖土方。当时他骑着破旧自行车奔波于乡政府及有关单位,风里来雨里去,民康路修完畅通后他已累得黑瘦,体重由原来的140多斤下降到110多斤。

路是畅通了,但是仅靠单一的大苞米村民们何时才能走出困境?何时才能致富奔小康?他号召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减粮增菜发展多种经济作物。但说说容易,干起来却是很难,多年的底子穷、缺少资金,怎么办?找银行办贷款。他多次找银行为农户贷款,贷款办来了但是他没有把钱给农户,而是由村统一给农户从厂家购买地膜、架条等农业生产所需物资,送到农户家门口,减少运输费,降低了成本。从此,一部分农户开始由种粮改种菜,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仅靠调整种植业不行,必须种养业一起发展,他从自我做起,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他先成了养鸡超万只、养猪超百头、养牛超20头的养殖大户,从此,村里呈现出了种养业起头并向前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听到药材黄芪生命力强,而是玉山丘等不太肥沃土地生长的信息时,就立即通过外界关系引进药材种植,发展种植黄芪300亩,亩收入1800元,是玉米收入的4倍,从此农户开始了种植两年生的黄芪。带领农户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如今的民泉村红专大瓦房区带了原有的茅草房,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民泉村多年以来没有村办企业。他想要大发展,快发展必须发展村办企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过去民泉村运粮河畔有十个大泉眼,冬季业不封冻,他和超人公司取得了联系,由他们出资200万元,民泉村打井出地兴建矿泉水生产线。目前井已打完,明年正式投产。另外他还通过超人公司在本村建起生产汽车节能、节油装置子公司,民泉村出场地,对方出设备、资金,该项目已获得国家4个部专利批准的证书,明年正式投产。这两个项目的启动必将为壮大民泉村集体经济,为增加村民收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发展绿色银行,今年春季各大院校在哈工大学生会主席的号召下来他们解放村义务植树。得知此事后,他主动找乡包村干部与各校联系。从派到解放村的各院校中调到民泉村6各班学生,在云粮河沿线义务植树,共植柳树5000主、杨树8000主、抚育幼苗35万株,目前,成活率95%以上。他决心在三年内把运粮河沿线建设成为绿色通道,到那时运粮河沿线必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民泉村后人留下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民泉村、民利村、民兴村三个村的孩子在一个学校里上学,遇到大雨天,破旧的校舍天棚漏雨,课桌、课本经常被淋湿,为了建一个规范的校舍,他开始跑教委、找乡镇、找驻村单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88年一所崭新的校舍建成了,教师和学生从此有了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民泉村虽然绝大多数已经脱贫致富,但还是有几户特困户没有脱贫,他不忘扶贫解困工作,村里有个特困户叫余万明,妻子早年因病去世,余本人由于患重病不能行走,只有9岁的女儿照顾。村里每年都为他解决种地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委托他的兄弟为他代种,代收。联系富裕户每月给他家200的生活费,一直抚养她的女儿长到18岁,使特困户感受到党的温暖。

他们民泉村夜间农户的牛马有事被偷窃,自从他担任书记后经常带治安联防队员巡逻,为了提高村民意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他就主动找到这些村民做工作,示大多数村民受到教育。特别是4级以上大风天时,他都坚持巡逻,告诫村民“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得道理。

目前,在他的带领下民泉村正朝着旅游度假、中草药生产、蔬菜深加工、林业育苗基地、鱼池垂钓、矿泉水生产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村迈进。